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糖聚合物堵水凝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多糖聚合物堵水凝胶.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610296608.2 (22)申请日 2016.05.06 (71)申请人 西南石油大学 地址 610500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新都大 道8号 (72)发明人 蒲万芬杨洋金发扬孙琳 袁成东 (74)专利代理机构 成都正华专利代理事务所 (普通合伙) 51229 代理人 李林合李蕊 (51)Int.Cl. C09K 8/514(2006.01) C09K 8/512(2006.01) C08F 251/00(2006.01) C08F 222/38(2006.01) C08。
2、F 291/08(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多糖聚合物堵水凝胶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糖聚合物堵水凝胶, 由 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 多糖主剂2.5 5, 交联剂12, 助溶剂13, 成胶调 节剂010, 其余为水, 组分总和为100, 按 照此比例, 配置好的堵水凝胶体系, 将堵水凝胶 体系密封后放入35130烘箱中使其成胶, 根 据各组分浓度及水溶液矿化度的不同, 控制成胶 体时间在672h, 成胶情况根据目测代码法判 断, 终凝强度达到刚性凝胶I级为止, 堵水凝胶体 系成胶后90天内未发生脱水收缩。 本发明的凝胶 体系温度适用范围广, 既可用于高温油藏堵水作 。
3、业也可用于低温油藏堵水作业; 终凝强度可达目 测代码I级; 具有良好的长期稳定性; 凝胶体系可 生物降解。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CN 105754566 A 2016.07.13 CN 105754566 A 1.一种多糖聚合物堵水凝胶, 其特征在于, 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 多糖主剂2.55, 交联剂12, 助溶剂13, 成胶调控剂010, 其余为水, 上述组分总和为10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糖聚合物堵水凝胶,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糖主剂为壳聚 糖。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糖聚合物堵水凝胶, 其特征在于, 所述交联剂为N,N-亚甲 基双丙烯酰胺、 聚乙二醇(2。
4、00)二丙烯酸酯、 聚乙二醇(400)二丙烯酸酯、 聚乙二醇(600)二 丙烯酸酯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按照任意比例混合的混合物。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糖聚合物堵水凝胶, 其特征在于, 所述助溶剂为醋酸、 盐 酸、 乳酸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按照任意比例混合的混合物。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糖聚合物堵水凝胶, 其特征在于, 所述成胶调控剂为氯化 钠、 氯化钙、 氯化镁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按照任意比例混合的混合物。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多糖聚合物堵水凝胶, 其特征在于, 本发明 还提供多糖聚合物堵水凝胶的一种制作方法, 其步骤是: 按照所需比例, 配置好的堵水凝胶 体系, 。
5、将堵水凝胶体系密封后放入35130烘箱中使其成胶, 根据各组分浓度及水溶液矿 化度的不同, 控制成胶体时间在672h, 成胶情况根据目测代码法判断, 终凝强度达到刚性 凝胶I级为止, 堵水凝胶体系成胶后90天内未发生脱水收缩。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多糖聚合物堵水凝胶, 其特征在于, 本发明还提供多糖聚合 物堵水凝胶的一种降解方法, 其步骤是: 在需要分解残余堵水凝胶体系时, 按照活性酶: 壳 聚糖质量比1:35, 碳酸氢钠: 增溶剂摩尔比1:1的比例加入清水配制成活性酶溶液, 活性酶 溶液中碳酸氢钠浓度不超过0.6, 将活性酶溶液注入残余堵水凝胶体系所在地层位置, 实 现生物降解, 降解。
