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内双球囊反搏导管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主动脉内双球囊反搏导管装置.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810435347.7 (22)申请日 2018.05.09 (71)申请人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地址 100037 北京市西城区北礼士路167号 (72)发明人 杨跃进 毛懿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卓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普通合伙) 11523 代理人 任宇 熊雪梅 (51)Int.Cl. A61M 25/10(2013.01) (54)发明名称 主动脉内双球囊反搏导管装置 (57)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主动脉内双球囊反搏导管 装置, 该主动脉内双球囊反搏导管装置。
2、包括: 导 管(2); 沿所述导管(2)的纵向前后相继地分别环 绕布置在所述导管上的第一球囊(4)和第二球囊 (6), 其中, 所述第一球囊(4)的位置比所述第二 球囊(6)的位置更靠近所述导管(2)的导管末端 (5); 所述第一球囊(4)和所述第二球囊(6)周期 性地膨胀至能够阻塞主动脉血流的尺寸和收缩 至能够不妨碍血流通过的尺寸; 其中, 所述第一 球囊(4)在每个膨胀收缩周期内比所述第二球囊 (6)先开始充气膨胀并且也先完成膨胀。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1页 CN 108525107 A 2018.09.14 CN 108525107 A 1.一种主动脉内双球囊反搏导管装置, 。
3、该主动脉内双球囊反搏导管装置包括: 导管(2); 第一球囊(4)和第二球囊(6), 所述第一球囊和所述第二球囊沿所述导管(2)的纵向前 后相继地分别环绕布置在所述导管(2)上, 其中, 所述第一球囊(4)的位置比所述第二球囊 (6)的位置更靠近所述导管(2)的导管末端(5); 监测部, 所述监测部用于监测心动周期以及导管末端(5)的动脉压力; 气泵, 所述气泵分别为所述第一球囊(4)和第二球囊(6)对应配设, 用于供给及抽取气 体; 第一进气管(3)和第二进气管(7), 所述第一进气管和所述第二进气管的一端分别与所 述第一球囊(4)和所述第二球囊(6)相连通, 另一端则分别与对应配设的所述气泵。
4、相连通; 控制部, 所述控制部适于根据所述监测部监测到的心动周期以及导管末端(5)的动脉 压力控制所述气泵对所述第一球囊(4)和所述第二球囊(6)进行充气和放气, 使所述第一球 囊(4)和所述第二球囊(6)周期性地膨胀至能够阻塞主动脉血流的尺寸和收缩至能够不妨 碍血流通过的尺寸; 其中, 所述气泵被控制为使得所述第一球囊(4)在每个膨胀收缩周期内比所述第二球 囊(6)先开始充气膨胀并且也先完成膨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脉内双球囊反搏导管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泵被控制 为使所述第二球囊(6)在所述第一球囊(4)完成膨胀后才开始充气膨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脉内双球囊反搏。
5、导管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泵被控制 为使所述第二球囊(6)在所述第一球囊(4)完成膨胀之前已经开始充气膨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脉内双球囊反搏导管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泵被控制 为使所述第一球囊(4)和所述第二球囊(6)的收缩同时进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脉内双球囊反搏导管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进气管 (3)包围所述导管(2)并一起延伸穿过所述第二球囊(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主动脉内双球囊反搏导管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进气管 (3)和所述第一进气管(3)所包围的所述导管(2)延伸穿过所述第二球囊(6)后与所述第二 进气管(7)并行延伸。。
