增大接触比表面积的有价金属回收用电解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镀金废水或含有有价金属的废水中,将可再次利用的有价金 属,有效电沉积以进行回收的电解槽,尤其涉及一种最大程度增大电解的废水所接触的 电极的比表面积,提高电解效率,并扩大电解空间,在低浓度废水中也可有效电沉积回 收有价金属的增大接触比表面积的有价金属回收用电解槽。
背景技术 一般地,从包含在各种电子制品中使用的印刷电路板 (PrintedCircuit Board) 等的 电子部件废料 (Scrap) 或化学工厂产生的废催化剂等中再利用有价金属,或者在除镀金工 厂、纤维工厂之外的其他工厂的废水和照片显像时发生的废水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因 而这种废水的再利用及从上述废水中对有回收价值的有价金属的有效回收,在废资源的 价值创新及环境污染的防止层面上,是目前使用的非常重要的方案之一。
如此,作为处理含有有价金属,比如铂 (Pt),钯 (Pd),铑 (Rh),金 (Au),银 (Ag),铜 (Cu) 等的废水来回收上述有价金属的方法有,将废资源破碎之后主要将酸或碱 作为溶剂浸出,利用化学沉淀或电解回收有价金属的方法。
所述电解方式不仅使用在回收废水中含有的有价金属或重金属,在一般的无机 化合物或有机化合物的处理及生产中也部分使用到。 但已有的电解装置存在处理时间长 或效率低,且装置本身所占空间大等缺点。
即,电解废水中的反应物来获得最终产物的已有的电解装置,一般是在电解槽 内具有交替排列平行板型的阳极与阴极的结构。 在这种结构的电解槽中,物质的移动只 依赖于扩散,因此虽然可以通过搅拌或注入气体的方法,使溶液强制对流,从而能够提 高物质的移动速度,但在以高电流密度的作业上受到限制。 这种电解槽的形态根据需要 还可以呈四角或圆柱形状。
并且,现在镀金行业主要使用的废水处理方法大部分为根据化学药品处理,污 泥化后填埋等处理方式,因而几乎无法再次利用废水中的有价金属成分及溶水,直接排 放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而且存在处理化学药品时需承担大的费用负担的问题。
图 1 是表示按照现有技术的在镀金废水或含有有价金属的废水中通过电沉积来 回收有价金属的电解槽 100 的一实施例。 在形成有内部孔洞 113 的圆筒形外壳 110 内配 置圆筒形内部电极板 130 和圆筒形外部电极板 120。 并且,在所述外壳 110 上形成有废水 流入的流入口 112 与流出的流出口 111。
根据这样的结构,由外部电源装置 ( 未图示 ) 提供电源,从而在所述内部电极板 130 与外部电极板 120 上产生电流。 此时,可任意配置所述内部电极板 130 与外部电极板 120 的极性,一侧构成阴 (-) 极,而另一侧构成阳 (+) 极。
由此,阴极从电源得到电子,电解槽内的废水 ( 溶液 ) 中的阳离子扩散到电极 表面,阳离子接收电子而被还原,即通过电化还原反应使有价金属附着在阴极以进行回 收。
但是,这样的一阴极一阳极结构的已有电解槽 100,所述阴极的比表面积并不 大,因此电解槽内的废水与所述阴极接触的面积及时间少,这成为妨碍有价金属回收效 率的原因。
并且,在低浓度废水即有价金属含量在 10ppm 以下的废水中,接触的比表面积 非常小,因此所述有价金属的电沉积回收困难,存在效率极低等问题。
即,还原过程只发生在单一的阴极表面上,因此反应速度受限,存在为大量生 产需要多个电解槽 100 的问题,并且存在电解效率随时间经过大幅下降的问题。
另外,一般使用的电极是钛 (Ti) 材质的电极板,所述钛虽然不会在用于回收 有价金属的王水中溶解,但由于导电率低,因而使用表面上镀有导电率高的金属或其合 金。
并且,提出了作为阴极板使用将通过电沉积回收有价金属的电极的比表面积扩 大的钢丝球结构电极板的方法。 但是,已有的这种钢丝球结构的阴极,先使用高分子 化合物 ( 塑胶 ) 制作其形状,在其表面,为了提高导电率涂覆导电率高的金属,例如铜 (Cu) 等,因而存在其制作非常困难的问题。
