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线治疗仪.pdf

上传人:bo****18 文档编号:8567139 上传时间:2020-08-17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421.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20683608.3

申请日:

20160629

公开号:

CN206063569U

公开日:

20170405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失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N5/06,A61H39/00

主分类号:

A61N5/06,A61H39/00

申请人:

广州市艾纳福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发明人:

曹迁,梁焰棋

地址: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吉山坑尾路4号303房

优先权:

CN201620683608U

专利代理机构:

深圳市合道英联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廉红果;李晓菲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红外线治疗仪,包括照射头、控制器、电源适配器、手柄和绷带。照射头内设置的红外线特种灯发射出的光源通过红外线罩过滤后,能够获得波长为0.75—1.4um的对人体无害且有益的近红外光线,并与所述控制器的配合,直接接触人体,对人体穴位进行照射达到治疗保健的目的。且控制器可根据不同人对温度的敏感进行相应的调节。同时外壳设有枢接孔,手柄通过枢接轴与枢接孔的配合可在0‑180°范围内转动,达到不同角度的转动治疗和方便拆卸的效果。且外壳表面设有横向连通的左凹槽与右凹槽,绷带可穿过并在末端扣合,使绷带套设于人体上,以方便对背部和腰部位置的治疗,提高使用的便利性。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红外线治疗仪,其特征在于:包括照射头、控制器、电源适配器、手柄和绷带,其中,所述照射头设有外壳、设于外壳内的红外线发光光源、设于红外线发光光源外部的过滤罩和设于过滤罩内的聚光罩;所述红外线发光光源的波长为0.75—1.4um;外壳的两侧分别设有枢接孔,所述手柄设有握持部和自握持部分叉延伸形成的两个枢接部,所述枢接部上设有枢接轴,所述手柄通过枢接轴与枢接孔的配合可在0-180°范围内转动,外壳的上表面设有左凹槽和右凹槽,所述左凹槽与右凹槽横向连通,绷带可穿过左凹槽与右凹槽并在末端扣合,使绷带套设于人体上,所述控制器设有壳体部、设于壳体部内的微处理器、设于壳体部一侧的调节开关、设于壳体部表面上的控制键和显示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线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线发光光源为钨丝白炽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红外线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钨丝白炽灯外设有玻壳,玻壳表面喷涂设有红色高温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线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罩采用耐酸耐碱,耐有机溶剂,耐高温的无毒无害的纳米高分子有机材料制作而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线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光罩采用铝材料制作而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线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绷带的末端通过回型钩结构扣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线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照射头上设有聚光凹槽。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线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设有数码显示管,用于显示治疗时间并报警。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红外线治疗仪。

背景技术

艾灸是我国传统医学中最古老的医疗方法之一,是针灸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悠久。艾灸是中医的外治法之一,具有温散寒邪、活血逐痹、固阳固脱、消瘀散寒以及防病保健的功效。

早在《素问·异法方宜论》就有记载:“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其治宜灸炳”。《灵枢·官能》有:“针所不宜,灸之所宜”。《医学入门》也说:“凡一年四季各要熏一次,之气坚国,百病不生”;“凡病之不及,计之不到,必须灸之”;“虚者灸之使火气以助元气也;实者灸之使实部随火气发散也;寒者灸之使其气复温也;热者灸之引郁热外发,火就燥之义也。”在临床上,灸法对各种疾病均有疗效,而对治疗阴、寒、虚类疾病尤有卓效。现代经过大量的临床研究也表明,艾灸确实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力,能双向调节人体的循环、呼吸、消化及神经内分泌等功能,提高人的健康水平。

传统灸法是利用艾叶作为原料,制成艾炷或艾卷,点燃后,在人体的相应穴位上薰灼,借艾火的热力透入肌肤,以温热性刺激,起到温经通络、调和气血的作用,从而达到治病或保健的目的,但传统的艾灸有其明显不足之处:第一,艾灸在施治过程中,由于温度难以控制,既不安全又不方便,稍有疏忽就会烧伤皮肤,患者在处于精神紧张的状态下接受治疗,势必会影响疗效;第二,艾卷燃烧时有一定危险性,不慎会引起火灾,还会产生大量的畑雾,刺鼻熏眼,对于医院、住家的空气具有污染性;产生的大量烟雾中据研究还含有致癌物质,非常不利于患者和医生的健康。

虽然传统的灸疗有上述的缺点,在使用和推广方面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但是因为其具有很好的治疗保健作用,现代灸疗在临床上也是不可缺少的。特别是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到来以及生活习惯的改变造成的腰背、颈椎患者大量增加,人们从最早的灸具灸筒开始,就一直在寻找能够代替甚至于较前者更好的灸疗器具。

