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胃肠管.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合胃肠管.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610719874.1 (22)申请日 2016.08.25 (71)申请人 武正山 地址 210029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广州路 300号江苏省人民医院肝脏外科 (72)发明人 武正山王科 (74)专利代理机构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32243 代理人 顾伯兴 (51)Int.Cl. A61M 25/14(2006.01) A61M 1/00(2006.01) A61J 15/00(2006.01) (54)发明名称 复合胃肠管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
2、合胃肠管, 包括有管 体, 所述管体由第一段、 第二段和第三段构成, 且 所述第二段位于所述第一段和第三段之间; 其 中, 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二段相贯通形成胃管, 且所述胃管通过分隔件分离形成营养液通道和 胃液通道, 所述营养液通道和所述胃液通道的横 截面积是相同的; 营养液入口与负压吸引连接口 处在不同平面内; 所述第三段通过所述营养液通 道与所述第二段贯通形成肠营养管, 在所述营养 液通道与所述第三段连接的位置处设置有阀瓣; 所述胃液通道的远端设置有胃液通孔, 所述第三 段的自由端设置有营养液流出孔。 在没有增加管 体内径的前提条件下, 一个管体内设置营养液通 道和胃液通道, 使用舒适度高。
3、, 患者容易接受, 结 构科学合理。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 CN 106075707 A 2016.11.09 CN 106075707 A 1.一种复合胃肠管, 包括有管体, 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体由第一段、 第二段和第三段构 成, 且所述第二段位于所述第一段和第三段之间; 其中, 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二段相贯通形 成胃管, 且所述胃管通过分隔件分离形成营养液通道和胃液通道, 所述营养液通道和所述 胃液通道的横截面积是相同的; 所述营养液通道的近端设置有营养液入口, 所述胃液通道 的近端设置有负压吸引连接口, 所述营养液入口与所述负压吸引连接口处在不同平面内; 所述第三段通过所。
4、述营养液通道与所述第二段贯通形成肠营养管, 在所述营养液通道与所 述第三段连接的位置处设置有阀瓣; 所述胃液通道的远端设置有胃液通孔, 所述第三段的 自由端设置有营养液流出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胃肠管, 其特征在于, 所述营养液通道内是中空的; 所述 胃液通道内是中空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胃肠管,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段从与所述营养液通道相 连接的位置处开始一直延伸至所述自由端, 具有间隔设置且相互独立的若干个空腔; 从所 述第三段的横截面看, 所述空腔从所述管体的中心位置沿曲线向管体的管壁发散; 所述空 腔通过所述营养液流出孔与外界相通。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
5、项所述的复合胃肠管, 其特征在于, 所述自由端的外缘是弧形 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胃肠管, 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体的内径是5-8mm; 所述第三 段的长度为40cm; 所述第二段的长度为60cm; 位于所述第一段中的营养液通道的长度为 30cm; 位于第一段中的营养液通道的长度为20cm。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106075707 A 2 复合胃肠管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具技术领域, 特别是一种复合胃肠管。 背景技术 0002 医疗工作中, 经常会遇到病人需要对其胃肠引流减压和肠内营养供给以支持治 疗, 以及在手术后的身体恢复。 通常将胃肠管由鼻腔插入,。
6、 伸到胃和小肠中, 进行胃肠引流 减压、 冲洗、 营养或/与肠营养供给。 0003 现有技术的双腔胃肠管结构, 可同时对胃肠减压和肠内营养供给, 由于胃管管径 较粗, 且设计不合理, 若长时间通过鼻腔放置在胃肠 (肠内营养供给往往是长期的过程、 甚 至旬月) 内, 病人耐受力差、 需要承受长期而较大的痛苦。 0004 在中国专利文献CN102727988A中, 公开了一种易分离的多腔胃肠管, 包括胃管、 部 分设置在胃管内的肠营养管、 导丝和连接器, 其中, 胃管的远端和肠营养管通过机械连接与 易分离装置连接, 胃管的远端包覆肠营养管的外表面且肠营养管的远端伸出胃管的远端之 外, 导丝通过连接。
7、器插入肠营养管中, 胃管通道的截面具有如下结构, 胃管上开有豁品, 胃 管内设有一壁将胃管隔成二腔, 其中一腔为闭合的腔作为胃管通道, 有豁口的一腔置放肠 营养管。 0005 但是上述技术方案的易分离的多腔胃肠管在使用过程中易导致营养液沾粘在管 壁上, 实际使用效果欠佳; 。 0006 因此, 有必要研究出一种新的复合胃肠管, 使用舒适性好, 结构科学合理, 使用成 本低。 发明内容 0007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科学合理、 操作简单、 安全性好的复合 胃肠管。 0008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该复合胃肠管, 包括有管体, 所 述管体由第一段、 第二段。
