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面发光光源治疗贴.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新型的面发光光源治疗贴.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811284502.6 (22)申请日 2018.10.31 (71)申请人 吉林大学 地址 130012 吉林省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 号 (72)发明人 段羽陈啸天刘云飞 普热梅斯瓦夫达塔陈平丁韬 吴丹 (74)专利代理机构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 公司 22201 代理人 刘世纯 (51)Int.Cl. A61N 5/06(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新型的面发光光源治疗贴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的面发光光源治疗 贴, 属于电子科学技术领域,。
2、 包括柔性电致发光 单元及医用薄膜, 柔性电致发光单元内嵌于医用 薄膜的中间, 所述的柔性电致发光单元由下到上 依次为阳极、 有机发光层、 反光电极及金属阴极, 所述绝缘层生长于阳极和金属阴极之间、 与有机 发光层及反光电极平行设置。 本发明结合薄膜电 致发光技术, 依靠有机电致发光单元对伤口进行 光疗, 该治疗贴无药物使用, 并能实现局部区域 到大面积伤口的光疗; 而且治疗贴内嵌的发光单 元采用复数紫光与红光发射OLED组成阵列, 既能 加速伤口的愈合, 还添加了紫外线杀菌的功效, 避免伤口在恢复过程中感染细菌; 整体结构采用 柔性材料, 该治疗贴很好的贴合皮肤表面, 避免 造成光污染等问题。
3、。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4页 CN 109331343 A 2019.02.15 CN 109331343 A 1.一种新型的面发光光源治疗贴, 其特征在于, 包括柔性电致发光单元(1)及医用薄膜 (9), 柔性电致发光单元(1)内嵌于医用薄膜(9)的中间, 所述的柔性电致发光单元(1)由下 到上依次为阳极(6)、 有机发光层(5)、 反光电极(4)及金属阴极(2), 所述绝缘层(7)生长于 阳极(6)和金属阴极(2)之间、 与有机发光层(5)及反光电极(4)平行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面发光光源治疗贴,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柔性电致发 光单元(1)的两侧设置有贴片。
4、电池(8)。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面发光光源治疗贴,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面发光光源 治疗贴还包括有机光伏太阳能电池(3), 所述有机光伏太阳能电池(3)位于反光电极(4)与 金属阴极(2)之间, 所述金属阴极(2)与所述阳极(6)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面发光光源治疗贴,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金属阴极 (2)为ZnO/Ag/ZnO透明金属阴极, 所述的反射电极(4)为金属铝、 银、 银钨合金或铜。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面发光光源治疗贴,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有机发光层 (5)是一组OLED发光阵列, 由紫光和红光组成, 且紫光和红光并排, 厚度为100。
5、-200nm之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型的面发光光源治疗贴,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紫光波长为 200nm290nm, 所述的红光波长为760nm15 m。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面发光光源治疗贴,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阳极(6)为N 型氧化物半导体氧化铟锡(ITO)。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面发光光源治疗贴,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绝缘层(7) 为Al2O3。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面发光光源治疗贴,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柔性电致发 光单元(1)厚度为0.1mm, 所述的医用薄膜(9)的厚度为0.2mm-0.5mm。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面发。
