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茶甘蔗汁酸奶及其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6998514 上传时间:2019-09-19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39.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10345852.X

申请日:

20130809

公开号:

CN103404593B

公开日:

20141126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失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23C9/13

主分类号:

A23C9/13

申请人:

湖南农业大学

发明人:

罗凤莲,罗海峰,欧阳建勋

地址:

410000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

优先权:

CN201310345852A

专利代理机构:

南昌新天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谢德珍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红茶甘蔗汁酸奶,配方包括红茶、甘蔗汁、奶粉、稳定剂、酸奶发酵菌剂及饮用水;每100重量份中各组分含量为:红茶浸泡液8~15份,甘蔗汁15~25份,奶粉8~15份,稳定剂0.1~0.2份,酸奶发酵菌剂3~5份,余量为饮用水。本发明以红茶、甘蔗汁和奶粉为主要原料,开发一种新的酸奶产品;其口感略带甘蔗清甜,有红茶香,酸甜适中,口感细腻;长期饮用有助于抑制动脉硬化,增强毛细血管功能、抗突变及提高人体免疫力;同时本产品生产成本低,制备便捷,适合规模化生产。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红茶甘蔗汁酸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每100重量份酸奶成品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红茶浸泡液8~15份、甘蔗汁15~25份、酸奶发酵菌剂3~5份、奶粉8~15份、稳定剂0.1~0.2份,余量为饮用水;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原料选取红茶:选取岩茶;甘蔗:选取成熟度适中、无虫害、无污染、无创伤的黑皮甘蔗;  (2)原料预处理红茶浸泡液的制备:采用二次浸提法提取茶水,即先将红茶在开水中浸提,然后将茶叶汁剔除,再将滤渣在开水中浸提,随后将滤渣去掉,得红茶浸泡液;甘蔗汁的制备:将黑皮甘蔗去皮洗净,切成块状,再榨汁,依次将甘蔗渣滤去,得甘蔗汁;  (3)稳定剂处理    使用饮用水将稳定剂溶解,待溶解完全后,得糊状稳定剂;  (4)酸奶基料制备    将奶粉溶解于饮用水中,奶粉与饮用水比例为(10~15):50,得酸奶基料;  (5)混合杀菌、冷却    将步骤(2)~(4)制备的红茶浸泡液、甘蔗汁、糊状稳定剂及酸奶基料均匀混合,并通过巴氏杀菌后冷却,得混合溶液;  (6)接种、分装待步骤(5)所得混合溶液冷却后,将酸奶发酵菌剂与混合溶液进行接种,接种量范围:酸奶发酵菌剂3~5份,混合溶液95~97份;而后进行分装,得酸奶接种液;  (7)发酵、检验将步骤(6)所得酸奶接种液保持发酵环境,发酵4~8h,并对发酵酸奶进行酸奶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检测,检测合格,即得酸奶成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茶甘蔗汁酸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7)中,发酵时间为5h。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茶甘蔗汁酸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剂为羧甲基纤维素钠。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茶甘蔗汁酸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酸奶发酵菌剂含有嗜热链球菌与保加利亚乳杆菌。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酸奶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红茶甘蔗汁酸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酸奶是牛奶经过发酵制成,口味酸甜细滑,营养丰富,深受人们喜爱。专家称它是“21世纪的食品”,是一种“功能独特的营养品”,和新鲜牛奶相比,酸奶不但具有新鲜牛奶的全部营养元素,而且酸奶能使蛋白质结成细微的乳块,乳酸和钙结合生成的乳酸钙,更容易被消化吸收;同时酸奶中含有大量的活性乳酸菌,乳酸菌可定居在人体的鼻黏膜或消化道等处,所产生的代谢产物可以降低肠道内的pH值,抑制肠道中腐败菌生长,减弱腐败菌在肠道的产毒作用,从而维持体内微环境,尤其是肠道内正常的微生态平衡。

目前,市场上的酸奶一般为原味酸奶和果味酸奶;主要以鲜牛奶或辅助原料为主,进行乳酸菌发酵,研制出营养型、保健型酸奶;同时也有通过牛奶和普洱茶为主要原料,研制出普洱茶酸奶,其茶香浓郁,与奶味融和较好;与普通酸奶相比具有独特香味。

