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多微针构件的流体注入器的操作器具。
背景技术
使用多微针构件的流体注入器例如在医疗领域被熟知。医疗领域中的 这种流体注入器作为注射器被熟知。
流体注入器具备流体保持筒(在注射器中是注射筒),该流体保持筒具 有:细长的流体保持空间,能够保持规定量的流体(在医疗领域中例如是 药液);流体流出口,配置在流体保持空间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使流体能够 从流体保持空间流出;以及流体保持空间入口开口,配置在流体保持空间 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流体注入器还具备活塞部件,该活塞部件被组装成 能够在流体保持筒的流体保持空间中经由流体保持空间入口开口沿着上述 长度方向中心线滑动。
在医疗领域中,正在探讨取代医疗领域中周知的一根注射针,而将多 微针构件安装在以往的注射器的注射筒的流体流出口来用来进行皮内注 射。多微针构件具备主体,该主体形成有流出口安装口和流体保持空间, 该流出口安装口可拆装地安装在注射筒的流体(在医疗领域中是药液)的 流体流出口,该流体保持空间临时保持通过注射器的活塞部件的按压而从 注射筒的流体流出口流出到流出口安装口的流体。多微针构件还具备多个 微型针,该多个微型针配置于在主体中与流出口安装口隔着流体保持空间 位于相反侧的平面上。
主体的上述平面作为皮肤接触表面起作用,多个微型针分别具有在上 述平面上的基端和从上述平面离开的前端之间延伸的微小的流体注入路 径。在多个微型针的每一个中,上述基端与上述前端之间的长度(即各个 微型针的高度)被设定在具有成为使用对象的皮肤组织的生物(例如全人 类)的所述皮肤组织的厚度范围内。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通过使用了多微针构件的注射器进行皮内注射的情况下,预先在注 射器的注射筒内经由注射筒的流体流出口吸入皮内注射所使用的流体(例 如药液)。接着,在注射筒的流体流出口可拆装地安装多微针构件的流出口 安装口。然后,稍微按压注射器的活塞部件,利用来自注射筒的流体将多 微针构件的流体保持空间及多个微型针各自的微小的流体注入路径中的空 气压出到外部空间,用流体将多微针构件的流体保持空间及多个微型针各 自的微小的流体注入路径中充满。
接着,将多微针构件的主体的皮肤接触表面压贴在生物(例如人)的 皮肤上露出的期望部位。通过该压贴,皮肤接触表面的多个微型针刺入生 物(例如人)的皮肤上露出的期望部位的皮肤组织。然后,接着推压注射 器的活塞时,来自注射筒的流体经由多微针构件的流体保持空间及多个微 型针各自的微小的流体注入路径被注入到生物(例如人)的皮肤上露出的 期望部位的皮肤组织内。
在通过使用了多微针构件的注射器进行皮内注射的情况下,以维持着 将多微针构件的主体的皮肤接触表面压贴在生物(例如人)的皮肤上露出 的期望部位的状态的方式推压注射器的活塞部件。这种情况下,对于所述 皮肤上露出的期望部位,除了来自多微针构件的主体的皮肤接触表面的压 力之外,还施加推压注射器的活塞的力,导致所述皮肤上露出的期望部位 的皮肤组织被压缩而失去部分弹性。因此,在通过使用了多微针构件的注 射器进行皮内注射的情况下,无法将来自多个微型针的流体(例如药液) 全部注入到所述期望部位的皮肤组织,所述流体在所述期望部位的皮肤的 表面漏出,或者为了将期望量的流体全部注入所述期望部位的皮肤组织要 花费较长时间。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多微针 构件的流体注入器的操作器具,在通过使用了多微针构件的例如注射器那 样的流体注入器对期望部位的皮肤组织进行皮内注射的情况下,任何人都 能够容易且可靠地在短时间内将流体注入器中的期望量的流体全部注入到 期望部位的皮肤组织,并且该操作器具的结构简单,成本低廉。
解决课题所采用的技术手段
为了达成上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的1个概念的使用多微针构件的 流体注入器的操作器具具备:
外筒,具有一端开口、另一端开口和流体注入器收容空间,该流体注 入器收容空间在一端开口和另一端开口之间延伸,将使用多微针构件的流 体注入器以能够沿着流体注入器的长度方向中心线移动的方式保持;以及
选择移动机构,使流体注入器在外筒的流体注入器收容空间中在初始 位置、第1突出位置、第2突出位置之间依次移动,所述初始位置是将多 微针构件的多个微型针从外筒的一端开口拉回到流体注入器收容空间中的 位置,所述第1突出位置是使多微针构件的多个微型针从外筒的一端开口 向外部空间突出至第1规定距离的位置,所述第2突出位置是使多微针构 件的多个微型针从外筒的一端开口向外部空间突出至比第1规定距离短的 第2规定距离的位置;
在第2突出位置,从流体注入器经由多微针构件的多个微型针流出流 体,
并且,所述选择移动机构具备:
施力单元,设置在外筒和流体注入器之间,通过磁力对流体注入器朝 向初始位置施力;
第1挡块,在外筒的外周壁上,在从外筒的一端开口向内侧离开规定 距离的第1位置,设置成能够向外筒的流体注入器收容空间内选择性地出 入;
第2挡块,在外筒的外周壁上,在从外筒的一端开口向内侧离开比第1 位置远的规定距离的第2位置,设置成能够向外筒的流体注入器收容空间 内选择性地出入;以及
卡合部,在流体注入器的外周壁朝向外筒的外周壁突出,
在外筒的外周壁的第1及第2挡块配置于拉回位置的期间,流体注入 器的卡合部不与第1及第2挡块卡合,而是通过施力单元的施加力配置于 初始位置,
在流体注入器抵抗施力单元的施加力而移动到第1突出位置之后,第1 挡块配置于突出位置,从而,流体注入器的卡合部与第1挡块卡合,流体 注入器抵抗施力单元的施加力而保持在第1突出位置,
在流体注入器抵抗施力单元的施加力而移动到第1突出位置之后,第1 挡块配置于拉回位置且第2挡块配置于突出位置时,流体注入器的卡合部 与第2挡块卡合,流体注入器抵抗施力单元的施加力而保持在第2突出位 置。
发明效果
在以这样的构造为特征的本发明的一个概念下的使用了多微针构件的 流体注入器操作器具中,
使以能够沿着流体注入器的长度方向中心线移动的方式被保持于在外 筒的一端开口和另一端开口之间延伸的流体注入器收容空间中的使用多微 针构件的流体注入器,通过选择移动机构而在初始位置、第1突出位置及 第2突出位置之间依次移动,所述初始位置是将多微针构件的多个微型针 从外筒的一端开口拉回到流体注入器收容空间中的位置,所述第1突出位 置是使多微针构件的多个微型针从外筒的一端开口向外部空间突出至第1 规定距离的位置,所述第2突出位置是使多微针构件的多个微型针从外筒 的一端开口向外部空间突出至比第1规定距离短的第2规定距离的位置; 在第2突出位置,从流体注入器经由多微针构件的多个微型针流出流体。
在第1突出位置,能够将多微针构件的多个微型针充分地插入上述期 望位置的皮肤组织。此外,还能够使多微针构件的主体的皮肤接触表面充 分地压贴到生物的皮肤上露出的期望位置。
这时,多微针构件的多个微型针对生物的皮肤上露出的期望位置进行 按压的力会使皮肤上露出的期望位置的弹性降低。并且,这种倾向通过多 微针构件的主体的皮肤接触表面如前述那样充分压贴到生物的皮肤上露出 的期望位置而进一步变高。
接着,在第2突出位置中,能够缓和多微针构件的多个微型针按压生 物的皮肤上露出的期望位置的力。即,皮肤上露出的期望位置的皮肤组织 的弹性恢复。并且,这种倾向在多微针构件的主体的皮肤接触表面如前述 那样与生物的皮肤上露出的期望位置接触的情况下进一步变强。
接着,在第2突出位置,能够缓和多微针构件的多个微型针对生物的 皮肤上露出的期望位置进行按压的力。即,皮肤上露出的期望位置的皮肤 组织的弹性恢复。并且,这种倾向在多微针构件的主体的皮肤接触表面如 前述那样与生物的皮肤上露出的期望位置接触的情况下进一步变高。
并且,在这样的第2突出位置,从流体注入器经由多微针构件的多个 微型针流出流体,由此,从多个微型针流出的流体能够尽快地被注入到生 物的皮肤上露出的期望位置的皮肤组织内。
而且,关于使用多微针构件的流体注入器相对于外筒从初始位置向第1 突出位置的移动、以及从第1突出位置向第2突出位置的移动,通过对选 择移动机构进行操作,任何人都能够容易且可靠地进行。
因此,通过使用以这样的构造为特征的本发明的使用了多微针构件的 流体注入器操作器具,在通过使用了多微针构件的例如注射器这样的流体 注入器对期望部位的皮肤组织进行皮内注射的情况下,任何人都能够容易 且可靠地在短时间内将流体注入器中的期望量的流体全部注入到期望部位 的皮肤组织。
