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插入包含人类的哺乳类的体内的导管、导管固定器械、导管套件 (catheter kit)以及导管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在包含人类的哺乳类的体内插入导管,利用该导管向体内投放药剂等。该 情况下,使细长管状的导管在其轴方向移动而插入体内组织。(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03-50413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上述细长管状的导管在插入体内组织后,在轴方向上位置容易偏移,所以, 该导管可能从体内组织脱离,或者,设于导管末端部的药剂投放孔的位置可能偏移而 无法向期望位置投放药剂。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减少导管相对于体内组 织、特别是处置对象的脏器的位置偏移的导管、导管固定器械、导管套件以及导管的 制造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实现目的,本发明的导管套件的特征在于,该导管套件具有: 导管,其呈细长管状,在侧面具有至少一个药剂排出孔,在比所述药剂排出孔更靠末 端侧的末端部具有第1卡合构造;以及导管固定器械,其与所述导管分体构成,具有 与所述第1卡合构造卡合的第2卡合构造,通过所述第1卡合构造与所述第2卡合构 造的卡合,所述导管固定器械固定于所述导管的末端部,在该固定状态下,在与所述 导管的轴垂直的方向上,所述导管固定器械的宽度比所述导管的直径宽。
并且,本发明的导管套件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导管用于对脏器中的 药剂投放对象投放药剂,所述药剂排出孔设于预先调整的位置,以使得当所述导管贯 通所述脏器、所述导管固定器械在固定于所述末端部的状态下位于与所述脏器抵接的 位置时,该药剂排出孔位于所述药剂投放对象内部。
并且,本发明的导管套件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导管在比至少一个药 剂排出孔的位置更靠基端侧的位置具有凸缘部。
并且,本发明的导管套件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导管用于对脏器中的 药剂投放对象投放药剂,所述凸缘部设于所述导管上的预先调整的位置,以使得当所 述导管贯通所述脏器、所述导管固定器械在固定于所述末端部的状态下位于与所述脏 器抵接的位置时,该凸缘部与所述脏器抵接。
并且,本发明的导管套件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导管固定器械在固定 于所述导管的末端部的状态下位于所述导管的末端侧轴线延长线上的部位,具有防止 所述导管末端与活体接触的保护部。
并且,本发明的导管套件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导管穿刺于脏器,所 述导管固定器械在固定于所述导管的末端部的状态下位于比所述第2卡合构造更靠 所述导管的基端侧的部位,具有与所述脏器抵接的凸缘部。
并且,本发明的导管套件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导管固定器械包括基 体以及具有所述第2卡合构造的滑块,在所述导管和所述导管固定器械位于预定位置 的情况下,通过所述滑块相对于所述基体的滑动,所述导管的第1卡合构造与所述导 管固定器械的第2卡合构造卡合。
并且,本发明的导管套件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方案中,通过来自体外的操作,进 行所述滑块相对于所述基体的滑动。
并且,本发明的导管套件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来自体外的操作是使 所述滑块滑动的操作线的操作。
并且,本发明的导管套件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来自体外的操作是将 使所述滑块滑动的流体相对于所述导管固定器械移动的操作。
并且,本发明的导管套件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导管固定器械具有细 长的线材,所述第2卡合构造是把持所述第1卡合构造的把持部,所述把持部设于所 述线材的末端,能够从所述线材的基端侧操作该把持部。
并且,本发明的导管套件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导管具有从末端部伸 长的线材,所述第1卡合构造设于所述线材。
并且,本发明的导管套件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线材设有多根,所述 第1卡合构造分别设于所述多根线材。
并且,本发明的导管套件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导管在表面显示有作 为所述药剂排出孔的穿孔位置决定基准的图案。