红茶含有大量的酚类物质,这些酚类物质的分子量很大,从临床试验结果看,同样具有抗氧化、降低血脂、抑制动脉硬化,增强毛细血管功能、抗突变等功能。红茶含有脂多糖,因此,常喝红茶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红茶具有较强的杀菌、消炎作用,红茶性温,擅温中驱寒,温胃驱寒,能化痰、消食、开胃。由此可见,红茶宜脾胃虚弱者饮用。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脾胃不好的消费者宜选用红茶进行品饮,喝红茶对健康有明显助益。

甘蔗的营养价值很高,其含水分比较多,水分占甘蔗的84%;另外,甘蔗含糖量同样丰富,其中蔗糖、葡萄糖及果糖,含量达12%;经科学分析,甘蔗还含有人体所需的其他物质,如蛋白质0.2克、脂肪0.5克、钙8毫克、磷4毫克、铁1.3毫克。此外,甘蔗还含有天门冬氨酸、谷氨酸、丝氨酸、丙氨酸等多种有利于人体的氨基酸,以及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和维生素C等。甘蔗的含铁量在各种水果中,雄踞“冠军”宝座;中国古代医学家还将甘蔗列入“补益药”,中医认为,甘蔗入肺、胃二经,具有清热、生津、下气、润燥、补肺益胃的特殊效果;甘蔗可治疗因热病引起的伤津,心烦口渴,反胃呕吐,肺燥引发的咳嗽气喘。引外,甘蔗还可以通便解结,饮其汁还可缓解酒精中毒。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红茶甘蔗汁酸奶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缺点。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红茶甘蔗汁酸奶,配方包括红茶浸泡液、甘蔗汁、奶粉、稳定剂、酸奶发酵菌剂及饮用水;每100重量份中各组分含量为:红茶浸泡液8~15份,甘蔗汁15~25份,奶粉8~15份,稳定剂0.1~0.2份,酸奶发酵菌剂3~5份,余量为饮用水。

在本发明中,稳定剂为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

在本发明中,酸奶发酵菌剂含有嗜热链球菌与保加利亚乳杆菌。

红茶甘蔗汁酸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原料选取

红茶:选取武夷山岩茶;甘蔗:选取成熟度适中、无虫害、无污染、无创伤的黑皮甘蔗;酸奶发酵菌剂:选取冷藏光明派派酸奶;

   (2)原料预处理

红茶浸泡液的制备:采用二次浸提法提取茶水,即先将红茶在开水中浸提,然后将茶叶汁剔除,再将滤渣在开水中浸提,随后将滤渣去掉,得红茶浸泡液;

甘蔗汁的制备:将黑皮甘蔗去皮洗净,切成块状,再榨汁,依次将甘蔗渣滤去,得甘蔗汁;

   (3)稳定剂处理 

    使用饮用水将稳定剂溶解,待溶解完全后,得糊状稳定剂;

   (4)酸奶基料制备

    将适量奶粉溶解于饮用水中,奶粉与饮用水比例为(10~15):50,得酸奶基料;

   (5)混合杀菌、冷却

    将步骤(2)~(4)制备的红茶浸泡液、甘蔗汁、糊状稳定剂及酸奶基料均匀混合,并通过巴氏杀菌后冷却,得混合溶液;

    (6)接种、分装

待步骤(5)所得混合溶液冷却至42℃时,将酸奶发酵菌剂与混合溶液进行接种,而后进行分装,得酸奶接种液;

    (7)发酵、检验

将步骤(6)所得酸奶接种液保持发酵环境在42℃,温度高会使菌种失活,温度低发酵速度会变缓慢,温度变化影响酸奶的组织结构;发酵4~8h,并通过对发酵酸奶进行酸奶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检测,检测合格,即得酸奶成品。

在本发明中,步骤(3)中稳定剂  为0.1份。

在本发明中,步骤(4)中奶粉为10份。

在本发明中,步骤(5)中红茶浸泡液为10份,甘蔗汁为20份。

在本发明中,步骤(6)中酸奶发酵菌剂为3份。

在本发明中,步骤(7)中发酵时间为5h。

有益效果:本发明以红茶、甘蔗汁和奶粉为主要原料,开发一种新的酸奶产品;其口感略带甘蔗清甜,有红茶香,酸甜适中,口感细腻;长期饮用有助于抑制动脉硬化,增强毛细血管功能、抗突变及提高人体免疫力;同时本产品生产成本低,制备便捷,适合规模化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以下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1

每100重量份红茶甘蔗汁酸奶中各组分含量为:红茶浸泡液10份,甘蔗汁18份,奶粉12份,稳定剂0.1份,酸奶发酵菌剂4份,余量为饮用水;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原料选取

