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精准注射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精准注射器.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620767806.8 (22)申请日 2016.07.20 (73)专利权人 刘齐兰 地址 225300 江苏省泰州市人民医院门诊 部 (72)发明人 刘齐兰夏舜马霞 (51)Int.Cl. A61M 5/178(2006.01) A61M 5/31(2006.01) A61M 5/32(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精准注射器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属于抽取药液和注射用专用器 具领域。 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精准注射器, 由 针头、 针筒和活塞组成, 针头。
2、包括针尖与针座, 所 述针尖由尖部(1)与后半部分(2)组成, 所述尖部 (1)的游离端为一斜面, 所述后半部分(2)的外径 膨大, 内径与尖部(1)以及针筒乳头(5)内径一 致, 针座内设置有与注射器针筒乳头(5)形状匹 配的连接部(3), 所述连接部(3)内具有内螺纹 (4), 所述针筒乳头上具有外螺纹(7), 所述针座 通过内外螺纹的配合来实现消除死腔。 解决了日 常注射器使用时, 既要完全将药物吸入, 又要呈 一定角度、 控制进针深度的问题, 并且有效地消 除了传统注射器针座与针筒乳头之间存在的死 腔, 准确地保证了药物的注入剂量。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 CN 2061。
3、03065 U 2017.04.19 CN 206103065 U 1.一种精准注射器, 由针头、 针筒和活塞组成, 所述针头包括针尖与针座, 所述针尖由 尖部 (1) 与后半部分 (2) 组成, 所述尖部 (1) 的游离端为一斜面, 其特征为所述后半部分 (2) 的外径膨大, 内径与尖部 (1) 以及针筒乳头 (5) 内径一致, 针座内设置有与注射器针筒乳头 (5) 形状匹配的连接部 (3) , 所述连接部 (3) 内具有内螺纹 (4) , 所述针筒乳头上具有外螺纹 (7) , 所述针座通过内外螺纹的配合来实现消除死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精准注射器, 其特征为所述针尖后半部分 (2。
4、) 的外径为内径 的25倍。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精准注射器, 其特征为所述针尖后半部分 (2) 的内壁和外壁 之间为空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精准注射器, 其特征为所述针头后半部分 (2) 的内壁和外壁 之间为实心且与针尖其他部分一致的金属材料。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精准注射器, 其特征为所述为尖部 (1) 与后半部分 (2) 之间 的过渡区域采用倒角工艺。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精准注射器, 其特征为所述针尖规格为外径0.4毫米、 0.45 毫米、 0.5毫米、 0.55毫米或0.6毫米。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精准注射器, 其特征为所述针尖采用不锈钢材料, 所。
5、述针座 采用塑料材料。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精准注射器, 其特征为所述注射器的针筒两侧都设置有刻 度指示。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精准注射器, 其特征为所述注射器的尖部 (1) 的长度设置为 6毫米, 所述后半部分 (2) 的长度设置为7毫米。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精准注射器, 其特征为所述针尖规格为外径0.5毫米、 0.55 毫米、 0.6毫米或0.7毫米, 所述注射器的尖部 (1) 的长度设置为2.5-3厘米。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206103065 U 2 一种精准注射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护理领域, 具体为抽取药液和注射用专用器具领域。
6、。 背景技术 0002 在日常护理注射药物操作时, 既要保持一定的注射角度, 例如皮下注射中传统的 斜刺进针法,针头斜面朝上需与皮肤呈3040度角, 又如皮下注射中改良的垂直进针法、 肌 肉注射中的垂直进针法。 在注射时既要快速又需控制进针深度, 刺入针尖的1/3-1/2, 对皮 下注射来说, 需控制进针深度以免注射到肌肉、 伤及大血管和神经。 对肌肉注射来说, 需控 制进针深度以避免伤及附近的大血管和神经。 因此对操作者的要求非常高, 往往不容易精 确完成。 另外皮下注射或肌肉注射时, 还要求推药速度慢, 在这过程中, 病人时常发生不可 控的身体移动, 譬如: 患者突然剧烈咳嗽, 易导致进针。
7、的长度发生波动, 刺入过深。 此外, 对 于原本是以液体形式的药, 譬如规格为0.6ml的瑞白, 往往需要用1ml注射器将其完全抽吸 到针筒中; 对于以固体粉末形式封装的药品, 譬如日达仙, 则需要先用注射器从安瓿里吸取 1ml溶媒, 将溶媒与药品混合充分溶解后, 再用注射器将以液体形态的药液吸取出来。 使用 传统的注射器时, 容易在针头的针座与针乳头处产生死腔, 据有关文献报导, 对于1ml规格 的注射器来说, 该死腔体积约有0.08毫升, 即无法进入人体的量为0.08毫升, 按照目前药品 价格来计算, 对应瑞白折合人民币16元, 对应日达仙, 折合人民币45.6元。 对规格更大的注 射器来。
