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中医内科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组合点滴中药装置.pdf

上传人:周** 文档编号:8536201 上传时间:2020-08-06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364.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810957086.5

申请日:

20180822

公开号:

CN109011019A

公开日:

20181218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审查中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M5/172

主分类号:

A61M5/172

申请人:

史志东

发明人:

史志东,史丽杰

地址:

265300 山东省烟台市栖霞市民生路259院

优先权:

CN201810957086A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中医内科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组合点滴中药装置,包括第一套筒,所述第一套筒的底部设有第二套筒,第一套筒转动安装在第二套筒上,所述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之间设有输液管,所述输液管的一端连接有三个分液管,输液管的另一端设有针头,所述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两个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上均焊接有第一锥形齿轮,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相互远离的一侧均焊接有固定杆,两个固定杆上均转动安装有转动杆,两个转动杆靠近第一电机的一端均焊接有第二锥形齿轮,两个第二锥形齿轮分别与两个第一锥形齿轮相啮合。本发明便于对输液管进行固定,便于调节输液速度,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权利要求书

1.用于中医内科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组合点滴中药装置,包括第一套筒(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筒(1)的底部设有第二套筒(2),第一套筒(1)转动安装在第二套筒(2)上,所述第一套筒(1)和第二套筒(2)之间设有输液管(3),所述输液管(3)的一端连接有三个分液管(4),输液管(3)的另一端设有针头(5),所述第一套筒(1)和第二套筒(2)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6),两个第一电机(6)的输出轴上均焊接有第一锥形齿轮(7),第一套筒(1)和第二套筒(2)相互远离的一侧均焊接有固定杆(8),两个固定杆(8)上均转动安装有转动杆(9),两个转动杆(9)靠近第一电机(6)的一端均焊接有第二锥形齿轮(10),两个第二锥形齿轮(10)分别与两个第一锥形齿轮(7)相啮合,两个转动杆(9)的另一端均焊接有第三锥形齿轮(11),第一套筒(1)和第二套筒(2)上均转动安装有螺纹杆(12),两个螺纹杆(12)相互远离的一端均焊接有第四锥形齿轮(13),两个第四锥形齿轮(13)分别与两个第三锥形齿轮(11)相啮合,两个螺纹杆(12)相互靠近的一端均螺纹连接有螺纹块(14),两个螺纹块(14)相互靠近的一侧均焊接有连接板(15),两个连接板(15)相互靠近的一侧均焊接有弹簧(16)的一端,两个弹簧(16)的另一端均焊接有挤压板(17),所述第一套筒(1)和第二套筒(2)的一侧分别焊接有第一固定板(18)和第二固定板(19),第一固定板(18)的底部转动安装有连接杆(20),第二固定板(19)上开设有转动腔(21),连接杆(20)活动安装在转动腔(21)内,所述转动腔(21)的底侧内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22),第二电机(22)的输出轴上焊接有第一链轮(23),第一链轮(23)上啮合有链条(24),所述转动腔(21)的底侧内壁上转动安装有旋转杆(25),旋转杆(25)上焊接有第二链轮(26),第二链轮(26)通过链条(24)与第一链轮(23)传动连接,所述旋转杆(25)的顶端焊接有齿轮(27),所述转动腔(21)的顶侧内壁上滑动安装有限位杆(28),限位杆(28)上焊接有齿条(29),齿条(29)与齿轮(27)相啮合,所述限位杆(28)活动安装在连接杆(20)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中医内科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组合点滴中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板(18)的底部开设有两侧均为开口的卡槽,卡槽内固定安装有转轴,连接杆(20)转动安装在转轴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中医内科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组合点滴中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板(19)的顶部开设有通孔,通孔与转动腔(21)相连通,连接杆(20)活动安装在通孔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中医内科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组合点滴中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20)上开设有限位孔,限位杆(28)活动安装在限位孔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中医内科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组合点滴中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腔(21)的顶侧内壁上焊接有第一滑轨,限位杆(28)的顶部焊接有第一滑块,第一滑块滑动安装在第一滑轨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中医内科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组合点滴中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腔(21)的底侧内壁上开设有转动槽,旋转杆(25)转动安装在转动槽内,转动槽内固定安装有第一轴承,第一轴承套设在旋转杆(25)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中医内科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组合点滴中药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固定杆(8)上均开设有转动孔,两个转动杆(9)分别转动安装在两个转动孔内,两个转动孔内均固定安装有第二轴承,两个第二轴承分别套设在两个转动杆(9)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中医内科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组合点滴中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筒(1)和第二套筒(2)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开设有活动孔,两个螺纹杆(12)分别转动安装在两个活动孔内,两个活动孔内均固定安装有第三轴承,两个第三轴承分别套设在两个螺纹杆(12)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中医内科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组合点滴中药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螺纹块(14)上均开设有螺纹孔,两个螺纹孔内均设有内螺纹,两个螺纹杆(12)上均设有外螺纹,内螺纹与外螺纹相适配。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中医内科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组合点滴中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筒(1)和第二套筒(2)的一侧均焊接有第二滑轨,两个螺纹块(14)的一侧均焊接有第二滑块,两个第二滑块分别滑动安装在两个第二滑轨上。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医内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中医内科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组合点滴中药装置。