8、和第三段构成, 且所述第二段位于所述第一段和第三段之间; 其 中, 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二段相贯通形成胃管, 且所述胃管通过分隔件分离形成营养液通 道和胃液通道, 所述营养液通道和所述胃液通道的横截面积是相同的; 所述营养液通道的 近端设置有营养液入口, 所述胃液通道的近端设置有负压吸引连接口, 所述营养液入口与 所述负压吸引连接口处在不同平面内; 所述第三段通过所述营养液通道与所述第二段贯通 形成肠营养管, 在所述营养液通道与所述第三段连接的位置处设置有阀瓣; 所述胃液通道 的远端设置有胃液通孔, 所述第三段的自由端设置有营养液流出孔。 0009 采用上述结构的复合胃肠管, 在没有增加管体内径。
9、的前提条件下, 一个管体内设 置营养液通道和胃液通道, 使用舒适度高, 患者容易接受, 结构科学合理; 所述营养液入口 与所述负压吸引连接口处在不同平面内, 便于外接设备进行操作, 避免交叉感染, 安全性 好; 在所述营养液通道与所述第三段连接的位置处设置有阀瓣, 使得当从营养液入口挤压 说明书 1/3 页 3 CN 106075707 A 3 营养液时, 阀瓣打开, 营养液进入到小肠位置, 若是不往管体内挤压营养液, 阀瓣关闭; 本发 明的复合胃肠管结构简单, 操作方便, 经济性好。 0010 进一步的改进在于, 所述营养液通道内是中空的; 所述胃液通道内是中空的。 便于 输送营养液或者从胃。
10、中吸出废液进行减压。 0011 进一步的改进在于, 所述第三段从与所述营养液通道相连接的位置处开始一直延 伸至所述自由端, 具有间隔设置且相互独立的若干个空腔; 从所述第三段的横截面看, 所述 空腔从所述管体的中心位置沿曲线向管体的管壁发散; 所述空腔通过所述营养液流出孔与 外界相通。 0012 采用上述结构的作用在于, 在营养液进入第三段后, 外界对管壁的压力增大, 间隔 设置的若干个空腔, 营养液全部进入空腔中进行输送, 不会在管壁沾粘, 退一步说, 即使是 个别空腔有沾粘现象, 还有其余空腔可以进行输送, 不会导致整体管体的报废。 0013 进一步的改进在于, 所述自由端的外缘是弧形的。。
11、 插入时避免对身体内器脏造成 伤害。 0014 进一步的改进在于, 所述管体的内径是5-8mm; 所述第三段的长度为40cm; 所述第 二段的长度为60cm; 位于所述第一段中的营养液通道的长度为30cm; 位于第一段中的营养 液通道的长度为20cm。 附图说明 0015 下面结合附图和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发明复合胃肠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第二段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第三段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其中: 1-管体; 2-第一段; 3-第二段; 4-第三段; 401-自由端; 5-胃管; 6-分隔件; 7-营养 液通道; 701-营养液入口; 8-胃液通道。
12、; 801-负压吸引连接口; 9-肠营养管; 10-阀瓣; 11-胃 液通孔; 12-营养液流出孔; 13-空腔。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如图1所示, 本发明的复合胃肠管包括有管体1, 所述管体1由第一段2、 第二段3和 第三段4构成, 且所述第二段3位于所述第一段2和第三段4之间; 其中, 所述第一段2和所述 第二段3相贯通形成胃管5, 且所述胃管5通过分隔件6分离形成营养液通道7和胃液通道8, 如图2所示, 所述营养液通道7和所述胃液通道8的横截面积是相同的; 所述营养液通道7的 近端设置有营养液入口701, 所述胃液通道8的近端设置有负压吸引连接口801, 所述营养液 入口701与所述。
13、负压吸引连接口801处在不同平面内; 所述第三段4通过所述营养液通道7与 所述第二段3贯通形成肠营养管9, 在所述营养液通道7与所述第三段4连接的位置处设置有 阀瓣10; 所述胃液通道8的远端设置有胃液通孔11, 所述第三段4的自由端401设置有营养液 流出孔12; 所述营养液通道7内是中空的; 所述胃液通道8内是中空的; 所述第三段4从与所 述营养液通道7相连接的位置处开始一直延伸至所述自由端401, 具有间隔设置且相互独立 的若干个空腔13, 如图3所示, 设置有6个空腔, 划横线的阴影部分是实体部分; 从所述第三 段4的横截面看, 所述空腔13从所述管体的中心位置沿曲线向管体1的管壁发散。
14、; 所述空腔 说明书 2/3 页 4 CN 106075707 A 4 13通过所述营养液流出孔12与外界相通; 所述自由端401的外缘是弧形的。 0017 在本发明中, 所述管体的内径是6mm; 所述第三段的长度为40cm; 所述第二段的长 度为60cm; 位于所述第一段中的营养液通道的长度为30cm; 位于第一段中的营养液通道的 长度为20cm。 0018 还可以的, 所述管体的内径在5-8mm范围内变化。 0019 使用时, 负压吸引连接口801连接负压装置, 胃中的废液通过胃液通孔11进入胃液 通道8, 进而从负压吸引连接口801中流出; 营养液从营养液入口701进入营养液通道7, 进而 进入间隔设置且相互独立的若干个空腔13中, 通过营养液流出孔12进入小肠。 0020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 对本发明的目的、 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 细说明, 所应理解的是,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 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凡 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 所做的任何修改、 等同替换、 改进等, 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 护范围之内。 说明书 3/3 页 5 CN 106075707 A 5 图1 图2 说明书附图 1/2 页 6 CN 106075707 A 6 图3 说明书附图 2/2 页 7 CN 106075707 A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