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灸疗仪器也是在不断地得到进步,因此,研究生产符合传统中医灸疗机理的现代灸疗仪器具有重大的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红外线治疗仪,可直接与皮肤接触,温度可调,使用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红外线治疗仪,包括照射头、控制器、电源适配器、手柄和绷带,其中,所述照射头设有外壳、设于外壳内的红外线发光光源、设于红外线发光光源外部的过滤罩和设于过滤罩内的聚光罩;所述红外线发光光源的波长为0.75—1.4um;外壳的两侧分别设有枢接孔,所述手柄设有握持部和自握持部分叉延伸形成的两个枢接部,所述枢接部上设有枢接轴,所述手柄通过枢接轴与枢接孔的配合可在0-180°范围内转动,外壳的上表面设有左凹槽和右凹槽,所述左凹槽与右凹槽横向连通,绷带可穿过左凹槽与右凹槽并在末端扣合,使绷带套设于人体上,所述控制器设有壳体部、设于壳体部内的微处理器、设于壳体部一侧的调节开关、设于壳体部表面上的控制键和显示屏。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红外线发光光源为钨丝白炽灯。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钨丝白炽灯外设有玻壳,玻壳表面喷涂设有红色高温漆。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过滤罩采用耐酸耐碱,耐有机溶剂,耐高温的无毒无害的纳米高分子有机材料制作而成。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聚光罩采用铝材料制作而成。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绷带的末端通过回型钩结构扣合。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照射头上设有聚光凹槽。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显示屏设有数码显示管,用于显示治疗时间并报警。

本实用新型红外线治疗仪,通过在所述照射头外壳内设置波长为0.75—1.4um的红外线发光光源以及过滤罩和聚光罩,与所述控制器的配合,发射过滤聚合的红外线,直接接触人体,并照射人体穴位达到治疗保健的目的。且控制器可根据不同人对温度的敏感进行相应的调节。同时外壳设有枢接孔,手柄通过枢接轴与枢接孔的配合可在0-180°范围内转动,达到不同角度的转动治疗和方便拆卸的效果。且外壳表面设有横向连通的左凹槽与右凹槽,绷带可穿过并在末端扣合,使绷带套设于人体上,以方便对背部和腰部位置的治疗,提高使用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红外线治疗仪中照射头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红外线治疗仪中手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照射头与绷带配合示意图;

图4为照射头中红外线发光光源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红外线治疗仪中控制器结构示意图;

图6为电源适配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红外线治疗仪中照射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红外线治疗仪,包括照射头1、手柄2、绷带3、控制器4和用于输入低电压电流的电源适配器5。

所述照射头1设有外壳10、设于外壳10内的红外线发光光源11、设于红外线发光光源11外部的过滤罩12和设于过滤罩12内的聚光罩13。其中,所述红外线发光光源11的波长为0.75—1.4um,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红外线发光光源11为钨丝白炽灯,且在所述钨丝白炽灯外设有玻壳14,玻壳14表面喷涂设有红色高温漆15。另外,所述照射头1上设有聚光凹槽101,可以达到聚光的作用和效果,实现更高效率的照射和治疗。

所述过滤罩12采用耐酸耐碱,耐有机溶剂,耐高温的无毒无害的纳米高分子有机材料做成,对钨丝白炽灯发出的光源再次进行过滤,得到了所述的波长为0.75—1.4um的红外线辐射峰值。且在过滤罩12内加装所述聚光罩13,优选的聚光罩13采用铝材料制作而成,铝制较好的解决了光散射的问题,使钨丝白炽灯发出的光能聚焦在一平方厘米范围内。

所述外壳10的两侧分别设有枢接孔16,所述手柄2设有握持部21和自握持部21分叉延伸形成的两个枢接部22,所述枢接部22上设有枢接轴23,所述手柄2通过枢接轴23与枢接孔16的配合,使所述手柄2可在0-180°范围内转动,达到不同角度的转动治疗和方便拆卸的效果。

所述外壳10的上表面设有左凹槽17和右凹槽18,所述左凹槽17与右凹槽18横向连通,绷带3可穿过左凹槽17与右凹槽18并在末端扣合,使绷带3套设于人体上,其中,所述绷带3的末端通过回型钩结构31扣合,以方便对背部和腰部位置的治疗,提高使用的便利性。