并且,本发明的导管套件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导管的所述末端部能 够分离。
并且,本发明的导管套件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导管能够在所述凸缘 部的末端侧进行分离。
并且,本发明的导管套件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发明中,所述导管在比所述药剂投 放孔更靠基端侧的位置具有弯曲部。
并且,本发明的导管套件的特征在于,该导管套件具有:导管,其呈细长管状, 在侧面具有至少一个药剂排出孔,在比所述药剂排出孔更靠末端侧的末端部具有第1 卡合构造,在比所述药剂排出孔的位置更靠基端侧的位置具有作为凸缘部的第1凸缘 部;以及导管固定器械,其与所述导管分体构成,具有与所述第1卡合构造卡合的第 2卡合构造,并且,具有设于比所述药剂排出孔的位置更靠末端侧的位置的作为凸缘 部的第2凸缘部。
并且,本发明的导管套件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第2卡合构造形成所 述第2凸缘部。
并且,本发明的导管用于穿刺于脏器,对所述脏器内部的药剂投放对象投放药剂, 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具有主体,该主体呈细长管状,在侧面具有至少一个药剂排出 孔,在比该药剂排出孔更靠基端侧的位置具有凸缘部,该药剂排出孔设于预先生成的 位置,以使得在该导管沿着预先决定的路径穿刺于所述脏器从而所述凸缘部位于与所 述脏器抵接的位置的情况下,所述药剂投放孔位于所述药剂投放对象的内部。
并且,本发明的导管的特征在于,该导管具有:导管主体,其呈细长管状,具有 至少一个药剂排出孔;以及至少一根线材,其能够从全体收纳于所述导管主体内的内 部通路中的第1状态转移到末端部在比所述药剂排出孔更靠末端侧的位置从所述内 部通路突出的第2状态,在所述第2状态下,将所述导管主体固定于活体组织。
并且,本发明的导管固定器械的特征在于,所述导管固定器械与穿刺于脏器并对 所述脏器内部的药剂投放对象投放药剂的导管分体构成,具有与形成于该导管的末端 部的第1卡合构造卡合的第2卡合构造,通过所述第1卡合构造与所述第2卡合构造 的卡合,所述导管固定器械固定于所述导管的末端部,在该固定状态下,在与所述导 管的轴垂直的方向上,所述导管固定器械的宽度比所述导管的直径宽。
并且,本发明的导管的制造方法制造用于插入脏器并对所述脏器内部的药剂投放 对象投放药剂的导管,其特征在于,该制造方法包括以下工序:对象位置取得工序, 使用体内观察装置取得所述脏器和所述药剂投放对象的位置;决定工序,根据在所述 对象位置取得工序中取得的所述脏器和所述药剂投放对象的位置,决定该导管相对于 所述脏器的插入路径;以及孔形成工序,根据所述脏器和所述药剂投放对象的位置以 及所决定的所述插入路径,在所述导管的与所述药剂投放对象对应的侧面形成药剂排 出孔。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导管套件具有:导管,其呈细长管状,在侧面具有至少一个药剂排 出孔,在比所述药剂排出孔更靠末端侧的末端部具有第1卡合构造;以及导管固定器 械,其与所述导管分体构成,具有与所述第1卡合构造卡合的第2卡合构造,通过所 述第1卡合构造与所述第2卡合构造的卡合,所述导管固定器械固定于所述导管的末 端部,在该固定状态下,在与所述导管的轴垂直的方向上,所述导管固定器械的宽度 比所述导管的直径宽,所以,能够减少导管相对于处置对象的脏器的位置偏移。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插入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导管的脏器和肿瘤的概要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导管的制造工序的图。
图3是示出图2所示的导管的准备工序的一例的图。
图4是示出由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导管和导管固定器械实现的导管相对于脏器 的固定的说明图。
图5是示出固定于脏器的导管和导管固定器械的分离工序的一例的图。
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导管和导管固定器械的分离位置的示意图。
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导管固定器械的结构的图。
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导管和导管固定器械的分离位置的示意图。
图9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导管固定器械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10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的导管固定器械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1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导管和导管固定器械的结构和固定工序的示 意图。