背景技术

心血管疾病是人类的头号杀手,早已成为现代社会发病率、致残率最高的疾病。众所周知,目前我国存在着大量的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其中高血压患者1.6亿;高脂血症患者1.6亿;超重者2亿;肥胖6000万人;糖尿病2000万人;烟民3.5亿,还有大量饮酒者和缺乏体力活动者。如果不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将会进一步增长。

患有心血管疾病的病人需要进行输液,由于医院衣物人员的限制,不能对其一对一服务,现有的输液管不便于固定,由于患者需要输入不同的药物,且需要对输液速度进行限制,因此我们提出了用于中医内科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组合点滴中药装置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用于中医内科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组合点滴中药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用于中医内科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组合点滴中药装置,包括第一套筒,所述第一套筒的底部设有第二套筒,第一套筒转动安装在第二套筒上,所述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之间设有输液管,所述输液管的一端连接有三个分液管,输液管的另一端设有针头,所述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两个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上均焊接有第一锥形齿轮,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相互远离的一侧均焊接有固定杆,两个固定杆上均转动安装有转动杆,两个转动杆靠近第一电机的一端均焊接有第二锥形齿轮,两个第二锥形齿轮分别与两个第一锥形齿轮相啮合,两个转动杆的另一端均焊接有第三锥形齿轮,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上均转动安装有螺纹杆,两个螺纹杆相互远离的一端均焊接有第四锥形齿轮,两个第四锥形齿轮分别与两个第三锥形齿轮相啮合,两个螺纹杆相互靠近的一端均螺纹连接有螺纹块,两个螺纹块相互靠近的一侧均焊接有连接板,两个连接板相互靠近的一侧均焊接有弹簧的一端,两个弹簧的另一端均焊接有挤压板,所述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的一侧分别焊接有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第一固定板的底部转动安装有连接杆,第二固定板上开设有转动腔,连接杆活动安装在转动腔内,所述转动腔的底侧内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上焊接有第一链轮,第一链轮上啮合有链条,所述转动腔的底侧内壁上转动安装有旋转杆,旋转杆上焊接有第二链轮,第二链轮通过链条与第一链轮传动连接,所述旋转杆的顶端焊接有齿轮,所述转动腔的顶侧内壁上滑动安装有限位杆,限位杆上焊接有齿条,齿条与齿轮相啮合,所述限位杆活动安装在连接杆上。

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板的底部开设有两侧均为开口的卡槽,卡槽内固定安装有转轴,连接杆转动安装在转轴上。

优选的,所述第二固定板的顶部开设有通孔,通孔与转动腔相连通,连接杆活动安装在通孔内。

优选的,所述连接杆上开设有限位孔,限位杆活动安装在限位孔内。

优选的,所述转动腔的顶侧内壁上焊接有第一滑轨,限位杆的顶部焊接有第一滑块,第一滑块滑动安装在第一滑轨上。

优选的,所述转动腔的底侧内壁上开设有转动槽,旋转杆转动安装在转动槽内,转动槽内固定安装有第一轴承,第一轴承套设在旋转杆上。

优选的,两个固定杆上均开设有转动孔,两个转动杆分别转动安装在两个转动孔内,两个转动孔内均固定安装有第二轴承,两个第二轴承分别套设在两个转动杆上。

优选的,所述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开设有活动孔,两个螺纹杆分别转动安装在两个活动孔内,两个活动孔内均固定安装有第三轴承,两个第三轴承分别套设在两个螺纹杆上。

优选的,两个螺纹块上均开设有螺纹孔,两个螺纹孔内均设有内螺纹,两个螺纹杆上均设有外螺纹,内螺纹与外螺纹相适配。

优选的,所述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的一侧均焊接有第二滑轨,两个螺纹块的一侧均焊接有第二滑块,两个第二滑块分别滑动安装在两个第二滑轨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第一电机、第一锥形齿轮、固定杆、转动杆、第二锥形齿轮、第三锥形齿轮、螺纹杆、第四锥形齿轮、螺纹块、连接板、弹簧和挤压板的配合,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带动第一锥形齿轮转动,第一锥形齿轮带动第二锥形齿轮转动,第二锥形齿轮带动转动杆转动,转动杆带动第三锥形齿轮转动,第三锥形齿轮转动带动第四锥形齿轮转动,第四锥形齿轮带动螺纹杆转动,螺纹杆带动螺纹块移动,螺纹块带动连接板移动,连接板带动挤压板移动;

(2)通过第二电机、第一链轮、链条、旋转杆、第二链轮、齿轮、限位杆和齿条的配合,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带动第一链轮转动,第一链轮带动链条移动,链条带动第二链轮转动,第二链轮带动旋转杆转动,旋转杆带动齿轮转动,齿轮带动齿条移动,齿条带动限位杆移动;

