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不锈钢材料表面处理及防污方法.pdf

上传人:00062****4422 文档编号:8584838 上传时间:2020-09-07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286.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10489625.8

申请日:

20160628

公开号:

CN106046980A

公开日:

20161026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C09D133/00,C09D5/16,C09D7/12

主分类号:

C09D133/00,C09D5/16,C09D7/12

申请人:

山东科技大学

发明人:

王力,赵欢,周圣文

地址:

266590 山东省青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前湾港路579号

优先权:

CN201610489625A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谈杰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不锈钢材料表面处理及防污方法,通过制备微米级二氧化硅粉体,利用掺杂有氨基化改性微米级二氧化硅的水性丙烯酸复合涂层在基体表面构筑形成微/纳米形貌,而不破坏基体材料表面,将复合涂层进一步与硬脂酸反应强化形成微/纳米分级结构,使表面具有超疏水性能,制得的不锈钢片涂层表面接触角可达到152.8°,滚动角为8°,呈现出优异的防污性能。本发明方法简单实用,原料来源广泛,价格便宜,具有广泛的工业应用价值。

权利要求书

1.一种不锈钢材料表面处理及防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纳米二氧化硅的改性1.1将干燥纳米二氧化硅粉体置于无水乙醇中,超声分散30min,制得分散液a;1.2将硅烷偶联剂KH-550加入到乙醇和水的混合溶液中,用稀盐酸调节pH至3-5之间,常温下磁力搅拌0.5h,制得水解液b;1.3将水解液b逐滴加入到装有分散液a的三口烧瓶中,置于恒温磁力水浴锅中,升温至70℃,回流反应6h,用无水乙醇洗涤3次,于110℃烘箱内干燥2h后研磨,将研磨后的粉末分散到蒸馏水中超声震动10min,取下层沉淀物于110℃烘箱内干燥6h后,研磨过400目筛得到改性的微米级二氧化硅粉体;步骤二:改性微米级二氧化硅在水性丙烯酸涂料中的分散2.1在水性丙烯酸涂料中加入蒸馏水进行稀释,磁力搅拌10min得到均匀稀释液;2.2将改性微米级二氧化硅添加到稀释液中,超声分散30min,使其充分分散;2.3将不锈钢片表面打磨并用丙酮除油,无水乙醇去水,最后将丙烯酸/纳米二氧化硅涂层涂敷在薄片表面,在50℃下固化2h,制得不锈钢片涂层样品;步骤三:硬脂酸溶液的自组装反应将制备好的不锈钢片涂层样品浸入到硬脂酸乙醇溶液中进行自组装反应,反应时间为3h,反应完毕后再用乙醇和蒸馏水分别洗涤,常温下干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不锈钢材料表面处理及防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1中所述的二氧化硅粉体与无水乙醇的质量体积比为1:4g/ml。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不锈钢材料表面处理及防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2中所述的硅烷偶联剂KH-550的质量分数为二氧化硅粉体的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不锈钢材料表面处理及防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2中所述的乙醇和水的混合溶液中按体积比为3:1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不锈钢材料表面处理及防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1中所述的水性丙烯酸涂料与蒸馏水的质量比为10: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不锈钢材料表面处理及防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2中所述的改性微米级二氧化硅以1.2%的质量比添加到稀释液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不锈钢材料表面处理及防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所述的硬脂酸乙醇溶液浓度为10%。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金属表面处理和改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不锈钢材料表面处理及防污方法。

背景技术

在化学工业、石油化工、原子能等工业中,金属腐蚀不仅造成惊人的经济损失,还可能危害人民的健康,有的甚至会长期造成严重的后果。金属腐蚀是金属受到周围介质的作用发生化学变化,其中主要的介质就是水。因此,赋予金属表面超疏水性能将会有效减缓金属的腐蚀。在日常生活中超疏水现象明显表现在植物表面和一些动物和昆虫的身体上,如荷叶、水稻叶片、蚊子的眼睛、蝴蝶的翅膀、水黾的腿、飞蛾的眼睛等等。受自然界中生物体超疏水性能的启发,人造超疏水表面的设计和发展一直备受关注,而金属超疏水表面除了有防腐蚀性能外,还具有自清洁、减阻、防结冰等特性。随着金属材料在工农产业中的广泛应用,金属基体超疏水表面也在基础研究和工业应用中被广泛开展起来。

早在1997年,Barthlott和Neinhuis调查了200多种疏水植物物种的表面特征,结果表明,“荷叶效应”起源于微/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与低表面能的疏水性蜡的结合。受此启发,近年来制备超疏水表面的技术方法可以简单划分为两类:一类是通过在具有低表面能的基材上构筑粗糙结构;另一类是通过用低表面能材料修饰粗糙表面。对大多数金属基材比如镁、铝、铁及其合金等而言,它们平滑的表面是亲水的。因此,要赋予金属基底超疏水性,一方面必须在表面构筑粗糙结构,另一方面还要用低表面能物质进行表面修饰。这两方面既可以同时进行,也可以分多步进行。

金属超疏水表面具有很多宝贵的特性,在基础研究和工业应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用来制备超疏水金属表面的方法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缺陷和不足,而且这些缺陷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在工业中的应用,要将金属超疏水表面成功应用于工业生产中,还需从以下几点进行探索:

1)优化超疏水表面的制备工艺:理论上制备超疏水表面应该尽量工艺简单、环保、成本低廉。喷涂法操作简单,成本效益高,制备条件要求不苛刻,但在实际应用方面需要复杂的准备工作。除此之外,蚀刻过程通常会持续几分钟到几天,工艺过程复杂。

