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腔囊体扩张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腔囊体扩张器.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721771667.7 (22)申请日 2017.12.18 (73)专利权人 无锡圣诺亚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214072 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蠡园开 发区标准厂房A3楼三层302 (72)发明人 万小蔹高宏汪昊星熊振天 王军 (51)Int.Cl. A61M 29/02(2006.01) A61M 16/00(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双腔囊体扩张器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扩张器, 尤其是一种双 腔囊体扩张器, 属于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 按照 本实用。
2、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 所述双腔囊体扩张 器, 包括注入喷射氧气的喷射呼吸管以及用于将 气体排出的呼吸支持管, 还包括包裹在喷射呼吸 管、 呼吸支持管头端部的扩张囊体以及用于向所 述扩张囊体注入液体的注液管。 本实用新型扩张 囊体包裹在喷射呼吸管、 呼吸支持管的头端, 利 用喷射呼吸管能实现喷射呼吸, 利用呼吸支持管 能将呼吸后的气体排出, 从而为气管、 支气管狭 窄部位扩张提供所需的呼吸支持, 满足持续扩张 的条件, 降低手术的风险和难度, 使用方便, 安全 可靠。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 CN 208274825 U 2018.12.25 CN 208274825 U 1.一种。
3、双腔囊体扩张器, 其特征是: 包括注入喷射氧气的喷射呼吸管(1)以及用于将气 体排出的呼吸支持管(4), 还包括包裹在喷射呼吸管(1)、 呼吸支持管(4)头端部的扩张囊体 (6)以及用于向所述扩张囊体(6)注入液体的注液管(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腔囊体扩张器, 其特征是: 所述喷射呼吸管(1)的尾端设置 呼吸管接头(2), 呼吸支持管(4)与喷射呼吸管(1)呈并列分布, 呼吸支持管(4)的外壁与喷 射呼吸管(1)的外壁粘结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腔囊体扩张器, 其特征是: 所述呼吸支持管(4)上设置若干 呼吸支持孔(5), 所述呼吸支持孔(5)与呼吸支持管(4)连通, 呼。
4、吸支持孔(5)位于扩张囊体 (6)与呼吸支持管(4)的尾端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腔囊体扩张器, 其特征是: 所述扩张囊体(6)的外表面上设 置用于增大接触摩擦的增摩部(7)。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腔囊体扩张器, 其特征是: 所述增摩部(7)包括形成于扩张 囊体(6)表面的凸起或直接设置于扩张囊体(6)表面的凸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腔囊体扩张器, 其特征是: 所述注液管(3)的端部还设置用 于密封注液管(3)的注液密封塞(8)。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208274825 U 2 双腔囊体扩张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扩张器, 尤其是一种双腔囊。
5、体扩张器, 属于医疗器械的技术 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气管狭窄是临床上一种多见病, 在呼吸道疾病的手术中, 气管狭窄的病人占到相 当数量, 其成因很多, 如瘢痕导致气管狭窄, 尤其以各种良性气管狭窄最为常见。 良性气管 狭窄是临床上一种多见病, 其成因很多, 在我国, 结核性气管狭窄居各良性气管狭窄病因的 首位。 临床上对结核性气管狭窄的治疗采用的方法有: 袖状切除狭窄段气管, YAG激光切割 狭窄段, 金属支架植入对气管重建等。 但这些治疗方法都不同程度的存在风险大, 治疗难度 大, 费用昂贵等问题, 未能广泛应用于临床。 0003 对于一般的气管狭窄病症, 临床上多采取球囊扩张和气管。
6、支架植入的方法使狭窄 部位扩大。 气管球囊扩张由于完全阻断通气, 为保证患者肺部的空气通入, 每次扩张时间一 般只能控制在10余秒内, 而目前使用的球囊扩张器伸入气管的前端是封闭的, 治疗时, 将这 种球囊扩张器引入到气管狭窄部位, 再泵入高压生理盐水使球囊扩张, 此时, 扩张的球囊会 完全封堵气管病人缺氧, 引起病人机械性窒息, 存在极大的风险性和不可操作性。 另外, 支 架置入会刺激肉芽组织增生等, 在良性疾病导致的气管狭窄中一般不适宜采用, 且可取出 式支架在取出时存在操作困难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 提供一种双腔囊体扩张器, 其 结构紧。
7、凑, 能对气管、 支气管或血管等狭窄部位进行持续性扩张, 降低手术的风险和难度, 使用方便, 安全可靠。 0005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 所述双腔囊体扩张器, 包括注入喷射氧气的喷 射呼吸管以及用于将气体排出的呼吸支持管, 还包括包裹在喷射呼吸管、 呼吸支持管头端 部的扩张囊体以及用于向所述扩张囊体注入液体的注液管。 0006 所述喷射呼吸管的尾端设置呼吸管接头, 呼吸支持管与喷射呼吸管呈并列分布, 呼吸支持管的外壁与喷射呼吸管的外壁粘结固定。 0007 所述呼吸支持管上设置若干呼吸支持孔, 所述呼吸支持孔与呼吸支持管连通, 呼 吸支持孔位于扩张囊体与呼吸支持管的尾端间。 0008 。
