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刺型双套引流管.pdf

上传人:狗** 文档编号:8532113 上传时间:2020-08-06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53.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558243.9

申请日:

20101125

公开号:

CN102475937A

公开日:

20120530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失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M27/00,A61M25/00

主分类号:

A61M27/00,A61M25/00

申请人:

董元航,李兆申

发明人:

董元航,李兆申

地址:

200433 上海市杨浦区翔殷路491弄13号402室

优先权:

CN201010558243A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属医疗器械范畴,涉及一种可一步穿刺置管冲洗吸引引流器械。可通过CT及B超引导等微创介入下放置,主要用于人体体腔或组织内积聚的炎性液体、脓液及坏死组织的置管冲洗引流。本发明与传统的双套管增加了可一步穿刺的功能,比传统的穿刺引流管增加了冲洗吸引引流的功能,操作简便,穿刺成功率高,组织损伤小,减少治疗费用,实用性强,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可一步穿刺置入体腔、组织及实质脏器有积聚性炎性液体、脓肿或坏死组织感染的双套冲洗引流管,其特征在于该器械由外套管(一)、穿刺针(二)、穿刺针外套管(三),内套管(四)组成。外套管有两处进出水口(1、2),内套管均可以从两处进出水口旋入,穿刺针(二)与穿刺针外套管(三)可由进水口(2)进入外套管。两处进出水口上均有可开关进气阀门。外套管(一)带有一旋入式进出水口管塞(4)。内套管(四)与外套管(一)头端均有数个等大或不等与管径相匹配的侧孔。 2.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刺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结构的外套管(一)、穿刺针(二)、穿刺针外套管(三),内套管(四)由高分子材料制成,也可综合两种或以上的高分子材料或金属材料加工而成。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刺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结构的外套管(一)和内套管(四)横截面是任意规则或不规则形状。 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刺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结构的外套管(一)头端设置用于固定引流管位置,防止支架移位的倒刺或弯曲的猪尾形。 5.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刺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管(一)、穿刺针(二)、穿刺针外套管(三),内套管(四)均平行。 6.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刺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管(一)、穿刺针(二)、穿刺针外套管(三),内套管(四)根据病变部位的不同可选择不同外径、长度。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是一种可一步穿刺置管冲洗吸引引流器械,可通过CT及B超引导等微创介入下放置,主要用于人体体腔或组织内积聚的炎性液体、脓液及坏死组织的置管冲洗引流。 

背景技术

目前临床上治疗体腔、组织及实质脏器有积聚性炎性液体、脓肿或坏死组织感染等疾病时。(如肝脓肿;腹腔渗液;重症急性胰腺炎胰周液体积聚或胰周脓肿;脓胸;或外科手术后腹腔感染引起的腹腔包裹性积液等一系列深部体腔或脏器的疾病)。通常采用的方法为可穿刺引流管穿刺置管引流或外科手术清除放置引流管引流。目前双套管冲洗吸引技术的应用,在外科手术引流中技术成熟,效果优良,但是需要外科手术切开放置,这样不但操作繁琐,且手术创伤较大。常规CT或B超引导下放置引流管通常可行诊断性穿刺定位后一步法置入可穿刺引流管,但可穿刺引流管通常为单管引流,单纯液性引流效果尚可,但对于脓肿、粘稠炎性积液或坏死组织引流效果欠佳。即使穿刺放置双套管,也需诊断性穿刺定位,沿穿刺针逐层切开,到达所需引流部位,再放置双套管,手术切开的痛苦、组织损伤以及风险要比单纯穿刺引流要大得多。为了结合常规CT或B超引导下穿刺,引流管置入的方法的简易、损伤小、痛苦小以及双套管引流效果佳的优点。以达到一步将双套管置入所需引流部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将传统的双套管和一次性穿刺引流管进行了改进(见附图)。将双套管可以持续冲洗及吸引的功能移嫁到带针穿刺引流管上,在带针穿刺引流管上增加了一个进出水接口(1或2)可接冲洗用水冲洗,增加了一根可旋入外套管的内套管(四)可接负压吸引引流以及堵管后方便更换,在进出水接口处各有一个带软塞小孔(3),以方便吸引时有空气进入避免管腔内形成真空状态将穿刺部位周围组织吸入引流管侧孔,增加一个可旋入进出口接口塞(4),可在停止冲洗单纯引流时将一个进出水口封闭。 