2)超疏水表面薄层耐久性和稳定性能有待提高:表面耐久性和稳定性的不足也是大多数超疏水表面的一个共同的弱点,因而限制了其在户外的应用前景。许多金属超疏水表面暴露于恶劣环境特别是有机溶剂和热的液体后容易失去超疏水性,说明其化学稳定性差;大多数报道称喷涂生产的超疏水涂层对基底粘附性较差,可能是由硬颗粒的松动和彼此之间的独立引起的。目前用来提高喷涂涂料与基底之间粘附性的方法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在喷涂涂层后添加一种粘结剂,这种方法可以提高涂层的物理稳定性,但会导致疏水性的下降,另一种方法是首先用所选材料和粘合剂构成混合物,然后喷涂到基板上,这种方法最近的一些研究中已得到良好的效果。

3)金属表面处理工艺易于大规模生产且便于施工:金属被用于工业生产的方方面面,结构复杂,体积庞大,给超疏水表面的具体施工过程带来不小的挑战,部分技术如电化学工艺对施工设备要求较高,不适合大面积操作;金属构件表面易于修复且施工过程不能对基体造成永久性损坏。化学腐蚀法和等离子体处理技术很容易对金属基材产生永久性的损坏。

4)进一步拓展金属表面处理工艺对不同金属基底的广泛适用性:要求金属表面制备工艺适用性能强,对不同的金属基底具有广泛适用性。现阶段所制备的超疏水金属表面大多只适用于一种或有限的几种金属基底,适用性较弱;已制备成功的超疏水性的金属表面在被组装和改造后仍不失其超疏水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种不锈钢材料表面处理及防污方法,利用超疏水性表面进行防污处理。

本发明具体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进行:

一种不锈钢材料表面处理及防污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纳米二氧化硅的改性

1.1将干燥纳米二氧化硅粉体置于无水乙醇中,超声分散30min,制得分散液a;

1.2将硅烷偶联剂KH-550加入到乙醇和水的混合溶液中,用稀盐酸调节pH至3-5之间,常温下磁力搅拌0.5h,制得水解液b;

1.3将水解液b逐滴加入到装有分散液a的三口烧瓶中,置于恒温磁力水浴锅中,升温至70℃,回流反应6h,用无水乙醇洗涤3次,于110℃烘箱内干燥2h后研磨,将研磨后的粉末分散到蒸馏水中超声震动10min,取下层沉淀物于110℃烘箱内干燥6h后,研磨过400目筛得到改性的微米级二氧化硅粉体。

步骤二:改性微米级二氧化硅在水性丙烯酸涂料中的分散

2.1在水性丙烯酸涂料中加入蒸馏水进行稀释,磁力搅拌10min得到均匀稀释液;

2.2将改性微米级二氧化硅添加到稀释液中,超声分散30min,使其充分分散;

2.3将不锈钢片表面打磨并用丙酮除油,无水乙醇去水,最后将丙烯酸/微米二氧化硅涂层涂敷在薄片表面,在50℃下固化2h,制得不锈钢片涂层样品。

步骤三:硬脂酸溶液的自组装反应

将制备好的不锈钢片涂层样品浸入到硬脂酸乙醇溶液中进行自组装反应,反应时间为3h,反应完毕后再用乙醇和蒸馏水分别洗涤,常温下干燥。

进一步的:

本发明步骤1.1中所述的二氧化硅粉体与无水乙醇的质量体积比为1:4g/ml。

本发明步骤1.2中所述的硅烷偶联剂KH-550的质量分数为二氧化硅粉体的10%。

本发明步骤1.2中所述的乙醇和水的混合溶液中按体积比为3:1配置。

本发明步骤2.1中所述的水性丙烯酸涂料与蒸馏水的质量比为10:1。

本发明步骤2.2中所述的改性微米级二氧化硅以1.2%的质量比添加到稀释液中。

本发明步骤三中所述的硬脂酸乙醇溶液浓度为1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技术方案利用掺杂有氨基化改性微米级二氧化硅的水性丙烯酸复合涂层在基体表面构筑形成微/纳米形貌,而不破坏基体材料表面,将复合涂层进一步与硬脂酸反应强化形成微/纳米分级结构,使表面具有超疏水性能,制得的不锈钢片涂层表面接触角可达到152.8°,滚动角为8°,呈现出优异的防污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以下所述,仅是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做其他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为同等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下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或等同变化,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不锈钢材料表面处理及防污方法,利用掺杂有氨基化改性微米级二氧化硅的水性丙烯酸复合涂层在基体表面构筑形成微/纳米形貌,而不破坏基体材料表面,将复合涂层进一步与硬脂酸反应强化形成微/纳米分级结构,使表面具有超疏水性能。

具体技术方案为:

第一部分:纳米二氧化硅的改性。

将一定质量的干燥纳米二氧化硅粉体置于无水乙醇中,二氧化硅粉体与无水乙醇的质量体积比为1:4g/ml,超声分散30min,制得分散液a;将硅烷偶联剂KH-550(质量分数为二氧化硅粉体的10%)加入到乙醇和水的混合溶液中(约12ml液体,体积比为3:1),用稀盐酸调节pH至3-5之间,常温下磁力搅拌0.5h,制得水解液b;将水解液b逐滴加入到装有分散液a的三口烧瓶中,置于恒温磁力水浴锅中,升温至70℃,回流反应6h,后用无水乙醇洗涤3次,于110℃烘箱内干燥2h后研磨,将研磨后的粉末分散到蒸馏水中超声震动10min,取下层沉淀物于110℃烘箱内干燥6h后,研磨过400目筛得到改性的微米级二氧化硅粉体。

第二部分:改性微米级二氧化硅在水性丙烯酸涂料中的分散。

在水性丙烯酸涂料中加入蒸馏水(质量分数为水性丙烯酸涂料的10%)进行稀释,水性丙烯酸涂料与蒸馏水的质量比为10:1,磁力搅拌10min得到均匀稀释液;将改性微米级二氧化硅以0.5%、0.8%、1%、1.2%、1.5%、1.8%、2%的质量比添加到其中,超声分散30min,使其充分分散。将不锈钢片表面打磨并用丙酮除油,无水乙醇去水,最后将丙烯酸/微米级二氧化硅涂层涂敷在薄片表面,在50℃下固化2h,制得不锈钢片涂层样品。

