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壳素脱乙酰酶的制备新方法.pdf

上传人:54 文档编号:858646 上传时间:2018-03-15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529.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059331.1

申请日:

2009.05.19

公开号:

CN101608177A

公开日:

2009.12.23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C12N 9/80公开日:20091223|||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C12N9/80; C12R1/085(2006.01)N

主分类号:

C12N9/80

申请人:

四川大学

发明人:

李晓红; 李潇潇; 邓如伟; 张 涛; 虞宝中

地址:

610065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一环路南一段24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甲壳素脱乙酰酶(Chitin deacetylase,E.C.3.5.1.41,CDA)的制备新方法,以虾壳培养土为筛选原材料,用抗真菌药抑制真菌的生长,依次采用平板涂布、平板划线等方法进行纯化,同时用N-对硝基乙酰苯胺(PN)-酪蛋白平板进行CDA活性验证,分离得到能分泌CDA的蜡样芽胞杆菌。通过液体发酵制备CDA,发酵液上清的CDA活力为0.598-0.912U/ml;该CDA具有与文献报道不一样的酶学性质。利用蜡样芽胞杆菌分泌CDA至胞外,产物较易获得,而且细菌适合于大规模工业发酵,无需加工改造即可应用。

权利要求书

1.  甲壳素脱乙酰酶(Chitin deacetylase,E.C.3.5.1.41,CDA)的制备新方法,通过蜡样芽胞杆菌胞外分泌CDA的方法进行制备,其特征在于以虾壳培养土为筛选原材料,用抗真菌药抑制霉菌等真菌的生长,依次采用平板涂布、平板划线等方法进行纯化,同时用N-对硝基乙酰苯胺(PN)-酪蛋白平板(0.5%酪蛋白,0.1%K2HPO4,0.1%KH2PO4,0.05%MgSO4,2%琼脂,0.1%PN)进行CDA活性验证;将分离得到的蜡样芽胞杆菌液体发酵培养(0.5%酪蛋白,0.1%K2HPO4,0.1%KH2PO4,0.05%MgSO4),分泌CDA。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CDA的制备新方法,其特征在于筛选得到的能分泌CDA的菌株为蜡样芽胞杆菌,其菌落菌体形态及生化反应特征均符合蜡样芽胞杆菌的特点。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CDA的制备新方法,其特征在于分泌的CDA最适pH为8.2,最适温度约为58℃,Zn2+,Fe2+,Pb2+,Fe2+,Zn2+,Pb2+,Mg2+,Co2+,Na+均可增强酶活力,而NH4+,LI+,Ba2+,Cu2+则抑制酶活力;在一定浓度范围内(0.1-0.3mmol/L),Cl-随浓度的增加,对酶活力的促进作用增强;对甲壳素及其衍生物(如乙酰化乙二醇壳聚糖),N-乙酰氨基-D-葡萄糖,丙烯酰胺等都表现出明显的活性。