而且,所述选择移动机构具备:
施力单元,设置在外筒和流体注入器之间,通过磁力对流体注入器朝 向初始位置施力;
第1挡块,在外筒的外周壁上,在从外筒的一端开口向内侧离开规定 距离的第1位置,设置成能够向外筒的流体注入器收容空间内选择性地出 入;
第2挡块,在外筒的外周壁上,在从外筒的一端开口向内侧离开比第1 位置远的规定距离的第2位置,设置成能够向外筒的流体注入器收容空间 内选择性地出入;以及
卡合部,在流体注入器的外周壁朝向外筒的外周壁突出,
在外筒的外周壁的第1及第2挡块配置于拉回位置的期间,流体注入 器的卡合部不与第1及第2挡块卡合,而是通过施力单元的施加力配置于 初始位置,
在流体注入器抵抗施力单元的施加力而移动到第1突出位置之后,第1 挡块配置于突出位置,从而,流体注入器的卡合部与第1挡块卡合,流体 注入器抵抗施力单元的施加力而保持在第1突出位置,
在流体注入器抵抗施力单元的施加力而移动到第1突出位置之后,第1 挡块配置于拉回位置且第2挡块配置于突出位置时,流体注入器的卡合部 与第2挡块卡合,流体注入器抵抗施力单元的施加力而保持在第2突出位 置。
这样的选择移动机构的构造简单,并且能够廉价地提供。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使用了多微针构件的流体注入器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操作 器具的概略性的纵截面图,其中,在所述操作器具的外筒内,使用了多微 针构件的流体注入器通过选择移动机构配置于初始位置。
图2是用于使用了多微针构件的流体注入器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操作 器具的概略性的纵截面图,其中,在所述操作器具的外筒内,使用了多微 针构件的流体注入器通过选择移动机构配置于第1突出位置。
图3是用于使用了多微针构件的流体注入器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操作 器具的概略性的纵截面图,其中,在所述操作器具的外筒内,使用了多微 针构件的流体注入器通过选择移动机构配置于第2突出位置。
图4是用于使用了多微针构件的流体注入器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操作 器具的第1变形例的概略性的纵截面图,其中,在所述操作器具的外筒内, 使用了多微针构件的流体注入器通过选择移动机构配置于初始位置。
图5是用于使用多微针构件的流体注入器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操作器 具的第2变形例的概略性的纵截面图,其中,在所述操作器具的外筒内, 使用了多微针构件的流体注入器通过选择移动机构配置于第1突出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3,概略性地说明用于使用了多微针构件50的流体注入 器52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操作器具54的构造。
通过本实施方式的操作器具54操作的、使用了多微针构件50的流体 注入器52,例如在医疗领域中正在探讨作为注射器来使用。
流体注入器52具备流体保持筒52b(在注射器中是注射筒),该流体保 持筒52b包括:细长的流体保持空间,能够保持规定量的流体(在医疗领 域中例如是药液);流体流出口52a,配置于流体保持空间的长度方向的一 端,使得能够从流体保持空间流出流体;以及流体保持空间入口开口,配 置于流体保持空间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流体注入器52还具备活塞部件 52c,该活塞部件52c被组装成能够在流体保持筒52b的流体保持空间内经 由流体保持空间入口开口沿着上述长度方向中心线滑动。
在医疗领域中,正在探讨取代医疗领域中周知的一根注射针,而将多 微针构件50安装于以往的注射器的注射筒的流出口来用于进行皮内注射。
