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双炔酰菌胺的杀菌组合物.pdf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48230 上传时间:2018-03-15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446.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534354.6

申请日:

2010.11.08

公开号:

CN102461528A

公开日:

2012.05.23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IPC(主分类):A01N 47/14申请公布日:20120523|||著录事项变更IPC(主分类):A01N 47/14变更事项:申请人变更前:陕西汤普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变更后:陕西汤普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710075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科技路金桥国际广场C座15层变更后:715500 陕西省蒲城县北环路中段|||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01N 47/14申请日:20101108|||公开

IPC分类号:

A01N47/14; A01N37/36; A01P3/00

主分类号:

A01N47/14

申请人:

陕西汤普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张秋芳; 高超

地址:

710075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科技路金桥国际广场C座15层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有双炔酰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含有A和B的杀菌组合物,A选自以下任意一种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杀菌剂:丙森锌、代森联、代森锌,B选自双炔酰菌胺,且A、B两种活性组分的重量份数比为1~100∶1~50。本发明组合物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可预防多种病害,且对作物的安全性好;并且还具有耐雨水冲刷,药效持久等优点。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含双炔酰菌胺的杀菌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 两种活性组分 A 与 B 的重量份数比 为 1 ~ 90 ∶ 1 ~ 50, 所述的 A 选自丙森锌、 代森联、 代森锌, B 组分为双炔酰菌胺。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含双炔酰菌胺的杀菌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 A、 B 两种活性 组分的重量份数比为 5 ~ 80 ∶ 1 ~ 40。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含双炔酰菌胺的杀菌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 活性组分代森锌与 双炔酰菌胺的重量百分比为 10 ~ 70 ∶ 1 ~ 30。
4: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含双炔酰菌胺的杀菌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 活性组分丙森锌与 双炔酰菌胺的重量百分比为 10 ~ 70 ∶ 1 ~ 30。
5: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含双炔酰菌胺的杀菌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 活性组分代森联与 双炔酰菌胺的重量百分比为 10 ~ 70 ∶ 1 ~ 30。
6: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含双炔酰菌胺的杀菌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 组合物制成可湿 性粉剂、 悬浮剂或水分散粒剂。
7: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含双炔酰菌胺的杀菌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 杀菌组合物用于 防治植物霜霉病、 疫病。

