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吸水性树脂的制造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高吸水性树脂的制造方法.pdf(1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101333261 B (45)授权公告日 2012.07.04 CN 101333261 B *CN101333261B* (21)申请号 200710123521.6 (22)申请日 2007.06.29 C08F 2/00(2006.01) C08J 3/12(2006.01) C08J 3/24(2006.01) C08K 5/053(2006.01) C08K 5/06(2006.01) C08K 5/109(2006.01) C08L 101/02(2006.01) C08K 3/00(2006.01) (73)专利权人 台湾塑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中。
2、国台湾台北市 (72)发明人 施凯耀 吴政璋 钟宏宗 谢益民 周源城 陈忠毅 游志贤 庄玉筵 (74)专利代理机构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 公司 11021 代理人 周长兴 CN 1970588 A,2007.05.30, 说明书第 4 页 第 5 和 7 段 , 第 5 页第 2-3 段 , 第 6 页第 2 段 至第 7 页第 l 段 , 第 7 页第 3 段至第 8 页第 l 段 . WO 9963924 A1,1999.12.16, 说明书第 4 页 第 3 段至第 8 页第 1 段 . US 20070142532 A1,2007.06.21, 说明书第 0011-002 1 段 。
3、. CN 1894286 A,2007.01.10, 说明书第 56 页 第 2-4 段 . (54) 发明名称 一种高吸水性树脂的制造方法 (57) 摘要 一种高吸水性树脂制造方法, 此方法以预干 燥方式将高吸水性树脂水凝胶预干燥, 再使高吸 水性树脂水凝胶完全干燥, 不仅可以降低高吸水 性树脂的残存单体, 同时更能减少制造过程中细 粉的产生。 (51)Int.Cl. (56)对比文件 审查员 高晓薇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11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11 页 1/1 页 2 1. 一种以不饱和单体水溶液制备高吸水性树脂。
4、的制造方法, 该方法包括 : (a)中和比率在45至85摩尔范围内不饱和含羧酸基单体的水溶液, 浓度在质量百分 比 20wt至 55wt间进行聚合生成高吸水性树脂水凝胶 ; (b) 将聚合生成的高吸水性树脂水凝胶, 先经切成小于 10cm3以下小颗粒凝胶体 ; (c) 以 80至 120, 1 15 分钟的预干燥、 再以 130至 160, 60 120 分钟完全烘 干、 粉碎、 筛选 ; (d) 表面交联剂涂覆 ; (e) 以温度 90至 230加热表面改质处理 ; (f) 添加水不溶性微粉及黏着剂, 进行抗结块处理。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高吸水性树脂的制造方法, 其中, 表面交联剂。
5、为二元以上多元 醇或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或乙二醇碳酸酯或其混合物。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吸水性树脂的制造方法, 其中, 表面交联剂添加范围以反 应物总固形份为基准在重量百分比 0.005wt至 5.0wt之间。 4.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高吸水性树脂的制造方法, 其中, 水不溶性微粉为硫酸铝、 碳酸 钙、 氧化镁、 沸石、 高岭土、 二氧化钛或二氧化硅的无机盐粉末, 水不溶性微粉的用法为单独 使用或合并两种以上混合使用, 添加范围在重量百分比 0.01wt至 4.0wt之间。 5. 如权利要求 4 所述的高吸水性树脂的制造方法, 其中, 水不溶性微粉其粒子大小为 不大于 0.6mm。 。
