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氟代诺斯菌素及其制法和用途.pdf

上传人:000****221 文档编号:847512 上传时间:2018-03-15 格式:PDF 页数:24 大小:1.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519796.3

申请日:

2010.10.26

公开号:

CN102453077A

公开日:

2012.05.16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C07K 5/027申请日:20101026|||公开

IPC分类号:

C07K5/027; C12P21/02; A61K38/08; A61P31/04; A61P31/10

主分类号:

C07K5/027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发明人:

刘文; 张琪; 陈单丹

地址:

200032 上海市徐汇区枫林路354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一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66

代理人:

祝莲君;雷芳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新型氟代诺斯菌素及其制法和用途。具体地,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发酵获得3-甲基-2-吲哚酸(3-methyl-2-indolic acid,MIA)及其氟取代类似物的方法。本发明还涉及一类新型的氟取代诺斯菌素(5’-氟诺斯菌素及6’-氟诺斯菌素)及其制法和用途,该类化合物可以通过在诺斯菌素(Nosiheptide)产生菌Streptomycesactuosus的发酵过程中添加氟取代色氨酸而获得。以5’-氟诺斯菌素为例,其具有比诺斯菌素更高抗菌活性,对革兰氏阴性菌Bacillus subtilis抗菌活性高一倍。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诺斯菌素衍生物,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衍生物是氟代的诺斯菌素。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诺斯菌素衍生物,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衍生物是 5’ - 氟诺斯菌 素或 6’ - 氟诺斯菌素 ; 较佳地, 所述的 5’ - 氟诺斯菌素和 6’ - 氟诺斯菌素的结构式分别如式 I 和 II 所示 :
3: 一种药物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含有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诺斯菌素衍生物以及药学 上可接受的载体。
4: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诺斯菌素衍生物的用途, 其特征在于, 用于制备抗菌的组合物 ; 或用于抑制微生物生长的组合物, 或用作动物饲料的添加剂。
5: 一种体外非治疗性地抑制微生物生长或杀灭微生物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需要处 理的场所施用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诺斯菌素衍生物或权利要求 3 所述的药物组合物。
6: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诺斯菌素衍生物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步骤 : (a) 在氟代色氨酸存在下, 发酵培养诺斯菌素的生产菌, 从而产生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诺 斯菌素衍生物 ; (b) 从发酵产物中分离出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诺斯菌素衍生物。
7: 如权利要求 6 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氟代色氨酸选自下组 : 5- 氟色氨酸、 6- 氟色氨酸或其组合。
8: 一种可用于制备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诺斯菌素衍生物的中间体,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 中间体是 3- 甲基 -5- 氟 -2- 吲哚酸 (5-F-MIA) 或 3- 甲基 -6- 氟 -2- 吲哚酸 (6-F-MIA)。
9: 一种制备权利要求 8 所述的中间体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步骤 : (a) 在氟代色氨酸存在下, 发酵培养表达 S- 腺苷甲硫氨酸自由基酶 NosL 的工程菌, 从 而产生中间体 3- 甲基 -5- 氟 -2- 吲哚酸 (5-F-MIA) 或 3- 甲基 -6- 氟 -2- 吲哚酸 (6-F-MIA), 其中所述的工程菌中携带含有 S- 腺苷甲硫氨酸自由基酶编码序列的质粒或基因组中整合 有表达 S- 腺苷甲硫氨酸自由基酶的编码序列, 从而表达 S- 腺苷甲硫氨酸自由基酶 ; (b) 从发酵产物中分离出所述的中间体。
10: 一种化合物的用途, 其中所述的化合物选自下组 : 5- 氟色氨酸、 6- 氟色氨酸、 3- 甲 基 -5- 氟 -2- 吲哚酸 (5-F-MIA) 或 3- 甲基 -6- 氟 -2- 吲哚酸 (6-F-MIA) 或其组合, 其特征 在于, 所述的化合物被用于制备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诺斯菌素衍生物。

