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是一种曲柄偏心距调节机构。 调节曲柄的偏心距,可以使摇杆的摆动幅度和滑块的行程发生变化。在现有技术中曲柄的调节机构通常采用径向导槽与滑块。例如牛头刨床的摆动导杆机构。或者采用在一个偏心轮上又安置一个可旋转的偏心轮。在苏联发明证书No813000中提出的半径可调的曲柄中用以旋转偏心轮的齿轮传动是由园柱齿轮副构成的,其中的一个是偏心轮的齿圈,而另一个齿轮具有端面凸起部,在顶盖和壳体上制有放置凸起部的孔,能保证曲柄可靠地固定。上述机构在调节曲柄的偏心距时大多必须在机构静止时进行,而且调节不方便。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个适用于负荷较轻的结构更为简单灵巧,而且与现有技术相比可在机械运转或静止时都能随意调节偏心距地机构,而且该机构的偏心距变换装置和调节装置分离,仅在调节偏心距时才有接触,从而保证了长期使用的可靠性,还可实现远离机构的机械式调节和指示调节的范围。
本发明的曲柄偏心距调节机构由一个偏心距变换装置和一个调节装置组成。偏心距变换装置是在一个偏心轮上有个径向通孔,孔内安装弹簧,两端各有一粒滚珠。装在偏心轮上的偏心套在与偏心轮的接触面处有凹陷,在弹簧压力的作用下滚珠陷入凹陷,有限度地阻止偏心套与偏心轮之间的位移。只有在偏心套上的撞块处施加推力来克服阻限力时,滚珠才会退出凹陷而消失止动作用。此时偏心套在偏心轮上旋转,改变了曲柄的偏心距。调节装置由可以向上开启或者左右移动的挡块构成。在偏心轮带动偏心套旋转时,如果偏心套上的撞块撞上挡块不能通过,则撞块就会象曲柄滑块机构中的滑块那样沿着挡块移动。偏心套在挡块的阻碍下停止转动,而偏心轮继续转动,使曲柄轴与回转中心的距离发生变化。当撞块从挡块的缺口处离开后,在上述限力止动器的作用下,偏心轮又会带动偏心套一起旋转,使偏心距不再变化。改变挡块缺口的位置就可改变曲柄的偏心距。如果在偏心轮与偏心套之间采用摩擦传动,则可无节调节偏心距。
本发明的具体结构用以下的实施例和附图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是本发明的曲柄偏心距调节机构的剖面图,是本发明所设计的最佳实施方案。用于电扇摇头角度可变装置。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依据本发明提出的实施例的具体细节与工作情况。
该机构的偏心距变换装置采用齿轮传动。主动小齿轮〔6〕与小轴〔8〕安装在机架〔7〕上,被动齿轮〔18〕、偏心轮〔20〕和小轴〔8〕固定在一起,偏心轮〔20〕与小轴〔8〕的偏心距为R。通孔〔21〕径向贯穿偏心轮〔20〕,通孔〔21〕内装有弹簧〔5〕,两端各有一粒滚珠〔4〕。偏心套〔2〕精密地装在偏心轮〔20〕上,并用弹簧挡圈〔22〕定位。偏心套〔2〕内有凹陷〔3〕,外有撞块〔19〕,曲柄轴〔1〕固定在偏心套〔2〕上,与偏心轮〔20〕的偏心距为h,本发明的最佳调节范围应在R=h时,偏心距可从零至2h。
上述机构的调节装置安装在机架〔7〕上的支架〔13〕内。挡块〔16〕、〔17〕用肖轴〔14〕定位,凸轮〔12〕是用肖轴〔11〕定位的。弹簧〔15〕(二根)使挡块〔16〕、〔17〕紧贴凸轮〔12〕。钢丝〔10〕通过转轴〔9〕控制凸轮〔12〕,图1所示的曲柄偏心距处于最大值。
本实施例的凹陷〔3〕有四处,均匀分布,间隔90度,有三种不同的偏心距可调节。在偏心距变换装置旋转时,曲柄轴〔1〕上所受的工作负荷使滚珠〔4〕陷入凹陷〔3〕中,有限度地阻止偏心套〔2〕与偏心轮〔20〕之间的位移。拉动钢丝〔10〕,迫使挡块〔17〕或挡块〔16〕、〔17〕一起在凸轮〔12〕的作用下向左移动,挡住撞块〔19〕原先可通过的位置。撞块〔19〕受阻后向右移动,这时偏心套〔12〕停止转动,迫使滚珠〔4〕退出凹陷〔3〕。在撞块〔19〕移到挡块〔17〕或挡块〔16〕原来的位置时,阻碍消失,撞块〔19〕可以从缺口中顺利通过。此时滚珠〔4〕又陷入凹陷〔3〕中,使偏心套〔2〕又跟随偏心轮〔20〕旋转,把调整后的偏心距固定下来,推下钢丝〔10〕,凸轮〔12〕使挡块〔16〕或挡块〔16〕、〔17〕一起向右移动,就可把偏心距调小。钢丝〔10〕移动的距离,可指示出偏心距调节的范围。
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案是将曲柄轴〔1〕与撞块〔19〕径向布置在偏心套〔2〕中心的二边。这样在调整偏心距时,工作负荷和挡块阻力会产生一对力偶,使限力止动器工作平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