所述控制器4设有壳体部41、设于壳体部41内的微处理器42、设于壳体部41一侧的调节开关43、设于壳体部41表面上的控制键44和显示屏45。所述显示屏45设有数码显示管46,用于显示治疗时间。所述照射头1与所述控制器4的配合,发射过滤聚合的红外线,直接接触人体,对人体穴位照射达到治疗保健的目的。且可根据不同人对温度的敏感程度,通过所述控制器4上的调节开关43进行相应的温度调节。

本实用新型红外线治疗仪,通过在所述照射头1外壳10内设置波长为0.75—1.4um的红外线发光光源11以及过滤罩12和聚光罩13,与所述控制器4的配合,发射过滤聚合的红外线,直接接触人体,对人体穴位照射达到治疗保健的目的。且控制器4可根据不同人对温度的敏感进行相应的调节。同时外壳10设有枢接孔16,手柄2通过枢接轴23与枢接孔16的配合可在0-180°范围内转动,达到不同角度的转动治疗和方便拆卸的效果。且外壳10表面设有横向连通的左凹槽17与右凹槽18,绷带3可穿过并在末端扣合,使绷带3套设于人体上,以方便对背部和腰部位置的治疗,提高使用的便利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红外线治疗仪.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红外线治疗仪.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红外线治疗仪.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红外线治疗仪.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外线治疗仪.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620683608.3 (22)申请日 2016.06.29 (73)专利权人 广州市艾纳福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地址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吉山坑 尾路4号303房 (72)发明人 曹迁梁焰棋 (74)专利代理机构 深圳市合道英联专利事务所 (普通合伙) 44309 代理人 廉红果李晓菲 (51)Int.Cl. A61N 5/06(2006.01) A61H 39/00(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红外线治疗仪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红外线治疗。

2、仪, 包括照 射头、 控制器、 电源适配器、 手柄和绷带。 照射头 内设置的红外线特种灯发射出的光源通过红外 线罩过滤后, 能够获得波长为0.751.4um的对 人体无害且有益的近红外光线, 并与所述控制器 的配合, 直接接触人体, 对人体穴位进行照射达 到治疗保健的目的。 且控制器可根据不同人对温 度的敏感进行相应的调节。 同时外壳设有枢接 孔, 手柄通过枢接轴与枢接孔的配合可在0-180 范围内转动, 达到不同角度的转动治疗和方便拆 卸的效果。 且外壳表面设有横向连通的左凹槽与 右凹槽, 绷带可穿过并在末端扣合, 使绷带套设 于人体上, 以方便对背部和腰部位置的治疗, 提 高使用的便利性。。

3、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 CN 206063569 U 2017.04.05 CN 206063569 U 1.一种红外线治疗仪, 其特征在于: 包括照射头、 控制器、 电源适配器、 手柄和绷带, 其 中, 所述照射头设有外壳、 设于外壳内的红外线发光光源、 设于红外线发光光源外部的过滤 罩和设于过滤罩内的聚光罩; 所述红外线发光光源的波长为0.751.4um; 外壳的两侧分别 设有枢接孔, 所述手柄设有握持部和自握持部分叉延伸形成的两个枢接部, 所述枢接部上 设有枢接轴, 所述手柄通过枢接轴与枢接孔的配合可在0-180 范围内转动, 外壳的上表面 设有左凹槽和右凹槽, 所述左凹。

4、槽与右凹槽横向连通, 绷带可穿过左凹槽与右凹槽并在末 端扣合, 使绷带套设于人体上, 所述控制器设有壳体部、 设于壳体部内的微处理器、 设于壳 体部一侧的调节开关、 设于壳体部表面上的控制键和显示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线治疗仪, 其特征在于: 所述红外线发光光源为钨丝白炽 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红外线治疗仪, 其特征在于: 所述钨丝白炽灯外设有玻壳, 玻 壳表面喷涂设有红色高温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线治疗仪,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滤罩采用耐酸耐碱, 耐有 机溶剂, 耐高温的无毒无害的纳米高分子有机材料制作而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线治疗仪, 其特征在于。

5、: 所述聚光罩采用铝材料制作而 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线治疗仪, 其特征在于: 所述绷带的末端通过回型钩结构 扣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线治疗仪, 其特征在于: 所述照射头上设有聚光凹槽。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线治疗仪, 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屏设有数码显示管, 用 于显示治疗时间并报警。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206063569 U 2 红外线治疗仪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特别是指一种红外线治疗仪。 背景技术 0002 艾灸是我国传统医学中最古老的医疗方法之一, 是针灸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 历史悠久。 艾灸是中医的。