说明书

甲壳素脱乙酰酶的制备新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甲壳素脱乙酰酶(Chitindeacetylase,E.C.3.5.1.41,CDA)的制备新方法,具体而言是通过蜡样芽胞杆菌胞外分泌CDA。
背景技术
甲壳素由N-乙酰氨基-D-葡萄糖单体通过β-1,4-糖苷键连接而成,是一种数量丰富、简单易得、可更新循坏的天然高分子聚合物,常见于无脊椎动物的外壳或角质层,在许多真菌和一些藻类的细胞壁中也有发现。甲壳素由于溶解性差,应用范围受到限制;而甲壳素的脱乙酰化产物——壳聚糖的降解产物壳寡糖不仅水溶性好、易吸收,而且具有抗肿瘤、抗细菌、免疫激活及保湿吸湿等特点。因此,甲壳素的脱乙酰化对于甲壳素的开发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甲壳素脱乙酰化的方法主要有化学法和酶法两种。在化学法脱乙酰基反应中,影响脱乙酰度的因素很多,同时会伴随甲壳素主链的降解,从而影响产品的粘度和分子量,而且其排放水还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与化学法相比,酶法是一种节能、高效、无污染的有效途径。酶法中常用的酶有甲壳素酶、壳聚糖酶、CDA,其中CDA的作用最彻底,效果也最好。利用CDA的催化作用,可以制备出脱乙酰度高且性能独特的壳聚糖产品(如乙酰化程度均匀、分子量分布范围窄的壳聚糖产品,以及具有特定乙酰化位置的壳聚糖等)。
目前,文献报道的微生物来源的CDA有两大特点。第一,CDA多来源于真菌,主要来自于接合菌纲(如Mucor rouxii)和半知菌纲(如Colletotrichum lindemuthianum)。这些菌株产CDA能力低下,酶活力不高,加之真菌难以用于工业大规模发酵,因此必须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加以改造后才能应用。第二,目前文献报道能产生CDA的细菌仅2株(Colletotrichum lindemuthia-num ATCC56676、Colletotrichumlindemuthianum DSM63144),都为产碱杆菌属,其CDA对底物要求较严格,只能以甲壳素、壳聚糖及其衍生物为底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首次利用蜡样芽孢杆菌胞外分泌CDA。综合比较以上能产生CDA的微生物,该蜡样芽孢杆菌产酶能力稳定、容易通过发酵方式获得产物,适合用于工业大规模发酵,具有潜在工业应用价值。
本发明所述蜡样芽孢杆菌分泌CDA的研究内容如下:
1菌种的筛选及纯化:
1.1平板涂布:将虾壳培养土(南瓜地中埋入淡水虾壳、自然腐化25-35天后所得)用3倍体积的无菌生理盐水(含抗真菌剂)浸泡6h后过滤取清液,涂布于牛肉膏蛋白胨平板(0.9%牛肉膏,3%蛋白胨,0.15%NaCl,2%琼脂,pH 7.2),37℃恒温培养36h。
1.2平板划线:从牛肉膏蛋白胨平板上选取不同菌落形态的单一菌落,分别于牛肉膏蛋白胨平板上连续划线分离。
1.3CDA活性验证:从划线平板上选取不同菌落形态的单一菌落,分别接种于N-对硝基乙酰苯胺(PN)-酪蛋白平板(0.5%酪蛋白,0.1%K2HPO4,0.1%KH2PO4,0.05%MgSO4,2%琼脂,0.1%PN)上,37℃恒温培养48h。挑选使培养基变黄(无色的PN乙酰基被去掉后转化为黄色对硝基苯胺)的菌落为具有潜在分泌CDA能力的菌株。
重复平板划线和CDA活性验证,获得具有潜在分泌CDA能力的纯培养菌株。
2液体发酵及CDA活力测定
2.1液体发酵:将纯化得到的菌株接种至酪蛋白培养液(0.5%酪蛋白,0.1%K2HPO4,0.1%KH2PO4,0.05%MgSO4),37℃振摇培养48h后,离心(3000g×15min)收集上清液。
2.2CDA活力验证:将适量上清液转至PN-酪蛋白平板上的小孔内,37℃恒温培养48h后发现小孔四周形成黄色。
2.3CDA活力测定:参照Araki and Ito(1975)方法测定上清液CDA活力:1个酶活力单位定义为每分钟从乙酰化的乙二醇壳聚糖(EGC)脱去1μmol乙酰基所需的酶量,相当于每分钟产生1μmol氨基葡萄糖所需的酶量。结果表明,该菌株的培养液上清具有CDA活力,为0.598-0.912U/ml,这说明分离得到的菌能分泌CDA至胞外。与能产生CDA的真菌相比较,该菌株能分泌CDA至胞外,产物较易获得,而且细菌适合于大规模工业发酵,无需加工改造即可应用。
3菌种的鉴定:分离所得的菌株,在培养液中生长浑浊、有菌膜、振摇乳化。在牛肉膏蛋白胨平板上生长的菌落较大,直径3-10mm,灰白色不透明,表面似融蜡状,在光学显微镜(革兰氏染色后)下观察,其形态特征为呈短链或长链。菌落菌体形态及生化反应特征(表1和表2)表明本发明所分离的细菌为蜡样芽孢杆菌。
表1.菌落及菌体形态

注1+:阳性反应;-:阴性反应
注2参考文献:刘锡光主编现代诊断微生物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570-576
本发明的上述方法分离得到了一种可分泌CDA的细菌,根据菌落菌体形态及生化反应特征,此菌株为蜡样芽胞杆菌。目前有关该菌属的性质及功能记载中,尚未见到具有上述分泌CDA的特性。
4菌株分泌的CDA性质研究:以乙酰化EGC为底物进行研究,该CDA的最适pH为8.2(图2),最适温度约为58℃(图3),Zn2+,Fe2+,Pb2+,Fe2+,Zn2+,Pb2+,Mg2+,Co2+,Na+均可增强酶活力,而NH4+,LI+,Ba2+,Cu2+则抑制酶活力(表3);在一定浓度范围内(0.1-0.3mmol/L),Cl-随浓度的增加,对酶活力的促进作用增强(图4)。底物专一性为相对专一,对甲壳素及其衍生物(如乙酰化EGC),N-乙酰氨基-D-葡萄糖,丙烯酰胺等都表现出明显的活性(表4)。
表4.酶对不同底物的作用