本发明便于对输液管进行固定,便于调节输液速度,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用于中医内科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组合点滴中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用于中医内科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组合点滴中药装置的输液管固定的左侧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用于中医内科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组合点滴中药装置的A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用于中医内科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组合点滴中药装置的B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出的用于中医内科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组合点滴中药装置的C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套筒、2第二套筒、3输液管、4分液管、5针头、6第一电机、7第一锥形齿轮、8固定杆、9转动杆、10第二锥形齿轮、11第三锥形齿轮、12螺纹杆、13第四锥形齿轮、14螺纹块、15连接板、16弹簧、17挤压板、18第一固定板、19第二固定板、20连接杆、21转动腔、22第二电机、23第一链轮、24链条、25旋转杆、26第二链轮、27齿轮、28限位杆、29齿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5,用于中医内科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组合点滴中药装置,包括第一套筒1,第一套筒1的底部设有第二套筒2,第一套筒1转动安装在第二套筒2上,第一套筒1和第二套筒2之间设有输液管3,输液管3的一端连接有三个分液管4,输液管3的另一端设有针头5,第一套筒1和第二套筒2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6,两个第一电机6的输出轴上均焊接有第一锥形齿轮7,第一套筒1和第二套筒2相互远离的一侧均焊接有固定杆8,两个固定杆8上均转动安装有转动杆9,两个转动杆9靠近第一电机6的一端均焊接有第二锥形齿轮10,两个第二锥形齿轮10分别与两个第一锥形齿轮7相啮合,两个转动杆9的另一端均焊接有第三锥形齿轮11,第一套筒1和第二套筒2上均转动安装有螺纹杆12,两个螺纹杆12相互远离的一端均焊接有第四锥形齿轮13,两个第四锥形齿轮13分别与两个第三锥形齿轮11相啮合,两个螺纹杆12相互靠近的一端均螺纹连接有螺纹块14,两个螺纹块14相互靠近的一侧均焊接有连接板15,两个连接板15相互靠近的一侧均焊接有弹簧16的一端,两个弹簧16的另一端均焊接有挤压板17,第一套筒1和第二套筒2的一侧分别焊接有第一固定板18和第二固定板19,第一固定板18的底部转动安装有连接杆20,第二固定板19上开设有转动腔21,连接杆20活动安装在转动腔21内,转动腔21的底侧内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22,第二电机22的输出轴上焊接有第一链轮23,第一链轮23上啮合有链条24,转动腔21的底侧内壁上转动安装有旋转杆25,旋转杆25上焊接有第二链轮26,第二链轮26通过链条24与第一链轮23传动连接,旋转杆25的顶端焊接有齿轮27,转动腔21的顶侧内壁上滑动安装有限位杆28,限位杆28上焊接有齿条29,齿条29与齿轮27相啮合,限位杆28活动安装在连接杆20上,通过第一电机6、第一锥形齿轮7、固定杆8、转动杆9、第二锥形齿轮10、第三锥形齿轮11、螺纹杆12、第四锥形齿轮13、螺纹块14、连接板15、弹簧16和挤压板17的配合,第一电机6的输出轴带动第一锥形齿轮7转动,第一锥形齿轮7带动第二锥形齿轮10转动,第二锥形齿轮10带动转动杆9转动,转动杆9带动第三锥形齿轮11转动,第三锥形齿轮11转动带动第四锥形齿轮13转动,第四锥形齿轮13带动螺纹杆12转动,螺纹杆12带动螺纹块14移动,螺纹块14带动连接板15移动,连接板15带动挤压板17移动;通过第二电机22、第一链轮23、链条24、旋转杆25、第二链轮26、齿轮27、限位杆28和齿条29的配合,第二电机22的输出轴带动第一链轮23转动,第一链轮23带动链条24移动,链条24带动第二链轮26转动,第二链轮26带动旋转杆25转动,旋转杆25带动齿轮27转动,齿轮27带动齿条29移动,齿条29带动限位杆28移动;本发明便于对输液管进行固定,便于调节输液速度,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板18的底部开设有两侧均为开口的卡槽,卡槽内固定安装有转轴,连接杆20转动安装在转轴上,第二固定板19的顶部开设有通孔,通孔与转动腔21相连通,连接杆20活动安装在通孔内,连接杆20上开设有限位孔,限位杆28活动安装在限位孔内,转动腔21的顶侧内壁上焊接有第一滑轨,限位杆28的顶部焊接有第一滑块,第一滑块滑动安装在第一滑轨上,转动腔21的底侧内壁上开设有转动槽,旋转杆25转动安装在转动槽内,转动槽内固定安装有第一轴承,第一轴承套设在旋转杆25上,两个固定杆8上均开设有转动孔,两个转动杆9分别转动安装在两个转动孔内,两个转动孔内均固定安装有第二轴承,两个第二轴承分别套设在两个转动杆9上,第一套筒1和第二套筒2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开设有活动孔,两个螺纹杆12分别转动安装在两个活动孔内,两个活动孔内均固定安装有第三轴承,两个第三轴承分别套设在两个螺纹杆12上,两个螺纹块14上均开设有螺纹孔,两个螺纹孔内均设有内螺纹,两个螺纹杆12上均设有外螺纹,内螺纹与外螺纹相适配,第一套筒1和第二套筒2的一侧均焊接有第二滑轨,两个螺纹块14的一侧均焊接有第二滑块,两个第二滑块分别滑动安装在两个第二滑轨上,通过第一电机6、第一锥形齿轮7、固定杆8、转动杆9、第二锥形齿轮10、第三锥形齿轮11、螺纹杆12、第四锥形齿轮13、螺纹块14、连接板15、弹簧16和挤压板17的配合,第一电机6的输出轴带动第一锥形齿轮7转动,第一锥形齿轮7带动第二锥形齿轮10转动,第二锥形齿轮10带动转动杆9转动,转动杆9带动第三锥形齿轮11转动,第三锥形齿轮11转动带动第四锥形齿轮13转动,第四锥形齿轮13带动螺纹杆12转动,螺纹杆12带动螺纹块14移动,螺纹块14带动连接板15移动,连接板15带动挤压板17移动;通过第二电机22、第一链轮23、链条24、旋转杆25、第二链轮26、齿轮27、限位杆28和齿条29的配合,第二电机22的输出轴带动第一链轮23转动,第一链轮23带动链条24移动,链条24带动第二链轮26转动,第二链轮26带动旋转杆25转动,旋转杆25带动齿轮27转动,齿轮27带动齿条29移动,齿条29带动限位杆28移动;本发明便于对输液管进行固定,便于调节输液速度,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本实施例中,首先转动第一固定板18和第二固定板19,第一固定板18带动连接杆20进入转动腔21内,启动第二电机22,第二电机22的输出轴带动第一链轮23转动,第一链轮23带动链条24移动,链条24带动第二链轮26转动,第二链轮26带动旋转杆25转动,旋转杆25带动齿轮27转动,齿轮27带动齿条29移动,齿条29带动限位杆28移动,限位杆28移动至限位孔内,将连接杆20固定,然后启动第一电机6,第一电机6的输出轴带动第一锥形齿轮7转动,第一锥形齿轮7带动第二锥形齿轮10转动,第二锥形齿轮10带动转动杆9转动,转动杆9带动第三锥形齿轮11转动,第三锥形齿轮11转动带动第四锥形齿轮13转动,第四锥形齿轮13带动螺纹杆12转动,螺纹杆12带动螺纹块14移动,螺纹块14带动连接板15移动,连接板15带动挤压板17移动,挤压板17挤压输液管3,控制输液速度,便于对输液管进行固定,便于调节输液速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用于中医内科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组合点滴中药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用于中医内科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组合点滴中药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用于中医内科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组合点滴中药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用于中医内科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组合点滴中药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于中医内科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组合点滴中药装置.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810957086.5 (22)申请日 2018.08.22 (71)申请人 史志东 地址 265300 山东省烟台市栖霞市民生路 259院 (72)发明人 史志东史丽杰 (51)Int.Cl. A61M 5/172(2006.01) (54)发明名称 用于中医内科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组合点滴 中药装置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中医内科治疗心血 管疾病的组合点滴中药装置, 包括第一套筒, 所 述第一套筒的底部设有第二套筒, 第一套筒转动 安装在第二套筒上, 所述第一套。