6、6.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高吸水性树脂的制造方法, 其中, 黏着剂为丙三醇、 聚乙二醇、 山梨糖醇、 聚乙烯亚胺, 黏着剂的用法为单独使用或合并两种以上混合使用。 7.如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高吸水性树脂的制造方法, 其中, 黏着剂添加范围以反应物 总固形份为基准在重量百分比 0.005wt至 5.0wt之间。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1333261 B 2 1/11 页 3 一种高吸水性树脂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对水溶液吸收良好的吸水物, 此高吸水性树脂广泛地运用于农 业或园艺方面的水保持剂、 建筑材料中的抗露珠凝结剂以及移除石油中水份的材料, 或是 电缆线中。
7、的外层防水包覆剂以及卫生用品如尿布、 妇女卫生用品、 抛弃式的擦巾等。 背景技术 0002 公知的高吸水性树脂因直接与人体接触, 所以高吸水性树脂的安全性变得十分重 要。 一般而言, 高吸水性树脂所须具备的物理性质包括吸收速率、 吸收力、 压力下吸收倍率、 低单体残留量以及吸收后的凝胶力。优良的高吸水性树脂不仅要满足上列物理性质外, 尚 需具备良好的安全性, 更重要的是必须低污染以及省能源。 0003 已知的高吸水性树脂的成分材料有, 遇水分解型的淀粉 - 丙烯腈接枝聚合物 ( 日本专利公开公报昭 49(1974)-43, 395), 中和的淀粉 - 丙烯酸接枝聚合物 ( 日本专利 公开公报昭。
8、 51(1976)-125, 468), 皂化乙烯醋酸 - 丙烯酯共聚物 ( 日本专利公开公报昭 52(1977)-14, 689), 水解丙烯腈共聚物或丙烯酰胺共聚物 ( 日本专利公报昭 53(1978)-15, 959), 及部份中和聚丙烯酸 ( 日本专利公开公告昭 55(1980)-84, 304) 等。其中淀粉 - 丙烯 腈接枝聚合物, 因为含有天然的高分子 - 淀粉, 会引起腐烂性的分解, 所以无法长时间的保 存 ; 再者, 其制造方法又十分复杂, 所以现今高吸水性树脂的制备方式均以使用丙烯酸及丙 烯酸盐进行交联聚合所制得的高吸水性树脂占最大部份也最为经济, 其原因为丙烯酸盐共 聚物。
9、原料 - 丙烯酸可迅速由商场上购得, 且制得的高吸水性树脂具有高的吸水能力, 及具 有制造成本低廉且最具经济效益以及不会引起腐烂性的分解, 故成为最普遍化的高吸水性 树脂。 0004 聚合丙烯酸及丙烯酸盐形成高吸水性树脂的方法可由数种已知的方法制得, 如水 溶液聚合反应、 逆相悬浮液聚合反应、 乳化聚合反应或将单体喷洒或涂覆于纤维基质上进 行聚合反应等方法。在这些方法中, 逆相悬浮液聚合反应以及乳化聚合反应必须使用到有 机溶剂, 但若无法有效的控制聚合反应时的温度, 有机溶剂将造成反应系统的温度以及压 力的增加, 会产生起火现象甚至引发爆炸, 进而威胁到操作现场人员的安全以及造成环境 污染问题。
10、, 其成品也有有机溶剂残留的疑虑。 0005 制造高吸水性树脂无论是以水溶液聚合反应、 逆相悬浮液聚合反应、 乳化聚合反 应或将单体喷洒或涂覆于纤维基质上进行聚合反应等方法, 最终都必须经过干燥步骤, 而 一般都是利用 100 至 230高温的一次性干燥方式。 0006 目前已开发出许多利用增加表面积方式, 来改善高吸水性树脂的物理性质或是提 高生产效率的方法, 如添加发泡剂的方法包括 ; 在线性水溶性聚合物中使用碳酸盐等发泡 剂, 一边中和、 一边加入交联剂交联结构的方法 ( 美国专利第 4,529,739 号、 第 4,529,739 号 ), 将碳酸盐加入到单体中的方法 ( 日本特公昭 。
11、62-34042 号、 特公平 2-60681 号、 美国专 利第 5,154,714 号、 第 5,314,420 号 ), 以微波聚合含有碳酸盐的单体溶液的方法 ( 美国专 利第 4,808,637 号 ), 将沸点 40 150的有机溶剂, 添加到单体中进行聚合的方法 ( 美 说 明 书 CN 101333261 B 3 2/11 页 4 国专利第4,703,067号), 添加疏水性有机溶剂于特定压力下进行聚合的方法(美国专利第 5,328,935号、 第5,338,766号)等。 这些提高高吸水性树脂的物理性质的方法中, 都利用发 泡剂或低沸点有机溶剂于聚合、 受热的过程中分解产生气体。
12、或汽化来产生气泡孔洞增加吸 水时的表面积, 但气泡孔洞过多的高吸水性树脂于研磨过程中, 易造成细粉量过度的增加, 使成品于吸水时容易因过量细粉而造成胶块 (gel-blocking), 若没有适当减少细粉量的生 成, 都会大大降低实际应用的效能。 0007 至今仍有许多科学家一直为节省能源、 提高高吸水性树脂物性而努力, 如 : 有 将单体溶液 ( 直接注入热炉 ) 加热 ( 日本特开昭 55-147512、 特开昭 56-147809、 特开昭 63-275607、 特开昭 63-275608) 或在加热回转筒 ( 日本特开平 1-165610) 上烘干, 得到吸水 性树酯的干燥物, 但是,。
