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热贴.pdf

上传人:七月 文档编号:8533348 上传时间:2020-08-06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7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20352966.7

申请日:

20140627

公开号:

CN204073088U

公开日:

20150107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失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M37/00

主分类号:

A61M37/00

申请人:

深圳基原投资有限公司

发明人:

官木喜

地址:

518040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农林路鑫竹苑大厦A座17层基原公司

优先权:

CN201420352966U

专利代理机构:

深圳市顺天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郭伟刚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发热贴,其特征在于,依次层叠设置有透气层(1)、第一隔离层(2)、发热层(3)、第二隔离层(4)、粘贴层(5),所述第一隔离层和所述第二隔离层边缘处粘合并形成一容纳腔,所述发热层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发热贴还包括粘贴在所述粘贴层第一外表面(51)的面积小于所述粘贴层(51)的吸水层,以及设置在所述吸水层(7)外表面和所述粘贴层第二外表面(52)的保护膜(6)。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使用时可以往吸水层上滴入药水,也可以往吸水层上涂抹药膏,发热层产生的热量使药水或药膏的药力可以更好地被人体表面吸收,针对不同的疾病可以滴入不同的药水,使发热贴实现多功能的效果。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发热贴,其特征在于,依次层叠设置有透气层(1)、第一隔离层(2)、发热层(3)、第二隔离层(4)、粘贴层(5),所述第一隔离层(2)和所述第二隔离层(4)边缘处粘合并形成一容纳腔,所述发热层(3)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发热贴还包括粘贴在所述粘贴层(5)第一外表面(51)的面积小于所述粘贴层(51)的吸水层(7),以及设置在所述吸水层(7)外表面和所述粘贴层(5)第二外表面(52)的保护膜(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贴,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层(7)为吸水棉布或吸水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热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表面(51)设置在所述粘贴层(5)的中心位置,所述第二外表面(52)围绕所述第一外表面(51)设置,且所述第二外表面(52)的面积是所述第一外表面(51)的2-3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热贴,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层(7)的横截面为圆形或多边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热贴,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层(7)的厚度为0.1-2m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热贴,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层(7)的厚度为1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贴,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层(1)为无纺布制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离层(2)和第二隔离层(4)为PE制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贴,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膜(6)为离型纸。 10.一种发热贴,其特征在于,依次层叠设置有无纺布制件、第一PE制件、发热体、第二PE制件、粘贴剂,所述第一PE制件和所述第二PE制件边缘处粘合形成一容纳腔,所述发热体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发热贴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粘贴剂中心位置的第一外表面(51)上的吸水棉布,以及设置在所述吸水棉布和所述粘贴剂围绕中心位置的第二外表面(52)的离型纸,其中,所述第二外表面(52)是所述第一外表面(51)的2-3倍。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发热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热贴。

背景技术

人体各部份都存在局部的微循环系统,为机体的各部份输运营养,排出体 内垃圾。中医理论强调“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意即当人体经常受寒气侵袭, 局部的微循环系统发生阻滞时,使相应机体既得不到营养,又无法排出废物, 就会产生痛疼,进而引起病变。而发热贴的持续放热可以促进人体微循环进入 良性循环状态,恢复正常的生理机能,从而消除疼痛,治疗疾病。