图1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1的把持部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13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2的把持部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14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导管和导管固定器械的结构和固定工序的示 意图。
图15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导管和导管固定器械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16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变形例的导管和导管固定器械的结构的示意 图。
图17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的导管和导管固定器械的结构和固定工序的示 意图。
图18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的变形例的导管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19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8的导管和导管固定器械的结构和固定工序的示 意图。
图20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9的导管和导管固定器械的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即导管、导管固定器械、导管套件以及 导管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首先,参照图1~图3说明导管和导管的制造方法。图1示出在体内的脏器1的 内部存在作为药剂投放对象的肿瘤2的状态。这里,作业者使用MRI、CT、X射线 装置、超声波检测器等体内观察装置C1,取得脏器1和肿瘤2的形状和位置。
然后,作业者根据在与体内观察装置C1连接的显示装置C2上输出的脏器1和 肿瘤的形状和位置,确定用于对肿瘤2投入药剂的导管的插入路径3。关于该插入路 径3的确定,可以使用与体内观察装置C1连接的处理装置C3自动进行,也可以通 过作业者对显示装置C2的操作而在显示画面上任意确定。
然后,处理装置C3根据所确定的插入路径3,计算给出沿着插入路径3的脏器 1和肿瘤2的相对位置的参数。例如,计算从导管自脏器1的突出位置4到导管自肿 瘤2的突出位置6的距离La、从导管自脏器1的突出位置4到导管相对于肿瘤2的 插入位置7的距离Lb、以及从导管自脏器1的突出位置4到导管相对于脏器1的插 入位置5的距离Lc。另外,作业者也可以通过显示装置C2的显示画面上的显示内容 来计算这些参数。
这里,如图2(1)所示,导管主体8呈具有尖锐的末端10的细长圆筒形,在内 部具有供药剂等流过的内部通路9。并且,在末端部12具有第1卡合构造即贯通孔 11。另外,如图3所示,导管主体8在预定形成药剂排出孔的穿孔区域13设有记号 线14和刻度15,作为穿孔作业的基准。进而,在末端部12的基端侧设有标记M1, 该标记M1作为仅对末端部12进行分离的作业时的基准。
如图2(1)所示形成有贯通孔11和内部通路9的导管主体8,如图2(2)所示 那样,根据上述参数,将一个或多个药剂排出孔16穿孔于导管主体8的侧面,以便 制造适合于掌握了沿着插入路径3的相互位置关系的脏器1和肿瘤2的导管。该穿孔 例如使用铰刀贯通导管主体8的近前管壁,但是,不贯通比内部通路9更靠末端的管 壁。此时,使用图3所示的记号线14和刻度15,进行药剂排出孔16的定位。另外, 如下决定药剂排出孔16的位置:使得在导管插入脏器1而被定位的情况下,药剂排 出孔16位于肿瘤2内部。
在图2(2)中,在导管主体8的侧面穿孔有3个药剂排出孔16。即,使导管末 端的贯通孔11的基端侧的内壁与导管自脏器1的突出位置4对应,使最末端侧的药 剂排出孔的末端缘与导管自肿瘤2的突出位置6对应,使最基端侧的药剂排出孔的基 端缘与导管相对于肿瘤2的插入位置7对应。而且,图1所示的距离La与从导管末 端的贯通孔11的基端侧的内壁到最末端侧的药剂排出孔的末端缘的距离La’相等。 并且,图1所示的距离Lb与从导管末端的贯通孔11的基端侧的内壁到最基端侧的药 剂排出孔的基端缘的距离Lb’相等。即,设为La=La’、Lb=Lb’,使药剂排出孔16 的位置位于Lb’-La’的范围内。通过在该Lb’-La’的范围内设置药剂排出孔16, 从而药剂排出孔16位于肿瘤2的内部。
另外,考虑脏器1的变形和余量,也可以有意地变更La=La’、Lb=Lb’的关系。 并且,还通过使投放集中于肿瘤2的中心等的治疗方针,来左右药剂投放孔16的位 置。任意情况下,都是根据上述参数,在对肿瘤2的内部投放药剂的位置形成药剂排 出孔16。
