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内燃机高温排气余热回收的有机朗肯循环混合工质.pdf

上传人:宁*** 文档编号:8581857 上传时间:2020-09-04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50.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422689.1

申请日:

20150717

公开号:

CN105062426A

公开日:

20151118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失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C09K5/04

主分类号:

C09K5/04

申请人:

天津大学

发明人:

舒歌群,龙彪,田华,石凌峰,刘祎

地址:

300072 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2号

优先权:

CN201510422689A

专利代理机构:

天津盛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董一宁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组适用于内燃机高温排气余热回收的有机朗肯循环混合工质,包括正丁烷/CO2,异丁烷/CO2,正戊烷/CO2。各组元的质量百分比为:正丁烷/CO2:20-32/68-80;异丁烷/CO2:20~32/68-80:正戊烷/CO2:15-27/73-85。将所述混合工质在常温下进行物理混合后进行系统充灌。混合工质均属于自然工质,ODP值等于零,GWP值很小,具有很好的环保性能。同时也满足ISO?817-2010标准和美国ASHRAE?34-2010标准中的A2类安全工质标准,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混合工质的临界压力和临界温度适当,在有机朗肯循环设计工况下的热效率高于14%,热力性能优良。

权利要求书

1.适用于内燃机高温排气余热回收的有机朗肯循环混合工质,其特征是:由正丁烷(R600)、或异丁烷(R600a)、或正戊烷(CH)与CO所分别组成的混合工质,其中:由正丁烷/CO组成的混合工质中,其质量百分比为:20-32/68-80,两组元质量百分数之和为100%;由异丁烷/CO组成的混合工质中,其质量百分比为:20~32/68-80,两组元质量百分数之和为100%;由正戊烷/CO组成的混合工质中,其质量百分比为:15-27/73-85,其两组元质量百分数之和为100%。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热力循环中的有机工质,具体涉及一组含有烷烃和CO2的有机朗肯循环工质。

背景技术

目前采用有机朗肯循环进行余热回收的内燃机日益受到广泛重视。发动机排气温度高、 温差大,因此工质的选择对内燃机余热的回收效果是非常关键的。常见的制冷工质分解温度 较低,如果热力循环温度超过其分解温度,会导致工质的热物性发生改变,进而影响整个循 环系统的性能。因此这类工质大多适用于低温型有机朗肯循环(ORC),如地热、太阳能等 领域。适合内燃机余热回收的(高温型)纯质性能较好的主要集中在烷烃类、苯类和硅氧烷 类等。但是它们属于易燃易爆的危险物质,一旦发生泄漏,后果不堪设想,因此限制了该类 工质的推广和实际应用。如果在烷烃类工质中加入安全环保的阻燃剂CO2,那么这种混合工 质的性质就可随着组元配比的不同得到调和,既可以充分抑制前述的可燃性,也可以改善其 循环性能等。此外单采用CO2作为循环工质因其临界温度很低,对冷凝条件的要求十分苛刻, 也限制了其使用条件。为此本发明提出的烷烃与CO2形成的混合工质可以很好的弥补所述缺 陷,而且烷烃和CO2都属于自然工质,ODP值为零,GWP值也很小,应用于高温余热利用回 收技术领域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组兼顾环保、安全与性能的用于内燃机高温排气余热回收的有 机朗肯循环混合工质,可适用于为200~600℃高温排气余热系统。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而提出的适用于内燃机高温排气余热回收的有机朗肯循环混合工 质,由烷烃和CO2组成。具体由正丁烷(R600)、或异丁烷(R600a)、或正戊烷与CO2所分 别组成。

其中:由正丁烷/CO2组成的混合工质中,其质量百分比为:20-32/68-80;由异丁烷/CO2组成的混合工质中,其质量百分比为:20-32/68-80;由正戊烷/CO2组成的混合工质中,其质 量百分比为:15-27/73-85,上述各两组元质量百分数之和均为100%。