目前,市场上的发热贴用途比较单一,大部分只具有发热的功能,不能很 好地满足消费者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 的发热贴,它可以在使用时往发热贴靠近人体的一侧滴入各种药水,发热贴产 生的热量使药力更好地被人体表面吸收。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发热贴,其特 征在于,依次层叠设置有透气层、第一隔离层、发热层、第二隔离层、粘贴层, 所述第一隔离层和所述第二隔离层边缘处粘合并形成一容纳腔,所述发热层设 置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发热贴还包括粘贴在所述粘贴层第一外表面的面积小 于所述粘贴层的吸水层,以及设置在所述吸水层外表面和所述粘贴层第二外表 面的保护膜。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发热贴中,所述吸水层为吸水棉布或吸水纸。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发热贴中,所述第一外表面设置在所述粘贴层的中心 位置,所述第二外表面围绕所述第一外表面设置,且所述第二外表面的面积是 所述第一外表面的2-3倍。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发热贴中,所述吸水层的横截面为圆形或多边形。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发热贴中,所述吸水层的厚度为0.1-2mm。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发热贴中,所述吸水层的厚度为1mm。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发热贴中,所述透气层为无纺布制件。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发热贴中,所述第一隔离层和第二隔离层为PE制件。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发热贴中,所述保护膜为离型纸。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发热贴,其特征在于,依次层叠设置有无纺布制件、 第一PE制件、发热体、第二PE制件、粘贴剂,所述第一PE制件和所述第二 PE制件边缘处粘合形成一容纳腔,所述发热体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发 热贴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粘贴剂中心位置的第一外表面上的吸水棉布,以及设置 在所述吸水棉布和所述粘贴剂围绕中心位置的第二外表面的离型纸,其中,所 述第二外表面是所述第一外表面的2-3倍。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发热贴,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在粘贴层和保护 膜之间设置吸水层,使用时可以往吸水层上滴入药水,也可以往吸水层上涂抹 药膏,发热层产生的热量使药水或药膏的药力可以更好地被人体表面吸收,因 此,针对不同的疾病可以滴入不同的药水,使发热贴实现多功能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发热贴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粘贴层与吸水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粘贴层与吸水层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 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发热贴的结构示意图,依次层叠 设置有透气层1、第一隔离层2、发热层3、第二隔离层4、粘贴层5,第一隔 离层2和所述第二隔离层4边缘处粘合并形成一容纳腔,发热层3设置在容纳 腔内,发热贴还包括粘贴在粘贴层5第一外表面51的面积小于粘贴层51的吸 水层7,以及设置在吸水层7外表面和粘贴层5第二外表面52的保护膜6。

其中,吸水层7可以是吸水棉布或吸水纸等可以吸收液体的吸水化合物。 为了增大吸水层7与人体皮肤的接触面积,可以在吸水层7上设置凸起,凸 起还可以增强发热贴使用时的舒适性。

粘贴层5的第一外表面51设置在粘贴层5的中心位置,粘贴层5的第二 外表面52围绕第一外表面51设置。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发热贴的粘 贴面积,使发热贴能够稳固地粘贴在人体皮肤上,并且在使用时可以使吸水 层7达到密封的效果。另外,将粘贴吸水层7的第一外表面51设置在中心的 目的是因为中心部位热量比较集中,有利于在使用时滴入的药水的药力的吸 收。可以针对不同的疾病滴入不同的药水,使发热贴实现多功能的效果。第 二外表面52的面积是第一外表面51的2-3倍,是为了保证在发热贴重力的 作用下,粘贴层5能够稳固地粘贴在人体皮肤上,优选地,第二外表面52 的面积是第一外表面51的2倍。

通常情况下,为了防止发热贴中的发热层3与空气发生化学反应而使发热 贴失效,需要将发热贴进行真空包装,可以将发热贴装在不透气的薄膜内,使 用时,撕开薄膜即可。

在本实用新型中,发热层3的主要成分是还原铁粉、活性炭、氯化钠和水, 使用过程中通过透气层1和第一隔离层2使空气进入发热层3并与发热层3 中的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释放热量,发热层3使用后为黑褐色固体,其中含 碳粉、NaCl固体、Fe2O3固体以及含镁铝的盐类,可以将这些固体直接倒入土 壤中,非常环保。

另外,吸水层7的横截面可以是圆形或者多边形。如图2所示,是本实用 新型实施例一的粘贴层与吸水层的结构示意图,吸水层7的横截面是圆形。图 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粘贴层与吸水层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吸水层7的横 截面的四边形。可以理解的是,吸水层7的横截面还可以是五边形等其它多边 形,在此不再详细描述。

吸水层7的厚度为0.1-2mm,在本实施例中,优选为1mm。可以理解的 是,在吸水层7的横截面面积一定的情况下,吸水层7的厚度决定了吸水层7 能够容纳多少药水,因此,不同厚度的吸水层7能够容纳不同量的药水,根据 实际需要可以生产具有不同厚度吸水层7的发热贴。但在一般情况下,1mm 的厚度足够容纳正常情况下所需要的药水,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吸水层7的厚 度优选为1mm。

