铰接装置.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856712 上传时间:2018-03-15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5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810302401.7

申请日:

2008.06.27

公开号:

CN101616562A

公开日:

2009.12.30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转移IPC(主分类):H05K 7/16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权利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变更后权利人:南通百盛精密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518109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龙华镇油松第十工业区东环二路2号变更后权利人:226000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石港镇新貌村十四组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权利人: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登记生效日:20141029|||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H05K 7/16申请日:20080627|||公开

IPC分类号:

H05K7/16; H05K7/02; H05K5/00; F16C11/04

主分类号:

H05K7/16

申请人: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杨松龄

地址:

518109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龙华镇油松第十工业区东环二路2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铰接装置,其包括一个上活动臂、一个下活动臂、一个上支撑臂,一个下支撑臂以及一个扭簧。所述上活动臂包括具有凹槽的上臂及下臂,该上臂及下臂的端部分别设置有一个上空心铰接轴及下空心铰接轴。所述上支撑臂包括具有开槽的上壳体及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及下壳体的端部分别设置有一个上铰接套及一个下铰接套。所述上、下活动臂固接在一起,所述上、下支撑臂相互固接在一起且所述上、下铰接套分别可转动地套设在所述上、下活动臂的上、下空心铰接轴上,所述扭簧弹性设置在所述上、下活动臂与所述上、下支撑臂的连接处。本发明铰接装置通过设置在上、下臂的凹槽及上、下壳体的开槽从而方便在其内部走线。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铰接装置,其包括一个上活动臂、一个下活动臂、一个上支撑臂,一个下支撑臂以及一个扭簧,所述上活动臂包括具有凹槽的上臂及下臂,该上臂及下臂的端部分别设置有一个上空心铰接轴及下空心铰接轴,所述上支撑臂包括具有开槽的上壳体及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及下壳体的端部分别设置有一个上铰接套及一个下铰接套。所述上、下活动臂固接在一起,所述上、下支撑臂相互固接在一起且所述上、下铰接套分别可转动地套设在所述上、下活动臂的上、下空心铰接轴上,所述扭簧弹性设置在所述上、下活动臂与所述上、下支撑臂的连接处。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扭簧包括一个固定部以及两个对称设置在所述固定部两侧的弹性臂,该扭簧通过其固定部套设在所述上、下活动臂的上、下空心铰接轴上,且其中一弹性臂抵持在所述下活动臂的凹槽的底部,另一弹性臂抵持在所述下支撑臂的开槽的底部。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空心铰接轴以其轴线与所述上臂的凹槽底面平行的方式设置在所述上臂的端部,该上空心铰接轴在侧壁邻近所述上臂的位置处开设有一个缺口。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空心铰接轴以其轴线与所述下臂的凹槽底面平行的方式设置在所述下臂的端部,该下空心铰接轴在侧壁邻近所述下臂的位置处开设有一个缺口。

5.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铰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空心铰接轴的侧壁的外侧环设有一个与所述缺口对正的凸缘,所述上铰接套上设置有两个间隔排布在所述上壳体端部的弧形上扣指,所述两个弧形扣指之间形成一个间隙,所述凸缘容置在所述间隙内。

6.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铰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空心铰接轴的侧壁的外侧环设有一个与所述缺口对正的凸缘,所述下铰接套上设置有两个间隔排布在所述下壳体端部的弧形下扣指,在所述两个弧形下扣指之间形成一个间隙,所述凸缘容置在所述间隙内。

7.
  如权利要求5所述铰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撑臂的两个弧形上扣指相对的两外侧分别设置有一扣板,所述扣板与弧形上、下扣指组成的封闭铰接空间容纳所述上、下活动臂的上、下空心铰接轴。

8.
  如权利要求6所述铰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撑臂的两个弧形下扣指相对的两外侧分别设置有一扣板,所述扣板与弧形上、下扣指组成的封闭铰接空间容纳所述上、下活动臂的上、下空心铰接轴。

9.
  如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铰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铰接装置还包括一个拉簧以及一个拉杆,所述拉簧容置在所述上、下支撑臂的开槽内,且其一端套设在所述上、下活动臂的上、下空心铰接轴与上、下臂的连接处,另一端弹性拉伸后套设在所述拉杆上,所述拉杆在所述拉簧的拉力下抵持在所述下支撑臂的端部。