然后,作业者将凸缘部18固定于导管主体8。在将导管插入脏器1的状态下, 该凸缘部18在插入位置与脏器1的表面抵接,在该抵接时,需要使药剂排出孔16 全部位于肿瘤2的内部。因此,以在全部药剂排出孔16位于肿瘤2的内部的位置与 脏器1抵接的方式决定凸缘部18。该情况下,凸缘部18的固定位置比形成于导管主 体8的药剂排出孔16中的最基端侧的药剂排出孔16更靠基端侧。
具体而言,首先,如图2(3)所示,从导管的末端侧插入用于将凸缘部18固定 于导管主体8的环状的凸缘部固定部件17。插入后的凸缘部固定部件17粘接固定于 导管的基端侧,以便在对凸缘部18进行定位的位置作为止挡件发挥功能(参照图2 (4))。进而,如图2(4)所示,将凸缘部18从导管的末端侧插入导管主体8,并粘 接固定于凸缘部固定部件17。由此,如图2(5)所示,形成具有导管主体8和凸缘 部18的导管19。
这里,从导管末端部的贯通孔11的基端侧的内壁到凸缘部18的末端侧表面(与 脏器1抵接的抵接面)的距离Lc’与图1所示的距离Lc相等。由此,如果插入导管 19直到凸缘部18与脏器1抵接,则能够使药剂排出孔16全部位于肿瘤2的内部。
这样,能够以定做的方式制造导管19,但是,在以预先设定的规格大量生产导 管19的情况下,不在此限。但是,如上所述,导管19在导管主体8具有药剂投放孔 16和凸缘部18。
另外,优选导管19进行灭菌处理。
这样制造的导管19沿着图1所示的插入路径3插入脏器1。从该脏器1突出的 导管19的末端部由导管固定器械20固定。
如图4(1)所示,导管固定器械20具有作为基体的滑动棒21和滑块23。滑动 棒21具有供导管19的末端部12穿过去的尺寸的贯通孔22。另一方面,滑块23呈 大致L字型弯曲的形状,在L字的横向部分具有供滑动棒21贯通的贯通孔28。滑块 23能够经由贯通孔28沿滑动棒21的轴方向移动。在贯通孔28附近竖立设置有锁定 棒24,在锁定棒24的上部形成有与第1卡合构造卡合的第2卡合构造即卡合槽26, 进而,在该卡合槽26的末端设有弹性球25。并且,在L字的纵向部分形成用于防止 导管19的末端10损伤其他脏器和组织的保护部27。
进而,参照图4说明导管19和导管固定器械20的定位。如图4(2)所示,当 插入导管19直到导管19的凸缘部18与脏器1的表面抵接时,导管19贯通脏器1 和肿瘤2,其末端部12向脏器1的相反侧突出。这里,导管固定器械20被定位在导 管19的末端部12通过滑动棒21的贯通孔22的位置,末端部12贯通了贯通孔22。 然后,当使滑块23沿着滑动棒21的轴向上方移动时,如图4(3)所示,锁定棒24 的末端部分被插入贯通孔11,虽然弹性球25的直径大于贯通孔11的直径,但是, 通过弹性变形而通过贯通孔11。其结果,借助卡合槽26,锁定棒24和导管19卡合 并分别定位。然后,夹着脏器1牢固地固定导管19和导管固定器械20。
这里,关于导管19和脏器1的位置关系,在末端侧由导管固定器械20定位,在 基端侧由凸缘部18定位。因此,导管19和脏器1的相对位置关系通过导管固定器械 20和凸缘部18固定,导管19不会相对于脏器1向轴方向偏移。
然后,当借助导管19的药剂投放结束后,作业者进行向体外取出导管19和导管 固定器械20的处理。即,如图5(1)所示,以在导管19的末端部12与穿孔区域13 之间形成的标记M1为基准,在该标记M1的部分进行切断等。进而,如图5(2)所 示,从脏器1拔出切离了末端部12后的导管19a。进而,如图5(3)所示,取出卡 合有末端部12的状态的导管固定器械20a。
另外,分离位置不限于标记M1的位置,例如,如图6所示,也可以在凸缘部 18的靠脏器1侧的位置P2进行分离。
(实施方式2)
接着,参照图7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如图7(1)所示,在该实施方式2 中,相对于上述导管固定器械20,采用在脏器1侧进一步设置凸缘部31的导管固定 器械30。在实施方式1中,滑动棒21具有作为相对于脏器1的末端侧的凸缘部的功 能,但是,在无法接近脏器1侧配置该滑动棒21的情况下,通过在脏器1侧预先设 置专用的凸缘部31,能够可靠地进行导管19相对于脏器1的固定。在该凸缘部31 设有供从脏器1突出的导管19通过的贯通孔32,导管19通过该贯通孔32和贯通孔 22。该情况下,由于设置凸缘部31,需要变更导管19上的药剂排出孔16的位置。 图7(2)示出实施方式2的导管固定器械30的使用方式。
图8是说明该实施方式2的导管19和导管固定器械30的分离位置的图。如图8 所示,与实施方式1同样,能够在标记M1的位置进行分离。并且,能够在凸缘部 18的靠脏器1侧的位置P13进行分离。除此之外,也可以在凸缘部31的贯通孔32 的末端侧的位置P12或滑动棒20的贯通孔22的基端侧的位置P11进行分离。这里, 在取出导管19时,如果在位置P11进行分离,则导管19通过脏器1部分的距离为 L2,大于图6所示的距离L1,所以,为了减少侵害,优选在位置P12、P13或标记 M1的位置进行分离。
(实施方式3)
