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极导线.pdf

上传人:狗** 文档编号:8565739 上传时间:2020-08-14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442.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11148027.0

申请日:

20161213

公开号:

CN106621028A

公开日:

20170510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审查中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N1/05

主分类号:

A61N1/05

申请人:

苏州景昱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发明人:

潘祥生

地址:

215123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星湖街218号生物纳米园C16

优先权:

CN201611148027A

专利代理机构:

苏州威世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杨林洁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电极导线,包括主体管和安装在所述主体管上的电极,所述电极包括与所述主体管配接的配接部,所述电极还包括与所述配接部连接的凸出部,所述凸出部凸出于所述主体管的外表面。本发明的电极导线的电极具有凸出于主体管的凸出部,相对于传统的平直电极,能够提升电极与目标刺激位置的有效接触面积,使得电极能够更充分接触相对不平的组织界面,从而增加了刺激的有效性,降低了不必要的大刺激可能带来的副作用,而且可以提升与电极导线相连的脉冲发生器的能量利用率,增加脉冲发生器的电池使用寿命。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电极导线,包括主体管和安装在所述主体管上的电极,所述电极包括与所述主体管配接的配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还包括与所述配接部连接的凸出部,所述凸出部凸出于所述主体管的外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导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接部包括间隔一定距离设置的第一配接部和第二配接部,所述凸出部设置在所述第一配接部和所述第二配接部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极导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接部和所述凸出部厚度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导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从所述配接部的中部位置向外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导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和所述配接部一体成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导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的高度为0.2至0.5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导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与所述配接部连接的部分具有内凹的圆弧外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导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接部和所述主体管之间设有平滑胶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导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呈管状,所述电极的外径大于所述主体管的外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导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管的管壁内设有沿所述主体管的纵长延伸方向延伸的柱形腔体。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极导线,尤其是一种有在源介入和植入领域中使用的电极导线,如用于脑部深度刺激的神经刺激电极导线。

背景技术

神经电刺激在神经功能失调治疗和神经损伤康复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植入式神经电刺激系统通过在人体内诸如运动神经、感觉神经的特定神经处植入电极,通过释放高频电刺激,从而对特定的神经进行刺激,达到使人体机能恢复到正常运作的状体。目前,植入式神经电刺激系统主要包括植入式脑部电刺激(DBS),植入式脑皮层刺激(CNS),植入式脊髓电刺激系统(SCS),植入式迷走神经电刺激系统(VNS)等。

植入式脑部电刺激(DBS)以及其他涉及向脑部植入电极导线的有关手术越来越多的用来治疗帕金森、肌张力障碍、特发性震颤、癫痫、肥胖、抑郁、运动控制障碍以及其他使人衰弱的疾病。在这些手术中,把电极或其他医疗器械放置于脑部的特定目标位置,进而达到较佳的治疗效果。然而实际手术过程中,想要使得目标电极或医疗器械能够很好的到达和贴靠目标位置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现有技术中,植入式脑部电刺激系统中的电极植入患者脑部核团位置时,即使医生手术误差为零,由于存在核磁共振偏差、电极漂移、脑部塌陷、手术头架等多种不确定因素,使得电极不能很好的与目标刺激位置进行很好的接触,而且传统的电极为平直电极,该电极外表面与主体管外表面大致平齐,如图1所示,由于与电极导线L所接触的目标刺激位置S存在一定的不平整性,使用传统的平直电极进行刺激,会存在一定的概率出现平直电极与目标刺激位置S之间接触不够充分的情况,如此会使得电信号在平直电极悬空位置传到至组织液等非目标刺激功能团,使得刺激能量产生一定的损失,这时候医生为达到预计治疗效果,可能会加大刺激能量,这会增加刺激的副作用,而且加大刺激能量,会使得与电极导线连接的脉冲发生器的能量消耗相对过大,从而降低了脉冲发生器的电池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极导线,该电极导线可以提升电极与目标刺激位置的有效接触面积,从而提高治疗有效性的同时减副作用,同时延长与电极导线连接的脉冲发生器的电池使用寿命。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极导线,包括主体管和安装在所述主体管上的电极,所述电极包括与所述主体管配接的配接部,所述电极还包括与所述配接部连接的凸出部,所述凸出部凸出于所述主体管的外表面。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配接部包括间隔一定距离设置的第一配接部和第二配接部,所述凸出部设置在所述第一配接部和所述第二配接部之间。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配接部和所述凸出部厚度相同。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凸出部从所述配接部的中部位置向外延伸。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凸出部和所述配接部一体成型。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凸出部的高度为0.2至0.5mm。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凸出部与所述配接部连接的部分具有内凹的圆弧外表面。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配接部和所述主体管之间设有平滑胶水。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极呈管状,所述电极的外径大于所述主体管的外径。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体管的管壁内设有沿所述主体管的纵长延伸方向延伸的柱形腔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的电极导线的电极还包括与配接部连接的凸出部,凸出部凸出于主体管的外表面,使得电极具有凸出于主体管的凸出结构,从而相对于传统的平直电极,能够提升电极与目标刺激位置的有效接触面积,使得电极能够更充分接触相对不平的组织界面,从而增加了刺激的有效性,降低了不必要的大刺激带来的副作用,而且可以提升与电极导线相连的脉冲发生器的能量利用率,延长脉冲发生器的电池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电极导线与目标接触位置接触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电极导线的局部剖视图;

