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净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气净化滤 芯、异味处理装置以及设置该异味处理装置的空气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异味物质种类的多样性和宽广的嗅阈值使其难以通过统一的方 法进行检测和去除,目前各类空气净化装置在异味去除方面均存在不 足,采用活性炭等多孔材料进行吸附容易达到吸附饱和且其无选择吸 附不能去除所有异味物质;具有特定除异味功能的净化剂只能针对特 定的某一种或几种异味物质,不能达到不同环境下对除异味的要求; 脱臭催化剂容易发生中毒,且该类网材的制备成本较高,购买使用和 经常更换达不到降低成本的要求。
现有技术还存在以下两种具有空气净化功能的装置:
第一种具有空气净化功能的装置为一种抽风式除臭装置,从下自 上依次设有集水池、喷淋除尘、化学洗涤和除雾器。
第二种具有空气净化功能的装置为一种湿式除异味装置,采用多 级喷淋吸附的形式,然后再附加过滤网吸附箱。
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第一种具有空气净化功能的装置,一方面设备结构复杂,采用离 心风机和水泵提供动力存在能耗大和噪声大的问题;另一方面,该装 置中利用植物喷淋液和化学洗涤剂进行除臭除尘,其对设备腐蚀大且 产生的化学副产物无法处理,且该设备的集水池是多种液体的混合体, 基本无循环利用的价值,空气净化液体利用率较低。
第二种具有空气净化功能的装置空气净化液体利用率较低,占用 体积较大,用气泵抽气噪声大,只适用于作为独立净化装置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空气净化滤芯、异味处理 装置以及设置该异味处理装置的空气净化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 空气净化液体利用率较低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诸多技术方案中的 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例如:能耗低、占用空间小、 可以循环使用除臭液体,成本低)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气净化滤芯,包括喷液装置以及网状 结构,其中:
所述喷液装置的喷液口朝向所述网状结构,且所述喷液装置的喷 液口喷向所述网状结构的空气净化液体在所述网状结构上形成至少一 层空气净化液体膜层。
在优选或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喷液装置为至少一个雾化喷头。
在优选或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网状结构包括至少一层多孔网。
在优选或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网状结构包括至少个水平设置的 所述多孔网,相邻的两个所述多孔网之间的间距相同。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异味处理装置,包括本实用新型任一技 术方案提供的空气净化滤芯。
在优选或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异味处理装置还包括腔室、循环 管道以及吸液装置,其中:
所述腔室上设置有腔室进液口、腔室进气口以及腔室出气口;
所述网状结构固定设置在所述腔室内,且所述网状结构介于所述 腔室进气口、所述腔室出气口之间;
所述循环管道的上端口与下端口分别与所述腔室的顶部和底部 相连通,所述吸液装置通过其吸液口由所述下端口将所述腔室底部的 液体吸入并由其喷液口经所述上端口输入至所述喷液装置的进液口;
所述腔室进液口朝向所述喷液装置的进液口,所述循环管道的下 端口的位置高度低于所述网状结构。
在优选或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腔室的底部还设置有出液口,所 述出液口处设置有控制所述出液口是否导通的底部排液控制阀;
所述上端口处设置有控制所述上端口是否导通的上端阀,所述腔 室进液口设置有控制所述腔室进液口是否导通的顶部进液控制阀。
在优选或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腔室进气口与所述循环管道的下 端口之间的所述腔室内壁上还设置有液位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气净化装置,包括气流驱动装置以及 本实用新型任一技术方案提供的异味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气流驱动装置的出风口或吸风口朝向所述网状结构;
所述气流驱动装置通过吸入或吹动待净化气体的方式驱动所述 气体经过所述空气净化液体膜层后从所述网状结构排出。
在优选或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气流驱动装置为抽风式风机、抽 风式风扇、吸风式风机或吸风式风扇。
在优选或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空气净化装置还包括等离子体发 生器和/或静电除尘杀菌装置,其中:
所述等离子体发生器和/或所述静电除尘杀菌装置设置在所述气 流驱动装置的出风口与所述网状结构之间的气路上;
所述等离子体发生器和/或所述静电除尘杀菌装置的进流口与所 述气流驱动装置的出风口相连通;
所述等离子体发生器和/或所述静电除尘杀菌装置的出流口朝向 所述网状结构。
在优选或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空气净化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 等离子体发生器和/或静电除尘杀菌的出流口与所述网状结构之间气 路上的过滤层,所述过滤层上设置有除异味物质和/或有毒挥发气体吸 收物质。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至少可以产生如下技术效 果:
由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喷液装置的喷液口喷向网状结构 的空气净化液体(例如:水)能在网状结构上形成至少一层空气净化 液体膜层(例如:水膜),空气净化液体膜层可以与待净化气体充分 接触,进而充分的利用有限的空气净化液体以吸收待净化气体中产生 臭味气体的物质。同时,由于更为充分的利用了空气净化液体,空气 净化液体的使用量较少,由此还降低了空气净化液体耗费的成本,所 以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空气净化液体利用率较低的技术问题,并且在 相同空气净化能力要求下,空气净化液体的利用率较高的网状结构的 体积可以设计的更小,由此本实用新型还具有占用空间小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诸多技术方案中优选技术方案还至少可以产生如下 的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流驱动装置采用抽风式风机或风扇即能 实现风力的传送,基本无噪声产生;
2、在腔室的作用下,通过空气净化液体膜层的待净化气体(例 如含臭气体)是完全与空气净化液体膜层接触,不会存在待净化气体 漏出的问题;
3、本实用新型中循环管道以及吸液装置的设置使水循环使用率 高,使得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具有更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4、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风阻较小。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 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 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空气净化滤芯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空气净化装置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又一种空气净化装置的示意 图;
附图标记:1、喷液装置;2、网状结构;21、多孔网;3、气流 驱动装置;4、等离子体发生器;5、过滤层;6、腔室;61、腔室进液 口;62、腔室进气口;63、腔室出气口;7、循环管道;71、上端口; 72、下端口;8、吸液装置;81、吸液装置的吸液口;9、底部排液控 制阀;10、上端阀;11、顶部进液控制阀;12、液位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可以参照附图1~图3以及文字内容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 以及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之间的区别点。下文通过附图以及列举本 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的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包括 优选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 任何技术特征、任何技术方案均是多种可选的技术特征或可选的技术 方案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描述简洁的需要本文件中无法穷举本实用 新型的所有可替代的技术特征以及可替代的技术方案,也不便于每个 技术特征的实施方式均强调其为可选的多种实施方式之一,所以本领 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晓:可以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任一技术手段进行替 换或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任意两个或更多个技术手段或技术特征互相 进行组合而得到新的技术方案。本实施例内的任何技术特征以及任何 技术方案均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 该包括本领域技术人员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所能想到的任何替代技术方 案以及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任意两个或更多个技术手 段或技术特征互相进行组合而得到的新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除臭效果更为理想、能耗低、占用 空间小、可以循环使用除臭液体,成本低的空气净化滤芯、异味处理 装置以及设置该异味处理装置的空气净化装置。
下面结合图1~图3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更为详细 的阐述。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空气净化滤芯包 括喷液装置1以及网状结构2,其中:
喷液装置1的喷液口朝向网状结构2,且喷液装置1的喷液口喷 向网状结构2的空气净化液体在网状结构2上形成至少一层空气净化 液体膜层。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喷液装置1的喷液口喷向网状结构2的 空气净化液体(例如:水)能在网状结构2上形成至少一层空气净化 液体膜层(例如:水膜),空气净化液体膜层可以与待净化气体充分 接触,进而充分的利用有限的空气净化液体以吸收待净化气体中产生 臭味气体的物质。同时,由于更为充分的利用了空气净化液体,空气 净化液体的使用量较少,由此还降低了空气净化液体耗费的成本,并 且在相同空气净化能力要求下,空气净化液体的利用率较高的网状结 构2的体积可以设计的更小,由此本实用新型还具有占用空间小的优 点。
作为优选或可选地实施方式,喷液装置1为至少一个雾化喷头。 雾化喷头可以使被喷出的空气净化液体在网状结构2上快速形成均匀 的膜层,进而有效地提高空气净化液体的利用率。
作为优选或可选地实施方式,网状结构2包括至少一层多孔网。 多孔网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且形成的空气净化液体膜层较薄,便 于待净化气体透过的优点。