2、筒和第二套筒之 间设有输液管, 所述输液管的一端连接有三个分 液管, 输液管的另一端设有针头, 所述第一套筒 和第二套筒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第一 电机, 两个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上均焊接有第一锥 形齿轮, 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相互远离的一侧均 焊接有固定杆, 两个固定杆上均转动安装有转动 杆, 两个转动杆靠近第一电机的一端均焊接有第 二锥形齿轮, 两个第二锥形齿轮分别与两个第一 锥形齿轮相啮合。 本发明便于对输液管进行固 定, 便于调节输液速度, 结构简单, 使用方便。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4页 附图3页 CN 109011019 A 2018.12.18 CN 109011019 A 1.。

3、用于中医内科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组合点滴中药装置, 包括第一套筒 (1) , 其特征在 于, 所述第一套筒 (1) 的底部设有第二套筒 (2) , 第一套筒 (1) 转动安装在第二套筒 (2) 上, 所 述第一套筒 (1) 和第二套筒 (2) 之间设有输液管 (3) , 所述输液管 (3) 的一端连接有三个分液 管 (4) , 输液管 (3) 的另一端设有针头 (5) , 所述第一套筒 (1) 和第二套筒 (2) 相互远离的一侧 均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 (6) , 两个第一电机 (6) 的输出轴上均焊接有第一锥形齿轮 (7) , 第一 套筒 (1) 和第二套筒 (2) 相互远离的一侧均焊接有固定杆 。