多微针构件50具备:主体50b,形成有流出口安装口50a和流体保持 空间,所述流出口安装口50a可拆装地安装于流体注入器52的流体保持筒 52b(在注射器中是注射筒)的流体(在医疗领域中是药液)的流体流出口 52a,所述流体保持空间临时保持通过流体注入器52的活塞部件52c的按压 而从流体保持筒52b的流体流出口52a流出到流出口安装口50a的流体;以 及多个微型针50c,在主体50b中配置在隔着流体保持空间位于流出口安装 口50a的相反侧的表面(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平面)上。
多微针构件50例如能够通过对硅基板应用公知的使用了光刻法的蚀刻 加工来制作。此外,也可以是,将该硅制的多微针构件作为原版,通过电 铸法制作反转形状的复制版,并从复制版制作树脂制的多微针构件。
多微针构件优50选为至少多个微型针50c由生物体适应性材料形成, 更优选为多微针构件整体由生物体适应性材料形成。生物体适应性材料包 括:包含例如不锈钢、钛、锰等的金属;包含例如医疗用有机硅、聚乳酸、 聚乙醇酸、聚碳酸酯等的树脂;以及例如硅等无机材料。
如前述那样的生物体适应性树脂材料能够通过注射成形、刻印、凸印 热处理、铸造等公知的成形技术而被加工成多微针构件50的至少多个微型 针50c或多微针构件50的整体。
多个微型针50c分别具有在上述平面上的基端和从上述平面离开的前 端之间延伸的微小的流体注入路径。多个微型针50c各自的上述基端与上 述前端之间的长度、即各个微型针50c的高度被设定在具有成为使用对象 的皮肤组织的生物(例如全人类)的所述皮肤组织的厚度范围内,优选为 不包含神经的所述皮肤组织的厚度范围内。具体地说,微型针50c的高度 优选设定在100~2000μm的范围内。
多个微型针50c各自的整体形状可以是包括圆锥及方锥的锥体形状, 或者具有圆锥形状或方锥形状的前端部的圆柱或方柱。例如能够通过使用 微型钻头或激光等公知的微小开孔加工,来对多个微型针50c分别形成微 小的流体流出路。
主体50b的所述平面上的多个微型针50c的排列能够根据使用目的而 做成栅格状、同心圆状、随机状等。
本实施方式的操作器具54具备外筒56,该外筒56包括:一端开口56a; 另一端开口56b;以及流体注入器收容空间56c,在一端开口56a和另一端 开口56b之间延伸,将使用多微针构件50的流体注入器52以能够沿着流 体注入器52的长度方向中心线移动的方式保持。
本实施方式的操作器具54还具备选择移动机构58,该选择移动机构 58使流体注入器52在外筒56的流体注入器收容空间56c中在初始位置、 第1突出位置、第2突出位置之间依次移动
本实施方式的操作器具54的选择移动机构58还构成为,使得流体注 入器52在外筒56的流体注入器收容空间56c中在第2突出位置之后复位 到初始位置。
在初始位置,如图1中所示,流体注入器52将多微针构件50的多个 微型针50c从外筒56的一端开口56a拉回到流体注入器收容空间56c中。
在第1突出位置,如图2中所示,流体注入器52使多微针构件50的 多个微型针50c从外筒56的一端开口56a向外部空间突出至第1规定距离。
在第2突出位置,如图3中所示,流体注入器52使多微针构件50的 多个微型针50c从外筒56的一端开口56a向外部空间突出至比上述的第1 规定距离短的第2规定距离。
在本实施方式的操作器具54中,在第2突出位置,从流体注入器52 经由多微针构件50的多个微型针50c流出流体。
在本实施方式中,外筒56的一端开口56a是在外筒56的一端形成的 端壁的中央部位形成的规定直径的开口,外筒56的所述端壁的外表面作为 皮肤接触表面56d起作用。
本实施方式的操作器具54的选择移动机构58具备施力单元58a,该施 力单元58a设置在外筒56和流体注入器52之间,通过磁力将流体注入器 52朝向图1中示出的初始位置施力。
本实施方式的操作器具54的选择移动机构58还具备第1挡块58b,该 第1挡块58b在外筒56的外周壁上在从所述端壁的一端开口56a朝向内侧 离开规定距离的第1位置,设置为能够相对于外筒56的流体注入器收容空 间56c选择性地出入。第1挡块58b被设置为,在外筒56的外周壁的第1 位置通过例如公知的滑动机构或公知的旋转机构而能够相对于流体注入器 收容空间56c选择性地出入。
