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药领域,尤其涉及心血管类药物中关于群多普利的关键中 间体的全新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群多普利(Trandolapril),化学名为:(2S,3aS,7aS)-[(2S)-{[(1S)-(乙氧羰基)-苯 基丙基]氨基}]-丙酰基]-八氢吲哚-2-羧酸,由法国RousselUclaf公司研制。是一 种长效血管紧张转化酶抑制剂,可以治疗多种心血管疾病,具有疗效显著、作用 时间长、副作用小等优点。进一步的研究发现群多普利可有效改善血压正常糖尿 病人的周围神经病变。
群多普利结构的主体部分与很多血管紧张转化酶抑制剂(如依那普利)相 同,所不同的就在于他们的侧链,因此制备群多普利时,其侧链(2S,3aS,7aS)- 八氢吲哚-2-羧酸及其苄酯的合成是关键。目前,该羧酸及其苄酯的合成路线存 在成本高昂、操作繁琐等缺点,无法大规模生产。
专利US6599318采用酶法进行立体合成,但成本过高,反应条件极为苛刻, 不适合工业化生产。文献报道了用成本相对较低的外消旋八氢吲哚-2-羧酸与母 体相接后通过柱分离,粗品经重结晶可得到高纯度的单一异构体,因此(2β,3aβ, 7aα)-八氢吲哚-2-羧酸成为合成群多普利的一个重要中间体。此外其他文献报道 的方法也存在一些不足,如HenningR,UrbachH.(TetrahedronLett.,1983,24(48), 5343-5346.)采用的步骤虽然较少,但使用了硝酸汞,不利于环保,还可能带入顺 式构型的杂质;以环己酮为起始原料的专利方法[US,4933361],选择性氢化一步 难以控制,且杂质不易分离;专利[US4879392]报道的起始原料反式氢化异苯并 呋喃酮难以得到;专利[WO054194]使用了较多的昂贵试剂,成本过高。WO 2006014916公开了一种制备(2S,3aS,7aS)-八氢吲哚-2-羧酸的方法,采用八水合 氢氧化钡作为催化剂,溶剂是水,反应温度为107℃,反应时间最短为4h。上 述方法所用催化剂较为昂贵,而且反应时间较长,后处理过程中用乙醇提取乳化 严重,出现极不易抽滤现象,收率较低(32%),导致目标产品的成本较高。专利 [US20070225505]采用了便宜易得的环己烯和氯胺T为起始原料,但其中采用了 昂贵的试剂,成本较高;专利[CN101597254A]在专利[US20070225505]的基础 上进行了优化,但仍然存在路线较长和操作复杂的缺点。
综上所述,现有的(2S,3aS,7aS)-八氢吲哚-2-羧酸及其苄酯的制备方法存在着 工艺路线长,操作复杂等缺点,并且用到大量有毒有害、价格昂贵的试剂,成本 高,总产率低,不利于环保和大规模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工艺合理、 操作简单、成本低廉的群多普利中间体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群多普利中间体的制备方法,群多普利中间体是指群多普 利的关键中间体(2S,3aR,7aS)-八氢吲哚-2-羧酸苄酯,其结构如下:
所述制备方法具体为:
第一步,由环己烯和氯胺T为起始原料反应得到环己烷吖丙啶;
第二步,环己烷吖丙啶与烯丙基溴化镁反应得到反式-N-对甲基苯磺酰基 -2-(2-丙烯基)-环己胺;
第三步,反式-N-对甲基苯磺酰基-2-(2-丙烯基)-环己胺在氧化剂的作用下氧 化得到混旋的N保护的八氢吲哚-2-羧酸;
第四步,混旋的N保护的八氢吲哚-2-羧酸进行脱保护反应,脱去氮上的保 护基;再经过酯化得到混旋的八氢吲哚-2-羧酸苄酯;
第五步,混旋的八氢吲哚-2-羧酸苄酯经重结晶分离、拆分得到群多普利关 键中间体(2S,3aR,7aS)-八氢吲哚-2-羧酸苄酯。
所述氯胺T和环己烯的摩尔比为1:1~10,二者反应的催化剂包括I2和相转 移催化剂(四丁基碘化铵、四丁基溴化铵、四丁基氯化铵、四甲基碘化铵、四甲 基溴化铵、四甲基氯化铵、苄基三甲基溴化铵、苄基三甲基氯化铵、苄基三乙基 氯化铵、三辛基甲基氯化铵、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等所用可用于该反应的相转 移催化剂),催化剂与氯胺T的摩尔比为1:20~50,反应的溶剂可以为包括:四氢 呋喃,乙醚,二氯甲烷,氯仿,乙腈,甲苯,甲醇,乙醇,异丙醇,DMF,DMSO 等所有可用于该反应的极性及非极性溶剂。