另外,这种在表面上涂覆有导电率高的金属的电极,在用于回收有价金属的电 解工序中,上述涂镀的金属由投入的添加物 ( 柠檬酸、洗净剂等 ) 发生溶解,从而以不纯 物质吐出,这引起整体电解效率降低的问题。
并且,流入所述电解槽 100 内的废水按照其性状带有中性、碱性、酸性等性 质,由这些流入电解槽 100 的废水的 pH,涂镀在所述电极上的金属发生溶解,这成为降 低电解效率的问题点。
结果,这些电极在回收一次有价金属之后不可再次使用,只能作为一次性使 用,因此存在必须更换的问题。
因此,需要开发一种具有扩大废水接触比表面积的结构,并且能够提高用于回 收有价金属的电解效率的结构的电解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将电解空间的表面积 增大,从而在含有微量有价金属的废水中也可以充分地电沉积有价金属以进行回收的增 大接触比表面积的有价金属回收用电解槽。
并且,提供一种在构成用于电沉积有价金属的阴极时,设置成团儿的阴极钢丝 来增大接触比表面积,在多个阳极之间设置阴极来形成多个电解空间,使废水依次通过 所述电解空间的同时提高有价金属回收率的增大接触比表面积的有价金属回收用电解 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增大接触比表面积的有价金属回收用电解槽,在利 用阴极与阳极通过电解反应电沉积回收有价金属的电解槽中,包括以下结构 :外壳,具 有内部空间,一侧形成有流入口,另一侧形成有流出口及排气孔 ;阳极组,由在所述外 壳的内部包覆所述内部空间设置的多个阳极构成 ;阴极组,包覆所述外壳的内部空间地 设置在所述阳极与阳极之间,将相邻的阳极与阳极形成的空间划分为两个电解空间,在 所述每个电解空间的一侧设置的成团儿的阴极钢丝来增大所述废水接触的比表面积。并且,特征在于,流入所述流入口的废水依次通过所述电解空间,有价金属电 沉积在含有成团儿阴极钢丝的阴极组上以进行回收,气体通过所述流出口排出,废气通 过所述排气孔排出。
并且,作为一实施例,所述外壳呈具有内部空间的圆筒形状。
而且,所述阴极组由以下构成 :中央阴极,将相邻的阳极与阳极形成的空间一 分为二,具有包覆所述外壳的内部空间的圆筒形状板结构 ;第一阴极,与所述中央阴极 的内侧面相隔间隔,具有圆筒形的网结构 ;第二阴极,与所述中央阴极的外侧面相隔间 隔,具有圆筒形的网结构。
此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阴极与中央阴极形成的空间和所述第二阴极与中 央阴极形成的空间内,填充所述成团儿结构的阴极钢丝。
并且,特征在于,本发明适用的所述阴极组与阳极组的阴极与阳极,使用没有 镀金的钛 (Ti) 材质。
另外,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阴极钢丝以卷簧形状紧贴在一起,从增大接触比表 面积。
并且,所述阴极钢丝还可以构成为与相邻的阴极钢丝成团儿而形成钢丝球结 构。 另外,优选的是,所述阴极组安放固定在所述外壳的底部,废水越过所述中央 阴极的上部移送到相邻电解空间的结构。
并且,所述阳极组由以下构成 :内部阳极,以圆筒形网结构位于所述外壳内部 空间的中心部 ;外部阳极,呈圆筒形板结构,与所述外壳的内侧壁相隔间隔,从而形成 有与所述流出口连通的流出路,上述内部阳极安放固定在所述外壳的底部,上述外部阳 极安放固定在上述外壳的上面从而在下端部形成废水流出路间隔。
另外,优选的是,所述外壳的底部形成有贯通的流入口,在侧壁上部形成有流 出口,在外壳顶部形成有排气孔。 并且,所述内部阳极与中央阴极形成第一电解空间, 所述外部阳极与中央阴极形成与所述第一电解空间以 “S” 型流路连接的第二电解空间。 流入所述流入口的废水,依次通过所述第一电解空间与第二电解空间,从所述流出口流 出。