图3是图2所示的电极导线的沿A-A方向的放大剖面图;

图4是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电极导线与图3类似的剖面图;

图5是本发明再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电极导线的主体管的横截面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电极导线与目标接触位置接触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发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请参见图2,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电极导线100包括主体管20、设置在主体管20一端的端部30、安装在主体管20上的电极50、与电极50连接的连接导线80。

电极导线100使用时,将电极导线100放置于病体组织内,连接导线80与脉冲发生器(未示出)连并接接收脉冲发生器的信号而对病体组织进行电刺激治疗。

本实施方式中,主体管20呈圆管状,主体管20的外径在1~3mm,优选为1.17mm。本实施方式中,主体管20由生物相容性较好的高分子材料制成,优选的由聚氨酯类材料制成。

本实施方式中,端部30为球状凸起,直径在1~2mm之间,优选的,端部30的直径为0.97mm。端部30通过粘结剂,如硅胶粘连在主体管20上。本实施方式中,端部30的材料可以为生物相容性较好的医用材料,优选的为硅胶或者硬度较低环氧树脂类胶水,由此,端部30本身就可以直接连接在主体管20上。

本实施方式中,电极50包括与主体管20配接的配接部52,电极50通过配接部52安装在主体管20上。

本实施方式中,电极50呈管状,电极50套设在主体管20的外表面上。电极50长度在1~3mm,优选的为1.5mm。本实施方式中,配接部52的外径为0.8~1.5mm,优选的为1.0mm。

优选的,配接部52和主体管20之间设有平滑胶水90。平滑胶水90为生物相容性较好的医用胶水,优选的为环氧树脂类胶水,其主要作用为密封电极50与主体管20之间的间隙,同时可以对电极50的台阶处进行平滑,以免电极导线100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剐蹭以及阻碍运动等。

电极50还包括与配接部52连接的凸出部53,凸出部53凸出于主体管20的外表面。

由于电极具有凸出于主体管的凸出部,使得电极导线相对于传统的平直电极,能够提升电极与目标刺激位置的有效接触面积,使得电极能够更充分接触相对不平的组织界面,从而增加了刺激的有效性,降低了不必要的大刺激可能带来的副作用,而且可以提升与电极导线相连的脉冲发生器的能量利用率,增加脉冲发生器的电池使用寿命。

本实施方式中,电极50呈管状,电极50的外径大于主体管20的外径,尤其是凸出部53的外径大于主体管20的外径,电极50呈凸台环状,结构规整。

本实施方式中,凸出部53的外径为1~3mm,优选的为1.27mm。凸出部53的高度为0.2至1.5mm,优选为0.2至0.5mm。

请结合图2和图3,优选的,凸出部53与配接部52连接的部分具有内凹的圆弧外表面56。该圆弧的过度R角为0.1~0.5mm,优选的为0.3mm。

优选的,凸出部53和配接部52一体成型,从而结构可靠且加工方便。

本实施方式中,电极50为生物相容性较好的金属材料,如316L不锈钢、钛合金、铂铱合金等制成,优选的为铂铱合金,其成分占比为9:1。

请参见图3,本实施方式中,配接部52包括间隔一定距离设置的第一配接部58和第二配接部59,凸出部53设置在第一配接部58和第二配接部59之间。优选的,本实施方式中,配接部52和凸出部53厚度相同。即整个电极50具有相同的壁厚。

