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多功能气管插管.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次性多功能气管插管.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420571886.0 (22)申请日 2014.09.30 A61M 16/04(2006.01) A61M 25/00(2006.01) (73)专利权人 杨杰 地址 621000 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科技路 69 号 4 幢 1 号 (72)发明人 杨杰 杨娜 肖红兵 (74)专利代理机构 成都顶峰专利事务所 ( 普通 合伙 ) 51224 代理人 杨俊华 (54) 实用新型名称 一次性多功能气管插管 (57)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次性多功能气管插管, 解决了现有气管插管使用时易引发 VAP 的问题。 该一次性多功能气管插管。
2、, 包括中空且两端开口 的插管体 (1) , 设置在插管体 (1)一端的插管接 头 (11) , 套接在插管体 (1) 另一端的外部的气囊 (2) , 沿所述插管体 (1)外壁布置并与所述气囊 (2) 连接的且具有气囊管接头 (3) 的气囊管, 以及 沿所述插管体 (1) 外壁布置的吸引管 (7) ; 所述吸 引管 (7) 一端的端口 (9) 靠近所述气囊 (2) , 其另 一端端口处设置有用于连接负压吸引器的负压接 头 (8)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 成本低廉、 实现方 便, 且能够有效的解决现存气管插管存在的问题。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
3、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 (10)授权公告号 CN 204193243 U (45)授权公告日 2015.03.11 CN 204193243 U 1/1 页 2 1. 一次性多功能气管插管, 其特征在于, 包括中空且两端开口的插管体 (1) , 设置在插 管体 (1) 一端的插管接头 (11) , 套接在插管体 (1) 另一端的外部的气囊 (2) , 沿所述插管体 (1) 外壁布置并与所述气囊 (2) 连接的且具有气囊管接头 (3) 的气囊管, 以及沿所述插管体 (1) 外壁布置的吸引管 (7) ; 所述吸引管 (7) 一端的端口 (9) 靠近所述气囊 (2) , 其另。
4、一端端 口处设置有用于连接负压吸引器的负压接头 (8) 。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次性多功能气管插管,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贴附于所述插 管体 (1) 一侧壁的给氧 / 滴药导管 (4) , 该给氧 / 滴药导管 (4) 一端部设置有旋钮式接头 (5) , 其另一端端部开口 (6) 。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次性多功能气管插管,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与所述插管体 (1) 垂直连接的固定架 (10) 。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次性多功能气管插管, 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引管 (7) 的端口 (9) 紧贴所述气囊 (2) 的上缘并与所述插管体 (1) 的管壁夹角呈 45。
5、。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4193243 U 2 1/3 页 3 一次性多功能气管插管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管插管, 具体地讲, 是涉及一次性多功能气管插管。 背景技术 0002 经口气管插管是临床上急救复苏、 手术麻醉和开放气道最常用和最重要的手段。 然而, 目前的一次性气管插管在功能上仍然存在一些缺陷, 导致大量并发症的产生, 其中最 突出的就是呼吸机相关肺炎 (VAP)。VAP 的相关病死率高达 50%-70%, 严重影响了病人的救 治成功率。美国学者通过研究发现, 70%VAP 的常见致病菌来源于口腔。经口腔气管插管使 患者口腔长期持续性开放, 使口腔黏膜干。
6、燥、 唾液减少, 口腔的自净作用和局部黏膜抵抗力 减弱 , 大量细菌在口腔繁殖易引发 VAP(参考文献 : 尚少梅, 王荣梅, 张海燕 . 护理人员对 经口气管插管口腔护理认知状况的研究 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6, ,2(9) : 13-15 ; 胡 小欧 . 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现状 J. 齐鲁护理杂志, 2009,15(1) : 42-43) 。而误吸 是 VAP 病原体感染的主要途径, 且病原体常通过气管插管的外壁进入下呼吸道的远端。高 质量的口腔护理干预可以使 VAP 的发生率降低 33.3%, 然而, 经口气管插管患者的口腔护理 具有一定的难度与危险性, 其中, 最主要。
7、的是插管妨碍了护理人员对口腔状况的评估和护 理操作, 当患者出现不合作、 躁动不安时, 易导致导管脱出、 移位甚至误吸。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陷, 提供一种既方便口腔护理, 又能有效清除 口腔分泌物的新型一次性多功能气管插管。 0004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 0005 一次性多功能气管插管, 包括中空且两端开口的插管体, 设置在插管体一端的插 管接头, 套接在插管体另一端的外部的气囊, 沿所述插管体外壁布置并与所述气囊连接的 且具有气囊管接头的气囊管, 以及沿所述插管体外壁布置的吸引管 ; 所述吸引管一端的端 口靠近所述气囊, 。