说明书


新型氟代诺斯菌素及其制法和用途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工程领域, 具体地涉及使用大肠杆菌重组菌株 SL4101, 发酵 制备 3- 甲基 -2- 吲哚酸及其氟取代类似物, 以及通过前体喂养获得氟取代诺斯菌素的方 法。背景技术
     硫肽类抗生素是一类富含硫元素, 氨基酸残基被高度修饰的环肽类化合物, 它们 中大部分都是由放线菌产生, 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这类化合物都拥有一个三或四取代的 吡啶核心, 多个噻唑、 噁唑或噻唑啉等氮杂环及脱水氨基酸, 有的还带有高度修饰的芳香环 侧链。
     研究表明, 硫肽类抗生素大都可以抑制革兰氏阳性菌的生长, 对多种耐药性的条 件致病菌具有较强的杀伤作用。硫肽类抗生素作用机制都是通过与核糖体结合, 从而抑制 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根据它们结合位点的不同, 大体上可分为两类 : (1) 与 50S 核糖体 亚单元上的 23S rRNA-L11 蛋白复合物结合, 抑制延长因子的 GTPase 活性, 从而抑制蛋白质 的合成 ; (2) 与延长因子 Tu 蛋白复合物结合, 抑制 Ef-Tu·GTP·aa-tRNA 复合物的形成, 从 而抑制蛋白质的合成。
     作为硫肽类抗生素家族中较早发现的成员之一, 诺斯菌素 (Nosiheptide)( 也称 为那西肽、 诺西肽或 multithiomycin) 由于其优良的抗菌活性, 很早就在工业上得到广泛 的应用 ( 图 1, 其中 R = H)。在结构上, 诺斯菌素除了具有硫肽类抗生素的特征大环骨架以 外, 还具有一个特殊的吲哚酸侧环, 因此合成途径非常复杂。
     为了提高诺斯菌素的抗菌活性, 本领域一直在尝试开发诺斯菌素的各类衍生物, 然而迄今为止尚未成功开发出活性更高的诺斯菌素的衍生物。因此, 本领域迫切需要开发 新型的、 活性更高的诺斯菌素衍生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类活性更高的新型诺斯菌素衍生物 - 氟代诺斯菌素。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所述氟代诺斯菌素的制法和用途。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 提供了一种诺斯菌素衍生物, 其中所述的衍生物是氟代的 诺斯菌素。
     在另一优选例中, 所述的衍生物是 5’ - 氟诺斯菌素或 6’ - 氟诺斯菌素。
     在另一优选例中, 所述的 5’ - 氟诺斯菌素和 6’ - 氟诺斯菌素的结构式分别如式 I 和 II 所示 :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 提供了一种药物组合物, 它含有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诺 斯菌素衍生物以及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
     在另一优选例中, 所述的药物组合物是兽用的药物组合物, 它含有本发明第一方 面所述的诺斯菌素衍生物以及兽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
     在本发明的第三方面, 提供了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诺斯菌素衍生物的用途, 它 被用于制备抗菌的组合物 ; 或用于制备抑制微生物生长的组合物 ; 或用作动物饲料的添加 剂 ( 尤其是作为起抗菌作用的添加剂 )。
     在另一优选例中, 所述的组合物是药物组合物。
     在另一优选例中, 所述的微生物包括细菌、 真菌、 衣原体、 支原体。
     在另一优选例中, 所述的微生物包括 : 枯草芽孢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铜绿假单 胞菌、 肺炎链球菌等等。
     在本发明的第四方面, 提供了一种体外非治疗性地抑制微生物生长或杀灭微生物 的方法, 包括步骤 : 在需要处理的场所施用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诺斯菌素衍生物或第二 方面所述的药物组合物。
     在本发明的第五方面, 提供一种治疗动物的细菌感染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步 骤: 给需要治疗的哺乳动物施用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诺斯菌素衍生物或第三方面所述的 药物组合物。
     在本发明的第六方面, 提供了本发明所述的诺斯菌素衍生物的制备方法, 包括步 骤:
     (a) 在氟代色氨酸存在下, 发酵培养诺斯菌素的生产菌, 从而产生本发明所述的诺 斯菌素衍生物 ;
     (b) 从发酵产物中分离出所述的诺斯菌素衍生物。
     在另一优选例中, 所述的氟代色氨酸选自下组 : 5- 氟色氨酸、 6- 氟色氨酸或其组 合。
     在另一优选例中, 所述的衍生物是 5’ - 氟诺斯菌素或 6’ - 氟诺斯菌素, 其结构式 分别如式 I 和 II 所示。
     在本发明的第七方面, 提供了一种可用于制备本发明所述的诺斯菌素衍生物的中 间体, 其中所述的中间体是 3- 甲基 -5- 氟 -2- 吲哚酸 (5-F-MIA) 或 3- 甲基 -6- 氟 -2- 吲 哚酸 (6-F-MIA)。
     在本发明的第八方面, 提供了一种制备本发明第七方面所述中间体的方法, 该方 法包括步骤 :
     (a) 在氟代色氨酸存在下, 发酵培养表达 S- 腺苷甲硫氨酸自由基酶 NosL 的工程 菌, 从而产生中间体 3- 甲基 -5- 氟 -2- 吲哚酸 (5-F-MIA) 或 3- 甲基 -6- 氟 -2- 吲哚酸 (6-F-MIA), 其中所述的工程菌中携带含有 S- 腺苷甲硫氨酸自由基酶编码序列的质粒或基 因组中整合有表达 S- 腺苷甲硫氨酸自由基酶的编码序列, 从而表达 S- 腺苷甲硫氨酸自由 基酶 ;
     (b) 从发酵产物中分离出所述的中间体。
     在另一优选例中, 所述的工程菌包括大肠杆菌。
     在另一优选例中, 所述的氟代色氨酸选自下组 : 5- 氟色氨酸、 6- 氟色氨酸或其组 合。
     在另一优选例中, 所述的 S- 腺苷甲硫氨酸自由基酶 NosL 来自产生诺斯菌素的活 跃链霉菌 (Streptomyces actuosus)。
     在本发明的第九方面, 提供了一种化合物的用途, 其中所述的化合物选自下组 : 5- 氟色氨酸、 6- 氟色氨酸、 3- 甲基 -5- 氟 -2- 吲哚酸 (5-F-MIA) 或 3- 甲基 -6- 氟 -2- 吲哚 酸 (6-F-MIA) 或其组合, 所述的化合物被用于制备本发明第一方面中所述的诺斯菌素衍生 物。 应理解, 在本发明范围内中, 本发明的上述各技术特征和在下文 ( 如实施例 ) 中具 体描述的各技术特征可以互相组合, 从而构成新的或优选的技术方案。 限于篇幅, 在此不再 一一累述。
     附图说明 下列附图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 而不用于限定由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 本发明范围。
     图 1 表示诺斯菌素 (Nosiheptide) 及本发明中 5’ - 氟诺斯菌素和 6’ - 氟诺斯菌 素的化学结构, 方框中强调的是诺斯菌素中甲基吲哚酸单元。
     图 2 表示 S- 腺苷自由基酶 NosL 催化色氨酸 ( 或氟代色氨酸 ) 到 3- 甲基 -2- 吲 哚酸 MIA( 或氟代 MIA) 的复杂转化。
     图 3 表示通过 E.coli 异源表达 NosL 获得 MIA 的 HPLC 分析。
     图 4 表示通过喂养 SL4101 菌株获得氟代 MIA 的 HPLC 分析, i 为用 5- 氟色氨酸喂 养对照菌株 SL4100( 含 pET28a 空质粒的 E.coli BL21(DE3) 菌株 ) ; ii 为 6- 氟色氨酸喂养 SL4100, iii 为 5- 氟色氨酸喂养 SL4101 产生 5- 氟代 MIA ; iv 为 6- 氟色氨酸喂养 SL4101 产生 6- 氟代 MIA。
     图 5 表示通过喂养 Streptomyces actuosus 获得氟取代诺斯菌素的 HPLC 分析, i 为不喂养氟代色氨酸的对照, ii 为 5- 氟色氨酸喂养产生 5’ - 氟诺斯菌素, iii 为 6- 氟色 氨酸喂养产生 6’ - 氟诺斯菌素。
     图 6 为 5’ - 氟诺斯菌素的结构, LC-MS 及 UV 分析。
     图 7 为 6’ - 氟诺斯菌素的结构, LC-MS 及 UV 分析。
     图 8 为 5’ - 氟诺斯菌素的串联质谱 (Tandem-ESI-MS) 分析。
     图 9 为 5’ - 氟诺斯菌素的 1H NMR(6d-THF, 600M)。 13
     图 10 为 5’ - 氟诺斯菌素的 C NMR(6d-THF, 150M)。 1 1
     图 11 为 5’ - 氟诺斯菌素的 H- H COSY(600MHz, d8-THF)。
     图 12 为 5’ - 氟诺斯菌素的 HSQC(600MHz, d8-THF)。 19
     图 13 为 5’ - 氟诺斯菌素的 F NMR(376MHz, d6-DMSO)。
     图 14 表示 5’ - 氟诺斯菌素的抗枯草芽孢杆菌 (Bacillus subtilis) 活性测定 : 1, 5’ - 氟诺斯菌素 ; 2, 诺斯菌素。0.8μg(I), 0.4μg(II), 0.2μg(III), or 0.1μg(IV) 化 合物分别溶于 200μl 四氢呋喃后加入牛津杯。结果显示, 5’ - 氟诺斯菌素抗菌活性比诺斯 菌素提高了 1 倍左右。
     符号说明
     图 1 中, NOS : 诺斯菌素 ; 5’ - 氟 -NOS : 5’ - 氟诺斯菌素 ; 6’ - 氟 -NOS : 6’ - 氟诺斯 菌素。
     图 2 中, L-trp : L- 色 氨 酸 ; (L)-5-F-trp : (L)-5 氟 色 氨 酸 ; (L)-6-F-trp : (L)-5 氟色氨酸 ; MIA : 3- 甲 基 -2- 吲 哚 酸 ; 5-F-MIA : 3- 甲 基 -5 氟 -2- 吲 哚 酸 ; 6-F-MIA : 3- 甲 基 -5- 氟 -2- 吲哚酸。
     图 3 中, E.coli BL21(DE3) : NosL 异源表达宿主 ; pET28a : 大肠杆菌表达型质粒 ; SL4101 : 导入 NocL 表达质粒的 E.coli BL21(DE3) 异源表达菌株。
     图 4 中, MIA : 3- 甲 基 -2- 吲 哚 酸 ; 5-fluoro-MIA : 5 氟 代 3- 甲 基 -2- 吲 哚 酸 ; 6-fluoro-MIA : 6 氟代 3- 甲基 -2- 吲哚酸。
     图 5 中, S.actuosus WT : 诺 斯 菌 素 产 生 菌 活 跃 链 霉 菌 ( 野 生 型 ); 5-fluoro-L-trp : 5- 氟 色 氨 酸 ; 6-fluoro-L-trp : 6- 氟 色 氨 酸 ; NOS :诺 斯 菌 素 ; 5’ - 氟 -NOS : 5’ - 氟诺斯菌素 ; 6’ - 氟 -NOS : 6’ - 氟诺斯菌素。
     图 15 中, MIC : 最小抑菌浓度 (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s) ; NOS : 诺斯 菌素 ; 5’ - 氟 -NOS : 5’ - 氟诺斯菌素。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人经过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尤其通过对诺斯菌素生物合成基因簇的克隆以 及生物合成机制研究, 利用前体导向喂养等组合生物合成方法, 首次成功制备获得了一类 新型的、 活性更高的诺斯菌素衍生物 ( 图 1, R = F)。在此基础上完成了本发明。