13、 这些方法存在着可溶份、 细粉量较高的缺点。目前业界干燥的主流 为一次性高温干燥, 发明内容 0008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吸水性树脂的制造方法。 0009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提供的以不饱和单体水溶液制备高吸水性树脂的制造方 法, 该方法的特征在于 : 0010 (a)中和比率在45至85摩尔范围内, 不饱和单体水溶液的浓度在20至55重量 份的范围 ; 0011 (b) 中和聚合生成的高吸水性树脂水凝胶切成小块 ; 0012 (c) 经预干燥、 再行完全烘干的二次干燥。 0013 所述的高吸水性树脂的制造方法, 其中, 高吸水性树脂水凝胶体的预干燥温度范 围为 80至 120之间。
14、, 预干燥时间为 1 15 分钟之间。 0014 所述的高吸水性树脂的制造方法, 其中, 预干燥后的凝胶体的二次干燥温度范围 为以 130至 160干燥, 干燥时间范围为 60 120 分钟之间。 0015 本发明提供的以不饱和单体水溶液制备高吸水性树脂的制造方法, 该方法还包 括 : 0016 (a)中和比率在45至85摩尔范围内, 不饱和单体水溶液的浓度在20至55重量 份的范围 ; 0017 (b) 中和聚合生成的高吸水性树脂水凝胶, 先经切成小于 10cm3以下小颗粒凝胶 体 ; 0018 (c) 后经预干燥、 再完全烘干、 粉碎、 筛选 ; 0019 (d) 表面交联剂涂覆 ; 00。
15、20 (e) 以温度 90至 230加热表面改质处理 ; 0021 (f) 添加水不溶性微粉及黏着剂, 进行抗结块处理。 0022 所述的高吸水性树脂的制造方法, 其中, 表面交联剂为二元以上多元醇或乙二醇 二缩水甘油醚或乙二醇碳酸酯或其混合物。 0023 所述的高吸水性树脂的制造方法, 其中, 表面交联剂添加范围在重量百分比 0.005wt至 5.0wt之间。 0024 所述的高吸水性树脂的制造方法, 其中, 水不溶性微粉为硫酸铝、 碳酸钙、 氧化镁、 说 明 书 CN 101333261 B 4 3/11 页 5 沸石、 高岭土、 二氧化钛或二氧化硅的无机盐粉末, 水不溶性微粉的用法可单独。
16、使用或合并 两种以上混合使用, 添加范围在重量百分比 0.01wt至 4.0wt之间。 0025 所述的高吸水性树脂的制造方法, 其中, 水不溶性微粉, 其粒子大小为不大于 0.6mm。 0026 所述的高吸水性树脂的制造方法, 其中, 黏着剂为丙三醇、 聚乙二醇、 山梨糖醇、 聚 乙烯亚胺或其衍生物, 黏着剂的用法可单独使用或合并两种以上混合使用。 0027 所述的高吸水性树脂的制造方法, 其中, 黏着剂添加范围在重量百分比 0.005wt 至 5.0wt之间。 0028 概括地说, 本发明于制粒的过程中, 加上预干燥的烘干方式, 预干燥温度为 50至 200之间, 预干燥时间为 1 分钟至。
17、 30 分钟之间, 其后再追加另一个干燥的过程, 是为二次 干燥, 以降低上述细粉量生成较高的缺点。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制造本发明的高吸水性树脂所需的水溶性不饱和单体, 除了丙烯酸外, 尚可使用 其它具有酸性基团的不饱和双键的水溶性单体, 如 : 甲基丙烯酸、 马林酸、 富马酸、 2- 丙烯 胺 -2- 甲基丙烷磺酸、 顺丁烯二酸、 顺丁烯二酸酐、 反丁烯二酸、 反丁烯二酸酐等。单体选 用不特定限制只可使用一种, 亦可合并多种单体一齐使用, 亦可视情况需要添加具有不饱 和双键其它亲水性的单体, 如 : 丙烯酰胺、 甲基丙烯酰胺、 丙烯酸 2- 羧基乙酯、 甲基丙烯酸 2- 羧基乙酯、 丙。
18、烯酸甲酯、 丙烯酸乙酯、 二甲胺丙烯丙烯酰胺、 氯化丙烯丙烯酰胺基三甲铵 但添加量以不破坏高吸水性树脂的物性为原则。 0030 本发明在进行自由基聚合反应时, 单体水溶液浓度并没有特别的限制, 但较佳浓 度宜控制在重量百分比20wt至55wt间, 适当浓度为30wt至45wt之间, 浓度在重量 百分比 20wt以下时, 聚合后水凝胶太软且有黏性不利机械加工, 添加浓度在重量百分比 55wt以上, 接近饱和浓度, 不易调配且反应太快反应热不易控制, 不饱和单体水溶液 pH 值不低于 5.5, 若 pH 低于 5.5 时, 聚合后水凝胶体内残存单体含量过高, 导致高吸水性树脂 的物性不佳。 003。
