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设备管道消毒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疗设备管道消毒方法.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310359290.4 (22)申请日 2013.08.19 (65)同一申请的已公布的文献号 申请公布号 CN 104383572 A (43)申请公布日 2015.03.04 (73)专利权人 中山市丰申电器有限公司 地址 528458 广东省中山市五桂山商业街 118四楼530号 (72)发明人 梁玉彩 周瑞清 李耀强 肖晟 (51)Int.Cl. A61L 2/22(2006.01) A61L 101/10(2006.01) A61L 101/22(2006.01) (。
2、56)对比文件 JP 特开平-332559 A,1992.11.19,说明书 第11-30段及附图. CN 201431644 Y,2010.03.31,说明书第3页 第2段至第4页第4段及附图1-7. CN 102284075 A,2011.12.21,说明书第28- 29段及附图1-3. CN 200963410 Y,2007.10.24,说明书第2-3 页及附图1. 审查员 刘昱 (54)发明名称 医疗设备管道消毒方法 (57)摘要 医疗设备管道消毒方法, 采用臭氧和雾化水 结合形成含有臭氧的水雾对管道内部进行消毒 处理, 并通过电动装置带动推杆拉升气囊, 将消 毒后的气体吸入气囊, 再。
3、通过负离子或等离子帮 助气囊中的臭氧还原并达到排放标准后, 再启动 电动装置带动推杆压缩气囊, 将气囊中的气体排 放到外界的空气中。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4页 CN 104383572 B 2017.03.22 CN 104383572 B 1.医疗设备管道消毒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医疗设备管道消毒机, 主要包括机壳(1), 机壳 内设有控制系统、 雾化器(2)、 臭氧发生器(3), 所述的臭氧发生器(3)主要由壳体、 进气管 (33)、 出气管(34)以及位于壳体内的紫外线灯管(35)组成, 紫外线灯管两头设有灯盖, 灯盖 上设有插销, 紫外线灯管两端的电极插入灯盖上的插销内; 。
4、所述的进气管和出气管分别设 置在壳体两端的侧壁上; 在壳体内壁与紫外线灯管外壁之间的空间内, 围绕紫外线灯管 (35)设置一个螺旋形的气仓(36), 气仓(36)的入口端与进气管(33)相通, 出口端与出气管(34)相通; 气源管道与进气管 相连, 气源通过进气管进入气仓, 并沿气仓向出气管的方向流动; 紫外线灯管工作时产生的 紫外线直接照进气仓内, 激发气源产生臭氧, 再从出气管流出; 采用臭氧和雾化水结合形成含有臭氧的水雾对管道内部进行消毒处理, 并通过电动装 置带动推杆拉升气囊, 将消毒后的气体吸入气囊, 再通过负离子或等离子帮助气囊中的臭 氧还原并达到排放标准后, 再启动电动装置带动推。
5、杆压缩气囊, 将气囊中的气体排放到外 界的空气中, 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臭氧的制备: 气源通过气源管道送进臭氧发生器; 臭氧发生器通过紫外线灯管产生 的紫外线照射到螺旋形的气仓内的空气, 使其产生臭氧; 2)雾化水的制备: 通过超声波雾化器对来自加液瓶的含有过氧化氢等消毒液的水进行 雾化; 3)将上述雾化水和同时制备的臭氧混合成含有臭氧和过氧化氢等消毒物质的水雾; 4)上述水雾通过送气管送进医疗设备管道, 并使从管道排出的含有臭氧的尾气进入气 液分离器进行分离, 液体通过排液阀进入集液瓶, 气体通过管道送到气囊收集; 5)消毒完毕后, 臭氧发生器及雾化器停止工作, 这时, 医疗设备的管道内。
