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输血器.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721099540.5 (22)申请日 2017.08.30 (73)专利权人 徐州市中心医院 地址 221000 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解放路 199号 (72)发明人 赵学朋 赵丽 黄静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商专永信知识产权代理 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00 代理人 邢若兰 高之波 (51)Int.Cl. A61M 5/14(2006.01) A61M 5/162(2006.01) A61M 5/168(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输血器 (57)摘要 。
2、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输血器, 包括通过导管依 次连接的瓶塞穿刺器、 止流夹、 滴斗、 手动加压 壶、 流量调节器和输血针, 滴斗包括一个出口端 和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进口端, 每个进口端对应一 个瓶塞穿刺器。 本实用新型的输血器不需要拔出 瓶塞穿刺器就能更换血袋, 既操作便利, 又避免 了血液流出所带来的卫生问题。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 CN 208389087 U 2019.01.18 CN 208389087 U 1.输血器, 其特征在于, 包括通过导管(1)依次连接的瓶塞穿刺器(2)、 止流夹(3)、 滴斗 (4)、 手动加压壶(5)、 流量调节器(6)和输血针(7), 所述滴斗。
3、(4)包括一个出口端(41)和三 个或三个以上的进口端(42), 每个所述进口端(42)对应一个瓶塞穿刺器(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血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瓶塞穿刺器(2)尾端的一侧设有通 气管道(9), 所述通气管道(9)的端部设有空气过滤器(9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血器,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回流加热管(13), 所述回流加热 管(13)包括外管(131)及穿插于所述外管(131)两端的内管(132), 所述外管(131)上设有进 水口(1311)和出水口(1312), 所述内管(132)的两端接入所述导管(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血器, 其特征在于, 所。
4、述瓶塞穿刺器(2)与所述进口端(42) 之间还设有单向阀(1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血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滴斗(4)上设有加药口(4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血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口端(42)的数量为5个。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血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瓶塞穿刺器(2)上套设有穿刺器保 护套(8)。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血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手动加压壶(5)内设有血液过滤器 (5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血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血针(7)上套设有输血针保护套 (12)。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血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出口端(41)。
5、和所述手动加压壶(5) 之间设置有手动阻断夹(01)。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8389087 U 2 输血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耗材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输血器。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的输血器通常呈Y形, 包括两个瓶塞穿刺器, 其中一个连接血袋, 另外一个连 接生理盐水袋。 当需要更换血袋时, 必须将瓶塞穿刺器从旧的血袋中拔出, 再插入到新的血 袋。 这样就不可避免地造成血液流出, 不仅浪费血液, 而且产生卫生问题。 0003 临床输血通常是常温输血, 而血库中血液的储存温度为2-6, 所以要先将血液放 到常温再输送, 但血液容易变质, 因此要尽快。
6、输入, 尤其是血小板要在半小时内输完。 在病 人急需输血时, 为减少将血液由低温放到室温的时间, 提高血液输送质量, 增加病人抢救时 间, 要求尽快使血液温度提高到人体可接受的温度。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 提出一种输血器, 输血过程中不需要更换 血袋, 且便于加热血液。 0005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出如下技术方案: 0006 输血器, 包括通过导管依次连接的瓶塞穿刺器、 止流夹、 滴斗、 手动加压壶、 流量调 节器和输血针, 滴斗包括一个出口端和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进口端, 每个进口端对应一个瓶 塞穿刺器。 0007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7、: 在实际使用时, 本实用新型的输血器至少具有三个 瓶塞穿刺器, 也就是说至少有两个瓶塞穿刺器可以插输血袋, 其他瓶塞穿刺器插盐水袋, 当 血袋中的血液输完后, 不需要将瓶塞穿刺器拔出, 而只需打开另外一个血袋的止流夹, 就能 继续输血。 0008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瓶塞穿刺器尾端的一侧设有通气管道, 通气管道的端部设有 空气过滤器。 空气经过过滤后通过通气管道进入血袋, 保持血袋内的气压稳定。 0009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还包括回流加热管, 回流加热管包括外管及穿插于外管两端 的内管, 外管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 内管的两端接入导管。 使用时, 从回流加热管的进水 口注入热水, 并从出水。