10.
  如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铰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上与设置有铰接套相对的另一端对称地设置有两个向所述上壳体外侧延伸的上凸柱,所述下壳体上对应所述上凸柱对称地形成有两个下凸柱,所述上凸柱与所述下凸柱相互抵持形成一个圆形凸柱,该铰接装置还包括一个底座,所述底座包括一个环形的座体,所述座体上对称的设置有两个立臂,所述两个立臂的端部对称得开设有两个轴孔,所述立臂通过所述两个轴孔套设在所述圆形凸柱上。

11.
  如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铰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撑臂的下壳体包括一个底板以及对称且垂直设置在该底板两侧的两个壁板,所述壁板分别具有一个壁顶以及一个壁底,所述底板与所述壁底相连接,在所述壁板的壁顶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设置有一个罩体,该罩体与所述壁板构成一个与所述壁板及底板构成的开槽相互连通且开口方向相反的缺口。

12.
  如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铰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活动臂为弧形、直线形、曲线形或者折线形。

13.
  如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铰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支撑臂为弧形、直线形、曲线形或者折线形。

14.
  如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铰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臂上与所述上空心铰接轴相对的另一端设置有一空心半球状上帽体。

15.
  如权利要求14项所述的铰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臂上与所述上空心铰接轴相对的另一端设置有一空心半球状上帽体,该上帽体上设置有一个开口。

