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可光敏自引发的聚氨酯丙烯酸酯齐聚物及其合成方 法。
背景技术
紫外光固化技术是一种材料工业的新技术。它具有无溶剂,无污染, 节省能源,节约资源等多项优点,是一项环境友好的新技术。近半个世纪 以来,该项技术在涂料、油墨、粘结剂等工业领域取得了越来越广泛的应 用,日益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在紫外光固化产品配方中,最基本的组份有光固化树脂齐聚物、单体 稀释剂和光敏引发剂等三种组份。尽管这三种组分都可以对材料的各项特 性产生影响,但这三种组分的基本作用仍可以大体区分,不能互相取代。 光固化树脂是最基本的聚合材料,它决定了体系固化之后材料的基本特 性;单体稀释剂主要是用来稀释高粘度的光固化树脂,保证体系在固化之 前有适合施工工艺要求的流变特性,光敏引发剂的作用则是在紫外光辐照 下能在极短时间内可产生足够数量的自由基或阳离子基团,使得体系能快 速的引发聚合固化。
在以往的技术中,三种不同组分是独自分别制备的,只是到了制备最 终产品时才会按一定配比最后混合。最新的技术发展对光引发剂体系的毒 害性、迁移性、可提取性,挥发性、气味等多方面的特性都提出了更高的 要求。为此,产生了能否将其中的某些组分合并,以达到改进体系的某些 性能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通过将光固化树脂齐聚物与光敏引发剂的结合,制备出一种在 紫外光辐照下可以实现自引发聚合的齐聚物,这种树脂在制备最终产品时 可以不添加或少添加光敏引发剂,简化了配方工艺,同时由于将光敏基团 结合在齐聚物分子链之中,形成了一种大分子光引发剂的效应,可有效减 少小分子光引发剂的毒害性、迁移性、可提取性,挥发性和气味等,同时 也保证了体系中各类材料分子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可以制备性能优异 的各项产品。
本发明涉及的可光敏自引发的聚氨酯丙烯酸酯齐聚物,其结构特征 可以下述式(I)来表示:
式中R1代表分子量在400—2000之间的端羟基化合物中去掉两端 两个羟基之后的主链部分;R1可以是聚醚,也可以是聚酯,或是聚醚或 聚酯的嵌段聚合物;
式中R2代表二异氰酸酯化合物中去掉两个异氰酸酯基的剩余部分, 常用的二异氰酸酯化合物有甲苯二异氰酸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异 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己二撑二异氰酸酯。
R4和R5可同时或分别代表以下A、B二种结构之一:
结构式A为:
结构式B为:
其中R3代表乙二撑基或甲基乙二撑基等二种结构之一。
其中结构式B与A+B之和形成的摩尔分数B/(A+B)在区间(0,100) 之间。
本发明涉及的可光敏自引发的聚氨酯丙烯酸酯齐聚物的制备方法如 下:以下份数均以摩尔数量计。
在装有温度计,搅拌器,滴液漏斗,冷凝器和氮气入口的反应瓶中, 加入1份端羟基化合物,并可视情况加入一定数量的溶剂,然后升温至预 定温度,反应过程中全程通入氮气,滴加2份数量的二异氰酸酯化合物和 相应数量的催化剂,反应一定时间后停止,将体系降至室温,将反应器用 黑色材料封闭,再加入光引发剂UV2959,升温至另一预定温度,反应一 定时间,继续滴加丙烯酸羟基酯和一定数量的阻聚剂,继续反应一定时间, 取样用红外光谱仪测试反应液中的异氰酸酯基的含量,直至此基团的吸收 峰消失为止,反应结束。真空抽净溶剂,将反应液降至室温,反应结束。 反应中加入的UV2959和丙烯酸羟基酯的总用量应为1份数量,且任一组 份均不为零。
上述化学反应可用以下反应式表示,其中:
(a)为二异氰酸酯化合物;
(b)为端羟基化合物;
(c)为二异氰酸酯和端羟基化合物加成后的端异氰酸酯化合物;
(d)为光引发剂UV2959;
(e)为丙烯酸羟基酯;
反应中视光引发剂UV2959与丙烯酸羟基酯化合物配比的不同 可生成如下三种(f)、(g)、(h)不同结构的化合物:
(f)这是以丙烯酰氧基封端的聚氨酯丙烯酸酯齐聚物,这与一般的 光固化材料使用的聚氨酯丙烯酸酯齐聚物无异,其中端位的丙 烯酰氧基提供了可实现紫外光固化的化学结构;
(g)在分子链的一端接上了光引发剂UV2959,另一端接上了丙烯 酰氧基团,这即是一种可实现光固化的树脂齐聚物的结构,又 可视为一种大分子光引发剂的结构;这也是本发明所涉及的有 效结构之一。
(h)在分子链的两端均接上了光引发剂UV2959基团,这可视为一 种大分子的光引发剂结构。由于这种大分子的主链部分与聚氨 酯丙烯酸酯齐聚物的主链结构完全相同,因此与树脂的相容性 得到了最好的保证。这是本发明涉及的有效化学结构之二。
在实际的合成过程中,(f)、(g)、(h)三种结构的物质所表现的性能 与作用各不相同。其中(f)仅具有聚合功能但不具有自引发功能,因此 只能作为普通齐聚物使用;(g)即具有聚合功能也具有自引发功能,是本 发明中真正的有效结构,但由于引发官能团含量太高,此类结构不宜单独 直接使用,必须与(f)结构的材料拼用;(h)不具有聚合功能仅具有引 发功能,只能作为大分子光引发剂使用。因此,根据的反应中投入的原料 配比不同,可以得到不同性能和不同用途的产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的实施例是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在装有温度计,搅拌器,滴液漏斗,冷凝器和氮气入口的3000ml 反应瓶中,加入400g聚乙二醇400,然后升温至80℃,反应过程中全程 通入氮气,滴加348g甲苯二异氰酸酯和0.5%的催化剂二月桂酸二丁基锡 的混合物,反应2小时后将物料温度升至90℃继续反应2小时,停止反 应,将体系降至室温,将反应器用黑色材料封闭,升温至70℃,滴加光 引发剂UV2959共90g,溶于400g乙酸乙酯之中,滴加完毕继续反应1 小时,然后滴加丙烯酸羟乙酯186g,继续反应一定时间,取样用红外光 谱仪测试反应液中的异氰酸酯基的含量,直至此基团的吸收峰消失为止, 真空抽除净溶剂,将反应液降至室温,反应结束。
实施例二:
将实施例一所得到的物质按1:1的比例与二缩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 混合,在玻璃板上涂布形成0.1mm的液膜,用高压汞灯辐照,不需添加 光引发剂即可使得液膜聚合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