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鲁拉西酮中间体以及鲁拉西酮的 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鲁拉西酮(Lurasidone)是日本住友制药公司(Dainipon Sumitomo Pharma Co.,Ltd.)开发的。鲁拉西酮是一种具有双重作用的抗精神病药,其对5-HT2受 体和多巴胺D2受体均有高亲和力,对精神病人的阳性和阴性症状均有显著疗 效。欧洲专利EP464864报道了鲁拉西酮的制备方法:将式(Ⅴ)化合物和式(Ⅳ) 化合物碳酸钠加入乙腈中回流反应23小时,趁热过滤,冷却过滤得到式(Ⅱ) 化合物。然后将式(Ⅱ)化合物和式(Ⅲ)化合物,碳酸钾和二苯并-18-冠醚-6 加入二甲苯中回流16小时,柱层析分离得到鲁拉西酮消旋体,然后用酒石酸对 映体拆分得到鲁拉西酮。
该专利方法存在两个缺陷:
1、反应时间长,制备式(Ⅱ)化合物需23小时,制备式(Ⅰ)-消旋体需16 小时。
2、后处理麻烦,需采用柱层析分离成品,成本较高,难以转化工业化生产。
考虑到鲁拉西酮的药用价值及良好的市场前景,能够以一种有效、简便的可 工业化生产的方法合成是很重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鲁拉西酮中间体式(Ⅱ)化合物的制备方法,该方法是 将式(Ⅴ)化合物和式(Ⅳ)化合物在缚酸剂和相转移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加 入到溶媒中,加热回流分水,得到式(Ⅱ)化合物。
所用缚酸剂为碳酸钾或碳酸钠。
所用的碳酸钾或碳酸钠的平均粒径小于200微米。我们采用不同粒径的碳 酸钾进行反应比较,发现当碳酸钾平均粒径小于200微米时,收率较高,而且 比较稳定,大于200微米时收率明显降低。具体数据见下表:
碳酸钾平均粒径 式(Ⅱ)化合物收率 式(Ⅱ)化合物熔点 350 40% 220~225℃ 245 55% 222~226℃ 220 65% 223~227℃ 198 75% 228~230℃ 165 76% 228.5~230.5℃ 74 78% 228~229℃
所用相转移催化剂为四丁基溴化铵,四丁基氯化铵,四丁基硫酸氢铵。
所用溶媒为苯,甲苯或二甲苯,优选甲苯。
反应终点用TLC板层跟踪,约12小时原料点基本消失。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鲁拉西酮式(Ⅰ)化合物的制备方法,该方法是将式 (Ⅱ)化合物和式(Ⅲ)化合物在在缚酸剂存在的条件下加入溶媒中回流分水 反应得到式(Ⅰ)-消旋体,然后用酒石酸对映体拆分得式(Ⅰ)化合物。
所用缚酸剂为碳酸钾或碳酸钠。
所用的碳酸钾或碳酸钠的平均粒径小于200微米。我们采用不同粒径的碳 酸钾进行反应比较,发现当碳酸钾平均粒径小于200微米时,收率较高,而且 比较稳定,大于200微米时收率明显降低。具体数据见下表:
碳酸钾平均粒径 式(Ⅰ)-消旋体收率 式(Ⅰ)-消旋体熔点 350 70% 215~217℃ 245 75% 216~218℃ 220 80% 218~220℃ 198 91% 225~227℃ 165 92% 226~228℃ 74 92.5% 225.5~228℃
所用溶媒为苯,甲苯或二甲苯,优选甲苯。
反应终点用TLC板层跟踪,约4小时原料点基本消失。后处理无需柱层析 分离。
本发明提供的鲁拉西酮中间体以及鲁拉西酮的制备方法,反应时间短,后 处理简单,革除了柱层析,成本较低,适合工业化生产。
附图说明
图1式(Ⅴ)化合物的核磁图谱