19、1 含酸基单体的羧酸基, 应该部份中和以控制成品的 pH 值使其呈中性或微酸性。 中和剂为周期表中碱金族或碱土族的氢氧化物或是碳酸化合物, 如 :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钾、 碳酸钠、 碳酸钾、 碳酸氢钠、 碳酸氢钾或氨类化合物 ; 中和剂可单独使用一种或多种混合使 用。 含酸基单体的羧酸基部份中和成钠盐或钾盐或铵盐, 中和浓度摩尔百分比为45mol至 85mol, 宜为 50mol至 75mol。中和浓度摩尔百分比为 45mol以下时成品的 pH 值会 偏低, 中和浓度摩尔百分比为 85mol以上时成品的 pH 值会偏高, 成品 pH 值非呈中性或微 酸性时, 若不慎与人体接触时均不太安全。 0。
20、032 在进行自由基聚合反应前, 单体水溶液中亦可添加水溶性高分子以降低成本。此 等水溶性高分子如 : 部份皂化或完全皂化的聚乙烯醇、 聚乙二醇、 聚丙烯酸、 聚丙烯酰胺、 淀 粉或淀粉衍生物如甲基纤维素, 丙烯酸甲基纤维素, 乙基纤维素等聚合物 ; 此等水溶性高分 子的分子量并不特别限定, 其中较佳的水溶性高分子为淀粉。部份皂化或完全皂化的聚乙 烯醇等可单独或混合使用。高吸水性树脂含此等添加水溶性高分子的适当重量百分比为 0 至20wt, 但以0至10wt较佳, 0至5wt尤佳, 添加超过20wt时会影响物性, 使物性变 说 明 书 CN 101333261 B 5 4/11 页 6 差。 。
21、0033 在进行自由基聚合反应前应先添加自由基聚合反应交联剂于未反应的单体溶 液中, 此自由基聚合反应交联剂可选用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不饱和双键的化合物, 如 : N, N - 双 (2- 丙烯基 ) 胺、 N, N - 次甲基双丙烯酰胺、 N, N - 次甲基双甲基丙烯酰胺、 丙烯酸丙 烯酯、 乙二醇二丙烯酸酯、 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 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 聚乙二醇二甲基 丙烯酸酯、 甘油三丙烯酸酯、 甘油三甲基丙烯酸酯、 甘油附加环氧乙烷的三丙烯酸酯或三甲 基丙烯酸酯、 三甲醇丙烷附加环氧乙烷的三丙烯酸酯或三甲基丙烯酸酯、 三甲醇丙烷三甲 基丙烯酸酯、 三甲醇丙烷三丙烯酸酯、 N, N, 。
22、N-三(2-丙烯基)胺、 二丙烯酸乙二醇酯、 三丙烯 酸聚氧乙烯甘油酯、 三丙烯酸二乙基聚氧乙烯甘油酯、 二丙烯三甘醇酯等, 亦可选用具有两 个或两个以上环氧基的化合物, 如山梨醇聚缩水甘油醚、 聚丙三醇聚缩水甘油醚、 乙二醇二 缩水甘油醚、 二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 聚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 双丙三醇聚缩水甘油醚等。 在进行自由基反应后就可使高吸水性树脂具有适当交联度, 而使高吸水性树脂胶体有适当 的加工性。自由基聚合反应交联剂可单独使用或两种以上混合使用。自由基聚合反应交联 剂适当的添加剂量在重量百分比 0.001wt至 5wt之间 ( 以反应物总固形份为基准 ), 更 适当的用量重量百分比在。
23、 0.01wt至 3wt之间, 添加剂量在重量百分比 0.001wt以下 聚合后水合体太软且有黏性不利机械加工, 添加剂量在重量百分比 5wt以上吸水性太低, 降低树脂性能。 0034 聚合反应由自由基聚合反应起始剂的分解产生自由基开始。 自由基起始剂可选用 热分解型起始剂, 适合的热分解型起始剂有过氧化物, 如 : 过氧化氢、 二 - 第三丁基过氧化 物、 过氧化酰胺或过硫酸盐 ( 铵盐、 碱金属盐 ) 等, 及偶氮化合物如 : 2.2 - 偶氮基双 (2- 脒 基丙烷 ) 二盐酸盐、 2.2 - 偶氮基双 (N, N- 二伸甲基异丁脒 ) 二盐酸盐 ; 亦可使用还原剂, 使成为氧化还原型起。
24、始剂, 如 : 酸性亚硫酸盐、 硫代硫酸盐、 抗坏血酸或亚铁盐 ; 或将氧化 还原型起始剂和热分解型起始剂合并使用, 首先氧化还原起始剂先进行反应产生自由基, 当自由基转移至单体上即引发聚合反应的进行, 由于聚合反应进行时会释放出大量的热量 而使温度升高, 当温度到达热分解型起始剂的分解温度时, 又会引发第二段热分解型起始 剂的分解, 而使整个聚合反应更臻于完全。一般自由基聚合反应起始剂适当用量为重量百 分比为 0.001wt至 10wt ( 以中和丙烯酸盐重量为基准 ), 更适当用量则在 0.1wt至 5wt之间, 使用重量百分比 0.001wt以下时, 反应太慢不利经济效益, 使用重量百分。