并且,根据需要所述外壳还可在其内部空间构成流体防止球,按照所述外壳的 内部压力封堵所述排气孔,使气体的流动自如,但防止废水漏出。
并且,所述外壳包括以下结构 :外部体,呈上下部开口的圆筒形状,在上部一 侧形成有多个所述流出口 ;下盖,与所述外部体的下部结合而形成外壳的底部,在中心 部形成有所述流入口 ;上盖,与所述外部体的上部结合而形成外壳的顶部,在一侧形成 有所述排气孔。
这时,所述外壳还包括,与所述流入口连通的流入路,和与所述流入路连接、 向所述内部阳极与中央阴极形成的第一电解空间流入废水的多个流入路口。
所述外壳还包括,位于所述内部阳极内侧,向上凸出的流向诱导棒。
并且,所述流入口连接在从外部移送所述废水的外部流入管上,所述外部流入 管一侧设有外部泵,将所述废水强制注入到所述外壳内。
并且,所述流入管的一侧还设有添加剂流入管,为提高导电率,强制注入电流
密度添加剂,上述添加剂流入管通过控制阀门来控制。
另外,如上所述,上述外壳还包括流体防止球,按照内部压力封堵所述排气 孔,使气体的流动自如,但防止废水漏出。 这时,所述上盖还包括,通过支撑流体防止 球来控制其在外壳内部空间内自由移动的网结构的防止球栅栏网。
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的增大接触比表面积的有价金属回收用电解槽有以下效果。
第一,由第一阴极、中央阴极及第二阴极构成,通过在其间隔空间内填充的具 有阴极钢丝的阴极组来增大流入电解槽内的废水的接触比表面积,从而在含有少量有价 金属的废水中也能够使有价金属电沉积,以进行回收。
第二,阴极组位于内部阳极与外部阳极之间,划分为多个电解空间,废水依次 通过所述电解空间来使有价金属电沉积,因此可得到高的电解效率。
第三,根据形成在外壳一侧的排气孔,将电解过程中产生的气体一次性地排 出,从而提高电解槽的稳定性,通过由内部压力根据需要封堵排气孔的流体防止球来防 止废水向外漏出。
第四,所述流体防止球被防止球栅栏网支撑,因而结构稳定。
第五,根据需要注入电流密度添加剂,在碱性、中性、酸性性状的流入废水 中,阴极组与阳极组也能保持高的导电率,可增大有价金属回收率。 第六,通过圆筒形状的外壳及包覆所述外壳内部的圆筒形状的阴极组与阳极 组,使从底部中心的流入口流入的废水接触的比表面积最大,在内部旋转地通过电解空 间,因此具有高的有价金属回收率。
附图说明 图 1 是已有的有价金属回收用电解槽的概略图 ;
图 2 是本发明的增大接触比表面积的有价金属回收用电解槽的结构概略图 ;
图 3 是本发明的增大接触比表面积的有价金属回收用电解槽的斜视断面图 ;
图 4 是本发明的增大接触比表面积的有价金属回收用电解槽的断面图 ;
图 5 是本发明的增大接触比表面积的有价金属回收用电解槽所适用的阴极钢丝 的一实施例的图。
附图符号说明
1 :增大接触比表面积的有价金属回收用电解槽
10 :外壳 (housing) 10a :外部体
10b :上盖 10c :下盖
11 :流入口 12 :流出口
13 :排气孔 20 :阳极组
21 :内部阳极 22 :外部阳极
30 :阴极组 31 :中央阴极
32 :第一阴极 33 :第二阴极
34 :阴极钢丝 40 :外部流入管
50 :添加剂流入管 A :第一电极空间
B :第二电解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增大接触比表面积的有价金属回收用电解槽的优选 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图 2 是本发明的增大接触比表面积的有价金属回收用电解槽的结构概略图。
如图所述,本发明的增大接触比表面积的有价金属回收用电解槽 1 具有以下结 构特征,为了在镀金废水或含有有价金属的废水中,有效地通过电沉积回收所述有价金 属,最大程度增大与流入所述电解槽 1 的废水接触的电极比表面积,从而提高电解效 率 ;并扩大电解空间,在低浓度废水中也可有效地通过电沉积回收所述有价金属。