6、 7.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主动脉内双球囊反搏导管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进 气管(3)延伸穿过所述第二球囊(6)后被所述第二进气管(7)包围并一起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脉内双球囊反搏导管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管(2)和 所述第一进气管(3)分别延伸穿过所述第二球囊(6)后与所述第二进气管(7)并行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脉内双球囊反搏导管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球囊 (4)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球囊(6)的长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脉内双球囊反搏导管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球囊 (4)的长度为所述第一球囊(4)和所述第二球囊(6)的。
7、总长度的十分之一。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8525107 A 2 主动脉内双球囊反搏导管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主动脉内双球囊反搏导管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主动脉球囊反搏, 简称IABP, 是目前临床应用较广泛而有效的机械性辅助循环装 置, 由动脉系统植入一根带气囊的导管至降主动脉内近心端、 或者说是左锁骨下动脉开口 远端, 进行与心动周期相应的充盈扩张和排空, 使血液在主动脉内发生时相性变化, 从而起 到机械辅助循环作用的一种心导管治疗方法。 可降低主动脉阻抗, 增加主动脉舒张压, 而降 低心肌耗氧, 增加氧供, 达到改善心功能的目的。 0003。
8、 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可以应用于不同的情况, 它通过增加冠脉的灌注和降低心 室后负荷来改善患者的血液动力学情况。 这些因素改善心脏功能以及心肌氧的供需比, 它 的作用比较温和, 一般心输出量增加不超过20。 以下三种情况是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 适应症包括治疗急性心肌缺血、 术后心源性休克和心脏移植前过渡, 等等。 0004 主动脉球囊反搏装置包括气囊导管, 以及作为气囊导管驱动部分的反搏机。 气囊 导管由固定在导管上的圆柱形气囊和供气导管构成, 气囊导管选择标准是气囊充气后阻塞 主动脉腔的90-95, 且气囊容积大于心脏每博量的 50。 反搏机包括监测部、 控制部、 真空泵和气体压。
9、缩机。 供气导管将圆柱形气囊与真空泵和气体压缩机相互连通。 监测部和 控制部相互配合, 在给定的参数下, 自动识别心电或压力信号, 并自动调控充排气时相, 自 动调整反博参数, 以达到最佳反博效果, 并在出现故障或误博时自动停止。 0005 当心脏舒张时气囊充气, 心脏收缩时气囊放气。 由此产生双重血液动力学效应: 一 方面, 在心脏舒张期气囊充气, 产生正压, 使血流向前, 提高舒张压和冠脉的灌注。 此时, 舒 张期主动脉瓣关闭同时气囊迅速充盈向主动脉远近两侧驱血, 使主动脉根部舒张压增高, 增加了冠状动脉血流和心肌氧供, 全身灌注增加, 舒张压提高, 使心脏尤其是左心室的做功 负荷大大减低。
10、, 而供血又大大改善。 另一方面, 气囊在心脏收缩期之前放气降低收缩压(心 脏后负荷), 产生负压, 造成主动脉压力瞬间下降, 心脏射血阻力降低, 心脏后负荷下降, 心 脏排血量增加, 心肌耗氧量减少。 减少射血阻力从而改善了左室射血。 此时, 血液被吸入容 血腔, 主动脉压力下降, 降低心脏后负荷。 在此, 控制部可以通过控制进入气囊的气体量的 多少来调整气囊的大小。 0006 气囊的反搏通常可以根据气囊顶端记录的动脉波形进行触发, 亦可以通过心电图 QRS波形在时间上进行控制。 气囊反搏必须在准确的时间内进行充放气, 理想状态下气囊应 在主动脉瓣刚一关闭时充气, 与动脉波形的两个上升波之间。