     具体地,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备相应诺斯菌素合成中间体 3- 甲基 -2- 吲哚酸 (MIA) 及其氟代类似物的方法 ( 图 2), 即通过发酵表达 NosL 的表达菌株及前体喂养, 可以 较容易地获得 3- 甲基 -2- 吲哚酸 (MIA) 及其氟代类似物。此外, 对于诺斯菌素产生菌 ( 例 如活跃链霉菌 (Streptomyces actuosus)), 可在发酵培养过程中添加 ( 或喂养 )5- 氟色氨 酸或 6- 氟色氨酸前体, 从而获得对应的氟取代诺斯菌素。
     实验表明, 与诺斯菌素相比, 本发明的氟代诺斯菌素对枯草芽孢杆菌 (Bacillus subtilis) 抗菌活性比诺斯菌素提高了一倍。
     活性成分
     如本文所用, 术语 “本发明的活性成分” 、 “本发明化合物” 、 和 “本发明的诺斯菌素 衍生物” 可互换使用, 都指氟代的诺斯菌素, 尤其是如式 I 和 II 所示的 5’ - 氟诺斯菌素或6’ - 氟诺斯菌素。
     如本文所用, 术语 “5’ - 氟 -NOS” 表示 5’ - 氟诺斯菌素, 术语 “6’ - 氟 -NOS” 表示 6’ - 氟诺斯菌素。其结构式如式 I 和 II 所示。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例中, 提供了一种制备氟代诺斯菌素的简便方法, 它包括 将氟取代的色氨酸 (5- 氟色氨酸或 6- 氟色氨酸 ) 喂养诺斯菌素 (Nosiheptide) 产生菌 Streptomyces actuosus, 获得了对应的氟取代诺斯菌素 (5’ - 氟诺斯菌素或 6’ - 氟诺斯菌 素 )。
     本发明人不仅通过对 5’ - 氟诺斯菌素的大量发酵以及分离纯化, 确证了化合物的 结构。而且通过抗菌活性实验证实了, 本发明的氟代诺斯菌素比诺斯菌素的抗菌活性有显 著提高。
     中间体及其用途
     如本文所用, 术语 “中间体” 指参与本发明氟代诺斯菌素合成的化合物, 其中所述 的化合物选自下组 : 5- 氟色氨酸、 6- 氟色氨酸、 3- 甲基 -5- 氟 -2- 吲哚酸 (5-F-MIA) 或 3- 甲 基 -6- 氟 -2- 吲哚酸 (6-F-MIA) 或其组合。这些中间体化合物被用于合成或制备本发明的 诺斯菌素衍生物。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例中, 提供了一种发酵制备中间体 3- 甲基 -2- 吲哚酸及其氟 取代类似物的方法, 其中包括 :
     1) 对诺斯菌素生物合成中编码一个 S- 腺苷甲硫氨酸自由基酶的基因 nosL 进 行 PCR 扩增并将其连入 pET28a 质粒。将获得的质粒导入大肠杆菌 E.coliBL21(DE3) 获得 重组菌株 SL4101。对 SL4101 进行发酵可以获得产量大于 40mg/L 的 3- 甲基 -2- 吲哚酸 (3-methyl-2-indolic acid, MIA)。
     2) 将经诱导表达一段时间的 SL4101 菌体重悬于培养基中, 并在培养基中添加 氟取代的色氨酸 (5- 氟色氨酸或 6- 氟色氨酸 ), 可以获得产量约为 10mg/L 的氟取代的 MIA(3- 甲基 -5- 氟 -2- 吲哚酸, 5-F-MIA 或 3- 甲基 -6- 氟 -2- 吲哚酸, 6-F-MIA)。
     药物组合物和施用方法
     本发明化合物 ( 即氟代的诺斯菌素 ) 具有优异的抑菌 ( 抗菌 ) 活性, 因此可用作 抗菌素 ( 或抗生素 )。
     本发明化合物可施用于哺乳动物 ( 如人 ), 可以口服、 直肠、 肠胃外 ( 静脉内、 肌肉
     内或皮下 )、 局部等方式给药。所述化合物可以单独给药, 或者与其他药学上可接受的化合 物联合给药。需要指出, 本发明的化合物可以混合给药。
     用于口服给药的固体剂型包括胶囊剂、 片剂、 丸剂、 散剂和颗粒剂。在这些固体剂 型中, 活性化合物与至少一种常规惰性赋形剂 ( 或载体 ) 混合, 如柠檬酸钠或磷酸二钙, 或 与下述成分混合 : (a) 填料或增容剂, 例如, 淀粉、 乳糖、 蔗糖、 葡萄糖、 甘露醇和硅酸 ; (b) 粘合剂, 例如, 羟甲基纤维素、 藻酸盐、 明胶、 聚乙烯基吡咯烷酮、 蔗糖和阿拉伯胶 ; (c) 保湿 剂, 例如, 甘油 ; (d) 崩解剂, 例如, 琼脂、 碳酸钙、 马铃薯淀粉或木薯淀粉、 藻酸、 某些复合硅 酸盐、 和碳酸钠 ; (e) 缓溶剂, 例如石蜡 ; (f) 吸收加速剂, 例如, 季胺化合物 ; (g) 润湿剂, 例 如鲸蜡醇和单硬脂酸甘油酯 ; (h) 吸附剂, 例如, 高岭土 ; 和 (i) 润滑剂, 例如, 滑石、 硬脂酸 钙、 硬脂酸镁、 固体聚乙二醇、 十二烷基硫酸钠, 或其混合物。 胶囊剂、 片剂和丸剂中, 剂型也 可包含缓冲剂。
     固体剂型如片剂、 糖丸、 胶囊剂、 丸剂和颗粒剂可采用包衣和壳材制备, 如肠衣和 其它本领域公知的材料。 它们可包含不透明剂, 并且, 这种组合物中活性化合物或化合物的 释放可以延迟的方式在消化道内的某一部分中释放。 可采用的包埋组分的实例是聚合物质 和蜡类物质。必要时, 活性化合物也可与上述赋形剂中的一种或多种形成微胶囊形式。 用于口服给药的液体剂型包括药学上可接受的乳液、 溶液、 悬浮液、 糖浆或酊剂。 除了活性化合物外, 液体剂型可包含本领域中常规采用的惰性稀释剂, 如水或其它溶剂, 增 溶剂和乳化剂, 例知, 乙醇、 异丙醇、 碳酸乙酯、 乙酸乙酯、 丙二醇、 1, 3- 丁二醇、 二甲基甲酰 胺以及油, 特别是棉籽油、 花生油、 玉米胚油、 橄榄油、 蓖麻油和芝麻油或这些物质的混合物 等。
     除了这些惰性稀释剂外, 组合物也可包含助剂, 如润湿剂、 乳化剂和悬浮剂、 甜味 剂、 娇味剂和香料。
     除了活性化合物外, 悬浮液可包含悬浮剂, 例如, 乙氧基化异十八烷醇、 聚氧乙烯 山梨醇和脱水山梨醇酯、 微晶纤维素、 甲醇铝和琼脂或这些物质的混合物等。
     用于肠胃外注射的组合物可包含生理上可接受的无菌含水或无水溶液、 分散液、 悬浮液或乳液, 和用于重新溶解成无菌的可注射溶液或分散液的无菌粉末。适宜的含水和 非水载体、 稀释剂、 溶剂或赋形剂包括水、 乙醇、 多元醇及其适宜的混合物。
     用于局部给药的本发明化合物的剂型包括软膏剂、 散剂、 贴剂、 喷射剂和吸入剂。 活性成分在无菌条件下与生理上可接受的载体及任何防腐剂、 缓冲剂, 或必要时可能需要 的推进剂一起混合。
     本发明化合物可以单独给药, 或者与其他药学上可接受的化合物联合给药。
     使用药物组合物时, 是将安全有效量的本发明化合物适用于需要治疗的哺乳动物 ( 如人 ), 其中施用时剂量为药学上认为的有效给药剂量, 对于 60kg 体重的人而言, 日给药 剂量通常为 1 ~ 1000mg, 优选 20 ~ 500mg。当然, 具体剂量还应考虑给药途径、 病人健康状 况等因素, 这些都是熟练医师技能范围之内的。
     本发明的主要优点包括 :
     (a) 提供一种制备 3- 甲基 -2- 吲哚酸及其氟取代类似物的方法。
     (b) 提供一种结构新颖的、 活性更高的诺斯菌素衍生物。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 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 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
     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下列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实验方法, 通常按照 常规条件, 例如 Sambrook 等人, 分子克隆 : 实验室手册 (New York : 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 Press, 1989) 中所述的条件, 或按照制造厂商所建议的条件。
     除非另行定义, 文中所使用的所有专业与科学用语与本领域熟练人员所熟悉的意 义相同。此外, 任何与所记载内容相似或均等的方法及材料皆可应用于本发明中。文中所 述的较佳实施方法与材料仅作示范之用, 但不能限制本发明的内容。
     实施例 1 大肠杆菌重组菌株 SL4101 的获得及 MIA 的制备
     在本实施例中, 通过 PCR 扩增 Streptomyces actuosus 中编码 NosL 的基因序列, 将其连入 pET28a 表达载体后, 将构建成功的质粒导入 E.coliBL21(DE3) 中, 得到重组菌 株 SL4101。诱导 SL4101 中 NosL 的表达 5 小时以上, 在发酵液上清及菌体中检测到大量的 MIA( 大于 40mg/l) 生成。
     1.NosL 表达菌株 SL4101 的构建
     克隆 NosL 的引物序列如下 :
     NosL- 正向 : 5’ -TTGAATTCATGACGCAGAACTCCCAGG-3’ (SEQ ID NO : 1)
     NosL- 反向 : 5’ -TTTAAGCTTTCAGACCGCCCGGGACGCCTC-3’ (SEQ ID NO : 2) 以抽提的活跃链霉菌的总 DNA 为模板, 用上述特异性引物进行 PCR 扩增, 从而获得 包含 NosL 基因的约 1.4Kb 的扩增片段, 将其进行凝胶电泳分离, 切胶回收纯化。加入限制 性内切酶 EcoRI 和 HindIII 消化回收片段, 将其连入用同样酶处理过的 pET28a 质粒 ( 购自 Promega 公司 ) 后将连接体系转化常规的大肠杆菌 E.coli DH5α, 挑取单克隆菌落于 LB 培 养液 ( 含有卡那霉素抗生素 ) 中培养过夜, 至菌液较浓。 提取质粒经酶切验证后送测序进一 步验证。 用验证正确的质粒转化 E.coli BL21(DE3), 从而获得重组的大肠杆菌菌株 SL4101。
     2. 重组菌株 SL4101 的发酵获得 MIA
     将 -80℃保存的 SL4101 菌液在 LB( 卡那霉素 50μg/ml) 平板上划线, 培养过夜。 挑取单菌落分别接种于 3ml LB 培养基 ( 卡那霉素 50μg/ml)37℃培养 8 小时以上后接种于 800ml LB 培养基 ( 卡那霉素 50μg/ml), 37℃培养 2.5 小时 (A600nm0.5-0.7), 转移至 25℃继 续培养 0.5 小时, 加入 Fe(NH4)SO4 至终浓度 2mg/L, 再加入 IPTG 至终浓度 0.1mM, 25℃培养 6 小时以上 ( 或过夜 )。将菌液离心 (5000rmp, 20 分钟 ), 菌液直接用 HPLC 进行检测 ( 图 3)。
     HPLC 分析检测条件 :
     仪器 : Agilent 1100HPLC 系统
     柱子 : Agilent ZORBAX SB-C18 柱 (4.6x 150mm, 产品批号 993967-902)
     检测波长 : UV = 298nm
     流动相条件 : V = 1ml/min ; A = H2O(1‰ TFA) ; B = CH3CN(1‰ TFA)
     Min 0 3 A% /B% 85% A/15% B 85% A/15% B60% A/40% B 60% A/40% B 45% A/55% B 85% A/15% B3.MIA 的分离纯化及表征
     NosL 表达菌液经离心, 上清用 2M HCl 调 pH = 2.8 后用 0.5 倍体积的萃取液 ( 正 丁醇∶二氯甲烷= 1 ∶ 4) 萃取两次。沉淀用 50ml 四氢呋喃浸泡 2 小时后离心弃沉淀, 上 清与萃取液合并后蒸发浓缩至近干。剩余固体用 5ml 四氢呋喃溶解, 过滤除去不溶物后用 半制备 HPLC(Agilent ZORBAX SB-C18 柱 (9.4x 250mm, 产品批号 880975-202)) 进行分离纯 化和表征。 1
