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纳米多孔缓释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物纳米多孔缓释器.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710333442.1 (22)申请日 2017.05.12 (71)申请人 朱侃 地址 322000 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稠城街 道菊园17幢502室 (72)发明人 朱侃 (74)专利代理机构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 合伙) 33213 代理人 杜立 (51)Int.Cl. A61M 37/00(2006.01) A61K 36/8884(2006.01) A61P 29/00(2006.01) A61P 21/02(2006.01) A61K 31/165(2006.。
2、01) (54)发明名称 药物纳米多孔缓释器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药物纳米多孔缓释器, 由 纳米多孔材料, 辣椒碱或纳米药物制剂组成, 组 合形式可以是纳米多孔材料, 辣椒碱和纳米药物 制剂, 或纳米多孔材料和辣椒碱, 或纳米多孔材 料和纳米药物制剂。 本发明的药物纳米多孔缓释 器按不同的临床持久治疗需求计算不同的混合 比例, 制作孔径大小也不同, 经过模具高压或浇 注加工成型、 也可以通过3D打印技术快速实现各 种形状、 体积、 大小和作用时间不同来适合不同 部位不同场合使用, 使药物从浓度高的多孔材料 中向浓度低的表面自流渗透控制, 达到临床治疗 的浓度与持久度, 达到临床治疗需。
3、要的效果, 并 可反复使用, 大幅度节省材料, 降低成本和改善 原有不足的弊端。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 CN 107174731 A 2017.09.19 CN 107174731 A 1.一种药物纳米多孔缓释器, 由纳米多孔材料 (1) , 辣椒碱 (2) 或纳米药物制剂 (3) 组 成, 其特征在于: 组合形式可以是纳米多孔材料 (1) , 辣椒碱 (2) 和纳米药物制剂 (3) , 或纳米 多孔材料 (1) 和辣椒碱 (2) , 或纳米多孔材料 (1) 和纳米药物制剂 (3) 。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纳米多孔缓释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纳米多孔材料 (1) , 包含。
4、 有机或无机的纳米多孔材料, 孔径大小为0.1-500nm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药物纳米多孔缓释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纳米多孔材料 (1) 包 括纳米金属材料,纳米陶瓷材料或纳米复合高分子材料。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纳米多孔缓释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纳米药物制剂 (3) , 由原 料药加工成纳米粒, 其粒径大约在1-1000nm范围, 可以是多种药物的混合药剂。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药物纳米多孔缓释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药物纳米多孔缓释 器制成腕带、 膝部器具或贴片。 6.一种消肿止痛、 通经活络的药物纳米多孔缓释器的制备方法, 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取AB双组。
5、份硅胶原料胶液, A为硅胶原料,B为固化剂, AB比例为10:1, 搅拌混合; 步骤2.取辣椒碱, 溶于乙醇5,制成辣椒碱溶液; 步骤3.取紫荆皮, 黄荆子, 栀子, 牡丹皮, 大黄, 马钱子, 赤芍, 独活, 五加皮, 天南星, 采 用无溶剂提取法制成纳米药剂; 步骤4.将溶解好的辣椒碱溶液、 纳米药剂加入到硅胶原料胶液中, 放入搅拌机均匀搅 拌10分钟后取出, 再用真空消泡机进行消泡处理后待用; 步骤5.将消泡处理后的混合原料胶液挤入或滴入到定型模具中, 静置5-10分钟, 放入 80度烤箱中烤5-10分钟后取出, 自然冷却后即制成。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107174731 。
6、A 2 药物纳米多孔缓释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材, 具体涉及一种药物纳米多孔缓释器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科技进步与生产水平提高, 纳米药物越来越多的被人们所采用, 经过特殊工 艺加工成极细颗粒和包裹性的纳米级药物制剂用于促进药物溶解、 改善吸收、 提高靶向性 从而提高有效性, 与传统非纳米药剂相比, 其显著降低了药物与药物的合成难度及大幅度 提高吸收率和临床疗效。 0003 目前, 外用药制剂多以软膏、 贴膏以及外敷等种类居多, 其主要不足在于容易污染 衣服或由于贴膏贴合皮肤产生皮肤透气不良、 贴合剂过敏、 贴合剂留存于皮肤上等, 且药物 大都没有使用完全,。
