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烯霉素类化合物、制备方法及治疗前列腺癌的应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烯霉素类化合物、制备方法及治疗前列腺癌的应用.pdf(2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710524371.3 (22)申请日 2017.06.30 (71)申请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地址 712100 陕西省西安市杨凌示范区邰 城路3号 (72)发明人 高锦明唐丹刘玲丽严雯 汤江江薛泉宏 (74)专利代理机构 西安恒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 61216 代理人 孙雅静 (51)Int.Cl. C07D 225/06(2006.01) A61P 35/00(2006.01) C12P 17/10(2006.01) C12R 1/465(2006.01) (54)。
2、发明名称 三烯霉素类化合物、 制备方法及治疗前列腺 癌的应用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三烯霉素类化合物、 制备方法 及其治疗前列腺癌的应用, 具体涉及4个三烯霉 素化合物、 制备方法及其用于抗前列腺癌细胞 PC-3的活性应用, 公开了上述化合物的化学结构 式、 理化性质以及相应的核磁数据。 上述化合物 是从一株分离自秦岭主峰太白山北坡苔藓土壤 的可可链霉菌阿苏亚种的发酵液中分离得到的, 该菌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薛泉宏 课题组分离鉴定, GenBank编号为KF620296, 菌株 编号为H2S5, 菌种保藏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化学 与药学院天然药物化学研究中心 , 编号为 No.CA。
3、20151025。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8页 附图9页 CN 107382863 A 2017.11.24 CN 107382863 A 1.三烯霉素类化合物, 其特征在于, 包括式(一)和/或式(二)的结构, R1-CH2CH2CH2CH(CH3)2或-CH2CH2CH3或 R2-CH2CH(CH3)2。 2.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烯霉素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三烯霉素类化 合物由可可链霉菌阿苏亚种H2S5发酵产生。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烯霉素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可可链霉菌 阿苏亚种H2S5发酵产生的发酵液是由可可链霉菌阿苏亚种H2S5于SPY培养基。
4、上培养得到 的, 培养温度为28, 转速为130rpm, 培养时间为7天。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三烯霉素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将可可链霉菌 阿苏亚种H2S5发酵产生的发酵液浓缩后, 依次经有机溶剂萃取和柱层析分离依次得到16个 馏分, 按馏分流出顺序编号为馏分A、 馏分B馏分P, 馏分J再经过柱层析分离得到9个馏分, 按馏分流出顺序编号为馏分J1、 馏分J2馏分J9, 馏分J2经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得到26 个馏分, 按馏分流出顺序编号为馏分J2 .1、 馏分J2 .2馏分J2 .26, 馏分J2 .14为 权利要求书 1/2 页 2 CN 107382863 A 2 馏分J。
5、2.7经纯化得到R1-CH2CH2CH3; 馏分K经柱层析分离得到馏分K1、 馏分K2馏分K6; 馏分K2经高速逆流色谱法得到馏分 K2.1、 馏分K2.2馏分K2.13; 馏分K2.1经纯化得到 R2-CH2CH(CH3)2; 馏分K2.3经纯化得到R1-CH2CH2CH2CH(CH3)2。 5.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烯霉素类化合物用于制备治疗前列腺癌药物的应用。 6.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烯霉素类化合物用于制备抗前列腺癌细胞PC-3药物的应用。 7.权利要求2、 3或4所述的三烯霉素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三烯霉素类化合 物用于制备治疗前列腺癌药物的应用。 8.权利要求2、 3或4所述的三烯霉。