本实施方式的操作器具54的选择移动机构58还具备第2挡块58c,该 第2挡块58c在外筒56的外周壁上在从所述端壁的一端开口56a向内侧离 开比第1位置更大的规定距离的第2位置,设置为能够相对于外筒56的流 体注入器收容空间56c选择性地出入。第2挡块58c被设置为,在外筒56 的外周壁的第2位置通过例如公知的滑动机构或公知的旋转机构而能够相 对于流体注入器收容空间56c选择性地出入。
本实施方式的操作器具54的选择移动机构58还具备卡合部58d,该卡 合部58d在流体注入器52的外周壁朝向外筒56的外周壁伸出。
更详细地说,选择移动机构58具备筒状的中间部件58e,该中间部件 58e具有一端开口和另一端开口,配置于外筒56的外周壁和具有多微针构 件50的流体注入器52的流体保持筒52b(在注射器中是注射筒)的外周壁 之间。在中间部件58e的一端开口固定有流体注入器52的多微针构件50 的外周面,在中间部件58e的一端开口和另一端开口之间延伸的柱状空间 内,收容着与多微针构件50连接的流体注入器52。中间部件58e能够与具 有多微针构件50的流体注入器52一起在外筒56的流体注入器收容空间56c 中相对于外筒56的长度方向中心线移动,在中间部件58e的外周壁固定有 卡合部58d。
可以在分别单独地形成多微针构件50的主体50b和中间部件58e之后, 通过包括例如粘接剂、子母扣、固定螺栓等的公知的固定构造将多微针构 件50的主体50b固定到中间部件58e,或者也可以将多微针构件50和中间 部件58e同时一体地形成。
可以在分别单独地形成中间部件58e和卡合部58d之后,通过包括例 如粘接剂、子母扣、固定螺栓等的公知的固定构造相互固定,或者,也可 以将中间部件58e和卡合部58d同时地一体形成。
即,本实施方式的卡合部58d经由中间部件58e及多微针构件50从流 体注入器52的外周壁朝向外筒56的外周壁伸出。
施力单元58a具备:第1磁力保持体FM,设置于流体注入器52的外 周壁的卡合部58d;以及第2磁力保持体SM,以与第1磁力保持体FM之 间通过磁力产生排斥力的方式配置于外筒56。
第1磁力保持体FM及第2磁力保持体SM可以分别是磁铁,也可以是 加工成保持磁力的磁性体,也可以是混入了磁铁或被加工成保持磁力的磁 性体的细片或细粒的透磁性材料。
流体注入器52的外周壁的卡合部58d可以整体用第1磁力保持体FM 来形成,也可以是卡合部58d的一部分为第1磁力保持体FM。
卡合部58d在流体注入器52的外周壁至少1处进行设置即可,可以是 在所述外周壁上配置为环状的多处,也可以整体为环形状。
第2磁力保持体SM在外筒56至少1处进行设置即可,可以是在所述 外筒上配置为环状的多处,也可以整体为环形状。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磁力保持体SM形成为环形状,在外筒56的内 周面上,在一端开口56a的周围,通过包括例如粘接剂、子母扣、固定螺 钉等的公知的固定手段而固定成与流体注入器52的外周壁的卡合部58d对 置。
如图1中所示,在第1挡块58b及第2挡块58c配置于从外筒56拉回 的位置的期间,与多微针构件50连接的流体注入器52通过施力单元58a 的磁力所形成的排斥力(施加力)而与中间部件58e一起配置在前述的初 始位置。在此,流体注入器52的卡合部58d相对于外筒56的一端开口56a, 比外筒56的外周壁的第1挡块58b及第2挡块58c更位于内侧。
在流体注入器52配置于如图1中所示的前述初始位置的期间,在中间 部件58e的外周壁上具有另一端开口的另一端部位从外筒56的另一端开口 56b向外部空间中突出。在中间部件58e的外周壁的另一端部位形成有中间 部件操作伸出部58f,在使用者使中间部件58e在外筒56的流体注入器收 容空间56b中相对于外筒56沿着外筒56的长度方向中心线相对移动时, 该中间部件操作伸出部58f成为把手。
与多微针构件50连接的流体注入器52的流体保持筒52b(在注射器中 是注射筒)的另一端部位及活塞部件52c从中间部件58e的另一端开口向外 部空间中突出。
在本实施方式中,外筒56、中间部件58e、以及流体注入器52的流体 保持筒52b(在注射器中是注射筒)优选为分别由透明材料形成,以能够从 外筒56的外部看到流体保持筒52b所保持的流体(在医疗领域中是药液) 的量。也可以是,在外筒56及中间部件58e各自中,仅各自的外周壁上与 流体注入器52的流体保持筒52b对应的部位由透明材料形成。