8、其另一端端口处设置有用于连接负压吸引器的负压接头。 0006 进一步的, 还包括贴附于所述插管体一侧壁的给氧/滴药导管, 该给氧/滴药导管 一端部设置有旋钮式接头, 其另一端端部开口。 0007 再进一步的, 还包括与所述插管体垂直连接的固定架。 0008 更进一步的, 所述吸引管的端口紧贴所述气囊的上缘并与所述插管体的管壁夹角 呈 45。 0009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 0010 (1) 本实用新型在插管体一端部套接有气囊, 当患者安置气管插管后, 将气囊打满 气, 充盈的气囊不仅保证了机械通气整个管路不漏气, 并且有效阻断了口腔的分泌物进入 气道。 0011 (。
9、2) 本实用新型设置有吸引管和负压接头, 将吸引管连接负压吸引器, 无论是采用 冲洗法还是擦洗法, 剩余的残液都会积蓄在气囊上缘, 通过负压吸引可以有效吸尽。 这样既 说 明 书 CN 204193243 U 3 2/3 页 4 保证了基础护理的质量, 也减少了患者继发口腔感染的危险, 从而降低了发生 VAP 的机会。 0012 (3) 本实用新型还设置有给氧 / 滴药导管, 该管道就作为滴药管道, 可以滴入湿 化液、 抗感染药物、 缓解气道痉挛药物等, 能够很好的达到治疗效果 ; 另外, 当患者停用呼吸 机, 但仍保留气管插管的条件下, 该管道既可以作为湿化通道, 也可以作为给氧通道。 00。
10、13 (4)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 成本低廉、 实现方便, 与现有技术相比, 不仅具备新颖性 和创造性, 而且具备非常高的实用性, 适合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0014 图 1 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5 上述附图中, 附图标记对应的部件名称如下 : 0016 1- 插管体, 2- 气囊, 3- 气囊管接头, 4- 给氧 / 滴药导管, 5- 旋钮式接头, 6- 开口, 7- 吸引管, 8- 负压接头, 9- 端口, 10- 固定架, 11- 插管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包括 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 实施例 00。
11、18 如图 1 所示,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次性多功能气管插管, 主要包括中空且两端开口 的插管体1, 设置在插管体1一端的插管接头11, 套接在插管体1另一端的外部的气囊2, 沿 插管体 1 外壁布置并与气囊 2 连接的且具有气囊管接头 3 的气囊管, 以及沿插管体 1 外壁 布置直径约为 0.3cm 的吸引管 7 ; 吸引管 7 一端的端口 9 靠近气囊 2, 其另一端端口处设置 有用于连接负压吸引器的负压接头 8, 优选的, 吸引管 7 的端口 9 紧贴气囊 2 的上缘并与插 管体 1 的管壁夹角呈 45。通过上述设置, 当患者安置气管插管后, 将气囊打满气, 充盈的 气囊不仅保证了机械通气。
12、整个管路不漏气, 并且有效阻断了口腔的分泌物进入气道, 因此, 当口腔分泌物积蓄在气囊上缘时, 我们可以连接负压吸引器, 吸出 90% 以上的口腔分泌物。 剩余的口腔分泌物, 我们可以通过防松气囊, 注入少许生理盐水, 从插管体内吸尽所有分泌 物, 然后再次充盈气囊, 也避免了气囊长期充盈压迫, 导致的气道壁缺血坏死。 0019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 本实施例还设置有给氧/滴药导管4, 具体的说, 该给氧/滴 药导管 4 贴附于插管体 1 一侧壁上, 其一端部部设置有旋钮式接头 5, 另一端部开口 6。当 患者使用呼吸机机械通气时, 该管道就作为滴药管道, 可以滴入湿化液、 抗感染药物、 缓解。
13、 气道痉挛药物等, 能够很好的达到治疗效果 ; 另外, 当患者停用呼吸机, 但仍保留气管插管 的条件下, 该管道既可以作为湿化通道, 也可以作为给氧通道, 依据情况而定, 必要时, 可以 连接三通管, 两者同时进行。 0020 为了确保插管稳固, 本实施例还设置有与插管体 1 垂直连接的固定架 10。本实用 新型不仅能够有效的解决现存气管插管存在的问题, 并且集给氧、 滴药于一体, 能更好的协 助完成口腔护理, 减轻了病人的不适, 有效预防了感染, 降低了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让气管 插管更加安全、 有效。 0021 按照上述实施例, 便可很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 值得说明的是, 基于上述设计原理 说 明 书 CN 204193243 U 4 3/3 页 5 的前提下, 为解决同样的技术问题, 即使在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结构基础上做出的一些无 实质性的改动或润色, 所采用的技术方案的实质仍然与本实用新型一样, 故其也应当在本 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说 明 书 CN 204193243 U 5 1/1 页 6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4193243 U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