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罩.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氧气罩.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621307392.7 (22)申请日 2016.12.01 (73)专利权人 庄英鸿 地址 710000 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创新路 甲2号272楼48号 (72)发明人 庄英鸿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市金栋律师事务所 11425 代理人 李萍 (51)Int.Cl. A61M 16/06(2006.01) A61M 16/16(2006.01) A61M 16/22(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氧气罩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氧气罩, 氧气罩罩体。
2、 的前端向罩体两侧分别延伸出一个连接环, 两个 连接环分别与顶端松紧带两端连接。 氧气罩罩体 底端两侧开设的通孔与底端松紧带的两端连接。 在顶端松紧带与底端松紧带上均安装有微型振 动马达。 氧气罩罩体与面部接触处设置硅胶吸附 层, 保证氧气罩使用时的舒适性及防止漏气。 氧 气罩罩体的内部设置二氧化碳吸附包, 氧气罩罩 体的外壁安装加湿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顶端松 紧带与底端松紧带的配合使用, 使得氧气罩罩体 更加贴合面部, 并在罩体与面部接触处设置硅胶 吸附层, 保证氧气罩使用时的舒适性并防止漏 气。 在顶端松紧带与底端松紧带上均安装微型振 动马达, 对面部进行振动按摩, 减轻患者使用氧 气罩。
3、时的面部不适。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 CN 206852889 U 2018.01.09 CN 206852889 U 1.氧气罩, 其特征在于, 所述氧气罩罩体的前端向罩体两侧分别延伸出一个连接环, 所 述两个连接环分别与顶端松紧带两端连接, 使所述氧气罩使用时, 氧气罩罩体前端更加贴 合鼻翼两侧; 还包括硅胶吸附层、 第一微型振动马达及第一电源; 所述硅胶吸附层设置于所 述氧气罩罩体与面部接触处, 使所述氧气罩罩体贴合面部, 不会漏气; 所述第一微型振动马 达与所述第一电源连接, 所述第一微型振动马达与所述第一电源均安装于所述顶端松紧带 外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氧。
4、气罩, 其特征在于, 包括底端松紧带, 所述底端松紧带的两 端与氧气罩罩体底端两侧开设的通孔连接, 使所述氧气罩使用时, 氧气罩罩体底端更加贴 合面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氧气罩, 其特征在于, 包括第二微型振动马达及第二电源; 所 述第二微型振动马达与所述第二电源均安装于所述底端松紧带外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氧气罩, 其特征在于, 所述氧气罩罩体上开设氧气管 连接口, 所述氧气管连接口口壁一周设置防漏气橡胶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氧气罩, 其特征在于, 包括出气管, 所述出气管与所述氧气罩 罩体的出气口连接, 所述出气管上设置出气阀门。 6.根据权利要求1、 。
5、2、 3或5任一项所述的氧气罩, 其特征在于, 包括二氧化碳吸附包; 所 述二氧化碳吸附包安装于所述氧气罩罩体的内部。 7.根据权利要求1、 2、 3或5任一项所述的氧气罩, 其特征在于, 包括加湿装置; 所述加湿 装置设置于所述氧气罩罩体外壁, 所述加湿装置的蒸汽出气管穿过所述氧气罩罩体上开设 的加湿孔, 所述加湿孔孔壁一周设置防漏气橡胶圈。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206852889 U 2 氧气罩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氧气罩。 背景技术 0002 氧气呼吸器是医院常规输氧设备中非常重要的部件之一, 同时也是抢救、 护理危 重病人必备。
6、工具之一。 患者在使用氧气呼吸器进行辅助通气治疗时, 由于氧气呼吸器的氧 气罩漏气, 导致压力打不上去, 不仅会给医生造成不便, 还会延误输氧时机, 危及患者的生 命安全。 为解决上述问题,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氧气罩与面部接触处设置了防漏气垫。 虽然 使用防漏气垫以后, 氧气罩能够较为贴合面部, 但是由于氧气罩与鼻端上方接触处不贴合, 仍会漏气。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 氧气罩存在漏气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4 本实用新型中的氧气罩罩体的前端向罩体两侧分别延伸出一个连接环, 所述两个 连接环分别与顶端松紧带两端连接, 使所述氧气罩使用时, 氧气罩罩体。
7、前端更加贴合鼻翼 两侧。 0005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 包括硅胶吸附层; 所述硅胶吸附层设置于所述氧气罩 罩体与面部接触处, 使所述氧气罩罩体贴合面部, 不会漏气。 0006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 包括第一微型振动马达及第一电源; 所述第一微型振 动马达与所述第一电源连接, 所述第一微型振动马达与所述第一电源均安装于所述顶端松 紧带外表面。 0007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 包括底端松紧带, 所述底端松紧带的两端与氧气罩罩 体底端两侧开设的通孔连接, 使所述氧气罩使用时, 氧气罩罩体底端更加贴合面部。 0008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 包括第二微型振动马达及第二电源; 所述第二微。
