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散红/ZnO核壳结构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梁腾 文档编号:8581674 上传时间:2020-09-04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508307.7

申请日:

20150818

公开号:

CN105111782A

公开日:

20151202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C09B67/08,C09B67/00

主分类号:

C09B67/08,C09B67/00

申请人:

西安工程大学

发明人:

朱艳,原帅,青超,刘阳,刘长富,冯波

地址:

710048 陕西省西安市金花南路19号

优先权:

CN201510508307A

专利代理机构: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罗笛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的分散红/ZnO核壳结构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制备步骤:将十二烷基硫酸钠和正戊醇制成混合液;该混合液和二甲苯制成拟二元组分体系;用分散红染料和水制得分散红水溶液;将拟二元组分体系分别与分散红水溶液、硝酸锌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形成混合溶液;将该混合溶液离心分离,得沉淀物,将沉淀物清洗、干燥后,即得成品。本发明利用具有防紫外线和抗菌功能的ZnO壳对分散红染料进行包覆,制备出的纳米复合材料不仅不影响分散红染料的原有性能,还使赋予了分散红染料防紫外线、抗菌除臭及无毒无污染等优良性质,可将纺织行业的染、整两道工序合成一道工序,解决了染整行业的环保、绿色和节能的问题。

权利要求书

1.分散红/ZnO核壳结构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步骤1:称取正戊醇,向其中加入十二烷基硫酸钠,搅拌使其混合均匀,形成混合液;向混合液中加入二甲苯,得拟二元组分体系;步骤2:称取分散红染料,将其加入到水中,混合均匀,制得分散红染料水溶液;步骤3:按质量比6~7:1,取步骤1所得拟二元组分体系和步骤2制得的分散红染料水溶液,混合均匀后,得微乳液A;按质量比12~13:1,取步骤1所得拟二元组分体系和硝酸锌溶液,混合均匀后,得微乳液B;按质量比13~14:1取步骤1所得拟二元组分体系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得微乳液C;步骤4:按质量比1.5~2:1:1,分别取步骤3所得的微乳液A、微乳液B和微乳液C,在恒温水浴中将微乳液A加热至80~90℃,在搅拌的条件下将微乳液B滴加到微乳液A中,滴加完毕后,继续搅拌50min~70min;随后将微乳液C滴加到微乳液A和微乳液B的混合液中,搅拌反应50min~70min,形成混合溶液;将混合溶液高速离心分离,得沉淀物,对该沉淀物进行清洗、干燥后,即得分散红/ZnO核壳结构纳米复合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散红/ZnO核壳结构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十二烷基硫酸钠和正戊醇的质量比为2:3.1~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散红/ZnO核壳结构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拟二元组分体系中混合液与二甲苯的质量比为1~2: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散红/ZnO核壳结构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分散红染料与水的质量比为1:9~1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散红/ZnO核壳结构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硝酸锌溶液的浓度为0.2~0.4mol/L。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散红/ZnO核壳结构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为0.6~0.8mol/L。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散红/ZnO核壳结构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滴加速度为0.1mL/min。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散红/ZnO核壳结构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搅拌速度为2000~3000r/min。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散红/ZnO核壳结构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清洗、干燥过程为:用水和无水乙醇交替清洗3~5次后,置于温度为25℃~35℃的真空环境中恒温干燥6~8h。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纳米复合材料技术领域,涉及分散红/ZnO核壳结构 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核-壳结构纳米复合材料的作用是通过在核层物质表面包裹一层 壳层物质赋予材料新的功能、有效改变核层物质的表面电荷、增强表 面反应活性、提高粒子稳定性并防止核与外层介质发生物理或化学作 用等,其制备与应用是目前国际上纳米材料科学与技术领域中的一个 热点研究方向。目前,纳米核-壳结构复合材料除了极少数研究的是 一维核壳结构纳米纤维和膜外,绝大多数仍然是对纳米粒子的研究。 其中的反相微乳液法是一种较好的方法。目前,国外对反向微乳液法 制备核-壳结构纳米复合粒子的研究主要是制备和表征,但涉及到染 料的核-壳结构纳米复合粒子的制备和研究极少。国内对微乳液法制 备核-壳结构纳米复合粒子的研究,涉及到染料的核-壳结构纳米复合 粒子,如王柯敏等人的研究小组采用W/O反相微乳液法制备出一系 列用以在纳米尺度上研究细胞、亚细胞、单分子、原子行为和相互作 用机理的核壳型生物纳米颗粒,主要包括无机染料(如Ru(BPY)3) 嵌入的荧光纳米颗粒,有机染料(如FITC)嵌入的荧光纳米颗粒等, 发展了核壳生物荧光纳米颗粒的新型荧光标记方法。但上述方法并没 有明确的提出如何制备核-壳纳米复合材料,由于用于纺织行业的普 通染料,含有毒性,造成环境污染,并不具备防紫外线和抗菌除臭的 性质,而用ZnO包裹染料制备染料/氧化锌核壳结构纳米复合材料可 以解决这一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分散红/ZnO核壳结构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 方法,解决了现有分散红染料释放毒性,污染环境的问题。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分散红/ZnO核壳结构纳米复合材 料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称取正戊醇,向其中加入十二烷基硫酸钠,搅拌使其混 合均匀,形成混合液;向混合液中加入二甲苯,得拟二元组分体系;