8、说, 该死腔的数值还要大一些。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4 解决了日常注射器使用时, 既要完全将药物吸入针筒, 又要呈一定角度、 控制进针 深度的问题, 并且有效地消除了传统注射器针座与针筒乳头之间存在的死腔, 准确地保证 了药物的注入剂量。 0005 采用的技术方案 0006 一种精准注射器, 由针头、 针筒和活塞组成, 所述针头包括针尖与针座, 所述针尖 由尖部1与后半部分2组成, 所述尖部1的游离端为一斜面, 所述后半部分2的外径膨大, 内径 与尖部1以及针筒乳头5内径一致, 针座内设置有与注射器针筒乳头5形状匹配的连接部3, 所述连接部3内具有内螺纹4, 所述针筒。
9、乳头上具有外螺纹7, 所述针座通过内外螺纹的配合 来实现消除死腔。 0007 进一步优化, 所述针尖后半部分2的外径为内径的25倍。 0008 进一步优化, 所述针尖后半部分2的内壁和外壁之间为空腔。 0009 进一步优化, 所述针头后半部分2的内壁和外壁之间为实心且与针尖其他部分一 致的金属材料。 0010 进一步优化, 所述为针尖1与后半部分2之间的过渡区域采用倒角工艺。 0011 进一步优化, 所述针尖规格为外径0.4毫米、 0.45毫米、 0.5毫米、 0.55毫米或0.6毫 说明书 1/3 页 3 CN 206103065 U 3 米。 0012 进一步优化, 所述针尖采用不锈钢材料。
10、, 所述针座采用塑料材料。 0013 进一步优化, 所述注射器的针筒两侧都设置有刻度指示。 0014 进一步优化, 所述注射器的尖部1的长度设置为6毫米, 所述后半部分2的长度设置 为7毫米。 0015 进一步优化, 所述针尖规格还可设置为0.5毫米、 0.55毫米、 0.6毫米、 0.7毫米或 0.8毫米, 所述注射器的尖部长度设置为2.5-3厘米。 0016 有益效果 0017 采用结构改进的精准注射器, 包括改进后针头、 针筒, 消除了传统注射器针座与针 筒乳头之间存在的死腔, 既能方便完全不浪费地吸取完药液, 同时又能方便地控制进针的 深度。 进一步采用的分体式注射器还有利于医疗垃圾分。
11、类处置。 附图说明 0018 图1为本实用新型针头沿长轴方向剖视图, 其中1为针尖的尖部, 2为针尖的后半部 分, 3为针座内设置的与注射器针乳头形状匹配的连接部, 4为内螺纹。 0019 图2为注射器针筒和针筒乳头沿长轴方向剖视图, 其中5为针筒乳头, 6为针筒, 7为 外螺纹。 具体实施例 0020 实施例1 0021 本实施例中精准注射器的规格为用于皮下注射的1ml注射器, 针尖规格为外径0.4 毫米、 0.45毫米、 0.5毫米、 0.55毫米或0.6毫米, 待注射的药为以药液形式封装的瑞白。 0022 使用方法: 直接使用本实用新型的针刺入瓶子内, 吸取全部0.6ml瑞白药液。 按照。
12、 操作规范, 针头的针尖部斜切面向下, 操作者只需保持注射器针筒有一边的刻度与该斜面 在同一侧。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针筒在两边都有刻度, 因此在注射前排气时, 针头斜面自然即 与针筒上另一边的刻度在同一侧。 在皮下注射时, 可将本实用新型注射器的针尖的尖部设 置为固定的值6毫米, 这种前细后粗的结构可保证进针时长度不超过6毫米, 从而精确地避 免刺入肌层及深部血管、 神经。 0023 由于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是配套的针头与注射器, 并且在针座与针乳头采用螺纹的 方式进行连接, 因此消除传统注射器针座与针筒乳头之间存在的死腔, 准确地保证了药物 的注入剂量, 从而大大减少了药的浪费, 在保证疗效的同时。
13、, 为病人节约了金钱。 0024 实施例2 0025 本实施例中精准注射器的规格为用于皮下注射的1ml注射器, 针尖规格为外径0.4 毫米、 0.45毫米、 0.5毫米、 0.55毫米或0.6毫米, 待注射的药为以固体粉末形式封装的日达 仙。 0026 使用方法: 取一装有作为溶媒的安瓿, 敲开后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注射器直接抽吸 1ml液体, 使用本实用新型的针刺入瓶子内, 抽取全部1ml药液, 由于安瓿瓶口直径远远大于 针头的最大直径即后半部分的直径, 因此使用本实用新型的针头, 可深入安瓿瓶口内的深 度一定不大于等于6毫米加7毫米之和13毫米, 按照操作规范, 针头的针尖部斜切面向下, 操 。
14、说明书 2/3 页 4 CN 206103065 U 4 作者只需保持注射器针筒有一边的刻度与该斜切面在同一侧。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针筒在两 边都有刻度, 因此在注射前排气时, 针头斜切面自然即与针筒上另一边的刻度在同一侧。 在 皮下注射时, 由于本实用新型注射器的针尖的尖部设置为固定的值6毫米, 这种前细后粗的 结构可保证进针时长度不超过6毫米, 从而精确地避免刺入肌层及深部血管、 神经。 0027 实施例3 0028 本实施例中精准注射器的规格为用于肌肉注射的2-10ml注射器, 针尖规格设置为 外径0.5毫米、 0.55毫米、 0.6毫米、 0.7毫米或0.8毫米, 所述注射器的尖部1的长。
15、度设置为 2.5cm, 这样在肌注时进针深度即可控制在2.5cm。 0029 实施例4 0030 本实施例中精准注射器的规格为用于肌肉注射的2-10ml注射器, 针尖规格设置为 外径0.5毫米、 0.55毫米、 0.6毫米、 0.7毫米或0.8毫米, 所述注射器的尖部1的长度设置为 3cm, 这样在肌注时进针深度即可控制在3cm。 0031 由于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是配套的针头与注射器, 并且在针座与针乳头对应部位设 置有螺纹, 因此消除传统注射器针座与针筒乳头之间存在的死腔, 准确地保证了药物的注 入剂量, 从而大大减少了药的浪费, 在保证疗效的同时, 为病人节约了金钱。 0032 本实用新型仅举出了具有代表性的皮下注射和肌肉注射的部分案例, 但对于所有 关于针头和针筒采用其他的机械连接方式的变换, 以及不同尺寸的针头针筒等其它具体实 施方式, 凡采用等同或等效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明书 3/3 页 5 CN 206103065 U 5 图1 图2 说明书附图 1/1 页 6 CN 206103065 U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