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仪支撑装置.pdf

上传人:凯文 文档编号:8520572 上传时间:2020-08-02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478.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20418921.5

申请日:

20140729

公开号:

CN203954307U

公开日:

20141126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M3/02

主分类号:

A61M3/02

申请人:

成都千里电子设备有限公司

发明人:

张文

地址: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东三环路二段龙潭工业园

优先权:

CN201420418921U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布了一种治疗仪支撑装置,包括外缘壁上设有螺纹的立柱、夹持盘和固定块,夹持盘通过螺纹通孔转动设置在立柱的上端,凹槽两端安装有两个相互平行的移动块,两个移动块之间设置有限位块,限位块与移动块通过弹簧与凹槽的内壁连接;在限位块的两端还设有倾斜面,且两个倾斜面向外延伸相交于一点,倾斜面上安装有阶梯状的凸起,还包括两个相互铰接而成钝角的连杆,两个连杆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移动块的顶部铰接。夹持盘与固定块通过螺纹孔和螺纹通孔转动设置在立柱上,能够自由旋转而实现上下移动调节的功能,在工作中断时可将夹持盘与固定块旋转合拢至一起,减小空间的占用,方便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的快速调节。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治疗仪支撑装置,包括外缘壁上设有螺纹的立柱(2)、夹持盘(1)和固定块(3),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盘(1)上开有凹槽(6)和螺纹通孔(4),夹持盘(1)通过螺纹通孔(4)转动设置在立柱(2)的上端,凹槽(6)两端安装有两个相互平行的移动块(9),两个移动块(9)之间设置有限位块(5),所述限位块(5)与移动块(9)通过弹簧(8)与凹槽(6)的内壁连接;所述固定块(3)上开有螺纹孔(14)和垂直设置的放置槽(13),固定块(3)通过螺纹孔(14)转动设置在立柱(2)的下端;在所述限位块(5)的两端还设有倾斜面(7),且两个倾斜面(7)向外延伸相交于一点,所述倾斜面(7)上安装有阶梯状的凸起(12),还包括两个相互铰接而成钝角的连杆(11),两个连杆(11)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移动块(9)的顶部铰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仪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槽(13)的槽底为倾斜设置的圆弧面(15),在固定块(3)上安装有支撑块(18),所述支撑块(18)的端部转动设置有挡板(17),挡板(17)的一侧上安装有侧挡板(19),挡板(17)的另一侧底部通过扭转弹簧(16)与固定块(3)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仪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滚轮(10),多个所述滚轮(10)均匀分布在凹槽(6)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治疗仪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挡板(19)为圆弧形。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辅助工具,具体是指一种治疗仪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临床治疗各种急慢性伤口时,预防感染、促进愈合一直是医护人员面临的首要问题,如何有效、快捷、微创或是无创、减痛或是无痛清创是伤口治疗的第一步,也是促进伤口愈合的关键步骤。目前临床所采取的人工清创方法均达不到理想的要求,市面上的伤口治疗有的可以携带,有的不能随意携带或是移动,主要是用于急性创面的清理,但是用于伤口治疗的负压治疗机机体体积较大、机身重量大,无法携带;并且在使用过程中,设备需要固定放置在合适的位置进行伤口治疗,且占用的空间较大,另外伤口治疗仪需要连接积液罐来吸收伤口废物,当积液罐盛满需要更换,其更换过程繁杂,给使用带来极大的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仪支撑装置,将治疗仪稳定安放,在减少空间占用的同时,能够快速实现治疗仪积液罐的更换。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治疗仪支撑装置,包括外缘壁上设有螺纹的立柱、夹持盘和固定块,所述夹持盘上开有凹槽和螺纹通孔,夹持盘通过螺纹通孔转动设置在立柱的上端,凹槽两端安装有两个相互平行的移动块,两个移动块之间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移动块通过弹簧与凹槽的内壁连接;所述固定块上开有螺纹孔和垂直设置的放置槽,固定块通过螺纹孔转动设置在立柱的下端;在所述限位块的两端还设有倾斜面,且两个倾斜面向外延伸相交于一点,所述倾斜面上安装有阶梯状的凸起,还包括两个相互铰接而成钝角的连杆,两个连杆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移动块的顶部铰接。本实用新型工作时,将治疗仪置于凹槽内,人工推动治疗仪进入两个移动块构成的夹持空间内,直至治疗仪与限位块接触,其中,移动块与凹槽壁之间的弹簧始终被压缩;治疗仪随限位块一起继续移动,弹簧被压缩,当限位块的端部彻底退出夹持空间内后,两个移动块在弹簧回复弹力下开始向中间靠拢,即将治疗仪的两侧夹持固定;夹持盘与固定块通过螺纹孔和螺纹通孔转动设置在立柱上,能够自由旋转而实现上下移动调节的功能,在工作中断时可将夹持盘与固定块旋转合拢至一起,减小空间的占用,方便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的快速调节;由于治疗仪的型号大小不同,在治疗仪放置在凹槽内时,治疗仪随限位块一起移动,移动块与限位块的端部接触,当治疗仪的长度小于限位块的长度时,限位块移动使得移动块开始与倾斜面上的阶梯状凸起接触,在移动块与治疗仪接触时,限位块停止移动,即两个移动块将治疗仪固定在凹槽内;依次类推,体积不同的治疗仪在两个移动块之间的夹持通过移动块在凸起上拥有不同的接触点来实现,方便治疗仪固定的同时,大大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并且凸起上的多个阶梯与不同型号大小的治疗仪一一对应,保证治疗仪的稳定夹持,当需要将治疗仪取出时,人工将两个相互铰接成钝角的连杆下压,使得两个移动块之间的间距增大,进而使得对治疗仪的夹持力度减小,方便人工快速取出治疗仪。