所述的环己烷吖丙啶与烯丙基溴化镁,反应中:烯丙基溴化镁试剂的摩尔用 量为环己烷吖丙啶的5倍,催化剂包括氯化铜、氯化亚铜、溴化铜、溴化亚铜、 碘化铜、碘化亚铜、三氟甲烷磺酸铜、三氟甲磺酸亚铜、溴化亚铜二甲硫醚等所 用可用于该反应的催化剂中的任一种,优选溴化铜,催化剂与烯丙基溴化镁的摩 尔比为1:10~100,反应在-78℃~50℃下进行,优选温度为-40℃。
所述的氧化反应中:溶剂包括乙腈,四氢呋喃,乙醚,二氯甲烷,氯仿,乙 腈,甲苯,甲醇,乙醇,异丙醇,DMF,DMSO等可用于该反应的常用有机溶 剂中的一种,溶剂用量为100mL~5000mL/摩尔,氧化成反式八氢吲哚-2-羧酸, 反应温度为-30℃~50℃,优选温度为-5℃。
所述的氧化剂包括:臭氧、双氧水、过氧乙酸、过氧苯甲酸、间氯过氧苯甲 酸、高锰酸钾、三氧化铬/浓硫酸、浓硝酸、NaOCl-NaClO2-TEMPO、三氟过氧 乙酸等所有可用于该反应的任一种氧化剂,优选过氧乙酸。
所述脱保护反应包括以下几种方法:35%(V/V)HCl、HBr/醋酸、浓硫酸、 Na/萘、镁/甲醇、Na/NH3,反应温度-80℃~100℃。
所述重结晶,采用溶剂包括:乙醇,甲醇,异丙醇,甲苯,丙酮,乙酸乙酯, 二氯甲烷,氯仿,甲基叔丁基醚,异丙醚,乙醚,石油醚,环戊烷,环已烷,环 庚烷,正戊烷,正已烷及正庚烷等所在可应用该结晶过程的其中一种或任几种溶 剂的混合溶剂,优先为极性较小的溶剂以及这些溶剂进行组合使用。重结晶温度 -70℃~50℃,优选温度为5℃。
所述的拆分包括拆分剂拆分和手性柱拆分:
1.拆分剂拆分:拆分试剂包括:L-酒石酸、L-对甲苯甲酰酒石酸、L-二苯甲 酰酒石酸、L-二乙酰酒石酸中一种,优选L-对甲苯甲酰酒石酸,拆分试剂与混 旋的八氢吲哚-2-羧酸苄酯的摩尔比为:0.5~1,拆分溶剂用量为500mL-1000mL/ 摩尔混旋的八氢吲哚-2-羧酸苄酯,温度为-20℃~30℃下进行。拆分溶剂包括: 乙腈、乙醇、异丙醇、乙醚、DMF、乙酸乙酯、丙酮、甲基叔丁醚等常用有机 溶剂或这些溶剂的混合物。
2.手性制备:适当的手性制备柱或常规制备柱在一定的温度和溶剂下制备得 到光学纯的八氢吲哚-2-羧酸苄酯。所述温度为20℃~40℃,所述溶剂包括:正 辛烷,异辛烷,正庚烷,正己烷,乙酸乙酯,乙醇,甲醇,异丙醇,乙腈的一种 或多种溶剂的混合溶剂。
本发明的路线如下:
本发明中,采用的合成路线具有以下优点:
1.以环己烯和氯胺T为起始原料,形成环己烷吖丙啶,通过重结晶,可得到 纯净白色的晶体,产率可达70%,且溶剂可回收套用。
2.环己烷吖丙啶与烯丙基溴化镁发生反应,得到反式-N-对甲基本磺酰基 -2-(2-丙烯基)-环己胺,产率高达95%,且不存在顺式构型的产物,直接构建了两 个手性中心,具有良好的立体选择性。
3.反式-N-对甲基苯磺酰基-2-(2-丙烯基)-环己胺在氧化剂的作用下可高效的 得到反式-八氢吲哚-2-基甲醇,该反应反应条件温和,易操作,产率高。
4.反式-八氢吲哚-2-基甲醇在过氧酸的氧化下,得到八氢吲哚-2-羧酸。该操 作简单,条件温和,产物可通过重结晶得到,溶剂可回收直接套用。
5.N-保护的反式-八氢吲哚-2-羧酸,在35%HCl等作用下回流,可脱去保护 基。操作简单,原料便宜。
6.反式-八氢吲哚-2-羧酸与苯甲醇在对甲苯磺酸的作用下,回流得到反式- 八氢吲哚-2-羧酸苄酯,操作简单,纯度高。溶剂可回收循环使用。
7.混旋的八氢吲哚-2-羧酸苄酯采用廉价的酒石酸类拆分剂,可得到光学纯 的(2S,3aR,7aS)-八氢吲哚-2-羧酸苄酯,成本低。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群多普利中间体(2S,3aR,7aS)-八氢吲哚-2-羧酸苄 酯的制备方法路线短,制备方法工艺合理,采用的试剂安全、成本低廉,不污染 环境,同时具有操作简单、分离容易等优点,制备得到的产品收率高、光学纯度 高。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可对照以下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 下以的实施例。
实施例1
(1)环己烷吖丙啶(以下简称化合物2)的合成
氯胺T(500g,1.775mol)、环己烯(164g,2.0mol)、碘(28.2g,0.11mol)和 苄基三甲基溴化铵(20.4g,0.088mol)加入1000mL四氢呋喃和500mL水的混合 溶剂中,室温反应24h,蒸去四氢呋喃,水相用乙酸乙酯(500mL×3)萃取,合 并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抽滤,旋蒸除去溶剂,将产物用乙醇重结晶,可 得白色晶体(260g,58%)。