请参见图4,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中,电极50的配接部52整体纵长延伸,凸出部53从配接部52的中部位置向外延伸。需要说明的是,凸出部从配接部52的中部位置向外延伸并不要求凸出部53完全位于配接部52的中心位置,可以相对中心位置有适当的偏移

请返回图2,本实施方式中,连接导线80与电极50连接并穿过主体管20的管壁22上的开孔(未示出),使得连接导线80部分收容于主体管20的中心空腔24内,合理利用主体管20的空间,结构布局合理。

优选的,连接导线80为到点较好的金属材料制成,如铜镍合金线、铜线、铂铱合金线等,优选的为铂铱合金线,其成分占比为9:1。连接导线80与电极50的连接方式可以激光焊、锡焊等,优选的为激光焊。

请结合图2和图5,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主体管20的管壁22内具有沿主体管20的纵长延伸方向延伸的柱形腔体26。连接导线可部分收容于柱形腔体26内。通常情况下,连接导线80的数量与电极50的数量相同,当电极50的数量大于等于两个时,需要设置大于等于两根的连接导线80,通常主体管20仅具有一个中心空腔24,当所有的连接导线80均收容于主体腔的中心空腔24时,绝缘性无法保证。因此,本实施方式中,连接导线80部分收容于主体管20的管壁22上设置的柱形腔体26后,可以保证各连接线互不接触从而保证绝缘效果,进而保证电极导线100可靠的被使用。

请参见图6,本发明的电极导线100的电极50具有凸出于主体管20的凸出部53,使得本发明的电极导线100相对于传统的平直电极,能够提升电极50与目标刺激位置S的有效接触面积,使得电极50能够更充分接触相对不平的组织界面,从而增加了刺激的有效性,降低了不必要的大刺激可能带来的副作用,而且可以提升与电极导线100相连的脉冲发生器的能量利用率,延长脉冲发生器的电池使用寿命。

本发明直接应用为脑部深度神经刺激电极导线,但本领域技术人员知道,本发明的电极导线不限于此,其它在有源介入和植入领域中使用的电极导线,如在介入领域中用于治疗心律失常和难治性高血压等的电生理导管;在植入领域的心脏起搏器和神经刺激器等部深度刺激的神经刺激电极导线等,该特有的凸台电极结构也同样适用。

本实施方式中,电极的数量为多个,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电极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任意设置。本实施方式中,同一电极导线上的电极优选采用相同的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同一电极导线上的电极采用不同的结构亦可,凡采用与本实施方式相同或类似的方案均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发明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发明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电极导线.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电极导线.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电极导线.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极导线.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极导线.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611148027.0 (22)申请日 2016.12.13 (71)申请人 苏州景昱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地址 215123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星湖 街218号生物纳米园C16 (72)发明人 潘祥生 (74)专利代理机构 苏州威世朋知识产权代理事 务所(普通合伙) 32235 代理人 杨林洁 (51)Int.Cl. A61N 1/05(2006.01) (54)发明名称 电极导线 (57)摘要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电极导线, 包括主体管和 安装在所述主体管上的电极, 所述电极。

2、包括与所 述主体管配接的配接部, 所述电极还包括与所述 配接部连接的凸出部, 所述凸出部凸出于所述主 体管的外表面。 本发明的电极导线的电极具有凸 出于主体管的凸出部, 相对于传统的平直电极, 能够提升电极与目标刺激位置的有效接触面积, 使得电极能够更充分接触相对不平的组织界面, 从而增加了刺激的有效性, 降低了不必要的大刺 激可能带来的副作用, 而且可以提升与电极导线 相连的脉冲发生器的能量利用率, 增加脉冲发生 器的电池使用寿命。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2页 CN 106621028 A 2017.05.10 CN 106621028 A 1.一种电极导线, 包括主体管和安装在所。

