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膜剥离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涂膜剥离方法.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634247 A (43)申请公布日 2012.08.15 CN 102634247 A *CN102634247A* (21)申请号 201210033125.5 (22)申请日 2012.02.13 2011-029283 2011.02.15 JP C09D 9/00(2006.01) (71)申请人 关西涂料株式会社 地址 日本国兵库县 (72)发明人 桧原笃尚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三幸商标专利事务所 11216 代理人 刘激扬 (54) 发明名称 涂膜剥离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涂膜剥离方法。为了提高汽 车用保险杠等塑料部件的再循环率。
2、, 能在短时间 内溶解剥离附着于塑料成形品材料表面上的涂 膜。该涂膜剥离方法包括第 1 浸渍工序和第 2 浸 渍工序, 上述第 1 浸渍工序是将在表面具有涂膜 层的塑料成形品浸渍在加温后的第 1 剥离液中, 上述第2浸渍工序是在该第1浸渍工序后, 将上述 塑料成形品浸渍在第 2 剥离液中, 其特征在于, 第 1剥离液含有疏水性溶剂, 第2剥离液含有碱成分 和水。 (30)优先权数据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7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7 页 1/1 页 2 1. 一种涂膜剥离方法, 其包括第 1 浸。
3、渍工序和第 2 浸渍工序, 上述第 1 浸渍工序是将 在表面具有涂膜层的塑料成形品浸渍在加温后的第 1 剥离液中, 上述第 2 浸渍工序是在该 第 1 浸渍工序后, 将上述塑料成形品浸渍在第 2 剥离液中, 其特征在于, 第 1 剥离液含有疏 水性溶剂, 第 2 剥离液含有碱成分和水。 2. 如权利要求 1 中所述的涂膜剥离方法, 其中, 第 1 剥离液还含有吡咯烷酮类化合物。 3.如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涂膜剥离方法, 其中, 第1剥离液的氢键参数(h)在4.5 13.5(MPA)0.5的范围内。 4. 如权利要求 1 3 中任一项所述的涂膜剥离方法, 其中, 第 1 剥离液被加温至 70 以上。
4、。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涂膜剥离方法, 其中, 在表面具有涂膜层的塑料成 形品是被粉碎了的。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涂膜剥离方法, 其中, 涂膜层包括由热固性溶剂底 漆涂料形成的涂膜层。 7.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涂膜剥离方法, 其中, 涂膜层包括由热固性水性底 漆涂料形成的涂膜层。 8. 如权利要求 7 中所述的涂膜剥离方法, 其中, 第 1 剥离液被加温至 100以上。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634247 A 2 1/7 页 3 涂膜剥离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涂膜剥离方法, 其为了提高汽车用保险杠等塑料部件的再循环率, 能 在短时间内溶解。