6、素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三烯霉素类化合 物用于制备抗前列腺癌细胞PC-3药物的应用。 权利要求书 2/2 页 3 CN 107382863 A 3 三烯霉素类化合物、 制备方法及治疗前列腺癌的应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医药领域, 涉及三烯霉素类化合物、 制备方法及其治疗前列腺癌的应 用, 特别是4个三烯霉素化合物、 制备方法及其用于抗前列腺癌细胞PC-3的应用。 背景技术 0002 天然产物是最好的药物开发来源。 据David J.Newman于2016年统计1, 从1940年 到2014年的74年间共有246种抗癌药物上市, 其中与天然产物相关的抗癌药物有161种, 占 总数。
7、比例高达65。 而直接来源于天然产物的抗癌药物有30种, 占总数的12。 可以看出天 然产物在抗癌药物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近些年人类健康受癌症危害已越来 越严重, 与此同时人类研发抗癌药物来抵御癌症疾病的速度依然很慢, 所以开发新的抗癌 药物已经迫在眉睫。 0003 安莎霉素因其广泛的生物活性, 如抗肿瘤、 免疫抑制、 抗真菌和抗病毒等2, 长期 受到天然产物和药物化学领域研究者们的关注。 如用于肿瘤治疗的格尔德霉素3, 用于治 疗结核的利福霉素4。 这类主要由放线菌产生的I型聚酮类抗生素, 自19世纪中叶首次被发 现以来, 至今大约已报道了200多个化合物5。 三烯霉素是一类典。
8、型的苯安莎霉素, 自1985 年第一个三烯霉素被分离到以来6, 其发展速度较慢, 但因其对多种肿瘤细胞有显著的抑 制活性, 研究者们对它的研究仍然热情不减, 只是亟需寻找新的低毒、 高活性的三烯霉素, 以用于开发新的抗癌药物。 0004 1David J.Newman,Gordon M.Cragg.Natural products as sources of new drugs from 1981 to 2014.Journal of Natural Products.2016,79:629-661. 0005 2R.Santhosh Reddy,Shaojun Zheng,Chandraia。
9、hLagishetti,Hengyao You, Yun He .A practical and efficient route to heteraphanes:synthsis of structurally simplified analogues of ansamycins.RSC Advances.2016,6:68199- 68203. 0006 3Grzegorz S ,Nowakowski ,Andrea K ,McCollum ,Matthew M .Ames , SumithraJ .Mandrekar ,Joel M .Reid ,Alex A.Adjei ,David O。
10、 .Toft,Stephanie L.Safgren,Charles Erlichman.A phase I trial of twice-weekly 17-allylamino- demethoxy-geldanamycin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cancer.Cancer Therapy: Clinical.2006,12(20):6087-6093. 0007 4 S t e f a n V . G o l d b e r g , D a n i e l H a n s o n , C h a r l e s A.Peloquin.Rifamycintre。
11、atment of tuberculosis in a patient receiving atenolol:less interaction with rifabutinthan with rifampin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2003,37:607-608. 0008 5Shanren Li,Yaoyao Li,Chunhua Lu,Juanli Zhang,Jing Zhu,Haoxin Wang, Yuemao Shen.Activating a cryptic ansamycin biosynthetic gene cluster to pro。