4、(8) , 两个固定杆 (8) 上均转动安装 有转动杆 (9) , 两个转动杆 (9) 靠近第一电机 (6) 的一端均焊接有第二锥形齿轮 (10) , 两个第 二锥形齿轮 (10) 分别与两个第一锥形齿轮 (7) 相啮合, 两个转动杆 (9) 的另一端均焊接有第 三锥形齿轮 (11) , 第一套筒 (1) 和第二套筒 (2) 上均转动安装有螺纹杆 (12) , 两个螺纹杆 (12) 相互远离的一端均焊接有第四锥形齿轮 (13) , 两个第四锥形齿轮 (13) 分别与两个第三 锥形齿轮 (11) 相啮合, 两个螺纹杆 (12) 相互靠近的一端均螺纹连接有螺纹块 (14) , 两个螺 纹块 (14。

5、) 相互靠近的一侧均焊接有连接板 (15) , 两个连接板 (15) 相互靠近的一侧均焊接有 弹簧 (16) 的一端, 两个弹簧 (16) 的另一端均焊接有挤压板 (17) , 所述第一套筒 (1) 和第二套 筒 (2) 的一侧分别焊接有第一固定板 (18) 和第二固定板 (19) , 第一固定板 (18) 的底部转动 安装有连接杆 (20) , 第二固定板 (19) 上开设有转动腔 (21) , 连接杆 (20) 活动安装在转动腔 (21) 内, 所述转动腔 (21) 的底侧内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 (22) , 第二电机 (22) 的输出轴 上焊接有第一链轮 (23) , 第一链轮 (23。

6、) 上啮合有链条 (24) , 所述转动腔 (21) 的底侧内壁上 转动安装有旋转杆 (25) , 旋转杆 (25) 上焊接有第二链轮 (26) , 第二链轮 (26) 通过链条 (24) 与第一链轮 (23) 传动连接, 所述旋转杆 (25) 的顶端焊接有齿轮 (27) , 所述转动腔 (21) 的顶 侧内壁上滑动安装有限位杆 (28) , 限位杆 (28) 上焊接有齿条 (29) , 齿条 (29) 与齿轮 (27) 相 啮合, 所述限位杆 (28) 活动安装在连接杆 (20) 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中医内科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组合点滴中药装置, 其特征 在于, 所述第一固定板 (。

7、18) 的底部开设有两侧均为开口的卡槽, 卡槽内固定安装有转轴, 连 接杆 (20) 转动安装在转轴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中医内科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组合点滴中药装置, 其特征 在于, 所述第二固定板 (19) 的顶部开设有通孔, 通孔与转动腔 (21) 相连通, 连接杆 (20) 活动 安装在通孔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中医内科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组合点滴中药装置, 其特征 在于, 所述连接杆 (20) 上开设有限位孔, 限位杆 (28) 活动安装在限位孔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中医内科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组合点滴中药装置, 其特征 在于, 所述转动腔 (21) 的顶侧内。

8、壁上焊接有第一滑轨, 限位杆 (28) 的顶部焊接有第一滑块, 第一滑块滑动安装在第一滑轨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中医内科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组合点滴中药装置, 其特征 在于, 所述转动腔 (21) 的底侧内壁上开设有转动槽, 旋转杆 (25) 转动安装在转动槽内, 转动 槽内固定安装有第一轴承, 第一轴承套设在旋转杆 (25) 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中医内科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组合点滴中药装置, 其特征 在于, 两个固定杆 (8) 上均开设有转动孔, 两个转动杆 (9) 分别转动安装在两个转动孔内, 两 个转动孔内均固定安装有第二轴承, 两个第二轴承分别套设在两个转动杆 (9)。

9、 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中医内科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组合点滴中药装置, 其特征 权利要求书 1/2 页 2 CN 109011019 A 2 在于, 所述第一套筒 (1) 和第二套筒 (2) 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开设有活动孔, 两个螺纹杆 (12) 分别转动安装在两个活动孔内, 两个活动孔内均固定安装有第三轴承, 两个第三轴承分别 套设在两个螺纹杆 (12) 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中医内科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组合点滴中药装置, 其特征 在于, 两个螺纹块 (14) 上均开设有螺纹孔, 两个螺纹孔内均设有内螺纹, 两个螺纹杆 (12) 上 均设有外螺纹, 内螺纹与外螺纹相适配。 10。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中医内科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组合点滴中药装置, 其特征 在于, 所述第一套筒 (1) 和第二套筒 (2) 的一侧均焊接有第二滑轨, 两个螺纹块 (14) 的一侧 均焊接有第二滑块, 两个第二滑块分别滑动安装在两个第二滑轨上。 权利要求书 2/2 页 3 CN 109011019 A 3 用于中医内科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组合点滴中药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中医内科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中医内科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组 合点滴中药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心血管疾病是人类的头号杀手, 早已成为现代社会发病率、 致残率最高的疾病。 众 所周知, 目前我国存在着大量的心。