说明书


一种含双炔酰菌胺的杀菌组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用杀菌剂领域, 涉及一种含有两个活性组分的杀菌组合物的制备和应用。 背景技术 双 炔 酰 菌 胺 (cyazofamid),分 子 式 : C23H22CINO4,化 学 名 称 : 2-(4- 氯 - 苯 基 )-N-[2-(3- 甲氧基 -4-(2- 丙炔氧基 )- 苯基 - 乙烷基 ]-2-(2- 丙炔氧基 )- 乙酰胺。
     双炔酰菌胺为酰胺类杀菌剂。其作用机理为抑制磷脂的生物合成, 对绝大数由卵 菌引起的叶部和果实病害均有很好的防效。对处于萌发阶段的孢子具有较高的活性, 并可 抑制菌丝成长和孢子形成。 可以通过叶片被迅速吸收, 并停留在叶表蜡质层中, 对叶片起保 护作用。
     双炔酰菌胺单剂长期使用, 容易使病害产生抗药性, 导致用药量加大、 防效降低、 持效期缩短的问题, 不利于环境可持续发展。 而不同作用机理的有效成分进行复配, 是延缓 病害产生抗药性常用的方法, 并根据实际生产应用中的效果, 来判断此复配是增效作用还 是拮抗作用。复配作用较明显的配方, 可以明显提高防效, 大大降低农药的用药量, 还可扩 大杀菌谱, 提高杀菌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能防止病害抗药性的产生或延缓抗性速度, 使用成本 低、 防效好的含双炔酰菌胺的杀菌组合物。
     发明人通过大量室内生测和田间药效试验, 意外的发现双炔酰菌胺与二硫代氨基 甲酸盐类杀菌剂在一定范围内混配使用, 对霜霉病、 疫病等病害有很好的增效作用。 双炔酰 菌胺与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杀菌剂作用机理不同, 相互复配在一定范围内有很好的增效作 用。
     本发明提出的杀菌组合物含有 A、 B 两种活性组分。
     活性组分 A 选自任意一种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杀菌剂 : 较为优选的活性成分为丙 森锌、 代森联、 代森锌。
     所述的丙森锌 (propineb), 分子式为 (C5H8N2S4Zn)x, 化学名称 : 丙烯基双二硫代氨 基甲酸锌。丙森锌属苯硫代氨基甲酸酯类, 作用于真菌细胞壁和蛋白质的合成, 能抑制孢子 的侵染和萌发, 同时能抑制菌丝体的生长, 导致其变形、 死亡。且该药含有易于被作物吸收 的锌元素, 有利于促进作物生长和提高果实的品质。
     所述的代森联 (metriam), 分子式 : (C4H6N2S4Zn)x 化学名称 : 乙撑双二硫去氧基甲 酸锰和锌离子的配位络合物。
     代森联是一种优良的保护性杀菌剂, 属低毒农药。 由于其杀菌范围广、 不易产生抗 性, 防治效果明显优于其他同类杀菌剂, 所以在国际上用量一直是大吨位产品。是目前其 他保护性杀菌剂的替代产品, 国内多数复配杀菌剂都以代森联加工配制而成, 通过近几年 田间应用, 对防治梨黑星病、 苹果斑点落叶病、 瓜菜类疫病、 霜霉病、 大田作物锈病等效果显 著, 质量稳定、 可靠。
     所述的代森锌 (zineb), 分子式为 C4H6N2S4Zn, 化学名称 : 乙撑双二硫代氨基甲酸 锌。
     代森锌属苯硫代氨基甲酸酯类, 是一种叶面喷洒使用的保护剂, 对植物安全, 有效 成分化学性质较活泼, 在水中易被氧化成异硫氰化合物, 对病原菌体内含有 -SH 基的酶有 强烈的抑制作用, 并能直接杀死病菌孢子, 抑制孢子的发芽, 阻止病菌侵入植物体内, 但对 已侵入植物体内的病原菌丝体的杀伤作用很小。
     活性组分 B 为双炔酰菌胺。
     A、 B 两种活性组分的重量份数比为 1 ~ 90 ∶ 1 ~ 50, 优选的重量份数比为 5 ~ 80 ∶ 1 ~ 40, 更优选的重量份数比为 : 10 ~ 70 ∶ 1 ~ 30。
     所述含双炔酰菌胺的杀菌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 活性组分代森锌与双炔酰菌胺的 重量百分比为 10 ~ 70 ∶ 1 ~ 30。 所述含双炔酰菌胺的杀菌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 活性组分丙森锌与双炔酰菌胺的 重量百分比为 10 ~ 70 ∶ 1 ~ 30。
     所述含双炔酰菌胺的杀菌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 活性组分代森联与双炔酰菌胺的 重量百分比为 10 ~ 70 ∶ 1 ~ 30。
     本发明组合物中活性组分的含量取决于单独使用时的施用量, 也取决于一种化合 物与另一种化合物的混配比例以及增效作用程度, 同时也与目标真菌有关。通常组合物中 活性的重量百分含量为总重量的 1 ~ 90%, 较佳的为 10%~ 80%。根据不同的制剂类型, 活性组分含量范围有所不同。通常, 液体制剂含有按重量计 1 ~ 70%活性物质, 较佳地为 5 ~ 50% ; 固体制剂含有按重量计 5 ~ 85%的活性物质, 较佳地为 10 ~ 80%。
     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中至少含有一种表面活性剂, 以利于施用时活性组分在水中 的分散。表面活性剂含量为制剂总重量的 5 ~ 30%, 余量为固体或液体稀释剂。
     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所选用的表面活性剂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 : 可以选自 分散剂、 湿润剂、 乳化剂或消泡剂中的一种或几种。根据不同剂型, 制剂中还可以含有本领 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崩解剂、 抗冻剂等。
     所述的分散剂选自烷基萘磺酸盐、 双 ( 烷基 ) 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 萘磺酸甲醛缩 合物、 芳基酚聚氧乙烯丁二酸酯磺酸盐、 辛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硫酸盐、 聚羧酸盐、 木质素磺 酸盐、 烷基酚聚氧乙烯嘧甲醛缩合物硫酸盐、 烷基苯磺酸钙盐、 萘磺酸甲醛缩合物钠盐、 烷 基酚聚氧乙烯嘧、 脂肪胺聚氧乙烯嘧、 脂肪酸聚氧乙烯酯、 酯聚氧乙烯嘧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的湿润剂选自 : 十二烷基硫酸钠、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拉开粉 BX、 润湿渗透剂 F、 皂角粉、 蚕沙、 无患子粉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的崩解剂选自 : 膨润土、 尿素、 硫酸铵、 葡萄糖、 氯化铝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的抗冻剂选自 : 乙二醇、 丙二醇、 丙三醇、 聚乙二醇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的消泡剂选自 : 硅酮类、 C8 ~ 10 脂肪醇类、 C10 ~ 20 饱和脂肪酸类 ( 如癸酸 ) 及酰 胺、 硅油、 硅酮类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的乳化剂选自 : 农乳 500#( 烷基苯磺酸钙 )、 600# 磷酸酯 ( 苯基酚聚氧乙基 醚磷酸酯 )、 农乳 400#( 苄基二甲基酚聚氧乙基醚 )、 农乳 600#( 苯基酚聚氧乙基醚 )、 农乳 # # 700 ( 烷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基醚 )、 农乳 1600 ( 苯乙基酚聚氧乙基聚丙烯基醚 )、 环氧乙 烷 - 环氧丙烷嵌段共聚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的填料选自 : 高岭土、 硅藻土、 膨润土、 凹凸棒土、 白炭黑、 淀粉、 轻质碳酸钙中 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的组合物可以由使用者在使用前经稀释或直接使用。 其配制可由通常的加 工方法制备, 即将活性物质与液体溶剂或固体载体混合后, 再加入表面活性剂如分散剂、 稳 定剂、 湿润剂、 粘结剂、 消泡剂等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 可以按需要加工成任何农药上可接受的剂型。其中优选剂 型为可湿性粉剂、 水分散粒剂、 悬浮剂。