8、口流出。 热水填充在回流加热管的外管内, 对内管中流过的血液进行 加热。 热水温度很容易控制, 只要将热水温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就能实现对血液的加 热, 而且不会产生温度过高而导致血液变质的情况。 001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瓶塞穿刺器与进口端之间还设有单向阀。 单向阀能防止血液 回流。 0011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滴斗上设有加药口。 当需要向加药时, 可以用注射器从加药口 向血液中注入药物。 0012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进口端的数量为5个。 5个进口端意味着可以接四个血袋和一 个盐水袋, 或者三个血袋与两个盐水袋, 基本能满足使用需求。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20838。
9、9087 U 3 0013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瓶塞穿刺器上套设有穿刺器保护套。 保护瓶塞穿刺器, 防止瓶 塞穿刺器被污染和扎伤人员。 0014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手动加压壶内设有血液过滤器。 血液过滤器能对血液成分进 行过滤。 0015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输血针上套设有输血针保护套。 保护输血针, 防止数输血针被 污染和扎伤人员。 0016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出口端和手动加压壶之间设置有手动阻断夹。 其有益效果是: 该手动阻断夹的设置有效防止液体回流。 附图说明 0017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输血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下面结合图1对本实用新型的输血器的实施例作。
10、详细说明。 0019 如图1所示, 输血器, 包括通过导管1依次连接的瓶塞穿刺器2、 止流夹3、 滴斗4、 手 动加压壶5、 流量调节器6和输血针7。 瓶塞穿刺器2上套设有穿刺器保护套8, 瓶塞穿刺器2尾 端的一侧设有通气管道9, 通气管道9的端部设有空气过滤器91。 滴斗4上设有一个出口端41 和至少三个进口端42。 出口端41和手动加压壶5之间设置有手动阻断夹01。 该手动阻断夹01 的设置有效防止液体回流。 在本实施例中, 滴斗4上的进口端42有五个。 每个进口端42都对 应一个瓶塞穿刺器2, 进口端42和瓶塞穿刺器2分别通过外圆锥接头连接导管1。 止液夹3设 置在进口端42和瓶塞穿刺器。
11、2之间。 进口端42和瓶塞穿刺器2之间的管路上还设有单向阀 10, 单向阀10能防止血液回流。 滴斗4上还设有加药口43, 加药口43处设有橡胶堵头。 当需要 向加药时, 可以用注射器从加药口43向血液中注入药物。 挤压手动加压壶5可以进行手动加 压输血。 手动加压壶5内设有血液过滤器51, 用于过滤血液。 流量调节器6用于调节输血速 率, 输血针7上套设有输血针保护套12。 002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导管1上还设有回流加热管13。 回流加热管13可以设置在流量 调节器6和输血针7之间。 回流加热管13包括外管131及穿插于外管131两端的内管132。 外管 131的两端与内管132外壁之。
12、间为一体结构, 外管131上设有进水口1311和出水口1312, 内管 132的两端分别连接导管1。 0021 现有技术中, 输液器通常为Y形, 包括两个瓶塞穿刺器, 分别插入到血袋和盐水袋 中。 当病人需要更换血袋时, 必须将瓶塞穿刺器从旧的血袋中拔出, 再插入到新的血袋。 这 样就不可避免地造成血液流出, 不仅浪费血液, 而且产生卫生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输血器能 够避免这些问题的产生。 在实际使用时, 本实用新型的输血器至少具有三个瓶塞穿刺器, 也 就是说至少有两个瓶塞穿刺器插输血袋, 其他瓶塞穿刺器插盐水袋。 当其中一个血袋中的 血液输完后, 不需要将瓶塞穿刺器拔出, 而只需打开另外一个。
13、血袋的止流夹, 就能继续输 血。 0022 临床输血通常是常温输血, 而血库中血液的储存温度为2-6, 所以要先将血液放 到常温再输送, 但血液容易变质, 因此要尽快输入, 尤其是血小板要在半小时内输完。 在病 人急需输血时, 为减少将血液由低温放到室温的时间, 提高血液输送质量, 增加病人抢救时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208389087 U 4 间, 要求尽快使血液温度提高到人体可接受的温度。 本实用新型的输血器设有回流加热管 13, 提供了水浴加热所需要的元件。 使用时, 从回流加热管13的进水口1311注入热水, 并从 出水口1312流出。 热水填充在回流加热管13的外管131内, 对内管132中流过的血液进行加 热。 实际使用时, 可以配合热水槽和循环水泵, 在输血过程中, 让热水不停地流过回流加热 管13。 热水温度很容易控制, 只要将热水温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就能实现对血液的加 热, 而且不会产生温度过高而导致血液变质的情况。 0023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 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 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 这些都属于本实用 新型的保护范围。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208389087 U 5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1 页 6 CN 208389087 U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