11、血管疾病高危人群, 其中高血压患者1.6亿; 高脂血症患 者1.6亿; 超重者 亿; 肥胖6000万人; 糖尿病2000万人; 烟民3.5亿, 还有大量饮酒者和缺乏 体力活动者。 如果不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 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将会进一步增长。 0003 患有心血管疾病的病人需要进行输液, 由于医院衣物人员的限制, 不能对其一对 一服务, 现有的输液管不便于固定, 由于患者需要输入不同的药物, 且需要对输液速度进行 限制, 因此我们提出了用于中医内科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组合点滴中药装置用于解决上述问 题。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 而提出的用于中医内科治疗心 。

12、血管疾病的组合点滴中药装置。 0005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用于中医内科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组合点滴中药装置, 包括第一套筒, 所述第一套筒的 底部设有第二套筒, 第一套筒转动安装在第二套筒上, 所述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之间设有 输液管, 所述输液管的一端连接有三个分液管, 输液管的另一端设有针头, 所述第一套筒和 第二套筒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 两个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上均焊接有第一 锥形齿轮, 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相互远离的一侧均焊接有固定杆, 两个固定杆上均转动安 装有转动杆, 两个转动杆靠近第一电机的一端均焊接有第二锥形齿轮, 两个第二锥形齿轮 分别与两个。

13、第一锥形齿轮相啮合, 两个转动杆的另一端均焊接有第三锥形齿轮, 第一套筒 和第二套筒上均转动安装有螺纹杆, 两个螺纹杆相互远离的一端均焊接有第四锥形齿轮, 两个第四锥形齿轮分别与两个第三锥形齿轮相啮合, 两个螺纹杆相互靠近的一端均螺纹连 接有螺纹块, 两个螺纹块相互靠近的一侧均焊接有连接板, 两个连接板相互靠近的一侧均 焊接有弹簧的一端, 两个弹簧的另一端均焊接有挤压板, 所述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的一侧 分别焊接有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 第一固定板的底部转动安装有连接杆, 第二固定板 上开设有转动腔, 连接杆活动安装在转动腔内, 所述转动腔的底侧内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二 电机, 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上。

14、焊接有第一链轮, 第一链轮上啮合有链条, 所述转动腔的底侧内 壁上转动安装有旋转杆, 旋转杆上焊接有第二链轮, 第二链轮通过链条与第一链轮传动连 接, 所述旋转杆的顶端焊接有齿轮, 所述转动腔的顶侧内壁上滑动安装有限位杆, 限位杆上 焊接有齿条, 齿条与齿轮相啮合, 所述限位杆活动安装在连接杆上。 0006 优选的, 所述第一固定板的底部开设有两侧均为开口的卡槽, 卡槽内固定安装有 说明书 1/4 页 4 CN 109011019 A 4 转轴, 连接杆转动安装在转轴上。 0007 优选的, 所述第二固定板的顶部开设有通孔, 通孔与转动腔相连通, 连接杆活动安 装在通孔内。 0008 优选的,。

15、 所述连接杆上开设有限位孔, 限位杆活动安装在限位孔内。 0009 优选的, 所述转动腔的顶侧内壁上焊接有第一滑轨, 限位杆的顶部焊接有第一滑 块, 第一滑块滑动安装在第一滑轨上。 0010 优选的, 所述转动腔的底侧内壁上开设有转动槽, 旋转杆转动安装在转动槽内, 转 动槽内固定安装有第一轴承, 第一轴承套设在旋转杆上。 0011 优选的, 两个固定杆上均开设有转动孔, 两个转动杆分别转动安装在两个转动孔 内, 两个转动孔内均固定安装有第二轴承, 两个第二轴承分别套设在两个转动杆上。 0012 优选的, 所述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开设有活动孔, 两个螺纹杆 分别转动安装在两个活动。

16、孔内, 两个活动孔内均固定安装有第三轴承, 两个第三轴承分别 套设在两个螺纹杆上。 0013 优选的, 两个螺纹块上均开设有螺纹孔, 两个螺纹孔内均设有内螺纹, 两个螺纹杆 上均设有外螺纹, 内螺纹与外螺纹相适配。 0014 优选的, 所述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的一侧均焊接有第二滑轨, 两个螺纹块的一侧 均焊接有第二滑块, 两个第二滑块分别滑动安装在两个第二滑轨上。 0015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 通过第一电机、 第一锥形齿轮、 固定杆、 转动杆、 第二锥形齿轮、 第三锥形齿轮、 螺纹 杆、 第四锥形齿轮、 螺纹块、 连接板、 弹簧和挤压板的配合, 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带动第。