外套管引流管(一)、内套管引流管(四)、穿刺针(二)和穿刺针外套管(三)均由高分子材料制成,例如聚丙烯、聚苯乙烯、聚亚安酯、聚偏二乙烯醇、聚碳酸酯、尼龙和迭尔林(聚甲醛树酯)等;也可综合两种或以上的高分子材料或金属材料加工而成。 

上述内套管或外套管管横截面可以是任意规则或不规则形状。穿刺针和外套管保护器与外套管相匹配。 

上述内套管或外套管头端均有直径与管径相匹配侧孔,具体数量可为单个也可为多个。 

上述外套管头端可设置一组或多组可用于固定外套管位置,防止外套管移位的固定部,优选如倒刺。 也可不设置固定部,通过改变外套管一端的形态,起到固定的作用,优选如猪尾形。 

上述穿刺针、穿刺针外套管、内套管与外套管均平行,穿刺针长度略大于外套管及穿刺针外套管,穿刺针直径与穿刺针外套管管径相吻合,穿刺针长度与外套管长度可以等长或略小于,内套管长度略小于外套管长度。内套管内径略小于外套管内径,且内套管与外套管接口处为旋入式接口,保持密闭性,横截面是任意规则或不规则形状。 

上述外套管外可标示刻度,以显示穿刺深度,如厘米计量。 

上述引流管可根据治疗病灶、部位以及引流物性状不同选择不同外径。 

本发明成本低廉、结构简单,具备理想的柔韧性能和抗折损性能。置入方法简便可在B超、CT影像学定位下一步置入,达到微创目的,减轻组织器官损伤,减少患者痛苦。而且充分利用双套管引流效果好的优点,持续冲洗引流,有利于患者治疗和康复。 

附图说明

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一)双套管外套管  (1、2)双套管进出水口  (3)带软塞小孔  (4)旋入式进出水口管塞 

(二)双套管穿刺针  (三)穿刺针外套管  (四)双套管内套管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详细描述。 

以胰腺假性囊肿感染穿刺引流为例:使用时,根据治疗需要,选择管径适当和相应规格的可穿刺双套管,在影像学定位下选择穿刺点及针道,可将穿刺针置入穿刺针外套管在影像学引导下穿入胰腺假性囊肿行诊断性穿刺,确认穿刺部位后,再将穿刺针及穿刺针外套管放入外套管在影像学引导下穿入胰腺假性囊肿内后,拔出穿刺针及穿刺针外套管,将内套管经任一进出水口放入外套管腔内旋紧,开放所进入进出水口处带软塞小孔,接负压吸引器,另一进出水口接冲洗用水持续冲洗,给予病变部位持续冲洗吸引引流(如穿刺部位诊断明确,也可行一步法穿刺引流)。 

本发明结合了现有临床上常用的引流方法的优点: 

1.操作简便,有超声或CT的基层医院即可开展。 

2.将传统的双套管引流放置方法与微创相结合,将引流的效果扩大化。避免反复的穿刺,避免外科手术切开,微创操作减少组织损伤,减少病人痛苦,降低治疗费用,易于患者接受。 

可穿刺型双套引流管.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可穿刺型双套引流管.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可穿刺型双套引流管.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可穿刺型双套引流管.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可穿刺型双套引流管.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475937 A (43)申请公布日 2012.05.30 CN 102475937 A *CN102475937A* (21)申请号 201010558243.9 (22)申请日 2010.11.25 A61M 27/00(2006.01) A61M 25/00(2006.01) (71)申请人 董元航 地址 200433 上海市杨浦区翔殷路491弄13 号 402 室 申请人 李兆申 (72)发明人 董元航 李兆申 (54) 发明名称 可穿刺型双套引流管 (57) 摘要 本发明属医疗器械范畴, 涉及一种可一步穿 刺置管冲洗吸引引流器械。 可通过 CT 及 B。