第三部分:硬脂酸溶液的自组装反应。

将制备好的不锈钢片涂层样品浸入到浓度为3%、5%、8%、10%、12%、15%的硬脂酸乙醇溶液中进行自组装反应,反应时间分别为1h、2h、3h、5h、10h、15h、20h、24h、48h。反应完毕后再用乙醇和蒸馏水分别洗涤,常温下干燥。

实施例1

一种不锈钢材料表面处理及防污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部分:纳米二氧化硅的改性。

将一定质量(5g)的干燥纳米二氧化硅粉体置于20ml无水乙醇中,超声分散30min,制得分散液a;将硅烷偶联剂KH-550(质量分数为二氧化硅粉体的10%)加入到乙醇和水的混合溶液中(约12ml液体,体积比为3:1),用稀盐酸调节pH至3-5之间,常温下磁力搅拌0.5h,制得水解液b;将水解液b逐滴加入到装有分散液a的三口烧瓶中,置于恒温磁力水浴锅中,升温至70℃,回流反应6h,后用无水乙醇洗涤3次,于110℃烘箱内干燥2h后研磨,将研磨后的粉末分散到蒸馏水中超声震动10min,取下层沉淀物于110℃烘箱内干燥6h后,研磨过400目筛得到改性的微米级二氧化硅粉体。

第二部分:改性微米级二氧化硅在水性丙烯酸涂料中的分散。

在5g水性丙烯酸涂料中加入0.5g蒸馏水(质量分数为水性丙烯酸涂料的10%)进行稀释,磁力搅拌10min得到均匀稀释液;将改性微米级二氧化硅以1.2%的质量比添加到其中,超声分散30min,使其充分分散。将不锈钢片表面打磨并用丙酮除油,无水乙醇去水,最后将丙烯酸/微米级二氧化硅涂层涂敷在薄片表面,在50℃下固化2h,制得不锈钢片涂层样品。

第三部分:硬脂酸溶液的自组装反应。

将制备好的不锈钢片涂层样品浸入到浓度为10%的硬脂酸乙醇溶液中进行自组装反应,反应时间分别为3h。反应完毕后再用乙醇和蒸馏水分别洗涤,常温下干燥即得。

实施例2

一种不锈钢材料表面处理及防污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部分:纳米二氧化硅的改性。

将一定质量(10g)的干燥纳米二氧化硅粉体置于40ml无水乙醇中,超声分散30min,制得分散液a;将硅烷偶联剂KH-550(质量分数为二氧化硅粉体的10%)加入到乙醇和水的混合溶液中(约12ml液体,体积比为3:1),用稀盐酸调节pH至3-5之间,常温下磁力搅拌0.5h,制得水解液b;将水解液b逐滴加入到装有分散液a的三口烧瓶中,置于恒温磁力水浴锅中,升温至70℃,回流反应6h,后用无水乙醇洗涤3次,于110℃烘箱内干燥2h后研磨,将研磨后的粉末分散到蒸馏水中超声震动10min,取下层沉淀物于110℃烘箱内干燥6h后,研磨过400目筛得到改性的微米级二氧化硅粉体。

第二部分:改性微米级二氧化硅在水性丙烯酸涂料中的分散。

在10g水性丙烯酸涂料中加入1g蒸馏水(质量分数为水性丙烯酸涂料的10%)进行稀释,磁力搅拌10min得到均匀稀释液;将改性微米级二氧化硅以1%的质量比添加到其中,超声分散30min,使其充分分散。将不锈钢片表面打磨并用丙酮除油,无水乙醇去水,最后将丙烯酸/微米级二氧化硅涂层涂敷在薄片表面,在50℃下固化2h,制得不锈钢片涂层样品。

第三部分:硬脂酸溶液的自组装反应。

将制备好的不锈钢片涂层样品浸入到浓度为8%的硬脂酸乙醇溶液中进行自组装反应,反应时间分别为2h。反应完毕后再用乙醇和蒸馏水分别洗涤,常温下干燥即得。

实施例3

一种不锈钢材料表面处理及防污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部分:纳米二氧化硅的改性。

将一定质量(5g)的干燥纳米二氧化硅粉体置于20ml无水乙醇中,超声分散30min,制得分散液a;将硅烷偶联剂KH-550(质量分数为二氧化硅粉体的10%)加入到乙醇和水的混合溶液中(约12ml液体,体积比为3:1),用稀盐酸调节pH至3-5之间,常温下磁力搅拌0.5h,制得水解液b;将水解液b逐滴加入到装有分散液a的三口烧瓶中,置于恒温磁力水浴锅中,升温至70℃,回流反应6h,后用无水乙醇洗涤3次,于110℃烘箱内干燥2h后研磨,将研磨后的粉末分散到蒸馏水中超声震动10min,取下层沉淀物于110℃烘箱内干燥6h后,研磨过400目筛得到改性的微米级二氧化硅粉体。

第二部分:改性微米级二氧化硅在水性丙烯酸涂料中的分散。

在5g水性丙烯酸涂料中加入0.5g蒸馏水(质量分数为水性丙烯酸涂料的10%)进行稀释,磁力搅拌10min得到均匀稀释液;将改性微米级二氧化硅以1.5%的质量比添加到其中,超声分散30min,使其充分分散。将不锈钢片表面打磨并用丙酮除油,无水乙醇去水,最后将丙烯酸/微米级二氧化硅涂层涂敷在薄片表面,在50℃下固化2h,制得不锈钢片涂层样品。