为此,本发明的有价金属回收用电解槽 1 具有阴极与阳极,利用电解反应来电 沉积废水内的有价金属,包括 :阳极组 20,多个阳极相隔间隔地构成 ;阴极组 30,位于 所述阳极组 20 的间隔空间内,与阳极一起组成电解空间,根据供给的电源电沉积有价金 属 ;外壳 10,具有内部可设置所述阳极 20 与阴极组 30 大小的内部空间。
这时,所述阴极组 30,将所述阳极与阳极之间的空间划分为多个电解空间,在 电解空间的一侧成团儿地填充阴极钢丝 34,以增大接触废水的比表面积,优选的是,设 置具有网结构的两个阴极 32 与 33 和在上述两个阴极之间设置板结构阴极 31,在所述板结 构阴极 31 和网结构阴极 32、33 形成的间隔空间 a、 b 内,成团儿地设置阴极钢丝 34,从 而增大接触比表面积。 并且,将所述阴极钢丝 34,以卷簧形状无缝隙地填满所述间隔空 间 a、 b,或与相邻的阴极钢丝 34 成团儿,形成钢丝球结构,无缝隙地填满。 按照如上所述填充的上述阴极钢丝的结构,使阴极组 30 的接触比表面积最大, 增加废水中有价金属的电沉积量,提高整体电解效率,即有价金属回收率。
参照图 2,对如上所述结构的本发明的有价金属回收用电解槽 1 再次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有价金属回收用电解槽 1,作为电沉积回收有价金属的电解槽,设置外 壳 10 及在所述外壳 10 内设置阳极组 20 与阴极组 30 而构成。 此时,所述外壳 10,一侧 设置废水流入的流入口 11,另一侧设置流出口 12 与排气孔 13,具有用于提供所述废水电 解的空间的内部空间。 此时优选的是,所述流入口 11 贯通外壳 10 的下部底面而形成,所 述流出口 12 设置在所述外壳 10 的侧壁上部,所述排气孔 13 设置在外壳 10 的上部上面。
并且,所述阳极组 20 设置在所述外壳 10 的内部空间内,由包覆所述内部空间的 多个阳极 21 与 22 构成。 优选的是,所述阳极 21 与 22 根据所述外壳 10 的形状,具有上 部与下部开口的圆筒或长方体形状。
另外,所述阴极组 30 设置在所述外壳 10 的内部空间内,优选的是,包覆所述内 部空间,与所述阳极形状相同。 并且,所述阴极组 30 设置在多个阳极与阳极之间,将相 邻的阳极 21 与阳极 22 形成的空间划分成两个电解空间 A、 B,在所述各个电解空间的一 侧间隔空间 a、 b 内成团儿填充的阴极钢丝 34,增大所述废水所接触的比表面积。
在如此构成的本发明的有价金属回收用电解槽 1 中,从所述外壳 10 的流入口流 入的废水依次通过上述的多个电解空间 A、 B,有价金属电沉积回收在含有成团儿设置的 阴极钢丝 34 的阴极组 30 上。 在所述电沉积的过程,即电解空间内的电解过程中产生的 气体通过所述外壳 10 的排气孔 13 排出。 并且,回收所述有价金属之后的废水通过所述 外壳 10 的流出口 12 向外排出。
此时,排气孔 13 是在所述外壳 10 内部的电解过程中,为了首先排出随着废水在 所述电解空间 A、 B 内的通过,没有从所述外壳 10 的内部空间排出而被填充的气体,因 此在防止由填充在所述内部空间的气体引起的电解槽 1 破损及事故危险上,是必要的。
并且,所述外壳 10 还可包括,根据内部空间的压力堵住所述排气孔 13,防止废 水流出,但气体可以自由流动的流体防止球 14。
并且,根据需要可设置多个所述排气孔 13 与流出口 12,所述产生的气体一部分 通过流出口 12 与废水一起向外放出。
并且,所述阳极组 20 与阴极组 30 与一般的公知技术相同,通过凸出在所述外壳 10 外部的电极端 (tip) 与外部电源 ( 未图示 ) 连接,根据外部电源供给的电源各个阳极与 阴极带电荷。 优选的是,所述电极端 (tip) 凸出的外壳 10 具有废水不向外漏出的结构。
另外,本发明的有价金属回收用电解槽 1 所适用的阳极组 20 与阴极组 30 的电 极,优选的是没有镀金的钛 (Ti) 材质,所述钛 (Ti) 在后续工程中,利用王水等得到有价 金属时,不产生不纯物质,可得到高纯度的有价金属。
