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肚脐部敷药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生儿肚脐部敷药装置.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621434120.3 (22)申请日 2016.12.16 (73)专利权人 刘筠 地址 262100 山东省安丘市永安路248号2 号楼2单元104号 (72)发明人 刘筠 (51)Int.Cl. A61M 35/00(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新生儿肚脐部敷药装置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生儿肚脐部敷药 装置, 护理带本体通过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 固定, 第一固定带自左向右绕婴儿背部缠绕并与 右侧的第一母粘扣带配合, 第二固定带自右向左 绕。
2、婴儿背部缠绕并与左侧的第二母粘扣带配合, 这种固定方式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不会使 婴儿平躺时感到不适。 护理带本体内表面的中部 设有容纳腔, 护理带本体外表面设有与容纳腔连 通的通孔, 使用时可以通过通孔向容纳腔内放置 药粉, 容纳腔的位置与肚脐部对应, 药粉可以通 过无纺布层落入肚脐部, 并对婴儿肠胃进行治 疗。 护理带本体的上部对称设有两个定位带, 两 个定位带可以绕婴儿脖颈处固定, 使护理带本体 实现定位, 避免护理带本体转动错位。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1页 CN 206621656 U 2017.11.10 CN 206621656 U 1.一种新生儿肚脐部敷药装置, 其。
3、特征是: 包括护理带本体(1), 所述护理带本体(1)的 左端部设有外伸的第一固定带(11), 护理带本体(1)的右端部设有外伸的第二固定带(12), 所述第一固定带(11)端部的内表面设有第一子粘扣带, 护理带本体(1)外表面的右侧部设 有与第一子粘扣带配合的第一母粘扣带(13), 所述第二固定带(12)端部的内表面设有第二 子粘扣带, 护理带本体(1)外表面的左侧部设有与第二子粘扣带配合的第二母粘扣带(14); 所述护理带本体(1)的上部对称设有两个定位带(15); 所述护理带本体(1)内表面的中部设 有容纳腔(16), 容纳腔(16)的开口部覆盖有无纺布层(17), 所述护理带本体(1)。
4、外表面设有 与容纳腔(16)连通的通孔(1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生儿肚脐部敷药装置, 其特征是: 所述护理带本体(1)包括 内外两个透气层(101), 两透气层(101)之间连接有海绵层(10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生儿肚脐部敷药装置, 其特征是: 所述通孔(18)位于护理带 本体(1)外表面的上部且倾斜向下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生儿肚脐部敷药装置, 其特征是: 所述第一固定带(11)和第 二固定带(12)上均布有多个透气孔(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生儿肚脐部敷药装置, 其特征是: 所述透气层(101)上均布 有多个通气孔(108)。 6.根据权利要。
5、求5所述的新生儿肚脐部敷药装置, 其特征是: 所述通孔(18)上设有能将 其密封的盖体(18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生儿肚脐部敷药装置, 其特征是: 所述容纳腔(16)设置在位 于内侧的透气层(101)上。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206621656 U 2 新生儿肚脐部敷药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生儿肚脐部敷药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产科护理是一项较为困难的工作, 新生儿皮肤娇嫩, 必须要求医护人员认真、 耐 心、 细致。 新生儿体质弱, 经常会有各种原因的腹泻, 现有技术中治疗婴幼儿腹泻的方式一 般是对肚脐部进行敷药, 敷药的方式有两种, 一种。
6、是在肚脐部利用黏胶贴药膏, 这种方式黏 胶与幼儿皮肤接触, 容易造成皮肤过敏; 第二种是在药包内装药粉, 然后使药包通过捆绑的 方式固定在肚脐部, 这种方式捆绑带可能会使幼儿不舒服, 而且捆绑带容易错位, 造成敷药 位置不准确。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缺陷, 提供一种新生儿肚脐部敷药装 置, 该新生儿肚脐部敷药装置便于给婴儿腹部进行敷药, 而且可以避免错位, 结构简单, 使 用方便。 0004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是: 包括护理带本体, 所述护理带本体 的左端部设有外伸的第一固定带, 护理带本体的右端部设有外伸的第二固定带, 所述第一 。