3、述主体管上的电极, 所述电极包括与所述主 体管配接的配接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极还包括与所述配接部连接的凸出部, 所述凸出部 凸出于所述主体管的外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导线, 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接部包括间隔一定距离设置的 第一配接部和第二配接部, 所述凸出部设置在所述第一配接部和所述第二配接部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极导线, 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接部和所述凸出部厚度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导线, 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出部从所述配接部的中部位置 向外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导线, 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出部和所述配接部一体成型。 6.根据权利要。

4、求1所述的电极导线, 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出部的高度为0.2至0.5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导线, 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出部与所述配接部连接的部分 具有内凹的圆弧外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导线, 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接部和所述主体管之间设有平 滑胶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导线, 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极呈管状, 所述电极的外径大 于所述主体管的外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导线,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管的管壁内设有沿所述主 体管的纵长延伸方向延伸的柱形腔体。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106621028 A 2 电极导线 技术领域 0001 本。

5、发明涉及一种电极导线, 尤其是一种有在源介入和植入领域中使用的电极导 线, 如用于脑部深度刺激的神经刺激电极导线。 背景技术 0002 神经电刺激在神经功能失调治疗和神经损伤康复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植入式神经 电刺激系统通过在人体内诸如运动神经、 感觉神经的特定神经处植入电极, 通过释放高频 电刺激, 从而对特定的神经进行刺激, 达到使人体机能恢复到正常运作的状体。 目前, 植入 式神经电刺激系统主要包括植入式脑部电刺激 (DBS) , 植入式脑皮层刺激 (CNS) , 植入式脊 髓电刺激系统 (SCS) , 植入式迷走神经电刺激系统 (VNS) 等。 0003 植入式脑部电刺激 (DBS) 。

6、以及其他涉及向脑部植入电极导线的有关手术越来越多 的用来治疗帕金森、 肌张力障碍、 特发性震颤、 癫痫、 肥胖、 抑郁、 运动控制障碍以及其他使 人衰弱的疾病。 在这些手术中, 把电极或其他医疗器械放置于脑部的特定目标位置, 进而达 到较佳的治疗效果。 然而实际手术过程中, 想要使得目标电极或医疗器械能够很好的到达 和贴靠目标位置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0004 现有技术中, 植入式脑部电刺激系统中的电极植入患者脑部核团位置时, 即使医 生手术误差为零, 由于存在核磁共振偏差、 电极漂移、 脑部塌陷、 手术头架等多种不确定因 素, 使得电极不能很好的与目标刺激位置进行很好的接触, 而且传统的电极。

7、为平直电极, 该 电极外表面与主体管外表面大致平齐, 如图1所示, 由于与电极导线L所接触的目标刺激位 置S存在一定的不平整性, 使用传统的平直电极进行刺激, 会存在一定的概率出现平直电极 与目标刺激位置S之间接触不够充分的情况, 如此会使得电信号在平直电极悬空位置传到 至组织液等非目标刺激功能团, 使得刺激能量产生一定的损失, 这时候医生为达到预计治 疗效果, 可能会加大刺激能量, 这会增加刺激的副作用, 而且加大刺激能量, 会使得与电极 导线连接的脉冲发生器的能量消耗相对过大, 从而降低了脉冲发生器的电池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极导线, 该电极导线可以提升。

8、电极与目标刺激位置 的有效接触面积, 从而提高治疗有效性的同时减副作用, 同时延长与电极导线连接的脉冲 发生器的电池使用寿命。 0006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极导线, 包括主体管和安装在所述主体 管上的电极, 所述电极包括与所述主体管配接的配接部, 所述电极还包括与所述配接部连 接的凸出部, 所述凸出部凸出于所述主体管的外表面。 0007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配接部包括间隔一定距离设置的第一 配接部和第二配接部, 所述凸出部设置在所述第一配接部和所述第二配接部之间。 0008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配接部和所述凸出部厚度相同。 0009 。