7、 一次性使用过后就造成大量浪费。 发明内容 0004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药物纳米多孔缓释 器, 由纳米多孔材料, 辣椒碱或纳米药物制剂组成, 组合形式可以是纳米多孔材料, 辣椒碱 和纳米药物制剂, 或纳米多孔材料和辣椒碱, 或纳米多孔材料和纳米药物制剂。 0005 进一步的, 所述纳米多孔材料, 包含有机或无机的纳米多孔材料, 孔径大小为0.1- 500nm之间。 0006 进一步的, 所述纳米多孔材料包括纳米金属材料,纳米陶瓷材料或纳米复合高分 子材料。 0007 进一步的, 所述纳米药物制剂, 由原料药加工成纳米粒, 其粒径大约在1-1000nm范 围。
8、, 可以是多种药物的混合药剂。 0008 进一步的, 所述药物纳米多孔缓释器制成腕带、 膝部器具或贴片。 0009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消肿止痛、 通经活络的药物纳米多孔缓释器的制备方法, 包 括如下步骤: 步骤1.取AB双组份硅胶原料胶液, A为硅胶原料,B为固化剂, AB比例为10:1, 搅拌混合; 步骤2.取辣椒碱, 溶于乙醇5,制成辣椒碱溶液; 步骤3.取紫荆皮, 黄荆子, 栀子, 牡丹皮, 大黄, 马钱子, 赤芍, 独活, 五加皮, 天南星, 采 用无溶剂提取法制成纳米药剂; 步骤4.将溶解好的辣椒碱溶液、 纳米药剂加入到硅胶原料胶液中, 放入搅拌机均匀搅 拌10分钟后取出, 再用真空。
9、消泡机进行消泡处理后待用; 步骤5.将消泡处理后的混合原料胶液挤入或滴入到定型模具中, 静置5-10分钟, 放入 80度烤箱中烤5-10分钟后取出, 自然冷却后即制成。 0010 本发明的药物纳米多孔缓释器按不同的临床持久冶疗需求计算不同的混合比例, 制作孔径大小也不同, 经过模具高压或浇注加工成型、 也可以通过3D打印技术快速实现各 种形状、 体积、 大小和作用时间不同来适合不同部位不同场合使用, 使药物从浓度高的多孔 说明书 1/3 页 3 CN 107174731 A 3 材料中向浓度低的表面自流渗透控制, 达到临床治疗的浓度与持久度, 达到临床冶疗需要 的效果, 并可反复使用, 大幅度。
10、节省材料, 降低成本和改善原有不足的弊端。 附图说明 0011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13 如图1所示, 本发明的药物纳米多孔缓释器, 由纳米多孔材料1, 辣椒碱2或纳米药 物制剂3组成。 0014 纳米多孔材料1, 包含有机和无机的纳米多孔材料, 孔径大小为0.1-500nm之间,从 材料性性质可分为纳米金属材料,纳米陶瓷材料,纳米复合高分子材料(如: 纳米塑料、 纳米 橡胶、 纳米纤维, 纳米硅胶)等。 0015 辣椒碱2, 别名: 辣椒素, 英文名: Capsaicin, 化学式: C18H29NO3, 分子量: 30。
11、5.42, 临床上应用于止痛止痒有良好的效果, 也可用于燃烧脂肪用于减肥, 也可作用于扩张皮肤 毛孔, 辅助药物快速渗透至病灶, 快速达到临床效果。 目前已经收载于美国药典24版, 广泛 用于治疗关节炎、 肌肉疼痛、 运动扭伤和带状疱疹遗留神经痛等疾病, 美国医学会 (America Medical Association) 主编著的DRUGEVALUASION将该药作为临床医生 冶疗疱疹后神经痛、 糖尿病性神经痛的首选用药进行推介。 0016 纳米药物制剂3, 是指直接将原料药加工成纳米粒, 其粒径大约在1-1000nm范围, 可以是多种药物的混合药剂。 0017 组合形式可以是纳米多孔材料。
12、1, 辣椒碱2和纳米药物制剂3, 或纳米多孔材料1和 辣椒碱2, 或纳米多孔材料1和纳米药物制剂3, 按不同需要不同比例。 0018 药物纳米多孔缓释器可以制成腕带、 膝部器具或贴片。 0019 消肿止痛、 通经活络的药物纳米多孔缓释器的制备: 1.取AB双组份硅胶原料胶液(A为硅胶原料,B为固化剂,本次选用深圳荣兴达高分子材 料有限公司生产的1060型食品级硅胶原料), A组份1000克, B固化剂100克,AB比例为10:1, 搅拌混合; 2.取辣椒碱55克, 溶于乙醇550ml,制成辣椒碱溶液; 3.取紫荆皮43克, 黄荆子48.6克, 栀子16.2克, 牡丹皮10.8克, 大黄21.6。
13、克, 马钱子16.2 克, 赤芍10.8克, 独活10.8克, 五加皮10.8克, 天南星10.8克, 采用无溶剂提取法 (亦称气化 爆鸣制备工艺) 制成纳米药剂; 4.将溶解好的辣椒碱溶液、 纳米药剂加入到硅胶原料中, 放入搅拌机均匀搅拌10分钟 后取出,再用真空消泡机进行消泡处理后待用; 5.将消泡处理后的混合原料胶液挤入或滴入到定型模具中, 静置5-10分钟, 放入80度 烤箱中烤5-10分钟后取出, 自然冷却后即制成本产品。 0020 制成的该药物纳米多孔缓释器具有活血散瘀、 解毒消肿、 祛风胜湿、 通经止痛, 可 以增加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 温通穴位, 松解局部肌肉、 韧带挛缩, 增大活动度, 消除肿胀, 促进关节功能恢复的功效; 且产品可重复使用至少几百到上千次, 大大节省了材料费用和 说明书 2/3 页 4 CN 107174731 A 4 资源的浪费。 0021 以上所述及图中所示的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应当指出, 对于本领域的普 通技术人员来说, 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的前提下, 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型和改进, 这些也应 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说明书 3/3 页 5 CN 107174731 A 5 图1 说明书附图 1/1 页 6 CN 107174731 A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