12、duce three new naphthalenicoctaketideansamycins with n-pentyl and n-butyl 说明书 1/8 页 4 CN 107382863 A 4 side chains.Organic Letter.2015,17(15):3706-3709. 0009 6Shinji Funayama ,Kenji Okada ,Kazuyo Iwasaki,Kanki Komiyama , IwaoUmezawa.Structure of trienomycinA,anovelcytocidalansamycin antibiotic.The J。
13、ournal of Antibiotics.1985,38(8):1107-1109. 发明内容 0010 本发明从一株来源于秦岭主峰太白山北坡苔藓土壤的可可链霉菌阿苏亚种 Streptomyces cacaoi subsp.asoensis H2S5的发酵液中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 统称为三烯 霉素类化合物(trienomycins), 编号为三烯霉素1、 2、 3和4, 其中三烯霉素4对前列腺癌细胞 PC-3有很强的抑制活性。 0011 本发明的化学结构式为: 0012 本发明的三烯霉素1的理化性质为: 0013 C36H52N2O7, 白色粉末。 0014 D20+118.8(c 0.25。
14、,MeOH); 0015 UV(MeOH): max(log ):248(3.89)nm; 0016 IR(KBr): max 0017 3320,2930,1715,1654,1547,1370,1217,1000,645cm-1; 0018 HRESIMS:m/z647.3676M+Na+; 0019 本发明的三烯霉素2的理化性质为: 0020 C33H46N2O7, 白色粉末。 0021 D20+105.2(c0.25,MeOH); 0022 UV(MeOH): max(log ):248(3.77)nm; 0023 IR(KBr): max3297,2972,2314,1723,165。
15、6,1545,1212,1091,684cm-1; 0024 HR-ESI-MS:m/z605.3202M+Na+; 0025 本发明的三烯霉素3的理化性质为: 0026 C33H46N2O7, 白色粉末。 0027 D20+130.0(c 0.2,MeOH); 0028 UV(MeOH): max(log ):248(3.54)nm; 0029 IR(KBr): max3432,2929,1718,1651,1544,1210,1002,645cm-1; 0030 HR-ESI-MS:m/z619.3353M+Na+; 0031 本发明的三烯霉素4的理化性质为7,8: 0032 C36H50。
16、N2O7, 白色粉末。 0033 D20+174(c 0.1,MeOH); 0034 IR(KBr): max3400,1730,1650,1540,1205,1000cm-1; 0035 MS:m/z 622.3607M+Na+. 0036 所述的三烯霉素1、 三烯霉素2、 三烯霉素3和三烯霉素4由可可链霉菌阿苏亚种 H2S5发酵产生, 具体的, 三烯霉素1、 三烯霉素2、 三烯霉素3和三烯霉素4于可可链霉菌阿苏 亚种的发酵液中分离得到。 0037 所述的可可链霉菌阿苏亚种H2S5的发酵液是由可可链霉菌阿苏亚种H2S5于SPY培 说明书 2/8 页 5 CN 107382863 A 5 养基。
17、上培养得到的, 培养温度为28, 转速为130rpm, 培养时间为7天。 0038 具体的制备方法, 包括将可可链霉菌阿苏亚种H2S5发酵产生的发酵液浓缩后, 依 次经有机溶剂萃取和柱层析分离依次得到16个馏分, 按馏分流出顺序编号为馏分A、 馏分 B馏分P, 馏分J再经过柱层析分离得到9个馏分, 按馏分流出顺序编号为馏分J1、 馏分J2 馏分J9, 馏分J2经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得到26个馏分, 按馏分流出顺序编号为馏分J2.1、 馏 分J2.2馏分J2.26, 馏分J2.14为三烯霉素4; 0039 馏分J2.7经纯化得到三烯霉素2; 馏分K经柱层析分离得到馏分K1、 馏分K2馏分 K6; 。
18、馏分K2经高速逆流色谱法得到馏分K2.1、 馏分K2.2馏分K2.13; 馏分K2.1经纯化得到 三烯霉素3; 0040 馏分K2.3经纯化得到三烯霉素1。 0041 所述的三烯霉素类化合物用于制备治疗前列腺癌药物的应用。 0042 所述的三烯霉素类化合物用于制备抗前列腺癌细胞PC-3药物或制剂的应用。 0043 所述的4个三烯霉素化合物有明显的抗前列腺癌细胞PC-3的活性, 其中三烯霉素4 在0.4 M时对前列腺癌细胞PC-3有很强的抑制活性。 本发明的化合物作为抗癌剂, 在治疗前 列腺癌方面具有开发应用潜力。 0044 7Shinji Funayama ,Kenji Okada ,Kazu。