所述放置槽的槽底为倾斜设置的圆弧面,在固定块上安装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端部转动设置有挡板,挡板的一侧上安装有侧挡板,挡板的另一侧底部通过扭转弹簧与固定块连接。积液罐的一侧外壁与倾斜的圆弧面接触,使得积液罐的中心降低,挡板的原始位置处于水平状态,挡板的中部通过销轴转动设置在支撑块的一侧端部,而挡板的通过扭转弹簧与固定块连接,当积液罐沿倾斜的圆弧面向下放置时,积液罐的重力作用到挡板上使得挡板的一端向下移动,同时扭转弹簧被压缩,挡板另一端端部的侧挡板则与积液罐的另一侧外壁接触,防止积液罐发生水平方向上的移动;当积液罐更换时,积液罐被取出,挡板在扭转弹簧的弹力作用下恢复原状。

还包括多个滚轮,多个所述滚轮均匀分布在凹槽底部。使用时,滚轮与治疗仪的底部接触,将治疗仪与凹槽之间的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将治疗仪与凹槽之间的磨损的同时,实现治疗仪的快速夹持。

所述侧挡板为圆弧形。圆弧形的侧挡板能够与积液罐的外壁良好接触,避免在使用过程中积液罐发生侧向偏移,保证积液罐的稳定工作。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体积不同的治疗仪在两个移动块之间的夹持通过移动块在凸起上拥有不同的接触点来实现,方便治疗仪固定的同时,大大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并且凸起上的多个阶梯与不同型号大小的治疗仪一一对应,保证治疗仪的稳定夹持,当需要将治疗仪取出时,人工将两个相互铰接成钝角的连杆下压,使得两个移动块之间的间距增大,进而使得对治疗仪的夹持力度减小,方便人工快速取出治疗仪;

2本实用新型,当积液罐沿倾斜的圆弧面向下放置时,积液罐的重力作用到挡板上使得挡板的一端向下移动,同时扭转弹簧被压缩,挡板另一端端部的侧挡板则与积液罐的另一侧外壁接触,防止积液罐发生水平方向上的移动;当积液罐更换时,积液罐被取出,挡板在扭转弹簧的弹力作用下恢复原状;