5、剥离附着于塑料成形品材料表面的涂膜。 背景技术 0002 汽车用保险杠等塑料部件通常是在由聚丙烯等热塑性树脂的成形品构成的基材 上涂布底漆涂料和精饰涂料等热固性涂料。 0003 近年来, 正在对从这种涂布部件回收热塑性树脂而再利用进行各种探讨, 研发了 从附有涂膜的树脂成形品有效地剥离、 分类涂膜的方法以及使其细微分散在回收树脂中的 方法。 0004 作为从附有涂膜的树脂成形品剥离除去涂膜的方法, 例如在专利文献 1 中, 公开 了在涂膜剥离剂组合物溶液中, 以比有机胺化合物的沸点和水的沸点更低的温度下, 浸渍 具有树脂类涂膜的涂布部件, 从上述涂布部件剥离上述树脂类涂膜的方法, 其中, 该涂。
6、膜剥 离剂组合物溶液含有于水中溶解或乳液悬浮的有机胺化合物作为有效成分。此外, 在专利 文献 2 中, 公开了使用涂膜剥离剂组合液的方法, 其含有酯化合物作为有效成分, 该酯化合 物由在水中溶解或乳液悬浮的 1 分子的碳原子数为 4 18 的脂肪酸分子和 1 分子的碳原 子数为 18 以下的醇分子构成。并且在专利文献 3 中, 公开了下述剥离涂膜的方法, 在剥离 涂装有底漆和精饰涂料的聚丙烯制保险杠的涂膜时, 浸渍在含有强碱、 醇类溶剂和表面活 性剂的强碱剥离剂中, 还浸渍在含有强酸和表面活性剂的强酸剥离剂中。 0005 然而, 近年来, 涂布部件上涂膜的附着性得到了提高, 通过上述任一方法,。
7、 均难以 在短时间内溶解并剥离涂膜。 0006 在专利文献 4 中, 本申请人也提出了含有吡咯烷酮类化合物、 以碳原子数为 15 20 为主成分的烃化合物、 亲水性溶剂、 疏水性溶剂的涂膜的剥离液, 但是, 在附着的涂膜、 尤 其为使用水性热固性底漆形成的多层涂膜的情况下, 很难溶解并剥离。 0007 现有技术文献 0008 专利文献 0009 专利文献 1 : 日本特开平 6-299107 号公报 0010 专利文献 2 : 日本特开平 7-40344 号公报 0011 专利文献 3 : 日本特开平 8-257488 号公报 0012 专利文献 4 : 日本特开 2004-168788 号公。
8、报 发明内容 0013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涂膜剥离方法, 其为了提高汽车用保险杠等塑料部件的再循 环率, 能在短时间内溶解剥离附着于塑料成形品材料表面的涂膜。 0014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人经过深入地研究, 结果发现在加温后的特定组成的 剥离液中浸渍后, 在不同组成的剥离液中浸渍塑料成形品, 由此能在短时间内剥离牢固附 说 明 书 CN 102634247 A 3 2/7 页 4 着的涂膜, 从而完成本发明。 0015 即, 本发明提供一种涂膜剥离方法, 其包括第1浸渍工序和第2浸渍工序, 上述第1 浸渍工序是将在表面具有涂膜层的塑料成形品浸渍在加温后的第 1 剥离液中, 上述第 2 。
9、浸 渍工序是在该第 1 浸渍工序后, 将上述塑料成形品浸渍在第 2 剥离液中, 其特征在于, 第 1 剥离液含有疏水性溶剂, 第 2 剥离液含有碱成分和水。 0016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 为了提高汽车用保险杠等塑料部件的再循环率, 能在短时间 内溶解剥离附着于塑料成形品材料表面的涂膜。 尤其在附着的涂膜使用水性的热固性底层 形成的多层涂膜的情况下, 也能容易地剥离。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本发明的涂膜剥离方法包括将在表面具有涂膜层的塑料成形品浸渍在加温后的 第 1 剥离液中的第 1 浸渍工序。 0018 在表面具有涂膜层的塑料成形品可以是其原来的形状, 但是通常被粉碎的部分可 以期待从材料或。