     本发明的杀菌剂组合物兼有保护、 治疗和铲除活性, 可用与许多种作物例如 : 果 树、 小麦、 马铃薯、 番茄、 葡萄、 蔬菜以及花卉和水稻等, 防治卵菌纲真菌如疫霉菌、 霜霉菌、 假霜霉菌、 腐霉菌以及根肿菌纲的芸苔根肿菌引起的植物病害。对霜霉病、 疫病有特效。
     因此, 本发明的组合物具有以下三个优势 : 一是该组合物在一定配比范围内表现 出显著的增效作用, 既提高了防病效果, 降低了亩用药量及成本, 又扩大了杀菌谱 ; 二是由 于该组合物中单剂的作用机理不同, 不存在交互抗性的问题, 所以, 该组合物的应用可以达 到延缓病原物抗药性的发生和发展, 有助于延长该药剂的使用效果, 降低抗药性产生几率 的目的 ; 三是提高了安全性, 混配对环境的影响将更低, 更安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中的百分比均为重量百分比, 但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
     本发明实施例是采用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
     实施应用例一 :
     活性成分 A(A 选自丙森锌、 代森锌、 代森联中之一种 ) 与双炔酰菌胺复配对辣椒疫 病室内毒力测定
     试验药剂均由陕西汤普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经预试确定各药剂有效抑制浓度范围后, 每个药剂按有效成分含量分别设 5 个剂 量处理, 设清水对照。参照 《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杀菌剂》 进行,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 法测定药剂对辣椒疫病的毒力。72h 后用十字交叉法测量菌落直径, 计算各处理净生长量、 菌丝生长抑制率。
     净生长量 (mm) =测量菌落直径 -5将菌丝生长抑制率换算成机率值 (y), 药液浓度 (μg/mL) 转换成对数值 (x), 以 最小二乘法求得毒力回归方程 (y = a+bx), 并由此计算出每种药剂的 EC50 值。同时根据 Wadley 法计算两药剂不同配比联合增效比值 (SR), SR < 0.5 为拮抗作用, 0.5 ≤ SR ≤ 1.5 为相加作用, SR > 1.5 为增效作用。计算公式如下 :
     其中 : a、 b 分别为活性成分 A( 丙森锌、 代森锌、 代森联 ) 和双炔酰菌胺在组合中所 占的比例 ;
     A 为活性成分 A(A 选自丙森锌、 代森锌、 代森联 ) 中之一种 ;
     B 为双炔酰菌胺。
     试验结果如表所示 :
     毒力测定结果一
     表 1 丙森锌、 双炔酰菌胺及其复配对辣椒疫病的毒力测定结果分析表
     由表 1 可知, 丙森锌、 双炔酰菌胺对辣椒疫病的 EC50 分别为 41.68mg/L 和 0.46mg/ L。丙森锌的毒力低于双炔酰菌胺的毒力。丙森锌与双炔酰菌胺配比 1 ∶ 1、 5 ∶ 1、 10 ∶ 1、 15 ∶ 1、 20 ∶ 1 的增效比值分别为 1.507、 1.957、 2.316、 1.928、 1.528, 说明丙森锌与双炔酰 菌胺两者在 1 ∶ 1 至 20 ∶ 1 范围内混配均表现出增效作用, 其中当丙森锌与双炔酰菌胺重 量比为 10 ∶ 1 时增效比值 SR 最大, 增效作用最为明显。
     毒力测定结果二
     表 2 代森锌、 双炔酰菌胺及其复配对辣椒疫病的毒力测定结果分析表
     由 表 2 可 知, 代 森 锌、 双 炔 酰 菌 胺 对 辣 椒 疫 病 的 EC50 分 别 为 61.452mg/L 和 0.461mg/L。 代森锌的毒力低于双炔酰菌胺的毒力。 代森锌与双炔酰菌胺配比 1 ∶ 1、 5 ∶ 1、 10 ∶ 1、 15 ∶ 1、 20 ∶ 1 的增效比值分别为 1.505、 1.874、 2.261、 1.959、 1.517, 说明代森锌 与双炔酰菌胺两者在 1 ∶ 1 至 20 ∶ 1 范围内混配均表现出增效作用, 其中当代森锌与双炔 酰菌胺重量比为 10 ∶ 1 时增效比值 SR 最大, 增效作用最为明显。
     毒力测定结果三 表 3 代森联、 双炔酰菌胺及其复配对辣椒疫病的毒力测定结果分析表
     由表 3 可知, 代森联、 双炔酰菌胺对辣椒疫病的 EC50 分别为 37.51mg/L 和 0.461mg/ L。 代森联的毒力远低于双炔酰菌胺的毒力。 代森联与双炔酰菌胺配比 1 ∶ 1、 5 ∶ 1、 10 ∶ 1、 15 ∶ 1、 20 ∶ 1 的增效比值分别为 1.521、 1.986、 2.320、 1.944、 1.518, 说明代森联与双炔酰 菌胺两者在 1 ∶ 1 至 20 ∶ 1 范围内混配均表现出增效作用, 其中当代森联与双炔酰菌胺重 量比为 10 ∶ 1 时增效比值 SR 最大, 增效作用最为明显。
     实施应用例二 :
     实施例 180%丙森锌·双炔酰菌胺可湿性粉剂防治番茄晚疫病药效试验
     丙森锌 70%、 双炔酰菌胺 10%、 聚羧酸盐 5%、 十二烷基硫酸钠 3%、 皂角粉 2%、 高岭土 10%, 混合物进行气流粉碎, 制得 80%丙森锌·双炔酰菌胺可湿性粉剂。该配比按 5000 倍稀释喷雾, 于发病初期施药, 每 7 天施药一次, 共施药 2 次, 末次施药后 7 天、 14 天分
     别调查病情指数并计算防效。药后 7 天、 14 天防治番茄晚疫病效果分别为 91.7%、 96.2%, 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和 250g/L 双炔酰菌胺悬浮剂按照同样方法, 分别稀释 500 倍和 1500倍使用, 药后 14 天防效分别为 65.4%和 73.5%。
     实施例 260%代森锌·双炔酰菌胺可湿性粉剂防治番茄早疫病药效试验
     代森锌 30%、 双炔酰菌胺 30%、 木质素磺酸盐 4%、 茶枯 4%、 白炭黑 8%、 高岭土 24%, 混合物进行气流粉碎, 制得 60%代森锌·双炔酰菌胺可湿性粉剂。该配比按 4000 倍 稀释喷雾, 于发病初期施药, 每 7 天施药一次, 共施药 2 次, 末次施药后 7 天、 14 天分别调查 病情指数并计算防效。药后 7 天、 14 天防治番茄早疫病效果分别为 90.5%、 94.7%, 70%代 森锌可湿性粉剂和 250g/L 双炔酰菌胺悬浮剂按照同样方法, 分别稀释 300 倍和 1500 倍使 用, 药后 14 天防效分别为 63.4%和 75.6%。实施例 360%代森联· 双炔酰菌胺可湿性粉剂 防治黄瓜霜霉病药效试验
     代森联 50%、 双炔酰菌胺 10%、 烷基芳基聚氧乙烯醚 4%、 无患子粉 4%、 白炭黑 7%、 高岭土 25%, 混合物进行气流粉碎, 制得 55%代森联·双炔酰菌胺可湿性粉剂。该配 比按 3500 倍稀释喷雾, 于发病初期施药, 每 7 天施药一次, 共施药 2 次, 末次施药后 7 天、 14 天分别调查病情指数并计算防效。药后 7 天、 14 天防治黄瓜霜霉病效果分别为 91.8%、 96.6%, 70%代森联可湿性粉剂和 250g/L 双炔酰菌胺悬浮剂按照同样方法, 分别稀释 350 倍和 1300 倍使用, 药后 14 天防效分别为 62.4%和 76.7%。 实施例 463%丙森锌·双炔酰菌胺可湿性粉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效试验