说明书

铰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铰接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实生活中,铰接装置被广泛的应用在各个领域中,尤其是电子产品中。多数电子产品的部件不仅需要铰接装置转动连接,而且需要有大量的线缆使得各个部件之间进行电连接从而实现信号传输,电源供给等各种协同工作。然而,现有的铰接装置中一般均未设置走线路径,各部件之间进行电连接的线缆绕在所述铰接装置的外部,这样走线的线缆往往需要随着铰接装置的转动而转动,因此其可能会绕设在所述铰接装置上使得铰接装置的转动受到影响,此外,线缆很容易被铰接装置磨损或者拽断,严重影响电子产品的使用。另外,线缆在铰接装置的外部,在一些需要将铰接装置外露的电子产品中严重影响电子产品的美观。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在内部走线的铰接装置。
一种铰接装置,其包括一个上活动臂、一个下活动臂、一个上支撑臂,一个下支撑臂以及一个扭簧。所述上活动臂包括具有凹槽的上臂及下臂,该上臂及下臂的端部分别设置有一个上空心铰接轴及下空心铰接轴。所述上支撑臂包括具有开槽的上壳体及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及下壳体的端部分别设置有一个上铰接套及一个下铰接套。所述上、下活动臂固接在一起,所述上、下支撑臂相互固接在一起且所述上、下铰接套分别可转动地套设在所述上、下活动臂的上、下空心铰接轴上,所述扭簧弹性设置在所述上、下活动臂与所述上、下支撑臂的连接处。
相较现有技术,本发明铰接装置采用在其内部开设如上、下臂的凹槽,以及上、下壳体的开槽等构成的位于所述铰接装置内部的走线空间,从而使得采用该铰接装置的电子产品装置可将所需线缆设置在所述铰接装置内部,从而避免线缆的磨损同时避免线缆对使用该铰接装置的电子装置的外观产生的负面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铰接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2是图1的铰接装置另一角度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图1的铰接装置的组装示意图;
图4是图1的铰接装置的完成组装后的示意图;
图5是图1的铰接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及图2,本发明较佳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铰接装置100,其包括一个上活动臂110、一个下活动臂120、一个上支撑臂130,一个下支撑臂140、一个扭簧150、一个底座160、一个拉簧170以及一个拉杆180。所述上活动臂110及下活动臂120相互扣合。所述上支撑臂130与下支撑臂140分别通过其一端与已扣合在一起的上、下活动臂110、120的一端可转动地铰接并相互扣合成一体。所述扭簧150套设在所述上、下活动臂110、120及上、下支撑臂130、140的铰接处,用以在上、下活动臂110、120相对于上、下支撑臂130、140旋转后提供回复力。所述拉杆180穿置在所述拉簧170的一端并在拉簧170的回复力的作用下抵持在所述下支撑臂140的端部,所述拉簧170的另一端可伸缩的套设在所述上、下活动臂110、120的一端用以在外力的驱动下带动所述上、下活动臂110、120转动。
所述上活动臂110包括一个具有凹槽113的上臂112,所述凹槽113由所述上臂112的一端延伸至所述上臂112的另一端,在所述上臂112的一端设置有一个上空心铰接轴114,在所述上臂112与所述上空心铰接轴114相对的另一端设置有一空心半球状上帽体116。所述上空心铰接轴114为一个半剖空心圆柱,该上空心铰接轴114以其轴线与所述上臂112的凹槽113底面平行的方式设置在所述上臂112的端部,该上空心铰接轴114在侧壁118邻近所述上臂112的位置处开设有一个缺口115。在侧壁118的外侧环设有一个与所述缺口115对正的凸缘117。可以理解,在所述上臂112端部的空心半球状上帽体116也可以是其他不同的形状,其可根据不同的需求而设置成对应的形状或者可以省略该上帽体116。
所述下活动臂120与上活动臂110结构相互匹配。所述下活动臂120包括一个具有凹槽123的下臂122,所述凹槽123由所述下臂122的一端延伸至所述下臂122的另一端,在所述下臂122的一端设置有一个下空心铰接轴124,在所述下臂122与所述下空心铰接轴124相对的另一端设置有一空心且具有一个开口121的半球状下帽体126。所述下空心铰接轴124为一个半剖空心圆柱,该下空心铰接轴114以其轴线与所述下臂112的凹槽123底面平行的方式在所述下臂122的端部,该下空心铰接轴124在侧壁128邻近所述下臂122的位置处开设有一个缺口125。在侧壁128的外侧环设有一个与所述缺口125对正的凸缘127。所述上、下活动臂110、120的上、下臂112、122为具有小曲率的弧形。可以理解,为了满足不同的需要,所述上、下臂112、122也可以为其他形状如直线形、曲线形或者折线形等。可以理解,在所述下臂122的端部的空心半球状下帽体126也可以是其他不同的形状,其可根据不同的需求而设置成对应的形状或者可以省略该下帽体126。
所述上支撑臂130包括一个具有开槽133的上壳体132,所述开槽133由所述上壳体132的一端延伸至所述上壳体132的另一端,在该上壳体132的一端设有上铰接套134。所述上铰接套134上设有两个间隔排布在所述上壳体132端部的弧形上扣指136,在所述两个弧形上扣指136之间形成一个间隙138,所述间隙138的宽度与所述上、下活动臂110、120的上、下空心铰接轴114、124上的凸缘117、127的宽度相同或者略大于所述凸缘117、127的宽度。在所述上壳体132上与设置有上铰接套134相对的另一端对称地设置有两个向远离所述上壳体132方向延伸的半圆形上凸柱135。可以理解该上凸柱135也可以是圆形的。