10、涂膜端部渗入第 1 剥离液, 为适当。对于涂膜层而言, 没有特别的限制, 可 以采用各种涂膜结构, 当然包括由热固性溶剂底漆涂料形成的涂膜层, 也包括由水性底层 等热固性水性涂料形成的涂膜层, 均是适用的。 0019 在本发明方法中使用的第 1 剥离液含有疏水性溶剂。作为疏水性溶剂, 可以使用 目前公知、 公用的物质。具体而言, 可以列举例如二乙二醇丁醚乙酸酯 ( 丁基卡必醇 )、 丙 二醇单甲醚乙酸酯等 ( 聚 ) 烷基二醇烷基醚乙酸酯类、 甲苯、 二甲苯、 煤油、 溶剂油、 石蜡类 溶剂 ( 辛烷、 壬烷、 癸烷、 十二烷等 )、 萘类溶剂 ( 表示在石油中所含的环烷烃及其烷基取代 物。环。
11、己烷、 环戊烷、 1, 3- 二甲基环戊烷等碳原子数不足 15 的溶剂 )、 松节油等。这些溶剂 可以单独使用或将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其中, 优选低分子量的芳香族类溶剂, 尤其是包含二 甲苯的溶剂。 0020 第 1 剥离液除了上述疏水性溶剂以外, 还可以含有吡咯烷酮类化合物, 适合于剥 离对象含有热固性水性底漆涂料形成的涂膜层的场合。作为吡咯烷酮类化合物, 可以列举 例如 2- 吡咯烷酮、 3- 吡咯烷酮、 N- 烷基 -2- 吡咯烷酮 ( 例如 N- 甲基 -2- 吡咯烷酮、 N- 乙 基 -2- 吡咯烷酮、 N- 丙基 -2- 吡咯烷酮 )、 5- 烷基 -2- 吡咯烷酮 ( 例如, 5。
12、- 甲基 -2- 吡咯烷 酮、 5- 乙基 -2- 吡咯烷酮、 5- 丙基 -2- 吡咯烷酮 )、 N- 乙烯基 -2- 吡咯烷酮、 N- 烷基 -3- 吡 咯烷酮 ( 例如 N- 甲基 -3- 吡咯烷酮、 N- 乙基 -3- 吡咯烷酮、 N- 丙基 -3- 吡咯烷酮 ) 等, 尤 其适合于 N- 甲基 -2- 吡咯烷酮。 0021 当第 1 剥离液联用上述疏水性溶剂和吡咯烷酮化合物时, 期待选择上述疏水 性溶剂和吡咯烷酮类化合物的种类和混合比, 使剥离液的氢键参数 (h) 为 4.5 13.5(MPA)0.5, 优选为5.012.0(MPA)0.5, 进一步优选为9.011.0(MPA)0.。
13、5的范围。 通过在 该范围内, 剥离液向涂膜中的渗透程度较高, 能充分促进第 2 剥离液发挥溶解涂膜的作用。 另外, 在本发明中, 氢键参数(h)基于C.M.Hansen编著, Journal of Paint Technology, 第 39 卷 505 号第 104 117 页 (1967 年发行 ) 的记载获得, 其中建议了三维溶解性参数 的氢键力。 0022 上述疏水性溶剂进而期待选择吡咯烷酮类化合物的种类、 混合比, 以尽可能提高 第1剥离液的渗透程度为优选。 例如可以将表面具有涂膜层的塑料成形品浸渍在25的剥 说 明 书 CN 102634247 A 4 3/7 页 5 离液中 1。
14、0 分钟后, 取出成形品擦拭表面, 然后测定该成形品的质量增加率, 从而获得在该 涂膜中的渗透程度, 从能促进第 2 剥离液对涂膜的溶解方面考虑, 该质量增加率为 0.30 质 量以上, 优选为 0.35 质量以上, 更优选为 0.38 质量以上。 0023 例如, 作为第 1 剥离液, 在其剥离对象含有下述涂膜层时使用, 该涂膜层包括热固 性溶剂底漆涂料, 此时, 可以分别单独使用或混合使用二甲苯或以碳原子数 9 为主体的芳 香族类溶剂, 此外, 例如, 作为在剥离对象含由热固性水性底漆涂料形成的涂膜层所使用的 第 1 剥离液, 可以使用二甲苯作为疏水性溶剂, 使用 N- 甲基 -2- 吡咯。