6、外治法之一, 具有温散寒邪、 活血逐痹、 固阳固脱、 消瘀散寒以及防 病保健的功效。 0003 早在 素问异法方宜论 就有记载: “北方者, 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其治宜灸 炳” 。灵枢官能 有: “针所不宜, 灸之所宜” 。医学入门 也说: “凡一年四季各要熏一次, 之气坚国, 百病不生” ;“凡病之不及, 计之不到, 必须灸之” ;“虚者灸之使火气以助元气也; 实者灸之使实部随火气发散也; 寒者灸之使其气复温也; 热者灸之引郁热外发, 火就燥之义 也。 ” 在临床上, 灸法对各种疾病均有疗效, 而对治疗阴、 寒、 虚类疾病尤有卓效。 现代经过大 量的临床研究也表明, 艾灸确实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7、 能双向调节人体的循环、 呼吸、 消化 及神经内分泌等功能, 提高人的健康水平。 0004 传统灸法是利用艾叶作为原料, 制成艾炷或艾卷, 点燃后, 在人体的相应穴位上薰 灼, 借艾火的热力透入肌肤, 以温热性刺激, 起到温经通络、 调和气血的作用, 从而达到治病 或保健的目的, 但传统的艾灸有其明显不足之处: 第一, 艾灸在施治过程中, 由于温度难以 控制, 既不安全又不方便, 稍有疏忽就会烧伤皮肤, 患者在处于精神紧张的状态下接受治 疗, 势必会影响疗效; 第二, 艾卷燃烧时有一定危险性, 不慎会引起火灾, 还会产生大量的畑 雾, 刺鼻熏眼, 对于医院、 住家的空气具有污染性; 产生的大量。

8、烟雾中据研究还含有致癌物 质, 非常不利于患者和医生的健康。 0005 虽然传统的灸疗有上述的缺点, 在使用和推广方面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但是因为 其具有很好的治疗保健作用, 现代灸疗在临床上也是不可缺少的。 特别是随着我国人口老 龄化的快速到来以及生活习惯的改变造成的腰背、 颈椎患者大量增加, 人们从最早的灸具 灸筒开始, 就一直在寻找能够代替甚至于较前者更好的灸疗器具。 0006 随着社会的发展、 技术的进步, 灸疗仪器也是在不断地得到进步, 因此, 研究生产 符合传统中医灸疗机理的现代灸疗仪器具有重大的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0007 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红。

9、外线治疗仪, 可直接 与皮肤接触, 温度可调, 使用方便。 0008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红外线治疗仪, 包括照射头、 控制器、 电源适配器、 手柄和绷带, 其中, 所述照射头设有外壳、 设于外壳内的红外线发光光源、 设于 红外线发光光源外部的过滤罩和设于过滤罩内的聚光罩; 所述红外线发光光源的波长为 0.751.4um; 外壳的两侧分别设有枢接孔, 所述手柄设有握持部和自握持部分叉延伸形成 的两个枢接部, 所述枢接部上设有枢接轴, 所述手柄通过枢接轴与枢接孔的配合可在0- 说明书 1/3 页 3 CN 206063569 U 3 180 范围内转动, 外壳的上表面设有左凹。

10、槽和右凹槽, 所述左凹槽与右凹槽横向连通, 绷带 可穿过左凹槽与右凹槽并在末端扣合, 使绷带套设于人体上, 所述控制器设有壳体部、 设于 壳体部内的微处理器、 设于壳体部一侧的调节开关、 设于壳体部表面上的控制键和显示屏。 0009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 所述红外线发光光源为钨丝白炽灯。 0010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 所述钨丝白炽灯外设有玻壳, 玻壳表面喷涂设有红色高温漆。 0011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 所述过滤罩采用耐酸耐碱, 耐有机溶剂, 耐高温的无毒无害的 纳米高分子有机材料制作而成。 0012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 所述聚光罩采用铝材料制作而成。 0013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 所述绷带的末。

11、端通过回型钩结构扣合。 0014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 所述照射头上设有聚光凹槽。 0015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 所述显示屏设有数码显示管, 用于显示治疗时间并报警。 0016 本实用新型红外线治疗仪, 通过在所述照射头外壳内设置波长为0.751.4um的 红外线发光光源以及过滤罩和聚光罩, 与所述控制器的配合, 发射过滤聚合的红外线, 直接 接触人体, 并照射人体穴位达到治疗保健的目的。 且控制器可根据不同人对温度的敏感进 行相应的调节。 同时外壳设有枢接孔, 手柄通过枢接轴与枢接孔的配合可在0-180 范围内 转动, 达到不同角度的转动治疗和方便拆卸的效果。 且外壳表面设有横向连通的左凹槽与。

