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工气道湿化用具.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人工气道湿化用具.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420153794.0 (22)申请日 2014.04.01 A61M 16/16(2006.01) (73)专利权人 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 地址 200062 上海市普陀区兰溪路 164 号 (72)发明人 史芝璟 归燕华 (74)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信好专利代理事务所 ( 普通合伙 ) 31249 代理人 贾慧琴 (54) 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人工气道湿化用具 (57)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人工气道湿化用具, 配合呼吸机使用, 该用具包含穿刺头、 导管、 流量 控制阀、 连接管以及注射器。穿刺头与呼吸机延 长管的侧孔相适配, 。
2、该穿刺头设置在导管的一端, 导管另一端与连接管的一端相连, 连接管的另一 端与注射器的针筒前端突出的细孔处相连, 注射 器尾端能够与微量泵连接, 连接微量泵后能够以 510ml/h 的速度匀速推注湿化液。流量控制阀设 置在穿刺头与连接管之间的导管上。本实用新型 提供的人工气道湿化用具, 能够进行持续湿化, 符 合气道持续丢失水分的生理需要, 保证了呼吸道 纤毛运动的活跃, 使气道始终处于湿化状态, 且操 作简便, 耗材少, 一物一人一用, 定期更换, 减少交 叉感染的发生率。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
3、页 (10)授权公告号 CN 204233576 U (45)授权公告日 2015.04.01 CN 204233576 U 1/1 页 2 1. 一种人工气道湿化用具, 配合呼吸机使用, 其特征在于, 该用具包含穿刺头 (1) 、 导 管 (2) 、 流量控制阀 (3) 、 连接管 (4) 以及注射器 (5) ; 所述的穿刺头 (1) 设置在所述导管 (2) 的一端, 所述的导管 (2) 另一端与连接管 (4) 的 一端相连, 连接管 (4) 的另一端与所述注射器 (5) 的针筒前端突出的细孔处相连, 所述的注 射器 (5) 尾端能够与微量泵连接 ; 所述的流量控制阀 (3) 设置在穿刺头 。
4、(1) 与连接管 (4) 之间的导管 (2) 上 ; 所述的穿刺头 (1) 与呼吸机延长管的侧孔相适配。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人工气道湿化用具,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导管 (2) 与连接管 (4) 均为直径在 48mm 范围的软管。 3.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人工气道湿化用具,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注射器 (5)容量为 2050ml。 4. 如权利要求 2 所述的人工气道湿化用具,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注射器 (5) 在连接于微 量泵上后能够进行匀速推注, 其推注速度为 510ml/h。 5.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人工气道湿化用具,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连接管 (4) 一端设有与 。
5、所述导管 (2) 适配的导管连接头 (41) , 另一端设有与注射器 (5) 适配的注射器连接头 (42) 。 6. 如权利要求 14 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人工气道湿化用具,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人工气 道湿化用具为一次性无毒塑料制品。 7. 如权利要求 6 所述的人工气道湿化用具,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人工气道湿化用具为 密封结构。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4233576 U 2 1/3 页 3 一种人工气道湿化用具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护理器具, 具体地, 涉及一种人工气道湿化用具。 背景技术 0002 机械通气是患者生命支持的重要手段, 有效气道湿化是保证呼吸道通畅,。
6、 预防肺 部感染的重要措施。因此, 长期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湿化是治疗的重要环节。 0003 目前, 机械通气患者进行气道湿化的方法有 : 一、 传统间歇湿化法即用一次性注射 器抽取湿化液, 在常温下定时、 间断气管内注入。二、 利用呼吸机的湿化器对液体进行加温 加湿。临床实践显示, 目前使用的气道湿化的器具存在有下述缺陷 : 传统间歇湿化时使用 的一次性注射器注入的量、 速度不易控制, 易引起患者刺激性干咳, 把部分滴入的湿化液咳 出, 影响湿化的效果, 痰痂不易稀释。 湿化不充分导致吸痰不彻底, 增加吸痰次数, 延长吸痰 时间, 易出现气道粘膜出血。 使用呼吸机的湿化器只是对吸入的干燥气体进行。