2、 超引导 等微创介入下放置, 主要用于人体体腔或组织内 积聚的炎性液体、 脓液及坏死组织的置管冲洗引 流。本发明与传统的双套管增加了可一步穿刺的 功能, 比传统的穿刺引流管增加了冲洗吸引引流 的功能, 操作简便, 穿刺成功率高, 组织损伤小, 减 少治疗费用, 实用性强, 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2 页 附图 1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2 页 附图 1 页 1/1 页 2 1. 一种可一步穿刺置入体腔、 组织及实质脏器有积聚性炎性液体、 脓肿或坏死组织 感染的双套冲洗引流管,。

3、 其特征在于该器械由外套管 ( 一 )、 穿刺针 ( 二 )、 穿刺针外套管 ( 三 ), 内套管 ( 四 ) 组成。外套管有两处进出水口 (1、 2), 内套管均可以从两处进出水口旋 入, 穿刺针 ( 二 ) 与穿刺针外套管 ( 三 ) 可由进水口 (2) 进入外套管。两处进出水口上均 有可开关进气阀门。外套管 ( 一 ) 带有一旋入式进出水口管塞 (4)。内套管 ( 四 ) 与外套 管 ( 一 ) 头端均有数个等大或不等与管径相匹配的侧孔。 2. 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穿刺引流管, 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结构的外套管 ( 一 )、 穿刺针 ( 二 )、 穿刺针外套管 ( 三 ), 内套管 ( 四。

4、 ) 由高分子材料制成, 也可综合两种或以上的高分 子材料或金属材料加工而成。 3. 按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穿刺引流管, 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结构的外套管 ( 一 ) 和内套 管 ( 四 ) 横截面是任意规则或不规则形状。 4. 按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穿刺引流管, 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结构的外套管 ( 一 ) 头端设 置用于固定引流管位置, 防止支架移位的倒刺或弯曲的猪尾形。 5.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刺引流管, 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管(一)、 穿刺针(二)、 穿刺 针外套管 ( 三 ), 内套管 ( 四 ) 均平行。 6.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刺引流管, 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管(一)、 穿刺针(二)、 。

5、穿刺 针外套管 ( 三 ), 内套管 ( 四 ) 根据病变部位的不同可选择不同外径、 长度。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475937 A 2 1/2 页 3 可穿刺型双套引流管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是一种可一步穿刺置管冲洗吸引引流器械, 可通 过 CT 及 B 超引导等微创介入下放置, 主要用于人体体腔或组织内积聚的炎性液体、 脓液及 坏死组织的置管冲洗引流。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临床上治疗体腔、 组织及实质脏器有积聚性炎性液体、 脓肿或坏死组织感染 等疾病时。 (如肝脓肿 ; 腹腔渗液 ; 重症急性胰腺炎胰周液体积聚或胰周脓肿 ; 脓胸 ; 或外科 手。

6、术后腹腔感染引起的腹腔包裹性积液等一系列深部体腔或脏器的疾病 )。通常采用的方 法为可穿刺引流管穿刺置管引流或外科手术清除放置引流管引流。 目前双套管冲洗吸引技 术的应用, 在外科手术引流中技术成熟, 效果优良, 但是需要外科手术切开放置, 这样不但 操作繁琐, 且手术创伤较大。常规 CT 或 B 超引导下放置引流管通常可行诊断性穿刺定位后 一步法置入可穿刺引流管, 但可穿刺引流管通常为单管引流, 单纯液性引流效果尚可, 但对 于脓肿、 粘稠炎性积液或坏死组织引流效果欠佳。 即使穿刺放置双套管, 也需诊断性穿刺定 位, 沿穿刺针逐层切开, 到达所需引流部位, 再放置双套管, 手术切开的痛苦、 。

7、组织损伤以及 风险要比单纯穿刺引流要大得多。为了结合常规 CT 或 B 超引导下穿刺, 引流管置入的方法 的简易、 损伤小、 痛苦小以及双套管引流效果佳的优点。 以达到一步将双套管置入所需引流 部位。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是将传统的双套管和一次性穿刺引流管进行了改进 ( 见附图 )。将 双套管可以持续冲洗及吸引的功能移嫁到带针穿刺引流管上, 在带针穿刺引流管上增加了 一个进出水接口 (1 或 2) 可接冲洗用水冲洗, 增加了一根可旋入外套管的内套管 ( 四 ) 可 接负压吸引引流以及堵管后方便更换, 在进出水接口处各有一个带软塞小孔 (3), 以方便吸 引时有空气进入避免管腔内形成。