6、还残留有水雾 和臭氧, 增压泵继续工作吸入空气, 吸入的空气经第一过滤器过滤后, 干燥并且干净的空气 经过停止工作的臭氧发生器进入雾化器, 然后通过送气管进入医疗设备的管道内, 推动残 留的气体及水雾向回气管的方向流动, 经气液分离器分流后, 气体进入气囊内, 液体进入集 液瓶; 6)进入气囊中的气体, 经负离子发生器或等离子发生器产生的负离子或等离子帮助臭 氧还原, 当控制系统检测到第一臭氧探头返回的臭氧浓度值达到排放标准时, 控制系统驱 动电动装置工作, 电动装置启动推杆, 推杆压缩气囊, 使气囊中的气体通过单向排气阀排到机外, 同时使气囊回复到被压缩的初始状态, 为 下一次消毒做好准备。。
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设备管道消毒方法, 其特征在于: 消毒过程中, 控制系统 启动电动装置, 电动装置拉动推杆, 推杆拉动其所在的气囊端面, 使气囊的两个端面之间的 距离变大, 从而使气囊的容积变大, 从而在气囊内以及与其相连的管道内部产生负压, 在负 压的作用下吸引回气管、 医疗设备管道内的气雾进入气液分离器分离, 进而将分离后的气 体吸入气囊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设备管道消毒方法, 其特征在于: 消毒开始后3分钟先关 闭超声波雾化器, 再过3分钟关闭臭氧发生器, 再过三分钟关闭增压泵及电动装置, 等控制 系统检测到气囊中的臭氧含量达到排放标准后, 再启动电动装置工作,。
8、 压缩气囊排出气体, 直至气囊完全被压缩。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4383572 B 2 医疗设备管道消毒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专用于给医疗设备的管道进行消毒的消毒方法, 属于消毒方法的 优化技术。 背景技术 0002 医疗器械的消毒, 特别是麻醉机、 呼吸机等医疗设备的内部管道的消毒, 如采用甲 醛薰蒸法, 操作麻烦时间长, 还会有二次污染物, 并且由于管道内壁结构复杂, 不能彻底杀 死细菌。 由于麻醉机、 呼吸机属于精密仪器, 内部很多精密部件不耐受高温, 因此, 不能用高 温高压的方式消毒。 0003 在专利号为2009201578992的专利文。
9、件中公开了一种麻醉机、 呼吸机内部回路消 毒机, 将臭氧与含有过氧化氢液体的水雾混合成臭氧水雾, 将臭氧水雾送到医疗设备管道 内对其内壁进行消毒杀菌, 消毒后的气体送到气体收集箱内放置一段时间再排出。 该发明 的优点是利用臭氧的弥漫性杀菌, 效果更好, 不足是气体收集箱如果是开放式的, 就会出现 臭氧泄露的问题, 如果气体收集箱是封闭性的, 气体收集箱内部存有空气, 就会出现消毒后 的气体难以进入气体收集箱而滞留在医疗器械内部回路中, 新产生的臭氧水雾没有流畅的 通路, 与滞留的气体混合在一起, 其浓度被稀释, 消毒效果受到影响。 该专利是通过高压沿 面放电激发空气产生臭氧, 产生臭氧的同时会。
10、产生氮氧化物。 氮氧化物是强致癌物质, 对呼 吸道深部细支气管、 肺泡、 中枢神经系统、 心血管系统等具有危害作用, 氮氧化物与水结合 最终会转化成硝酸和硝酸盐, 对设备造成损害, 减少设备的使用寿命。 0004 在专利号为200410073108X的专利文件中公开了一种医疗仪器内部管道内表面的 消毒方法, 该方法如果采用空气作为气源, 仍然会产生氮氧化物, 为了避免产生氮氧化物, 采用的是在高电压强电场下对纯氧进行电离的方式产生臭氧。 这种方式也有不足: 由于采 用了纯氧, 一旦有电火光就可能产生燃烧导致爆炸, 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0005 因此, 需要寻找一种产出物不含氮化物, 并且安全有。