3本实用新型,体积不同的治疗仪在两个移动块之间的夹持通过移动块在倾斜面上拥有不同的接触点来实现,方便治疗仪固定的同时,大大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夹持盘的俯视图;

图3为夹持盘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夹持盘的截面图;

图5为固定块的截面图;

附图中标记及相应的零部件名称:

1-夹持盘、2-立柱、3-固定块、4-螺纹通孔、5-限位块、6-凹槽、7-倾斜面、8-弹簧、9-移动块、10-滚轮、11-连杆、12-凸起、13-放置槽、14-螺纹孔、15-圆弧面、16-扭转弹簧、17-挡板、18-支撑块、19-侧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包括外缘壁上设有螺纹的立柱2、夹持盘1和固定块3,所述夹持盘1上开有凹槽6和螺纹通孔4,夹持盘1通过螺纹通孔4转动设置在立柱2的上端,凹槽6两端安装有两个相互平行的移动块9,两个移动块9之间设置有限位块5,所述限位块5与移动块9通过弹簧8与凹槽6的内壁连接;所述固定块3上开有螺纹孔14和垂直设置的放置槽13,固定块3通过螺纹孔14转动设置在立柱2的下端;在所述限位块5的两端还设有倾斜面7,且两个倾斜面7向外延伸相交于一点,所述倾斜面7上安装有阶梯状的凸起12,还包括两个相互铰接而成钝角的连杆11,两个连杆11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移动块9的顶部铰接。本实用新型工作时,将治疗仪置于凹槽6内,人工推动治疗仪进入两个移动块9构成的夹持空间内,直至治疗仪与限位块5接触,其中,移动块9与凹槽6壁之间的弹簧8始终被压缩;治疗仪随限位块5一起继续移动,弹簧8被压缩,当限位块5的端部彻底退出夹持空间内后,两个移动块9在弹簧8回复弹力下开始向中间靠拢,即将治疗仪的两侧夹持固定;夹持盘1与固定块3通过螺纹孔14和螺纹通孔4转动设置在立柱2上,能够自由旋转而实现上下移动调节的功能,在工作中断时可将夹持盘1与固定块3旋转合拢至一起,减小空间的占用,方便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的快速调节;由于治疗仪的型号大小不同,在治疗仪放置在凹槽6内时,治疗仪随限位块5一起移动,移动块9与限位块5的端部接触,当治疗仪的长度小于限位块5的长度时,限位块5移动使得移动块9开始与倾斜面7上的阶梯状凸起12接触,在移动块9与治疗仪接触时,限位块5停止移动,即两个移动块9将治疗仪固定在凹槽6内;依次类推,体积不同的治疗仪在两个移动块9之间的夹持通过移动块9在凸起12上拥有不同的接触点来实现,方便治疗仪固定的同时,大大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并且凸起12上的多个阶梯与不同型号大小的治疗仪一一对应,保证治疗仪的稳定夹持,当需要将治疗仪取出时,人工将两个相互铰接成钝角的连杆11下压,使得两个移动块9之间的间距增大,进而使得对治疗仪的夹持力度减小,方便人工快速取出治疗仪。

实施例2

如图2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放置槽13的槽底为倾斜设置的圆弧面15,在固定块3上安装有支撑块18,所述支撑块18的端部转动设置有挡板17,挡板17的一侧上安装有侧挡板19,挡板17的另一侧底部通过扭转弹簧16与固定块3连接。积液罐的一侧外壁与倾斜的圆弧面15接触,使得积液罐的中心降低,挡板17的原始位置处于水平状态,挡板17的中部通过销轴转动设置在支撑块18的一侧端部,而挡板17的通过扭转弹簧16与固定块3连接,当积液罐沿倾斜的圆弧面15向下放置时,积液罐的重力作用到挡板17上使得挡板17的一端向下移动,同时扭转弹簧16被压缩,挡板17另一端端部的侧挡板19则与积液罐的另一侧外壁接触,防止积液罐发生水平方向上的移动;当积液罐更换时,积液罐被取出,挡板17在扭转弹簧16的弹力作用下恢复原状;使用时,滚轮10与治疗仪的底部接触,将治疗仪与凹槽之间的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将治疗仪与凹槽6之间的磨损的同时,实现治疗仪的快速夹持。

