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部敷药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背部敷药器.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3802950 U (45)授权公告日 2014.09.03 CN 203802950 U (21)申请号 201420157396.6 (22)申请日 2014.04.02 A61M 37/00(2006.01) (73)专利权人 宁波江北怡和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地址 315000 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庄桥街道 宁慈东路 699 号 (72)发明人 胡澜 (74)专利代理机构 杭州丰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 司 33214 代理人 张强 (54) 实用新型名称 背部敷药器 (57) 摘要 背部敷药器, 涉及一种中药粉末背部敷药器, 包括主体盒, 主体盒内设有储料箱和甲喷射。
2、通道, 储料箱连接甲喷射通道, 主体盒上有连接喷射通 道的微型气泵, 主体盒上有与甲喷射通道相配合 的甲喷口, 主体盒内有储水箱和乙喷射通道, 储水 箱连接乙喷射通道, 乙喷射通也连接微型气泵, 主 体盒上有与乙喷射通道相配合的乙喷口, 主体盒 内还有与储水箱相配合的加热器和清洗盒, 清洗 盒连接甲喷射通道, 在清洗盒和甲喷射通道之间 有乙密封门, 乙密封门上有乙调节杆, 主体盒上有 与乙调节杆相配的乙调节钮。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 实用新型够自动的将中药粉末均匀的涂抹在人体 背部的皮肤上并形成膏状体, 使得中药药效能更 好的被人体吸收, 同时还减少中药的浪费。 (51)Int.Cl. (ES。
3、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3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3页 (10)授权公告号 CN 203802950 U CN 203802950 U 1/1 页 2 1. 背部敷药器, 其特征为, 包括主体盒 (1) , 所述的主体盒 (1) 内设置有储料箱 (5) 和 甲喷射通道 (2) , 所述的储料箱 (5) 连接所述的甲喷射通道 (2) , 所述的主体盒 (1) 上设置 有连接所述甲喷射通道 (2) 的微型气泵 (4) , 所述的主体盒 (1) 底部设置有与所述甲喷射通 。
4、道 (2) 相配合的甲喷口 (26) , 所述的甲喷射通道 (2) 内设置有与所述甲喷口 (26) 相配合的 甲喷针 (21) , 所述的主体盒 (1) 上设置有可调节所述甲喷针 (21) 的甲调节器 (22) , 所述的 主体盒 (1) 内设置有储水箱 (6) 和乙喷射通道 (3) , 所述的储水箱 (6) 连接所述的乙喷射通 道 (3) , 所述的乙喷射通道 (3) 也连接所述的微型气泵 (4) , 所述的主体盒 (1) 底部设置有与 所述乙喷射通道 (3) 相配合的乙喷口 (36) , 所述的乙喷射通道 (3) 内设置有与所述乙喷口 (36) 相配合的乙喷针 (31) , 所述的主体盒 。
5、(1) 上设置有可调节所述乙喷针 (31) 的乙调节器 (32) , 所述的主体盒 (1) 内还设置有与所述储水箱 (6) 相配合的加热器 (61) , 所述的主体盒 (1) 内还设置有清洗盒 (7) , 所述的清洗盒 (7) 连接所述的甲喷射通道 (2) , 在所述的清洗盒 (7) 和所述的甲喷射通道 (2) 之间设置有乙密封门 (72) , 所述的乙密封门 (72) 上设置有乙 调节杆 (74) , 所述的主体盒 (1) 上设置有与所述乙调节杆 (74) 相配的乙调节钮 (76) 。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背部敷药器, 其特征为, 所述的主体盒 (1) 上设置有可拆卸的 红外加热器。