11、切迹相对应。 同时, 最好在左室 即将射血前气囊放气, 如果在舒张期放气过早, 则疗效不佳。 0007 现在用于临床的主动脉反搏气囊导管仅能够通过自身气囊与心动周期相应地充 气和放气使血液在主动脉内发生时相性变化, 并不能对血液起到主动的推动作用。 发明内容 说 明 书 1/4 页 3 CN 108525107 A 3 0008 因此, 需要提供一种能够进一步改善供血的主动脉反搏气囊导管。 0009 上述技术问题通过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主动脉内双球囊反搏导管装置加以解决。 该 主动脉内双球囊反搏导管装置包括: 导管; 第一球囊和第二球囊, 所述第一球囊和第二球囊 沿导管的纵向前后相继地分别环绕布置。
12、在导管上, 其中, 第一球囊的位置比第二球囊的位 置更靠近导管末端; 监测部, 所述监测部用于监测心动周期以及导管末端的动脉压力; 气 泵, 所述气泵分别为第一球囊和第二球囊对应配设, 用于供给及抽取气体; 第一进气管和第 二进气管, 第一进气管和第二进气管的一端分别与第一球囊和第二球囊相连通, 另一端则 分别与对应配设的气泵相连通; 控制部, 控制部适于根据监测部监测到的心动周期以及导 管末端的动脉压力控制气泵对第一球囊和第二球囊进行充气和放气, 使第一球囊和第二球 囊周期性地膨胀至能够阻塞主动脉血流的尺寸和收缩至能够不妨碍血流通过的尺寸; 其 中, 气泵被控制为使得第一球囊在每个膨胀收缩周。
13、期内比第二球囊先开始充气膨胀并且也 先完成膨胀。 0010 在心脏舒张期, 第一球囊比第二球囊先开始充气并先完成膨胀, 这起到的作用是: 一方面, 第一球囊本身的充气膨胀将血液驱向主动脉远近两侧, 使主动脉根部舒张压增高, 增加了冠状动脉血流和心肌氧供, 同时也促进了血液向全身灌注; 另一方面, 由于第一球囊 和第二球囊在充气膨胀过程中的时间差, 先膨胀起来的第一球囊起到了对上游血液的阻挡 和对下游血液的挤压作用, 而随后膨胀起来的第二球囊则由于上游已经被第一球囊阻挡, 就进一步强化了向下游血液的挤压效果, 使得第二球囊的充气膨胀向前产生了一个明显的 推动作用。 0011 根据本发明的主动脉内。
14、双球囊反搏导管装置的一种实施形式, 气泵被控制为使第 二球囊在第一球囊完成膨胀后才开始充气膨胀。 不过, 在一种替代实施形式中, 也可以将气 泵控制为使第二球囊在第一球囊完成膨胀之前已经开始充气膨胀。 无论是上述的哪一种实 施形式, 由于第一球囊先完成了充气膨胀, 因此都实现了对上游血液的阻挡作用, 从而使第 二球囊能够对下游血液提供更好的挤压效果。 0012 根据本发明的主动脉内双球囊反搏导管装置的另一种实施形式, 气泵被控制为使 第一球囊和第二球囊的收缩同时进行。 0013 在心脏收缩期, 优选在心脏收缩期即将开始之前, 第一球囊和第二球囊同时收缩, 产生的负压抽吸血液进入它们收缩产生的空。
15、腔, 造成心脏射血阻力降低, 心脏后负荷下降, 心脏排血量增加。 0014 第一球囊和第二球囊分别与对应配设的气泵通过第一进气管和第二进气管相连, 在进气管和导管的布置方面, 亦可以有多种实施形式: 0015 根据本发明的主动脉内双球囊反搏导管装置的一种实施形式, 第一进气管包围导 管并一起延伸穿过第二球囊。 优选的是, 第一进气管和第一进气管所包围的导管延伸穿过 第二球囊后与第二进气管并行延伸。 或者, 在另一种优选的实施形式中, 第一进气管延伸穿 过第二球囊后被第二进气管包围并一起延伸。 0016 根据本发明的主动脉内双球囊反搏导管装置的另一种实施形式, 导管和第一进气 管分别延伸穿过第二。
16、球囊后与第二进气管并行延伸。 0017 根据本发明的主动脉内双球囊反搏导管装置的一种实施形式, 第一球囊的长度小 于第二球囊的长度。 第一球囊和第二球囊在先后动作的过程中起到的作用不同, 第一球囊 说 明 书 2/4 页 4 CN 108525107 A 4 除了通过自身的体积膨胀驱动血液向上下游流动之外, 主要是要阻挡上游血液, 为第二球 囊充气膨胀挤压血液向下游运动创造条件。 而第二球囊充气膨胀排开的体积决定了对血液 向下游的挤压效果。 较长的第二球囊有利于向下游挤压更多的血液, 起到更明显的促进效 果。 0018 优选的是, 第一球囊的长度为第一球囊和第二球囊的总长度的十分之一。 附图说。
17、明 0019 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下的主动脉球囊反搏导管装置, 其中只有一个球囊; 0020 图2以局部剖面视图的形式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形式的主动脉双球囊反 搏导管装置; 0021 图3以局部剖面视图的形式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形式的主动脉双球囊反 搏导管装置。 0022 图4是沿图3中的A-A线剖开的剖面视图。 0023 附图标记列表 0024 1 导丝 0025 2 导管 0026 3 第一进气管 0027 4 第一球囊 0028 5 导管末端 0029 6 第二球囊 0030 7 第二进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下面用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主动脉双球囊反搏导管装置进行详细。