接着,参照图1至图3,说明通过前述的实施方式的操作器具54对使 用多微针构件50的流体注入器52进行操作,向生物(在本实施方式中例 如是人)的皮肤上露出的期望部位的皮肤组织注入流体注入器52所保持的 流体(例如药液)的步骤。
首先,前述的实施方式的操作器具54的使用者将选择移动机构58的 第1挡块58b及第2挡块58c如图1中所示那样配置在拉回位置,在带有 多微针构件50的中间部件58e通过施力单元58a的磁力所形成的排斥力(施 加力)而如图1中所示那样配置于初始位置的期间,将流体注入器52的流 体保持筒52b的流体流出口52a可拆装地安装到多微针构件50的流出口安 装口50a。
这时,如前述那样配置于初始位置的多微针构件50的多个微型针50c 从外筒56的一端开口56a被拉回到外筒56的流体注入器收容空间56b中。
进而,用于向生物(例如人)的皮肤组织注入的流体(例如药液)已 经充满了流体注入器52的流体保持筒52b,通过稍微推压活塞部件52c, 使流体保持筒52b所保持的流体流入多微针构件50的主体50b的流体保持 空间及多微针构件50的多个微型针50c的微小的流体注入路径,用所述流 体将这些充满这些空间。
然后,使用者以不触碰选择移动机构58的位于前述拉回位置的第1挡 块58b及第2挡块58c的方式握持外筒56的外周面,接着将外筒56一端 的端壁的端面的外表面的皮肤接触表面56d压贴到生物(例如人)的皮肤 SK上露出的期望位置。
这时,皮肤SK上露出的期望位置被外筒56的所述端壁的皮肤接触表 面56d向皮肤SK的内侧按压。
接着,按压中间部件58e的中间部件操作伸出部58f,使中间部件58e 抵抗施力单元58a的磁力的排斥力(施加力)而朝向外筒56的所述端壁移 动,直到中间部件58e的卡合部58d经过拉回位置的第2挡块58c及第1 挡块58b。
然后,使第2挡块58c及第1挡块58b如图2中所示那样移动到突出 位置,解除对中间部件58e的中间部件操作伸出部58f的按压。其结果,固 定有多微针构件50的中间部件58e通过施力单元58a的磁力的排斥力(施 加力)而想要复位到图1中的初始位置,但是由于中间部件58e的卡合部 58d如图2中所示那样与突出位置的第1挡块58b卡合,所以固定有多微针 构件50的中间部件58e抵抗施力单元58a的磁力的排斥力(施加力)而保 持在第1突出位置。
这样,从图1中所示的初始位置移动到图2中所示的第1突出位置后 的多微针构件50的多个微型针50c从外筒56的一端开口56a向外部突出第 1规定距离。这时,如图2中所示,多个微型针50c可靠地刺入在被外筒 56的端壁的皮肤接触表面56d按压的皮肤SK上露出的前述期望位置由外 筒56的端壁的一端开口56a包围的区域。
这时,皮肤SK上露出的前述的期望位置的上述区域的皮肤组织失去部 分弹性。
接着,如图3中所示,使选择移动机构18的第1挡块58b移动到拉回 位置。其结果,固定有多微针构件50的中间部件58e通过施力单元58a的 磁力的排斥力(施加力)而想要复位到图3A中的初始位置,但是由于中间 部件58e的卡合部58d如图3中所示与突出位置的第2挡块58c卡合,所以 固定有多微针构件50的中间部件58e抵抗施力单元58a的磁力的排斥力(施 加力)而被保持在第2突出位置。
这样,从图2中所示的第1突出位置移动到图3中所示的第2突出位 置后的多微针构件50的多个微型针50c从外筒56的一端开口56a突出比第 1规定距离短的第2规定距离。
移动到第2突出位置的多微针构件50的多个微型针50c使对在皮肤SK 上露出的前述的期望位置由外筒56的一端开口16a包围的区域的按压力减 弱,但是由于上述区域的弹性恢复,所以上述区域跟随多个微型针50c,其 结果,如图3中所示,多个微型针50c对上述区域的刺入仍然被维持。
在多微针构件50如上述那样被保持在图3中所示的第2突出位置的期 间,使用者按压流体注入器52的活塞部件52c。其结果,能够使流体注入 器52的流体保持筒52b、多微针构件50的主体50b的流体保持空间、以及 多个微型针50c的微小的流体注入路径如前述那样充满的流体,根据上述 按压的距离,经由多微针构件50的多个微型针50c的微小的流体注入路径, 如图3中箭头所示那样不向皮肤SK外泄漏地、容易且快速地注入到皮肤 SK上露出的前述期望位置的如前述那样恢复了弹性的所述区域的皮肤组 织内。