第三部分:硬脂酸溶液的自组装反应。

将制备好的不锈钢片涂层样品浸入到浓度为12%的硬脂酸乙醇溶液中进行自组装反应,反应时间分别为5h。反应完毕后再用乙醇和蒸馏水分别洗涤,常温下干燥即得。

实施例4

一种不锈钢材料表面处理及防污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部分:纳米二氧化硅的改性。

将一定质量(5g)的干燥纳米二氧化硅粉体置于20ml无水乙醇中,超声分散30min,制得分散液a;将硅烷偶联剂KH-550(质量分数为二氧化硅粉体的10%)加入到乙醇和水的混合溶液中(约12ml液体,体积比为3:1),用稀盐酸调节pH至3-5之间,常温下磁力搅拌0.5h,制得水解液b;将水解液b逐滴加入到装有分散液a的三口烧瓶中,置于恒温磁力水浴锅中,升温至70℃,回流反应6h,后用无水乙醇洗涤3次,于110℃烘箱内干燥2h后研磨,将研磨后的粉末分散到蒸馏水中超声震动10min,取下层沉淀物于110℃烘箱内干燥6h后,研磨过400目筛得到改性的微米级二氧化硅粉体。

第二部分:改性微米级二氧化硅在水性丙烯酸涂料中的分散。

在5g水性丙烯酸涂料中加入0.5g蒸馏水(质量分数为水性丙烯酸涂料的10%)进行稀释,磁力搅拌10min得到均匀稀释液;将改性微米级二氧化硅以0.5%的质量比添加到其中,超声分散30min,使其充分分散。将不锈钢片表面打磨并用丙酮除油,无水乙醇去水,最后将丙烯酸/微米级二氧化硅涂层涂敷在薄片表面,在50℃下固化2h,制得不锈钢片涂层样品。

第三部分:硬脂酸溶液的自组装反应。

将制备好的不锈钢片涂层样品浸入到浓度为3%的硬脂酸乙醇溶液中进行自组装反应,反应时间分别为1h。反应完毕后再用乙醇和蒸馏水分别洗涤,常温下干燥即得。

实施例5

一种不锈钢材料表面处理及防污方法,制备过程同实施例4,不同之处在于将改性微米级二氧化硅以0.8%的质量比添加到丙烯酸涂料的稀释液中;将制备好的不锈钢片涂层样品浸入到浓度为5%的硬脂酸乙醇溶液中进行自组装反应,反应时间为2h。

实施例6

一种不锈钢材料表面处理及防污方法,制备过程同实施例2,不同之处在于将改性微米级二氧化硅以1.8%的质量比添加到丙烯酸涂料的稀释液中;将制备好的不锈钢片涂层样品浸入到浓度为15%的硬脂酸乙醇溶液中进行自组装反应,反应时间为10h。

实施例7

一种不锈钢材料表面处理及防污方法,制备过程同实施例2,不同之处在于将改性微米级二氧化硅以2%的质量比添加到丙烯酸涂料的稀释液中;将制备好的不锈钢片涂层样品浸入到浓度为12%的硬脂酸乙醇溶液中进行自组装反应,反应时间为15h。

实施例8

一种不锈钢材料表面处理及防污方法,制备过程同实施例2,不同之处在于将改性微米级二氧化硅以3%的质量比添加到丙烯酸涂料的稀释液中;将制备好的不锈钢片涂层样品浸入到浓度为10%的硬脂酸乙醇溶液中进行自组装反应,反应时间为20h。

实施例9对比试验

将影响本发明处理方法的因素:二氧化硅粒子的添加量、硬脂酸乙醇溶液浓度、自组装反应时间进行单因素分析,具体数据见表1~3。

当硬脂酸浓度为10%,自组装反应时间为3h时,接触角随微米级二氧化硅粒子的添加量变化数据如下:

表1接触角随微米级二氧化硅粒子的添加量变化

添加量 0.5% 0.8% 1% 1.2% 1.5% 1.8% 2% 3% 接触角 106.1° 138.2° 144.6° 152.8° 140.2° 133.3° 120.3° 115.1

当微米级二氧化硅粒子的添加量为1.2%,自组装反应时间为3h时,接触角随硬脂酸乙醇溶液浓度变化数据如下:

表2接触角随硬脂酸乙醇溶液浓度变化

浓度 3% 5% 8% 10% 12% 15% 接触角 130.2° 138.2° 141.5° 152.8° 120.3° 118.9°

当硬脂酸浓度为10%,微米级二氧化硅粒子的添加量为1.2%,接触角随自组装反应时间变化的数据如下:

表3接触角随自组装反应时间变化

时间 1h 2h 3h 5h 10h 15h 20h 24h 48h 接触角 135.5° 144.8° 152.8° 130.2° 100.6° 99.9° 96.1° 98.7° 94.0°

由表1~3数据综合考虑,本发明的最佳条件为本改性微米级二氧化硅以1.2%的质量比添加到稀释液中;硬脂酸乙醇溶液浓度为10%;自组装浸泡反应时间为3h。

一种不锈钢材料表面处理及防污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一种不锈钢材料表面处理及防污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一种不锈钢材料表面处理及防污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不锈钢材料表面处理及防污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不锈钢材料表面处理及防污方法.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610489625.8 (22)申请日 2016.06.28 (71)申请人 山东科技大学 地址 266590 山东省青岛市经济技术开发 区前湾港路579号 (72)发明人 王力赵欢周圣文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11212 代理人 谈杰 (51)Int.Cl. C09D 133/00(2006.01) C09D 5/16(2006.01) C09D 7/12(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不锈钢材料表面处理及防污方法 (57)摘要 。

2、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不锈钢材料表面处理及 防污方法, 通过制备微米级二氧化硅粉体, 利用 掺杂有氨基化改性微米级二氧化硅的水性丙烯 酸复合涂层在基体表面构筑形成微/纳米形貌, 而不破坏基体材料表面, 将复合涂层进一步与硬 脂酸反应强化形成微/纳米分级结构, 使表面具 有超疏水性能, 制得的不锈钢片涂层表面接触角 可达到152.8 , 滚动角为8 , 呈现出优异的防污 性能。 本发明方法简单实用, 原料来源广泛, 价格 便宜, 具有广泛的工业应用价值。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6页 CN 106046980 A 2016.10.26 CN 106046980 A 1.一种不锈钢材料表面处理及防污方法,。