红茶:选取皇御茗茶叶有限公司的武夷山岩茶;甘蔗:选取成熟度适中、无虫害、无污染、无创伤的黑皮甘蔗;酸奶发酵菌剂:选取生产日期近3-5天的冷藏光明派派酸奶;

   (2)原料预处理

红茶浸泡液的制备:采用二次浸提法提取茶水,即先按1:100的茶水比例,将红茶在85℃水中浸提 2min,然后将茶叶汁剔除,再将滤渣按1:100的茶水比例在85℃水中浸提10min,随后将滤渣去掉,得红茶浸泡液;

甘蔗汁的制备:将黑皮甘蔗去皮洗净,切成块状,再榨汁,依次将甘蔗渣滤去,得甘蔗汁;

   (3)稳定剂处理 

    使用饮用水将稳定剂溶解,待溶解完全后,得糊状稳定剂;

   (4)酸奶基料制备

    将适量奶粉溶解于饮用水中,奶粉与饮用水比例为12:50,得酸奶基料;

   (5)混合杀菌、冷却

    将步骤(2)~(4)制备的红茶浸泡液、甘蔗汁、糊状稳定剂及酸奶基料均匀混合,混合比例范围:红茶浸泡液10份,甘蔗汁18份,糊状稳定剂0.2份,酸奶基料67.8份,并通过巴氏杀菌后冷却,得混合溶液;

    (6)接种、分装

待步骤(5)所得混合溶液冷却至42℃时,将酸奶发酵菌剂与混合溶液进行接种,接种量范围:酸奶发酵菌剂4份,混合溶液96份;而后进行分装,得酸奶接种液;

    (7)发酵、检验

将步骤(6)所得酸奶接种液保持发酵环境在42℃,发酵4h,并对发酵酸奶进行酸奶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检测,检测合格,即得酸奶成品。

实施例2

每100重量份红茶甘蔗汁酸奶中各组分含量为:红茶浸泡液10份,甘蔗汁15份,奶粉15份,稳定剂0.2份,酸奶发酵菌剂5份,余量为饮用水;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原料选取

红茶:选取皇御茗茶叶有限公司的武夷山岩茶;甘蔗:选取成熟度适中、无虫害、无污染、无创伤的黑皮甘蔗;酸奶发酵菌剂:选取生产日期近3-5天的冷藏光明派派酸奶;

   (2)原料预处理

红茶浸泡液的制备:采用二次浸提法提取茶水,即先按1:100的茶水比例,将红茶在90℃水中浸提 2min,然后将茶叶汁剔除,再将滤渣按1:100的茶水比例在90℃水中浸提10min,随后将滤渣去掉,得红茶浸泡液;

甘蔗汁的制备:将黑皮甘蔗去皮洗净,切成块状,再榨汁,依次将甘蔗渣滤去,得甘蔗汁;

   (3)稳定剂处理 

    使用饮用水将稳定剂溶解,待溶解完全后,得糊状稳定剂;

   (4)酸奶基料制备

    将奶粉溶解于饮用水中,奶粉与饮用水比例为15:50,得酸奶基料;

   (5)混合杀菌、冷却

    将步骤(2)~(4)制备的红茶浸泡液、甘蔗汁、糊状稳定剂及酸奶基料均匀混合,混合比例范围:红茶浸泡液10份,甘蔗汁15份,糊状稳定剂0.2份,酸奶基料69.8份;并通过巴氏杀菌后冷却,得混合溶液;

    (6)接种、分装

待步骤(5)所得混合溶液冷却至42℃时,将酸奶发酵菌剂与混合溶液进行接种,接种量范围:酸奶发酵菌剂5份,混合溶液95份;而后进行分装,得酸奶接种液;

    (7)发酵、检验

将步骤(6)所得酸奶接种液保持发酵环境在42℃,发酵5h,并对发酵酸奶进行酸奶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检测,检测合格,即得酸奶成品。

实施例3

每100重量份红茶甘蔗汁酸奶中各组分含量为:红茶浸泡液8份,甘蔗汁22份,奶粉10份,稳定剂0.1份,酸奶发酵菌剂3份,余量为饮用水;制备方法

   (1)原料选取

红茶:选取皇御茗茶叶有限公司的武夷山岩茶;甘蔗:选取成熟度适中、无虫害、无污染、无创伤的黑皮甘蔗;酸奶发酵菌剂:选取生产日期近3-5天的冷藏光明派派酸奶;