8、所述扩张囊体的外表面上设置用于增大接触摩擦的增摩部。 0009 所述增摩部包括形成于扩张囊体表面的凸起或直接设置于扩张囊体表面的凸块。 0010 所述注液管的端部还设置用于密封注液管的注液密封塞。 0011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扩张囊体包裹在喷射呼吸管、 呼吸支持管的头端, 利用喷射呼 吸管能实现喷射呼吸, 利用呼吸支持管能将呼吸后的气体排出, 从而为气管、 支气管或血管 等狭窄部位扩张提供所需的呼吸支持, 满足持续扩张的条件, 降低手术的风险和难度, 使用 说明书 1/3 页 3 CN 208274825 U 3 方便, 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0012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结构图。 0。
9、013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结构图。 0014 附图标记说明: 1-喷射呼吸管、 2-呼吸管接头、 3-注液管、 4-呼吸支持管、 5-呼吸支 持孔、 6-扩张囊体、 7-增摩部以及8-注液密封塞。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16 如图1所示: 为了能对气管、 支气管或血管等狭窄部位进行持续性扩张, 降低手术 的风险和难度, 本实用新型包括注入喷射氧气的喷射呼吸管1以及用于将气体排出的呼吸 支持管4, 还包括包裹在喷射呼吸管1、 呼吸支持管4头端部的扩张囊体6以及用于向所述扩 张囊体6注入液体的注液管3。 0017 具体地, 通过喷。
10、射呼吸管1能进行喷射呼吸, 喷射呼吸管1的内径大于呼吸支持管4 的内径, 扩张囊体6采用现有常用的医用囊体材料制成, 扩张囊体6包裹喷射呼吸管1以及呼 吸支持管4的头端, 从而通过扩张囊体6使得整个喷射呼吸管1以及呼吸支持管4形成一体。 喷射呼吸管1的头端、 呼吸支持管4的头端位于扩张囊体6外, 且呼吸支持管4的头端与喷射 呼吸管1的头端平齐。 注液管3能向扩张囊体6内注入液体, 当扩张囊体6内注入液体后, 扩张 囊体6会膨胀, 通过注液管3向扩张囊体6内注入的液体包括生理盐水, 当然, 也可以其他符 合医用的液体, 具体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 此处不再赘述。 0018 所述注液管3的端部还设。
11、置用于密封注液管3的注液密封塞8, 当通过注液管3向扩 张囊体6注入液体后, 为了避免液体从扩张囊体6以及注液管3内流出, 可以在注液管3的端 部设置注液密封塞8, 通过注液密封塞8能密封注液管3, 确保液体在注液管3以及扩张囊体6 内的可靠性, 提高使用的便捷性。 0019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 通过喷射呼吸管1将整个扩张器置入所需扩张的气管、 支气 管或血管等狭窄部位, 置入到所需的位置后, 通过注液管3向扩张囊体6内注入液体, 扩张囊 体6膨胀, 实现对狭窄部位的扩张。 在利用扩张囊体6进行扩张过程中, 利用喷射呼吸管1能 进行喷射呼吸, 喷射呼吸后的气体可以通过呼吸支持管4排出, 避免。
12、气体的聚集, 提高呼吸 的通畅长度, 为持续性扩张提供有利的条件。 为避免扩张囊体6一次性扩张对气管壁扩张造 成的损伤坏死, 可以在经过一段时间后, 通过注液管3将扩张囊体6内的液体抽出, 然后再通 过注液管3将液体注入扩张囊体6内即可, 具体的时间等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确定, 为本 技术领域人员所熟知, 只要能满足狭窄扩张的需求即可, 此处不再赘述。 0020 进一步地, 所述喷射呼吸管1的尾端设置呼吸管接头2, 呼吸支持管4与喷射呼吸管 1呈并列分布, 呼吸支持管4的外壁与喷射呼吸管1的外壁粘结固定。 0021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 呼吸管接头2位于喷射呼吸管1的尾端, 通过呼吸管接头2能。
13、 与喷射呼吸机连接, 喷射呼吸机喷射的氧气通过喷射呼吸管1注入气管内。 呼吸支持管4的 长度方向与喷射呼吸管1的长度方向相一致, 一般地, 呼吸支持管4的长度不大于呼吸喷射 管1的长度, 呼吸支持管4贴在喷射呼吸管1的外壁上, 呼吸支持管4与喷射呼吸管1形成的双 说明书 2/3 页 4 CN 208274825 U 4 腔结构, 不会影响将扩张囊体6置入狭窄的气管、 支气管内。 0022 具体实施时, 所述呼吸支持管4上设置若干呼吸支持孔5, 所述呼吸支持孔5与呼吸 支持管4连通, 呼吸支持孔5位于扩张囊体6与呼吸支持管4的尾端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 多个呼吸支持孔5可以沿呼吸支持管4的长。
14、度方向分布, 呼吸支持孔5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 进行选择确定。 当利用喷射呼吸管1将氧气注入到气管内后, 呼吸产生的其他通过呼吸支持 管4的头端进入呼吸支持管4内, 并通过呼吸支持管5排出。 在呼吸支撑管4上设置呼吸支持 孔5后, 可以减少气体流通的路径, 加快气体的排出, 确保呼吸的通畅度。 0023 进一步地, 所述扩张囊体6的外表面上设置用于增大接触摩擦的增摩部7。 本实用 新型实施例中, 在利用扩张囊体6的膨胀对狭窄位置进行扩张时, 势必需要将扩张囊体6的 外壁与待扩张的狭窄位置接触, 为了提高扩张囊体6与待扩张狭窄部位的接触稳定性与可 靠性, 在扩张囊体6的外表面设置增摩部7, 利用增摩部7能增大扩张囊体6与待扩张狭窄位 置的接触摩擦力。 具体实施时, 所述增摩部7包括形成于扩张囊体6表面的凸起或直接设置 于扩张囊体6表面的凸块, 当然, 增摩部7还可以采用其他常用的结构, 只要能提高扩张囊体 6与待扩张狭窄位置的接触可靠性, 又不会影响对狭窄位置的扩张效果即可, 此处不再赘 述。 说明书 3/3 页 5 CN 208274825 U 5 图1 图2 说明书附图 1/1 页 6 CN 208274825 U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