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特别是一种带有鍉针和磁针的笔式治疗器。
按中国古代医学的经络学原理:经现代医学证明在人体周身有众多与人体内脏及器官相对应并关系密切的穴位。因此,不断有各种磁疗器、针灸仪、电疗器问世。而现有的磁疗器具一般由一块状磁石和外加的外壳构成,其体积较大、只能平面作用于人体表面,对穴位无法作到在较深度按摩触压的同时达到磁疗的作用,比如,康乐磁等。
而现有的电疗器、针灸仪均是由一个可产生低脉冲电流的信号发生生及与信号发生器相连的刺压针构成,其体积较大而不便携带,其成本较高而不易推广。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体积小,便于携带存放的结构简单的带有鍉针和磁针的笔式治疗器。
本发明的目的是由下面的技术方案实现的,在筒状本体上部连接有一铜套,铜套内装放有磁针,在筒状本体下端连接有鍉针铜套,在鍉针铜套内套的滑套内活动装放有鍉针,鍉针的外探的下端有一探触头,鍉针的上端焊连有二极管,在二极管上段的本体内腔中套装有弹簧,依靠弹簧与本体内腔壁在摩擦时所产生的微量静电流、经二极管整流后由鍉针传导给人体穴位以进行电疗,通过本体上部的磁针可对人体穴位进行按摩磁疗,鍉针,滑套均可卸下并反向装入本体空腔内。
由上可见:本发明的显著效果是:
1.结构简单、携带方便、便于握拿施力。
2.在无外备电源及信号发生器的前提下不仅可靠自身摩擦产生自激电流并产生电刺激疗效,而且也可作为磁疗器具使用。
3.鍉针、滑套可方便地装入本体空腔内或与本体下部组装使用,为使用及携带提供了方便。
本发明的具体结构是由下面的实施例及其附图实现的: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外形图。
图2是本发明的结构剖面图。
图3是本发明中磁针的另一种结构剖面图。
图4是本发明中鍉针的使用原理图。
图5是本发明中磁针的作用原理图。
图6是本发明的使用状态图。
图7是现有鍉针的使用状态图。
下面将结合附图1-6对本发明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地说明:
本发明有鍉针113,磁石123,其特征在于:在中空筒状本体1上部连接有一绝磁套124,在绝磁套124内装放有磁针121,磁石123设置在磁针121的下部,中空筒状本体1下部连接有绝磁的是针套111,鍉针套111内套装有滑套112,滑套112内活动套装有下端为圆头状101的鍉针113,在中空筒状本体1内腔10内装放有弹簧2,鍉针113的上端与二极管3相焊连。参见图1至图3
本发明的结构特征还在于:
上敞口的绝磁铜套124与中空筒状本体1上段相拧接,在圆柱体的磁石123上部是与绝磁铜套124相插装的锥形磁针121或半圆状磁针122,上敞口的绝磁铜套111与中空筒状本体1下段相拧接,筒状本体1、鍉针绝磁铜套111及磁针绝磁铜套124外表面压设有花纹与沟槽12。参见图1与图3
花纹与沟槽12的施加是为握持舒适,便于实力而不易滑脱。参见图1和图5
磁针设计的形状不同是为适用于人体的不同部位的需要,锥形磁针121的顶端有一球状体触头101,参见图2,该锥状磁针适用于狭小部位穴位的较深度的按摩,在按摩同时,磁场则通过磁针作用于人体穴位,而半圆状磁针122则适用于人体宽大部位的穴位作用,它可获得较大面积且较轻度的按摩作用及磁疗。参见图5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
进行穴位电刺疗时,鍉针113朝下并向下施力,使是针内缩并压缩弹簧2,弹簧2在压缩及松弹过程中与内腔10内壁面产生摩擦并产生微量电流,该电流经二极管3整流后,电流中的正电子经由鍉针113的探头101导入人体穴道中,用以平衡该穴道处较多的负离子,以达到 电刺激的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的疗效。参见图4和图6
进行磁疗时,则可调头使用,参见图5
绝磁铜套111及124的施加,是为使磁场被集束在一起而发挥更显著的疗效。
可将鍉针铜套111旋开而将滑道112连同鍉针113取下,反方向插入本体1内腔10中的弹簧2内圈中,以使滑套及是针不受损害,又减小了体积而更加便于携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