(2)反式-N-对甲基苯磺酰基-2-(2-丙烯基)-环己胺(以下简称化合物3)的合 成
将环己烷吖丙啶(25.1g,0.1mol)和溴化铜(2.23g,0.01mol)溶于200mL乙 醚中,将烯丙基溴化镁(29g,0.2mol)在-40℃下,缓慢滴加,搅拌过夜。用水淬 灭反应,用乙酸乙酯(250mL×3)萃取,合并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抽滤, 旋蒸除去溶剂,得到白色固体(7.8g,95%)。
(3)反式-八氢吲哚-2-基甲醇(以下简称化合物4)的合成
将反式-N-对甲基苯磺酰基-2-(2-丙烯基)-环己胺(29.3g,0.1mol)溶于200 mL二氯甲烷,将过氧乙酸(7.6g,0.1mol)溶于30mL二氯甲烷,在0℃~5℃条 件下缓慢滴加,加完搅拌过夜,加入碳酸钾搅拌3h,过滤,加入300mL水, 用二氯甲烷(150mL×3)萃取,合并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抽滤,旋蒸除去 溶剂,得到油状物(25g,85%)。
(4)反式-N-Tos-八氢吲哚-2-羧酸(以下简称化合物5)的合成
化合物4(29.5g)溶于200mL二氯甲烷,在-20℃到室温的条件下,缓慢滴 加高锰酸钾的水溶液(60mL),滴加后室温反应8h,后用二氯甲烷(200mL×3) 萃取,合并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抽滤,旋蒸出去溶剂,得到淡黄色固体 22g,重结晶得白色固体(18g,56%)。
(5)反式-八氢吲哚-2-羧酸(以下简称化合物6)的合成
化合物5(32.3g)溶于100mL醋酸,加入HBr/HAc(100mL)和苯酚(18.4g), 回流过夜,静止,加入乙醚,过滤,用乙醚洗,得到淡黄色固体(23g,95%)。
(6)八氢吲哚-2-羧酸苄酯(以下简称化合物7)的合成
化合物6(25g)和苯甲醇(25g)溶于200mL甲苯,加入对甲苯磺酸(1.72 g),回流脱水,反应8h后室温搅拌2h静止,加入乙醚冷却静置。有白色固体 析出。抽滤,得白色固体40g,将此固体,冷冻重结晶,过滤得白色固体18g。 将上述固体溶于100mL二氯甲烷中,在冰浴条件下,缓慢滴加饱和碳酸氢钠饱 和溶液至PH为10,搅拌0.5h,用二氯甲烷萃取,合并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 干燥,旋蒸除去溶剂,得到淡黄色油状物(10g,39%)。
(7)八氢吲哚-2-羧酸苄酯(以下简称化合物7)的重结晶
将混旋化合物7(20g)溶于乙醇(100mL)中,室温下缓慢搅拌0.5h,静置, 在10℃放置,析出一对消旋体白色晶体(8g,80%)。
(8)(2S,3aR,7aS)-八氢吲哚-2-羧酸苄酯(以下简称化合物8)的拆分
将化合物7(16g)重结晶晶体溶于DMF/乙腈的混合溶剂90mL,室温条件下 缓慢加入L-乙酰酒石酸(23g),搅拌0.5h,静置,析出固体,过滤得白色21g。 将固体溶于二氯甲烷和水的混合液150mL,冰浴条件下,缓慢滴加碳酸氢钠的 饱和溶液,搅拌0.5h。用二氯甲烷萃取,合并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抽 滤,旋蒸除去溶剂,溶于甲醇,酸化,PH到1-2,析出白色固体(8.5g)。
实施例2
(1)环己烷吖丙啶(以下简称化合物2)的合成
氯胺T(500g,1.775mol)、环己烯(164g,2.0mol)、碘(28.2g)和苄基三甲 基氯化铵(16.5g,0.088mol)加入1000mL四氢呋喃和500mL水的混合溶剂中, 室温反应24h。蒸去四氢呋喃,水相用乙酸乙酯(500mL×3)萃取,合并有机相, 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抽滤,旋蒸除去溶剂,将产物用乙醇重结晶,可得白色晶体 (270g,60%)。
(2)反式-N-对甲基苯磺酰基-2-(2-丙烯基)-环己胺(以下简称化合物3)的合 成
将环己烷吖丙啶(25.1g,0.1mol)和溴化铜(2.23g,0.01mol)溶于200mL乙 醚中,将烯丙基溴化镁(58g,0.4mol)在-50℃下,缓慢滴加,搅拌过夜。用水 淬灭反应,用乙酸乙酯(250mL×3)萃取,合并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抽 滤,旋蒸除去溶剂,得到白色固体(29g,99%)。