6、 (8) 。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背部敷药器, 其特征为, 所述的主体盒 (1) 两侧设置有波浪形 扶手 (9) , 所述的甲调节器 (22) 和所述的乙调节器 (32) 分别位于两侧所述波浪形扶手 (9) 上。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背部敷药器, 其特征为, 所述的储料箱 (5) 和所述的甲喷射通 道 (2) 之间设置有甲密封门 (52) , 所述的甲密封门 (52) 上设置有甲调节杆 (53) , 所述的主 体盒 (1) 上设置有与所述甲调节杆 (53) 相配合的甲调节钮 (55) 。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3802950 U 2 1/3 页 3 背部敷药器 技术。
7、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中药背部敷药器, 尤其一种中药粉末背部敷药器。 背景技术 0002 颈椎病又称为颈椎综合症, 属于退行性疾病, 多为颈椎椎体或周围软组织发生退 行性改变, 刺激到颈椎神经根、 椎动脉、 脊髓或交感神经引起的。 长期以来, 人们一直以为颈 椎病是中老年人才容易患的疾病, 目前, 电脑的普遍使用, 在工作及生活中给我们带来便利 快捷的同时, 也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健康隐患, 其中, 颈椎问题就是其中较明显的一个, 在 长时间使用电脑后, 人们常常都会有轻微的颈椎疼痛, 长久以来就会产生很大的健康隐患。 0003 目前中医理疗颈椎病的一种手段是中药外敷法, 就是中药混。
8、合搅碎加热后敷在颈 椎部位, 让中药的药效释放到颈椎部位。 通常而言, 是把中药熬成膏状或者渣状然后用手或 者勺子涂抹到人体的背部皮肤上。 这样的涂抹方式无法均匀的把药膏或者药渣涂抹到背部 的皮肤上, 让药效的吸收大打折扣, 并且很容易涂厚, 浪费药膏。 发明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提供了背部敷药器, 能够自动的将中药粉末 均匀的涂抹在人体背部的皮肤上并形成膏状体, 使得中药药效能更好的被人体吸收, 同时 还减少中药的浪费。 解决了以往需要人工涂抹中药, 无法保证中药药膏的厚度均匀, 以及人 工涂抹中药浪费严重的问题。 0005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
9、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 背部敷药器, 包 括主体盒, 所述的主体盒内设置有储料箱和甲喷射通道, 所述的储料箱连接所述的甲喷射 通道, 所述的主体盒上设置有连接所述喷射通道的微型气泵, 所述的主体盒底部设置有与 所述甲喷射通道相配合的甲喷口, 所述的甲喷射通道内设置有与所述甲喷口相配合的甲喷 针, 所述的主体盒上设置有可调节所述甲喷针的甲调节器, 所述的主体盒内设置有储水箱 和乙喷射通道, 所述的储水箱连接所述的乙喷射通道, 所述的乙喷射通道也连接所述的微 型气泵, 所述的主体盒底部设置有与所述乙喷射通道相配合的乙喷口, 所述的乙喷射通道 内设置有与所述乙喷口相配合的乙喷针, 所述的主体盒上设。