接着,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在该实施方式3中,能够从体外操作第1卡合 构造与第2卡合构造的卡合。图9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导管固定器械的结构 的立体图。图9所示的导管固定器械40与导管固定器械20同样,具有呈大致L字型 弯曲的形状的滑块41,但是,该滑块41在L字的横向部分形成有内插有管42的筒 状的帽41a。从帽41a延伸到体外的操作线43通过管42。操作线43的末端的卡定部 44埋入并卡定于管41a的底部。因此,作业者从体外拉动操作线43,由此,帽41a 在管42的表面滑动,如图9所示,滑块41全体向下方移动,锁定棒24的卡合槽26 与贯通孔11卡合。
另外,在管42的末端附近且在导管19的插入路径3上具有保持部46,该保持 部46形成使导管19贯通的贯通孔45。并且,操作线43的另一端形成设置于体外或 体表的棘轮机构47,通过该棘轮机构47在一个方向固定操作线43的位置。并且, 通过解除棘轮机构47的棘轮动作并向末端侧压入操作线43,从而该棘轮机构47能 够解除导管19和导管固定器械40的卡合状态。另外,管42与实施方式1的滑动棒 21同样,具有作为与脏器1抵接的凸缘部的功能。
并且,如图10所示,也可以代替操作线43,构成为通过流体的排出和抽吸而使 滑块51能够向两个方向移动。即,在滑块50的帽51a内插入与管42对应的管52的 末端,在该末端形成有伸缩部53,该伸缩部53通过在内部通路中被排出和抽吸的流 体而在帽51a内伸缩。在管52的另一端设有对流体进行排出和抽吸的流体泵57,通 过流体泵57向管52内排出和抽吸流体,由此使伸缩部53伸缩。伸缩部53的末端通 过帽51a内的卡定部54卡定于帽51a。伴随该伸缩部53的伸缩,如图10所示,帽 51a沿上下方向移动,由此,滑块51全体沿上下方向移动,锁定棒24的卡合槽26 与贯通孔11卡合,或者解除卡合。并且,通过停止基于流体泵57的流体的流动,由 此,实现该卡合状态的维持。
锁定棒24的卡合槽26与贯通孔11卡合的状态是导管19固定于脏器1的状态, 在该状态下,经由药剂排出孔16从与导管19的基端侧连接的药剂投放泵58对脏器 1内的肿瘤投放药剂。另外,管52与图9同样,在其末端附近且在导管19的插入路 径3上具有保持部56,该保持部56形成供导管19贯通的贯通孔55。
在该实施方式3中,使用帽41a、51a和管42、52,使用操作线43或流体使滑 块41、51即导管固定器械40、50在该管42、52内移动,由此,能够从体外进行导 管固定器械40、50与导管19的卡合,或者解除该卡合,所以,不用再次开腹,能够 容易地更换导管19。
(实施方式4)
接着,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在上述实施方式1~3中,一次开腹来进行导 管固定器械和导管的设置,但是,在该实施方式4中,能够通过使用腹腔镜的手术等 进行导管19的插入和固定。
即,如图11(1)所示,导管69在与实施方式1的末端部12对应的末端部62 的基端部具有第1卡合构造即卡合槽66,在穿孔区域63形成药剂排出孔16,具有与 实施方式1的凸缘部18对应的凸缘部68。导管固定器械70在末端具有用于把持卡 合槽66的、由钳子等实现的作为第2卡合构造的把持部71。
而且,在将导管69固定于脏器1的情况下,首先,如图11(2)所示,将导管 69插入脏器1直到凸缘部68与脏器1抵接,使卡合槽66在排出侧露出。然后,如 图11(3)所示,使把持部71弯曲而使导管固定器械70移动到卡合槽66附近。然 后,如图11(4)所示,把持部71把持卡合槽66,从而使导管69和导管固定器械 70卡合,相对于脏器1进行固定。另外,导管固定器械70与在内窥镜等中使用的处 置器械等同样,具有从体外使位于末端的把持部71进行开闭·旋转动作的开闭·旋转 机构,并且,具有从体外使把持部71附近的保持部弯曲的弯曲机构。
另外,如图12所示,也可以设置从把持部71的基端部延伸的与实施方式1的保 护部27对应的保护部72。并且,如图13所示,也可以代替把持部71而使用挂钩81。 该情况下,在挂钩81与卡合槽66卡合后,闭合开闭部82,从而维持卡合状态。
(实施方式5)
接着,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上述第1卡合构造是设于导管主体8的一个贯 通孔11或一个卡合槽66,但是,在该实施方式5中,如图14(1)所示,设置从与 实施方式1的导管19对应的导管99的末端伸长的多根卡合用线材101、102,如图 14(2)所示,设置在该多根卡合用线材101、102各自的末端部进行卡合的多个卡合 部121、122,分别进行卡合,从而将导管99固定于脏器1。
如图14(1)所示,该导管99的导管主体98除了使药剂通过的内部通路9以外, 还能够使卡合用线材101、102沿着该内部通路9分别贯通设于导管99内的内部通路 111、112。在各卡合用线材101、102的各末端设有贯通孔101a、102a。
在各卡合用线材101、102收纳于各内部通路111、112内的状态下,如图14(2) 所示,插入该导管99直到凸缘部108与脏器1抵接。然后,使收纳于各内部通路111、 112内的各卡合用线材101、102突出,贯通脏器1内并向脏器1外突出。这里,各 内部通路111、112的末端开口以向径向打开的方式倾斜开口,各卡合用线材101、 102展开地向脏器1外突出。并且,该各内部通路111、112的末端开口设于与实施 方式1的末端部12对应的末端部92。进而,药剂排出孔16设于与实施方式1的穿 孔区域13对应的穿孔区域93。