作为优选,所述侧挡板19为圆弧形。圆弧形的侧挡板19能够与积液罐的外壁良好接触,避免在使用过程中积液罐发生侧向偏移,保证积液罐的稳定工作。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上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一种治疗仪支撑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一种治疗仪支撑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一种治疗仪支撑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治疗仪支撑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治疗仪支撑装置.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3954307 U (45)授权公告日 2014.11.26 CN 203954307 U (21)申请号 201420418921.5 (22)申请日 2014.07.29 A61M 3/02(2006.01) (73)专利权人 成都千里电子设备有限公司 地址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东三环路 二段龙潭工业园 (72)发明人 张文 (54) 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治疗仪支撑装置 (57)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布了一种治疗仪支撑装置, 包 括外缘壁上设有螺纹的立柱、 夹持盘和固定块, 夹持盘通过螺纹通孔转动设置在立柱的上端, 凹 槽两端安装有两个相互平行的移动块。

2、, 两个移动 块之间设置有限位块, 限位块与移动块通过弹簧 与凹槽的内壁连接 ; 在限位块的两端还设有倾斜 面, 且两个倾斜面向外延伸相交于一点, 倾斜面上 安装有阶梯状的凸起, 还包括两个相互铰接而成 钝角的连杆, 两个连杆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移动 块的顶部铰接。夹持盘与固定块通过螺纹孔和螺 纹通孔转动设置在立柱上, 能够自由旋转而实现 上下移动调节的功能, 在工作中断时可将夹持盘 与固定块旋转合拢至一起, 减小空间的占用, 方便 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的快速调节。 (51)Int.Cl. (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4 页 附图 4 页 (19)中华人。

3、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4页 (10)授权公告号 CN 203954307 U CN 203954307 U 1/1 页 2 1. 一种治疗仪支撑装置, 包括外缘壁上设有螺纹的立柱 (2) 、 夹持盘 (1) 和固定块 (3) ,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夹持盘 (1) 上开有凹槽 (6) 和螺纹通孔 (4) , 夹持盘 (1) 通过螺纹通孔 (4) 转动设置在立柱 (2) 的上端, 凹槽 (6) 两端安装有两个相互平行的移动块 (9) , 两个移动块 (9) 之间设置有限位块 (5) , 所述限位块 (5) 与移动块 (9) 通过弹簧 (8)。

4、 与凹槽 (6) 的内壁 连接 ; 所述固定块 (3) 上开有螺纹孔 (14) 和垂直设置的放置槽 (13) , 固定块 (3) 通过螺纹 孔 (14) 转动设置在立柱 (2) 的下端 ; 在所述限位块 (5) 的两端还设有倾斜面 (7) , 且两个倾 斜面 (7) 向外延伸相交于一点, 所述倾斜面 (7) 上安装有阶梯状的凸起 (12) , 还包括两个相 互铰接而成钝角的连杆 (11) , 两个连杆 (11) 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移动块 (9) 的顶部铰接。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治疗仪支撑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放置槽 (13) 的槽底 为倾斜设置的圆弧面 (15) , 在固。

5、定块 (3) 上安装有支撑块 (18) , 所述支撑块 (18) 的端部转 动设置有挡板 (17) , 挡板 (17) 的一侧上安装有侧挡板 (19) , 挡板 (17) 的另一侧底部通过扭 转弹簧 (16) 与固定块 (3) 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仪支撑装置, 其特征在于 : 还包括多个滚轮 (10) , 多 个所述滚轮 (10) 均匀分布在凹槽 (6) 底部。 4.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一种治疗仪支撑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侧挡板 (19) 为圆弧 形。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3954307 U 2 1/4 页 3 一种治疗仪支撑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