(3)反式-八氢吲哚-2-基甲醇(以下简称化合物4)的合成
将反式-N-对甲基苯磺酰基-2-(2-丙烯基)-环己胺(29.3g,0.1mol)溶于200 mL二氯甲烷,将间氯过氧苯甲酸(35g,0.2mol)溶于100mL水,在-10℃条件 下缓慢滴加,加完搅拌过夜,加入碳酸钾搅拌3h,过滤,加入300mL水,用 二氯甲烷(150mL×3)萃取,合并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抽滤,旋蒸除去 溶剂,得到油状物(22g,74%)。
(4)反式-N-Tos-八氢吲哚-2-羧酸(以下简称化合物5)的合成
化合物4(29.5g)溶于200mL二氯甲烷,在0℃到室温的条件下,缓慢滴加 三氧化铬(15g,0.15mol)和浓硫酸(8.2mL)水溶液(60mL),滴加后室温反应8 h,后用二氯甲烷(200mL×3)萃取,合并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抽滤,旋 蒸出去溶剂,得到淡黄色固体22g。重结晶得白色固体(16g,50%)。
(5)反式-八氢吲哚-2-羧酸(以下简称化合物6)的合成
化合物5(32.3g)溶于100mLTHF,在-78℃下加入过量Na/NH3,缓慢升至 室温,搅拌过夜,加入50mL水淬灭反应。旋蒸除去溶剂,用离子交换树脂过 滤,得到淡黄色固体(24g,99%)。加入乙醚,过滤,用乙醚洗,得到淡黄色固 体(23g,95%)。
(6)八氢吲哚-2-羧酸苄酯(以下简称化合物7)的合成
化合物6(30g)和苯甲醇(30g)溶于200mL甲苯,加入对甲苯磺酸(2g), 回流脱水,反应8h后室温搅拌2h静止,加入乙醚冷却静置。有白色固体析出。 抽滤,得白色固体45g,将此固体,冷冻重结晶,过滤得白色固体20g。将上述 固体溶于100mL二氯甲烷中,在冰浴条件下,缓慢滴加饱和碳酸氢钠饱和溶液 至PH为10,搅拌0.5h,用二氯甲烷萃取,合并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 旋蒸除去溶剂,得到淡黄色油状物(12g,40%)。
(7)八氢吲哚-2-羧酸苄酯(以下简称化合物7)的重结晶
化合物7(20g)溶于甲醇(100mL)中,室温下缓慢搅拌0.5h,静置,在10℃ 放置,析出白色晶体(8.5g,85%)。
(8)(2S,3aR,7aS)-八氢吲哚-2-羧酸苄酯(以下简称化合物8)的拆分
将化合物7(32g)的重结晶晶体溶于DMF/异丙醇的混合溶剂180mL,室温 条件下缓慢加入L-乙酰酒石酸(46g),搅拌0.5h,静置,析出固体,过滤得白 色45g,将固体溶于二氯甲烷和水的混合液150mL,冰浴条件下,缓慢滴加碳 酸氢钠的饱和溶液,搅拌0.5h,用二氯甲烷萃取,合并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 干燥,抽滤,旋蒸除去溶剂,溶于甲醇,酸化,PH到1-2,析出白色固体(9g)。
实施例3
(1)环己烷吖丙啶(以下简称化合物2)的合成
氯胺T(500g,1.775mol)、环己烯(164g,2.0mol)、碘(28.2g)及苄基三甲 基氯化铵(16.5g,0.088mol)加入1000mL乙腈和500mL水的混合溶剂中,室 温反应24h。蒸去乙腈,水相用乙酸乙酯(500mL×3)萃取,合并有机相,用无 水硫酸钠干燥,抽滤,旋蒸除去溶剂,将产物用乙醇重结晶,可得白色晶体(275 g,61%)。
(2)反式-N-对甲基苯磺酰基-2-(2-丙烯基)-环己胺(以下简称化合物3)的合 成
将环己烷吖丙啶(25.1g,0.1mol)和溴化铜(2.23g,0.01mol)溶于200mL四 氢呋喃中,将烯丙基溴化镁(58g,0.4mol)在-50℃下,缓慢滴加,搅拌过夜。用 水淬灭反应,用乙酸乙酯(250mL×3)萃取,合并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 抽滤,旋蒸除去溶剂,得到白色固体(29g,99%)。
(3)反式-八氢吲哚-2-基甲醇(以下简称化合物4)的合成
将反式-N-对甲基苯磺酰基-2-(2-丙烯基)-环己胺(29.3g,0.1mol)溶于200 mL二氯甲烷,将三氟过氧乙酸(26g,0.2mol)溶于100mL水,在-5℃条件下缓 慢滴加,加完搅拌过夜。加入碳酸钾搅拌3h,过滤,加入300mL水,用二氯 甲烷(150mL×3)萃取,合并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抽滤,旋蒸除去溶剂, 得到油状物(23.8g,80%)。