如图14(2)所示,与各卡合用线材101、102卡合的各卡合部121、122具有: 与实施方式1的滑动棒21或凸缘部31对应的凸缘部121a、122a、与实施方式1的 锁定棒24对应的锁定部121b、122b、与实施方式1的保护部27对应的保护部121c、 122c、与贯通孔22或贯通孔32对应的贯通孔121d、122d。在各卡合用线材101、102 突出后,使各卡合用线材101、102的末端穿过各贯通孔121d、122d,使各锁定部121b、 122b穿过设于各卡合用线材101、102的末端的贯通孔101a、102a,从体外拉长各卡 合用线材101、102,由此,导管99固定于脏器1。这里,第1卡合构造是贯通孔101a、 102a,第2卡合构造是锁定部121b、122b。
在该实施方式5中,通过拉长卡合状态的各卡合用线材101、102,能够更加可 靠且灵活地进行导管99相对于脏器1的固定。进而,利用多个点分散固定导管99 的末端侧,所以,能够更加可靠地进行导管99相对于脏器1的固定。
(实施方式6)
接着,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在该实施方式6中,能够根据周围脏器的配置 关系改变导管相对于脏器1的插入方向。即,在该实施方式6中,如图15所示,在 药剂投放孔16的基端部侧设置弯曲部210。图15所示的导管209在凸缘部208的基 端侧设置波纹构造的弯曲部210,在图上,导管209的进入方向为左右方向,导管209 相对于脏器1的插入方向为上下方向。另外,在导管209的末端设置与图14所示的 卡合部121、122相同的卡合部131,设于导管209的末端的贯通孔11与卡合部131 的锁定部131b卡合。
另外,如图16所示,也可以代替波纹构造的弯曲部210,使用L字型管的弯曲 部220。进而,在图16中,也可以代替卡合部131,通过与图12所示的把持部71 和保护部72分别对应的把持部221和保护部227,把持导管219的末端来使其卡合。
(实施方式7)
接着,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在上述实施方式1~6中,均采用导管的末端 预先闭合的构造,但是,在该实施方式7中,使用导管的末端为开口状态的构造。
即,如图17所示,导管309呈末端开口的直径为1mm左右的细管状,如图17 (1)所示,导管309插入脏器1直到药剂投放孔16位于脏器1的肿瘤2内。然后, 如图17(2)所示,使用在末端具有由钳子等实现的把持部311的导管固定器械310, 通过把持部311把持从脏器1突出的导管309的末端部分,通过进一步强力地夹持, 来压扁并堵住导管309的内部通路,并且,把持部311维持该把持状态。在该状态下, 流入导管309的内部通路的药剂能够从药剂排出孔16排出药剂。
另外,如图18所示,也可以采用倾斜切断末端的尖锐形状的开口409a。该情况 下,即使导管409的直径较粗,也能够顺畅地插入脏器1。
并且,如图12所示的保护部72那样,也可以设置从把持部311的基端部延伸到 导管309或导管409的末端附近的保护部,防止由于导管309或导管409的末端而损 伤其他脏器和组织。
在该实施方式7中,能够直接使用末端开口的导管,能够成为简易的结构,并且, 能够同时进行导管与导管固定器械的卡合以及药剂投放用的导管形成。
(实施方式8)
接着,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8。在该实施方式8中,如图19(1)所示,代替 贯通孔11,导管509在其末端设置作为第1卡合构造的卡合槽506,导管固定器械 510具有把持部511,该把持部511具有与该卡合槽506卡合的作为第2卡合构造的 凸部521、522和凸缘部531、532。如图19(1)所示,首先,将导管509插入脏器 1直到凸缘部508与脏器1抵接,使末端部的卡合槽506向脏器1外突出。
进而,在打开设于导管固定器械510末端的把持部511的状态下,移动到导管 509的末端附近,使凸部521、522与卡合槽506卡合,并且,使凸缘部531、532与 脏器1抵接(参照图19(2))。进而,如图19(3)所示,为了维持该卡合状态,使 从导管固定器械510的基端侧外插的筒状的固定部540滑动到把持部511并固定于 此。由此,可靠地维持导管509和导管固定器械510的卡合状态,并且,导管509 相对于脏器1固定。
在该实施方式8中,即使导管509的直径较细,也能够不设置贯通孔,而可靠地 将导管509固定于脏器1。
(实施方式9)
接着,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9。在该实施方式9中,如图20所示,使用与实 施方式8同样的导管609,但是,与实施方式8相比,导管609的直径较大,所以, 能够在导管609的末端部设置贯通孔611。导管固定器械610是兼有滑动棒21和锁 定棒24的固定棒,在末端部具有与贯通孔611卡合的卡合槽606,在最末端部具有 弹性球625。
当导管609插入脏器1直到导管609的凸缘部608与脏器1抵接时,导管609 的末端部向脏器1外突出,贯通孔611突出。使弹性球625弹性变形而插入该贯通孔 611,使卡合槽606与贯通孔611卡合。由此,导管609和导管固定器械610卡合, 导管609相对于脏器1固定。