在本实用新型中,透气层5是无纺布制成的透气层5。无纺布是一种非织 造布,它是直接利用高聚物切片、短纤维或长丝将纤维通过气流或机械成网, 然后经过水刺,针刺,或热轧加固,最后经过后整理形成的无编织的布料,本 实用新型采用无纺布制成透气层5可以达到透气防水的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隔离层2和第二隔离层4是由具有透气性能的高分 子材料制成。设置第一隔离层2和第二隔离层4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发热层3 的材料渗出,第一隔离层2透气是为了使空气能够进入发热层3,从而产生热 量,所使用的高分子材料可以为PE材料,PE材料具有非通透性的特性,可以 阻隔发热层3的材料渗出。

在本实用新型中,保护膜6是离型纸,可以保护粘贴层5,使用时只要撕 开离型纸,在吸水层7中滴入药水,然后依靠粘贴层5粘附在身体需要治疗的 部位即可。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粘贴层5和保护膜6之间设置吸水层7,使用时可以往 吸水层7上滴入药水,也可以往吸水层7上涂抹药膏,发热层3产生的热量使 药水或药膏的药力可以更好地被人体表面吸收,因此,针对不同的疾病可以滴 入不同的药水,使发热贴实现多功能的效果。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 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 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 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 型的保护之内。

一种发热贴.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一种发热贴.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一种发热贴.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发热贴.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发热贴.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4073088 U (45)授权公告日 2015.01.07 CN 204073088 U (21)申请号 201420352966.7 (22)申请日 2014.06.27 A61M 37/00(2006.01) (73)专利权人 深圳基原投资有限公司 地址 518040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农林路鑫 竹苑大厦 A 座 17 层基原公司 (72)发明人 官木喜 (74)专利代理机构 深圳市顺天达专利商标代理 有限公司 44217 代理人 郭伟刚 (54) 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发热贴 (57)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发热贴, 其特征在于, 依次层叠设置有透气层 (。

2、1)、 第一隔离层 (2)、 发 热层 (3)、 第二隔离层 (4)、 粘贴层 (5), 所述第一 隔离层和所述第二隔离层边缘处粘合并形成一容 纳腔, 所述发热层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 所述发热 贴还包括粘贴在所述粘贴层第一外表面 (51) 的 面积小于所述粘贴层 (51) 的吸水层, 以及设置在 所述吸水层 (7) 外表面和所述粘贴层第二外表面 (52) 的保护膜 (6)。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是, 使用时可以往吸水层上滴入药水, 也可以往吸 水层上涂抹药膏, 发热层产生的热量使药水或药 膏的药力可以更好地被人体表面吸收, 针对不同 的疾病可以滴入不同的药水, 使发热贴实现多功 能的效果。。

3、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2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 (10)授权公告号 CN 204073088 U CN 204073088 U 1/1 页 2 1.一种发热贴, 其特征在于, 依次层叠设置有透气层(1)、 第一隔离层(2)、 发热层(3)、 第二隔离层 (4)、 粘贴层 (5), 所述第一隔离层 (2) 和所述第二隔离层 (4) 边缘处粘合并形 成一容纳腔, 所述发热层 (3) 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 所述发热贴还包括粘贴在所述粘贴层 (5) 第一外表面 (51) 的面积。

4、小于所述粘贴层 (51) 的吸水层 (7), 以及设置在所述吸水层 (7) 外表面和所述粘贴层 (5) 第二外表面 (52) 的保护膜 (6)。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发热贴, 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水层 (7) 为吸水棉布或吸水纸。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发热贴,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外表面 (51) 设置在所述粘贴 层 (5) 的中心位置, 所述第二外表面 (52) 围绕所述第一外表面 (51) 设置, 且所述第二外表 面 (52) 的面积是所述第一外表面 (51) 的 2-3 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热贴, 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水层(7)的横截面为圆形或多边 形。。

5、 5. 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发热贴, 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水层 (7) 的厚度为 0.1-2mm。 6. 根据权利要求 5 所述的发热贴, 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水层 (7) 的厚度为 1mm。 7.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发热贴, 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气层 (1) 为无纺布制件。 8.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发热贴,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隔离层 (2) 和第二隔离层 (4) 为 PE 制件。 9.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发热贴, 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护膜 (6) 为离型纸。 10. 一种发热贴, 其特征在于, 依次层叠设置有无纺布制件、 第一 PE 制件、 发热体、 第二 PE 制。