当然,所述有价金属回收用电解槽 1,根据流入电解槽内的废水的性状,所述阳 极组 20 与阴极组 30,根据需要可选用表面镀有导电率高的金属的钛 (Ti) 材质。
以下对本发明的增大接触比表面积的有价金属回收用电解槽 1 的一实施例的结 构,参照图 3 至图 5 进行详细说明。
图 3 是本发明的增大接触比表面积的有价金属回收用电解槽的斜视部分剖视 图 ;图 4 是本发明的增大接触比表面积的有价金属回收用电解槽的断面图 ;图 5 是本发 明的增大接触比表面积的有价金属回收用电解槽所适用的阴极钢丝的一实施例的图。
首先要说明,在图示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壳 10 是具有内部空间的圆筒 形 状, 所 述 阳 极 组 20 与 阴 极 组 30 包 覆 所 述 外 壳 10 的 内 部 空 间, 形 状 与 所 述 外 壳 (housing)10 相同,但不限于形状与此相同,根据所述外壳 10 的形状,在不超出本发明的 技术范围的程度下,可以是四角或多角形状。
如图所述,本发明的有价金属回收用电解槽 1 由,具有内部空间的外壳 10 及位 于所述外壳 10 的内部、包覆所述外壳 10 内部空间的阳极组 20 与阴极组 30 构成。
此时,所述外壳 10,贯通底部形成流入口 11,在侧壁上部形成有流出口 12,在 顶部形成排气孔 13。 优选的是,所述外壳 10 包括以下结构 :外部体 10a,具有上下部开 口的内部空间的圆筒形状,在上部一侧贯通地形成所述流出口 12 ;下盖 10c,以螺丝等 结合部件 5 结合在所述外部体 10a 的下部从而形成外壳的底部,在中心部贯通地形成有所 述流入口 11 ;上盖 10b,以螺丝等结合部件 5 结合在所述外部体 10a 的上部,从而形成外 壳的顶部,在一侧贯通地形成有所述排气孔 13。
优选的是,所述外部体 10a 的流出口 12 由 6 ~ 8 个流出口相互有间隔地排列形 成。
并且,根据需要可形成多个所述排气孔 13。
并且,所述上盖 10b 还包括网结构的防止球栅栏网 15,支撑所述流体防止球 14 来控制其在所述外壳 10 的内部空间内自由移动。
即,所述外壳 10 如上所述还包括,在内部空间的电解过程中,根据内部压力堵 住所述排气孔 13,让空气自由流通即排出,但防止废水漏出的流体防止球 14。 这时,所述排气孔 13 贯通所述外壳 10 的上盖 10b 的中心部形成 ;在所述上盖 10b 的内侧面上还包 括网结构的防止球栅栏网 15,搁置支撑所述流体防止球 14,控制在所述外壳 10 的内部空 间内自由移动。
依靠这种防止球栅栏网 15,使所述流体防止球 14 停留在所述排气孔 13 附近,从 而按照内部压力堵住所述排气孔 13,防止废水漏出。
并且,所述外壳 10 的下盖 10c,为了将从所述流入口 11 流入的废水依次通过电 解空间的同时使有价金属电沉积,具有使废水先流入位于所述外壳 10 内部空间中心部的 第一个电解空间,即参照图 3 和图 4 的话,阳极组 20 与阴极组 30 的所述内部阳极 21 与 中央阴极 31 所形成的第一电解空间 A 的结构与形状。
优选的是,所述下盖 10c 还包括,与所述流入口 11 连通的流入路 10c-1 及与所 述流入路 10c-1 连通、向所述外壳的内部空间流入废水的多个流入路口 10c-2。 因此,通 过流入口 11 注入的废水,通过所述多个流入路口 10c-2 流入第一个电解空间,即第一电 解空间 A 回收有价金属。
并且,所述下盖 10c 根据需要还包括,位于所述内部阳极 21 内侧,向上凸出的 流向诱导棒 10c-3,所述流向诱导棒 10c-3 是为了诱导流入到流入口 11 的废水使之流动到 阳极组 20 与阴极组 30 形成的电解空间,提高电解效率、增大有价金属回收率。 即,如图所述,阳极组 20 的内部阳极 21 是网结构,位于所述内部阳极 12 内部 的流向诱导棒 10c-3 是内部封闭的棒状,形成将流入的废水往所述电解空间侧诱导的流 路。