3、 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 纳米二氧化硅的改性 1.1将干燥纳米二氧化硅粉体置于无水乙醇中, 超声分散30min, 制得分散液a; 1.2将硅烷偶联剂KH-550加入到乙醇和水的混合溶液中, 用稀盐酸调节pH至3-5之间, 常温下磁力搅拌0.5h, 制得水解液b; 1.3将水解液b逐滴加入到装有分散液a的三口烧瓶中, 置于恒温磁力水浴锅中, 升温至 70, 回流反应6h, 用无水乙醇洗涤3次, 于110烘箱内干燥2h后研磨, 将研磨后的粉末分 散到蒸馏水中超声震动10min, 取下层沉淀物于110烘箱内干燥6h后, 研磨过400目筛得到 改性的微米级二氧化硅粉体; 步骤二: 改性。

4、微米级二氧化硅在水性丙烯酸涂料中的分散 2.1在水性丙烯酸涂料中加入蒸馏水进行稀释, 磁力搅拌10min得到均匀稀释液; 2.2将改性微米级二氧化硅添加到稀释液中, 超声分散30min, 使其充分分散; 2.3将不锈钢片表面打磨并用丙酮除油, 无水乙醇去水, 最后将丙烯酸/纳米二氧化硅 涂层涂敷在薄片表面, 在50下固化2h, 制得不锈钢片涂层样品; 步骤三: 硬脂酸溶液的自组装反应 将制备好的不锈钢片涂层样品浸入到硬脂酸乙醇溶液中进行自组装反应, 反应时间为 3h, 反应完毕后再用乙醇和蒸馏水分别洗涤, 常温下干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不锈钢材料表面处理及防污方法, 其特征在于, 。

5、步骤1.1 中所述的二氧化硅粉体与无水乙醇的质量体积比为1: 4g/ml。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不锈钢材料表面处理及防污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1.2 中所述的硅烷偶联剂KH-550的质量分数为二氧化硅粉体的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不锈钢材料表面处理及防污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1.2 中所述的乙醇和水的混合溶液中按体积比为3: 1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不锈钢材料表面处理及防污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2.1 中所述的水性丙烯酸涂料与蒸馏水的质量比为10: 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不锈钢材料表面处理及防污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2.2 中所述的。

6、改性微米级二氧化硅以1.2的质量比添加到稀释液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不锈钢材料表面处理及防污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三中 所述的硬脂酸乙醇溶液浓度为10。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106046980 A 2 一种不锈钢材料表面处理及防污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金属表面处理和改性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不锈钢材料表面处理及 防污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在化学工业、 石油化工、 原子能等工业中, 金属腐蚀不仅造成惊人的经济损失, 还 可能危害人民的健康, 有的甚至会长期造成严重的后果。 金属腐蚀是金属受到周围介质的 作用发生化学变化, 其中主要的介质就是水。。

7、 因此, 赋予金属表面超疏水性能将会有效减缓 金属的腐蚀。 在日常生活中超疏水现象明显表现在植物表面和一些动物和昆虫的身体上, 如荷叶、 水稻叶片、 蚊子的眼睛、 蝴蝶的翅膀、 水黾的腿、 飞蛾的眼睛等等。 受自然界中生物 体超疏水性能的启发, 人造超疏水表面的设计和发展一直备受关注, 而金属超疏水表面除 了有防腐蚀性能外, 还具有自清洁、 减阻、 防结冰等特性。 随着金属材料在工农产业中的广 泛应用, 金属基体超疏水表面也在基础研究和工业应用中被广泛开展起来。 0003 早在1997年, Barthlott和Neinhuis调查了200多种疏水植物物种的表面特征, 结 果表明,“荷叶效应” 。

8、起源于微/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与低表面能的疏水性蜡的结合。 受此启 发, 近年来制备超疏水表面的技术方法可以简单划分为两类: 一类是通过在具有低表面能 的基材上构筑粗糙结构; 另一类是通过用低表面能材料修饰粗糙表面。 对大多数金属基材 比如镁、 铝、 铁及其合金等而言, 它们平滑的表面是亲水的。 因此, 要赋予金属基底超疏水 性, 一方面必须在表面构筑粗糙结构, 另一方面还要用低表面能物质进行表面修饰。 这两方 面既可以同时进行, 也可以分多步进行。 0004 金属超疏水表面具有很多宝贵的特性,在基础研究和工业应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 进展, 但是用来制备超疏水金属表面的方法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缺陷和。

9、不足, 而且这些缺 陷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在工业中的应用, 要将金属超疏水表面成功应用于工业生产中, 还需从以下几点进行探索: 0005 1)优化超疏水表面的制备工艺: 理论上制备超疏水表面应该尽量工艺简单、 环保、 成本低廉。 喷涂法操作简单, 成本效益高, 制备条件要求不苛刻, 但在实际应用方面需要复 杂的准备工作。 除此之外, 蚀刻过程通常会持续几分钟到几天, 工艺过程复杂。 0006 2)超疏水表面薄层耐久性和稳定性能有待提高: 表面耐久性和稳定性的不足也是 大多数超疏水表面的一个共同的弱点, 因而限制了其在户外的应用前景。 许多金属超疏水 表面暴露于恶劣环境特别是有机溶剂和热的液体后。

10、容易失去超疏水性, 说明其化学稳定性 差; 大多数报道称喷涂生产的超疏水涂层对基底粘附性较差, 可能是由硬颗粒的松动和彼 此之间的独立引起的。 目前用来提高喷涂涂料与基底之间粘附性的方法大致有两种: 一种 是在喷涂涂层后添加一种粘结剂, 这种方法可以提高涂层的物理稳定性, 但会导致疏水性 的下降, 另一种方法是首先用所选材料和粘合剂构成混合物, 然后喷涂到基板上, 这种方法 最近的一些研究中已得到良好的效果。 0007 3)金属表面处理工艺易于大规模生产且便于施工: 金属被用于工业生产的方方面 说明书 1/6 页 3 CN 106046980 A 3 面, 结构复杂, 体积庞大, 给超疏水表面。