10、置有可调节所述乙喷针的乙调 节器, 所述的主体盒内还设置有与所述储水箱相配合的加热器, 所述的主体盒内还设置有 清洗盒, 所述的清洗盒连接所述的甲喷射通道, 在所述的清洗盒和所述的甲喷射通道之间 设置有乙密封门, 所述的乙密封门上设置有乙调节杆, 所述的主体盒上设置有与所述乙调 节杆相配的乙调节钮。 这样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突出点是把中药变成粉末状后用专门的器 具把中药粉末均匀的喷洒到人体身上。其工作原理是先在人体背部喷洒一定温度的水, 然 后再喷洒中药粉末, 这样中药粉末遇到温热的水后就溶解, 在人体上形成一层薄薄的膏状 物。在温水和中药粉末的喷射中, 操作者可以随时通过甲调节器和乙调节器来。
11、调节甲喷针 和乙喷针与甲喷口和乙喷口之间的距离, 用以调节中药粉末和温热水的射出量。在储料箱 内的中药粉末都喷射完毕后, 还可以通过乙调节钮打开乙密封门, 让清洗盒内的液体进入 说 明 书 CN 203802950 U 3 2/3 页 4 甲喷射通道, 然后再进行喷射, 让清洗盒内的液体与甲喷射通道内残留的中药粉末混合, 然 后以液体的形式被喷射出去, 保持甲喷射通道内的干净。 0006 上述技术方案中, 优选的, 所述的主体盒上设置有可拆卸的红外加热器。这样设 置, 在粉末遇水变成膏状后, 再经过红外加热器的红外加热使中药粉末的药效发挥到最佳 状态。 0007 上述技术方案中, 优选的, 所。
12、述的主体盒两侧设置有波浪形扶手, 所述的甲调节器 和所述的乙调节器分别位于两侧所述波浪形扶手上。 这样设置, 两边的波浪形扶手方便使 用者握住, 同时甲调节器和乙调节器都在波浪形扶手上, 方便使用者通过大拇指和食指控 制甲调节器和乙调节器。 0008 上述技术方案中, 优选的, 所述的储料箱和所述的甲喷射通道之间设置有甲密封 门, 所述的甲密封门上设置有甲调节杆, 所述的主体盒上设置有与所述甲调节杆相配合的 甲调节钮。这样设置, 由于中药是粉末状的固体, 并不具有液体一样的高流动性, 为此在储 料箱和甲喷射通道之间设置有甲密封门, 甲密封门可以通过甲调节钮调节开启的程度, 这 样可以使得储料箱。
13、内的粉末更容易的进入甲喷射通道内。 0009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 够自动的将中药粉末均匀的涂抹在 人体背部的皮肤上并形成膏状体, 使得中药药效能更好的被人体吸收, 同时还减少中药的 浪费。 解决了以往需要人工涂抹中药, 无法保证中药药膏的厚度均匀, 以及人工涂抹中药浪 费严重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0 图 1 为本实用新型部分透视示意图。 0011 图 2 为本实用新型甲喷射通道附近部分透视示意图。 0012 图 3 为本实用新型乙喷射通道附近部分透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14 参见图 1 至。
14、图 3 所示 : 背部敷药器, 包括主体盒 1, 主体盒 1 内设置有储料箱 5 和 甲喷射通道 2, 储料箱 5 上设置有投料孔 51, 储料箱 5 连接甲喷射通道 2。在储料箱 5 连接 甲喷射通道 2 之间设置有甲密封门 52, 甲密封门 52 上设置有甲调节杆 53, 主体盒 1 内固定 设置有甲螺纹挡圈 54, 甲调节杆 53 穿过甲螺纹挡圈 54 延伸到主体盒 1 外, 同时甲调节杆 53 在甲螺纹挡圈 54 上的一段设置有螺纹, 主体盒 1 在上设置有与甲调节杆 53 相配合的甲 调节钮 55。主体盒 1 底部设置有与甲喷射通道 2 相配合的甲喷口 26, 甲喷射通道 2 内设置。
15、 有甲喷针 21, 甲喷针 21 顶部为锥形的甲喷针顶 231, 甲喷针顶 231 可以堵住甲喷口 26。主 体盒 1 上设置有可以调节甲喷针 21 在甲喷射通道 2 上下移动的甲调节器 22, 甲喷针 21 上 设置有可以与甲喷射通道 2 紧密贴合的甲柱塞 23, 甲喷射通道 2 内设置有甲环形挡圈 24, 在甲环形挡圈 24 和甲柱塞 23 之间的甲喷针 21 上设置有甲弹簧 25。主体盒 1 内还设置有 清洗盒 7, 清洗盒 7 上设置有入液孔 71, 清洗盒 7 也连接甲喷射通道 2, 在清洗盒 7 和甲喷 射通道 2 之间设置有乙密封门 72, 乙密封门 72 上设置有乙调节杆 74。