步骤2:称取分散红染料,将其加入到水中,混合均匀,制得分 散红染料水溶液;

步骤3:按质量比6~7:1,取步骤1所得拟二元组分体系和步骤 2制得的分散红染料水溶液,混合均匀后,得微乳液A;按质量比12~ 13:1,取步骤1所得拟二元组分体系和硝酸锌溶液,混合均匀后,得 微乳液B;按质量比13~14:1取步骤1所得拟二元组分体系和氢氧 化钠溶液混合,得微乳液C;

步骤4:按质量比1.5~2:1:1,分别取步骤3所得的微乳液A、 微乳液B和微乳液C,在恒温水浴中将微乳液A加热至80~90℃,在 搅拌的条件下将微乳液B滴加到微乳液A中,滴加完毕后,继续搅 拌50min~70min;随后将微乳液C滴加到微乳液A和微乳液B的混 合液中,搅拌反应50min~70min,形成混合溶液;将混合溶液高速 离心分离,得沉淀物,对该沉淀物进行清洗、干燥后,即得分散红/ZnO 核壳结构纳米复合材料。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

步骤1中,十二烷基硫酸钠和正戊醇的质量比为2:3.1~4。

步骤1中,拟二元组分体系中混合液与二甲苯的质量比为1~2:1。

步骤2中,分散红染料与水的质量比为1:9~10。

步骤3中,硝酸锌溶液的浓度为0.2~0.4mol/L。

步骤3中,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为0.6~0.8mol/L。

步骤4中,滴加速度为0.1mL/min。

步骤4中,搅拌速度为2000~3000r/min。

步骤4中,清洗、干燥过程为:用水和无水乙醇交替清洗3~5 次后,置于温度为25℃~35℃的真空环境中恒温干燥6~8h。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利用具有防紫外线和抗菌功能的ZnO壳 对分散红染料进行包覆,制备出的纳米复合材料不仅不影响分散红染 料的原有性能,还使赋予了分散红染料防紫外线、抗菌除臭及无毒无 污染等优良性质,可将纺织行业的染、整两道工序合成一道工序,解 决了染整行业的环保、绿色和节能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核壳结构纳米复合材料的透射电镜TEM图片;

图2是本发明核壳结构纳米复合材料的XRD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步骤1:称取正戊醇,向其中加入十二烷基硫酸钠,搅拌使其混 合均匀,形成混合液,所得混合液中十二烷基硫酸钠和正戊醇的质量 比为2:3.1;按质量比为1:1称取混合液和二甲苯,将混合液加入二 甲苯中,得拟二元组分体系;

步骤2:按质量比1:9.5称取分散红染料和水,混合均匀,制得 分散红染料水溶液;

步骤3:按质量比6.5:1,取步骤1所得拟二元组分体系和步骤2 制得的分散红染料水溶液,混合均匀后,得微乳液A;按质量比12.5:1, 取步骤1所得拟二元组分体系和浓度为0.2mol/L硝酸锌溶液,混合 均匀后,得微乳液B;按质量比13.5:1取步骤1所得拟二元组分体 系和浓度为0.6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得微乳液C;

步骤4:按质量比1.7:1:1,分别取步骤3所得的微乳液A、微 乳液B和微乳液C,在恒温水浴中将微乳液A加热至80℃,在 2000r/min速度下搅拌,并将微乳液B以0.1mL/min滴加到微乳液A 中,滴加完毕后,继续搅拌50min;随后将微乳液C以0.1mL/min滴 加到微乳液A和微乳液B的混合液中,搅拌反应50min,形成混合 溶液;将混合溶液高速离心分离,得沉淀物,对该沉淀物用水和无水 乙醇交替清洗3次后,置于温度为25℃的真空环境中恒温干燥6h后, 即得分散红/ZnO核壳结构纳米复合材料。