25、比 10wt以上时, 反应太快反应热不易控制。 0035 高吸水性树脂为不溶解的亲水性聚合体, 树脂内部具有均匀性的架桥结构, 一般 为了改善质量如提高吸收速率、 提高胶体强度、 提高抗结块性、 液体渗透性等, 都会在树脂 的表面再作进一步架桥。此表面交联处理即利用具有能与酸基反应的多官能基交联剂, 在此之前已有许多专利提出 ; 如分散高吸水性树脂与交联剂于有机溶剂中进行表面交联 处理 (JP-A-56-131608、 JP-A-57-44627、 JP-A-58-42602、 JP-A58-117222), 使用无机粉 直接将交联剂与交联剂溶液混入高吸水性树脂处理 (JP-A60-16395。
26、6、 JP-A-60-255814), 添加交联剂后以蒸气处理 (JP-A-1-113406), 使用有机溶剂、 水及多元醇进行表面处理 (JP-A-1-292004、 美国专利6346569号), 使用有机溶液、 水、 醚化合物(JP-A-2-153903)等 ; 这些表面处理的方法虽能提高吸收速率、 提高压力下吸水倍率, 但将造成保持力下降过多 的不良后果, 降低实际应用的性能。 说 明 书 CN 101333261 B 6 5/11 页 7 0036 根据本发明, 于表面处理时能同时进行反应的交联剂可为多元醇如 : 丙三醇、 乙 二醇、 二乙二醇、 三乙二醇、 聚乙二醇、 丙二醇、 1,。
27、 4 丁二醇、 三胫基甲基丙烷、 山梨醇等 ; 或 可使用多元胺如 : 乙二胺、 二乙二胺、 三乙二胺、 聚乙二胺 ; 或可使用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 环氧基的化合物如 : 山梨醇聚缩水甘油醚、 聚丙三醇聚缩水甘油醚、 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 二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 聚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 双丙三醇聚缩水甘油醚等 ; 亦可使用碳 酸亚烃酯如 : 乙二醇碳酸酯、 4- 甲基 -1, 3- 二氧杂环戊烷 -2- 酮、 4, 5- 二甲基 -1, 3- 二 氧杂环戊烷 -2- 酮、 4, 4- 二甲基 -1, 3- 二氧杂环戊烷 -2- 酮、 4- 乙基 -1, 3- 二氧杂环戊 烷 -2- 酮、 1, 。
28、3- 二氧杂环己烷 -2- 酮、 4, 6- 二甲基 -1, 3- 二氧杂环己烷 -2- 酮或 1, 3- 二氧 杂环庚烷 -2- 酮等。交联剂的用法可单独使用或两种以上混合使用。交联剂的适当添加剂 量在重量百分比 0.001wt至 10wt之间 ( 以反应物总固形份为基准 ), 更适当的用量在 0.005wt至 5wt之间, 交联剂添加剂量在重量百分比 0.001wt以下时无法显出效果, 交联剂添加剂量在重量百分比 10wt以上时, 吸水性太低, 降低树脂性能。 0037 聚合反应可于传统批次反应容器中, 或于输送带式反应器上进行反应, 反应所得 的高吸水性树脂, 先利用绞碎机切成体积 10。
29、cm3以下小凝胶体。 0038 当绞碎机在将凝胶体制成小凝胶体的过程中, 同时以预干燥方式进行烘干, 减少 因为热传导效果不佳导致成品残存单体偏高, 细粉量偏多的缺点。预干燥的烘干温度从 30至250皆可, 但以50至200进行烘干为宜, 预干燥的时间以1分钟至30分钟之间 为宜。 0039 接着再将预烘干后的小凝胶体烘干, 其烘干温度一般都在 50 至 250之间。50 以下时, 除非烘干的时间延长干燥效果很有限, 而烘干温度在 250以上, 将会大大增加细 粉量, 且极易因过热而造成劣化的现象, 干燥的时间以 30 分钟至 240 分钟之间为宜。 0040 干燥后进行粉碎、 筛选粒径, 再。
30、进行表面交联剂涂覆处理。表面交联剂涂覆处理 时, 表面交联剂的添加方式则依据表面交联剂的种类, 分成表面交联剂直接添加, 或调成表 面交联剂水溶液添加, 或调成表面交联剂亲水性有机溶剂水溶液添加。亲水性有机溶剂如 甲醇、 乙醇、 丙醇、 异丁醇、 丙酮、 甲醚、 乙醚等没有特殊限制, 可形成溶液即可, 其中以甲醇、 乙醇较佳 ( 美国专利 6849665 号 )。表面交联剂添加时高吸水树脂中可添加惰性无机盐粉 末, 以帮助溶液分散, 惰性无机盐粉末可为硫酸铝、 或二氧化硅, 或氧化铝, 或氧化镁等或其 混合物。其中以硫酸铝、 二氧化硅较佳。惰性无机盐粉末的用法可单独使用或合并两种以 上混合使用。