6、件、 粘贴剂, 所述第一 PE 制件和所述第二 PE 制件边缘处粘合形成一容纳腔, 所述发热 体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 所述发热贴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粘贴剂中心位置的第一外表面 (51) 上的吸水棉布, 以及设置在所述吸水棉布和所述粘贴剂围绕中心位置的第二外表面 (52) 的离型纸, 其中, 所述第二外表面 (52) 是所述第一外表面 (51) 的 2-3 倍。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4073088 U 2 1/3 页 3 一种发热贴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发热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发热贴。 背景技术 0002 人体各部份都存在局部的微循环系统, 为机体的各部份输运营养, 排出体。

7、内垃圾。 中医理论强调 “通则不痛, 痛则不通” , 意即当人体经常受寒气侵袭, 局部的微循环系统发生 阻滞时, 使相应机体既得不到营养, 又无法排出废物, 就会产生痛疼, 进而引起病变。 而发热 贴的持续放热可以促进人体微循环进入良性循环状态, 恢复正常的生理机能, 从而消除疼 痛, 治疗疾病。 0003 目前, 市场上的发热贴用途比较单一, 大部分只具有发热的功能, 不能很好地满足 消费者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 提供一种的发热 贴, 它可以在使用时往发热贴靠近人体的一侧滴入各种药水, 发热贴产生的热量使药力更 好地被人体。

8、表面吸收。 0005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 构造一种发热贴, 其特征在于, 依次层叠设置有透气层、 第一隔离层、 发热层、 第二隔离层、 粘贴层, 所述第一隔离层和所述 第二隔离层边缘处粘合并形成一容纳腔, 所述发热层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 所述发热贴还 包括粘贴在所述粘贴层第一外表面的面积小于所述粘贴层的吸水层, 以及设置在所述吸水 层外表面和所述粘贴层第二外表面的保护膜。 0006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发热贴中, 所述吸水层为吸水棉布或吸水纸。 0007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发热贴中, 所述第一外表面设置在所述粘贴层的中心位置, 所述第二外表面围绕所述第一外表面设置, 。

9、且所述第二外表面的面积是所述第一外表面的 2-3 倍。 0008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发热贴中, 所述吸水层的横截面为圆形或多边形。 0009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发热贴中, 所述吸水层的厚度为 0.1-2mm。 0010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发热贴中, 所述吸水层的厚度为 1mm。 0011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发热贴中, 所述透气层为无纺布制件。 0012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发热贴中, 所述第一隔离层和第二隔离层为 PE 制件。 0013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发热贴中, 所述保护膜为离型纸。 0014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发热贴, 其特征在于, 依次层叠设置有无纺布制件、 第一 PE 制件、 发热体。

10、、 第二 PE 制件、 粘贴剂, 所述第一 PE 制件和所述第二 PE 制件边缘处粘合形成 一容纳腔, 所述发热体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 所述发热贴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粘贴剂中心位 置的第一外表面上的吸水棉布, 以及设置在所述吸水棉布和所述粘贴剂围绕中心位置的第 二外表面的离型纸, 其中, 所述第二外表面是所述第一外表面的 2-3 倍。 说 明 书 CN 204073088 U 3 2/3 页 4 0015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发热贴, 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 通过在粘贴层和保护膜之间 设置吸水层, 使用时可以往吸水层上滴入药水, 也可以往吸水层上涂抹药膏, 发热层产生的 热量使药水或药膏的药力可以更。

11、好地被人体表面吸收, 因此, 针对不同的疾病可以滴入不 同的药水, 使发热贴实现多功能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6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中 : 0017 图 1 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发热贴的结构示意图 ; 0018 图 2 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粘贴层与吸水层的结构示意图 ; 0019 图 3 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粘贴层与吸水层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 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 现对照附图详细 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0021 如图 1 所示, 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发热贴的结构示意图, 依次层叠。

12、设置有 透气层1、 第一隔离层2、 发热层3、 第二隔离层4、 粘贴层5, 第一隔离层2和所述第二隔离层 4 边缘处粘合并形成一容纳腔, 发热层 3 设置在容纳腔内, 发热贴还包括粘贴在粘贴层 5 第 一外表面51的面积小于粘贴层51的吸水层7, 以及设置在吸水层7外表面和粘贴层5第二 外表面 52 的保护膜 6。 0022 其中, 吸水层 7 可以是吸水棉布或吸水纸等可以吸收液体的吸水化合物。为了增 大吸水层7与人体皮肤的接触面积, 可以在吸水层7上设置凸起, 凸起还可以增强发热贴使 用时的舒适性。 0023 粘贴层5的第一外表面51设置在粘贴层5的中心位置, 粘贴层5的第二外表面52 围绕。