   (2)原料预处理

红茶浸泡液的制备:采用二次浸提法提取茶水,即先按1:100的茶水比例,将红茶在95℃水中浸提 2min,然后将茶叶汁剔除,再将滤渣按1:100的茶水比例在95℃水中浸提10min,随后将滤渣去掉,得红茶浸泡液;

甘蔗汁的制备:将黑皮甘蔗去皮洗净,切成块状,再榨汁,依次将甘蔗渣滤去,得甘蔗汁;

   (3)稳定剂处理 

    使用饮用水将稳定剂溶解,待溶解完全后,得糊状稳定剂;

   (4)酸奶基料制备

    将适量奶粉溶解于饮用水中,奶粉与饮用水比例为10:50,得酸奶基料;

   (5)混合杀菌、冷却

    将步骤(2)~(4)制备的红茶浸泡液、甘蔗汁、糊状稳定剂及酸奶基料均匀混合,混合比例范围:红茶浸泡液8份,甘蔗汁22份,糊状稳定剂0.2份,酸奶基料66.8份;并通过巴氏杀菌后冷却,得混合溶液;

    (6)接种、分装

待步骤(5)所得混合溶液冷却至42℃时,将酸奶发酵菌剂与混合溶液进行接种,接种量范围:酸奶发酵菌剂3份,混合溶液97份;而后进行分装,得酸奶接种液;

    (7)发酵、检验

将步骤(6)所得酸奶接种液保持发酵环境在42℃,发酵5h,并对发酵酸奶进行酸奶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检测,检测合格,即得酸奶成品。 

上述实施例1~3中,红茶甘蔗汁酸奶的配料经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红茶浸泡液10份,甘蔗汁20份,奶粉10份,稳定剂0.1份,酸奶发酵菌剂3份,发酵5h,为获得最佳口感的发酵工艺参数,发酵出来的产品较好,口感细腻,酸奶理化指标:总酸(以乳酸计)2.05%,还原糖2.00%;微生物指标:霉菌:15 CFU/mL,酵母菌<10 CFU/mL,乳酸菌5.3×107 CFU/mL,大肠菌群未检出;以上酸奶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均符合国家发酵乳的微生物标准。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红茶甘蔗汁酸奶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红茶甘蔗汁酸奶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红茶甘蔗汁酸奶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红茶甘蔗汁酸奶及其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茶甘蔗汁酸奶及其制备方法.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103404593 B (45)授权公告日 2014.11.26 CN 103404593 B (21)申请号 201310345852.X (22)申请日 2013.08.09 A23C 9/13(2006.01) (73)专利权人 湖南农业大学 地址 410000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 (72)发明人 罗凤莲 罗海峰 欧阳建勋 (74)专利代理机构 南昌新天下专利商标代理有 限公司 36115 代理人 谢德珍 CN 102812998 A,2012.12.12, 说明书第 0011-0013 段 . CN 101467564 A,2009.07.01,说明书第1页 。

2、倒数第 1 行 - 第 2 页倒数第 3 行 . CN 1418555 A,2003.05.21, 权利要求 1,2. WO 2007121584 A1,2007.11.01, 全文 . (54) 发明名称 红茶甘蔗汁酸奶及其制备方法 (57) 摘要 红茶甘蔗汁酸奶, 配方包括红茶、 甘蔗汁、 奶 粉、 稳定剂、 酸奶发酵菌剂及饮用水 ; 每 100 重量 份中各组分含量为 : 红茶浸泡液 8 15 份, 甘蔗 汁 15 25 份, 奶粉 8 15 份, 稳定剂 0.1 0.2 份, 酸奶发酵菌剂35份, 余量为饮用水。 本发明 以红茶、 甘蔗汁和奶粉为主要原料, 开发一种新的 酸奶产品 ; 。

3、其口感略带甘蔗清甜, 有红茶香, 酸甜 适中, 口感细腻 ; 长期饮用有助于抑制动脉硬化, 增强毛细血管功能、 抗突变及提高人体免疫力 ; 同时本产品生产成本低, 制备便捷, 适合规模化生 产。 (51)Int.Cl. (56)对比文件 审查员 常皓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5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10)授权公告号 CN 103404593 B CN 103404593 B 1/1 页 2 1. 一种红茶甘蔗汁酸奶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每 100 重量份酸奶成品由以下重量 份的原料制成 : 红茶浸泡液815份、 甘。