6、光光源治疗贴,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柔性电致 发光单元(1)上设置有透明医用隔离薄膜(10), 厚度范围为0.05mm-0.1mm。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109331343 A 2 一种新型的面发光光源治疗贴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电子科学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的面发光光源治疗贴。 背景技术 0002 如今, 人们对皮肤创伤治疗方法一般是化学药剂清洗, 药粉贴服等手段, 传统的处 理方法虽然有效, 但存在不足, 易对患者造成二次疼痛, 并且伤口愈合时间长, 另外, 对真菌 感染的疾患, 使用药物涂抹和口服药的传统方法很难治愈, 并且会出现一定的副作用。 0003 医。
7、学领域中, 光疗法(light therapy)是利用阳光或人工光线(红外线、 紫外线、 可 见光、 激光)防治疾病和促进机体康复的方法。 其中, 红外线疗法是应用红外线治疗疾病的 方法。 红外线的治疗作用基础是温热效应, 它能改善局部血循环, 促进炎症消散; 降低神经 兴奋性、 镇痛、 解痉; 治疗神经性皮炎、 神经根炎、 周围神经损伤; 减少渗出, 促进肉芽生长, 加速伤口如烧伤创面、 慢性伤口、 褥疮、 乳头裂的愈合; 促进血肿消散; 治疗扭挫伤, 软组织 损伤; 减轻术后粘连, 软化疤痕, 减轻疤痕挛缩等, 这些都是红外线疗法的功效。 但是, 伤口 一旦感染或发炎, 单纯的红外线光疗并。
8、不能使伤口很好的愈合。 0004 除了红外线具有治疗效果, 紫外线疗法也是光疗法中的一种。 紫外线的治疗作用 主要有: 抗炎作用, 通过杀菌改善病灶的血循环, 刺激并增强机体防御免疫功能。 能加 速组织再生, 小剂量紫外线照射可促进组织再生, 通过加强血液供给有利于营养物质进入; 并且小剂量紫外线加速核酸合成和细胞分裂。 镇痛:紫外线红斑量照射具有显著的镇痛 作用。 脱敏作用。 此外紫外线照射后维生素D增多, 致使机体对钙吸收增多, 有利于减轻 过敏反应。 0005 但是, 现有的技术中紫外线治疗仪器体积较大, 无法集成到一张小型的贴片上。 同 时, 光源距伤口距离较远, 光疗效果随光传播距离。
9、增大而快速衰减。 并且长时间不可控范围 的紫外线照射也会对周边健康组织产生影响。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针对现有紫光照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 通过结合电致发光技术提供了一 种无药物光照治疗的新型治疗贴, 即通过改变光源的光谱实现光疗作用。 0007 本发明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8 一种新型的面发光光源治疗贴, 包括柔性电致发光单元1及医用薄膜9, 柔性电致 发光单元1内嵌于医用薄膜9的中间, 所述的柔性电致发光单元1由下到上依次为阳极6、 有 机发光层5、 反射电极4及金属阴极2, 所述绝缘层7生长于阳极6和金属阴极2之间、 与有机发 光层5及反射电极4平行设置。 0009 进一步。
10、地, 所述的柔性电致发光单元1的两侧设置有贴片电池8。 该电池能将热能 吸收, 转化为电能, 例如人体的体温, 从而实现对治疗贴的供能。 0010 进一步地, 所述的面发光光源治疗贴还包括有机光伏太阳能电池3, 所述有机光伏 太阳能电池3位于反射电极4与金属阴极2之间, 所述金属阴极2与所述阳极6连接。 说明书 1/4 页 3 CN 109331343 A 3 0011 进一步地, 所述的反射电极4为金属铝或银、 银钨合金、 铜。 0012 进一步地, 所述的金属阴极2为ZnO/Ag/ZnO透明金属阴极。 0013 进一步地, 所述的有机发光层5是一组OLED发光阵列, 由紫光和红光组成, 且。
11、紫光 和红光并排, 厚度为100-200nm之间。 0014 进一步地, 所述的紫光波长为200nm290nm, 所述的红光波长为760nm15 m。 0015 进一步地, 所述的阳极6为N型氧化物半导体氧化铟锡(ITO)。 0016 进一步地, 所述的绝缘层7为Al2O3。 0017 进一步地, 所述的柔性电致发光单元1厚度为0.1mm, 所述的医用薄膜9的厚度为 0.2mm-0.5mm。 0018 进一步地, 所述的柔性电致发光单元1上设置有透明医用隔离薄膜10, 厚度范围为 0.05mm-0.1mm。 0019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的优点如下: 0020 1、 本发明结合薄膜电致发光。
12、技术, 依靠有机电致发光单元对伤口进行光疗, 该治 疗贴无药物使用, 并能实现局部区域到大面积伤口的光疗。 0021 2、 而且治疗贴内嵌的发光单元采用复数紫光与红光发射OLED组成阵列, 既能加速 伤口的愈合, 还添加了紫外线杀菌的功效, 避免伤口在恢复过程中感染细菌。 0022 3、 由于整体结构均采用柔性材料, 所以整张治疗贴可以很好的贴合皮肤表面, 避 免造成光污染等问题。 0023 4、 整体材质采用防水材料, 避免了可能产生的水汽与光源薄膜接触, 防止对其造 成损坏。 0024 5、 中间镶嵌的发光单元中可以生长有机太阳能电池从而实现光能自给, 或通过附 加电池提供能源。 0025。