13、第一外表面 51 设置。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发热贴的粘贴面积, 使发热贴能够稳 固地粘贴在人体皮肤上, 并且在使用时可以使吸水层 7 达到密封的效果。另外, 将粘贴吸水 层7的第一外表面51设置在中心的目的是因为中心部位热量比较集中, 有利于在使用时滴 入的药水的药力的吸收。可以针对不同的疾病滴入不同的药水, 使发热贴实现多功能的效 果。第二外表面 52 的面积是第一外表面 51 的 2-3 倍, 是为了保证在发热贴重力的作用下, 粘贴层 5 能够稳固地粘贴在人体皮肤上, 优选地, 第二外表面 52 的面积是第一外表面 51 的 2 倍。 0024 通常情况下, 为了防止发热贴中的发热层 。

14、3 与空气发生化学反应而使发热贴失 效, 需要将发热贴进行真空包装, 可以将发热贴装在不透气的薄膜内, 使用时, 撕开薄膜即 可。 0025 在本实用新型中, 发热层 3 的主要成分是还原铁粉、 活性炭、 氯化钠和水, 使用过 程中通过透气层 1 和第一隔离层 2 使空气进入发热层 3 并与发热层 3 中的物质发生氧化还 原反应释放热量, 发热层 3 使用后为黑褐色固体, 其中含碳粉、 NaCl 固体、 Fe2O3固体以及含 镁铝的盐类, 可以将这些固体直接倒入土壤中, 非常环保。 0026 另外, 吸水层 7 的横截面可以是圆形或者多边形。如图 2 所示, 是本实用新型实施 例一的粘贴层与吸。

15、水层的结构示意图, 吸水层 7 的横截面是圆形。图 3 是本实用新型实施 说 明 书 CN 204073088 U 4 3/3 页 5 例二的粘贴层与吸水层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吸水层 7 的横截面的四边形。可以理解的是, 吸 水层 7 的横截面还可以是五边形等其它多边形, 在此不再详细描述。 0027 吸水层 7 的厚度为 0.1-2mm, 在本实施例中, 优选为 1mm。可以理解的是, 在吸水层 7 的横截面面积一定的情况下, 吸水层 7 的厚度决定了吸水层 7 能够容纳多少药水, 因此, 不同厚度的吸水层 7 能够容纳不同量的药水, 根据实际需要可以生产具有不同厚度吸水层 7 的发热贴。但。

16、在一般情况下, 1mm 的厚度足够容纳正常情况下所需要的药水, 因此在本实 施例中, 吸水层 7 的厚度优选为 1mm。 0028 在本实用新型中, 透气层 5 是无纺布制成的透气层 5。无纺布是一种非织造布, 它 是直接利用高聚物切片、 短纤维或长丝将纤维通过气流或机械成网, 然后经过水刺, 针刺, 或热轧加固, 最后经过后整理形成的无编织的布料, 本实用新型采用无纺布制成透气层 5 可以达到透气防水的效果。 0029 在本实用新型中, 第一隔离层 2 和第二隔离层 4 是由具有透气性能的高分子材料 制成。设置第一隔离层 2 和第二隔离层 4 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发热层 3 的材料渗出, 第一隔。

17、 离层2透气是为了使空气能够进入发热层3, 从而产生热量, 所使用的高分子材料可以为PE 材料, PE 材料具有非通透性的特性, 可以阻隔发热层 3 的材料渗出。 0030 在本实用新型中, 保护膜 6 是离型纸, 可以保护粘贴层 5, 使用时只要撕开离型纸, 在吸水层 7 中滴入药水, 然后依靠粘贴层 5 粘附在身体需要治疗的部位即可。 0031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粘贴层 5 和保护膜 6 之间设置吸水层 7, 使用时可以往吸水层 7 上滴入药水, 也可以往吸水层7上涂抹药膏, 发热层3产生的热量使药水或药膏的药力可以 更好地被人体表面吸收, 因此, 针对不同的疾病可以滴入不同的药水, 使发热贴实现多功能 的效果。 0032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 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 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 而不是限制性的, 本领域的普通 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 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 下, 还可做出很多形式, 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之内。 说 明 书 CN 204073088 U 5 1/2 页 6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4073088 U 6 2/2 页 7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4073088 U 7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