(4)反式-N-Tos-八氢吲哚-2-羧酸(以下简称化合物5)的合成
化合物4(29.5g)溶于200mL二氯甲烷,在0℃到室温的条件下,缓慢滴加 浓硝酸50mL,滴加后室温反应8h。后用二氯甲烷(200mL×3)萃取,合并有机 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抽滤,旋蒸出去溶剂,得到淡黄色固体22g,重结晶得 白色固体(14g,46%)。
(5)反式-八氢吲哚-2-羧酸(以下简称化合物6)的合成
化合物5(32.3g)溶于100mL的THF中,在-78℃下加入过量Na/萘,缓慢 升至室温,搅拌过夜,加入50mL水淬灭反应。旋蒸除去溶剂,用离子交换树 脂过滤,得到淡黄色固体(24g,99%)。加入乙醚,过滤,用乙醚洗,得到淡黄 色固体(20g,83%)。
(7)八氢吲哚-2-羧酸苄酯(以下简称化合物7)的合成
化合物6(30g)和苯甲醇(30g)溶于200mL甲苯,加入对甲苯磺酸(2g), 回流脱水,反应8h后室温搅拌2h静止,加入乙醚冷却静置。有白色固体析出。 抽滤,得白色固体45g,将此固体,冷冻重结晶,过滤得白色固体20g。将上述 固体溶于100mL二氯甲烷中,在冰浴条件下,缓慢滴加饱和碳酸氢钠饱和溶液 至PH为10,搅拌0.5h,用二氯甲烷萃取,合并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 旋蒸除去溶剂,得到淡黄色油状物(12g,40%)。
(7)八氢吲哚-2-羧酸苄酯(以下简称化合物7)的重结晶
化合物7(20g)溶于异丙醇(100mL)中,室温下缓慢搅拌0.5h,静置,在5 ℃放置,析出白色晶体(8.8g,88%)。
(8)(2S,3aR,aS)-八氢吲哚-2-羧酸苄酯(以下简称化合物8)的拆分
将化合物7(32g)重结晶晶体溶于DMF/乙醚的混合溶剂180mL,室温条件 下缓慢加入L-乙酰酒石酸(46g),搅拌0.5h,静置,析出固体,过滤得白色42g, 将固体溶于二氯甲烷和水的混合液150mL,冰浴条件下,缓慢滴加碳酸氢钠的 饱和溶液,搅拌0.5h,用二氯甲烷萃取,合并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抽 滤,旋蒸除去溶剂,溶于甲醇,酸化,PH到1-2,,析出白色固体(7.5g)。
实施例4
(1)环己烷吖丙啶(以下简称化合物2)的合成
氯胺T(500g,1.775mol)、环己烯(164g,2.0mol)、碘(28.2g)和四丁基溴 化铵(28g,0.088mol)加入1000mL乙腈和500mL水的混合溶剂中,室温反应 24h,蒸去乙腈,水相用乙酸乙酯(500mL×3)萃取,合并有机相,用无水硫酸 钠干燥,抽滤,旋蒸除去溶剂,将产物用乙醇重结晶,可得白色晶体(248g,55%)。
(2)反式-N-对甲基苯磺酰基-2-(2-丙烯基)-环己胺(以下简称化合物3)的合 成
将环己烷吖丙啶(25.1g,0.1mol)和碘化铜(1.9g,0.01mol)溶于200mL四 氢呋喃中,将烯丙基溴化镁(58g,0.4mol)在-50℃下,缓慢滴加,搅拌过夜。用 水淬灭反应,用乙酸乙酯(250mL×3)萃取,合并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 抽滤,旋蒸除去溶剂,得到白色固体(25g,85%)。
(3)反式-八氢吲哚-2-基甲醇(以下简称化合物4)的合成
将反式-N-对甲基本磺酰基-2-(2-丙烯基)-环己胺(29.3g,0.1mol)溶于200 mL二氯甲烷,将过氧苯甲酸(27.6g,0.2mol)溶于100mL二氯甲烷,在-10℃条 件下缓慢滴加,加完搅拌过夜,加入碳酸钾搅拌3h,过滤,加入300mL水, 用二氯甲烷(150mL×3)萃取,合并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抽滤,旋蒸除 去溶剂,得到油状物(24.2g,81%)。
(4)反式-N-Tos-八氢吲哚-2-羧酸(以下简称化合物5)的合成
化合物4(29.5g,95mmol)溶于200mL二氯甲烷与100mL水的混合溶剂中, 在0℃到室温的条件下,将TEMPO(1.04g,6.6mmol),NaClO2(20g,0.19mol), NaOCl(7.06,95mmol)分别加入滴加后室温反应8h,后用二氯甲烷(200mL×3) 萃取,合并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抽滤,旋蒸出去溶剂,得到淡黄色固体 22g,重结晶得白色固体(18g,59%)。