12、 右凹槽, 绷带可穿过并在末端扣合, 使绷带套设于人体上, 以方便对背部和腰部位置的治 疗, 提高使用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0017 图1为本实用新型红外线治疗仪中照射头结构示意图; 0018 图2为本实用新型红外线治疗仪中手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3为照射头与绷带配合示意图; 0020 图4为照射头中红外线发光光源结构示意图; 0021 图5为本实用新型红外线治疗仪中控制器结构示意图; 0022 图6为电源适配器结构示意图; 0023 图7为本实用新型红外线治疗仪中照射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

13、、 完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实 施例。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 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 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5 如图1至图7所示,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红外线治疗仪, 包括照射头1、 手柄2、 绷 带3、 控制器4和用于输入低电压电流的电源适配器5。 0026 所述照射头1设有外壳10、 设于外壳10内的红外线发光光源11、 设于红外线发光光 源11外部的过滤罩12和设于过滤罩12内的聚光罩13。 其中, 所述红外线发光光源11的波长 为0.751.4um, 在本实施例中,。

14、 所述红外线发光光源11为钨丝白炽灯, 且在所述钨丝白炽 灯外设有玻壳14, 玻壳14表面喷涂设有红色高温漆15。 另外, 所述照射头1上设有聚光凹槽 说明书 2/3 页 4 CN 206063569 U 4 101, 可以达到聚光的作用和效果, 实现更高效率的照射和治疗。 0027 所述过滤罩12采用耐酸耐碱, 耐有机溶剂, 耐高温的无毒无害的纳米高分子有机 材料做成, 对钨丝白炽灯发出的光源再次进行过滤, 得到了所述的波长为0.751.4um的红 外线辐射峰值。 且在过滤罩12内加装所述聚光罩13, 优选的聚光罩13采用铝材料制作而成, 铝制较好的解决了光散射的问题, 使钨丝白炽灯发出的光。

15、能聚焦在一平方厘米范围内。 0028 所述外壳10的两侧分别设有枢接孔16, 所述手柄2设有握持部21和自握持部21分 叉延伸形成的两个枢接部22, 所述枢接部22上设有枢接轴23, 所述手柄2通过枢接轴23与枢 接孔16的配合, 使所述手柄2可在0-180 范围内转动, 达到不同角度的转动治疗和方便拆卸 的效果。 0029 所述外壳10的上表面设有左凹槽17和右凹槽18, 所述左凹槽17与右凹槽18横向连 通, 绷带3可穿过左凹槽17与右凹槽18并在末端扣合, 使绷带3套设于人体上, 其中, 所述绷 带3的末端通过回型钩结构31扣合, 以方便对背部和腰部位置的治疗, 提高使用的便利性。 00。

16、30 所述控制器4设有壳体部41、 设于壳体部41内的微处理器42、 设于壳体部41一侧的 调节开关43、 设于壳体部41表面上的控制键44和显示屏45。 所述显示屏45设有数码显示管 46, 用于显示治疗时间。 所述照射头1与所述控制器4的配合, 发射过滤聚合的红外线, 直接 接触人体, 对人体穴位照射达到治疗保健的目的。 且可根据不同人对温度的敏感程度, 通过 所述控制器4上的调节开关43进行相应的温度调节。 0031 本实用新型红外线治疗仪, 通过在所述照射头1外壳10内设置波长为0.751.4um 的红外线发光光源11以及过滤罩12和聚光罩13, 与所述控制器4的配合, 发射过滤聚合的。

17、红 外线, 直接接触人体, 对人体穴位照射达到治疗保健的目的。 且控制器4可根据不同人对温 度的敏感进行相应的调节。 同时外壳10设有枢接孔16, 手柄2通过枢接轴23与枢接孔16的配 合可在0-180 范围内转动, 达到不同角度的转动治疗和方便拆卸的效果。 且外壳10表面设 有横向连通的左凹槽17与右凹槽18, 绷带3可穿过并在末端扣合, 使绷带3套设于人体上, 以 方便对背部和腰部位置的治疗, 提高使用的便利性。 0032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 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凡在本 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 所作的任何修改、 等同替换、 改进等, 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 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明书 3/3 页 5 CN 206063569 U 5 图1 图2 图3 图4 说明书附图 1/2 页 6 CN 206063569 U 6 图5 图6 图7 说明书附图 2/2 页 7 CN 206063569 U 7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