8、真空状态将穿刺部位周围组织吸入引流管侧孔, 增加一个 可旋入进出口接口塞 (4), 可在停止冲洗单纯引流时将一个进出水口封闭。 0004 外套管引流管 ( 一 )、 内套管引流管 ( 四 )、 穿刺针 ( 二 ) 和穿刺针外套管 ( 三 ) 均由高分子材料制成, 例如聚丙烯、 聚苯乙烯、 聚亚安酯、 聚偏二乙烯醇、 聚碳酸酯、 尼龙和 迭尔林 ( 聚甲醛树酯 ) 等 ; 也可综合两种或以上的高分子材料或金属材料加工而成。 0005 上述内套管或外套管管横截面可以是任意规则或不规则形状。 穿刺针和外套管保 护器与外套管相匹配。 0006 上述内套管或外套管头端均有直径与管径相匹配侧孔, 具体数量。

9、可为单个也可为 多个。 0007 上述外套管头端可设置一组或多组可用于固定外套管位置, 防止外套管移位的固 定部, 优选如倒刺。 也可不设置固定部, 通过改变外套管一端的形态, 起到固定的作用, 优 选如猪尾形。 说 明 书 CN 102475937 A 3 2/2 页 4 0008 上述穿刺针、 穿刺针外套管、 内套管与外套管均平行, 穿刺针长度略大于外套管及 穿刺针外套管, 穿刺针直径与穿刺针外套管管径相吻合, 穿刺针长度与外套管长度可以等 长或略小于, 内套管长度略小于外套管长度。 内套管内径略小于外套管内径, 且内套管与外 套管接口处为旋入式接口, 保持密闭性, 横截面是任意规则或不规。

10、则形状。 0009 上述外套管外可标示刻度, 以显示穿刺深度, 如厘米计量。 0010 上述引流管可根据治疗病灶、 部位以及引流物性状不同选择不同外径。 0011 本发明成本低廉、 结构简单, 具备理想的柔韧性能和抗折损性能。 置入方法简便可 在 B 超、 CT 影像学定位下一步置入, 达到微创目的, 减轻组织器官损伤, 减少患者痛苦。而 且充分利用双套管引流效果好的优点, 持续冲洗引流, 有利于患者治疗和康复。 附图说明 0012 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3 ( 一 ) 双套管外套管 (1、 2) 双套管进出水口 (3) 带软塞小孔 (4) 旋入式进出 水口管塞 0014 ( 二 ) 。

11、双套管穿刺针 ( 三 ) 穿刺针外套管 ( 四 ) 双套管内套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现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详细描述。 0016 以胰腺假性囊肿感染穿刺引流为例 : 使用时, 根据治疗需要, 选择管径适当和相应 规格的可穿刺双套管, 在影像学定位下选择穿刺点及针道, 可将穿刺针置入穿刺针外套管 在影像学引导下穿入胰腺假性囊肿行诊断性穿刺, 确认穿刺部位后, 再将穿刺针及穿刺针 外套管放入外套管在影像学引导下穿入胰腺假性囊肿内后, 拔出穿刺针及穿刺针外套管, 将内套管经任一进出水口放入外套管腔内旋紧, 开放所进入进出水口处带软塞小孔, 接负 压吸引器, 另一进出水口接冲洗用水持续冲洗, 给予病变部位持续冲洗吸引引流 ( 如穿刺 部位诊断明确, 也可行一步法穿刺引流 )。 0017 本发明结合了现有临床上常用的引流方法的优点 : 0018 1. 操作简便, 有超声或 CT 的基层医院即可开展。 0019 2. 将传统的双套管引流放置方法与微创相结合, 将引流的效果扩大化。避免反复 的穿刺, 避免外科手术切开, 微创操作减少组织损伤, 减少病人痛苦, 降低治疗费用, 易于患 者接受。 说 明 书 CN 102475937 A 4 1/1 页 5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475937 A 5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