     丙森锌 60%、 双炔酰菌胺 3%、 芳基酚聚氧乙烯丁二酸酯磺酸盐 4%、 十二烷基硫 酸钠 4%、 白炭黑 7%、 硅藻土 22%, 混合物进行气流粉碎, 制得 63%丙森锌· 双炔酰菌胺可 湿性粉剂。该配比按 4000 倍稀释喷雾, 于发病初期施药, 每 7 天施药一次, 共施药 3 次, 末 次施药后 7 天、 14 天、 30 天分别调查病情指数并计算防效。药后 7 天、 14 天防治马铃薯晚疫 病效果分别为 90.5%、 94.1%, 8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和 250g/L 双炔酰菌胺悬浮剂按照同 样方法, 分别稀释 300 倍和 1500 倍使用, 药后 14 天防效分别为 62.6%和 79.3%。
     实施例 570%代森联·双炔酰菌胺水分散粒剂防治葡萄霜霉病药效试验
     代森联 55%、 双炔酰菌胺 15%、 聚羧酸盐 3%、 木质素磺酸盐 3%、 十二烷基硫酸钠 4%、 氯化铝 2%、 淀粉 18%, 混合制得 70%代森联· 双炔酰菌胺水分散粒剂。 该配比按 4500 倍稀释喷雾, 于发病初期施药, 每 7 天施药一次, 共施药 3 次, 末次施药后 7 天、 14 天分别调 查病情指数并计算防效。药后 7 天、 14 天防治葡萄霜霉病效果分别为 91.8%、 95.5%, 80% 代森联可湿性粉剂和 250g/L 双炔酰菌胺悬浮剂按照同样方法, 分别稀释 450 倍和 1500 倍 使用, 药后 14 天防效分别为 62.8%和 77.6%。
     实施例 655%代森联·双炔酰菌胺水分散粒剂防治黄瓜霜霉病药效试验
     代森联 50%、 双炔酰菌胺 5%、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盐 3%、 脂肪酸聚氧乙烯酯 3%、 无患子粉 4%、 碳酸氢钠 3%、 淀粉 22%、 高岭土 10%, 混合制得 55%代森联·双炔酰菌胺 水分散粒剂。该配比按 3000 倍稀释喷雾, 于发病初期施药, 每 7 天施药一次, 共施药 2 次, 末次施药后 7 天、 14 天分别调查病情指数并计算防效。药后 7 天、 14 天防治黄瓜霜霉病效 果分别为 92.3%、 97.4%, 70%代森联可湿性粉剂和 250g/L 双炔酰菌胺悬浮剂按照同样方 法, 分别稀释 350 倍和 1500 倍使用, 药后 14 天防效分别为 65.3%和 77.4%。
     实施例 780%代森锌·双炔酰菌胺水分散粒剂防治番茄早疫病药效试验
     代森锌 60%、 双炔酰菌胺 20%、 烷基苯磺酸钙盐 3%、 三聚磷酸钠 3%、 润湿渗透剂 F3%、 硫酸铵 2%、 淀粉 9%, 混合制得 80%代森锌· 双炔酰菌胺水分散粒剂。 该配比按 5000
     倍稀释喷雾, 于发病初期施药, 每 7 天施药一次, 共施药 2 次, 末次施药后 7 天、 14 天分别调 查病情指数并计算防效。药后 7 天、 14 天防治番茄早疫病效果分别为 90.7%、 94.9%, 70% 代森锌可湿性粉剂和 250g/L 双炔酰菌胺悬浮剂按照同样方法, 分别稀释 200 倍和 1400 倍 使用, 药后 14 天防效分别为 65.7%和 75.5%。
     实施例 880%丙森锌·双炔酰菌胺水分散粒剂防治白菜霜霉病药效试验
     丙森锌 75%、 双炔酰菌胺 5%、 辛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硫酸盐 3%、 萘磺酸甲醛缩合 物 3 %、 皂角粉 4 %、 硫酸铵 3 %、 淀粉 7 %, 混合制得 80 %丙森锌· 双炔酰菌胺水分散粒 剂。该配比按 5000 倍稀释喷雾, 于发病初期施药, 每 7 天施药一次, 共施药 2 次, 末次施药 后 7 天、 14 天分别调查病情指数并计算防效。药后 7 天、 14 天防治白菜霜霉病效果分别为 91.7%、 96.5%, 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和 250g/L 双炔酰菌胺悬浮剂按照同样方法, 分别 稀释 300 倍和 1500 倍使用, 药后 14 天防效分别为 68.7%和 76.8%。
     实施例 950%丙森锌·双炔酰菌胺悬浮剂防治番茄早疫病药效试验
     丙森锌 45%、 双炔酰菌胺 5%、 脂肪酸聚氧乙烯酯 4%、 无患子粉 5%、 硅酮类化合 物 0.1%、 羟乙基纤维素 0.1%、 乙二醇 2%、 去离子水加至 100%, 混合制得 50%丙森锌· 双 炔酰菌胺悬浮剂。该配比按 3000 倍稀释喷雾, 于发病初期施药, 每 7 天施药一次, 共施药 2 次, 末次施药后 7 天、 14 天分别调查病情指数并计算防效。药后 7 天、 14 天防治番茄早疫病 效果分别为 91.7%、 97.1%, 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和 250g/L 双炔酰菌胺悬浮剂按照同样 方法, 分别稀释 300 倍和 1500 倍使用, 药后 14 天防效分别为 68.5%和 74.8%。 实施例 1048%代森联·双炔酰菌胺悬浮剂防治甜瓜霜霉病药效试验
     代森联 40%、 双炔酰菌胺 8%、 木质素磺酸钠 4%、 蚕沙 2%、 硅酮类化合物 0.1%、 羟乙基纤维素 0.2%、 丙二醇 2%、 去离子水加至 100%, 混合制得 48%代森联· 双炔酰菌胺 悬浮剂。该配比按 3000 倍稀释喷雾, 于甜瓜霜霉病发病初期施药, 每 7 天施药一次, 共施药 2 次, 末次施药后 7 天、 14 天分别调查病情指数并计算防效。药后 7 天、 14 天防治甜瓜霜霉 病效果分别为 92.6%、 96.8%, 70%代森联可湿性粉剂和 250g/L 双炔酰菌胺悬浮剂按照同 样方法, 分别稀释 350 倍和 1500 倍使用, 药后 14 天防效分别为 68.9%和 74.3%。
     实施例 1150%代森联·双炔酰菌胺悬浮剂防治辣椒疫病药效试验
     代森联 40%、 双炔酰菌胺 10%、 木质素磺酸钠 3%、 萘磺酸甲醛缩合物 2%、 拉开粉 2%、 硅酮类化合物 0.1%、 聚乙二醇 0.5%、 丙三醇 4%、 去离子水加至 100%, 混合制得 50% 代森联·双炔酰菌胺悬浮剂。该配比按 3000 倍稀释喷雾, 于发病初期施药, 每 7 天施药一 次, 共施药 3 次, 末次施药后 7 天、 14 天分别调查病情指数并计算防效。药后 7 天、 14 天防 治辣椒疫病效果分别为 91.4%、 95.8%, 70%代森联可湿性粉剂和 250g/L 双炔酰菌胺悬浮 剂按照同样方法, 分别稀释 300 倍和 1600 倍使用, 药后 14 天防效分别为 66.8%和 79.4%。
     实施例 1220%代森锌·双炔酰菌胺悬浮剂防治番茄早疫病药效试验
     代森锌 10%、 双炔酰菌胺 10%、 聚羧酸盐 2%、 十二烷基硫酸钠 2%、 硅酮类化合物 0.1%、 聚乙二醇 0.5%、 丙三醇 4%、 去离子水加至 100%, 混合制得 20%代森锌·双炔酰 菌胺悬浮剂。该配比按 1500 倍稀释喷雾, 于发病初期施药, 每 7 天施药一次, 共施药 2 次, 末次施药后 7 天、 14 天分别调查病情指数并计算防效。药后 7 天、 14 天防治番茄早疫病效 果分别为 91.4%、 95.2%, 7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和 250g/L 双炔酰菌胺悬浮剂按照同样方 法, 分别稀释 250 倍和 1500 倍使用, 药后 14 天防效分别为 65.3%和 78.9%。
     9