16、, 主体盒 1 内固定设置 有乙螺纹挡圈 74, 乙调节杆 74 穿过乙螺纹挡圈 74 延伸到主体盒 1 外, 同时乙调节杆 74 在 说 明 书 CN 203802950 U 4 3/3 页 5 乙螺纹挡圈 74 上的一段设置有螺纹, 主体盒 1 在上设置有与乙调节杆 74 相配合的乙调节 钮 76。主体盒 1 内还设置有储水箱 6 和乙喷射通道 3, 储水箱 6 连接乙喷射通道 3, 储水箱 1 底部设置有可以给储水箱 1 加热的加热器 61, 储水箱 6 上还有入水孔 62。主体盒 1 底部 设置有与乙喷射通道 3 相配合的乙喷口 36, 乙喷射通道 3 内设置有乙喷针 31, 乙喷针 。
17、31 顶 部为锥形的乙喷针顶 331, 乙喷针顶 331 以堵住乙喷口 36。主体盒 1 上设置有可以调节乙 喷针 31 在乙喷射通道 3 上下移动的乙调节器 32, 乙喷针 31 上设置有可以与乙喷射通道 3 紧密贴合的乙柱塞33, 乙喷射通道3内设置有乙环形挡圈35, 在乙环形挡圈35和乙柱塞33 之间的乙喷针 31 上设置有乙弹簧 34。主体盒 1 上设置有微型气泵 4, 微型气泵 4 通过通气 管 41 连接甲喷射通道 2 和乙喷射通道 3。其中在甲喷射通道 2 上的通气管 41 位于清洗盒 7 和储料箱 5 与甲喷射通道 2 连接处的之间, 在乙喷射通道 3 上的通气管 41 位于储。
18、水箱 6 与乙喷射通道 3 连接处的上方。主体盒 1 上设置有可拆卸的红外加热器 8。主体盒 1 两侧 设置有波浪形扶手 9, 甲调节器 22 和乙调节器 32 分别位于两侧波浪形扶手 9 上。 0015 使用时, 先通过投料孔 51、 入水孔 62 和入液孔 71 往储料箱 5、 储水箱 6 和清洗盒 7 分别加入中药粉末, 纯净水和清洁液体。然后启动加热器 61 加热储水箱 6, 启动微型气泵 4 向通气管 41 输送压缩气体, 启动红外加热器 8 预热。然后调节甲调节钮 55, 确定甲密封 门 52 的开启程度。最后使用左手或者右手握住波浪形扶手 9, 大拇指控制甲调节器 22, 食 指。
19、控制乙调节器 32, 对人体背部进行喷射。首先, 使得背部敷药器每次往一个方向移动, 然 后用食指控制乙调节器 32 调节温水的喷射量, 用大拇指控制甲调节器 22 调节中药粉末的 喷射量, 因为先喷温水, 然后中药粉末再撒到温水上形成糊状或者膏状物。 中药粉末喷洒完 后, 红外加热器 8 就会经过中药糊状或者膏状物上方, 对中药糊状或者膏状物进行加热。因 为每次都只会喷洒出一点中药粉末, 在背部持续的同一方向喷洒时就会形成薄薄的一层中 药膏体, 避免了直接涂抹中药药膏造成的浪费。还能在喷涂的时候对中药膏体进行直接的 加热, 使得皮肤更好的吸收中药膏体的药效。喷洒完后, 扭动乙调节钮 76, 使得乙密封门 72 打开, 让清洗盒 7 内的清洁液进入甲喷射通道 2, 然后调节甲调节器 22, 使得甲喷射通道 2 内的清洁液体被喷射出去, 这样可以保持甲喷射通道 2 的清洁, 防止甲喷射通道 2 被堵住。 说 明 书 CN 203802950 U 5 1/3 页 6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802950 U 6 2/3 页 7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802950 U 7 3/3 页 8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802950 U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