6、后堵水凝胶体系无肉眼可见残渣。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105754566 A 2 一种多糖聚合物堵水凝胶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提高采收率的堵水凝胶, 特别涉及一种多糖聚合物堵水凝 胶, 属于油田化学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化学调剖堵水技术是油田上应用较为成熟的 “控水稳油” 、“控水增油” 技术, 可以 有效提高注入水波及系数, 达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在化学调剖堵水剂中有机凝胶类堵水 剂具有封堵能力强、 能够选择性堵水等优点, 在调剖堵水作业中应用广泛。 油田上最为常用 且较为有效的有机堵水凝胶体系为聚丙烯酰胺类凝胶体系, 该类凝胶体系主要由聚丙烯酰 胺类聚。
7、合物和不同种类的交联剂组成, 可以在注入地下后实现选择性堵水。 然而, 该类凝胶 体系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 聚丙烯酰胺类凝胶体系对温度的适应范围较小, 在一些油藏 温度条件下性能变差。 例如在温度较高的油藏条件下, 聚丙烯酰胺类凝胶体系普遍存在成 胶时间过快、 稳定性不足的问题, 而在温度较低的油藏条件下, 聚丙烯酰胺类凝胶体系普遍 存在成胶强度不足或无法成胶的问题; 另一方面, 聚丙烯酰胺类聚合物工业品中会残留一 部分未反应彻底的丙烯酰胺, 会通过呼吸道或皮肤接触进入人体对神经系统造成严重伤 害, 世界卫生组织也将丙烯酰胺定为潜在致癌物, 并且聚丙烯酰胺类凝胶在地层环境中难 以实现无害。
8、化降解, 因此聚丙烯酰胺类凝胶体系存在严重的环保问题和健康隐患。 0003 针对聚丙烯酰胺类凝胶体系对温度的适应范围小的问题, 国内外进行了一些研究 并提出部分解决方案, 如CarlosDeolarteGuerrero(SPE112411)、 ModestoMercado(SPE 121809)、 JulioEstuardoVasquez(SPE104134)等报道的PAtBA/PEI凝胶体系在过去的十 年中有超过100项堵水作业应用于墨西哥南部碳酸盐岩缝洞型高温油藏, 并且效果良好, PAtBA为丙烯酰胺与丙烯酸叔丁酯的共聚物, PEI为聚乙烯亚胺, 该凝胶体系可耐156的高 温。 中国专利。
9、CN102382244A报道了 “一种用于高温油藏延缓成胶的就地聚合堵水凝胶” , 由 57主剂、 12增溶剂、 12交联剂和0.10.8引发剂组成, 该体系可耐 120高温, 在120下成胶时间可控制在2072h。 专利号为CN102766449A的 聚丙烯酰胺 与水溶性酚醛树脂的低温促交剂 提供了一种可促进聚丙烯酰胺/水溶性酚醛树脂凝胶体 系在3060下成胶的促进剂, 成胶时间830h, 凝胶体系可稳定150d。 0004 虽然上述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聚丙烯酰胺类凝胶体系对高温或低温的适应 性, 但上述技术却依然无法同时使同一种聚丙烯酰胺类凝胶体系既具有高温的适应性又具 有低温的适应性,。
10、 这与聚丙烯酰胺类聚合物的分子结构及其所携带的功能基团有关。 此外, 聚丙烯酰胺类凝胶体系带来的环保问题及人体危害问题始终无法得到解决, 而随着社会发 展对环境保护要求的日益增加以及国家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 绿色可降解的化学品必将 成为未来油田化学用剂的发展方向。 壳聚糖作为一种天然多糖聚合物, 是由自然界中广泛 存在的几丁质经过脱乙酰作用得到的, 其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 在医药、 食 品、 化工、 化妆品、 水处理、 金属提取及回收、 生化和生物医学工程等诸多领域都表现出了巨 大的应用潜力。 此外, 与常规丙烯酰胺类聚合物不同, 壳聚糖的分子链由 -(1,4)-2-乙酰胺 说。
11、明书 1/5 页 3 CN 105754566 A 3 基-D-葡糖单元和 -(1,4)-2-氨基-D-葡糖单元组成, 其刚性的分子链结构使其对温度和矿 化度不敏感, 环境适应性较强。 因此, 以天然绿色高分子材料壳聚糖为基础, 研发一种温度 适用范围广且可生物降解的堵水凝胶体系, 既可以满足石油工业上的生产需要, 又可以满 足生产过程中的环保和健康需求。 发明内容 0005 针对上述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糖聚合物堵水凝胶, 该堵水凝胶温度适用范围 广, 可生物降解, 具有很高的终凝强度及良好的长期稳定性, 130下成胶时间可控制在6 32h, 35下成胶时间可控制在2072h。 该堵水凝胶。