这时,为了消除由于活塞部件52c的按压而多微针构件50的多个微型 针50c与流体保持筒52b及中间部件58e一起从图3中所示的第2突出位置 向图2中所示的第1突出位置移动的可能性,使用者可以保持中间部件58e 的另一端部位或流体保持筒52b的另一端部位,也可以使第1挡块58b再 次移动到突出位置。
在操作器具54的外筒56、中间部件58e、以及流体注入器52的流体 保持筒52b如前述那样由透明材料形成的情况下,使用者能够经由操作器 具54的外筒56、中间部件58e、以及流体注入器52的流体保持筒52b看 到所述流体的注入量,从而能够容易地进行确认。
从流体注入器52经由多微针构件50的多个微型针50c向皮肤SK上露 出的前述的期望位置的所述区域的皮肤组织内注入所述流体结束后,将操 作器具54从皮肤SK上露出的前述的期望位置拔离,同时将多微针构件50 从皮肤SK上露出的前述的期望位置的所述区域的皮肤组织拔出。
另外,在将操作器具54从皮肤SK上露出的前述期望位置拔离前或拔 离后,使第2挡块58c移动到拉回位置。其结果,固定有多微针构件50的 中间部件58e通过施力单元58a的磁力的排斥力(施加力)而复位到图1 中的初始位置。
进而,在前述的实施方式中,在多微针构件50的多个微型针50c如图 3中所示那样被保持在第2突出位置的期间,使用者按压了流体注入器52 的向外部露出的活塞部件52c。但是,在此期间对活塞部件52c的按压也可 以如图3中所示那样通过流体注入器选择驱动单元60来进行。
这样的流体注入器选择驱动单元60构成为,能够在中间部件58e的外 周面可拆装地固定到与多微针构件50相反的部位,如前述那样选择性地按 压活塞部件52c的外部露出端。这样的结构可以包括:与活塞部件52c的外 部露出端抵接的未图示的驱动部件、对该驱动部件施加朝向活塞部件52c 的外部露出端的施加力的未图示的施加力发生源、使未图示的施加力发生 源选择性地产生施加力的开关机构。
更具体地说,例如作为未图示的施加力发生源,能够从压缩弹簧或拉 伸弹簧或弹性材料或包含压缩空气的压缩气体的供给源中选择。进而,作 为开关机构,可以是使未图示的驱动部件抵抗来自未图示的施加力发生源 的施加力而停止移动的公知的钩挂机构或拉拽机构或推压机构、或者能够 选择性地进行从包含压缩空气的压缩气体供给源对未图示的驱动部件供给 压缩气体的手动或电磁驱动开闭阀。
[第1变形例]
接下来,参照图4,说明图1至图3中示出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操作器具 54的第1变形例。
第1变形例的操作器具54′的大部分结构与图1至图3中所示的一个实 施方式的操作器具54的大部分结构相同。因此,在图4中所示的第1变形 例的操作器具54′中,对于与图1至图3中所示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操作器具 54的结构部件相同的结构部件赋予相同的参照符号,并对这些结构部件省 略详细的说明。
第1变形例的操作器具54′与一实施方式的操作器具54的不同点在于, 外筒56的流体注入器收容空间56c内的施力单元58′a的配置。在第1变形 例中,施力单元58′a的第2磁力保持体SM在外筒56上形成有一端开口 56a,并且构成提供皮肤接触表面56d的所述端壁。
[第2变形例]
接下来,参照图5说明图1至图3中示出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操作器具 54的第2变形例。
第2变形例的操作器具54″的大部分结构与图1至图3中示出的第2 实施方式的操作器具54的大部分结构相同。因此,在图5中所示的第2变 形例的操作器具54″中,对于与图1至图3中所示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操作 器具54的结构部件相同的结构部件赋予相同的参照符号,并对这些部件省 略详细的说明。
第2变形例的操作器具54″与一个实施方式的操作器具54的不同点在 于,外筒56的流体注入器收容空间56c内的施力单元58″a的配置、以及 外筒56的所述端壁的一端开口56′a的尺寸。
第2变形例的施力单元58″a具备:外筒磁力保持体OM,设置于外筒 56的外周壁;以及流体注入器磁力保持体RM,以与外筒磁力保持体OM 之间通过磁力产生排斥力及吸引力的某一方的方式配置于流体注入器52的 外周壁。