17、一锥形 齿轮转动, 第一锥形齿轮带动第二锥形齿轮转动, 第二锥形齿轮带动转动杆转动, 转动杆带 动第三锥形齿轮转动, 第三锥形齿轮转动带动第四锥形齿轮转动, 第四锥形齿轮带动螺纹 杆转动, 螺纹杆带动螺纹块移动, 螺纹块带动连接板移动, 连接板带动挤压板移动; (2) 通过第二电机、 第一链轮、 链条、 旋转杆、 第二链轮、 齿轮、 限位杆和齿条的配合, 第 二电机的输出轴带动第一链轮转动, 第一链轮带动链条移动, 链条带动第二链轮转动, 第二 链轮带动旋转杆转动, 旋转杆带动齿轮转动, 齿轮带动齿条移动, 齿条带动限位杆移动; 本发明便于对输液管进行固定, 便于调节输液速度, 结构简单, 使。

18、用方便。 附图说明 0016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用于中医内科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组合点滴中药装置的结构示 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用于中医内科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组合点滴中药装置的输液管固定 的左侧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用于中医内科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组合点滴中药装置的A部分结构 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用于中医内科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组合点滴中药装置的B部分结构 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出的用于中医内科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组合点滴中药装置的C部分结构 示意图。 说明书 2/4 页 5 CN 109011019 A 5 0017 图中: 1第一套筒、 2第二套筒、 3输液管、 4分液管、 5针。

19、头、 6第一电机、 7第一锥形齿 轮、 8固定杆、 9转动杆、 10第二锥形齿轮、 11第三锥形齿轮、 12螺纹杆、 13第四锥形齿轮、 14螺 纹块、 15连接板、 16弹簧、 17挤压板、 18第一固定板、 19第二固定板、 20连接杆、 21转动腔、 22 第二电机、 23第一链轮、 24链条、 25旋转杆、 26第二链轮、 27齿轮、 28限位杆、 29齿条。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 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 完 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19 参照图1-5, 用于中医内科治疗心。

20、血管疾病的组合点滴中药装置, 包括第一套筒1, 第一套筒1的底部设有第二套筒2, 第一套筒1转动安装在第二套筒2上, 第一套筒1和第二套 筒2之间设有输液管3, 输液管3的一端连接有三个分液管4, 输液管3的另一端设有针头5, 第 一套筒1和第二套筒2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6, 两个第一电机6的输出轴上 均焊接有第一锥形齿轮7, 第一套筒1和第二套筒2相互远离的一侧均焊接有固定杆8, 两个 固定杆8上均转动安装有转动杆9, 两个转动杆9靠近第一电机6的一端均焊接有第二锥形齿 轮10, 两个第二锥形齿轮10分别与两个第一锥形齿轮7相啮合, 两个转动杆9的另一端均焊 接有第三锥形齿轮1。

21、1, 第一套筒1和第二套筒2上均转动安装有螺纹杆12, 两个螺纹杆12相 互远离的一端均焊接有第四锥形齿轮13, 两个第四锥形齿轮13分别与两个第三锥形齿轮11 相啮合, 两个螺纹杆12相互靠近的一端均螺纹连接有螺纹块14, 两个螺纹块14相互靠近的 一侧均焊接有连接板15, 两个连接板15相互靠近的一侧均焊接有弹簧16的一端, 两个弹簧 16的另一端均焊接有挤压板17, 第一套筒1和第二套筒2的一侧分别焊接有第一固定板18和 第二固定板19, 第一固定板18的底部转动安装有连接杆20, 第二固定板19上开设有转动腔 21, 连接杆20活动安装在转动腔21内, 转动腔21的底侧内壁上固定安装有。

22、第二电机22, 第二 电机22的输出轴上焊接有第一链轮23, 第一链轮23上啮合有链条24, 转动腔21的底侧内壁 上转动安装有旋转杆25, 旋转杆25上焊接有第二链轮26, 第二链轮26通过链条24与第一链 轮23传动连接, 旋转杆25的顶端焊接有齿轮27, 转动腔21的顶侧内壁上滑动安装有限位杆 28, 限位杆28上焊接有齿条29, 齿条29与齿轮27相啮合, 限位杆28活动安装在连接杆20上, 通过第一电机6、 第一锥形齿轮7、 固定杆8、 转动杆9、 第二锥形齿轮10、 第三锥形齿轮11、 螺 纹杆12、 第四锥形齿轮13、 螺纹块14、 连接板15、 弹簧16和挤压板17的配合, 第。

23、一电机6的输 出轴带动第一锥形齿轮7转动, 第一锥形齿轮7带动第二锥形齿轮10转动, 第二锥形齿轮10 带动转动杆9转动, 转动杆9带动第三锥形齿轮11转动, 第三锥形齿轮11转动带动第四锥形 齿轮13转动, 第四锥形齿轮13带动螺纹杆12转动, 螺纹杆12带动螺纹块14移动, 螺纹块14带 动连接板15移动, 连接板15带动挤压板17移动; 通过第二电机22、 第一链轮23、 链条24、 旋转 杆25、 第二链轮26、 齿轮27、 限位杆28和齿条29的配合, 第二电机22的输出轴带动第一链轮 23转动, 第一链轮23带动链条24移动, 链条24带动第二链轮26转动, 第二链轮26带动旋转杆。