11、的具体施工过程带来不小的挑战, 部分技术如电化 学工艺对施工设备要求较高, 不适合大面积操作; 金属构件表面易于修复且施工过程不能 对基体造成永久性损坏。 化学腐蚀法和等离子体处理技术很容易对金属基材产生永久性的 损坏。 0008 4)进一步拓展金属表面处理工艺对不同金属基底的广泛适用性: 要求金属表面制 备工艺适用性能强, 对不同的金属基底具有广泛适用性。 现阶段所制备的超疏水金属表面 大多只适用于一种或有限的几种金属基底, 适用性较弱; 已制备成功的超疏水性的金属表 面在被组装和改造后仍不失其超疏水性能。 发明内容 0009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 提出一种不锈钢材料表面。

12、处理及防 污方法, 利用超疏水性表面进行防污处理。 0010 本发明具体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进行: 0011 一种不锈钢材料表面处理及防污方法, 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12 步骤一: 纳米二氧化硅的改性 0013 1.1将干燥纳米二氧化硅粉体置于无水乙醇中, 超声分散30min, 制得分散液a; 0014 1.2将硅烷偶联剂KH-550加入到乙醇和水的混合溶液中, 用稀盐酸调节pH至3-5之 间, 常温下磁力搅拌0.5h, 制得水解液b; 0015 1.3将水解液b逐滴加入到装有分散液a的三口烧瓶中, 置于恒温磁力水浴锅中, 升 温至70, 回流反应6h, 用无水乙醇洗涤3次, 于110烘箱内干。

13、燥2h后研磨, 将研磨后的粉 末分散到蒸馏水中超声震动10min, 取下层沉淀物于110烘箱内干燥6h后, 研磨过400目筛 得到改性的微米级二氧化硅粉体。 0016 步骤二: 改性微米级二氧化硅在水性丙烯酸涂料中的分散 0017 2.1在水性丙烯酸涂料中加入蒸馏水进行稀释, 磁力搅拌10min得到均匀稀释液; 0018 2.2将改性微米级二氧化硅添加到稀释液中, 超声分散30min, 使其充分分散; 0019 2.3将不锈钢片表面打磨并用丙酮除油, 无水乙醇去水, 最后将丙烯酸/微米二氧 化硅涂层涂敷在薄片表面, 在50下固化2h, 制得不锈钢片涂层样品。 0020 步骤三: 硬脂酸溶液的自。

14、组装反应 0021 将制备好的不锈钢片涂层样品浸入到硬脂酸乙醇溶液中进行自组装反应, 反应时 间为3h, 反应完毕后再用乙醇和蒸馏水分别洗涤, 常温下干燥。 0022 进一步的: 0023 本发明步骤1.1中所述的二氧化硅粉体与无水乙醇的质量体积比为1: 4g/ml。 0024 本发明步骤1.2中所述的硅烷偶联剂KH-550的质量分数为二氧化硅粉体的10。 0025 本发明步骤1.2中所述的乙醇和水的混合溶液中按体积比为3: 1配置。 0026 本发明步骤2.1中所述的水性丙烯酸涂料与蒸馏水的质量比为10: 1。 0027 本发明步骤2.2中所述的改性微米级二氧化硅以1.2的质量比添加到稀释液。

15、中。 0028 本发明步骤三中所述的硬脂酸乙醇溶液浓度为10。 0029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技术方案利用掺杂有氨基化改性微米级二氧化硅的水 性丙烯酸复合涂层在基体表面构筑形成微/纳米形貌, 而不破坏基体材料表面, 将复合涂层 说明书 2/6 页 4 CN 106046980 A 4 进一步与硬脂酸反应强化形成微/纳米分级结构, 使表面具有超疏水性能, 制得的不锈钢片 涂层表面接触角可达到152.8 , 滚动角为8 , 呈现出优异的防污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以下所述, 仅是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 例而已, 并非对本发明做其他形式的限制, 任何。

16、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 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为同等变化的等效实施例。 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方案内容, 依据本发明 的技术实质对以下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或等同变化, 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0031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不锈钢材料表面处理及防污方法, 利用掺杂有氨基化改性微米 级二氧化硅的水性丙烯酸复合涂层在基体表面构筑形成微/纳米形貌, 而不破坏基体材料 表面, 将复合涂层进一步与硬脂酸反应强化形成微/纳米分级结构, 使表面具有超疏水性 能。 0032 具体技术方案为: 0033 第一部分: 纳米二氧化硅的改性。 0034 将一定质量的干燥纳米二氧化硅粉体置于无水乙醇中, 二氧化硅。

17、粉体与无水乙醇 的质量体积比为1: 4g/ml, 超声分散30min, 制得分散液a; 将硅烷偶联剂KH-550(质量分数为 二氧化硅粉体的10)加入到乙醇和水的混合溶液中(约12ml液体, 体积比为3: 1), 用稀盐 酸调节pH至3-5之间, 常温下磁力搅拌0.5h, 制得水解液b; 将水解液b逐滴加入到装有分散 液a的三口烧瓶中, 置于恒温磁力水浴锅中, 升温至70, 回流反应6h, 后用无水乙醇洗涤3 次, 于110烘箱内干燥2h后研磨, 将研磨后的粉末分散到蒸馏水中超声震动10min, 取下层 沉淀物于110烘箱内干燥6h后, 研磨过400目筛得到改性的微米级二氧化硅粉体。 0035。