7、固定带端部的内表面设有第一子粘扣带, 护理带本体外表面的右侧部设有与第一子粘扣带 配合的第一母粘扣带, 所述第二固定带端部的内表面设有第二子粘扣带, 护理带本体外表 面的左侧部设有与第二子粘扣带配合的第二母粘扣带; 所述护理带本体的上部对称设有两 个定位带; 所述护理带本体内表面的中部设有容纳腔, 容纳腔的开口部覆盖有无纺布层, 所 述护理带本体外表面设有与容纳腔连通的通孔。 0005 所述护理带本体包括内外两个透气层, 两透气层之间连接有海绵层。 0006 所述通孔位于护理带本体外表面的上部且倾斜向下设置。 0007 所述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上均布有多个透气孔, 提高固定带覆盖处的透气 性。
8、。 0008 所述透气层上均布有多个通气孔。 0009 所述通孔上设有能将其密封的盖体。 0010 所述容纳腔设置在位于内侧的透气层上。 0011 采用上述方案后的优点效果是: 护理带本体通过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固定, 第一固定带自左向右绕婴儿背部缠绕并与右侧的第一母粘扣带配合, 第二固定带自右向左 绕婴儿背部缠绕并与左侧的第二母粘扣带配合, 这样就可以使护理带本体固定在肚脐部, 这种固定方式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不会使婴儿平躺时感到不适。 护理带本体内表面的 中部设有容纳腔, 护理带本体外表面设有与容纳腔连通的通孔, 使用时可以通过通孔向容 纳腔内放置药粉, 容纳腔的位置与肚脐部对应, 药。
9、粉可以通过无纺布层落入肚脐部, 并对婴 儿肠胃进行治疗。 护理带本体的上部对称设有两个定位带, 两个定位带可以绕婴儿脖颈处 说明书 1/2 页 3 CN 206621656 U 3 固定, 使护理带本体实现定位, 避免护理带本体转动错位。 附图说明 0012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13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4 图2是图1中的A-A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如图1-图2所示, 该新生儿肚脐部敷药装置包括护理带本体1, 护理带本体1的左端 部设有外伸的第一固定带11, 护理带本体1的右端部设有外伸的第二固定带12, 第一固定带 。
10、11端部的内表面设有第一子粘扣带, 护理带本体1外表面的右侧部设有与第一子粘扣带配 合的第一母粘扣带13, 第二固定带12端部的内表面设有第二子粘扣带, 护理带本体1外表面 的左侧部设有与第二子粘扣带配合的第二母粘扣带14, 使用时将第一固定带11自左向右绕 婴儿背部缠绕并与右侧的第一母粘扣带13配合, 将第二固定带12自右向左绕婴儿背部缠绕 并与左侧的第二母粘扣带13配合, 这样就可以使护理带本体1固定在肚脐部, 这种固定方式 第一固定带11和第二固定带12不会使婴儿平躺时感到不适。 第一固定带11和第二固定带12 上均布有多个透气孔4可以提高透气性, 使定位带覆盖的皮肤透气性好。 0016。
11、 如图1所示, 护理带本体1的上部对称设有两个定位带15, 两个定位带15可以绕婴 儿脖颈处固定, 使护理带本体1实现定位, 避免护理带本体1转动错位。 如图1和图2所示, 护 理带本体1包括内外两个透气层101, 本实施例中透气层101的厚度较大, 两透气层101之间 连接有海绵层102, 两透气层101均与海绵层102粘结在一起, 本实施例中透气层101上均布 有多个通气孔108, 通气孔108可以提高护理带本体1的通气性。 0017 如图1和图2所示, 护理带本体1内表面的中部设有容纳腔16, 容纳腔16设置在位于 内侧的透气层101上, 本实施例中容纳腔16通过裁剪的方式形成, 即在位。
12、于内侧的透气层 101上裁出一个凹陷部, 凹陷部自内侧透气层101内表面向其内部延伸。 容纳腔16的开口部 覆盖有无纺布层17无纺布层17黏贴在容纳腔16的侧壁上, 护理带本体1外表面设有与容纳 腔16连通的通孔18, 通孔18穿过位于外侧的透气层101和海绵层102与容纳腔16连通, 通孔 18位于护理带本体1外表面的上部且倾斜向下设置, 便于药粉的加入, 放置药粉加入时散 落。 通孔18上设有能将其密封的盖体180。 使用时可以通过通孔18向容纳腔16内放置药粉, 容纳腔16的位置与肚脐部对应, 药粉可以通过无纺布层17落入肚脐部, 并对婴儿肠胃进行 治疗。 0018 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 本领域技术人员, 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 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 可做若干的更改和修饰。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本实用新型的 权利要求为准。 说明书 2/2 页 4 CN 206621656 U 4 图1 图2 说明书附图 1/1 页 5 CN 206621656 U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