4、蔗汁1525份、 酸奶发酵菌剂35份、 奶粉8 15 份、 稳定剂 0.1 0.2 份, 余量为饮用水 ; 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 (1) 原料选取 红茶 : 选取岩茶 ; 甘蔗 : 选取成熟度适中、 无虫害、 无污染、 无创伤的黑皮甘蔗 ; (2) 原料预处理 红茶浸泡液的制备 : 采用二次浸提法提取茶水, 即先将红茶在开水中浸提, 然后将茶叶 汁剔除, 再将滤渣在开水中浸提, 随后将滤渣去掉, 得红茶浸泡液 ; 甘蔗汁的制备 : 将黑皮甘蔗去皮洗净, 切成块状, 再榨汁, 依次将甘蔗渣滤去, 得甘蔗 汁 ; (3) 稳定剂处理 使用饮用水将稳定剂溶解, 待溶解完全后, 得糊状稳定剂 ; (。

5、4) 酸奶基料制备 将奶粉溶解于饮用水中, 奶粉与饮用水比例为 (10 15) : 50, 得酸奶基料 ; (5) 混合杀菌、 冷却 将步骤 (2) (4) 制备的红茶浸泡液、 甘蔗汁、 糊状稳定剂及酸奶基料均匀混合, 并通 过巴氏杀菌后冷却, 得混合溶液 ; (6) 接种、 分装 待步骤 (5) 所得混合溶液冷却后, 将酸奶发酵菌剂与混合溶液进行接种, 接种量范围 : 酸奶发酵菌剂 3 5 份, 混合溶液 95 97 份 ; 而后进行分装, 得酸奶接种液 ; (7) 发酵、 检验 将步骤 (6) 所得酸奶接种液保持发酵环境, 发酵 4 8h, 并对发酵酸奶进行酸奶理化指 标和微生物指标检测,。

6、 检测合格, 即得酸奶成品。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红茶甘蔗汁酸奶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 (7) 中, 发酵时间为 5h。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红茶甘蔗汁酸奶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稳定剂为羧 甲基纤维素钠。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红茶甘蔗汁酸奶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酸奶发酵菌 剂含有嗜热链球菌与保加利亚乳杆菌。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404593 B 2 1/5 页 3 红茶甘蔗汁酸奶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酸奶加工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红茶甘蔗汁酸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酸奶是牛奶经过发。

7、酵制成, 口味酸甜细滑, 营养丰富, 深受人们喜爱。专家称它是 “21 世纪的食品” , 是一种 “功能独特的营养品” , 和新鲜牛奶相比, 酸奶不但具有新鲜牛奶的 全部营养元素, 而且酸奶能使蛋白质结成细微的乳块, 乳酸和钙结合生成的乳酸钙, 更容易 被消化吸收 ; 同时酸奶中含有大量的活性乳酸菌, 乳酸菌可定居在人体的鼻黏膜或消化道 等处, 所产生的代谢产物可以降低肠道内的 pH 值, 抑制肠道中腐败菌生长, 减弱腐败菌在 肠道的产毒作用, 从而维持体内微环境, 尤其是肠道内正常的微生态平衡。 0003 目前, 市场上的酸奶一般为原味酸奶和果味酸奶 ; 主要以鲜牛奶或辅助原料为主, 进行乳。

8、酸菌发酵, 研制出营养型、 保健型酸奶 ; 同时也有通过牛奶和普洱茶为主要原料, 研 制出普洱茶酸奶, 其茶香浓郁, 与奶味融和较好 ; 与普通酸奶相比具有独特香味。 0004 红茶含有大量的酚类物质, 这些酚类物质的分子量很大, 从临床试验结果看, 同样 具有抗氧化、 降低血脂、 抑制动脉硬化, 增强毛细血管功能、 抗突变等功能。红茶含有脂多 糖, 因此, 常喝红茶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 红茶具有较强的杀菌、 消炎作用, 红茶性温, 擅温 中驱寒, 温胃驱寒, 能化痰、 消食、 开胃。由此可见, 红茶宜脾胃虚弱者饮用。因此, 在日常生 活中, 脾胃不好的消费者宜选用红茶进行品饮, 喝红茶对健。