12、能克服现有堵水凝胶适用温度范围小、 污染环境等问题, 适用于多种温度类型油藏的堵水作业。 0006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 一种多糖聚合物堵水凝胶, 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 0008 多糖主剂2.55, 0009 交联剂12, 0010 助溶剂13, 0011 成胶调控剂010, 0012 其余为水, 0013 上述组分总和为100。 0014 其中,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 所述多糖主剂为壳聚糖。 0015 其中,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 所述交联剂为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 聚乙二醇 (200)二丙烯酸酯、 聚乙二醇(400)二丙烯酸酯、 聚乙。
13、二醇(600)二丙烯酸酯中的一种或两种 以上按照任意比例混合的混合物。 0016 其中,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 所述助溶剂为醋酸、 盐酸、 乳酸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按照任意比例混合的混合物。 0017 其中,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 所述成胶调控剂为氯化钠、 氯化钙、 氯化镁中的一种 或两种以上按照任意比例混合的混合物。 0018 本发明还提供多糖聚合物堵水凝胶的一种制作方法, 其步骤是: 按照所需比例, 配 置好的堵水凝胶体系, 将堵水凝胶体系密封后放入35130烘箱中使其成胶, 根据各组分 浓度及水溶液矿化度的不同, 控制成胶体时间在672h, 成胶情况根据目测代码法判断, 终 凝强度达到刚。
14、性凝胶I级为止, 堵水凝胶体系成胶后90天内未发生脱水收缩; 0019 本发明还提供多糖聚合物堵水凝胶的一种降解方法, 其步骤是: 本发明还提供多 糖聚合物堵水凝胶的一种降解方法, 其步骤是: 在需要分解残余堵水凝胶体系时, 按照活性 酶: 壳聚糖质量比1:35, 碳酸氢钠: 增溶剂摩尔比1:1的比例加入清水配制成活性酶溶液, 活 性酶溶液中碳酸氢钠浓度不超过0.6, 确保pH为7-8, 将活性酶溶液注入残余堵水凝胶体 系所在地层位置, 实现生物降解, 降解后堵水凝胶体系无肉眼可见残渣。 002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21 (1)凝胶体系温度适用范围广, 既可用于高温油藏堵水作业也可用于。
15、低温油藏堵 水作业; 0022 (2)130下成胶时间可控制在6-32h, 35下成胶时间可控制在20-72h, 终凝强度 说明书 2/5 页 4 CN 105754566 A 4 可达目测代码I级; 0023 (3)具有良好的长期稳定性, 凝胶在3个月内未发生脱水收缩和强度降低现象; 0024 (4)凝胶体系可生物降解, 不会残留地下造成环境污染。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描述, 并不因此将本发明限 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内。 0026 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 均为常规方法。 0027 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 试剂等, 如无特。
16、殊说明, 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0028 在凝胶强度的评价中, 凝胶的强度通过目测现象用代码表示, 凝胶的成胶时间一 般指体系由溶液A变成流动凝胶C所经历的时间。 本发明采用Sydansk等人在1988年提出的 凝胶强度(GelStrengthCodes, 简称GSC)目测代码表评价成胶时间和成胶强度, 根据目测 结果将强度分为10个等级, 其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0029 表1凝胶强度目测代码标准 0030 0031 0032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多糖聚合物堵水凝胶, 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 多糖 主剂2.55, 交联剂12, 助溶剂13, 成胶调控剂010, 其余为水, 上述 说明书 。