11、效不会泄露臭氧的消毒方法。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产出物不含氮化物, 并且安全有效不会泄露臭氧的消毒 方法。 0007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医疗设备管道消毒方法, 采用臭氧和雾化水结合形成含有 臭氧的水雾对管道内部进行消毒处理, 并通过电动装置带动推杆拉升气囊, 将消毒后的气 体吸入气囊, 再通过负离子或等离子帮助气囊中的臭氧还原并达到排放标准后, 再启动电 动装置带动推杆压缩气囊, 将气囊中的气体排放到外界的空气中, 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08 1) 臭氧的制备: 气源通过气源管道送进臭氧发生器; 臭氧发生器通过紫外线灯管 产生的紫外线照射到螺旋形的气仓内的空气, 使。
12、其产生臭氧; 0009 2) 雾化水的制备: 通过超声波雾化器对来自加液瓶的含有过氧化氢等消毒液的水 进行雾化; 说 明 书 1/4 页 3 CN 104383572 B 3 0010 3) 将上述雾化水和同时制备的臭氧混合成含有臭氧和过氧化氢等消毒物质的水 雾; 0011 4) 上述水雾通过送气管送进医疗设备管道, 并使从管道排出的含有臭氧的尾气进 入气液分离器进行分离, 液体通过排液阀进入集液瓶, 气体通过管道送到气囊收集; 0012 5) 消毒完毕后, 臭氧发生器及雾化器停止工作, 这时, 医疗设备的管道内还残留有 水雾和臭氧, 增压泵继续工作吸入空气, 吸入的空气经第一过滤器过滤后, 。
13、干燥并且干净的 空气经过停止工作的臭氧发生器进入雾化器, 然后通过送气管进入医疗设备的管道内, 推 动残留的气体及水雾向回气管的方向流动, 经气液分离器分流后, 气体进入气囊内, 液体进 入集液瓶; 0013 6) 进入气囊中的气体, 经负离子发生器或等离子发生器产生的负离子或等离子帮 助臭氧还原, 当控制系统检测到第一臭氧探头返回的臭氧浓度值达到排放标准时, 控制系 统驱动电动装置工作, 电动装置启动推杆, 推杆压缩气囊, 使气囊中的气体通过单向排气阀 排到机外, 同时使气囊回复到被压缩的初始状态, 为下一次消毒做好准备。 0014 消毒过程中, 控制系统启动电动装置, 电动装置拉动推杆, 。
14、推杆拉动其所在的气囊 端面, 使气囊的两个端面之间的距离变大, 从而使气囊的容积变大, 从而在气囊内以及与其 相连的管道内部产生负压, 在负压的作用下吸引回气管、 医疗设备管道内的气雾进入气液 分离器分离, 进而将分离后的气体吸入气囊内。 0015 消毒开始后3分钟先关闭超声波雾化器, 再过3分钟关闭臭氧发生器, 再过三分钟 关闭增压泵及电动装置, 等控制系统检测到气囊中的臭氧含量达到排放标准后, 再启动电 动装置工作, 压缩气囊排出气体, 直至气囊完全被压缩。 0016 有益效果 0017 1、 消毒过程中产生的气雾在气液分离器中进行分离, 液体流入集液瓶, 气体进入 气囊, 消毒结束后, 。
15、控制系统继续检测第一臭氧探头返回的参数值, 直至气囊中的臭氧含量 低于排放标准, 再启动电动装置推动推杆, 将气体排出气囊。 0018 、 消毒过程中, 电动装置推动推杆拉升气囊, 在气囊中形成负压, 从而将管道内的 气体吸入气囊; 0019 3、 由于是采用紫外线灯管照射气源产生臭氧, 因此不会产生氮氧化物, 也不会有 电火花, 更不会产生爆炸, 再经过臭氧发生器之间的串联或并联, 有效提高臭氧的浓度, 保 证了良好的消毒效果。 附图说明 0020 图1是本发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1 图2是本发明的带有螺旋形气道的紫外线臭氧发生器局部剖面示意图; 0022 图3是本发明的紫外线臭氧发生。