一种含双炔酰菌胺的杀菌组合物.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一种含双炔酰菌胺的杀菌组合物.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一种含双炔酰菌胺的杀菌组合物.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含双炔酰菌胺的杀菌组合物.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含双炔酰菌胺的杀菌组合物.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461528A43申请公布日20120523CN102461528ACN102461528A21申请号201010534354622申请日20101108A01N47/14200601A01N37/36200601A01P3/0020060171申请人陕西汤普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地址710075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科技路金桥国际广场C座15层72发明人张秋芳高超54发明名称一种含双炔酰菌胺的杀菌组合物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有双炔酰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含有A和B的杀菌组合物,A选自以下任意一种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杀菌剂丙森锌、代森联、代森锌,B选自双炔酰菌胺,且A、B两种活性。

2、组分的重量份数比为1100150。本发明组合物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可预防多种病害,且对作物的安全性好;并且还具有耐雨水冲刷,药效持久等优点。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7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7页1/1页21一种含双炔酰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两种活性组分A与B的重量份数比为190150,所述的A选自丙森锌、代森联、代森锌,B组分为双炔酰菌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双炔酰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A、B两种活性组分的重量份数比为58014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含双炔酰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活性组分代森锌与双炔酰菌胺的重量。

3、百分比为1070130。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含双炔酰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活性组分丙森锌与双炔酰菌胺的重量百分比为1070130。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含双炔酰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活性组分代森联与双炔酰菌胺的重量百分比为1070130。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双炔酰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组合物制成可湿性粉剂、悬浮剂或水分散粒剂。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双炔酰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杀菌组合物用于防治植物霜霉病、疫病。权利要求书CN102461528A1/7页3一种含双炔酰菌胺的杀菌组合物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属于农用杀菌剂领域,涉及一种含有两个活性组分的杀菌组合物的制备和。

4、应用。背景技术0002双炔酰菌胺CYAZOFAMID,分子式C23H22CINO4,化学名称24氯苯基N23甲氧基42丙炔氧基苯基乙烷基22丙炔氧基乙酰胺。00030004双炔酰菌胺为酰胺类杀菌剂。其作用机理为抑制磷脂的生物合成,对绝大数由卵菌引起的叶部和果实病害均有很好的防效。对处于萌发阶段的孢子具有较高的活性,并可抑制菌丝成长和孢子形成。可以通过叶片被迅速吸收,并停留在叶表蜡质层中,对叶片起保护作用。0005双炔酰菌胺单剂长期使用,容易使病害产生抗药性,导致用药量加大、防效降低、持效期缩短的问题,不利于环境可持续发展。而不同作用机理的有效成分进行复配,是延缓病害产生抗药性常用的方法,并根据。

5、实际生产应用中的效果,来判断此复配是增效作用还是拮抗作用。复配作用较明显的配方,可以明显提高防效,大大降低农药的用药量,还可扩大杀菌谱,提高杀菌效率。发明内容0006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能防止病害抗药性的产生或延缓抗性速度,使用成本低、防效好的含双炔酰菌胺的杀菌组合物。0007发明人通过大量室内生测和田间药效试验,意外的发现双炔酰菌胺与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杀菌剂在一定范围内混配使用,对霜霉病、疫病等病害有很好的增效作用。双炔酰菌胺与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杀菌剂作用机理不同,相互复配在一定范围内有很好的增效作用。0008本发明提出的杀菌组合物含有A、B两种活性组分。0009活性组分A选自任意一种二硫。