另外,如图12所示的保护部72那样,导管固定器械610也可以设置从卡合槽 606的基端部延伸到导管609的末端附近的保护部,防止由于导管609的末端而损伤 其他脏器和组织。
在该实施方式9中,能够通过简易的结构使导管609固定于脏器1。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1~9中,将脏器1内的肿瘤2作为药剂投放对象,但是, 药剂投放对象不限于肿瘤2,也可以是病变部或脾脏等血管密集部。
标号说明
1:脏器;2:肿瘤;3:插入路径;4、6:突出位置;5、7:插入位置;8、98: 导管主体;9、111、112:内部通路;10:末端;11、22、28、32、45、55、101a、 102a、121d、122d、611:贯通孔;12、62、92:末端部;13、63、93:穿孔区域; 14:记号线;15:刻度;16:药剂投放孔;17:固定部件;18、31、68、108、121a、 122a、208、508、531、532、608:凸缘部;19、19a、69、99、209、219、309、409、 509、609:导管;20、20a、30、40、50、70、310、510、610:导管固定器械;21: 滑动棒;23、41、51:滑块;24:锁定棒;25、625:弹性球;26、66、506、606: 卡合槽;27、72、121c、122c、227:保护部;41a、51a:帽;42、52:管;43:操 作线;44、54:卡定部;46、56:保持部;47:棘轮机构;53:伸缩部;57:流体泵; 58:药剂投放泵;71、221、311、511:把持部;81:挂钩;82:开闭部;101、102: 卡合用线材;121、122、131:卡合部;121b、122b、131b:锁定部;210、220:弯 曲部;409a:开口;521、522:凸部;540:固定部;M1:标记;P2、P11、P12、P13: 位置;La、Lb、Lc、La’、Lb’、Lc’、L1、L2:距离;C1:体内观察装置;C2:显 示装置;C3:处理装置。
权利要求书(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1.一种导管套件,其特征在于,该导管套件具有:
导管,其呈细长管状,在侧面具有至少一个药剂排出孔,在比所述药剂排出孔更 靠末端侧的末端部具有第1卡合构造;以及
导管固定器械,其与所述导管分体构成,具有与所述第1卡合构造卡合的第2 卡合构造,通过所述第1卡合构造与所述第2卡合构造的卡合,所述导管固定器械固 定于所述导管的末端部,在该固定状态下,在与所述导管的轴垂直的方向上,所述导 管固定器械的宽度比所述导管的直径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套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管用于对脏器中的药剂投放对象投放药剂,
所述药剂排出孔设于预先调整的位置,以使得当所述导管贯通所述脏器、所述导 管固定器械在固定于所述末端部的状态下位于与所述脏器抵接的位置时,该药剂排出 孔位于所述药剂投放对象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套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管在比至少一个药剂排出孔的位置更靠基端侧的位置具有凸缘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管套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管用于对脏器中的药剂投放对象投放药剂,
所述凸缘部设于所述导管上的预先调整的位置,以使得当所述导管贯通所述脏 器、所述导管固定器械在固定于所述末端部的状态下位于与所述脏器抵接的位置时, 该凸缘部与所述脏器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套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管固定器械在固定于所述导管的末端部的状态下位于所述导管的末端侧 轴线延长线上的部位,具有防止所述导管末端与活体接触的保护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套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管穿刺于脏器,
所述导管固定器械在固定于所述导管的末端部的状态下位于比所述第2卡合构 造更靠所述导管的基端侧的部位,具有与所述脏器抵接的凸缘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套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管固定器械包括基体以及具有所述第2卡合构造的滑块,
在所述导管和所述导管固定器械位于预定位置的情况下,通过所述滑块相对于所 述基体的滑动,所述导管的第1卡合构造与所述导管固定器械的第2卡合构造卡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导管套件,其特征在于,