16、器的串联示意图; 0023 图4是本发明的紫外线臭氧发生器的串联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如图1所示, 医疗设备管道消毒机, 主要包括机壳1, 机壳的上部设置有显示屏和操 作面板, 机壳上设有回气管11和送气管12。 说 明 书 2/4 页 4 CN 104383572 B 4 0025 需要对麻醉机、 呼吸机等医疗设备的管道进行消毒时, 将医疗设备的管道的一端 与出气管相连通, 另一端与回气管相连通, 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通道。 0026 机壳内设有控制系统、 雾化器2、 臭氧发生器3, 气源通过气源管道送进臭氧发生 器; 臭氧发生器3产生的臭氧经过臭氧管送到雾化器2, 与雾化器产生的。
17、水雾混合成臭氧水 雾, 臭氧水雾经过送气管12送到医疗设备的管道内, 对管道内壁进行消毒; 所述的回气管11 与气液分离器4相连, 将从医疗设备管道中回来的气雾进行气液分离, 液体通过排液阀41进 入集液瓶5, 气体通过管道送到气囊6收集。 0027 所述的气囊为中空的密封体, 在外力的作用下, 能够进行轴向的压缩或拉升。 0028 在实际的应用中, 还可以在提供给雾化器的水中添加过氧化氢等消毒液, 使雾化 器产生的水雾中含有消毒物质, 从而在与臭氧混合成臭氧水雾后, 对管道内壁进行双重的 消毒。 0029 所述的气囊6采用可伸缩的结构, 气囊上设有排气阀61。 0030 所述的气囊的两个互相。
18、平行的端面, 一个端面上设有管道与气液分离器相连, 另 一端面设有与电动装置相连的推杆7。 气囊的两个互相平行的端面采用硬质材料制作, 能够 在外力作用下向相反的方向移动, 使气囊的容积增加, 或在外力作用下互相靠近, 使气囊的 容积减小。 0031 在气囊6上设有第一臭氧探头62, 用于检测气囊中气体的臭氧含量。 0032 在气液分离器与气囊之间的管道上设有单向阀, 气体只能从气液分离器流向气 囊, 不能反向流动。 0033 还包括加液瓶8, 在加液瓶与雾化器间的连接管道上设有单向进液阀81。 加液瓶用 于给雾化器提供液体。 单向进液阀用于控制液体只能从加液瓶流向雾化器。 通常, 加液瓶中 。
19、添加的是水, 也可以向水中再注入其他消毒物质, 例如过氧化氢溶液等。 0034 在气源管道上设有第一过滤器31, 气源通过第一过滤器过滤后才送到臭氧发生 器。 通常还要在气源管理上增加高压泵, 加快气流在消毒机及医疗设备管道内部的运行速 度。 0035 在气囊上设有负离子发生器或等离子发生器。 0036 显示屏上设有集液瓶水满提醒标志, 当集液瓶水满后, 臭氧机停止工作, 必须将集 液瓶中的水倒掉后才能继续工作。 0037 在臭氧管上设有第二臭氧探头32。 用于向控制系统反馈臭氧的浓度。 消毒过程中, 能够在显示屏上实时地显示臭氧浓度值, 当臭氧管中的臭氧浓度低于标准浓度时, 臭氧机 会发出提。
20、醒。 0038 如图2所示, 所述的臭氧发生器3主要由壳体、 进气管33、 出气管34以及位于壳体内 的紫外线灯管35组成, 紫外线灯管两头设有灯盖, 灯盖上设有插销, 紫外线灯管两端的电极 插入灯盖上的插销内; 所述的进气管和出气管分别设置在壳体两端的侧壁上; 在壳体内壁 与紫外线灯管外壁之间的空间内, 围绕紫外线灯管35设置一个螺旋形的气仓36, 气仓36的 入口端与进气管33相通, 出口端与出气管34相通; 气源管道与进气管相连, 气源通过进气管 进入气仓, 并沿气仓向出气管的方向流动; 紫外线灯管工作时产生的紫外线直接照进气仓 内, 激发气源产生臭氧, 再从出气管流出。 0039 所述。
21、的气源为空气或纯氧。 说 明 书 3/4 页 5 CN 104383572 B 5 0040 所述的紫外线灯管采用直管或环形管。 0041 壳体采用不透光的材料制作。 0042 所述的气仓36壁上涂覆反光材料。 0043 如图3和图4所示, 相邻的臭氧发生器通过将一个臭氧发生器的出气管与另一个臭 氧发生器的进气管相连通而串联在一起, 从而提从较高浓度的臭氧。 0044 通过管道的连接, 还能够将多个臭氧发生器串联在一起。 0045 所述的壳体上设置一个透明的观察孔。 0046 医疗设备管道消毒方法, 采用臭氧和雾化水结合形成含有臭氧的水雾对管道内部 进行消毒处理, 并通过电动装置带动推杆拉升气。