18、说明, 需 要说明的是, 附图仅用于示例说明, 不应当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32 主动脉双球囊反搏导管装置通过穿过导管2的导丝1的引导到达主动脉内的预定 位置, 随后导丝1从导管2中退出。 0033 图2以局部剖面视图的形式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形式的主动脉双球囊反 搏导管装置。 如图所示, 第一球囊4和第二球囊6沿导管2的纵向前后相继地分别环绕布置在 导管2上, 其中, 第一球囊4的位置比第二球囊6的位置更靠近导管末端5。 第一进气管3和第 二进气管7的一端分别与第一球囊4和第二球囊6相连通, 另一端则分别与对应配设的、 用于 供给及抽取气体的气泵(未示出)相连通。 0034 根据。
19、本发明的第一实施形式的主动脉双球囊反搏导管装置还包括在图中未示出 的监测部和控制部。 监测部用于监测心动周期以及导管末端5的动脉压力, 而控制部适于根 据监测部监测到的心动周期以及导管末端5的动脉压力控制所述气泵分别对第一球囊4和 第二球囊6进行充气和放气, 使第一球囊4和第二球囊6周期性地膨胀至能够阻塞主动脉血 流的尺寸和收缩至能够不妨碍血流通过的尺寸。 0035 在此实施形式中, 自第一球囊4伸出的第一进气管3包围导管2一起穿过第二球囊6 后与自第二球囊6伸出的第二进气管7并排地延伸。 分别为第一进气管3和第二进气管7配设 说 明 书 3/4 页 5 CN 108525107 A 5 的气。
20、泵可以供给例如氦气到第一球囊4和第二球囊6内, 使后者充气膨胀。 充气膨胀的全过 程需要在130ms内完成, 然而, 气泵被控制为使得所述第一球囊4在每个膨胀收缩周期内比 所述第二球囊6先开始充气膨胀并且也先完成膨胀。 0036 在心脏舒张期, 第一球囊4比第二球囊6先开始充气并先完成膨胀。 第一球囊4本身 的充气膨胀将血液驱向主动脉远近两侧, 使主动脉根部舒张压增高, 增加了冠状动脉血流 和心肌氧供, 同时也促进了血液向全身灌注。 然后, 先膨胀起来的第一球囊4起到了对上游 血液的阻挡和对下游血液的挤压作用, 使随后膨胀起来的第二球囊6则由于上游已经被第 一球囊4阻挡而强化了向下游血液的挤压。
21、效果。 0037 在心脏收缩期即将开始之前, 气泵抽出第一球囊4和第二球囊6内的气体, 使它们 同时收缩, 产生的负压抽吸血液进入它们收缩产生的空腔, 造成心脏射血阻力降低, 心脏后 负荷下降, 心脏排血量增加。 0038 在此, 气泵被控制为使第二球囊6在第一球囊4完成膨胀后才开始充气膨胀。 不过, 也可以将气泵控制为使第二球囊6在第一球囊4完成膨胀之前已经开始充气膨胀。 只要第一 球囊4先于第二球囊6完成充气膨胀过程, 就可以达到期望的技术效果。 0039 图3以局部剖面视图的形式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形式的主动脉双球囊反 搏导管。 与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形式的主要区别在于, 自第一球。
22、囊4伸出的第一进气管3 并没有包围贯穿第一球囊4和第二球囊6的导管 2, 而是单独地穿过第二球囊6。 穿过第二球 囊6的第一进气管3、 导管2和自第二球囊6伸出的第二进气管7如图所示地并排地延伸。 0040 以上记载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但是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不限于这里所公开的 具体内容。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根据本发明的教导而做出更多的实施方式和应用, 这些实 施方式和应用都在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 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不由具体实施例来限定, 而由权利要求来限定。 说 明 书 4/4 页 6 CN 108525107 A 6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1 页 7 CN 108525107 A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