31、。惰性无机盐粉末添加范围在重量百分比 0.005wt至 10.0wt之间, 其中以 0.01wt至 4.0wt较佳。 0041 进行表面交联剂涂覆处理后, 再以 90至 230范围内进行加热处理, 使表面交 联剂能均匀而且快速的进行交联反应, 并使内部交联剂同时进行交联反应而达到本发明的 效果。热处理温度 90以下交联反应时间太久, 不具经济效益, 热处理温度 230以上树脂 易劣化影响质量, 热处理时间以 30 分钟至 150 分钟为宜。依照欲获得到的表面处理效果做 热处理温度调整, 热处理温度高则热处理时间短, 热处理温度低时, 则热处理温度时间长。 0042 使用普通的干燥器或加热炉即可。
32、完成热处理的步骤, 适用于本发明的热处理装置 有包括 : 隧道式混合干燥器、 转鼓式干燥器、 台式干燥器、 流化床干燥器、 气流式干燥器以及 红外线干燥器等。 0043 表面交联热处理后, 于高吸水树脂中添加水不溶性微粉, 进行抗结块处理, 目的在 说 明 书 CN 101333261 B 7 6/11 页 8 增加高吸水树脂颗粒之间之间隙, 使高吸水树脂在吸收湿气后仍有高流动性。水不溶性微 粉添加方式为直接添加, 再利用黏着剂将水不溶性微粉黏着于高吸水树脂表面 ; 水不溶性 微粉包括硫酸铝、 硫酸镁、 氧化铝、 氧化镁、 氧化锌、 碳酸钙、 磷酸钙、 磷酸钡、 硅藻土、 软土、 黏土、 滑石。
33、粉、 沸石、 高岭土、 膨土、 活性碳、 二氧化硅、 二氧化钛的无机盐粉末, 及如纤维素 粉末、 聚酯、 聚乙烯、 聚氯乙烯、 聚苯乙烯的有机粉末。上述水不溶性微粉中, 以添加无机盐 粉末的效果最好。无机盐粉末的用法可单独使用或合并两种以上混合使用。添加范围在重 量百分比 0.001wt至 10.0wt之间, 其中以 0.01wt至 4.0wt较佳。水不溶性微粉的 粒子大小最好不大于 10mm, 更适当的大小为 0.6mm 以下。黏着剂可为多元醇如 : 丙三醇、 聚 乙二醇、 山梨醇等 ; 或可使用聚乙烯亚胺。 黏着剂的用法可单独使用或合并两种以上混合使 用。黏着剂的适当添加剂量在重量百分比 。
34、0.001wt至 10wt之间 ( 以反应物总固形份为 基准), 更适当的用量在0.005wt至5wt之间, 黏着剂添加剂量在重量百分比0.001wt 以下时无法使惰性无机盐粉末完全黏着于高吸水树脂表面, 黏着剂添加剂量在重量百分比 10wt以上时, 吸水性太低, 降低树脂性能。 0044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粉状、 不溶于水, 可吸收水液或尿液及血液, 具有高保持力、 低 残存未反应单体, 且在较高的压力下尚具有较高吸收倍率特性的高性能高吸水性树脂, 其 制造方法至少包括 : 0045 (a)中和比率在45至85摩尔的范围内, 不饱和单体水溶液的浓度在20至55重 量份的范围 ; 0046 (b。
35、) 中和后聚合生成的高吸水性树脂水凝胶, 先经由绞切成大块水凝胶块 ; 0047 (c) 将大块水凝胶块以绞碎方式制成小颗粒凝胶体 ; 0048 (d) 经预干燥及完全干燥、 粉碎、 筛选。 0049 (e) 表面交联剂涂覆 ; 及 0050 (f) 温度 90至 230加热表面改质处理。 0051 生产高吸水性树脂时, 会在粉碎、 研磨以及筛选的过程中, 产生粒径不大于 106m( 网目为 140mesh) 的高吸水性树脂, 称的为细粉, 细粉成量的多寡与高吸水性树脂 表面干燥的速率、 程度、 方式有极大的关系。当高吸水性树脂在高温中快速干燥时, 高吸水 性树脂内部水分容易因为来不及逸出, 。
36、而在内部膨涨形成气泡, 气泡空洞越多, 在粉碎、 研 磨过程中的挤压与切削, 越容易造成气泡空洞周围的高吸水性树脂破碎, 形成细粉, 使得高 吸水性树脂粉尘量的增加 ; 细粉量的多寡对环境以及生物体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尤其是 空气中的悬浮微粒经由呼吸道进入肺部因而对肺部产生刺激, 增加肺部与呼吸道病变的机 会, 而且当细粉量愈多时, 代表颗粒的大小适合商业化使用的高吸水性树脂量减少, 回收的 细粉量愈多, 将减低生产效率并增加成本。 0052 为探视本发明对细粉的影响, 可由下述步骤检验。 首先将单体中和, 加入触媒聚合 得高吸水性树脂水凝胶, 以挤压机 ( 美利德公司的产品, 型号为 MR。
37、T-SCN-2S 型 ) 制粒, 其孔 径为 17mm 及 8mm。在滚筒制粒的过程中, 以 80的低温方式进行预干燥, 后经干燥机 ( 千 锐仪器公司的产品, 型号为DV70型 ; 或美利德公司的产品, 型号为MRT-SCN-2S型)以130 进行完全烘干, 将干燥后的高吸水性树脂颗粒粉碎磨, 以标准筛网筛出并计算各粒径的分 布比例, 检测不同预干燥烘干温度、 完全烘干温度, 对细粉生成量的影响, 并进行比较, 以观 察其影响。 说 明 书 CN 101333261 B 8 7/11 页 9 0053 本发明利用 JIS 标准筛网来检验细粉的生成量。根据 EDANA 检验方法第 WSP 22。
