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成本易生产β钛合金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创造涉及一种β钛合金,特别是一种比现有β钛合金更廉价、易于工业化生产、且力学性能能基本保持同等水平的β钛合金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钛合金体系中,β钛合金具有最高的比强度(强度/密度)和良好的冷加工性能,最早以军工应用为目的。而目前工业β钛合金越来越广泛应用于民用领域,例如钛眼镜架、微型移动电视、导航仪、手机、高尔夫球杆、渔具以及最近几年的人体植入材料等。然而为了稳定β相在β型钛合金中加入了大量Mo、Nb、Ta、V等难熔高密度元素,导致β钛合金密度大、生产出无金属夹杂的合格材料难,由于加入了价格昂贵的贵金属致使β钛合金成本居高不下。因此,β钛合金即使在军工领域也应用有限,而民用领域应用就更少了。为了使β钛合金更广泛应用于民用领域迫切需要开发低成本、易产业化、性能不降低的β钛合金。
表1列出了从β钛合金发明到目前各种类型β钛合金的成分和特征。No.1~13合金是传统的β钛合金,它们有的已经商品化,有的已经被淘汰,即使商品化的合金应用也不大。从表中可以看出,这类合金大都加入了难熔、高密度、高价格的Mo、Nb、Ta金属,而工业生产钛合金方法是真空自耗电弧熔炼法,一旦出现上述金属夹杂,即使重熔十次也不能完全消除,因此它们的熔炼是个技术难关,这些合金的产品金属夹杂是经常产生的。各个合金的其它优缺点就不一一评述了,但值得一提的是,其中No.9合金是美国近期开发的低成本β钛合金,因为它加入了4.5%的Fe(铁),使得可以采用Mo-Fe中间合金,从而降低了合金成本。但该合金存在的问题是,Mo夹杂还可能产生,更重要的是由于含有4.5%的Fe,合金出现β斑的可能性很大,在航空航天应用是绝对不允许出现β斑的。如Ti-10V-2Fe-3Al合金出现富Fe的β斑,使得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不得不花大量功夫来解决该问题。
表中No.14~16合金是含有12%以上V的β钛合金,它们的优点是不含难熔高密度金属,避免了金属夹杂的产生,而且降低了合金密度。但是由于大量V的加入使合金的抗氧化性下降,很容易受到氧气的玷污,致使氧化皮疏松,在热加工和热处理过程中金属损耗大,成品的表面质量和性能受影响,其中No.14合金尤为严重,尽管它有良好的冷加工性和低的合金密度,但它成本很高,因为它采用纯金属V或高V-Al加入。
表中No.17~27合金是近期开发的用于人体植入材料的钛合金,由于不能加入V、Al等有害元素,同时需要具有与人骨相近的杨氏弹性模量,而加入了大量Nb、Ta、Hf、Zr等金属,其中Nb、Ta、Hf是难熔、高密度、高价格金属,显然,第一个问题是用目前工业生产手段,难以使它们合金化,目前多处于实验室阶段,解决它们合金化问题有待于新设备、新技术和新工艺的突破。此外,由于Nb、Ta是β相低稳定元素,表中合金的加入量不足以稳定β组织, 因此它们的固溶处理必须采用冰水冷却,使热处理工艺复杂化。
综上所述,现有的β钛合金各自存在着不同的缺点,人们期待着性能优良、成本低廉、生产简便的β钛合金的诞生。
表1β钛合金表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β钛合金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创造的目的是提供成分简单、成本低、熔炼及热加工和热处理简便、力学性能好的β钛合金。
本发明创造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低成本易生产β钛合金,在Ti中加入由V、Cr、Al、Zr中的至少二种元素组成的合金,其重量百分比为 V=6~9%、Cr=6~13%、Al=2.5~4.5%、Zr=4~12%,余量为Ti及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其常规力学性能为σb=900~100MPa,ψ=40~65%,δ=8~20%。
一种低成本易生产β钛合金的制造方法,采用Al热法生产的V-Cr-Al中间合金破碎成粒1~5mm与海绵Ti按钛合金的成分含量进行充分混合后压成自耗电极,或者采用金属Cr、海绵Zr与海绵Ti按钛合金的成分含量进行充分混合后压成自耗电极,在真空自耗电弧炉中经二至三次熔炼成铸锭,按常规β钛合金锻造和轧制工艺制成钛合金材,对钛合金材进行固溶处理。
本发明创造与现有技术相比有如下优点和效果:
1、经研究发现在Ti中加入9%以下的V,并有Cr、Al存在地情况下其抗氧化性大大增强,氧化层致密,在热加工中不易脱落,在热处理后表面光滑、成品精整量少、表面质量良好。