图2式(Ⅱ)化合物的核磁图谱
图3式(Ⅰ)-消旋体的核磁图谱
图4式(Ⅰ)化合物的核磁图谱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中起始原料式(Ⅴ)化合物是按照欧洲专利EP464864制备得到(核 磁图谱见图1),其余所有试剂及原料均市售可得。
实施例1:
将式(Ⅴ)化合物27g,式(Ⅳ)化合物18g,碳酸钾(研磨过筛,平均粒 径198微米)10g和四丁基溴化铵1g和甲苯300ml加入装有分水器的反应瓶中, 加热回流分水,12小时后,TLC点板,原料基本消失。停止反应,趁热过滤, 滤液蒸干,乙腈重结晶得式(Ⅱ)化合物26g,收率75%,熔点228~230℃。 1H-NMR(CDCl3)δ:1.25-1.31(4H,m),1.82-2.22(8H,m),2.72(3H,s),3.36(2H,t), 3.88-4.08(10H,m),7.37(1H,t),7.46(1H,t),7.78(1H,d),7.94(1H,d)(见图2)。
实施例2:
将式(Ⅴ)化合物27g,式(Ⅳ)化合物18g,碳酸钠(研磨过筛,平均粒 径198微米)8g和四丁基溴化铵1g和甲苯300ml加入装有分水器的反应瓶中, 加热回流分水,11小时后,TLC点板,原料基本消失。停止反应,趁热过滤, 滤液蒸干,乙腈重结晶得式(Ⅱ)化合物25.8g,收率74%,熔点228~230℃。 1H-NMR(CDCl3)δ:1.25-1.31(4H,m),1.82-2.22(8H,m),2.72(3H,s),3.36(2H,t), 3.88-4.08(10H,m),7.37(1H,t),7.46(1H,t),7.78(1H,d),7.94(1H,d)(见图2)。
实施例3:
将式(Ⅴ)化合物27g,式(Ⅳ)化合物18g,碳酸钾(研磨过筛,平均粒 径165微米)10g和四丁基硫酸氢铵1g和甲苯300ml加入装有分水器的反应瓶 中,加热回流分水,10小时后,TLC点板,原料基本消失。停止反应,趁热过 滤,滤液蒸干,乙腈重结晶得式(Ⅱ)化合物26.4g,收率76%,熔点228.5~ 230.5℃。1H-NMR(CDCl3)δ:1.25-1.31(4H,m),1.82-2.22(8H,m),2.72(3H,s), 3.36(2H,t),3.88-4.08(10H,m),7.37(1H,t),7.46(1H,t),7.78(1H,d),7.94(1H,d)(见图 2)。
实施例4:
将式(Ⅴ)化合物27g,式(Ⅳ)化合物18g,碳酸钾(研磨过筛,平均粒 径74微米)10g和四丁基氯化铵1g和甲苯300ml加入装有分水器的反应瓶中, 加热回流分水,10小时后,TLC点板,原料基本消失。停止反应,趁热过滤, 滤液蒸干,乙腈重结晶得式(Ⅱ)化合物27g,收率78%,熔点228~229℃。 1H-NMR(CDCl3)δ:1.25-1.31(4H,m),1.82-2.22(8H,m),2.72(3H,s),3.36(2H,t), 3.88-4.08(10H,m),7.37(1H,t),7.46(1H,t),7.78(1H,d),7.94(1H,d)(见图2)。
实施例5:
将式(Ⅱ)化合物21g和式(Ⅲ)化合物10.6g,碳酸钾(研磨过筛,平均 粒径198微米)9g和甲苯200ml加入装有分水器的反应瓶中,加热回流分水,4 小时后,TLC点板,原料基本消失。停止反应,冷却,加水,分出甲苯层。甲 苯层干燥蒸干得油,加入丙酮溶解,滴加盐酸-乙酸乙酯成盐,固体析出,过滤 干燥得式(I)-消旋体23.8g,收率91%,熔点225~227℃。1H-NMR(CDCl3)δ: 1.25-1.8616H,m),2.25-2.28(1H,m),2.60-3.16(7H,m),3.41-3.56(5H,m),4.06-4.31 (4H,m),7.34-7.49(2H,m),7.79-7.82(2H,m)(见图3)。