本实施例所得纳米复合材料的透射电镜TEM图,如图1所示, 从图中可看出制得的复合材料为纳米核壳结构。该复合材料的XRD 图,如图2所示,图中显示复合材料的表面是ZnO。经检测该纳米复 合材料对波长350纳米左右的紫外光有强烈吸收作用,对大肠杆菌的 抑杀率达99%。

实施例2

步骤1:称取正戊醇,向其中加入十二烷基硫酸钠,搅拌使其混 合均匀,形成混合液,所得混合液中十二烷基硫酸钠和正戊醇的质量 比为2:4;按质量比为1:1称取混合液和二甲苯,将混合液加入二 甲苯中,得拟二元组分体系;

步骤2:按质量比1:10称取分散红染料和水,混合均匀,制得 分散红染料水溶液;

步骤3:按质量比6:1,取步骤1所得拟二元组分体系和步骤2 制得的分散红染料水溶液,混合均匀后,得微乳液A;按质量比13:1, 取步骤1所得拟二元组分体系和浓度为0.3mol/L硝酸锌溶液,混合 均匀后,得微乳液B;按质量比14:1取步骤1所得拟二元组分体系 和浓度为0.7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得微乳液C;

步骤4:按质量比2:1:1,分别取步骤3所得的微乳液A、微乳 液B和微乳液C,在恒温水浴中将微乳液A加热至85℃,在2500r/min 速度下搅拌,并将微乳液B以0.1mL/min滴加到微乳液A中,滴加 完毕后,继续搅拌60min;随后将微乳液C以0.1mL/min滴加到微乳 液A和微乳液B的混合液中,搅拌反应70min,形成混合溶液;将 混合溶液高速离心分离,得沉淀物,对该沉淀物用水和无水乙醇交替 清洗5次后,置于温度为30℃的真空环境中恒温干燥8h后,即得分 散红/ZnO核壳结构纳米复合材料。

经检测本实施例所得纳米复合材料对波长280~350nm的紫外光 有强烈吸收作用,对大肠杆菌的抑杀率为96%。

实施例3

步骤1:称取正戊醇,向其中加入十二烷基硫酸钠,搅拌使其混 合均匀,形成混合液,所得混合液中十二烷基硫酸钠和正戊醇的质量 比为2:3.3;按质量比为2:1称取混合液和二甲苯,将混合液加入二 甲苯中,得拟二元组分体系;

步骤2:按质量比1:9称取分散红染料和水,混合均匀,制得分 散红染料水溶液;

步骤3:按质量比7:1,取步骤1所得拟二元组分体系和步骤2 制得的分散红染料水溶液,混合均匀后,得微乳液A;按质量比12.2:1, 取步骤1所得拟二元组分体系和浓度为0.25mol/L硝酸锌溶液,混合 均匀后,得微乳液B;按质量比13.7:1取步骤1所得拟二元组分体 系和浓度为0.8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得微乳液C;

步骤4:按质量比1.5:1:1,分别取步骤3所得的微乳液A、微 乳液B和微乳液C,在恒温水浴中将微乳液A加热至88℃,在 2800r/min速度下搅拌,并将微乳液B以0.1mL/min滴加到微乳液A 中,滴加完毕后,继续搅拌65min;随后将微乳液C以0.1mL/min滴 加到微乳液A和微乳液B的混合液中,搅拌反应50min,形成混合 溶液;将混合溶液高速离心分离,得沉淀物,对该沉淀物用水和无水 乙醇交替清洗4次后,置于温度为35℃的真空环境中恒温干燥6h后, 即得分散红/ZnO核壳结构纳米复合材料。

本实施例所得纳米复合材料对波长为280~350nm的紫外光有强 烈吸收作用,对大肠杆菌的抑杀率为95%。

实施例4

步骤1:称取正戊醇,向其中加入十二烷基硫酸钠,搅拌使其混 合均匀,形成混合液,所得混合液中十二烷基硫酸钠和正戊醇的质量 比为2:3.5;按质量比为1.5:1称取混合液和二甲苯,将混合液加入 二甲苯中,得拟二元组分体系;

步骤2:按质量比1:9.2称取分散红染料和水,混合均匀,制得 分散红染料水溶液;

步骤3:按质量比6.1:1,取步骤1所得拟二元组分体系和步骤2 制得的分散红染料水溶液,混合均匀后,得微乳液A;按质量比12.7:1, 取步骤1所得拟二元组分体系和浓度为0.4mol/L硝酸锌溶液,混合 均匀后,得微乳液B;按质量比13~14:1取步骤1所得拟二元组分 体系和浓度为0.65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得微乳液C;