并且,形成在所述外壳 10 的所述下盖 10c 上的流入口 11 优选的是,与所述废水 在外部移送的外部流入管 40 连接,在所述外部流入管 40 的一侧还包括,将所述废水强制 注入到所述外壳 10 内的外部泵 P。
并且,本发明的有价金属回收用电解槽 1,所使用的阳极组 20 与阴极组 30 的阳 极与阴极采用钛 (Ti) 材质。 为了防止因流入的废水的性状与钛的特性,电解槽内的导电 率无法维持适当水平,所述外部流入管 40 的一侧还设置,为提高导电率,强制注入电流 密度添加剂的添加剂流入管 50。
当然,根据流入的废水的性状,所述阳极组 20 与阴极组 30 可以采用以往的表面 镀有导电率高的金属的材质。
此时,根据需要还可以在所述添加剂流入管 50 上设置控制阀门 ( 未图示 ),所述 电流密度添加剂的注入,通过手动或者自动操作控制阀门,以控制流入及流入量。
接下来,在本发明的增大接触比表面积的有价金属回收用电解槽 (1) 的一实施 例中,所述阴极组 30 作为电解过程中实际电沉积回收废水中的有价金属的部分,优选的 是包括以下结构 :中央阴极 31,将相邻的阳极与阳极形成的空间一分为二,具有包覆所 述外壳 10 的内部空间的圆筒形板结构 ;第一阴极 32,与所述中央阴极 31 的内侧面有间 隔,是圆筒形网结构 ;第二阴极 33,与所述中央阴极 31 的外侧面有间隔,是圆筒形网结 构。
并且,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阴极 32 与中央阴极 31 形成的间隔空间 a 及所述 第二阴极 33 与中央阴极 31 形成的间隔空间 b 内,填充所述成团儿的阴极钢丝 34。
这时,所述阴极组 30 为了防止填充到所述间隔空间 a、 b 内的阴极钢丝 34 因电
解槽 1 内的装卸而不使之脱落,优选的是,所述阴极组 30 的底部,即所述间隔空间 a、 b 的下部,以网结构或板结构挡住。
另外,所述阴极钢丝 34 如图 5a 所示,以卷簧形状在所述间隔空间 a、 b 内紧密 相邻地排列多个,最大程度增大废水所接触的比表面积。
并且,所述阴极钢丝 34 如图 5b 所示,与相邻的阴极钢丝 34 成团而形成增大接 触比表面积的钢丝球结构。
即,所述阴极钢丝 34,为了在所述间隔空间 a、 b 内,既方便装卸的同时增大比 表面积,以卷簧结构或钢丝球结构与相邻的阴极钢丝 34 成团儿填充。
另外,所述阴极组 30 其下端部放置在所述外壳 10 的底部、即下盖 10c 的内侧面 上的安装槽内以进行固定,使流入内部空间的废水越过上述中央阴极 31 顶部通过。
放置在所述安装槽的所述阴极组 30 方便装卸,优选的是,挡住底部,防止间隔 空间 a、 b 内的阴极钢丝 34 脱离。
并且,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阳极组 20,由以圆筒形网结构位于所述外 壳 10 内部空间中心部的内部阳极 21 与以圆筒形板结构与所述外壳 10 的内侧壁相隔间隔 d 的外部阳极 22 构成。 这时,所述内部阳极 21 安放在所述外壳 10 的底部,即下盖 10c 的内侧面上形成 的安装槽内以进行固定 ;所述外部阳极 22,与所述外壳 10 的内侧壁,即外部体 10a 的内 侧壁相隔间隔,固定在所述外壳 10 的顶部,即上盖 10b 的一侧,朝下端部形成废水流出 路间隔 c。
另外,所述废水流出路间隔 c 与形成外部阴极 22 和外壳 10 内侧壁的间隔 d 的空 间连通,所述间隔 d 作为废水流出路 C,与外部体 10a 上部一侧的多个流出口 12 连通。
优选的是,所述外壳 10 的底部相当于下盖 10c 的内侧面,所述外壳 10 的顶部相 当于上盖 10b 的内侧面。
如上所述,所述阳极组 20 由内部阳极 21 与外部阳极 22 构成,在所述内部阳极 21 和外部阳极 22 形成的空间内设置阴极组 30,所述阴极组 30 的中央阴极 31,与所述内 部阳极 21 形成第一电解空间 A,与所述外部阳极 22 形成第二电解空间 B。