9、康有明显助益。 0005 甘蔗的营养价值很高, 其含水分比较多, 水分占甘蔗的 84% ; 另外, 甘蔗含糖量同 样丰富, 其中蔗糖、 葡萄糖及果糖, 含量达 12% ; 经科学分析, 甘蔗还含有人体所需的其他物 质, 如蛋白质 0.2 克、 脂肪 0.5 克、 钙 8 毫克、 磷 4 毫克、 铁 1.3 毫克。此外, 甘蔗还含有天门 冬氨酸、 谷氨酸、 丝氨酸、 丙氨酸等多种有利于人体的氨基酸, 以及维生素 B1、 维生素 B2、 维 生素 B6 和维生素 C 等。甘蔗的含铁量在各种水果中, 雄踞 “冠军” 宝座 ; 中国古代医学家还 将甘蔗列入 “补益药” , 中医认为, 甘蔗入肺、 胃二。

10、经, 具有清热、 生津、 下气、 润燥、 补肺益胃 的特殊效果 ; 甘蔗可治疗因热病引起的伤津, 心烦口渴, 反胃呕吐, 肺燥引发的咳嗽气喘。 引 外, 甘蔗还可以通便解结, 饮其汁还可缓解酒精中毒。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红茶甘蔗汁酸奶及其制备方法, 以解决上 述背景技术中的缺点。 0007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 0008 红茶甘蔗汁酸奶, 配方包括红茶浸泡液、 甘蔗汁、 奶粉、 稳定剂、 酸奶发酵菌剂及饮 用水 ; 每 100 重量份中各组分含量为 : 红茶浸泡液 8 15 份, 甘蔗汁 15 25 份, 奶粉 8 15 份, 稳。

11、定剂 0.1 0.2 份, 酸奶发酵菌剂 3 5 份, 余量为饮用水。 0009 在本发明中, 稳定剂为羧甲基纤维素钠 (CMC-Na)。 0010 在本发明中, 酸奶发酵菌剂含有嗜热链球菌与保加利亚乳杆菌。 说 明 书 CN 103404593 B 3 2/5 页 4 0011 红茶甘蔗汁酸奶的制备方法, 包括如下步骤 : 0012 (1) 原料选取 0013 红茶 : 选取武夷山岩茶 ; 甘蔗 : 选取成熟度适中、 无虫害、 无污染、 无创伤的黑皮甘 蔗 ; 酸奶发酵菌剂 : 选取冷藏光明派派酸奶 ; 0014 (2) 原料预处理 0015 红茶浸泡液的制备 : 采用二次浸提法提取茶水, 。

12、即先将红茶在开水中浸提, 然后将 茶叶汁剔除, 再将滤渣在开水中浸提, 随后将滤渣去掉, 得红茶浸泡液 ; 0016 甘蔗汁的制备 : 将黑皮甘蔗去皮洗净, 切成块状, 再榨汁, 依次将甘蔗渣滤去, 得甘 蔗汁 ; 0017 (3) 稳定剂处理 0018 使用饮用水将稳定剂溶解, 待溶解完全后, 得糊状稳定剂 ; 0019 (4) 酸奶基料制备 0020 将适量奶粉溶解于饮用水中, 奶粉与饮用水比例为 (10 15) : 50, 得酸奶基料 ; 0021 (5) 混合杀菌、 冷却 0022 将步骤 (2) (4) 制备的红茶浸泡液、 甘蔗汁、 糊状稳定剂及酸奶基料均匀混合, 并通过巴氏杀菌后冷。

13、却, 得混合溶液 ; 0023 (6) 接种、 分装 0024 待步骤 (5) 所得混合溶液冷却至 42时, 将酸奶发酵菌剂与混合溶液进行接种, 而后进行分装, 得酸奶接种液 ; 0025 (7) 发酵、 检验 0026 将步骤 (6) 所得酸奶接种液保持发酵环境在 42, 温度高会使菌种失活, 温度低 发酵速度会变缓慢, 温度变化影响酸奶的组织结构 ; 发酵 4 8h, 并通过对发酵酸奶进行酸 奶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检测, 检测合格, 即得酸奶成品。 0027 在本发明中, 步骤 (3) 中稳定剂 为 0.1 份。 0028 在本发明中, 步骤 (4) 中奶粉为 10 份。 0029 在本发。

14、明中, 步骤 (5) 中红茶浸泡液为 10 份, 甘蔗汁为 20 份。 0030 在本发明中, 步骤 (6) 中酸奶发酵菌剂为 3 份。 0031 在本发明中, 步骤 (7) 中发酵时间为 5h。 0032 有益效果 : 本发明以红茶、 甘蔗汁和奶粉为主要原料, 开发一种新的酸奶产品 ; 其 口感略带甘蔗清甜, 有红茶香, 酸甜适中, 口感细腻 ; 长期饮用有助于抑制动脉硬化, 增强毛 细血管功能、 抗突变及提高人体免疫力 ; 同时本产品生产成本低, 制备便捷, 适合规模化生 产。 具体实施方式 0033 下面通过以下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0034 实施例 1 0035 每 100。