6、代氨基甲酸盐类杀菌剂较为优选的活性成分为丙森锌、代森联、代森锌。0010所述的丙森锌PROPINEB,分子式为C5H8N2S4ZNX,化学名称丙烯基双二硫代氨基甲酸锌。说明书CN102461528A2/7页40011丙森锌属苯硫代氨基甲酸酯类,作用于真菌细胞壁和蛋白质的合成,能抑制孢子的侵染和萌发,同时能抑制菌丝体的生长,导致其变形、死亡。且该药含有易于被作物吸收的锌元素,有利于促进作物生长和提高果实的品质。0012所述的代森联METRIAM,分子式C4H6N2S4ZNX化学名称乙撑双二硫去氧基甲酸锰和锌离子的配位络合物。0013代森联是一种优良的保护性杀菌剂,属低毒农药。由于其杀菌范围广、不。

7、易产生抗性,防治效果明显优于其他同类杀菌剂,所以在国际上用量一直是大吨位产品。是目前其他保护性杀菌剂的替代产品,国内多数复配杀菌剂都以代森联加工配制而成,通过近几年田间应用,对防治梨黑星病、苹果斑点落叶病、瓜菜类疫病、霜霉病、大田作物锈病等效果显著,质量稳定、可靠。0014所述的代森锌ZINEB,分子式为C4H6N2S4ZN,化学名称乙撑双二硫代氨基甲酸锌。0015代森锌属苯硫代氨基甲酸酯类,是一种叶面喷洒使用的保护剂,对植物安全,有效成分化学性质较活泼,在水中易被氧化成异硫氰化合物,对病原菌体内含有SH基的酶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并能直接杀死病菌孢子,抑制孢子的发芽,阻止病菌侵入植物体内,但对已。

8、侵入植物体内的病原菌丝体的杀伤作用很小。0016活性组分B为双炔酰菌胺。0017A、B两种活性组分的重量份数比为190150,优选的重量份数比为580140,更优选的重量份数比为1070130。0018所述含双炔酰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活性组分代森锌与双炔酰菌胺的重量百分比为1070130。0019所述含双炔酰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活性组分丙森锌与双炔酰菌胺的重量百分比为1070130。0020所述含双炔酰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活性组分代森联与双炔酰菌胺的重量百分比为1070130。0021本发明组合物中活性组分的含量取决于单独使用时的施用量,也取决于一种化合物与另一种化合物。

9、的混配比例以及增效作用程度,同时也与目标真菌有关。通常组合物中活性的重量百分含量为总重量的190,较佳的为1080。根据不同的制剂类型,活性组分含量范围有所不同。通常,液体制剂含有按重量计170活性物质,较佳地为550;固体制剂含有按重量计585的活性物质,较佳地为1080。0022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中至少含有一种表面活性剂,以利于施用时活性组分在水中的分散。表面活性剂含量为制剂总重量的530,余量为固体或液体稀释剂。0023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所选用的表面活性剂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可以选自分散剂、湿润剂、乳化剂或消泡剂中的一种或几种。根据不同剂型,制剂中还可以含有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崩解。

10、剂、抗冻剂等。0024所述的分散剂选自烷基萘磺酸盐、双烷基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萘磺酸甲醛缩合物、芳基酚聚氧乙烯丁二酸酯磺酸盐、辛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硫酸盐、聚羧酸盐、木质素磺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嘧甲醛缩合物硫酸盐、烷基苯磺酸钙盐、萘磺酸甲醛缩合物钠盐、烷基酚聚氧乙烯嘧、脂肪胺聚氧乙烯嘧、脂肪酸聚氧乙烯酯、酯聚氧乙烯嘧中的一种或多种。说明书CN102461528A3/7页50025所述的湿润剂选自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拉开粉BX、润湿渗透剂F、皂角粉、蚕沙、无患子粉中的一种或多种。0026所述的崩解剂选自膨润土、尿素、硫酸铵、葡萄糖、氯化铝中的一种或多种。0027所述的抗冻剂选自乙二醇、。

11、丙二醇、丙三醇、聚乙二醇中的一种或多种。0028所述的消泡剂选自硅酮类、C810脂肪醇类、C1020饱和脂肪酸类如癸酸及酰胺、硅油、硅酮类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0029所述的乳化剂选自农乳500烷基苯磺酸钙、600磷酸酯苯基酚聚氧乙基醚磷酸酯、农乳400苄基二甲基酚聚氧乙基醚、农乳600苯基酚聚氧乙基醚、农乳700烷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基醚、农乳1600苯乙基酚聚氧乙基聚丙烯基醚、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嵌段共聚物中的一种或多种。0030所述的填料选自高岭土、硅藻土、膨润土、凹凸棒土、白炭黑、淀粉、轻质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多种。0031本发明的组合物可以由使用者在使用前经稀释或直接使用。其配制可由通常的加工。

12、方法制备,即将活性物质与液体溶剂或固体载体混合后,再加入表面活性剂如分散剂、稳定剂、湿润剂、粘结剂、消泡剂等中的一种或几种。0032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可以按需要加工成任何农药上可接受的剂型。其中优选剂型为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悬浮剂。0033本发明的杀菌剂组合物兼有保护、治疗和铲除活性,可用与许多种作物例如果树、小麦、马铃薯、番茄、葡萄、蔬菜以及花卉和水稻等,防治卵菌纲真菌如疫霉菌、霜霉菌、假霜霉菌、腐霉菌以及根肿菌纲的芸苔根肿菌引起的植物病害。对霜霉病、疫病有特效。0034因此,本发明的组合物具有以下三个优势一是该组合物在一定配比范围内表现出显著的增效作用,既提高了防病效果,降低了亩用药。