(5)反式-八氢吲哚-2-羧酸(以下简称化合物6)的合成
化合物5(32.3g)溶于100mL甲醇,在0℃下加入过量镁,超声0.5h,室温 搅拌过夜,加入20mL水淬灭反应。旋蒸除去溶剂,用离子交换树脂过滤,得 到淡黄色固体(24g,99%)。加入乙醚,过滤,用乙醚洗,得到淡黄色固体子(20g, 83%)。
(8)八氢吲哚-2-羧酸苄酯(以下简称化合物7)的合成
化合物6(30g)和苯甲醇(30g)溶于200mL甲苯,加入对甲苯磺酸(2g)回流 脱水,反应8h后室温搅拌2h静止,加入乙醚冷却静置。有白色固体析出。抽 滤,得白色固体45g,将此固体,冷冻重结晶,过滤得白色固体20g。将上述固 体溶于100mL二氯甲烷中,在冰浴条件下,缓慢滴加饱和碳酸氢钠饱和溶液至 PH为10,搅拌0.5h,用二氯甲烷萃取,合并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旋蒸 除去溶剂,得到淡黄色油状物(12g,40%)。
(7)八氢吲哚-2-羧酸苄酯(以下简称化合物7)的重结晶
化合物7(20g)溶于石油醚/乙酸乙酯(100mL)中,室温下缓慢搅拌0.5h, 静置,在0℃放置,析出白色晶体(8.6g,86%)。
(8)(2S,3aR,7aS)-八氢吲哚-2-羧酸苄酯(以下简称化合物8)的制备
将消旋的八氢吲哚-2-羧酸苄酯(1g)溶于正庚烷:乙酸乙酯=30:70的混合溶 剂200mL,在30度的条件下用适当制备柱进行制备。可得到光学纯的 (2S,3aR,7aS)-八氢吲哚-2-羧酸苄酯(0.46g,92%)。
实施例5
(1)环己烷吖丙啶(以下简称化合物2)的合成
氯胺T(500g,1.775mol)、环己烯(164g,2.0mol)、碘(28.2g)和苄基三甲 基氯化铵(16.5g,0.088mol)加入1000mL乙腈和500mL水的混合溶剂中,室 温反应24h。蒸去乙腈,水相用乙酸乙酯(500mL×3)萃取,合并有机相,用无 水硫酸钠干燥,抽滤,旋蒸除去溶剂,将产物用乙醇重结晶,可得白色晶体(275 g,61%)。
(2)反式-N-对甲基苯磺酰基-2-(2-丙烯基)-环己胺(以下简称化合物3)的合 成
将环己烷吖丙啶(25.1g,0.1mol)和溴化铜(2.23g,0.01mol)溶于200mL四 氢呋喃中,将烯丙基溴化镁(58g,0.4mol)在-50℃下,缓慢滴加,搅拌过夜。 用水淬灭反应,用乙酸乙酯(250mL×3)萃取,合并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 抽滤,旋蒸除去溶剂,得到白色固体(29g,99%)。
(3)反式-八氢吲哚-2-基甲醇(以下简称化合物4)的合成
将反式-N-对甲基苯磺酰基-2-(2-丙烯基)-环己胺(29.3g,0.1mol)溶于200 mL二氯甲烷,将三氟过氧乙酸(26g,0.2mol)溶于100mL水,在-5℃条件下缓 慢滴加,加完搅拌过夜,加入碳酸钾搅拌3h。过滤,加入300mL水,用二氯 甲烷(150mL×3)萃取,合并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抽滤,旋蒸除去溶剂, 得到油状物(23.8g,80%)。
(4)反式-N-Tos-八氢吲哚-2-羧酸(以下简称化合物5)的合成
化合物4(29.5g)溶于200mL二氯甲烷,在0℃到室温的条件下,缓慢滴加 浓硝酸50mL,滴加后室温反应8h,后用二氯甲烷(200mL×3)萃取,合并有机 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抽滤,旋蒸出去溶剂,得到淡黄色固体22g,重结晶得 白色固体(14g,46%)。
(5)反式-八氢吲哚-2-羧酸(以下简称化合物6)的合成
化合物5(32.3g)溶于100mL的THF,在-78℃下加入过量Na/萘,缓慢升 至室温,搅拌过夜,加入50mL水淬灭反应。旋蒸除去溶剂,用离子交换树脂 过滤,得到淡黄色固体(24g,99%)。加入乙醚,过滤,用乙醚洗,得到淡黄色 固体(20g,83%)。
(9)八氢吲哚-2-羧酸苄酯(以下简称化合物7)的合成
化合物6(30g)和苯甲醇(30g)溶于200mL甲苯,加入对甲苯磺酸(2g), 回流脱水,反应8h后室温搅拌2h。静止,加入乙醚冷却静置,有白色固体析 出。抽滤,得白色固体45g,将此固体,冷冻重结晶,过滤得白色固体20g。将 上述固体溶于100mL二氯甲烷中,在冰浴条件下,缓慢滴加饱和碳酸氢钠饱和 溶液至PH为10,搅拌0.5h,用二氯甲烷萃取,合并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干 燥,旋蒸除去溶剂,得到淡黄色油状物(12g,40%)。