15、 重量份红茶甘蔗汁酸奶中各组分含量为 : 红茶浸泡液 10 份, 甘蔗汁 18 份, 奶粉 12 份, 稳定剂 0.1 份, 酸奶发酵菌剂 4 份, 余量为饮用水 ; 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 0036 (1) 原料选取 说 明 书 CN 103404593 B 4 3/5 页 5 0037 红茶 : 选取皇御茗茶叶有限公司的武夷山岩茶 ; 甘蔗 : 选取成熟度适中、 无虫害、 无污染、 无创伤的黑皮甘蔗 ; 酸奶发酵菌剂 : 选取生产日期近 3-5 天的冷藏光明派派酸奶 ; 0038 (2) 原料预处理 0039 红茶浸泡液的制备 : 采用二次浸提法提取茶水, 即先按 1:100 的茶水比例。

16、, 将红茶 在85水中浸提 2min, 然后将茶叶汁剔除, 再将滤渣按1:100的茶水比例在85水中浸提 10min, 随后将滤渣去掉, 得红茶浸泡液 ; 0040 甘蔗汁的制备 : 将黑皮甘蔗去皮洗净, 切成块状, 再榨汁, 依次将甘蔗渣滤去, 得甘 蔗汁 ; 0041 (3) 稳定剂处理 0042 使用饮用水将稳定剂溶解, 待溶解完全后, 得糊状稳定剂 ; 0043 (4) 酸奶基料制备 0044 将适量奶粉溶解于饮用水中, 奶粉与饮用水比例为 12 : 50, 得酸奶基料 ; 0045 (5) 混合杀菌、 冷却 0046 将步骤 (2) (4) 制备的红茶浸泡液、 甘蔗汁、 糊状稳定剂及。

17、酸奶基料均匀混合, 混合比例范围 : 红茶浸泡液 10 份, 甘蔗汁 18 份, 糊状稳定剂 0.2 份, 酸奶基料 67.8 份, 并通 过巴氏杀菌后冷却, 得混合溶液 ; 0047 (6) 接种、 分装 0048 待步骤 (5) 所得混合溶液冷却至 42时, 将酸奶发酵菌剂与混合溶液进行接种, 接种量范围 : 酸奶发酵菌剂 4 份, 混合溶液 96 份 ; 而后进行分装, 得酸奶接种液 ; 0049 (7) 发酵、 检验 0050 将步骤 (6) 所得酸奶接种液保持发酵环境在 42, 发酵 4h, 并对发酵酸奶进行酸 奶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检测, 检测合格, 即得酸奶成品。 0051 实施。

18、例 2 0052 每 100 重量份红茶甘蔗汁酸奶中各组分含量为 : 红茶浸泡液 10 份, 甘蔗汁 15 份, 奶粉 15 份, 稳定剂 0.2 份, 酸奶发酵菌剂 5 份, 余量为饮用水 ; 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 0053 (1) 原料选取 0054 红茶 : 选取皇御茗茶叶有限公司的武夷山岩茶 ; 甘蔗 : 选取成熟度适中、 无虫害、 无污染、 无创伤的黑皮甘蔗 ; 酸奶发酵菌剂 : 选取生产日期近 3-5 天的冷藏光明派派酸奶 ; 0055 (2) 原料预处理 0056 红茶浸泡液的制备 : 采用二次浸提法提取茶水, 即先按 1:100 的茶水比例, 将红茶 在90水中浸提 2mi。

19、n, 然后将茶叶汁剔除, 再将滤渣按1:100的茶水比例在90水中浸提 10min, 随后将滤渣去掉, 得红茶浸泡液 ; 0057 甘蔗汁的制备 : 将黑皮甘蔗去皮洗净, 切成块状, 再榨汁, 依次将甘蔗渣滤去, 得甘 蔗汁 ; 0058 (3) 稳定剂处理 0059 使用饮用水将稳定剂溶解, 待溶解完全后, 得糊状稳定剂 ; 0060 (4) 酸奶基料制备 0061 将奶粉溶解于饮用水中, 奶粉与饮用水比例为 15 : 50, 得酸奶基料 ; 0062 (5) 混合杀菌、 冷却 说 明 书 CN 103404593 B 5 4/5 页 6 0063 将步骤 (2) (4) 制备的红茶浸泡液、。