19、yo Iwasaki,Kanki Komiyama , IwaoUmezawa.Structure of trienomycinA,anovelcytocidalansamycin antibiotic.The Journal of Antibiotics.1985,38(8):1107-1109. 0045 8Shinji Funayama ,Kenji Okada ,Kazuyo Iwasaki,Kanki Komiyama , IwaoUmezawa.Structure of trienomycin A,B and C,novelcytocidalansamycin antibiotic。
20、s.The Journal of Antibiotics.1985,38(12):1677-1683. 附图说明 0046 图1为馏分A-P的流出顺序示意图; 0047 图2为馏分J1-J9的流出顺序示意图; 0048 图3为馏分K1-K6的流出顺序示意图; 0049 图4为三烯霉素1的氢谱图; 0050 图5为三烯霉素1的碳谱图; 0051 图6为三烯霉素2的氢谱图; 0052 图7为三烯霉素2的碳谱图; 0053 图8为三烯霉素3的氢谱图; 0054 图9为三烯霉素3的碳谱图; 0055 图10为三烯霉素4的氢谱图; 0056 图11为三烯霉素4的碳谱图。 0057 其中图1-3中的箭头表。
21、示流动相的流动方向, 标号代表各个馏分的编号; 0058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具体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59 本发明的4个化合物三烯霉素1-4是从一株来源于秦岭主峰太白山北坡苔藓土壤 说明书 3/8 页 6 CN 107382863 A 6 的可可链霉菌阿苏亚种的发酵液中分离得到的。 该菌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薛 泉宏课题组分离鉴定, GenBank编号为KF620296, 菌株编号为H2S59。 菌种保藏于西北农林 科技大学化学与药学院天然药物化学研究中心, 编号为No.CA20151025。 该菌株记载在 “秦 岭主峰太白山北坡5种生境中微生物区系及拮抗放。
22、线菌资源研究” , 王东胜等,西北农林科 技大学学报 2014中, 且申请人承诺在专利有效期内, 免费为公众提供该菌株。 0060 该可可链霉菌阿苏亚种的保藏及活化培养条件为: 保藏菌种所用培养基为TSB斜 面培养基。 活化菌种: 将菌种接种于TSB平皿中, 与28活化3天, 至平皿上长满菌落。 TSB培 养基配方: 胰蛋白胨, 1.5; 大豆蛋白胨, 0.5; 氯化钠, 0.5; pH 7.2。 0061 参考文献: 0062 9王东胜.秦岭主峰太白山北坡5种生境中微生物区系及拮抗放线菌资源研究 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 0063 一、 本发明的化合物的提取方法、 鉴定及抗前列腺癌细。
23、胞PC-3的活性测定及应用: 0064 1、 实验材料 0065 培养基: SPY培养基: 可溶性淀粉, 10g; 蛋白胨, 2g; 酵母提取物, 4g; NaCl, 5g; 水, 1L, pH 7.2。 0066 试剂与仪器: 常用有机溶剂: 三氯甲烷, 甲醇, 乙酸乙酯, 石油醚、 丙酮等均为工业 试剂, 重蒸后使用。 有机溶剂: 正己烷, 色谱甲醇, 色谱乙腈等视实际使用情况使用分析纯或 色谱纯试剂。 以下除特殊说明外, 试剂用量均为体积比。 0067 常用仪器: 旋光仪Rudolph Autopol型; 高效液相色谱仪: Waters 1525; 紫外光 谱仪: Thermo Evol。
24、ution-300型; 核磁共振: Bruker Avance500(以TMS为内标); 低分辨质 谱仪: Thermo Fisher LTQ Fleet型。 增强版300mL半制备型高速逆流色谱仪(江阴逆流科技 有限公司); 旋转蒸发仪: BchiRotavapor R-101、 R-3HB型; 低温冷却液循环泵: DLSB-10/20 型(郑州长城科工贸有限公司); 循环水式多用真空泵: SHB-型(郑州长城科工贸有限公 司); 超净工作台: SW-OJ-2F型(苏净集团苏州安泰空气技术有限公司); 立式蒸汽灭菌器(上 海博讯实业有限公司医疗设备厂)。 柱层析硅胶(100-200目、 20。
25、0-300目及300-400目)及薄 层层析硅胶(硅胶H)均为青岛海洋化工厂生产; 液相色谱柱: Hypersil BDS 5 m C18(250 4.6 and 25010; Thermo); 羟丙基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和RP-C18反向硅胶均为 Merck公司生产。 0068 1.1可可链霉菌阿苏亚种菌株H2S5的发酵培养: 0069 可可链霉菌阿苏亚种菌株活化方法: 从甘油管中挑取H2S5菌丝体划线于TSB固体 平板上, 于28培养3天; 挑取TSB平板上的H2S5单菌落于TSB液体培养基中, 28, 130rpm培 养3天。 TSB培养基配方: 胰蛋白胨, 1.5; 。