以上混合工质的燃烧热均小于19000kJ/kg,按质量百分比计,其可燃下限大于0.1kg/m3, 按体积百分数计,其可燃下限大于5.0%,满足ISO/FDIS817:2012标准和美国ANSI/ASHRAE 34-2010标准中的A2类安全工质标准,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上述混合工质中各组分均是自然工质,ODP值为0,GWP值都很小,环保性能好。对于 有机朗肯循环设计工况,热效率高于14%,热力性能优良。

本发明的特点以及有益效果:

(1)环境性能优良:混合工质中各组分都是自然工质,ODP值都为零,GWP都很低,则 其组成的二元混合物环境特性十分优良,符合保护臭氧层、减小温室效应的要求。

(2)安全性能较好:在(温度为298K,压力为1atm)环境条件下,安全性能较高。

(3)热工参数适宜:对于中高温有机朗肯循环设计工况,热效率高于14%。

(4)循环热利用率高:本发明均为二元非共沸混合工质,与冷热源换热时存在温度滑移, 可以减小传热过程的温差,进而减小不可逆换热损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中混合工质的各组元组分均指质量百分数。

实施例A1:将正丁烷/CO2按32:68在常温下进行物理混合后进行系统充灌。

实施例A2:将正丁烷/CO2按28:72在常温下进行物理混合后进行系统充灌。

实施例A3:将正丁烷/CO2按24:76在常温下进行物理混合后进行系统充灌。

实施例A4:将正丁烷/CO2按20:80在常温下进行物理混合后进行系统充灌。

实施例B1:将异丁烷/CO2按32:68在常温下进行物理混合后进行系统充灌。

实施例B2:将异丁烷/CO2按28:72在常温下进行物理混合后进行系统充灌。

实施例B3:将异丁烷/CO2按24:76在常温下进行物理混合后进行系统充灌。

实施例B4:将异丁烷/CO2按20:80在常温下进行物理混合后进行系统充灌。

实施例C1:将正戊烷/CO2按27:73在常温下进行物理混合后进行系统充灌。

实施例C2:将正戊烷/CO2按23:77在常温下进行物理混合后进行系统充灌。

实施例C3:将正戊烷/CO2按19:81在常温下进行物理混合后进行系统充灌。

实施例C4:将正戊烷/CO2按15:85在常温下进行物理混合后进行系统充灌。

各实施例中混合工质的临界参数如表1所示,混合工质具有适当的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 并且具有较宽的使用范围。

表1工质物性基本参数

Pc:临界压力,Tc:临界温度,Tmax:分解温度

发动机余热利用系统的设计工况取为:涡轮进口压力为10MPa,涡轮进口温度为550K, 冷凝露点温度为300K,膨胀机绝热效率为0.7,增压泵效率为0.8,蒸发器、回热器和冷凝 器中的窄点温差分别为30k、15K和5K。根据循环分析,得到部分实施例循环性能指标如表 2所示。

表2本发明部分实施例性能

通过上述实施例及其循环数据可知,本发明利用烷烃与CO2混合,所得混合工质既可以 获得较好的环境性能和安全性能,同时也可以得到较佳的热力性能,综合性能优良。本发明 涉及的混合工质具有适当的临界压力和临界温度,相比纯工质CO2而言,使用范围更广,热 力性能有很大提高。

适用于内燃机高温排气余热回收的有机朗肯循环混合工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适用于内燃机高温排气余热回收的有机朗肯循环混合工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适用于内燃机高温排气余热回收的有机朗肯循环混合工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适用于内燃机高温排气余热回收的有机朗肯循环混合工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适用于内燃机高温排气余热回收的有机朗肯循环混合工质.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组适用于内燃机高温排气余热回收的有机朗肯循环混合工质,包括正丁烷/CO2,异丁烷/CO2,正戊烷/CO2。各组元的质量百分比为:正丁烷/CO2:20-32/68-80;异丁烷/CO2:2032/68-80:正戊烷/CO2:15-27/73-85。将所述混合工质在常温下进行物理混合后进行系统充灌。混合工质均属于自然工质,ODP值等于零,GWP值很小,具有很好的环保性能。同时也满足IS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染料;涂料;抛光剂;天然树脂;黏合剂;其他类目不包含的组合物;其他类目不包含的材料的应用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