15、烷酮作为吡咯烷酮 类化合物, 此时其混合质量比是 N- 甲基 -2- 吡咯烷酮 / 二甲苯的混合质量比为 10/90 90/10, 尤其是 50/50 88/12 的范围, 这样剥离液在涂膜中的渗透程度良好, 是适合的。 0024 在第 1 剥离液中, 根据需要还可以适当添加碱成分、 醇类溶剂、 表面活性剂、 增粘 剂等。 0025 作为碱成分, 可以列举例如氢氧化锂、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钾等碱金属氢氧化物、 甲 醇钠、 乙醇钠、 苯酚钠、 甲醇钾、 乙醇钾、 苯酚钾等醇盐化合物、 乙酸锂、 乙酸钠、 乙酸钾、 硬脂 酸钠等有机羧酸盐等, 特别优选使用氢氧化钠、 乙醇钠等。 添加时的添加量只要。
16、在能均匀溶 解的范围内, 通常相对于疏水性溶剂, 进而相对于吡咯烷酮类化合物的总量在 0.08 质量 以下的范围内是适合的。 0026 对于第 1 剥离液的加温而言, 从剥离液向涂膜中渗透的观点出发, 通常在 70以 上, 优选在 80 130下进行。当剥离对象涂膜层为由热固性水性底漆涂料形成的涂膜 层时, 第 1 剥离液加温至 100以上, 优选加温至 110以上是合适的。 0027 在向第 1 剥离液中的浸渍时间为 10 分钟 2 小时左右是合适的。在第 1 剥离液 中浸渍后, 从剥离液中取出塑料成形品, 可以用丙酮、 乙醇等水溶性溶剂适当地洗净。 0028 在本发明的涂膜剥离方法中, 在。
17、上述第 1 浸渍工序后, 包括将上述塑料成形品浸 渍在第 2 浸渍液中的第 2 浸渍工序。 0029 在本发明中使用的第 2 剥离液含有碱成分和水。作为碱成分, 可以列举例如氢 氧化锂、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钾等碱金属氢氧化物、 甲醇钠、 乙醇钠、 苯酚钠、 甲醇钾、 乙醇钾、 苯酚钾等醇盐化合物、 乙酸锂、 乙酸钠、 乙酸钾、 硬脂酸钠等有机羧酸盐等, 特别优选强碱成 分, 可以优选使用氢氧化钠、 乙醇钠等。 0030 上述碱成分的种类或浓度的选择从促进因上述第 1 剥离液而膨润的涂膜剥离的 观点出发是合适的, 上述碱成分的浓度通常在 3.0 15.0 质量, 优选在 5.0 10.0 质 量。
18、的范围内。 0031 第 2 剥离液根据需要可以加温, 从提高涂膜溶解的观点出发, 期望加温为 50以 上, 优选为 70 100。 0032 在本发明中, 第 2 剥离液可以适当添加上述吡咯烷酮类化合物等。在第 2 剥离液 中根据需要还可以适当添加表面活性剂、 增粘剂等。 0033 向第 2 剥离液中的浸渍时间优选为 10 分钟 1 小时左右。在向第 2 剥离液中的 浸渍后, 从该剥离液中取出塑料成形品, 可以用纯水等适当地洗净。 0034 在本发明中, 在上述第 2 剥离工序后, 还可以重复进行第 1 剥离工序和第 2 剥离工 序。在该情况下, 可以缩短各工序的浸渍时间, 反复进行。 00。
19、35 实施例 说 明 书 CN 102634247 A 5 4/7 页 6 0036 以下, 通过列举实施例和比较例对本发明进行更具体的说明。 但是, 本发明并不受 到这些实施例的限定。另外,“份” 和 “” 均为质量基准。 0037 涂布试验片的调制 0038 涂布试验片 (A) : 在聚丙烯制保险杠基材的表面上依次涂布热固性水性底漆涂料 形成的涂膜、 热固性水性基底涂层涂料形成的涂膜和热固性溶剂型清漆涂布涂料形成的涂 膜, 在 120下煅烧固化, 形成多层涂膜, 将该形成的涂布保险杠切至边长约 1 3cm 左右, 作为试验片。 0039 涂布试验片 (B) : 在聚丙烯制保险杠基材的表面上。