并且,所述阴极组 30 的阴极钢丝 34,由第一阴极 32 与第二阴极 33,处于填充 在所述第一电解空间 A 与第二电解空间 B 一侧的间隔空间 a、 b 的状态。
并且,所述第一电解空间 A 与第二电解空间 B 以 “S” 型流路连接,流入到所 述流入口 11 的废水通过第一电解空间 A 与第二电解空间 B,有机金属电沉积在阴极组 30 后被回收,通过所述流出口 12 向外排出。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增大接触比表面积的有价金属回收用电解槽 1,在网结构或 板结构的阴极的间隔空间 a、b 内填充成团儿的阴极钢丝 34 来增大接触比表面积,所述阴 极组 30 位于阳极组 20 之间,将电解空间划分成多个,使废水的电解过程反复多次,从而 增大有价金属的回收率。
再次参照图 3 至图 5,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增大接触比表面积的有价金属回收用 电解槽 1 的有价金属回收工序,即电解过程如下。
首先,由外部泵 P 提供的泵压,含有有价金属的废水沿着所述外部流入管 40 流 入到所述外壳 10 的内部空间。 这时,所述废水通过下盖 10c 的流入口 11 流入到流入路
10c-1,由所述泵压通过流入路口 10c-2 流入到所述外壳 10 的内部空间,然而优选的是, 所述废水流入到由阳极组 20 的内部阳极 21 和阴极组 30 的中央阴极 31 内侧面形成的第一 个电解空间,即第一电解空间 A。
并且,通过所述第一电解空间 A 的废水越过所述阴极组 30 的中央阴极 31 上部, 移动到由所述阳极组 20 的外部阳极 22 与阴极组 30 的中央阴极 31 外侧面形成的第二电解 空间 B。
另外,在所述第一电解空间 A 与第二电解空间 B 的一侧,即所述阴极组 30 的第 一阴极 32 与中央阴极 31 形成的间隔空间 a 及第二阴极 33 与中央阴极 31 形成的间隔空间 b 内成团儿地填充阴极钢丝 34。
这时,所述第一阴极 32 与第二阴极 33 是网结构的阴极,废水通过所述网结构接 触阴极钢丝的表面。
另外,所述阴极组 30 与阳极组 20,由施加在朝外壳 10 的外部凸出的电极端上的 电源,发生电荷移动,因此根据这种方式的电解反应,废水中的有价金属,电沉积在所 述阴极组 30、更确切地说是比表面积最宽的阴极钢丝 34 团儿上,以进行回收。
并且,所述含有有价金属的废水,从流入口 11 流入,通过第一电解空间 A,通 过朝中央阴极 31 上部流入第二电解空间 B 的 “S” 型的流路完成电解过程。 并且,所述废水通过外部阳极 22 下部的废水流出路间隔 c 后,通过由所述外部 阳极 22 与外壳 10 外部体 10a 的内侧壁间隔 d 形成的废水流出路 C,通过上侧的多个流出 口 12 向外排出。
另外,当所述废水通过流入口 11 流入到外壳 10 内时,由内部压力所述废水向上 的移动具有流速,然而因流体防止球 14 不会从排气孔 13 漏出,而稳定地通过电解空间。
并且,电解过程中产生的气体,通过所述排气孔 13 向外排出,增大电解槽 1 的 稳定性,其余气体与废水一起通过流出口 12 向外放出。
另外,根据需要,调节添加剂流入管 50 的控制阀门 ( 未图示 ),朝外壳 10 的内 部空间注入定量的电流密度添加剂来调整导电率,从而增大有价金属的回收率。
如上所述的本发明,对掌握所属技术领域通常知识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超过 本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可能存在多种置换、变形及变更,因此不限于所述的实施例及 添加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