8、型振 动马达与所述第二电源连接, 所述第二微型振动马达与所述第二电源均安装于所述底端松 紧带外表面。 0009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 所述氧气罩罩体上开设氧气管连接口, 所述氧气管连 接口口壁一周设置防漏气橡胶圈。 0010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 包括出气管, 所述所述出气管与所述氧气罩罩体上开 设的出气口连接, 所述出气管上设置出气阀门。 0011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 包括二氧化碳吸附包; 所述二氧化碳吸附包安装于所 述氧气罩罩体的内部。 0012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 包括加湿装置; 所述加湿装置设置于所述氧气罩罩体 外壁, 所述加湿装置的蒸汽出气管穿过所述氧气罩罩体上开。
9、设的加湿孔, 所述加湿孔孔壁 一周设置防漏气橡胶圈。 0013 本实用新型中的氧气罩, 与现有技术相比, 其有益效果为: 说明书 1/3 页 3 CN 206852889 U 3 0014 本实用新型中的氧气罩, 通过顶端松紧带与底端松紧带的配合使用, 使得氧气罩 罩体更加贴合面部, 并在罩体与面部接触处设置硅胶吸附层, 保证氧气罩使用时的舒适性, 并且防止漏气。 0015 在顶端松紧带与底端松紧带上均安装有微型振动马达, 使得顶端松紧带及底端松 紧带产生振动, 进一步对面部进行振动按摩, 防止长时间使用氧气罩给患者面部带来的不 适。 0016 在氧气罩的罩体上设置了加湿装置可对氧气进行加湿;。
10、 氧气罩的罩体内部设置的 二氧化碳吸附装置可以将患者呼出的二氧化碳吸收, 防止呼出气体影响氧气浓度。 附图说明 0017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氧气罩的外表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 完整地描述。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 所有其他实施例, 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9 如图1所示, 氧气罩罩体1的前端向罩体两侧分别延伸出一个连接环7, 两个连接环 7分别与顶端松紧带2两端连接, 使氧气罩使用时, 氧气罩前端更加贴合鼻翼两侧。 氧气罩罩 体1上开设氧气管连接。
11、口10, 氧气经由氧气管连接口10进入氧气罩, 为防止漏气, 在氧气管 连接口10口壁一周设置防漏气橡胶圈9。 0020 为使氧气罩罩体1底端能够完全贴合面部, 在氧气罩罩体1底端两侧分别开设通孔 8, 两个通孔8分别与底端松紧带3的两端连接。 使用时, 将底端松紧带3套在头部, 底端松紧 带3将会对氧气罩罩体1底端施力, 使得氧气罩罩体1贴合面部, 防止漏气。 0021 为使氧气罩贴合面部时, 不会因为氧气罩罩体1边缘较硬而存在氧气罩难以完全 贴合面部的情况发生, 同时为了给患者带来更加舒适的感觉, 在氧气罩罩体1与面部接触处 设置硅胶吸附层, 使用时, 硅胶吸附层将会直接接触面部, 并与面。
12、部紧密贴合, 保证氧气罩 的密封性, 不会漏气。 0022 因为长时间使用氧气罩的话, 顶端松紧带2及底端松紧带3将会长时间贴合在面部 上, 给患者面部带来不适。 为缓解患者的面部不适, 在顶端松紧带2的外表面安装第一微型 振动马达4及第一电源5, 第一微型振动马达4与第一电源5连接, 第一电源5为第一微型振动 马达4提供电能, 使第一微型振动马达4工作, 并将振动力经由顶端松紧带2传导至患者面 部, 对患者面部进行振动按摩, 缓解患者面部不适。 同样, 在底端松紧带3外表面安装第二微 型振动马达15及第二电源16, 第二微型振动马达15与第二电源16连接, 第二电源16为第二 微型振动马达1。
13、5提供电能, 对患者面部进行按摩。 0023 为防止患者呼出的气体被患者长时间重复呼入, 影响氧气纯度, 在氧气罩罩体1上 开设出气口6, 出气口6上安装出气管, 出气管上安装出气阀门。 医护人员可根据需要, 调整 出气阀门的关闭与开启, 实现不定时将氧气罩罩体1内的气体排出, 保证氧气罩罩体1内的 氧气纯度。 0024 为将患者呼出的二氧化碳吸收, 保证氧气罩罩体1内的氧气纯度, 在氧气罩罩体1 说明书 2/3 页 4 CN 206852889 U 4 的内部安装二氧化碳吸附包11, 二氧化碳吸附包11内为二氧化碳吸附剂, 将患者呼出的二 氧化碳吸收。 0025 研究表明: 一般人在45-5。
14、5的相对湿度下氧气比较容易通过肺泡进入血液, 人比 较舒适。 因此, 为避免患者吸入干燥的氧气后不舒服的问题, 在氧气罩罩体1外壁上设置加 湿装置12, 加湿装置12的蒸汽出气管13穿过氧气罩罩体1上开设的加湿孔14, 对氧气罩罩体 1内的氧气加湿。 为防止漏气, 在加湿孔14孔壁一周设置防漏气橡胶圈9。 0026 以上所述, 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 于此, 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 可轻易想到变化 或替换, 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因此,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 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说明书 3/3 页 5 CN 206852889 U 5 图1 说明书附图 1/1 页 6 CN 206852889 U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