2、由于不含难熔、高密度元素,铸锭熔炼十分简易,不产生夹杂;V的熔点为1905℃,密度为6.1g/cm3,Cr的熔点为1875,密度为7.19g/cm3,Al的熔点为660℃,密度为2.7g/cm3,可以看出它们的熔点、密度都远低于Mo(熔点为2615℃,密度为10.2g/cm3)、Nb(熔点为2468,密度为7.0g/cm3)和Ta(熔点为2998,密度为16.6g/cm3);而合金元素用常规Al热法生产的V-Cr-Al中间合金加入,其熔点约1650~1750℃,密度约6~7g/cm3,与Ti(熔点为1668℃,密度为4.5g/cm3)十分接近,从而使合金铸锭熔炼十分方便,完全排除了金属夹杂产生的可能,同时使合金密度保持在相对低的水平。
3、由于所选用的元素除V外成本都比较低,而用Al热法生产的含V中间合金取代纯V使合金成本显著下降,因此,本发明的β型钛合金具有低成本易产业化的优势。
4、此外本合金由于加入足够量的V、Cr等β稳定化元素,因此固溶处理无需水冷却即能保持β相组织,热处理工艺简单,方便应用。
5、合金中如不加入V、Al,则可成为较好的人体植入材料,可以替代目前多数的高Nb、Ta、Hf合金。
6、优化工艺生产的合金冷加工总变形量可达92%,具有优良的冷加工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案对本发明一种低成本易生产β钛合金及其制造方法简述如下:
实施例1:
采用Al热法生产的V-Cr-Al中间合金破碎成粒1~5mm,其配入成分为:6%V+10%Cr+3%Al,与海绵Ti混合后压制成自耗电极,在真空电弧中经3次熔炼成铸锭,经锻造轧制成20mm棒材,并经固溶处理后其力学性能为:σb=910MPa,ψ=61%,δ=20%,冷加工总变形量达92%。
实施例2:
与例1工艺相同, 中间合金为V-Cr-Al,中间合金配比为:7%V+9%Cr+3.5%Al,其力学性能为:σb=920MPa,ψ=60%,δ=18%。
实施例3:
与例1工艺相同,中间合金为V-Cr-Al,中间合金配比为:8%V+8%Cr+4%Al,其性能为:σb=930MPa,ψ=50%,δ=15%。
实施例4:
与例1工艺相同,中间合金为V-Cr-Al,中间合金配比为:9%V+6%Cr+4.5%Al,其力学性能为:σb=910MPa,ψ=55%,δ=16%。
实施例5:
与例1工艺相同,中间合金为V-Cr-Al,中间合金配比为:6%V+10%Cr+2.5%Al,其力学性能为:σb=1000MPa,ψ=45%,δ=10%。
实施例6:
与例1工艺相同,中间合金为V-Cr-Al,中间合金配比为:7%V+8%Cr+4%Al,其力学性能为:σb=960MPa,ψ=58%,δ=12%。
实施例7:
与例1工艺相同,中间合金为V-Cr-Al,中间合金配比为:9%V+7%Cr+4%Al,其力学性能为:σb=920MPa,ψ=62%,δ=18%。时效后力学性能为:σb=1300MPa,ψ=15%,δ=5%。
实施例8:
与例1工艺相同,中间合金为V-Cr-Al,中间合金配比为:7%V+8.5%Cr+3%Al,其力学性能为:σb=930MPa,ψ=60%,δ=18%。时效后力学性能为:σb=1250MPa,ψ=16%,δ=6%。
实施例9:
采用粒度为1~8mm的海绵Zr、金属Cr与海绵Ti充分混合后压成自耗电极,其配比为:10%Cr+12%Zr+Ti余量,经真空自耗电弧炉三次熔炼,按常规β钛合金锻造和轧制工艺制成Φ20mm棒材,经固溶处理后,其力学性能为σb=950MPa,σ0.2=880MPa,δ=14%,ψ=45%,弹性模量为88GPa。
实施例10:
采用实施例9相同工艺过程,合金配比为9%Cr+12%Zr+Ti余量,固溶处理后其力学性能为σb=930MPa,σ0.2=840MPa,δ=15%,ψ=50%,弹性模量为88GPa。
实施例11:
采用实施例9相同工艺过程,合金配比为9%Cr+11%Zr+Ti余量,固溶处理后其力学性能为σb=920MPa,σ0.2=820MPa,δ=16%,ψ=55%,弹性模量为88GPa。
实施例12:
采用实施例9相同工艺过程,合金配比为8%Cr+11%Zr+Ti余量,固溶处理后其力学性能为σb=910MPa,σ0.2=820MPa,δ=18%,ψ=55%,弹性模量为88GPa。
实施例13:
采用实施例9相同工艺过程,合金配比为12%Cr+4%Zr+Ti余量,固溶处理后其力学性能为σb=950MPa,σ0.2=880MPa,δ=16%,ψ=50%,弹性模量为88GPa。
实施例14:
采用实施例9相同工艺过程,合金配比为8%Cr+8%Zr+Ti余量, 固溶处理后其力学性能为σb=920MPa,σ0.2=840MPa,δ=17%,ψ=55%,弹性模量为88G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