     H NMR(400MHz, d6-DMSO)δ11.28(s, 1H), 7.60(d, J = 8.02, 1H), 7.37(d, J = 8.15, 1H), 7.20(m, 1H), 7.02(m, 1H), 2.50(s, 3H)。 13
     C NMR(400MHz, d6-DMSO)δ164.0, 135.9, 127.9, 125.1, 124.2, 120.1, 119.0, 116.9, 112.2, 9.7。
     UV 吸收, v max = 230nm 和 298nm ;
     HR-ESI-MS m/z[M-H]- 测量值 : 174.05605(C10H8O2N 的计算值 : 174.05615)
     上述结果证实, S- 腺苷甲硫氨酸自由基酶 NosL 参与了吲哚酸单元的形成。
     实施例 2 氟代 MIA 的获得
     在本实施例中, 将表达 5 小时的 SL4101 菌体重悬于用常规的 LB 培养基和 M9 培养 基按 1 ∶ 1 混合所形成的混合培养基中, 并且喂养氟取代的色氨酸 (5- 氟色氨酸或 6- 氟色 氨酸 ), 培养 5 小时以上, 可获得 10mg/l 左右的对应氟取代的 MIA, 该化合物通过 LC/MS 检 测 ( 图 4), 并且经过分离纯化和表征, 结构得到证实。
     此外, 还采用与实施例 1 类似的方法, 将 -80℃保存的 SL4101 菌液在 LB( 卡那霉 素 50μg/ml) 平板上划线, 培养过夜。挑取单菌落分别接种于 3ml LB 培养基 ( 卡那霉素 50μg/ml)37℃培养 8 小时以上后接种于 800ml LB 培养基 ( 卡那霉素 50μg/ml), 37℃培养 2.5 小时 (A600nm0.5-0.7), 转移至 25℃继续培养 0.5 小时, 加入 Fe(NH4)SO4 至终浓度 2mg/L, 加入对应的 5- 氟或 6- 氟取代的色氨酸至中浓度为 1mM, 再加入 IPTG 至终浓度 0.1mM, 25℃ 培养 5-6 小时。通过与实施例 1 类似的方法对氟取代的 MIA 进行分离纯化和表征。
     5- 氟 -MIA : 1
     H NMR(400MHz, d6-DMSO) : δ11.21(s, 1H), 7.30(m, 2H), 6.99(m, 1H), 2.46(s, 13 3H) ;C NMR(100MHz, d6-DMSO) : δ156.7, 154.4, 131.1, 127.1, 127.0, 112.2, 112.1, 111.5, 111.1, 103.1, 102.8, 17.4 ; 19
     F NMR(376MHz, d6-DMSO) : δ-119.6 ;
     UV/Visλmax227nm, 242nm, 和 302nm ; HR-ESI-MS(m/z) : [M-H] C10H7FO2N 计算值 : 192.04663 ; 测量值 : 192.04637 ; 6- 氟 -MIA :10CN 102453077 A
     1说明书9/12 页H NMR(300MHz, CD3OD)δ7.58(m, 1H), 7.02(m, 1H), 6.82(m, 1H), 2.55(s, 3H) ;
     F NMR(282MHz, CD3OD)δ-120.2 ;
     UV/Visλmax227nm, 242nm, 和 302nm ;
     HR-ESI-MS(m/z) : [M-H] C10H7FO2N 计算值 : 192.04663 ; 测量值 : 192.04624.
     上述结果证实, 通过添加 5- 氟色氨酸和 6- 氟色氨酸, 在 S- 腺苷甲硫氨酸自 由基酶 NosL 的催化作用下, 可分别形成 3- 甲基 -5- 氟 -2- 吲哚酸 (5-F-MIA) 或 3- 甲 基 -6- 氟 -2- 吲哚酸 (6-F-MIA)。
     实施例 3 氟代诺斯菌素的发酵、 检测、 分离纯化及活性测定
     在本实施例中, 将氟取代的色氨酸 (5- 氟色氨酸或 6- 氟色氨酸 ) 喂养诺斯菌素 (Nosiheptide) 产生菌 Streptomyces actuosus, 获得了对应的氟取代诺斯菌素 (5’ - 氟诺 斯菌素或 6’ - 氟诺斯菌素 )。方法如下 :
     将诺斯菌素产生菌 S.actuosus 单菌落接种于 3ml 常规的 TSB 培养基中, 培养 36-48 小时, 将菌液接种于 50ml TSB 培养基至对数生长期。此时将 3-4ml 菌液接种于 50ml 预发酵培养基 ( 葡萄糖 5g, 玉米浆 15ml, 蛋白胨 5g, 酵母提取物 1g, 麦芽提取物 1g, 七水硫 酸镁 0.2g, 硫酸铵 1.5g, 碳酸钙 2.5g, pH = 6.8), 30℃培养 28-36 小时至菌体长浓。 将 10ml 预发酵菌液接种于 100ml 发酵培养基中 ( 谷氨酸 0.5g, 精氨酸 0.1g, 天冬氨酸 0.1g, 七水磷 酸氢二钾 0.05g, 七水硫酸镁 0.1g, 硫酸钠 0.2g, 七水硫酸锌 0.001g, 七水硫酸亚铁 0.002g, 碳酸钙 0.3g, 葡萄糖 4g, pH = 7.25), 30℃, 250rpm 培养, 分别于 30, 48 小时加入氟代色氨19酸 (5- 氟色氨酸或 6- 氟色氨酸 ) 至终浓度为 0.2mM。培养 96 小时离心收菌。
     离心后上清弃去, 菌体 (20×100ml 培养液 ) 用 500ml 丙酮浸泡过夜, 过滤除去不 溶物, 滤液经 HPLC 分析 ( 结果如图 5 所示 )。
     此外, 滤液经减压蒸馏抽干得深褐色膏状物。膏状物第一步先进行粗分, 用 100-200 目粗硅胶拌样膏状物, 油泵抽干, 上 300-400 目硅胶预装的正相柱, 梯度洗脱条件 为:
     氟代诺斯菌素出现在 95%二氯甲烷 /5%甲醇的洗脱部分中, 把上述洗脱液减压 抽干溶于 3ml 四氢呋喃, 上 C18 材料的高压反相柱, 洗脱顺序为 :
     11CN 102453077 A
     说水∶甲醇明书配比 95% /5% 90% /10% 85% /15% 80% /20% 60% /40% 50% /50% 40% /60% 100%10/12 页
     目标化合物出现在 60%水 /40%甲醇, 50%水 /50%甲醇这两部分, 收集该段流出 液, 减压抽干, 溶于 3ml 四氢呋喃, 然后 HPLC 半制备。
     HPLC 半制备条件 :
     仪器 : Agilent 1100HPLC 系统
     柱子 : Agilent ZORBAX SB-C18 柱 (9.4x 250mm, 产品批号 880975-202)
     检测波长 : UV = 330nm
     流动相条件 : V = 2.2ml/min ; A = H2O(1‰ TFA) ; B = CH3CN(1‰ TFA)
     Min 0 20 A% /B% 55% A/45% B 85% A/15% B
     按上述的 HPLC 的洗脱条件, 收集氟代诺斯菌素的流出液, 最终得到目标产物, 结 果如图 6-13 所示, 测量数据如下 :
     5’ - 氟诺斯菌素 : 1
     H NMR(600MHz, d8-THF) : δ10.76(br, 1H), 10.19(s, br, 1H), 9.81(s, 1H), 8.76(s, 1H), 8.63(s, br, 1H), 8.32(s, 1H), 8.13(s, 1H), 7.93(s, 1H), 7.79(m, 1H), 7.77(s, 1H), 7.70(s, 1H), 7.43(d, J = 9.50, 2H), 7.09(m), 6.89(br), 6.52(s), 6.33(q, J = 7.00), 5.86(m), 5.69(t, J = 10.50), 5.45Z(s), 5.42(m), 4.32(m), 3.89(t, J = 12.0), 2.09(s), 1.67(d, J = 6.00), 0.75(d, J = 6.50) ; 13
     C NMR(150MHz, d8-THF) : δ177.9, 173.9, 171.7, 171.4, 170.7, 168.2, 167.8, 166.4 , 165.9 , 161.8 , 160.7 , 160.4 , 159.0 , 158.1 , 156.6 , 155.9 , 152.9 , 152.9 , 152.0 , 151.7 , 151.5 , 149.8 , 145.5 , 135.6 , 135.5 , 135.4 , 132.9 , 131.9 , 130.5 , 129.0 , 128.1 ,127.2, 126.9, 126.8, 125.7, 125.1, 121.5, 120.0, 117.2, 115.6, 68.0, 64.6, 58.4, 58.3, 50.9, 46.8, 35.3, 29.9, 23.2, 21.5, 14.7 ; 19
     F NMR(376MHz, d6-DMSO) : δ-126.5 ;
     UV/Vis λmax222nm 和 357nm ;
     HR-ESI-MS(m/z) : [M-H]-C51H41FN13O12 计算值 : 1238.13114 ; 测量值 : 1238.12959 ;
     串 联 质 谱 Tanderm ESI-MS( 阳 离 子 扫 描 ) : 1239.9, 1220.0, 1196.0, 1149.4, 1116.0, 1035.1, 956.7, 904.7
     6’ - 氟诺斯菌素的测量结果与 5’ - 氟诺斯菌素类似。
     实施例 4
     通过中间体制备氟代诺斯菌素
     重复实施例 3, 不同点在于, 在发酵培养过程时不加入氟代色氨酸, 而改为加入实 施例 2 中制备的氟取代的 3- 甲基 -2- 吲哚酸, 即 3- 甲基 -5- 氟 -2- 吲哚酸 (5-F-MIA) 或 3- 甲基 -6- 氟 -2- 吲哚酸 (6-F-MIA)。
     结果, 在添加 3- 甲基 -5- 氟 -2- 吲哚酸 (5-F-MIA) 的情况下, 获得了 5’ - 氟诺斯 菌素。在添加 3- 甲基 -6- 氟 -2- 吲哚酸 (6-F-MIA) 的情况下, 获得了 6’ - 氟诺斯菌素。 这表明, 氟取代 3- 甲基 -2- 吲哚酸是合成氟代诺斯菌素的中间体。
     实施例 5
     氟代诺斯菌素的抗菌活性
     对 5’ - 氟诺斯菌素和诺斯菌素进行抗菌活性的测定, 方法如下 : 在 96 孔板中, 将 溶于四氢呋喃的 5’ - 氟诺斯菌素加入培养基至 0.256ug/ml 并逐级稀释至 0.00025ug/ml。 将测试菌加入培养基至 107-108cfu/ml( 根据 0.5McFarland 标准 ) 并培养过夜。测试菌不 能生长所对应的最小浓度为 MIC。
     最小抑菌浓度 (MIC) 测试结果显示, 5’ - 氟诺斯菌素的 MIC 值为 0.004ug/ml, 而诺 斯菌素的 MIC 值为 0.008ug/ml, 这表明, 5’ - 氟诺斯菌素具有更高的抗菌活性, 其抗革兰氏 阳性菌 Bacillus subtilis 的活性比诺斯菌素的活性提高 1 倍 ( 图 14 和表 1)。
     表 1 5’ - 氟诺斯菌素与诺斯菌素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 (MIC)
     注: 枯草芽孢杆菌购自上海医学工业研究院。
     同样地, 6’ - 氟诺斯菌素对抗革兰氏阳性菌 Bacillus subtilis 的活性也明显高 于诺斯菌素 ( 提高至少约 1 倍 )。
     实施例 6
     药物组合物
     5’ - 氟诺斯菌素 20g
     淀粉 140g
     微晶纤维素 70g
     按常规方法, 将上述物质混合均匀后, 装入普通明胶胶囊, 得到 1000 颗胶囊。
     按类似方法, 制得含 6’ - 氟诺斯菌素的胶囊。
     在本发明提及的所有文献都在本申请中引用作为参考, 就如同每一篇文献被单独 引用作为参考那样。 此外应理解, 在阅读了本发明的上述讲授内容之后,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 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 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 围。