步骤4:按质量比1.8:1:1,分别取步骤3所得的微乳液A、微 乳液B和微乳液C,在恒温水浴中将微乳液A加热至90℃,在 2000r/min速度下搅拌,并将微乳液B以0.1mL/min滴加到微乳液A 中,滴加完毕后,继续搅拌60min;随后将微乳液C以0.1mL/min滴 加到微乳液A和微乳液B的混合液中,搅拌反应50min,形成混合 溶液;将混合溶液高速离心分离,得沉淀物,对该沉淀物用水和无水 乙醇交替清洗5次后,置于温度为25℃的真空环境中恒温干燥8h后, 即得分散红/ZnO核壳结构纳米复合材料。

本实施例所得纳米复合材料对波长280~350nm的紫外光有强烈 吸收作用,对大肠杆菌的抑杀率为92%。

实施例5

步骤1:称取正戊醇,向其中加入十二烷基硫酸钠,搅拌使其混 合均匀,形成混合液,所得混合液中十二烷基硫酸钠和正戊醇的质量 比为2:3.8;按质量比为1.6:1称取混合液和二甲苯,将混合液加入 二甲苯中,得拟二元组分体系;

步骤2:按质量比1:9.4称取分散红染料和水,混合均匀,制得 分散红染料水溶液;

步骤3:按质量比6.5:1,取步骤1所得拟二元组分体系和步骤2 制得的分散红染料水溶液,混合均匀后,得微乳液A;按质量比12.6:1, 取步骤1所得拟二元组分体系和浓度为0.3mol/L硝酸锌溶液,混合 均匀后,得微乳液B;按质量比13~14:1取步骤1所得拟二元组分 体系和浓度为0.6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得微乳液C;

步骤4:按质量比1.7:1:1,分别取步骤3所得的微乳液A、微 乳液B和微乳液C,在恒温水浴中将微乳液A加热至85℃,在 2700r/min速度下搅拌,并将微乳液B以0.1mL/min滴加到微乳液A 中,滴加完毕后,继续搅拌65min;随后将微乳液C以0.1mL/min滴 加到微乳液A和微乳液B的混合液中,搅拌反应55min,形成混合 溶液;将混合溶液高速离心分离,得沉淀物,对该沉淀物用水和无水 乙醇交替清洗5次后,置于温度为30℃的真空环境中恒温干燥7h后, 即得分散红/ZnO核壳结构纳米复合材料。

本实施例所得纳米复合材料对波长280~350nm的紫外光有强烈 吸收作用,对大肠杆菌的抑杀率为94%。

实施例6

步骤1:称取正戊醇,向其中加入十二烷基硫酸钠,搅拌使其混 合均匀,形成混合液,所得混合液中十二烷基硫酸钠和正戊醇的质量 比为2:3.7;按质量比为2.3:1称取混合液和二甲苯,将混合液加入 二甲苯中,得拟二元组分体系;

步骤2:按质量比1:9.5称取分散红染料和水,混合均匀,制得 分散红染料水溶液;

步骤3:按质量比6.3:1,取步骤1所得拟二元组分体系和步骤2 制得的分散红染料水溶液,混合均匀后,得微乳液A;按质量比12.4:1, 取步骤1所得拟二元组分体系和浓度为0.3mol/L硝酸锌溶液,混合 均匀后,得微乳液B;按质量比13.6:1取步骤1所得拟二元组分体 系和浓度为0.7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得微乳液C;

步骤4:按质量比1.8:1:1,分别取步骤3所得的微乳液A、微 乳液B和微乳液C,在恒温水浴中将微乳液A加热至88℃,在 2300r/min速度下搅拌,并将微乳液B以0.1mL/min滴加到微乳液A 中,滴加完毕后,继续搅拌70min;随后将微乳液C以0.1mL/min滴 加到微乳液A和微乳液B的混合液中,搅拌反应70min,形成混合 溶液;将混合溶液高速离心分离,得沉淀物,对该沉淀物用水和无水 乙醇交替清洗4次后,置于温度为33℃的真空环境中恒温干燥7.5h 后,即得分散红/ZnO核壳结构纳米复合材料。