13、量及成本,又扩大了杀菌谱;二是由于该组合物中单剂的作用机理不同,不存在交互抗性的问题,所以,该组合物的应用可以达到延缓病原物抗药性的发生和发展,有助于延长该药剂的使用效果,降低抗药性产生几率的目的;三是提高了安全性,混配对环境的影响将更低,更安全。具体实施方式0035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中的百分比均为重量百分比,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0036本发明实施例是采用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0037实施应用例一0038活性成分AA选自丙森锌、代森锌、代森联中之一种与双炔酰菌胺复配对辣椒疫病室内毒力测定0039试验药剂均由陕西汤普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0040经预试确。

14、定各药剂有效抑制浓度范围后,每个药剂按有效成分含量分别设5个剂量处理,设清水对照。参照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杀菌剂进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药剂对辣椒疫病的毒力。72H后用十字交叉法测量菌落直径,计算各处理净生长量、菌丝生长抑制率。0041净生长量MM测量菌落直径5说明书CN102461528A4/7页600420043将菌丝生长抑制率换算成机率值Y,药液浓度G/ML转换成对数值X,以最小二乘法求得毒力回归方程YABX,并由此计算出每种药剂的EC50值。同时根据WADLEY法计算两药剂不同配比联合增效比值SR,SR05为拮抗作用,05SR15为相加作用,SR15为增效作用。计算公式如下00。

15、4400450046其中A、B分别为活性成分A丙森锌、代森锌、代森联和双炔酰菌胺在组合中所占的比例;0047A为活性成分AA选自丙森锌、代森锌、代森联中之一种;0048B为双炔酰菌胺。0049试验结果如表所示0050毒力测定结果一0051表1丙森锌、双炔酰菌胺及其复配对辣椒疫病的毒力测定结果分析表00520053由表1可知,丙森锌、双炔酰菌胺对辣椒疫病的EC50分别为4168MG/L和046MG/L。丙森锌的毒力低于双炔酰菌胺的毒力。丙森锌与双炔酰菌胺配比11、51、101、151、201的增效比值分别为1507、1957、2316、1928、1528,说明丙森锌与双炔酰菌胺两者在11至201。

16、范围内混配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其中当丙森锌与双炔酰菌胺重量比为101时增效比值SR最大,增效作用最为明显。0054毒力测定结果二说明书CN102461528A5/7页70055表2代森锌、双炔酰菌胺及其复配对辣椒疫病的毒力测定结果分析表00560057由表2可知,代森锌、双炔酰菌胺对辣椒疫病的EC50分别为61452MG/L和0461MG/L。代森锌的毒力低于双炔酰菌胺的毒力。代森锌与双炔酰菌胺配比11、51、101、151、201的增效比值分别为1505、1874、2261、1959、1517,说明代森锌与双炔酰菌胺两者在11至201范围内混配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其中当代森锌与双炔酰菌胺重量比为。

17、101时增效比值SR最大,增效作用最为明显。0058毒力测定结果三0059表3代森联、双炔酰菌胺及其复配对辣椒疫病的毒力测定结果分析表00600061由表3可知,代森联、双炔酰菌胺对辣椒疫病的EC50分别为3751MG/L和0461MG/L。代森联的毒力远低于双炔酰菌胺的毒力。代森联与双炔酰菌胺配比11、51、101、151、201的增效比值分别为1521、1986、2320、1944、1518,说明代森联与双炔酰菌胺两者在11至201范围内混配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其中当代森联与双炔酰菌胺重量比为101时增效比值SR最大,增效作用最为明显。0062实施应用例二0063实施例180丙森锌双炔酰菌胺。

18、可湿性粉剂防治番茄晚疫病药效试验0064丙森锌70、双炔酰菌胺10、聚羧酸盐5、十二烷基硫酸钠3、皂角粉2、高岭土10,混合物进行气流粉碎,制得80丙森锌双炔酰菌胺可湿性粉剂。该配比按5000倍稀释喷雾,于发病初期施药,每7天施药一次,共施药2次,末次施药后7天、14天分别调查病情指数并计算防效。药后7天、14天防治番茄晚疫病效果分别为917、962,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和250G/L双炔酰菌胺悬浮剂按照同样方法,分别稀释500倍和1500说明书CN102461528A6/7页8倍使用,药后14天防效分别为654和735。0065实施例260代森锌双炔酰菌胺可湿性粉剂防治番茄早疫病药效试验00。

19、66代森锌30、双炔酰菌胺30、木质素磺酸盐4、茶枯4、白炭黑8、高岭土24,混合物进行气流粉碎,制得60代森锌双炔酰菌胺可湿性粉剂。该配比按4000倍稀释喷雾,于发病初期施药,每7天施药一次,共施药2次,末次施药后7天、14天分别调查病情指数并计算防效。药后7天、14天防治番茄早疫病效果分别为905、947,7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和250G/L双炔酰菌胺悬浮剂按照同样方法,分别稀释300倍和1500倍使用,药后14天防效分别为634和756。实施例360代森联双炔酰菌胺可湿性粉剂防治黄瓜霜霉病药效试验0067代森联50、双炔酰菌胺10、烷基芳基聚氧乙烯醚4、无患子粉4、白炭黑7、高岭土25,混。

20、合物进行气流粉碎,制得55代森联双炔酰菌胺可湿性粉剂。该配比按3500倍稀释喷雾,于发病初期施药,每7天施药一次,共施药2次,末次施药后7天、14天分别调查病情指数并计算防效。药后7天、14天防治黄瓜霜霉病效果分别为918、966,70代森联可湿性粉剂和250G/L双炔酰菌胺悬浮剂按照同样方法,分别稀释350倍和1300倍使用,药后14天防效分别为624和767。0068实施例463丙森锌双炔酰菌胺可湿性粉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效试验0069丙森锌60、双炔酰菌胺3、芳基酚聚氧乙烯丁二酸酯磺酸盐4、十二烷基硫酸钠4、白炭黑7、硅藻土22,混合物进行气流粉碎,制得63丙森锌双炔酰菌胺可湿性粉剂。该配。