20、 甘蔗汁、 糊状稳定剂及酸奶基料均匀混合, 混合比例范围 : 红茶浸泡液10份, 甘蔗汁15份, 糊状稳定剂0.2份, 酸奶基料69.8份 ; 并通 过巴氏杀菌后冷却, 得混合溶液 ; 0064 (6) 接种、 分装 0065 待步骤 (5) 所得混合溶液冷却至 42时, 将酸奶发酵菌剂与混合溶液进行接种, 接种量范围 : 酸奶发酵菌剂 5 份, 混合溶液 95 份 ; 而后进行分装, 得酸奶接种液 ; 0066 (7) 发酵、 检验 0067 将步骤 (6) 所得酸奶接种液保持发酵环境在 42, 发酵 5h, 并对发酵酸奶进行酸 奶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检测, 检测合格, 即得酸奶成品。 00。

21、68 实施例 3 0069 每100重量份红茶甘蔗汁酸奶中各组分含量为 : 红茶浸泡液8份, 甘蔗汁22份, 奶 粉 10 份, 稳定剂 0.1 份, 酸奶发酵菌剂 3 份, 余量为饮用水 ; 制备方法 0070 (1) 原料选取 0071 红茶 : 选取皇御茗茶叶有限公司的武夷山岩茶 ; 甘蔗 : 选取成熟度适中、 无虫害、 无污染、 无创伤的黑皮甘蔗 ; 酸奶发酵菌剂 : 选取生产日期近 3-5 天的冷藏光明派派酸奶 ; 0072 (2) 原料预处理 0073 红茶浸泡液的制备 : 采用二次浸提法提取茶水, 即先按 1:100 的茶水比例, 将红茶 在95水中浸提 2min, 然后将茶叶汁。

22、剔除, 再将滤渣按1:100的茶水比例在95水中浸提 10min, 随后将滤渣去掉, 得红茶浸泡液 ; 0074 甘蔗汁的制备 : 将黑皮甘蔗去皮洗净, 切成块状, 再榨汁, 依次将甘蔗渣滤去, 得甘 蔗汁 ; 0075 (3) 稳定剂处理 0076 使用饮用水将稳定剂溶解, 待溶解完全后, 得糊状稳定剂 ; 0077 (4) 酸奶基料制备 0078 将适量奶粉溶解于饮用水中, 奶粉与饮用水比例为 10 : 50, 得酸奶基料 ; 0079 (5) 混合杀菌、 冷却 0080 将步骤 (2) (4) 制备的红茶浸泡液、 甘蔗汁、 糊状稳定剂及酸奶基料均匀混合, 混合比例范围 : 红茶浸泡液 8。

23、 份, 甘蔗汁 22 份, 糊状稳定剂 0.2 份, 酸奶基料 66.8 份 ; 并通 过巴氏杀菌后冷却, 得混合溶液 ; 0081 (6) 接种、 分装 0082 待步骤 (5) 所得混合溶液冷却至 42时, 将酸奶发酵菌剂与混合溶液进行接种, 接种量范围 : 酸奶发酵菌剂 3 份, 混合溶液 97 份 ; 而后进行分装, 得酸奶接种液 ; 0083 (7) 发酵、 检验 0084 将步骤 (6) 所得酸奶接种液保持发酵环境在 42, 发酵 5h, 并对发酵酸奶进行酸 奶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检测, 检测合格, 即得酸奶成品。 0085 上述实施例13中, 红茶甘蔗汁酸奶的配料经单因素及正交试。

24、验, 红茶浸泡液10 份, 甘蔗汁20份, 奶粉10份, 稳定剂0.1份, 酸奶发酵菌剂3份, 发酵5h, 为获得最佳口感的 发酵工艺参数, 发酵出来的产品较好, 口感细腻, 酸奶理化指标 : 总酸 (以乳酸计) 2.05%, 还 原糖 2.00% ; 微生物指标 : 霉菌 : 15 CFU/mL, 酵母菌 10 CFU/mL, 乳酸菌 5.3107 CFU/mL, 说 明 书 CN 103404593 B 6 5/5 页 7 大肠菌群未检出 ; 以上酸奶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均符合国家发酵乳的微生物标准。 0086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 本行业的技术 人员应该了解, 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 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 发明的原理, 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 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 这些变 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 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 等效物界定。 说 明 书 CN 103404593 B 7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其他类不包含的食品或食料;及其处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