18、 第二部分: 改性微米级二氧化硅在水性丙烯酸涂料中的分散。 0036 在水性丙烯酸涂料中加入蒸馏水(质量分数为水性丙烯酸涂料的10)进行稀释, 水性丙烯酸涂料与蒸馏水的质量比为10: 1, 磁力搅拌10min得到均匀稀释液; 将改性微米级 二氧化硅以0.5、 0.8、 1、 1.2、 1.5、 1.8、 2的质量比添加到其中, 超声分散 30min, 使其充分分散。 将不锈钢片表面打磨并用丙酮除油, 无水乙醇去水, 最后将丙烯酸/ 微米级二氧化硅涂层涂敷在薄片表面, 在50下固化2h, 制得不锈钢片涂层样品。 0037 第三部分: 硬脂酸溶液的自组装反应。 0038 将制备好的不锈钢片涂层样品。

19、浸入到浓度为3、 5、 8、 10、 12、 15的硬 脂酸乙醇溶液中进行自组装反应, 反应时间分别为1h、 2h、 3h、 5h、 10h、 15h、 20h、 24h、 48h。 反 应完毕后再用乙醇和蒸馏水分别洗涤, 常温下干燥。 0039 实施例1 0040 一种不锈钢材料表面处理及防污方法, 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41 第一部分: 纳米二氧化硅的改性。 0042 将一定质量(5g)的干燥纳米二氧化硅粉体置于20ml无水乙醇中, 超声分散30min, 制得分散液a; 将硅烷偶联剂KH-550(质量分数为二氧化硅粉体的10)加入到乙醇和水的 混合溶液中(约12ml液体, 体积比为3: 。

20、1), 用稀盐酸调节pH至3-5之间, 常温下磁力搅拌 0.5h, 制得水解液b; 将水解液b逐滴加入到装有分散液a的三口烧瓶中, 置于恒温磁力水浴 锅中, 升温至70, 回流反应6h, 后用无水乙醇洗涤3次, 于110烘箱内干燥2h后研磨, 将研 说明书 3/6 页 5 CN 106046980 A 5 磨后的粉末分散到蒸馏水中超声震动10min, 取下层沉淀物于110烘箱内干燥6h后, 研磨 过400目筛得到改性的微米级二氧化硅粉体。 0043 第二部分: 改性微米级二氧化硅在水性丙烯酸涂料中的分散。 0044 在5g水性丙烯酸涂料中加入0.5g蒸馏水(质量分数为水性丙烯酸涂料的10)进 。

21、行稀释, 磁力搅拌10min得到均匀稀释液; 将改性微米级二氧化硅以1.2的质量比添加到 其中, 超声分散30min, 使其充分分散。 将不锈钢片表面打磨并用丙酮除油, 无水乙醇去水, 最后将丙烯酸/微米级二氧化硅涂层涂敷在薄片表面, 在50下固化2h, 制得不锈钢片涂层 样品。 0045 第三部分: 硬脂酸溶液的自组装反应。 0046 将制备好的不锈钢片涂层样品浸入到浓度为10的硬脂酸乙醇溶液中进行自组 装反应, 反应时间分别为3h。 反应完毕后再用乙醇和蒸馏水分别洗涤, 常温下干燥即得。 0047 实施例2 0048 一种不锈钢材料表面处理及防污方法, 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49 第一部。

22、分: 纳米二氧化硅的改性。 0050 将一定质量(10g)的干燥纳米二氧化硅粉体置于40ml无水乙醇中, 超声分散 30min, 制得分散液a; 将硅烷偶联剂KH-550(质量分数为二氧化硅粉体的10)加入到乙醇 和水的混合溶液中(约12ml液体, 体积比为3: 1), 用稀盐酸调节pH至3-5之间, 常温下磁力搅 拌0.5h, 制得水解液b; 将水解液b逐滴加入到装有分散液a的三口烧瓶中, 置于恒温磁力水 浴锅中, 升温至70, 回流反应6h, 后用无水乙醇洗涤3次, 于110烘箱内干燥2h后研磨, 将 研磨后的粉末分散到蒸馏水中超声震动10min, 取下层沉淀物于110烘箱内干燥6h后, 。

23、研 磨过400目筛得到改性的微米级二氧化硅粉体。 0051 第二部分: 改性微米级二氧化硅在水性丙烯酸涂料中的分散。 0052 在10g水性丙烯酸涂料中加入1g蒸馏水(质量分数为水性丙烯酸涂料的10)进行 稀释, 磁力搅拌10min得到均匀稀释液; 将改性微米级二氧化硅以1的质量比添加到其中, 超声分散30min, 使其充分分散。 将不锈钢片表面打磨并用丙酮除油, 无水乙醇去水, 最后将 丙烯酸/微米级二氧化硅涂层涂敷在薄片表面, 在50下固化2h, 制得不锈钢片涂层样品。 0053 第三部分: 硬脂酸溶液的自组装反应。 0054 将制备好的不锈钢片涂层样品浸入到浓度为8的硬脂酸乙醇溶液中进行。

24、自组装 反应, 反应时间分别为2h。 反应完毕后再用乙醇和蒸馏水分别洗涤, 常温下干燥即得。 0055 实施例3 0056 一种不锈钢材料表面处理及防污方法, 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57 第一部分: 纳米二氧化硅的改性。 0058 将一定质量(5g)的干燥纳米二氧化硅粉体置于20ml无水乙醇中, 超声分散30min, 制得分散液a; 将硅烷偶联剂KH-550(质量分数为二氧化硅粉体的10)加入到乙醇和水的 混合溶液中(约12ml液体, 体积比为3: 1), 用稀盐酸调节pH至3-5之间, 常温下磁力搅拌 0.5h, 制得水解液b; 将水解液b逐滴加入到装有分散液a的三口烧瓶中, 置于恒温磁力。

25、水浴 锅中, 升温至70, 回流反应6h, 后用无水乙醇洗涤3次, 于110烘箱内干燥2h后研磨, 将研 磨后的粉末分散到蒸馏水中超声震动10min, 取下层沉淀物于110烘箱内干燥6h后, 研磨 过400目筛得到改性的微米级二氧化硅粉体。 说明书 4/6 页 6 CN 106046980 A 6 0059 第二部分: 改性微米级二氧化硅在水性丙烯酸涂料中的分散。 0060 在5g水性丙烯酸涂料中加入0.5g蒸馏水(质量分数为水性丙烯酸涂料的10)进 行稀释, 磁力搅拌10min得到均匀稀释液; 将改性微米级二氧化硅以1.5的质量比添加到 其中, 超声分散30min, 使其充分分散。 将不锈钢。