新型氟代诺斯菌素及其制法和用途.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新型氟代诺斯菌素及其制法和用途.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新型氟代诺斯菌素及其制法和用途.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型氟代诺斯菌素及其制法和用途.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型氟代诺斯菌素及其制法和用途.pdf(2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453077A43申请公布日20120516CN102453077ACN102453077A21申请号201010519796322申请日20101026C07K5/027200601C12P21/02200601A61K38/08200601A61P31/04200601A61P31/1020060171申请人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地址200032上海市徐汇区枫林路354号72发明人刘文张琪陈单丹74专利代理机构上海一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66代理人祝莲君雷芳54发明名称新型氟代诺斯菌素及其制法和用途57摘要本发明涉及新型氟代诺斯菌素及其制法和用途。具体地。

2、,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发酵获得3甲基2吲哚酸3METHYL2INDOLICACID,MIA及其氟取代类似物的方法。本发明还涉及一类新型的氟取代诺斯菌素5氟诺斯菌素及6氟诺斯菌素及其制法和用途,该类化合物可以通过在诺斯菌素NOSIHEPTIDE产生菌STREPTOMYCESACTUOSUS的发酵过程中添加氟取代色氨酸而获得。以5氟诺斯菌素为例,其具有比诺斯菌素更高抗菌活性,对革兰氏阴性菌BACILLUSSUBTILIS抗菌活性高一倍。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12页附图10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12页附。