26、大豆蛋白胨, 0.5; 氯化钠, 0.5; pH 7.2。 0070 可可链霉菌阿苏亚种菌株发酵培养条件: 将活化好的H2S5的培养液按5接种量 接种于SPY培养基中, 28, 130rpm培养3天, 即为种子液。 同样, 按5接种量, H2S5菌株种子 液接种于装有200mL SPY培养基的500mL三角瓶中, 28, 130rpm培养7天。 发酵体积为70L。 SPY培养基配方为: 可溶性淀粉, 10g; 蛋白胨, 2g; 酵母提取物, 4g; NaCl, 5g; 水, 1L, pH 7.2。 0071 1.2化合物提取分离: 0072 将1.1中得到的发酵液浓缩后, 依次经有机溶剂萃取和。
27、柱层析梯度洗脱处理得到 馏分A-P, 共计16个。 具体地, 有机溶剂可以有石油醚和乙酸乙酯, 层析柱为RP-18, 梯度洗脱 说明书 4/8 页 7 CN 107382863 A 7 条件为甲醇-水(10-100); 馏分J再经凝胶柱LH-20(甲醇)洗脱后得到馏分J1-J9; 馏分 J2经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得到馏分J2.1-J2.26, 其中馏分J2.14为纯化合物三烯霉素4; 馏 分J2.7经半制备型HPLC纯化得到三烯霉素化合物2。 馏分K经凝胶柱LH-20(甲醇)洗脱后得 到馏分K1-K6; 馏分K2经高速逆流色谱法得到馏分K2.1-K2.13; 馏分K2.1和馏分K2.3分别经 过。
28、半制备型HPLC纯化得到三烯霉素化合物3和1。 0073 具体的三烯霉素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包括: 0074 将1.1中得到的70L发酵液用4层脱脂纱布过滤分离菌体和菌液。 先用适量甲醇: 丙 酮为3:1(体积比)的混合溶液浸没菌体, 并超声破壁, 重复2次; 然后用四层脱脂纱布过滤去 除菌体残渣, 并用旋转蒸发仪浓缩菌体浸提液; 最后依次用石油醚和乙酸乙酯对菌体浸提 液进行萃取、 浓缩, 得到菌体的乙酸乙酯相粗提物4.8g。 将菌液先用旋转蒸发仪浓缩至5L, 再分别用石油醚和乙酸乙酯进行萃取、 浓缩, 得到菌液的乙酸乙酯相粗提物12g。 将菌体和 菌液的乙酸乙酯相粗提物合并(共16.8g), 。
29、用RP-18柱划段, 用甲醇: 水(10100)梯度 洗脱, 依次得到16个馏分A-P(具体见图1)。 馏分J通过凝胶柱LH-20(溶剂为甲醇)得到馏分 J1-J9(具体见图2)。 馏分J2再经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得到馏分J2.1-J2.26(按依次流出顺 序命名), 其中馏分J2.14为纯化合物三烯霉素4; 高速逆流色谱法的溶剂体系是正己烷: 乙 酸乙酯: 甲醇: 水为4:6:4:6(体积比)。 馏分J2.7经半制备型HPLC(58, 甲醇-水, 2mL/min) 进一步纯化, 得到三烯霉素化合物2(tR31.5min, 1.3mg)。 馏分K经凝胶柱LH-20(溶剂为甲 醇)洗脱后得到6个馏。
30、分K1-K6(具体见图3); 馏分K2经高速逆流色谱法得到馏分K2.1-K2.13 (按流出顺序依次命名), 其中高速逆流色谱法的溶剂体系是正己烷: 乙酸乙酯: 甲醇: 水为 3:7:4:6(体积比)。 馏分K2.1经半制备型HPLC(68, 甲醇-水, 2mL/min)进一步纯化, 得到三 烯霉素化合物3(tR34.8min, 1.8mg)。 馏分K2.3经半制备型HPLC(65, 甲醇-水, 2mL/min) 进一步纯化得到三烯霉素化合物1(tR41.5min, 15.5mg)。 0075 1.3四个三烯霉素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分别为: 0076 表1三烯霉素1-31H(500MHz)和13C。
31、(125MHz)NMR(CDOD3)数据 0077 说明书 5/8 页 8 CN 107382863 A 8 0078 0079 本发明的三烯霉素1的理化性质为: 0080 C36H52N2O7, 白色粉末。 0081 D20+118.8(c 0.25,MeOH); 0082 UV(MeOH): max(log ):248(3.89)nm; 0083 IR(KBr): max3320,2930,1715,1654,1547,1370,1217,1000,645cm-1; 0084 HRESIMS:m/z 647.3676M+Na+; 0085 1H-NMR谱和13C-NMR谱数据见表1, 图谱。
32、见图4和图5。 0086 本发明的三烯霉素2的理化性质为: 0087 C33H46N2O7, 白色粉末。 0088 D20+105.2(c 0.25,MeOH); 说明书 6/8 页 9 CN 107382863 A 9 0089 UV(MeOH): max(log ):248(3.77)nm; 0090 IR(KBr): max3297,2972,2314,1723,1656,1545,1212,1091,684cm-1; 0091 HR-ESI-MS:m/z 605.3202M+Na+; 0092 1H-NMR谱和13C-NMR谱数据见表1, 图谱见图6和图7。 0093 本发明的三烯霉素。