20、, 依次涂布热固性溶剂型水性 底漆涂料形成的涂膜、 热固性溶剂型基底涂层涂料形成的涂膜和热固性溶剂型清漆涂布涂 料形成的涂膜, 在 90下烧结固化, 形成多层涂膜, 将该形成的涂布保险杠切至边长约 1 3cm 左右, 作为试验片。 0040 第 1 剥离液的调制 0041 按照下述表 1 的混合比例混合各溶剂, 制成各剥离液 (1-1) (1-15)。在表 1 中 一并示出各剥离液的氢键参数 (h)。 0042 此外, 将涂布试验片 (A) 浸渍在 25的各剥离液中 10 分钟, 然后取出试验片擦拭 表面, 测定该试验片的质量增加率。此外, 将涂布试验片 (A) 在调整至 25、 80、 12。
21、0的各剥 离液中分别浸渍 60 分钟后, 取出试验片, 观察多层涂膜表面的状态。此外, 对涂布试验片 (B) 也同样在调整至 25、 80的剥离液中浸渍 60 分钟, 后, 观察涂膜表面状态。在表 1 中一 并示出各结果。 0043 评价标准 0044 4 : 涂膜 ( 自底漆涂膜 ) 大部分从基材剥离, 在试验片的边缘部分稍有残膜 0045 3 : 涂膜 ( 自底漆涂膜 ) 从基材剥离的面与残膜面基本各存在二分之一 0046 2 : 基本整个面上存在残膜, 保险杠基材的黑色能看见杂色斑点 0047 1 : 表层的清漆涂层部分剥离, 基底以下的底层存在残膜 0048 0 : 涂膜面没有变化, 。
22、涂膜全部残留 说 明 书 CN 102634247 A 6 5/7 页 7 0049 0050 第 2 剥离液的调制 0051 调制例 16 说 明 书 CN 102634247 A 7 6/7 页 8 0052 在 100 份调制例 14 得到的剥离液 (1-14) 中, 添加 5 份乙醇钠进行溶解, 制成剥离 液 (2-1)。 0053 调制例 17 0054 在 100 份水中添加 10 份乙醇钠进行溶解, 制成剥离液 (2-2)。 0055 调制例 18 0056 在 100 份调制例 14 得到的剥离液 (1-14) 中, 添加 5 份氢氧化钠进行溶解, 制成剥 离液 (2-3)。 。
23、0057 调制例 19 0058 在 100 份水中添加 10 份氢氧化钠溶解, 制成剥离液 (2-4)。 0059 调制例 20 0060 在 100 份正丁醇中添加 3 份乙醇钠进行溶解, 制成剥离液 (2-5)。 0061 剥离试验 0062 实施例 1 0063 将调制例 2 中得到的剥离液 (1-2) 加温至 80, 在其中浸渍涂布试验片 (A)60 分 钟。然后, 取出涂布试验片, 用丙酮冲洗, 后将调制例 16 得到的剥离液 (2-1) 加温至 80, 在其中浸渍 60 分钟。 0064 在试验后取出试验片, 根据下述剥离评价标准评价涂膜的剥离程度。结果在表 2 中示出。 006。
24、5 实施例 2 24 和比较例 1 5 0066 除了在实施例1中使用的涂布试验片、 剥离液、 温度、 浸渍时间在表2中示出以外, 与实施例 1 同样进行。在试验后取出试验片, 根据下述的剥离评价标准评价试验片表面的 涂膜的剥离程度。结果在表 2 示出。 0067 剥离评价标准 0068 5 : 涂膜 ( 自底漆涂膜 ) 全部从基材剥离 0069 4 : 涂膜 ( 自底漆涂膜 ) 大部分从基材剥离, 在试验片的边缘部分稍有残膜 0070 3 : 涂膜 ( 自底漆涂膜 ) 从基材剥离的面与作为残膜面基本各存在一半 0071 2 : 基本整个面上存在残膜, 保险杠基材的黑色能看见杂色斑点 0072 1 : 表层的清漆涂层部分剥离, 基底以下的底层存在残膜 0073 0 : 涂膜面没有变化, 涂膜全部残留 说 明 书 CN 102634247 A 8 7/7 页 9 0074 说 明 书 CN 102634247 A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