(7)八氢吲哚-2-羧酸苄酯(以下简称化合物7)的重结晶
化合物7(20g)溶于异丙醇100mL中,室温下缓慢搅拌0.5h,静置,在5℃ 放置,析出白色晶体(8.8g,88%)。
(8)(2S,3aR,7aS)-八氢吲哚-2-羧酸苄酯(以下简称化合物8)的拆分
将化合物7(32g)重结晶晶体溶于DMF/乙醚的混合溶剂180mL,室温条件 下缓慢加入L-乙酰酒石酸(46g),搅拌0.5h,静置,析出固体,过滤得白色42g, 将固体溶于二氯甲烷和水的混合液150mL,冰浴条件下,缓慢滴加碳酸氢钠的 饱和溶液,搅拌0.5h,用二氯甲烷萃取,合并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抽 滤,旋蒸除去溶剂,溶于甲醇,酸化,PH到1-2,析出白色固体(7.6g)。
实施例6
(1)环己烷吖丙啶(以下简称化合物2)的合成
氯胺T(500g,1.775mol)、环己烯(164g,2.0mol)、碘(28.2g)和苄基三乙 基氯化铵(19.9g,0.088mol)加入1000mL二氯甲烷和500mL水的混合溶剂中, 室温反应24h,蒸去乙腈,水相用乙酸乙酯(500mL×3)萃取,合并有机相,用 无水硫酸钠干燥,抽滤,旋蒸除去溶剂,将产物用乙醇重结晶,可得白色晶体(251 g,57%)。
(2)反式-N-对甲基苯磺酰基-2-(2-丙烯基)-环己胺(以下简称化合物3)的合 成
将环己烷吖丙啶(25.1g,0.1mol)和三氟甲磺酸亚铜(2.12g,0.01mol)溶于 200mL四氢呋喃中,将烯丙基溴化镁(58g,0.4mol)在-50℃下,缓慢滴加,搅 拌过夜。用水淬灭反应,用乙酸乙酯(250mL×3)萃取,合并有机相,用无水硫 酸钠干燥,抽滤,旋蒸除去溶剂,得到白色固体(22g,75%)。
(3)反式-八氢吲哚-2-基甲醇(以下简称化合物4)的合成
将反式-N-对甲基本磺酰基-2-(2-丙烯基)-环己胺(29.3g,0.1mol)溶于200 mL二氯甲烷,将过氧苯甲酸(27.6g,0.2mol)溶于100mL二氯甲烷,在-10℃条 件下缓慢滴加,加完搅拌过夜,加入碳酸钾搅拌3h,过滤,加入300mL水, 用二氯甲烷(150mL×3)萃取,合并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抽滤,旋蒸除 去溶剂,得到油状物(24.2g,81%)。
(4)反式-N-Tos-八氢吲哚-2-羧酸(以下简称化合物5)的合成
化合物4(29.5g,95mmol)溶于200mL二氯甲烷与100mL水的混合溶剂中, 在0℃到室温的条件下,将TEMPO(1.04g,6.6mmol),NaClO2(20g,0.19mol), NaOCl(7.06,95mmol)分别加入滴加后室温反应8h,后用二氯甲烷(200mL×3) 萃取,合并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抽滤,旋蒸出去溶剂,得到淡黄色固体 22g,重结晶得白色固体(18g,59%)。
(5)反式-八氢吲哚-2-羧酸(以下简称化合物6)的合成
化合物5(32.3g)溶于200mL浓HCl(100mL),回流过夜,静止,加入乙醚, 过滤,用乙醚洗,得到淡黄色固体(21g,90%)。
(6)八氢吲哚-2-羧酸苄酯(以下简称化合物7)的合成
化合物6(30g)和苯甲醇(30g)溶于200mL甲苯,加入对甲苯磺酸(2g), 回流脱水,反应8h后室温搅拌2h静止,加入乙醚冷却静置。有白色固体析出。 抽滤,得白色固体45g,将此固体,冷冻重结晶,过滤得白色固体20g。将上述 固体溶于100mL二氯甲烷中,在冰浴条件下,缓慢滴加饱和碳酸氢钠饱和溶液 至PH为10,搅拌0.5h,用二氯甲烷萃取,合并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 旋蒸除去溶剂,得到淡黄色油状物(12g,40%)。
(7)八氢吲哚-2-羧酸苄酯(以下简称化合物7)的重结晶
化合物7(20g)溶于异丙醚(100mL)中,室温下缓慢搅拌0.5h,静置,在0 ℃放置,析出白色晶体(8.4g,84%)。
(8)(2S,3aR,7aS)-八氢吲哚-2-羧酸苄酯(以下简称化合物8)的拆分
将化合物7(32g)的重结晶晶体溶于DMF/乙醚的混合溶剂180mL,室温条 件下缓慢加入L-对甲苯甲酰酰酒石酸(48g),搅拌0.5h,静置,析出固体,过 滤得白色45g,将固体溶于二氯甲烷和水的混合液150mL,冰浴条件下,缓慢 滴加碳酸氢钠的饱和溶液,搅拌0.5h,用二氯甲烷萃取,合并有机相,用无水 硫酸钠干燥,抽滤,旋蒸除去溶剂,溶于甲醇,酸化,PH到1-2,析出白色固 体(7.4g)。