3、图10页1/1页21一种诺斯菌素衍生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衍生物是氟代的诺斯菌素。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诺斯菌素衍生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衍生物是5氟诺斯菌素或6氟诺斯菌素;较佳地,所述的5氟诺斯菌素和6氟诺斯菌素的结构式分别如式I和II所示3一种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诺斯菌素衍生物以及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诺斯菌素衍生物的用途,其特征在于,用于制备抗菌的组合物;或用于抑制微生物生长的组合物,或用作动物饲料的添加剂。5一种体外非治疗性地抑制微生物生长或杀灭微生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需要处理的场所施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诺斯菌素衍生物或权利要求3所述的药物组。

4、合物。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诺斯菌素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A在氟代色氨酸存在下,发酵培养诺斯菌素的生产菌,从而产生权利要求1所述的诺斯菌素衍生物;B从发酵产物中分离出权利要求1所述的诺斯菌素衍生物。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氟代色氨酸选自下组5氟色氨酸、6氟色氨酸或其组合。8一种可用于制备权利要求1所述的诺斯菌素衍生物的中间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间体是3甲基5氟2吲哚酸5FMIA或3甲基6氟2吲哚酸6FMIA。9一种制备权利要求8所述的中间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A在氟代色氨酸存在下,发酵培养表达S腺苷甲硫氨酸自由基酶NOSL的工程菌,从而产生中间体3甲。

5、基5氟2吲哚酸5FMIA或3甲基6氟2吲哚酸6FMIA,其中所述的工程菌中携带含有S腺苷甲硫氨酸自由基酶编码序列的质粒或基因组中整合有表达S腺苷甲硫氨酸自由基酶的编码序列,从而表达S腺苷甲硫氨酸自由基酶;B从发酵产物中分离出所述的中间体。10一种化合物的用途,其中所述的化合物选自下组5氟色氨酸、6氟色氨酸、3甲基5氟2吲哚酸5FMIA或3甲基6氟2吲哚酸6FMIA或其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化合物被用于制备权利要求1所述的诺斯菌素衍生物。权利要求书CN102453077A1/12页3新型氟代诺斯菌素及其制法和用途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工程领域,具体地涉及使用大肠杆菌重组菌株SL41。

6、01,发酵制备3甲基2吲哚酸及其氟取代类似物,以及通过前体喂养获得氟取代诺斯菌素的方法。背景技术0002硫肽类抗生素是一类富含硫元素,氨基酸残基被高度修饰的环肽类化合物,它们中大部分都是由放线菌产生,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这类化合物都拥有一个三或四取代的吡啶核心,多个噻唑、噁唑或噻唑啉等氮杂环及脱水氨基酸,有的还带有高度修饰的芳香环侧链。0003研究表明,硫肽类抗生素大都可以抑制革兰氏阳性菌的生长,对多种耐药性的条件致病菌具有较强的杀伤作用。硫肽类抗生素作用机制都是通过与核糖体结合,从而抑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根据它们结合位点的不同,大体上可分为两类1与50S核糖体亚单元上的23SRRNAL1。

7、1蛋白复合物结合,抑制延长因子的GTPASE活性,从而抑制蛋白质的合成;2与延长因子TU蛋白复合物结合,抑制EFTUGTPAATRNA复合物的形成,从而抑制蛋白质的合成。0004作为硫肽类抗生素家族中较早发现的成员之一,诺斯菌素NOSIHEPTIDE也称为那西肽、诺西肽或MULTITHIOMYCIN由于其优良的抗菌活性,很早就在工业上得到广泛的应用图1,其中RH。在结构上,诺斯菌素除了具有硫肽类抗生素的特征大环骨架以外,还具有一个特殊的吲哚酸侧环,因此合成途径非常复杂。0005为了提高诺斯菌素的抗菌活性,本领域一直在尝试开发诺斯菌素的各类衍生物,然而迄今为止尚未成功开发出活性更高的诺斯菌素的衍。

8、生物。因此,本领域迫切需要开发新型的、活性更高的诺斯菌素衍生物。发明内容0006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类活性更高的新型诺斯菌素衍生物氟代诺斯菌素。0007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所述氟代诺斯菌素的制法和用途。0008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诺斯菌素衍生物,其中所述的衍生物是氟代的诺斯菌素。0009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衍生物是5氟诺斯菌素或6氟诺斯菌素。0010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5氟诺斯菌素和6氟诺斯菌素的结构式分别如式I和II所示0011说明书CN102453077A2/12页40012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药物组合物,它含有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诺斯菌素衍生物以及药学上可接受。

9、的载体。0013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药物组合物是兽用的药物组合物,它含有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诺斯菌素衍生物以及兽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0014在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诺斯菌素衍生物的用途,它被用于制备抗菌的组合物;或用于制备抑制微生物生长的组合物;或用作动物饲料的添加剂尤其是作为起抗菌作用的添加剂。0015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组合物是药物组合物。0016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衣原体、支原体。0017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微生物包括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链球菌等等。0018在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体外非治疗性地抑制微生。

10、物生长或杀灭微生物的方法,包括步骤在需要处理的场所施用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诺斯菌素衍生物或第二方面所述的药物组合物。0019在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提供一种治疗动物的细菌感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给需要治疗的哺乳动物施用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诺斯菌素衍生物或第三方面所述的药物组合物。0020在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提供了本发明所述的诺斯菌素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0021A在氟代色氨酸存在下,发酵培养诺斯菌素的生产菌,从而产生本发明所述的诺斯菌素衍生物;0022B从发酵产物中分离出所述的诺斯菌素衍生物。0023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氟代色氨酸选自下组5氟色氨酸、6氟色氨酸或其组合。0024在另一。

11、优选例中,所述的衍生物是5氟诺斯菌素或6氟诺斯菌素,其结构式分别如式I和II所示。0025在本发明的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可用于制备本发明所述的诺斯菌素衍生物的中间体,其中所述的中间体是3甲基5氟2吲哚酸5FMIA或3甲基6氟2吲哚酸6FMIA。说明书CN102453077A3/12页50026在本发明的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制备本发明第七方面所述中间体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0027A在氟代色氨酸存在下,发酵培养表达S腺苷甲硫氨酸自由基酶NOSL的工程菌,从而产生中间体3甲基5氟2吲哚酸5FMIA或3甲基6氟2吲哚酸6FMIA,其中所述的工程菌中携带含有S腺苷甲硫氨酸自由基酶编码序列的质粒或基因组。

12、中整合有表达S腺苷甲硫氨酸自由基酶的编码序列,从而表达S腺苷甲硫氨酸自由基酶;0028B从发酵产物中分离出所述的中间体。0029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工程菌包括大肠杆菌。0030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氟代色氨酸选自下组5氟色氨酸、6氟色氨酸或其组合。0031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S腺苷甲硫氨酸自由基酶NOSL来自产生诺斯菌素的活跃链霉菌STREPTOMYCESACTUOSUS。0032在本发明的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化合物的用途,其中所述的化合物选自下组5氟色氨酸、6氟色氨酸、3甲基5氟2吲哚酸5FMIA或3甲基6氟2吲哚酸6FMIA或其组合,所述的化合物被用于制备本发明第一方面中所述的诺斯菌素。

13、衍生物。0033应理解,在本发明范围内中,本发明的上述各技术特征和在下文如实施例中具体描述的各技术特征可以互相组合,从而构成新的或优选的技术方案。限于篇幅,在此不再一一累述。附图说明0034下列附图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而不用于限定由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本发明范围。0035图1表示诺斯菌素NOSIHEPTIDE及本发明中5氟诺斯菌素和6氟诺斯菌素的化学结构,方框中强调的是诺斯菌素中甲基吲哚酸单元。0036图2表示S腺苷自由基酶NOSL催化色氨酸或氟代色氨酸到3甲基2吲哚酸MIA或氟代MIA的复杂转化。0037图3表示通过ECOLI异源表达NOSL获得MIA的HPLC分析。0038图4表示。