9、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凸出部从所述配接部的中部位置向外 说明书 1/4 页 3 CN 106621028 A 3 延伸。 0010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凸出部和所述配接部一体成型。 0011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凸出部的高度为0.2至0.5mm。 0012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凸出部与所述配接部连接的部分具有 内凹的圆弧外表面。 0013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配接部和所述主体管之间设有平滑胶 水。 0014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电极呈管状, 所述电极的外径大于所 述主体管的外径。

10、。 0015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主体管的管壁内设有沿所述主体管的 纵长延伸方向延伸的柱形腔体。 0016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的电极导线的电极还包括与配 接部连接的凸出部, 凸出部凸出于主体管的外表面, 使得电极具有凸出于主体管的凸出结 构, 从而相对于传统的平直电极, 能够提升电极与目标刺激位置的有效接触面积, 使得电极 能够更充分接触相对不平的组织界面, 从而增加了刺激的有效性, 降低了不必要的大刺激 带来的副作用, 而且可以提升与电极导线相连的脉冲发生器的能量利用率, 延长脉冲发生 器的电池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7 图1是现有技术的。

11、电极导线与目标接触位置接触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电极导线的局部剖视图; 图3是图2所示的电极导线的沿A-A方向的放大剖面图; 图4是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电极导线与图3类似的剖面图; 图5是本发明再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电极导线的主体管的横截面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电极导线与目标接触位置接触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但这些实施方式并 不限制本发明,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 方法、 或功能上的 变换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0019 请参见图2, 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电极导线1。

12、00包括主体管20、 设置在主体管20 一端的端部30、 安装在主体管20上的电极50、 与电极50连接的连接导线80。 0020 电极导线100使用时, 将电极导线100放置于病体组织内, 连接导线80与脉冲发生 器 (未示出) 连并接接收脉冲发生器的信号而对病体组织进行电刺激治疗。 0021 本实施方式中, 主体管20呈圆管状, 主体管20的外径在13mm, 优选为1.17mm。 本实 施方式中, 主体管20由生物相容性较好的高分子材料制成, 优选的由聚氨酯类材料制成。 0022 本实施方式中, 端部30为球状凸起, 直径在12mm之间, 优选的, 端部30的直径为 0.97mm。 端部3。

13、0通过粘结剂, 如硅胶粘连在主体管20上。 本实施方式中, 端部30的材料可以 为生物相容性较好的医用材料, 优选的为硅胶或者硬度较低环氧树脂类胶水, 由此, 端部30 说明书 2/4 页 4 CN 106621028 A 4 本身就可以直接连接在主体管20上。 0023 本实施方式中, 电极50包括与主体管20配接的配接部52, 电极50通过配接部52安 装在主体管20上。 0024 本实施方式中, 电极50呈管状, 电极50套设在主体管20的外表面上。 电极50长度在 13mm, 优选的为1.5mm。 本实施方式中, 配接部52的外径为0.81.5mm, 优选的为1.0mm。 0025 优。

14、选的, 配接部52和主体管20之间设有平滑胶水90。 平滑胶水90为生物相容性较 好的医用胶水, 优选的为环氧树脂类胶水, 其主要作用为密封电极50与主体管20之间的间 隙, 同时可以对电极50的台阶处进行平滑, 以免电极导线100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剐蹭以及阻 碍运动等。 0026 电极50还包括与配接部52连接的凸出部53, 凸出部53凸出于主体管20的外表面。 0027 由于电极具有凸出于主体管的凸出部, 使得电极导线相对于传统的平直电极, 能 够提升电极与目标刺激位置的有效接触面积, 使得电极能够更充分接触相对不平的组织界 面, 从而增加了刺激的有效性, 降低了不必要的大刺激可能带来的副作。

15、用, 而且可以提升与 电极导线相连的脉冲发生器的能量利用率, 增加脉冲发生器的电池使用寿命。 0028 本实施方式中, 电极50呈管状, 电极50的外径大于主体管20的外径, 尤其是凸出部 53的外径大于主体管20的外径, 电极50呈凸台环状, 结构规整。 0029 本实施方式中, 凸出部53的外径为13mm, 优选的为1.27mm。 凸出部53的高度为0.2 至1.5mm, 优选为0.2至0.5mm。 0030 请结合图2和图3, 优选的, 凸出部53与配接部52连接的部分具有内凹的圆弧外表 面56。 该圆弧的过度R角为0.10.5mm, 优选的为0.3mm。 0031 优选的, 凸出部53。