外筒磁力保持体OM及流体注入器磁力保持体RM可以分别是磁铁, 也可以是加工成保持磁力的磁性体,也可以是混入了磁铁或被加工成保持 磁力的磁性体的细片或细粒的透磁性材料。
在第2变形例中,流体注入器磁力保持体RM在用于流体注入器52的 中间部件58e的外周面上固定在从外筒56的一端开口56′a比第1及第2挡 块58b、58c更靠内侧。
在第2变形例中,流体注入器磁力保持体RM通过包括例如粘接剂、 固定螺钉、嵌合等的公知的固定手段固定在用于流体注入器52的中间部件 58e的外周面。
流体注入器磁力保持体RM在用于流体注入器52的中间部件58e的外 周面的至少1处进行设置即可,可以是在所述外周壁上配置为环状的多处, 也可以整体为环形状。
在第2变形例中,外筒磁力保持体OM通过包括例如粘接剂、固定螺 钉、嵌合等的公知的固定手段在外筒56的外周壁的内表面上固定在从外筒 56的一端开口56′a比流体注入器磁力保持体RM更靠内侧、即距离外筒56 的另一端开口56b较近的位置,在与流体注入器磁力保持体RM之间通过 磁力产生吸引力。
外筒磁力保持体OM在外筒56的外周壁的内表面的至少1处进行设置 即可,可以是在外筒56的外周壁的内表面上配置为环状的多处,也可以整 体为环形状。
另外,在该变形例中,如图5中以双点划线所示,通过包括例如粘接 剂、固定螺钉、嵌合等的公知的固定手段,将流体注入器磁力保持体RM′ 固定到在外筒56的外周壁的内表面上比外筒磁力保持体OM更远离外筒56 的一端开口56′a的位置、即距离外筒56的另一端开口56b较近的位置,在 与外筒磁力保持体OM之间通过磁力产生排斥力。
第2变形例的操作器具54″的外筒56的所述端壁的一端开口56′a在外 筒56的径方向上的尺寸被设定为,比多微针构件50的主体50b在外筒56 的径方向上的尺寸稍大。
进而,外筒56的所述端壁的皮肤接触表面56d到外筒56的外周壁上 的第1挡块58b的距离被设定为,比参照图1至图3在前面说明的一个实 施方式中的外筒56的所述端壁的皮肤接触表面56d到外筒56的外周壁上 的第1挡块58b的距离短。其结果,在第2变形例中,固定有多微针构件 50的中间部件58e的卡合部58d与在外筒56的外周壁配置于突出位置的第 1挡块58b卡合,抵抗施力单元58′a的磁力的吸引力及排斥力中的一方(施 加力)而将多微针构件50的多个多微针50c保持在图5中所示的第1突出 位置时,多微针构件50的主体50b突出进入到操作器具54″的外筒56的 所述端壁的一端开口56′a中,主体50b的外端面与操作器具54″的外筒56 的所述端壁的皮肤接触表面56d实质上成为同一个面。
另外,在参照图1至图3说明的前述一个实施方式的操作器具54、参 照图4说明的前述第1变形例的操作器具54′、以及参照图5说明的前述第 2变形例的操作器具54″的每一个中,选择移动机构58的卡合部58d及施 力单元58a、58′a、58″a的第1磁力保持体FM或流体注入器磁力保持体 RM或RM′不是直接形成或直接固定于流体注入器52的流体保持筒52b的 外周壁,而是形成或固定在经由可拆装地连接有流体保持筒52b的多微针 构件50而固定于流体保持筒52b的中间部件58e的外表面。但是,按照本 发明的概念,当然可以省略中间部件58e,而将选择移动机构58的卡合部 58d及施力单元58a、58′a、58″a的第1磁力保持体FM或流体注入器磁力 保持体RM或RM′直接形成或直接固定于流体注入器52的流体保持筒52b 的外周壁。
符号的说明
50…多微针构件、50a…流出口安装口、50b…主体、50c…微型针、52… 流体注入器、52a…流体流出口、52b…流体保持筒、52c…活塞部件、54… 操作器具、56…外筒、56a…一端开口、56b…另一端开口、56c…流体注入 器收容空间、56d…皮肤接触表面、58…选择移动机构、58a…施力单元、 FM…第1磁力保持体、SM…第2磁力保持体、58b…第1挡块、58c…第2 挡块、58d…卡合部、58e…中间部件、58f…中间部件操作伸出部、60…流 体注入器选择驱动单元、SK…皮肤:54′…操作器具、58′a…施力单元、RM… 流体注入器磁力保持体、OM…外筒磁力保持体;54″…操作器具、56′a… 一端开口、58″a…施力单元、RM′…流体注入器磁力保持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