33、3的理化性质为: 0094 C33H46N2O7, 白色粉末。 0095 D20+130.0(c 0.2,MeOH); 0096 UV(MeOH): max(log ):248(3.54)nm; 0097 IR(KBr): max3432,2929,1718,1651,1544,1210,1002,645cm-1; 0098 HR-ESI-MS:m/z 619.3353M+Na+; 0099 1H-NMR谱和13C-NMR谱数据见表1, 图谱见图8和图9。 0100 本发明的三烯霉素4的理化性质为1, 2: 0101 C36H50N2O7, 白色粉末。 0102 D20+174(c 0.1,M。
34、eOH); 0103 IR(KBr): max3400,1730,1650,1540,1205,1000cm-1; 0104 MS:m/z 622.3607M+Na+; 0105 1H-NMR谱和13C-NMR谱图谱见图10和11。 0106 1.4细胞毒活性测定 0107 选取人前列腺癌PC-3细胞对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进行初步评价。 细胞由本实验室 保存。 采用SRB法测定细胞毒活性10,11。 具体操作如下: 0108 取处于对数生长期细胞接种于96孔板里(细胞浓度为70000个/mL, 90 L/孔), 培养 24h使细胞贴壁, 去除上清, 加90 L加有血清的新鲜细胞培养基, 再加10。
35、 L化合物的DMSO溶 液(化合物事先溶解在DMSO中, 测试时用细胞培养基稀释成所需浓度, 注意DMSO的终浓度不 能超过0.1)。 每个浓度设3个复筛孔, 并设空白对照孔(只加培养基)和阴性对照, 设置6个 复筛空。 继续培养至48h, 终止培养, 每孔中加入100 L 20TCA溶液(w/v), 静置于4下固 定1h。 取出后用去离子水冲洗5遍, 室温晾干后每孔中加入100 L 0.4(w/v)的SRB染液, 避 光染色20min后去除上清, 用1乙酸(v/v)冲洗5次, 去除未结合的染料, 室温晾干。 每孔加 入100 L 10mMTris-base溶液(pH 10.5), 避光静置2。
36、0min, 水平摇床上振荡1min后用酶标仪 在540nm处测定吸光度, 并计算抑制率。 表2为测定结果。 0109 参考文献: 0110 10Philip Skehan,RitsaStoreng,Dominic Scudiero,Anne Monks,James McMahon,David Vistica,Jonathan T.Warren,Heidi Bokesch,Susan Kenney,Michael R .Boyd .New colorimetric cytotoxicity assay for anticancer-drug screening.Journal of the Na。
37、tional Cancer Institute.1990,82(13):1107-1112. 0111 11黄银久, 宋宝安, 金林红, 胡德禹, 杨松, 李宁, 吴守伟.SRB法和MTT法抗肿瘤药 物筛选结果相关性研究.生物学杂志, 2009, 26(4), 13-16. 0112 表2三烯霉素化合物1-4对PC-3细胞48h的IC50( M) 0113 化合物编号PC-3 说明书 7/8 页 10 CN 107382863 A 10 12.7 24.5 311.9 40.4 Dox*0.8 0114 *阳性对照化合物阿霉素(Doxorubicin)。 0115 三烯霉素化合物1-4对PC-。
38、3细胞的IC50值均小于20 M, 其中三烯霉素化合物1和2对 PC-3的IC50值分别为2.7 M和4.5 M, 尤其是化合物4对PC-3的IC50值为0.4 M, 比阳性对照阿 霉素的IC50值(0.8 M)都低。 结果表明这些化合物在开发抗前列腺癌的药物发面有很大的潜 力和应用前景。 说明书 8/8 页 11 CN 107382863 A 11 图1 图2 图3 说明书附图 1/9 页 12 CN 107382863 A 12 图4 说明书附图 2/9 页 13 CN 107382863 A 13 图5 说明书附图 3/9 页 14 CN 107382863 A 14 图6 说明书附图 4/9 页 15 CN 107382863 A 15 图7 说明书附图 5/9 页 16 CN 107382863 A 16 图8 说明书附图 6/9 页 17 CN 107382863 A 17 图9 说明书附图 7/9 页 18 CN 107382863 A 18 图10 说明书附图 8/9 页 19 CN 107382863 A 19 图11 说明书附图 9/9 页 20 CN 107382863 A 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