17、3/5 页 5 CN 105754566 A 5 组分总和为100。 下述各实施例中的百分比均按此比例将组成凝胶体系的各种组分加入 到清水中, 搅拌均匀, 在35130下做瓶内实验, 依据目测代码法来判定成胶时间和成胶 强度。 0033 按照本发明配置好的堵水凝胶体系密封放入35130烘箱中, 根据目测代码法, 成胶时间可通过调节各组分浓度及水溶液矿化度控制在672h, 终凝强度最高可达刚性凝 胶I级。 0034 实施例1 0035 按照多糖主剂壳聚糖5, 交联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2, 助溶剂(醋酸) 3, 成胶调控剂(氯化钠)浓度变化范围为010, 其余为水的组分配置成堵水凝胶体系。
18、 并放入烘箱。 实验温度为130, 其成胶时间在612h之间, 成胶情况见表2, 如表2所示, 终 凝强度可达I级, 90天未发生脱水收缩。 0036 表2实施例1成胶情况 0037 成胶调控剂浓度()4h6h12h24h32h72h5d30d90d 0ACIIIIIII 5AAHIIIIII 10AAFIIIIII 0038 实施例2 0039 按照多糖主剂壳聚糖浓度变化范围为2.55, 交联剂(聚乙二醇(600)二丙烯酸 酯1.5, 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0.5)2, 助溶剂(盐酸)1, 成胶调控剂(氯化钠)为 3, 其余为水的组分配置成堵水凝胶体系并放入烘箱。 实验温度为35, 其成胶。
19、时间在20 72h之间, 成胶情况见表3, 如表3所示, 终凝强度可达I级, 90天未发生脱水收缩。 0040 表3实施例2成胶情况 0041 多糖主剂浓度()8h12h20h36h48h72h5d30d90d 2.5AAAAAEIII 3.5AAAAEIIII 5.0AABIIIIII 0042 实施例3 0043 按照多糖主剂壳聚糖3, 交联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浓度变化范围为1 2, 助溶剂(醋酸)2, 成胶调控剂(氯化钠)为10, 其余为水的组分配置成堵水凝胶体系 并放入烘箱。 实验温度130, 其成胶时间在2032h之间, 成胶情况见表4, 如表4所示, 终凝 强度可达I级,。
20、 90天未发生脱水收缩。 0044 表4实施例3成胶情况 0045 交联剂浓度()4h8h12h20h32h72h5d30d90d 1.0AAAAHIIII 1.5AAAAIIIII 2.0AAAAIIIII 说明书 4/5 页 6 CN 105754566 A 6 0046 实施例4 0047 按照多糖主剂壳聚糖浓度变化范围为35, 交联剂(聚乙二醇(600)二丙烯酸酯 0.5, 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1.5)2, 助溶剂(醋酸)2, 成胶调控剂(氯化钠)为7, 其余为水的组分配置成堵水凝胶体系并放入烘箱。 实验温度130, 其成胶时间在620h之 间, 成胶情况见表5, 如表5所示, 终。
21、凝强度可达I级, 90天未发生脱水收缩。 0048 表5实施例4成胶情况 0049 主剂浓度()4h6h12h20h32h72h5d30d90d 3AABIIIIII 4AADIIIIII 5AAEIIIIII 0050 实施例5 0051 参照实施例2配制多糖聚合物凝胶体系, 多糖主剂壳聚糖浓度为3.5, 交联剂(聚 乙二醇(600)二丙烯酸酯1.5, 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0.5)2, 助溶剂(盐酸)1, 成胶 调控剂(氯化钠)为3, 凝胶体系总质量为10g, 实验温度为35, 72h后凝胶体系成胶稳定, 向装有凝胶体系的瓶中加入0.01g生物活性酶、 0.23g碳酸氢钠与50mL去离子水配制的活性 酶溶液, 35条件下静置, 观察瓶底凝胶变化情况, 发现72h后瓶底凝胶破胶完全, 实验过程 中瓶底产生的壳聚糖絮状沉淀也完全降解, 瓶内液体不含残渣, 实现本方案凝胶体系的生 物降解。 在现场的井下作业完成后, 通过向井下注入活性酶溶液将残余聚丙烯酰胺类凝胶 降解, 不会在地下产生残留, 留下环境污染的隐患。 0052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应当指出,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方式, 在 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 还能进一步改进, 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说明书 5/5 页 7 CN 105754566 A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