6、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辅助工具, 具体是指一种治疗仪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 临床治疗各种急慢性伤口时, 预防感染、 促进愈合一直是医护人员面临的首 要问题, 如何有效、 快捷、 微创或是无创、 减痛或是无痛清创是伤口治疗的第一步, 也是促进 伤口愈合的关键步骤。目前临床所采取的人工清创方法均达不到理想的要求, 市面上的伤 口治疗有的可以携带, 有的不能随意携带或是移动, 主要是用于急性创面的清理, 但是用于 伤口治疗的负压治疗机机体体积较大、 机身重量大, 无法携带 ; 并且在使用过程中, 设备需 要固定放置在合适的位置进行伤口治疗, 且占用的空间较大, 另外伤口治疗仪需要连接积 。

7、液罐来吸收伤口废物, 当积液罐盛满需要更换, 其更换过程繁杂, 给使用带来极大的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仪支撑装置, 将治疗仪稳定安放, 在减少空 间占用的同时, 能够快速实现治疗仪积液罐的更换。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 0005 一种治疗仪支撑装置, 包括外缘壁上设有螺纹的立柱、 夹持盘和固定块, 所述夹持 盘上开有凹槽和螺纹通孔, 夹持盘通过螺纹通孔转动设置在立柱的上端, 凹槽两端安装有 两个相互平行的移动块, 两个移动块之间设置有限位块, 所述限位块与移动块通过弹簧与 凹槽的内壁连接 ; 所述固定块上开有螺纹孔和垂直设置。

8、的放置槽, 固定块通过螺纹孔转动 设置在立柱的下端 ; 在所述限位块的两端还设有倾斜面, 且两个倾斜面向外延伸相交于一 点, 所述倾斜面上安装有阶梯状的凸起, 还包括两个相互铰接而成钝角的连杆, 两个连杆的 另一端分别与两个移动块的顶部铰接。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 将治疗仪置于凹槽内, 人工推动 治疗仪进入两个移动块构成的夹持空间内, 直至治疗仪与限位块接触, 其中, 移动块与凹槽 壁之间的弹簧始终被压缩 ; 治疗仪随限位块一起继续移动, 弹簧被压缩, 当限位块的端部彻 底退出夹持空间内后, 两个移动块在弹簧回复弹力下开始向中间靠拢, 即将治疗仪的两侧 夹持固定 ; 夹持盘与固定块通过螺纹孔和螺。

9、纹通孔转动设置在立柱上, 能够自由旋转而实 现上下移动调节的功能, 在工作中断时可将夹持盘与固定块旋转合拢至一起, 减小空间的 占用, 方便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的快速调节 ; 由于治疗仪的型号大小不同, 在治疗仪放置在 凹槽内时, 治疗仪随限位块一起移动, 移动块与限位块的端部接触, 当治疗仪的长度小于限 位块的长度时, 限位块移动使得移动块开始与倾斜面上的阶梯状凸起接触, 在移动块与治 疗仪接触时, 限位块停止移动, 即两个移动块将治疗仪固定在凹槽内 ; 依次类推, 体积不同 的治疗仪在两个移动块之间的夹持通过移动块在凸起上拥有不同的接触点来实现, 方便治 疗仪固定的同时, 大大提高了本实用新。

10、型的实用性, 并且凸起上的多个阶梯与不同型号大 小的治疗仪一一对应, 保证治疗仪的稳定夹持, 当需要将治疗仪取出时, 人工将两个相互铰 接成钝角的连杆下压, 使得两个移动块之间的间距增大, 进而使得对治疗仪的夹持力度减 说 明 书 CN 203954307 U 3 2/4 页 4 小, 方便人工快速取出治疗仪。 0006 所述放置槽的槽底为倾斜设置的圆弧面, 在固定块上安装有支撑块, 所述支撑块 的端部转动设置有挡板, 挡板的一侧上安装有侧挡板, 挡板的另一侧底部通过扭转弹簧与 固定块连接。 积液罐的一侧外壁与倾斜的圆弧面接触, 使得积液罐的中心降低, 挡板的原始 位置处于水平状态, 挡板的中。