24、 25转动, 旋转杆25带动齿轮27转动, 齿轮27带动齿条29移动, 齿条29带动限位杆28移动; 本 发明便于对输液管进行固定, 便于调节输液速度, 结构简单, 使用方便。 0020 本实施例中, 第一固定板18的底部开设有两侧均为开口的卡槽, 卡槽内固定安装 有转轴, 连接杆20转动安装在转轴上, 第二固定板19的顶部开设有通孔, 通孔与转动腔21相 连通, 连接杆20活动安装在通孔内, 连接杆20上开设有限位孔, 限位杆28活动安装在限位孔 说明书 3/4 页 6 CN 109011019 A 6 内, 转动腔21的顶侧内壁上焊接有第一滑轨, 限位杆28的顶部焊接有第一滑块, 第一滑块。

25、滑 动安装在第一滑轨上, 转动腔21的底侧内壁上开设有转动槽, 旋转杆25转动安装在转动槽 内, 转动槽内固定安装有第一轴承, 第一轴承套设在旋转杆25上, 两个固定杆8上均开设有 转动孔, 两个转动杆9分别转动安装在两个转动孔内, 两个转动孔内均固定安装有第二轴 承, 两个第二轴承分别套设在两个转动杆9上, 第一套筒1和第二套筒2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开 设有活动孔, 两个螺纹杆12分别转动安装在两个活动孔内, 两个活动孔内均固定安装有第 三轴承, 两个第三轴承分别套设在两个螺纹杆12上, 两个螺纹块14上均开设有螺纹孔, 两个 螺纹孔内均设有内螺纹, 两个螺纹杆12上均设有外螺纹, 内螺纹与外螺。

26、纹相适配, 第一套筒 1和第二套筒2的一侧均焊接有第二滑轨, 两个螺纹块14的一侧均焊接有第二滑块, 两个第 二滑块分别滑动安装在两个第二滑轨上, 通过第一电机6、 第一锥形齿轮7、 固定杆8、 转动杆 9、 第二锥形齿轮10、 第三锥形齿轮11、 螺纹杆12、 第四锥形齿轮13、 螺纹块14、 连接板15、 弹 簧16和挤压板17的配合, 第一电机6的输出轴带动第一锥形齿轮7转动, 第一锥形齿轮7带动 第二锥形齿轮10转动, 第二锥形齿轮10带动转动杆9转动, 转动杆9带动第三锥形齿轮11转 动, 第三锥形齿轮11转动带动第四锥形齿轮13转动, 第四锥形齿轮13带动螺纹杆12转动, 螺 纹杆。

27、12带动螺纹块14移动, 螺纹块14带动连接板15移动, 连接板15带动挤压板17移动; 通过 第二电机22、 第一链轮23、 链条24、 旋转杆25、 第二链轮26、 齿轮27、 限位杆28和齿条29的配 合, 第二电机22的输出轴带动第一链轮23转动, 第一链轮23带动链条24移动, 链条24带动第 二链轮26转动, 第二链轮26带动旋转杆25转动, 旋转杆25带动齿轮27转动, 齿轮27带动齿条 29移动, 齿条29带动限位杆28移动; 本发明便于对输液管进行固定, 便于调节输液速度, 结 构简单, 使用方便。 0021 本实施例中, 首先转动第一固定板18和第二固定板19, 第一固定板。

28、18带动连接杆 20进入转动腔21内, 启动第二电机22, 第二电机22的输出轴带动第一链轮23转动, 第一链轮 23带动链条24移动, 链条24带动第二链轮26转动, 第二链轮26带动旋转杆25转动, 旋转杆25 带动齿轮27转动, 齿轮27带动齿条29移动, 齿条29带动限位杆28移动, 限位杆28移动至限位 孔内, 将连接杆20固定, 然后启动第一电机6, 第一电机6的输出轴带动第一锥形齿轮7转动, 第一锥形齿轮7带动第二锥形齿轮10转动, 第二锥形齿轮10带动转动杆9转动, 转动杆9带动 第三锥形齿轮11转动, 第三锥形齿轮11转动带动第四锥形齿轮13转动, 第四锥形齿轮13带 动螺纹。

29、杆12转动, 螺纹杆12带动螺纹块14移动, 螺纹块14带动连接板15移动, 连接板15带动 挤压板17移动, 挤压板17挤压输液管3, 控制输液速度, 便于对输液管进行固定, 便于调节输 液速度。 0022 以上所述, 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 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 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 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明书 4/4 页 7 CN 109011019 A 7 图1 图2 说明书附图 1/3 页 8 CN 109011019 A 8 图3 图4 说明书附图 2/3 页 9 CN 109011019 A 9 图5 说明书附图 3/3 页 10 CN 109011019 A 10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