22、囊, 将消毒后的气体吸入气囊, 再通过负离 子或等离子帮助气囊中的臭氧还原并达到排放标准后, 再启动电动装置带动推杆压缩气 囊, 将气囊中的气体排放到外界的空气中, 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47 1) 臭氧的制备: 气源通过气源管道送进臭氧发生器; 臭氧发生器3通过紫外线灯管 产生的紫外线照射到螺旋形的气仓内的空气, 使其产生臭氧; 0048 2) 雾化水的制备: 通过超声波雾化器对来自加液瓶的含有过氧化氢等消毒液的水 进行雾化; 0049 3) 将上述雾化水和同时制备的臭氧混合成含有臭氧和过氧化氢等消毒物质的水 雾; 0050 4) 上述水雾通过送气管送进医疗设备管道, 并使从管道排出的含有。
23、臭氧的尾气进 入气液分离器进行分离, 液体通过排液阀41进入集液瓶5, 气体通过管道送到气囊6收集; 0051 5) 消毒完毕后, 臭氧发生器及雾化器停止工作, 这时, 医疗设备的管道内还残留有 水雾和臭氧, 增压泵继续工作吸入空气, 吸入的空气经第一过滤器过滤后, 干燥并且干净的 空气经过停止工作的臭氧发生器进入雾化器, 然后通过送气管进入医疗设备的管道内, 推 动残留的气体及水雾向回气管的方向流动, 经气液分离器分流后, 气体进入气囊内, 液体进 入集液瓶; 0052 6) 进入气囊中的气体, 经负离子发生器或等离子发生器产生的负离子或等离子帮 助臭氧还原, 当控制系统检测到第一臭氧探头6。
24、2返回的臭氧浓度值达到排放标准时, 控制 系统驱动电动装置工作, 电动装置启动推杆7, 推杆压缩气囊, 使气囊中的气体通过单向排 气阀61排到机外, 同时使气囊回复到被压缩的初始状态, 为下一次消毒做好准备。 0053 消毒过程中, 控制系统启动电动装置, 电动装置拉动推杆7, 推杆拉动其所在的气 囊端面, 使气囊的两个端面之间的距离变大, 从而使气囊的容积变大, 从而在气囊内以及与 其相连的管道内部产生负压, 在负压的作用下吸引回气管、 医疗设备管道内的气雾进入气 液分离器分离, 进而将分离后的气体吸入气囊内。 0054 消毒开始后3分钟先关闭超声波雾化器, 再过3分钟关闭臭氧发生器, 再过。
25、三分钟 关闭增压泵及电动装置, 等控制系统检测到气囊中的臭氧含量达到排放标准后, 再启动电 动装置工作, 压缩气囊排出气体, 直至气囊完全被压缩。 0055 上述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解释本发明的用途, 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制, 本技术 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 在本发明的实质范围内, 做出各种变化或替代, 也应属于本发明的保 护范畴。 说 明 书 4/4 页 6 CN 104383572 B 6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4 页 7 CN 104383572 B 7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2/4 页 8 CN 104383572 B 8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3/4 页 9 CN 104383572 B 9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4/4 页 10 CN 104383572 B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