11、部通过销轴转动设置在支撑块的一侧端部, 而挡板的通过扭 转弹簧与固定块连接, 当积液罐沿倾斜的圆弧面向下放置时, 积液罐的重力作用到挡板上 使得挡板的一端向下移动, 同时扭转弹簧被压缩, 挡板另一端端部的侧挡板则与积液罐的 另一侧外壁接触, 防止积液罐发生水平方向上的移动 ; 当积液罐更换时, 积液罐被取出, 挡 板在扭转弹簧的弹力作用下恢复原状。 0007 还包括多个滚轮, 多个所述滚轮均匀分布在凹槽底部。 使用时, 滚轮与治疗仪的底 部接触, 将治疗仪与凹槽之间的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 将治疗仪与凹槽之间的磨损的同 时, 实现治疗仪的快速夹持。 0008 所述侧挡板为圆弧形。圆弧形的侧挡板。

12、能够与积液罐的外壁良好接触, 避免在使 用过程中积液罐发生侧向偏移, 保证积液罐的稳定工作。 0009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 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 0010 1 本实用新型, 体积不同的治疗仪在两个移动块之间的夹持通过移动块在凸起上 拥有不同的接触点来实现, 方便治疗仪固定的同时, 大大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 并且 凸起上的多个阶梯与不同型号大小的治疗仪一一对应, 保证治疗仪的稳定夹持, 当需要将 治疗仪取出时, 人工将两个相互铰接成钝角的连杆下压, 使得两个移动块之间的间距增大, 进而使得对治疗仪的夹持力度减小, 方便人工快速取出治疗仪 ; 0011 2 本实用新型, 当积。

13、液罐沿倾斜的圆弧面向下放置时, 积液罐的重力作用到挡板上 使得挡板的一端向下移动, 同时扭转弹簧被压缩, 挡板另一端端部的侧挡板则与积液罐的 另一侧外壁接触, 防止积液罐发生水平方向上的移动 ; 当积液罐更换时, 积液罐被取出, 挡 板在扭转弹簧的弹力作用下恢复原状 ; 0012 3 本实用新型, 体积不同的治疗仪在两个移动块之间的夹持通过移动块在倾斜面 上拥有不同的接触点来实现, 方便治疗仪固定的同时, 大大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3 图 1 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 0014 图 2 为夹持盘的俯视图 ; 0015 图 3 为夹持盘的局部放大图 ; 0016 图 4 。

14、为夹持盘的截面图 ; 0017 图 5 为固定块的截面图 ; 0018 附图中标记及相应的零部件名称 : 0019 1- 夹持盘、 2- 立柱、 3- 固定块、 4- 螺纹通孔、 5- 限位块、 6- 凹槽、 7- 倾斜面、 8- 弹 簧、 9- 移动块、 10- 滚轮、 11- 连杆、 12- 凸起、 13- 放置槽、 14- 螺纹孔、 15- 圆弧面、 16- 扭转 弹簧、 17- 挡板、 18- 支撑块、 19- 侧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说 明 书 CN 203954307 U 4 3/4 页 5 0020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 限于此。

15、。 0021 实施例 1 0022 如图 1 至图 5 所示, 本实施例, 包括外缘壁上设有螺纹的立柱 2、 夹持盘 1 和固定 块 3, 所述夹持盘 1 上开有凹槽 6 和螺纹通孔 4, 夹持盘 1 通过螺纹通孔 4 转动设置在立柱 2 的上端, 凹槽 6 两端安装有两个相互平行的移动块 9, 两个移动块 9 之间设置有限位块 5, 所述限位块 5 与移动块 9 通过弹簧 8 与凹槽 6 的内壁连接 ; 所述固定块 3 上开有螺纹孔 14 和垂直设置的放置槽 13, 固定块 3 通过螺纹孔 14 转动设置在立柱 2 的下端 ; 在所述限位块 5 的两端还设有倾斜面 7, 且两个倾斜面 7 向。