实施例7
(1)环己烷吖丙啶(以下简称化合物2)的合成
氯胺T(500g,1.775mol)、环己烯(164g,2.0mol)、碘(28.2g)和苄基三甲 基氯化铵(16.5g,0.088mol)加入1000mL乙腈和500mL水的混合溶剂中,室温 反应24h,蒸去乙腈,水相用乙酸乙酯500mL×3)萃取,合并有机相,用无水硫 酸钠干燥,抽滤,旋蒸除去溶剂,将产物用乙醇重结晶,可得白色晶体(251g, 57%)。
(2)反式-N-对甲基苯磺酰基-2-(2-丙烯基)-环己胺(以下简称化合物3)的合 成
将环己烷吖丙啶(25.1g,0.1mol)和溴化亚铜二甲硫醚(2.05g,0.01mol)溶 于200mL四氢呋喃中,将烯丙基溴化镁(58g,0.4mol)在-50℃下,缓慢滴加, 搅拌过夜。用水淬灭反应,用乙酸乙酯(250mL×3)萃取,合并有机相,用无水硫 酸钠干燥,抽滤,旋蒸除去溶剂,得到白色固体(25g,85%)。
(3)反式-八氢吲哚-2-基甲醇(以下简称化合物4)的合成
将反式-N-对甲基本磺酰基-2-(2-丙烯基)-环己胺(29.3g,0.1mol)溶于200 mL二氯甲烷,将过氧苯甲酸(27.6g,0.2mol)溶于100mL二氯甲烷,在-10℃条 件下缓慢滴加,加完搅拌过夜。加入碳酸钾搅拌3h,过滤,加入300mL水, 用二氯甲烷(150mL×3)萃取,合并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抽滤,旋蒸除 去溶剂,得到油状物(24.2g,81%)。
(4)反式-N-Tos-八氢吲哚-2-羧酸(以下简称化合物5)的合成
化合物4(29.5g)溶于200mL二氯甲烷,在0℃到室温的条件下,缓慢滴加 三氧化铬(15g,0.15mol)和浓硫酸(8.2mL)水溶液(60mL),滴加后室温反应8 h,后用二氯甲烷(200mL×3)萃取,合并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抽滤,旋 蒸出去溶剂,得到淡黄色固体22g,重结晶得白色固体(16g,50%)。
(5)反式-八氢吲哚-2-羧酸(以下简称化合物6)的合成
化合物5(32.3g)溶于100mL甲醇,在0℃下加入过量镁,超声0.5h,室温 搅拌过夜。加入20mL水淬灭反应,旋蒸除去溶剂,用离子交换树脂过滤,得 到淡黄色固体(24g,99%)。加入乙醚,过滤,用乙醚洗,得到淡黄色固体(20g, 83%)。
(6)八氢吲哚-2-羧酸苄酯(以下简称化合物7)的合成
化合物6(30g)和苯甲醇(30g)溶于200mL甲苯,加入对甲苯磺酸(2g), 回流脱水,反应8h后室温搅拌2h静止,加入乙醚冷却静置。有白色固体析出。 抽滤,得白色固体45g,将此固体,冷冻重结晶,过滤得白色固体20g。将上述 固体溶于100mL二氯甲烷中,在冰浴条件下,缓慢滴加饱和碳酸氢钠饱和溶液 至PH为10,搅拌0.5h,用二氯甲烷萃取,合并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 旋蒸除去溶剂,得到淡黄色油状物(12g,40%)。
(7)八氢吲哚-2-羧酸苄酯(以下简称化合物7)的重结晶
化合物7(20g)溶于石油醚/乙酸乙酯(100mL)中,室温下缓慢搅拌0.5h, 静置,在0℃放置,析出白色晶体(8.6g,86%)。
(8)(2S,3aR,7aS)-八氢吲哚-2-羧酸苄酯(以下简称化合物8)的拆分
将化合物7(32g)的重结晶晶体溶于DMF/乙醚的混合溶剂180mL,室温条 件下缓慢加入L-苯甲酰酰酒石酸(44g),搅拌0.5h,静置,析出固体,过滤得 白色44g,将固体溶于二氯甲烷和水的混合液150mL,冰浴条件下,缓慢滴加 碳酸氢钠的饱和溶液,搅拌0.5h,用二氯甲烷萃取,合并有机相,用无水硫酸 钠干燥,抽滤,旋蒸除去溶剂,溶于甲醇,酸化,PH到1-2,析出白色固体(7.2 g)。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仅局限于上述实 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畴。应当指出,对 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 这些改进和润饰也都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