14、通过喂养SL4101菌株获得氟代MIA的HPLC分析,I为用5氟色氨酸喂养对照菌株SL4100含PET28A空质粒的ECOLIBL21DE3菌株;II为6氟色氨酸喂养SL4100,III为5氟色氨酸喂养SL4101产生5氟代MIA;IV为6氟色氨酸喂养SL4101产生6氟代MIA。0039图5表示通过喂养STREPTOMYCESACTUOSUS获得氟取代诺斯菌素的HPLC分析,I为不喂养氟代色氨酸的对照,II为5氟色氨酸喂养产生5氟诺斯菌素,III为6氟色氨酸喂养产生6氟诺斯菌素。0040图6为5氟诺斯菌素的结构,LCMS及UV分析。0041图7为6氟诺斯菌素的结构,LCMS及UV分析。004。

15、2图8为5氟诺斯菌素的串联质谱TANDEMESIMS分析。说明书CN102453077A4/12页60043图9为5氟诺斯菌素的1HNMR6DTHF,600M。0044图10为5氟诺斯菌素的13CNMR6DTHF,150M。0045图11为5氟诺斯菌素的1H1HCOSY600MHZ,D8THF。0046图12为5氟诺斯菌素的HSQC600MHZ,D8THF。0047图13为5氟诺斯菌素的19FNMR376MHZ,D6DMSO。0048图14表示5氟诺斯菌素的抗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活性测定1,5氟诺斯菌素;2,诺斯菌素。08GI,04GII,02GIII,OR01GIV化。

16、合物分别溶于200L四氢呋喃后加入牛津杯。结果显示,5氟诺斯菌素抗菌活性比诺斯菌素提高了1倍左右。0049符号说明0050图1中,NOS诺斯菌素;5氟NOS5氟诺斯菌素;6氟NOS6氟诺斯菌素。0051图2中,LTRPL色氨酸;L5FTRPL5氟色氨酸;L6FTRPL5氟色氨酸;MIA3甲基2吲哚酸;5FMIA3甲基5氟2吲哚酸;6FMIA3甲基5氟2吲哚酸。0052图3中,ECOLIBL21DE3NOSL异源表达宿主;PET28A大肠杆菌表达型质粒;SL4101导入NOCL表达质粒的ECOLIBL21DE3异源表达菌株。0053图4中,MIA3甲基2吲哚酸;5FLUOROMIA5氟代3甲基2。

17、吲哚酸;6FLUOROMIA6氟代3甲基2吲哚酸。0054图5中,SACTUOSUSWT诺斯菌素产生菌活跃链霉菌野生型;5FLUOROLTRP5氟色氨酸;6FLUOROLTRP6氟色氨酸;NOS诺斯菌素;5氟NOS5氟诺斯菌素;6氟NOS6氟诺斯菌素。0055图15中,MIC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INHIBITORYCONCENTRATIONS;NOS诺斯菌素;5氟NOS5氟诺斯菌素。具体实施方式0056本发明人经过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尤其通过对诺斯菌素生物合成基因簇的克隆以及生物合成机制研究,利用前体导向喂养等组合生物合成方法,首次成功制备获得了一类新型的、活性更高的诺斯菌素衍生物图1,R。

18、F。在此基础上完成了本发明。0057具体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备相应诺斯菌素合成中间体3甲基2吲哚酸MIA及其氟代类似物的方法图2,即通过发酵表达NOSL的表达菌株及前体喂养,可以较容易地获得3甲基2吲哚酸MIA及其氟代类似物。此外,对于诺斯菌素产生菌例如活跃链霉菌STREPTOMYCESACTUOSUS,可在发酵培养过程中添加或喂养5氟色氨酸或6氟色氨酸前体,从而获得对应的氟取代诺斯菌素。0058实验表明,与诺斯菌素相比,本发明的氟代诺斯菌素对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抗菌活性比诺斯菌素提高了一倍。0059活性成分0060如本文所用,术语“本发明的活性成分”、“本发明化合物。

19、”、和“本发明的诺斯菌素衍生物”可互换使用,都指氟代的诺斯菌素,尤其是如式I和II所示的5氟诺斯菌素或说明书CN102453077A5/12页76氟诺斯菌素。00610062如本文所用,术语“5氟NOS”表示5氟诺斯菌素,术语“6氟NOS”表示6氟诺斯菌素。其结构式如式I和II所示。0063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例中,提供了一种制备氟代诺斯菌素的简便方法,它包括将氟取代的色氨酸5氟色氨酸或6氟色氨酸喂养诺斯菌素NOSIHEPTIDE产生菌STREPTOMYCESACTUOSUS,获得了对应的氟取代诺斯菌素5氟诺斯菌素或6氟诺斯菌素。0064本发明人不仅通过对5氟诺斯菌素的大量发酵以及分离纯化,确证。

20、了化合物的结构。而且通过抗菌活性实验证实了,本发明的氟代诺斯菌素比诺斯菌素的抗菌活性有显著提高。0065中间体及其用途0066如本文所用,术语“中间体”指参与本发明氟代诺斯菌素合成的化合物,其中所述的化合物选自下组5氟色氨酸、6氟色氨酸、3甲基5氟2吲哚酸5FMIA或3甲基6氟2吲哚酸6FMIA或其组合。这些中间体化合物被用于合成或制备本发明的诺斯菌素衍生物。0067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例中,提供了一种发酵制备中间体3甲基2吲哚酸及其氟取代类似物的方法,其中包括00681对诺斯菌素生物合成中编码一个S腺苷甲硫氨酸自由基酶的基因NOSL进行PCR扩增并将其连入PET28A质粒。将获得的质粒导入大肠。

21、杆菌ECOLIBL21DE3获得重组菌株SL4101。对SL4101进行发酵可以获得产量大于40MG/L的3甲基2吲哚酸3METHYL2INDOLICACID,MIA。00692将经诱导表达一段时间的SL4101菌体重悬于培养基中,并在培养基中添加氟取代的色氨酸5氟色氨酸或6氟色氨酸,可以获得产量约为10MG/L的氟取代的MIA3甲基5氟2吲哚酸,5FMIA或3甲基6氟2吲哚酸,6FMIA。0070药物组合物和施用方法0071本发明化合物即氟代的诺斯菌素具有优异的抑菌抗菌活性,因此可用作抗菌素或抗生素。0072本发明化合物可施用于哺乳动物如人,可以口服、直肠、肠胃外静脉内、肌肉说明书CN102。

22、453077A6/12页8内或皮下、局部等方式给药。所述化合物可以单独给药,或者与其他药学上可接受的化合物联合给药。需要指出,本发明的化合物可以混合给药。0073用于口服给药的固体剂型包括胶囊剂、片剂、丸剂、散剂和颗粒剂。在这些固体剂型中,活性化合物与至少一种常规惰性赋形剂或载体混合,如柠檬酸钠或磷酸二钙,或与下述成分混合A填料或增容剂,例如,淀粉、乳糖、蔗糖、葡萄糖、甘露醇和硅酸;B粘合剂,例如,羟甲基纤维素、藻酸盐、明胶、聚乙烯基吡咯烷酮、蔗糖和阿拉伯胶;C保湿剂,例如,甘油;D崩解剂,例如,琼脂、碳酸钙、马铃薯淀粉或木薯淀粉、藻酸、某些复合硅酸盐、和碳酸钠;E缓溶剂,例如石蜡;F吸收加速。

23、剂,例如,季胺化合物;G润湿剂,例如鲸蜡醇和单硬脂酸甘油酯;H吸附剂,例如,高岭土;和I润滑剂,例如,滑石、硬脂酸钙、硬脂酸镁、固体聚乙二醇、十二烷基硫酸钠,或其混合物。胶囊剂、片剂和丸剂中,剂型也可包含缓冲剂。0074固体剂型如片剂、糖丸、胶囊剂、丸剂和颗粒剂可采用包衣和壳材制备,如肠衣和其它本领域公知的材料。它们可包含不透明剂,并且,这种组合物中活性化合物或化合物的释放可以延迟的方式在消化道内的某一部分中释放。可采用的包埋组分的实例是聚合物质和蜡类物质。必要时,活性化合物也可与上述赋形剂中的一种或多种形成微胶囊形式。0075用于口服给药的液体剂型包括药学上可接受的乳液、溶液、悬浮液、糖浆或。