作为优选或可选地实施方式,网状结构2包括至少个水平设置的 多孔网21,相邻的两个多孔网21之间的间距相同。
上述结构具有形状规则,便于快速批量制造的优点。当然,网状 结构2也可以包括互相交错设置的多个多孔网。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异味处理装置,包括本实用新型任一技 术方案提供的空气净化滤芯。
异味处理装置利用空气净化滤芯可以起到较好的去除异味的效 果。
作为优选或可选地实施方式,异味处理装置还包括腔室6、循环 管道7以及吸液装置8,其中:
腔室6上设置有腔室进液口61、腔室进气口62以及腔室出气口 63。
网状结构2固定设置在腔室6内,且网状结构2介于腔室进气口 62、腔室出气口63之间。
循环管道7的上端口71与下端口72分别与腔室6的顶部和底部 相连通,吸液装置8通过其吸液口由下端口72将腔室6底部的液体吸 入并由其喷液口经上端口71输入至喷液装置1的进液口。
腔室进液口61朝向喷液装置1的进液口,循环管道7的下端口 72的位置高度低于网状结构2。
循环管道7以及吸液装置8的设置可以使水循环使用率高,使得 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具有更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作为优选或可选地实施方式,腔室6的底部还设置有出液口,出 液口处设置有控制出液口是否导通的底部排液控制阀9。
上端口71处设置有控制上端口71是否导通的上端阀10,腔室进 液口61设置有控制腔室进液口61是否导通的顶部进液控制阀11。
通过打开底部排液控制阀9可以将腔室6底部已经充分利用后的 空气净化液体废液排出,通过打开顶部进液控制阀11可以加入新的未 被利用的空气净化液体进行净化作业。通过打开上端阀10可以将吸液 装置8吸入的空气净化液体再次输送至喷液装置1,进而再次形成空 气净化液体膜层,反复重复利用。
作为优选或可选地实施方式,腔室进气口62与循环管道7的下 端口72之间的腔室6内壁上还设置有液位线12。
根据液位线12可以判断腔室6底部已经充分利用后的空气净化 液体废液的容量,进而决定是否需要将空气净化液体废液排出,是否 需要由腔室进液口61再次输入新的空气净化液体。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气净化装置,包 括气流驱动装置3以及本实用新型任一技术方案提供的异味处理装 置,其中:
气流驱动装置3的出风口或吸风口朝向网状结构2。气流驱动装 置3通过如图3所示吸入或如图2所示吹动待净化气体的方式驱动气 体经过空气净化液体膜层后从网状结构2排出。
气流驱动装置3可以加速待净化气体的流动,进而提高空气净化 的效果与速度。
作为优选或可选地实施方式,气流驱动装置3为如图3所示抽风 式风机或如图2所示风扇。抽风式风机或风扇具有噪音小,耗低且成 本低廉,体积小,便于拆装、维修的优点。
作为优选或可选地实施方式,空气净化装置还包括等离子体发生 器4和/或静电除尘杀菌装置,其中:
等离子体发生器4和/或静电除尘杀菌装置设置在气流驱动装置3 (此时优选为风扇)的出风口与网状结构2之间的气路上。等离子体 发生器4和/或静电除尘杀菌装置的进流口与气流驱动装置3的出风口 相连通。
等离子体发生器4和/或静电除尘杀菌装置的出流口朝向网状结 构2。等离子体发生器4与静电除尘杀菌装置两者各自均可以起到杀 除细菌的作用,且两者可以互相替代。等离子体发生器4具体可以为 电晕放电式,也可以为介质阻挡放电式,优选为电晕阻挡放电式。
作为优选或可选地实施方式,空气净化装置还包括设置在等离子 体发生器4和/或静电除尘杀菌的出流口与网状结构2之间气路上的过 滤层5,过滤层5上设置有除异味物质和/或有毒挥发气体吸收物质。
过滤层5可以为甲醛过滤层5或除臭过滤层5等。
上述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任一技术方案除另有声明外,如果其公 开了数值范围,那么公开的数值范围均为优选的数值范围,任何本领 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优选的数值范围仅仅是诸多可实施的数值中 技术效果比较明显或具有代表性的数值。由于数值较多,无法穷举, 所以本实用新型才公开部分数值以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并且,上述列举的数值不应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创造保护范围的限制。
如果本文中使用了“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的话,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晓:“第一”、“第二”的使用仅仅是为了便 于描述上对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外,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 的含义。
同时,上述本实用新型如果公开或涉及了互相固定连接的零部件 或结构件,那么,除另有声明外,固定连接可以理解为:能够拆卸地 固定连接(例如使用螺栓或螺钉连接),也可以理解为:不可拆卸的 固定连接(例如铆接、焊接),当然,互相固定连接也可以为一体式 结构(例如使用铸造工艺一体成形制造出来)所取代(明显无法采用 一体成形工艺除外)。
另外,上述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任一技术方案中所应用的用于表示 位置关系或形状的术语除另有声明外其含义包括与其近似、类似或接 近的状态或形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任一部件既可以是由多个单独的 组成部分组装而成,也可以为一体成形工艺制造出来的单独部件。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 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 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 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 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 方案范围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