21、比按4000倍稀释喷雾,于发病初期施药,每7天施药一次,共施药3次,末次施药后7天、14天、30天分别调查病情指数并计算防效。药后7天、14天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效果分别为905、941,8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和250G/L双炔酰菌胺悬浮剂按照同样方法,分别稀释300倍和1500倍使用,药后14天防效分别为626和793。0070实施例570代森联双炔酰菌胺水分散粒剂防治葡萄霜霉病药效试验0071代森联55、双炔酰菌胺15、聚羧酸盐3、木质素磺酸盐3、十二烷基硫酸钠4、氯化铝2、淀粉18,混合制得70代森联双炔酰菌胺水分散粒剂。该配比按4500倍稀释喷雾,于发病初期施药,每7天施药一次,共施药3次,。

22、末次施药后7天、14天分别调查病情指数并计算防效。药后7天、14天防治葡萄霜霉病效果分别为918、955,80代森联可湿性粉剂和250G/L双炔酰菌胺悬浮剂按照同样方法,分别稀释450倍和1500倍使用,药后14天防效分别为628和776。0072实施例655代森联双炔酰菌胺水分散粒剂防治黄瓜霜霉病药效试验0073代森联50、双炔酰菌胺5、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盐3、脂肪酸聚氧乙烯酯3、无患子粉4、碳酸氢钠3、淀粉22、高岭土10,混合制得55代森联双炔酰菌胺水分散粒剂。该配比按3000倍稀释喷雾,于发病初期施药,每7天施药一次,共施药2次,末次施药后7天、14天分别调查病情指数并计算防效。药后7天。

23、、14天防治黄瓜霜霉病效果分别为923、974,70代森联可湿性粉剂和250G/L双炔酰菌胺悬浮剂按照同样方法,分别稀释350倍和1500倍使用,药后14天防效分别为653和774。0074实施例780代森锌双炔酰菌胺水分散粒剂防治番茄早疫病药效试验0075代森锌60、双炔酰菌胺20、烷基苯磺酸钙盐3、三聚磷酸钠3、润湿渗透剂F3、硫酸铵2、淀粉9,混合制得80代森锌双炔酰菌胺水分散粒剂。该配比按5000说明书CN102461528A7/7页9倍稀释喷雾,于发病初期施药,每7天施药一次,共施药2次,末次施药后7天、14天分别调查病情指数并计算防效。药后7天、14天防治番茄早疫病效果分别为907。

24、、949,7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和250G/L双炔酰菌胺悬浮剂按照同样方法,分别稀释200倍和1400倍使用,药后14天防效分别为657和755。0076实施例880丙森锌双炔酰菌胺水分散粒剂防治白菜霜霉病药效试验0077丙森锌75、双炔酰菌胺5、辛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硫酸盐3、萘磺酸甲醛缩合物3、皂角粉4、硫酸铵3、淀粉7,混合制得80丙森锌双炔酰菌胺水分散粒剂。该配比按5000倍稀释喷雾,于发病初期施药,每7天施药一次,共施药2次,末次施药后7天、14天分别调查病情指数并计算防效。药后7天、14天防治白菜霜霉病效果分别为917、965,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和250G/L双炔酰菌胺悬浮剂按照同样方。

25、法,分别稀释300倍和1500倍使用,药后14天防效分别为687和768。0078实施例950丙森锌双炔酰菌胺悬浮剂防治番茄早疫病药效试验0079丙森锌45、双炔酰菌胺5、脂肪酸聚氧乙烯酯4、无患子粉5、硅酮类化合物01、羟乙基纤维素01、乙二醇2、去离子水加至100,混合制得50丙森锌双炔酰菌胺悬浮剂。该配比按3000倍稀释喷雾,于发病初期施药,每7天施药一次,共施药2次,末次施药后7天、14天分别调查病情指数并计算防效。药后7天、14天防治番茄早疫病效果分别为917、971,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和250G/L双炔酰菌胺悬浮剂按照同样方法,分别稀释300倍和1500倍使用,药后14天防效分别。

26、为685和748。0080实施例1048代森联双炔酰菌胺悬浮剂防治甜瓜霜霉病药效试验0081代森联40、双炔酰菌胺8、木质素磺酸钠4、蚕沙2、硅酮类化合物01、羟乙基纤维素02、丙二醇2、去离子水加至100,混合制得48代森联双炔酰菌胺悬浮剂。该配比按3000倍稀释喷雾,于甜瓜霜霉病发病初期施药,每7天施药一次,共施药2次,末次施药后7天、14天分别调查病情指数并计算防效。药后7天、14天防治甜瓜霜霉病效果分别为926、968,70代森联可湿性粉剂和250G/L双炔酰菌胺悬浮剂按照同样方法,分别稀释350倍和1500倍使用,药后14天防效分别为689和743。0082实施例1150代森联双炔酰。

27、菌胺悬浮剂防治辣椒疫病药效试验0083代森联40、双炔酰菌胺10、木质素磺酸钠3、萘磺酸甲醛缩合物2、拉开粉2、硅酮类化合物01、聚乙二醇05、丙三醇4、去离子水加至100,混合制得50代森联双炔酰菌胺悬浮剂。该配比按3000倍稀释喷雾,于发病初期施药,每7天施药一次,共施药3次,末次施药后7天、14天分别调查病情指数并计算防效。药后7天、14天防治辣椒疫病效果分别为914、958,70代森联可湿性粉剂和250G/L双炔酰菌胺悬浮剂按照同样方法,分别稀释300倍和1600倍使用,药后14天防效分别为668和794。0084实施例1220代森锌双炔酰菌胺悬浮剂防治番茄早疫病药效试验0085代森锌10、双炔酰菌胺10、聚羧酸盐2、十二烷基硫酸钠2、硅酮类化合物01、聚乙二醇05、丙三醇4、去离子水加至100,混合制得20代森锌双炔酰菌胺悬浮剂。该配比按1500倍稀释喷雾,于发病初期施药,每7天施药一次,共施药2次,末次施药后7天、14天分别调查病情指数并计算防效。药后7天、14天防治番茄早疫病效果分别为914、952,7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和250G/L双炔酰菌胺悬浮剂按照同样方法,分别稀释250倍和1500倍使用,药后14天防效分别为653和789。说明书CN102461528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