38、0.2(05) 号所描述的方法 ; 将底部具有平盘的筛网置于震动器中, 筛网排列顺序为网孔 小者在下, 启动震动器, 其震幅为 1.0mm, 10 分钟后停止震动器, 筛选分类出不同粒径的高 吸水性树脂后秤重, 并利用下列方程式计算出各粒径的分布比率。 0054 粒径分布比率 ( ) ( 每一层筛网内的高吸水性树脂重量 / 所有筛网内高吸水 性树脂重量的总和 )*100 0055 本发明为便于筛选性能的评估, 将高吸水性树脂中, 粒径小于 106um(JIS 标准筛 网为 140mesh) 视为细粉, 利用其所占比率的增减来判断干燥温度对细粉的影响。 0056 为彰显本发明的高吸水性树脂的压力。
39、下吸水倍率, 本发明利用受压吸收重 ( 压力 负荷 : 20g/cm2及 49g/cm2) 来测定, 受压吸收量是根据欧洲专利 0339461 A 号说明书第七页 中所描述的方法测定 ; 将初始重量的高吸水性树脂放在依据有筛底纹部的圆柱体中, 对粉 体加以 20g/cm2及 49g/cm2的压力, 接着将此圆柱体置于吸收性需求测试器上, 让此高吸水 性树脂吸收 0.9的氯化钠水溶液一小时, 再将测吸水重量将所得数值除以高吸水性树脂 的重量, 即得受压吸收重数值。 0057 本发明的保持力 (CRC) 是利用茶袋试验法测定, 并以五次量测结果, 去除最高值 以及最低值后, 取平均值 ; 将 0.。
40、2g 的高吸水性树脂装在茶袋里, 并浸泡于 0.9的 NaCl 水 溶液20分钟, 然后将此浸泡后的茶袋置于离心机中离心(直径23cm、 转速1400rpm)三分钟 后秤重。所得的数值先减去未充填高吸水性树脂的空白组茶袋重 ( 以相同步骤操作 ) 再除 以聚合物重即得保持力数值。 0058 低残存单体的测定是利用液相层析仪 (HPLC) 分析。先精秤取 0.500g 高吸水性树 脂于 150cc 锥形瓶中, 加入 0.524 NaCl 水溶液 100g 及 2cm 的搅拌子一颗, 以 500rpm 转速 搅拌一小时, 加入 20 Al2(SO4)3水溶液 5g, 再利用 2m 滤纸过滤, 将滤。
41、液打入液相层析仪 内分析, 把所得的讯号和校正曲线相比对即可得到残存单体量。 0059 实施例 0060 以下以实施例说明本发明 ; 但本发明的权利要求和技术范围则不受这些实施例所 限制。 0061 实施例一 : 0062 1) 取 48氢氧化钠水溶液 802g 及 1069.2g 的水置入于 4000c.c 圆锥瓶中, 缓慢 加入 330g 丙烯酸并保持瓶内中和反应系统的温度在 40以下, 中和后的水溶性不饱和单 体 pH 值为 12.6。静置 5 分钟后, 再将 660g 丙烯酸加入部份中和完成的水溶性不饱和单体 中, 其完全中和后的水溶性不饱和单体 pH 值为 5.6。此时得水溶性不饱和。
42、单体浓度 42wt 水溶液, 其中 70mol ( 摩尔比 ) 丙烯酸部份中和为丙烯酸钠。 0063 2) 再加入 1.518g 的 N, N - 次甲基双丙烯酰胺于水溶性不饱和单体溶液, 并维持 温度于 20左右。 0064 3) 加入 0.528g 双氧水, 6.62g 亚硫酸氢钠及 6.62g 过硫酸铵以起始反应。 0065 4) 利用切式粉碎机将反应后生成的凝胶体切碎, 并以 80的热风, 于制粒滚筒中 进行预干燥约 5 分钟。 0066 5) 再以 130温度干燥 2 小时。 0067 6)经研磨后, 利用JIS标准筛网(网目为140, 粒径为106m), 震动器震荡时间为 说 明 。
43、书 CN 101333261 B 9 8/11 页 10 10 分钟筛选所得的细粉量所占的比例为 1.52 ( 请参表 1)。 0068 7) 以 HPLC 进行残存单体测试的结果为 20ppm。而保持力 (CRC) 为 29.6g/g、 20g/ cm2压力下吸水倍率(0.3AAP)为26.7g/g、 49g/cm2压力下吸水倍率(0.7AAP)为16.3g/g(请 参表 1)。 0069 实施例二 : 0070 1) 重复实施例一步骤 1 4, 但切碎后的凝胶体, 改以 120的热风预干燥约 5 分 钟。 0071 2) 重复实施例一步骤 5 7, 其保持力、 20g/cm2压力下吸水倍率。