注:所用酶为培养液上清所含粗酶
表3不同离子对酶活力的影响

ΔCDA活性为离子加入后酶活与未加入离子前酶活的差值。加入的盐溶液均以Cl-为阴离子,且Cl-浓度均为100mmol/L。酶活力测定时采用最适pH条件,同时用未加乙酰化EGC底物作空白对照组,以消除离子对光的吸收在比色时可能带来的干扰。
与文献报道的真菌来源CDA相比较,本发明分离的蜡样芽胞杆菌分泌的CDA的最适pH与Colletotrichum lindemuthianum DSM63144产生的CDA接近,但最适温度较所有的真菌来源CDA高约8℃,且底物作用专一性与真菌来源CDA的绝对专一性不同。与文献报道的细菌(Baci Luu)来源CDA相比较,本发明分离的蜡样芽胞杆菌分泌的CDA也具有不同的酶学性质(最适pH高,最适温度高,Cu2+对酶活力有抑制作用而非激活作用),而且被分泌到胞外而非周质空间,但对底物的专一性都是相对专一。
以下结合附图所示的试验结果,通过若干实例的具体实施方法,再对本发明的上述内容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体的范围仅局限于下述的实例。凡给予本发明上述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附图说明
图1是菌株在PN-酪蛋白平板上的生长形态
图2是pH对酶活力的影响
图3是温度对酶活力的影响
图4是不同浓度NaCl对酶活力的影响
具体实施方式
实例1:(1)平板涂布:将虾壳培养土(南瓜地中埋入淡水虾壳、自然腐化31天后所得)用3倍体积的无菌生理盐水(含有300ppm多菌灵)浸泡6h后过滤取清液,涂布于牛肉膏蛋白胨平板(0.9%牛肉膏,3%蛋白胨,0.15%NaCl,2%琼脂,pH 7.2),37℃恒温培养36h。
(2)平板划线:从牛肉膏蛋白胨平板上选取不同菌落形态的单一菌落,于牛肉膏蛋白胨平板上进行划线分离。
(3)CDA活性验证:从划线平板上选取不同菌落形态的单一菌落至PN-酪蛋白平板(0.5%酪蛋白,0.1%K2HPO4,0.1%KH2PO4,0.05%MgSO4,2%琼脂,0.1%PN)上,37℃恒温培养48h。挑选使培养基变黄(无色的PN乙酰基被去掉后转化为黄色对硝基苯胺)的菌落为具有潜在分泌CDA能力的菌株,继续用平板划线的方法分离纯化。重复CDA活性验证和平板划线4次,获得一个具有潜在分泌CDA能力的纯培养菌株。
实例2:(1)液体发酵:将纯化得到的菌株接种至酪蛋白培养液(0.5%酪蛋白,0.1%K2HPO4,0.1%KH2PO4,0.05%MgSO4),37℃振摇培养48h后,离心(3000g×15min)收集上清液。
(2)CDA活性验证:将适量上清液转至PN-酪蛋白平板上的小孔内,37℃恒温培养48h后发现小孔四周形成黄色。
(3)CDA活力测定:参照Araki and Ito(1975)方法测定上清液CDA活力:1个酶活力单位定义为每分钟从乙酰化的EGC脱去1μmol乙酰基所需的酶量,相当于每分钟产生1μmol氨基葡萄糖所需的酶量;以氨基葡萄糖盐酸盐作标准曲线,定量测定培养液上清液催化产生氨基葡萄糖的能力,即CDA活力。结果表明,该菌株的培养液上清具有CDA酶活力,为0.755U/ml。

甲壳素脱乙酰酶的制备新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甲壳素脱乙酰酶的制备新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甲壳素脱乙酰酶的制备新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甲壳素脱乙酰酶的制备新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甲壳素脱乙酰酶的制备新方法.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甲壳素脱乙酰酶(Chitin deacetylase,E.C.3.5.1.41,CDA)的制备新方法,以虾壳培养土为筛选原材料,用抗真菌药抑制真菌的生长,依次采用平板涂布、平板划线等方法进行纯化,同时用N-对硝基乙酰苯胺(PN)-酪蛋白平板进行CDA活性验证,分离得到能分泌CDA的蜡样芽胞杆菌。通过液体发酵制备CDA,发酵液上清的CDA活力为0.598-0.912U/ml;该CDA具有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生物化学;啤酒;烈性酒;果汁酒;醋;微生物学;酶学;突变或遗传工程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