16、和配接部52一体成型, 从而结构可靠且加工方便。 0032 本实施方式中, 电极50为生物相容性较好的金属材料, 如316L不锈钢、 钛合金、 铂 铱合金等制成, 优选的为铂铱合金, 其成分占比为9:1。 0033 请参见图3, 本实施方式中, 配接部52包括间隔一定距离设置的第一配接部58和第 二配接部59, 凸出部53设置在第一配接部58和第二配接部59之间。 优选的, 本实施方式中, 配接部52和凸出部53厚度相同。 即整个电极50具有相同的壁厚。 0034 请参见图4,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中, 电极50的配接部52整体纵长延伸, 凸出 部53从配接部52的中部位置向外延伸。 需要说。

17、明的是, 凸出部从配接部52的中部位置向外 延伸并不要求凸出部53完全位于配接部52的中心位置, 可以相对中心位置有适当的偏移 请返回图2, 本实施方式中, 连接导线80与电极50连接并穿过主体管20的管壁22上的开 孔 (未示出) , 使得连接导线80部分收容于主体管20的中心空腔24内, 合理利用主体管20的 空间, 结构布局合理。 0035 优选的, 连接导线80为到点较好的金属材料制成, 如铜镍合金线、 铜线、 铂铱合金 线等, 优选的为铂铱合金线, 其成分占比为9:1。 连接导线80与电极50的连接方式可以激光 焊、 锡焊等, 优选的为激光焊。 0036 请结合图2和图5, 在另一实。

18、施方式中, 主体管20的管壁22内具有沿主体管20的纵 长延伸方向延伸的柱形腔体26。 连接导线可部分收容于柱形腔体26内。 通常情况下, 连接导 线80的数量与电极50的数量相同, 当电极50的数量大于等于两个时, 需要设置大于等于两 根的连接导线80, 通常主体管20仅具有一个中心空腔24, 当所有的连接导线80均收容于主 说明书 3/4 页 5 CN 106621028 A 5 体腔的中心空腔24时, 绝缘性无法保证。 因此, 本实施方式中, 连接导线80部分收容于主体 管20的管壁22上设置的柱形腔体26后, 可以保证各连接线互不接触从而保证绝缘效果, 进 而保证电极导线100可靠的被。

19、使用。 0037 请参见图6, 本发明的电极导线100的电极50具有凸出于主体管20的凸出部53, 使 得本发明的电极导线100相对于传统的平直电极, 能够提升电极50与目标刺激位置S的有效 接触面积, 使得电极50能够更充分接触相对不平的组织界面, 从而增加了刺激的有效性, 降 低了不必要的大刺激可能带来的副作用, 而且可以提升与电极导线100相连的脉冲发生器 的能量利用率, 延长脉冲发生器的电池使用寿命。 0038 本发明直接应用为脑部深度神经刺激电极导线, 但本领域技术人员知道, 本发明 的电极导线不限于此, 其它在有源介入和植入领域中使用的电极导线, 如在介入领域中用 于治疗心律失常和。

20、难治性高血压等的电生理导管; 在植入领域的心脏起搏器和神经刺激器 等部深度刺激的神经刺激电极导线等, 该特有的凸台电极结构也同样适用。 0039 本实施方式中, 电极的数量为多个,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 电极的数量可以根 据需要任意设置。 本实施方式中, 同一电极导线上的电极优选采用相同的结构, 本领域技术 人员可以理解, 同一电极导线上的电极采用不同的结构亦可, 凡采用与本实施方式相同或 类似的方案均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0040 应当理解, 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 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 个独立的技术方案, 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 明书作为一个整体, 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 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 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0041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发明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 明, 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凡未脱离本发明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 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明书 4/4 页 6 CN 106621028 A 6 图1 图2 图3 图4 说明书附图 1/2 页 7 CN 106621028 A 7 图5 图6 说明书附图 2/2 页 8 CN 106621028 A 8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