7、加湿, 而不能 对人工气道粘膜进行湿化。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机械通气患者进行人工气道湿化的用具, 克服 现有技术的缺陷, 能够进行持续湿化, 符合气道持续丢失水分的生理需要, 保证了呼吸道纤 毛运动的活跃, 使气道始终处于一种湿化状态, 而且操作简便, 耗材少, 一物一人一用, 定期 更换, 减少交叉感染的发生率。 0005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人工气道湿化用具, 配合呼吸机使用, 其中, 该用具包含穿刺头、 导管、 流量控制阀、 连接管以及注射器 ; 所述的穿刺头设置在所述 导管的一端, 所述的导管另一端与连接管的一端相连, 连接管的另。
8、一端与所述注射器的针 筒前端突出的细孔处相连, 所述的注射器尾端能够与微量泵连接 ; 所述的流量控制阀设置 在穿刺头与连接管之间的导管上 ; 所述的穿刺头与呼吸机延长管的侧孔相适配。 0006 上述的人工气道湿化用具, 其中, 所述的导管与连接管均为直径优选在 48mm 范 围的软管。 0007 上述的人工气道湿化用具, 其中, 所述的注射器容量为 2050ml。 0008 上述的人工气道湿化用具, 其中, 所述的注射器在连接于微量泵上后, 能够匀速推 注湿化液, 其推注速度为 510ml/h。 0009 上述的人工气道湿化用具, 其中, 所述的连接管与导管连接的一端设有与所述导 管适配的导管。
9、连接头, 与注射器连接的另一端设有与注射器适配的注射器连接头。 0010 上述的人工气道湿化用具, 其中, 所述的人工气道湿化用具为一次性无毒塑料制 品。 0011 上述的人工气道湿化用具, 其中, 所述的人工气道湿化用具为整体密封结构。 0012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人工气道湿化用具具有以下优点 : 0013 1、 因为滴入的速度持续均匀 (小于 10ml/h) , 对气道刺激性小, 减少刺激性咳嗽, 增 说 明 书 CN 204233576 U 3 2/3 页 4 加患者的依从性。 0014 2、 痰液稀释效果好, 不易形成痰痂, 吸痰彻底, 缩短整个吸痰动作所需的时间, 减 少气道粘膜的出血。
10、。 0015 3、 制作简便, 耗材少。 0016 4、 本器具属于一次性医疗用品, 定期更换, 减少交叉感染, 使用后可以作为一次性 医疗用物直接弃在医疗污物桶内, 集中处理, 不污染环境。 0017 5、 本器具的穿刺头与呼吸机延长管的侧孔相吻合, 密封性好, 不会影响呼吸机的 正常运作。 附图说明 0018 图 1 为本实用新型的人工气道湿化用具示意图。 0019 图 2 为本实用新型的人工气道湿化用具的穿刺头及导管部分示意图。 0020 图 3 为本实用新型的人工气道湿化用具的连接管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说明。 0022 如图。
11、1图3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人工气道湿化用具, 配合呼吸机使用, 该用具 包含穿刺头 1、 导管 2、 流量控制阀 3、 连接管 4 以及注射器 5。 0023 穿刺头 1 与呼吸机延长管的侧孔相适配, 该穿刺头 1 设置在导管 2 的一端, 导管 2 另一端与连接管 4 的一端相连, 连接管 4 的另一端与注射器 5 的针筒前端突出的细孔处相 连, 注射器 5 尾端能够与微量泵连接。注射器 5 容量为 2050ml, 注射器 5 在连接于微量泵 上后, 能够匀速推注湿化液, 其推注速度为 510ml/h。 0024 流量控制阀 3 设置在穿刺头 1 与连接管 4 之间的导管 2 上。 00。
12、25 导管 2 与连接管 4 均为直径优选在 48mm 范围的软管。连接管 4 与导管 2 连接的 一端设有与导管 2 适配的导管连接头 41, 与注射器 5 连接的另一端设有与注射器 5 适配的 注射器连接头 42。 0026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人工气道湿化用具为一次性无毒塑料制品, 并为整体密封结 构。 0027 实施例 1 0028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人工气道湿化用具, 在制作时可采用部分输血器和静脉注射用 延长管进行加工。部分输血器是指被剪掉的输血器的茂菲氏滴管以上的部分, 作为带有流 量控制阀 3 和穿刺头 1 的导管 2 部分。使用时将输血器的穿刺头 1 插入呼吸机延长管的侧 孔内, 。
13、另一端接静脉注射用延长管作为连接管 4, 静脉注射用延长管的另一端接 50ml 的一 次性注射器 5 置于微量泵上以 5-10ml/h 的速度进行持续气道湿化。 0029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人工气道湿化用具, 使用时将穿刺头 1 插入呼吸机延长管的侧 孔内, 导管 2 另一端与连接管 4 相连, 连接管 4 的另一端接 50ml 针筒的一次性注射器 5 置 于微量泵上持续气道湿化。本实用新型使用效果良好, 操作简便, 耗材少, 交叉感染的机率 小, 减轻患者的不适感。 0030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已经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作了详细介绍, 但应当认识到上 说 明 书 CN 204233576 U 4 3/3 页 5 述的描述不应被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领域技术人员阅读了上述内容后, 对于 本实用新型的多种修改和替代都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由所附 的权利要求来限定。 说 明 书 CN 204233576 U 5 1/2 页 6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4233576 U 6 2/2 页 7 图 2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4233576 U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