44、、 49g/cm2压力下 吸水倍率与 HPLC 的残存单体的测试值及利用 JIS 标准筛网筛选所得的细粉量, 如表 1 所 示。 0072 实施例三 : 0073 1)重复实施例一步骤14, 但切碎后的凝胶体不在制粒滚筒中进行预干燥, 取至 干燥机中, 以 80的热风预干燥约 5 分钟。 0074 2) 重复实施例一步骤 5 7, 其保持力、 20g/cm2压力下吸水倍率、 49g/cm2压力下 吸水倍率与 HPLC 的残存单体的测试值及利用 JIS 标准筛网筛选所得的细粉量, 如表 1 所 示。 0075 实施例四 : 0076 1)重复实施例一步骤14, 但切碎后的凝胶体, 以80的热风预。
45、干燥约15分钟。 0077 2) 重复实施例一步骤 5 7, 其保持力、 20g/cm2压力下吸水倍率、 49g/cm2压力下 吸水倍率与 HPLC 的残存单体的测试值及利用 JIS 标准筛网筛选所得的细粉量, 如表 1 所 示。 0078 实施例五 : 0079 1) 重复实施例一步骤 1 4, 但切碎后的凝胶体, 以 120的热风预干燥约 15 分 钟。 0080 2) 重复实施例一步骤 5 7, 其保持力、 20g/cm2压力下吸水倍率、 49g/cm2压力下 吸水倍率与 HPLC 的残存单体的测试值及利用 JIS 标准筛网筛选所得的细粉量, 如表 1 所 示。 0081 实施例六 : 。
46、0082 1)重复实施例一步骤14, 但切碎后的凝胶体不在制粒滚筒中进行预干燥, 取至 干燥机中, 以 120的热风预干燥约 15 分钟。 0083 2) 重复实施例一步骤 5 7, 其保持力、 20g/cm2压力下吸水倍率、 49g/cm2压力下 吸水倍率与 HPLC 的残存单体的测试值及利用 JIS 标准筛网筛选所得的细粉量, 如表 1 所 示。 0084 实施例七 : 0085 1) 重复实施例一步骤 1 5, 但步骤 5 中干燥温度改为 160, 干燥时间约 60 分 钟。 0086 2) 重复实施例一步骤 6 7, 其保持力、 20g/cm2压力下吸水倍率、 49g/cm2压力下 吸。
47、水倍率与 HPLC 的残存单体的测试值及利用 JIS 标准筛网筛选所得的细粉量, 如表 1 所 示。 说 明 书 CN 101333261 B 10 9/11 页 11 0087 实施例八 : 0088 1) 重复实施例一步骤 1 4, 但切碎后的凝胶体, 改以 120的热风预干燥约 5 分 钟。 0089 2) 重复实施例一步骤 5 7, 但步骤 5 中干燥温度改为 160, 干燥时间约 60 分 钟, 其保持力、 20g/cm2压力下吸水倍率、 49g/cm2压力下吸水倍率与HPLC的残存单体的测试 值及利用 JIS 标准筛网筛选所得的细粉量如表 1 所示。 0090 实施例九 : 009。
48、1 1)重复实施例一步骤14, 但切碎后的凝胶体不在制粒滚筒中进行预干燥, 取至 干燥机中, 以 80的热风预干燥约 5 分钟。 0092 2) 重复实施例一步骤 5 7, 但步骤 5 中干燥温度改为 160, 干燥时间约 60 分 钟, 其保持力、 20g/cm2压力下吸水倍率、 49g/cm2压力下吸水倍率与HPLC的残存单体的测试 值及利用 JIS 标准筛网筛选所得的细粉量, 如表 1 所示。 0093 实施例十 : 0094 1)重复实施例一步骤14, 但切碎后的凝胶体, 以80的热风预干燥约15分钟。 0095 2) 重复实施例一步骤 5 7, 但步骤 5 中干燥温度改为 160, 。
49、干燥时间约 60 分 钟, 其保持力、 20g/cm2压力下吸水倍率、 49g/cm2压力下吸水倍率与HPLC的残存单体的测试 值及利用 JIS 标准筛网筛选所得的细粉量, 如表 1 所示。 0096 实施例十一 : 0097 1) 重复实施例一步骤 1 4, 但切碎后的凝胶体, 以 120的热风预干燥约 15 分 钟。 0098 2) 重复实施例一步骤 5 7, 但步骤 5 中干燥温度改为 160, 干燥时间约 60 分 钟, 其保持力、 20g/cm2压力下吸水倍率、 49g/cm2压力下吸水倍率与HPLC的残存单体的测试 值及利用 JIS 标准筛网筛选所得的细粉量, 如表 1 所示。 0099 实施例十二 : 0100 1)重复实施例一步骤14, 但切碎后的凝胶体不在制粒滚筒中进行预干燥, 取至 干燥机中, 以 120的热风预干燥约 15 分钟。 0101 2) 重复实施例一步骤 5 7, 但步骤 5 中干燥温度改为 160, 干燥时间约 60 分 钟, 其保持力、 20g/cm2压力下吸水倍率、 49g/cm2压力下吸水倍率与HPLC的残存单体的测试 值及利用 JIS 标准筛网筛选所得的细粉量, 如表 1 所示。 0102 比较例一 : 0103 1) 重复实施例一步骤 1 4, 但预干燥温度改以 200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