13、 6、 此治疗贴可以根据疤痕的大小长短, 拼接选择不同大小的尺寸, 从而调节光照 的范围, 避免过度的紫光照射与光疗不能覆盖整个伤口的情况。 附图说明 0026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新型的面发光光源治疗贴的结构示意图; 0027 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一种新型的面发光光源治疗贴的柔性电致发光单元的 剖视图; 0028 图3为本发明的一种新型的面发光光源治疗贴的侧视图; 0029 图4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一种新型的面发光光源治疗贴的结构示意图; 0030 图5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一种新型的面发光光源治疗贴的柔性电致发光单元的 剖视图; 0031 图6为本发明的一种新型的面发光光源治疗贴的发光单元。
14、揭起的示意图; 0032 图7为本发明的一种新型的面发光光源治疗贴的发光单元重复利用的示意图; 0033 图中: 柔性电致发光单元1、 金属阴极2、 有机光伏太阳能电池3、 反射电极4、 有机发 光层5、 阳极6、 绝缘层7、 贴片电池8、 医用薄膜9、 透明医用隔离薄膜10。 说明书 2/4 页 4 CN 109331343 A 4 具体实施方式 0034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地说明。 0035 实施例1 0036 如图1-3, 本发明基于光疗法的电致发光治疗贴, 包括一张全透明医用薄膜, 中间 内嵌一块正方形的柔性电致发光单元1, 柔性电致发光单元1是以柔性塑料薄膜为衬底来生 长。。
15、 0037 具体来说, 如图1, 本发明本质上是一种治疗贴, 不同于市面上的医疗光源灯, 通过 将电致发光光源集成到一张医用薄膜9之上, 并隔以一张透明医用隔离薄膜10, 避免与皮肤 的直接接触。 0038 如图2所示, 一种新型的面发光光源治疗贴, 0039 一种新型的面发光光源治疗贴, 包括柔性电致发光单元1及医用薄膜9, 所述的柔 性电致发光单元1厚度为0.1mm, 所述的医用薄膜9的厚度为0.2mm, 柔性电致发光单元1内嵌 于医用薄膜9的中间, 所述的柔性电致发光单元1由下到上依次为阳极6、 有机发光层5、 反射 电极4及金属阴极2, 所述的阳极6为N型氧化物半导体氧化铟锡(ITO)。
16、, 所述的绝缘层7为 Al2O3, 所述绝缘层7生长于阳极6和金属阴极2之间、 与有机发光层5及反射电极4平行设置。 所述的有机发光层5是一组OLED发光阵列, 由紫光和红光组成, 且紫光和红光并排。 所述的 紫光波长为200nm, 所述的红光波长为760nm。 0040 所述的柔性电致发光单元1的两侧设置有贴片电池8。 该电池能将热能吸收, 转化 为电能, 例如人体的体温, 从而实现对治疗贴的供能。 所述的金属阴极2为ZnO/Ag/ZnO透明 金属阴极。 0041 所述的柔性电致发光单元1上设置有透明医用隔离薄膜10, 厚度范围为0.05mm- 0.1mm。 0042 为了实现整张治疗贴的光。
17、能自给, 在柔性电致发光单元1的两侧添加了两块贴片 电池8, 此种电池能将热能吸收, 转化为电能, 例如人体的体温, 从而实现对治疗贴的供能。 0043 由于已有贴片电池电能的供给, 所以在发光单元中就无须再生长一层有机光伏层 3, 同时由于发光单元1由外部的贴片电池8供能, 所以内部回路不闭合, 所生长绝缘层7完全 阻隔作为整个器件阳极6的ITO与作为整个器件阴极的金属电极2。 0044 实施例2 0045 如图5所示, 一种新型的面发光光源治疗贴, 包括柔性电致发光单元1及医用薄膜 9, 医用薄膜9上先生长一层N型氧化物半导体氧化铟锡(ITO)6,作为整个器件的阳极, 其次 在ITO的基础。
18、上生长有机发光层(ORG)5, 发光层是一组OLED发光阵列, 由两部分组成, 分别 发紫光和红光, 光源稳定, 所发紫外线的波长为200nm290nm, 红外线的波长为760nm15 m。 为了提高光利用率, 发光层之上是反射电极4, 作用是改变发光层5向上发出光的路径。 进 一步, 为了实现整片发光治疗贴的光能自给, 反射电极4上生长有机光伏太阳能电池电极 (OPV)3, 此种电极所需光源只需弱光即可, 例如屋内的白炽灯光, 智能手机上的光照等, 无 需强烈的阳光直射。 最后一层是ZnO/Ag/ZnO透明金属阴极2, 导通整个回路。 绝缘层Al2O37生 长于阳极(ITO)6之上,并处于金。
19、属阴极2和中间三层(由下至上分别为发光层5、 反射电极4、 有机太阳能电池3)之间, 以避免整个回路出现短路情况, 并且, 剖面图中阳极(ITO)6一侧靠 近皮肤, 作为阴极的金属电极2则朝外, 金属阴极2与阳极6连接。 说明书 3/4 页 5 CN 109331343 A 5 0046 进一步, 如图3, 整张治疗贴的侧视图, 中间凸起部分内嵌柔性电致发光单元1, 可 以靠人力撕开覆盖的透明医用隔离薄膜10, 如图6所示, 撕开内表面医用隔离薄膜10取出电 致发光单元1, 放入另一张新治疗贴中, 如图7, 从而可以反复使用, 亦可一次性使用。 说明书 4/4 页 6 CN 109331343 A 6 图1 图2 说明书附图 1/4 页 7 CN 109331343 A 7 图3 图4 说明书附图 2/4 页 8 CN 109331343 A 8 图5 图6 说明书附图 3/4 页 9 CN 109331343 A 9 图7 说明书附图 4/4 页 10 CN 109331343 A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