本实施例所得纳米复合材料对波长280~350nm的紫外光有强烈 吸收作用,对大肠杆菌的抑杀率为95%。

实施例7

步骤1:称取正戊醇,向其中加入十二烷基硫酸钠,搅拌使其混 合均匀,形成混合液,所得混合液中十二烷基硫酸钠和正戊醇的质量 比为2:3.4;按质量比为1.7:1称取混合液和二甲苯,将混合液加入 二甲苯中,得拟二元组分体系;

步骤2:按质量比1:9.6称取分散红染料和水,混合均匀,制得 分散红染料水溶液;

步骤3:按质量比6.4:1,取步骤1所得拟二元组分体系和步骤2 制得的分散红染料水溶液,混合均匀后,得微乳液A;按质量比12.7:1, 取步骤1所得拟二元组分体系和浓度为0.3mol/L硝酸锌溶液,混合 均匀后,得微乳液B;按质量比13.6:1取步骤1所得拟二元组分体 系和浓度为0.7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得微乳液C;

步骤4:按质量比1.6:1:1,分别取步骤3所得的微乳液A、微 乳液B和微乳液C,在恒温水浴中将微乳液A加热至90℃,在 2000r/min速度下搅拌,并将微乳液B以0.1mL/min滴加到微乳液A 中,滴加完毕后,继续搅拌60min;随后将微乳液C以0.1mL/min滴 加到微乳液A和微乳液B的混合液中,搅拌反应60min,形成混合 溶液;将混合溶液高速离心分离,得沉淀物,对该沉淀物用水和无水 乙醇交替清洗4次后,置于温度为28℃的真空环境中恒温干燥8h后, 即得分散红/ZnO核壳结构纳米复合材料。

本实施例所得纳米复合材料对波长280~350nm的紫外光有强烈 吸收作用,对大肠杆菌的抑杀率为97%。

实施例8

步骤1:称取正戊醇,向其中加入十二烷基硫酸钠,搅拌使其混 合均匀,形成混合液,所得混合液中十二烷基硫酸钠和正戊醇的质量 比为2:3.8;按质量比为1.2:1称取混合液和二甲苯,将混合液加入 二甲苯中,得拟二元组分体系;

步骤2:按质量比1:9.6称取分散红染料和水,混合均匀,制得 分散红染料水溶液;

步骤3:按质量比6.3:1,取步骤1所得拟二元组分体系和步骤2 制得的分散红染料水溶液,混合均匀后,得微乳液A;按质量比12.6:1, 取步骤1所得拟二元组分体系和浓度为0.2mol/L硝酸锌溶液,混合 均匀后,得微乳液B;按质量比13.4:1取步骤1所得拟二元组分体 系和浓度为0.6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得微乳液C;

步骤4:按质量比1.8:1:1,分别取步骤3所得的微乳液A、微 乳液B和微乳液C,在恒温水浴中将微乳液A加热至80℃,在 3000r/min速度下搅拌,并将微乳液B以0.1mL/min滴加到微乳液A 中,滴加完毕后,继续搅拌55min;随后将微乳液C以0.1mL/min滴 加到微乳液A和微乳液B的混合液中,搅拌反应65min,形成混合 溶液;将混合溶液高速离心分离,得沉淀物,对该沉淀物用水和无水 乙醇交替清洗3次后,置于温度为25℃的真空环境中恒温干燥8h后, 即得分散红/ZnO核壳结构纳米复合材料。

本实施例所得纳米复合材料对波长280~350nm的紫外光有强烈 吸收作用,对大肠杆菌的抑杀率为93%。

分散红核主要用于棉、麻、粘胶等纤维素纤维的染色,也可用于 皮革和纸张的染色;ZnO壳无色透明,具有防紫外线和抗菌的作用。 利用本发明方法制得的分散红/ZnO核壳结构纳米复合材料中,ZnO 包裹于分散红核的外面,不会影响分散红的染色性能,还能减少分散 红染料对环境的污染,同时赋予核壳结构纳米复合材料抗紫外线和杀 菌除臭的作用。

分散红/ZnO核壳结构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分散红/ZnO核壳结构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分散红/ZnO核壳结构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分散红/ZnO核壳结构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散红/ZnO核壳结构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的分散红/ZnO核壳结构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制备步骤:将十二烷基硫酸钠和正戊醇制成混合液;该混合液和二甲苯制成拟二元组分体系;用分散红染料和水制得分散红水溶液;将拟二元组分体系分别与分散红水溶液、硝酸锌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形成混合溶液;将该混合溶液离心分离,得沉淀物,将沉淀物清洗、干燥后,即得成品。本发明利用具有防紫外线和抗菌功能的ZnO壳对分散红染料进行包覆,制备出的纳米复合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