实施例6:
将式(Ⅱ)化合物21g和式(Ⅲ)化合物10.6g,碳酸钠(研磨过筛,平均 粒径198微米)9g和甲苯200ml加入装有分水器的反应瓶中,加热回流分水,4 小时后,TLC点板,原料基本消失。停止反应,冷却,加水,分出甲苯层。甲 苯层干燥蒸干得油,加入丙酮溶解,滴加盐酸-乙酸乙酯成盐,固体析出,过滤 干燥得式(Ⅰ)-消旋体24g,收率91.8%,熔点225~227℃。1H-NMR(CDCl3)δ: 1.25-1.8616H,m),2.25-2.28(1H,m),2.60-3.16(7H,m),3.41-3.56(5H,m),4.06-4.31 (4H,m),7.34-7.49(2H,m),7.79-7.82(2H,m)(见图3)。
实施例7:
将式(Ⅱ)化合物21g和式(Ⅲ)化合物10.6g,碳酸钾(研磨过筛,平均 粒径165微米)9g和甲苯200ml加入装有分水器的反应瓶中,加热回流分水,4 小时后,TLC点板,原料基本消失。停止反应,冷却,加水,分出甲苯层。甲 苯层干燥蒸干得油,加入丙酮溶解,滴加盐酸-乙酸乙酯成盐,固体析出,过滤 干燥得式(Ⅰ)-消旋体24.1g,收率92%,熔点226~228℃。1H-NMR(CDCl3)δ: 1.25-1.8616H,m),2.25-2.28(1H,m),2.60-3.16(7H,m),3.41-3.56(5H,m),4.06-4.31 (4H,m),7.34-7.49(2H,m),7.79-7.82(2H,m)(见图3)。
实施例8:
将式(Ⅱ)化合物21g和式(Ⅲ)化合物10.6g,碳酸钾(研磨过筛,平均 粒径74微米)9g和甲苯200ml加入装有分水器的反应瓶中,加热回流分水,4 小时后,TLC点板,原料基本消失。停止反应,冷却,加水,分出甲苯层。甲 苯层干燥蒸干得油,加入丙酮溶解,滴加盐酸-乙酸乙酯成盐,固体析出,过滤 干燥得式(Ⅰ)-消旋体24.2g,收率92.5%,熔点225.5~228℃。1H-NMR(CDCl3) δ:1.25-1.86(16H,m),2.25-2.28(1H,m),2.60-3.16(7H,m),3.41-3.56(5H,m), 4.06-4.31(4H,m),7.34-7.49(2H,m),7.79-7.82(2H,m)(见图3)。
实施例9
取实施例5得到的式(Ⅰ)-消旋体20g按照欧洲专利EP464864方法,采 用酒石酸对映体进行拆分得式(Ⅰ)化合物即鲁拉西酮4.5g。熔点267~269℃ 1H-NMR(CDCl3)δ:1.46-1.78(16H,m),2.27-2.30(1H,d),2.60-3.20(7H,m), 3.40-3.48(1H,m),3.50-3.55(4H,m),4.00-4.35(4H,m),7.33-7.48(2H,m), 7.78-7.81(2H,m)(见图4)。
实施例10
取实施例8得到的式(Ⅰ)-消旋体20g按照欧洲专利EP464864方法,采 用酒石酸对映体进行拆分得式(Ⅰ)化合物即鲁拉西酮4.5g。熔点267~269℃ 1H-NMR(CDCl3)δ:1.46-1.78(16H,m),2.27-2.30(1H,d),2.60-3.20(7H,m), 3.40-3.48(1H,m),3.50-3.55(4H,m),4.00-4.35(4H,m),7.33-7.48(2H,m), 7.78-7.81(2H,m)(见图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