26、片表面打磨并用丙酮除油, 无水乙醇去水, 最后将丙烯酸/微米级二氧化硅涂层涂敷在薄片表面, 在50下固化2h, 制得不锈钢片涂层 样品。 0061 第三部分: 硬脂酸溶液的自组装反应。 0062 将制备好的不锈钢片涂层样品浸入到浓度为12的硬脂酸乙醇溶液中进行自组 装反应, 反应时间分别为5h。 反应完毕后再用乙醇和蒸馏水分别洗涤, 常温下干燥即得。 0063 实施例4 0064 一种不锈钢材料表面处理及防污方法, 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65 第一部分: 纳米二氧化硅的改性。 0066 将一定质量(5g)的干燥纳米二氧化硅粉体置于20ml无水乙醇中, 超声分散30min, 制得分散液a; 将。

27、硅烷偶联剂KH-550(质量分数为二氧化硅粉体的10)加入到乙醇和水的 混合溶液中(约12ml液体, 体积比为3: 1), 用稀盐酸调节pH至3-5之间, 常温下磁力搅拌 0.5h, 制得水解液b; 将水解液b逐滴加入到装有分散液a的三口烧瓶中, 置于恒温磁力水浴 锅中, 升温至70, 回流反应6h, 后用无水乙醇洗涤3次, 于110烘箱内干燥2h后研磨, 将研 磨后的粉末分散到蒸馏水中超声震动10min, 取下层沉淀物于110烘箱内干燥6h后, 研磨 过400目筛得到改性的微米级二氧化硅粉体。 0067 第二部分: 改性微米级二氧化硅在水性丙烯酸涂料中的分散。 0068 在5g水性丙烯酸涂料。

28、中加入0.5g蒸馏水(质量分数为水性丙烯酸涂料的10)进 行稀释, 磁力搅拌10min得到均匀稀释液; 将改性微米级二氧化硅以0.5的质量比添加到 其中, 超声分散30min, 使其充分分散。 将不锈钢片表面打磨并用丙酮除油, 无水乙醇去水, 最后将丙烯酸/微米级二氧化硅涂层涂敷在薄片表面, 在50下固化2h, 制得不锈钢片涂层 样品。 0069 第三部分: 硬脂酸溶液的自组装反应。 0070 将制备好的不锈钢片涂层样品浸入到浓度为3的硬脂酸乙醇溶液中进行自组装 反应, 反应时间分别为1h。 反应完毕后再用乙醇和蒸馏水分别洗涤, 常温下干燥即得。 0071 实施例5 0072 一种不锈钢材料表。

29、面处理及防污方法, 制备过程同实施例4, 不同之处在于将改性 微米级二氧化硅以0.8的质量比添加到丙烯酸涂料的稀释液中; 将制备好的不锈钢片涂 层样品浸入到浓度为5的硬脂酸乙醇溶液中进行自组装反应, 反应时间为2h。 0073 实施例6 0074 一种不锈钢材料表面处理及防污方法, 制备过程同实施例2, 不同之处在于将改性 微米级二氧化硅以1.8的质量比添加到丙烯酸涂料的稀释液中; 将制备好的不锈钢片涂 层样品浸入到浓度为15的硬脂酸乙醇溶液中进行自组装反应, 反应时间为10h。 0075 实施例7 0076 一种不锈钢材料表面处理及防污方法, 制备过程同实施例2, 不同之处在于将改性 微米级。

30、二氧化硅以2的质量比添加到丙烯酸涂料的稀释液中; 将制备好的不锈钢片涂层 说明书 5/6 页 7 CN 106046980 A 7 样品浸入到浓度为12的硬脂酸乙醇溶液中进行自组装反应, 反应时间为15h。 0077 实施例8 0078 一种不锈钢材料表面处理及防污方法, 制备过程同实施例2, 不同之处在于将改性 微米级二氧化硅以3的质量比添加到丙烯酸涂料的稀释液中; 将制备好的不锈钢片涂层 样品浸入到浓度为10的硬脂酸乙醇溶液中进行自组装反应, 反应时间为20h。 0079 实施例9对比试验 0080 将影响本发明处理方法的因素: 二氧化硅粒子的添加量、 硬脂酸乙醇溶液浓度、 自 组装反应时。

31、间进行单因素分析, 具体数据见表13。 0081 当硬脂酸浓度为10, 自组装反应时间为3h时, 接触角随微米级二氧化硅粒子的 添加量变化数据如下: 0082 表1接触角随微米级二氧化硅粒子的添加量变化 0083 添加量0.50.811.21.51.823 接触角106.1 138.2 144.6 152.8 140.2 133.3 120.3 115.1 0084 当微米级二氧化硅粒子的添加量为1.2, 自组装反应时间为3h时, 接触角随硬脂 酸乙醇溶液浓度变化数据如下: 0085 表2接触角随硬脂酸乙醇溶液浓度变化 0086 浓度358101215 接触角130.2138.2141.5152.8120.3118.9 0087 当硬脂酸浓度为10, 微米级二氧化硅粒子的添加量为1.2, 接触角随自组装反 应时间变化的数据如下: 0088 表3接触角随自组装反应时间变化 0089 时间1h2h3h5h10h15h20h24h48h 接触角135.5144.8152.8130.2100.699.996.198.794.0 0090 由表13数据综合考虑, 本发明的最佳条件为本改性微米级二氧化硅以1.2的 质量比添加到稀释液中; 硬脂酸乙醇溶液浓度为10; 自组装浸泡反应时间为3h。 说明书 6/6 页 8 CN 106046980 A 8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