所述下支撑臂140包括一个具有开槽143的下壳体142,所述开槽143由所述下壳体142的一端延伸至所述下壳体142的另一端,该下壳体142包括一个底板142a以及对称且垂直设置在该底板142a两侧的两个壁板142b,所述壁板142b分别具有一个壁顶142c以及一个壁底142d,所述底板142a与所述壁板142b的壁底142d相连接。在所述下壳体142的一端对应所述上铰接套134设置有一个下铰接套144,所述下铰接套144上设有两个由所述底板142a的一端向外延伸出的两个相互间隔的弧形下扣指146,在所述两个弧形下扣指146之间形成有一个间隙148,该间隙148的宽度与所述上、下活动臂110、120的上、下空心铰接轴114、124上的凸缘117、127的宽度相同或者略大于所述凸缘117、127的宽度,在所述两个弧形下扣指146相对的两外侧分别设置有一扣板147,该扣板147用以在上、下支撑臂130、140相互配合时在上、下支撑臂的端部形成由上、下弧形扣指136、146及所述扣板147组成的封闭铰接空间从而容纳上、下活动臂110、120的上、下空心铰接轴114、124。可以理解,所述扣板147也可以是设置在所述上支撑臂130的端部的两个上弧形扣指136相对的两外侧。在所述壁板142b的壁顶142c远离所述底板142a的一端设置有一个罩体141,该罩体141与所述壁板142b构成一个与所述壁板142b及所述底板142a构成的开槽143相互连通且的开口方向相反的缺口142e。在所述壳体142设置有罩体141的一端的两个壁板142b上对应所述上壳体132的半圆形上凸柱135分别形成有两个半圆形下凸柱145。可以理解,所述下凸柱145也可以是圆形。可以理解,当所述上凸柱135或者下凸柱145任意一个为圆形时对应的另外一个便可以省略。
所述上、下支撑臂130、140的上、下壳体132、142为小曲率的弧形。可以理解,为了满足不同的需要,所述上、下壳体132、142也可以为其他形状如直线形、曲线形或者折线形等。
所述扭簧150包括一个环形固定部152以及两个对称分布在该固定部152的相对两侧的弹性臂154。
所述底座160包括一个环形的座体162,在所述座体162上对称的设置有两个立臂164,所述两个立臂164之间的间距等于或者大于所述上、下支撑臂130、140的宽度,所述立臂164可弹性的弯折。在所述两个立臂164的端部对称的开设有两个轴孔166用以容置上、下支撑臂130、140上的上、下凸柱135、145。
所述拉簧170为一弹性伸缩元件,其一端套设在所述上、下活动臂110、120的上、下空心铰接轴114、124与上、下臂112、122的连接处,另一端套设在所述拉杆180上。
所述拉杆180用以穿过在所述拉簧170的端部,并在拉簧170的拉力作用下抵持在所述下支撑臂140的两个壁板142b的端部。
请参阅图3及图4,组装时,首先将所述扭簧150的环形固定部152套设在所述上活动臂110端部上空心铰接轴114上并使其一侧的弹性臂154抵持在所述下活动臂120的凹槽123的底部;接着将所述拉簧170的一端套设在所述下活动臂120的下空心铰接轴124与下臂122的连接处,可以理解所述拉簧170也可以套设在所述上活动臂110的上空心铰接轴114与上臂112的连接处;接着将需要铺设的线缆(图未示)铺设在所述上或下臂112、122的凹槽113、123内,并将所述线缆的一端穿过上或下空心铰接轴114、124上的缺口115、125及所述上、下空心铰接轴114、124的空心处并由所述上或下空心铰接轴114、124的两端穿出;接着将所述上、下活动臂110、120相互扣合,并通过螺栓或者热压合的固定方式将所述上、下活动臂110、120固接在一起。
接着将所述上、下支撑臂130、140相互扣合,并使所述上、下铰接套134、144分别套设在所述上、下活动臂110、120的上、下空心铰接轴114、124上,同时所述上、下空心铰接轴114、124上的凸缘117、127分别容置在所述上、下铰接套134、144的两个上扣指136之间的间隙138以及两个下扣指146之间的间隙148内,其中所述扭簧150的另一弹性臂154容置在所述下支撑臂140的开槽143内并抵持在所述开槽143的底部;所述上、下支撑臂130、140上的上、下凸柱135、145相互抵持形成一个圆形凸柱。接着将所述底座160的立臂164弹性弯曲后将其轴孔166分别套设在由所述上、下支撑臂130、140的上、下凸柱135、145上构成的圆形凸柱上。可以理解该圆形凸柱也可以仅设置在所述上支撑臂130或者仅设置在所述下支撑臂140上。
其中所述拉簧170容置在上、下壳体132、142的开槽133、143内,且所述拉簧170的另一端伸出所述下支撑臂140设置有罩体141的一端,并使所述拉簧170弹性拉伸一段距离后将所述拉杆180穿置在所述拉簧170上,所述拉杆180在拉簧170回复力的作用下抵持在所述下支撑臂140的两个壁板142b的端部,同时使所述线缆穿置在所述上、下壳体132、142的开槽133、143内,且所述线缆的端部由所述上、下支撑臂130、140的端部伸出。
请参阅图5,在使用的时候,由一驱动力带动所述拉杆180沿着所述底座160的座体162的上表面运动,此时,所述拉簧170便会带动所述上、下活动臂110、120的上、下空心铰接轴114、124在所述上、下支撑臂130、140端部的上、下铰接套134、144内旋转,从而实现上、下活动臂110、120的转动,在此过程中所述扭簧150随着所述下活动臂120的转动发生弹性变形,当作用在所述拉簧170上的外力去除以后,所述下活动臂120在所述扭簧150的回复力的作用下恢复到初始位置处,从而实现所述铰接装置100的转动。
本发明铰接装置采用在其内部设置如上、下活动臂的凹槽、空心的上、下空心铰接轴以及上、下支撑臂的开槽等构成的位于所述铰接装置内部的走线空间,从而使得采用该铰接装置的电子产品装置可将所需线缆在所述铰接装置内部,从而避免线缆的磨损同时避免线缆对使用该铰接装置的电子装置的外观产生的负面影响。
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在本发明精神内做其它变化,只要其不偏离本发明的技术效果,都应包含在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铰接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铰接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铰接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铰接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铰接装置.pdf(1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一种铰接装置,其包括一个上活动臂、一个下活动臂、一个上支撑臂,一个下支撑臂以及一个扭簧。所述上活动臂包括具有凹槽的上臂及下臂,该上臂及下臂的端部分别设置有一个上空心铰接轴及下空心铰接轴。所述上支撑臂包括具有开槽的上壳体及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及下壳体的端部分别设置有一个上铰接套及一个下铰接套。所述上、下活动臂固接在一起,所述上、下支撑臂相互固接在一起且所述上、下铰接套分别可转动地套设在所述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其他类目不包含的电技术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