16、外延伸相交于一点, 所述倾斜面 7 上安装有阶 梯状的凸起12, 还包括两个相互铰接而成钝角的连杆11, 两个连杆11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 移动块 9 的顶部铰接。本实用新型工作时, 将治疗仪置于凹槽 6 内, 人工推动治疗仪进入两 个移动块 9 构成的夹持空间内, 直至治疗仪与限位块 5 接触, 其中, 移动块 9 与凹槽 6 壁之 间的弹簧 8 始终被压缩 ; 治疗仪随限位块 5 一起继续移动, 弹簧 8 被压缩, 当限位块 5 的端 部彻底退出夹持空间内后, 两个移动块9在弹簧8回复弹力下开始向中间靠拢, 即将治疗仪 的两侧夹持固定 ; 夹持盘 1 与固定块 3 通过螺纹孔 14 和螺纹通。

17、孔 4 转动设置在立柱 2 上, 能够自由旋转而实现上下移动调节的功能, 在工作中断时可将夹持盘 1 与固定块 3 旋转合 拢至一起, 减小空间的占用, 方便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的快速调节 ; 由于治疗仪的型号大小 不同, 在治疗仪放置在凹槽 6 内时, 治疗仪随限位块 5 一起移动, 移动块 9 与限位块 5 的端 部接触, 当治疗仪的长度小于限位块 5 的长度时, 限位块 5 移动使得移动块 9 开始与倾斜面 7 上的阶梯状凸起 12 接触, 在移动块 9 与治疗仪接触时, 限位块 5 停止移动, 即两个移动块 9 将治疗仪固定在凹槽 6 内 ; 依次类推, 体积不同的治疗仪在两个移动块 9。

18、 之间的夹持通过 移动块 9 在凸起 12 上拥有不同的接触点来实现, 方便治疗仪固定的同时, 大大提高了本实 用新型的实用性, 并且凸起 12 上的多个阶梯与不同型号大小的治疗仪一一对应, 保证治疗 仪的稳定夹持, 当需要将治疗仪取出时, 人工将两个相互铰接成钝角的连杆 11 下压, 使得 两个移动块 9 之间的间距增大, 进而使得对治疗仪的夹持力度减小, 方便人工快速取出治 疗仪。 0023 实施例 2 0024 如图 2 和图 5 所示,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 1 的基础上, 所述放置槽 13 的槽底为倾斜 设置的圆弧面 15, 在固定块 3 上安装有支撑块 18, 所述支撑块 18 的端部。

19、转动设置有挡板 17, 挡板 17 的一侧上安装有侧挡板 19, 挡板 17 的另一侧底部通过扭转弹簧 16 与固定块 3 连接。积液罐的一侧外壁与倾斜的圆弧面 15 接触, 使得积液罐的中心降低, 挡板 17 的原始 位置处于水平状态, 挡板 17 的中部通过销轴转动设置在支撑块 18 的一侧端部, 而挡板 17 的通过扭转弹簧 16 与固定块 3 连接, 当积液罐沿倾斜的圆弧面 15 向下放置时, 积液罐的重 力作用到挡板 17 上使得挡板 17 的一端向下移动, 同时扭转弹簧 16 被压缩, 挡板 17 另一端 端部的侧挡板 19 则与积液罐的另一侧外壁接触, 防止积液罐发生水平方向上的。

20、移动 ; 当积 液罐更换时, 积液罐被取出, 挡板 17 在扭转弹簧 16 的弹力作用下恢复原状 ; 使用时, 滚轮 10 与治疗仪的底部接触, 将治疗仪与凹槽之间的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 将治疗仪与凹槽 6 之间的磨损的同时, 实现治疗仪的快速夹持。 0025 作为优选, 所述侧挡板 19 为圆弧形。圆弧形的侧挡板 19 能够与积液罐的外壁良 说 明 书 CN 203954307 U 5 4/4 页 6 好接触, 避免在使用过程中积液罐发生侧向偏移, 保证积液罐的稳定工作。 0026 以上所述, 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 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 制, 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上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 等同变化, 均落 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 明 书 CN 203954307 U 6 1/4 页 7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954307 U 7 2/4 页 8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954307 U 8 3/4 页 9 图 3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954307 U 9 4/4 页 10 图 5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954307 U 10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