通过来自体外的操作,进行所述滑块相对于所述基体的滑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导管套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来自体外的操作是使所述滑块滑动的操作线的操作。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导管套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来自体外的操作是将使所述滑块滑动的流体相对于所述导管固定器械移动 的操作。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套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管固定器械具有细长的线材,
所述第2卡合构造是把持所述第1卡合构造的把持部,
所述把持部设于所述线材的末端,能够从所述线材的基端侧操作该把持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套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管具有从末端部伸长的线材,
所述第1卡合构造设于所述线材。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导管套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材设有多根,
所述第1卡合构造分别设于所述多根线材。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套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管在表面显示有作为所述药剂排出孔的穿孔位置决定基准的图案。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套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管的所述末端部能够分离。
1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管套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管能够在所述凸缘部的末端侧进行分离。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套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管在比所述药剂投放孔更靠基端侧的位置具有弯曲部。
18.一种导管套件,其特征在于,该导管套件具有:
导管,其呈细长管状,在侧面具有至少一个药剂排出孔,在比所述药剂排出孔更 靠末端侧的末端部具有第1卡合构造,在比所述药剂排出孔的位置更靠基端侧的位置 具有作为凸缘部的第1凸缘部;以及
导管固定器械,其与所述导管分体构成,具有与所述第1卡合构造卡合的第2 卡合构造,并且,具有设于比所述药剂排出孔的位置更靠末端侧的位置的作为凸缘部 的第2凸缘部。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导管套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卡合构造形成所述第2凸缘部。
20.(补正后)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管在比所述药剂排出孔更靠基端侧的位置还具有凸缘部,
该药剂排出孔设于预先生成的位置,以使得在该导管沿着预先决定的路径穿刺于 所述脏器从而所述凸缘部位于与所述脏器抵接的位置的情况下,所述药剂投放孔位于 所述药剂投放对象的内部。
21.(补正后)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管具有至少一根线材,所述线材能够从全体收纳于所述导管主体内的内部 通路中的第1状态转移到末端部在比所述药剂排出孔更靠末端侧的位置从所述内部 通路突出的第2状态,在所述第2状态下,所述线材将所述导管主体固定于活体组织,
所述第1卡合构造设于所述线材的末端部。
22.(补正后)一种导管固定器械,其特征在于,
该导管固定器械是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套件中的导管固定器械。
23.一种导管的制造方法,该导管的制造方法制造用于插入脏器并对所述脏器内 部的药剂投放对象投放药剂的导管,其特征在于,该导管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工序:
对象位置取得工序,使用体内观察装置取得所述脏器和所述药剂投放对象的位 置;
决定工序,根据在所述对象位置取得工序中取得的所述脏器和所述药剂投放对象 的位置,决定该导管相对于所述脏器的插入路径;以及
孔形成工序,根据所述脏器和所述药剂投放对象的位置以及所决定的所述插入路 径,在所述导管的与所述药剂投放对象对应的侧面形成药剂排出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