24、酊剂。除了活性化合物外,液体剂型可包含本领域中常规采用的惰性稀释剂,如水或其它溶剂,增溶剂和乳化剂,例知,乙醇、异丙醇、碳酸乙酯、乙酸乙酯、丙二醇、1,3丁二醇、二甲基甲酰胺以及油,特别是棉籽油、花生油、玉米胚油、橄榄油、蓖麻油和芝麻油或这些物质的混合物等。0076除了这些惰性稀释剂外,组合物也可包含助剂,如润湿剂、乳化剂和悬浮剂、甜味剂、娇味剂和香料。0077除了活性化合物外,悬浮液可包含悬浮剂,例如,乙氧基化异十八烷醇、聚氧乙烯山梨醇和脱水山梨醇酯、微晶纤维素、甲醇铝和琼脂或这些物质的混合物等。0078用于肠胃外注射的组合物可包含生理上可接受的无菌含水或无水溶液、分散液、悬浮液或乳液,和用。

25、于重新溶解成无菌的可注射溶液或分散液的无菌粉末。适宜的含水和非水载体、稀释剂、溶剂或赋形剂包括水、乙醇、多元醇及其适宜的混合物。0079用于局部给药的本发明化合物的剂型包括软膏剂、散剂、贴剂、喷射剂和吸入剂。活性成分在无菌条件下与生理上可接受的载体及任何防腐剂、缓冲剂,或必要时可能需要的推进剂一起混合。0080本发明化合物可以单独给药,或者与其他药学上可接受的化合物联合给药。0081使用药物组合物时,是将安全有效量的本发明化合物适用于需要治疗的哺乳动物如人,其中施用时剂量为药学上认为的有效给药剂量,对于60KG体重的人而言,日给药剂量通常为11000MG,优选20500MG。当然,具体剂量还应。

26、考虑给药途径、病人健康状况等因素,这些都是熟练医师技能范围之内的。0082本发明的主要优点包括0083A提供一种制备3甲基2吲哚酸及其氟取代类似物的方法。0084B提供一种结构新颖的、活性更高的诺斯菌素衍生物。0085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说明书CN102453077A7/12页9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下列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实验方法,通常按照常规条件,例如SAMBROOK等人,分子克隆实验室手册NEWYORKCOLDSPRINGHARBORLABORATORYPRESS,1989中所述的条件,或按照制造厂商所建议的条件。0086除非另。

27、行定义,文中所使用的所有专业与科学用语与本领域熟练人员所熟悉的意义相同。此外,任何与所记载内容相似或均等的方法及材料皆可应用于本发明中。文中所述的较佳实施方法与材料仅作示范之用,但不能限制本发明的内容。0087实施例1大肠杆菌重组菌株SL4101的获得及MIA的制备0088在本实施例中,通过PCR扩增STREPTOMYCESACTUOSUS中编码NOSL的基因序列,将其连入PET28A表达载体后,将构建成功的质粒导入ECOLIBL21DE3中,得到重组菌株SL4101。诱导SL4101中NOSL的表达5小时以上,在发酵液上清及菌体中检测到大量的MIA大于40MG/L生成。00891NOSL表达。

28、菌株SL4101的构建0090克隆NOSL的引物序列如下0091NOSL正向5TTGAATTCATGACGCAGAACTCCCAGG3SEQIDNO10092NOSL反向5TTTAAGCTTTCAGACCGCCCGGGACGCCTC3SEQIDNO20093以抽提的活跃链霉菌的总DNA为模板,用上述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从而获得包含NOSL基因的约14KB的扩增片段,将其进行凝胶电泳分离,切胶回收纯化。加入限制性内切酶ECORI和HINDIII消化回收片段,将其连入用同样酶处理过的PET28A质粒购自PROMEGA公司后将连接体系转化常规的大肠杆菌ECOLIDH5,挑取单克隆菌落于LB培养。

29、液含有卡那霉素抗生素中培养过夜,至菌液较浓。提取质粒经酶切验证后送测序进一步验证。用验证正确的质粒转化ECOLIBL21DE3,从而获得重组的大肠杆菌菌株SL4101。00942重组菌株SL4101的发酵获得MIA0095将80保存的SL4101菌液在LB卡那霉素50G/ML平板上划线,培养过夜。挑取单菌落分别接种于3MLLB培养基卡那霉素50G/ML37培养8小时以上后接种于800MLLB培养基卡那霉素50G/ML,37培养25小时A600NM0507,转移至25继续培养05小时,加入FENH4SO4至终浓度2MG/L,再加入IPTG至终浓度01MM,25培养6小时以上或过夜。将菌液离心50。

30、00RMP,20分钟,菌液直接用HPLC进行检测图3。0096HPLC分析检测条件0097仪器AGILENT1100HPLC系统0098柱子AGILENTZORBAXSBC18柱46X150MM,产品批号9939679020099检测波长UV298NM0100流动相条件V1ML/MIN;AH2O1TFA;BCH3CN1TFA0101MINA/B085A/15B385A/15B说明书CN102453077A8/12页10660A/40B1260A/40B1945A/55B2085A/15B01023MIA的分离纯化及表征0103NOSL表达菌液经离心,上清用2MHCL调PH28后用05倍体积的萃。

31、取液正丁醇二氯甲烷14萃取两次。沉淀用50ML四氢呋喃浸泡2小时后离心弃沉淀,上清与萃取液合并后蒸发浓缩至近干。剩余固体用5ML四氢呋喃溶解,过滤除去不溶物后用半制备HPLCAGILENTZORBAXSBC18柱94X250MM,产品批号880975202进行分离纯化和表征。01041HNMR400MHZ,D6DMSO1128S,1H,760D,J802,1H,737D,J815,1H,720M,1H,702M,1H,250S,3H。010513CNMR400MHZ,D6DMSO1640,1359,1279,1251,1242,1201,1190,1169,1122,97。0106UV吸收,V。

32、MAX230NM和298NM;0107HRESIMSM/ZMH测量值17405605C10H8O2N的计算值174056150108上述结果证实,S腺苷甲硫氨酸自由基酶NOSL参与了吲哚酸单元的形成。0109实施例2氟代MIA的获得0110在本实施例中,将表达5小时的SL4101菌体重悬于用常规的LB培养基和M9培养基按11混合所形成的混合培养基中,并且喂养氟取代的色氨酸5氟色氨酸或6氟色氨酸,培养5小时以上,可获得10MG/L左右的对应氟取代的MIA,该化合物通过LC/MS检测图4,并且经过分离纯化和表征,结构得到证实。0111此外,还采用与实施例1类似的方法,将80保存的SL4101菌液在。

33、LB卡那霉素50G/ML平板上划线,培养过夜。挑取单菌落分别接种于3MLLB培养基卡那霉素50G/ML37培养8小时以上后接种于800MLLB培养基卡那霉素50G/ML,37培养25小时A600NM0507,转移至25继续培养05小时,加入FENH4SO4至终浓度2MG/L,加入对应的5氟或6氟取代的色氨酸至中浓度为1MM,再加入IPTG至终浓度01MM,25培养56小时。通过与实施例1类似的方法对氟取代的MIA进行分离纯化和表征。01125氟MIA01131HNMR400MHZ,D6DMSO1121S,1H,730M,2H,699M,1H,246S,3H;13CNMR100MHZ,D6DMS。

34、O1567,1544,1311,1271,1270,1122,1121,1115,1111,1031,1028,174;011419FNMR376MHZ,D6DMSO1196;0115UV/VISMAX227NM,242NM,和302NM;0116HRESIMSM/ZMHC10H7FO2N计算值19204663;测量值19204637;01176氟MIA说明书CN102453077A109/12页1101181HNMR300MHZ,CD3OD758M,1H,702M,1H,682M,1H,255S,3H;011919FNMR282MHZ,CD3OD1202;0120UV/VISMAX227NM。

35、,242NM,和302NM;0121HRESIMSM/ZMHC10H7FO2N计算值19204663;测量值192046240122上述结果证实,通过添加5氟色氨酸和6氟色氨酸,在S腺苷甲硫氨酸自由基酶NOSL的催化作用下,可分别形成3甲基5氟2吲哚酸5FMIA或3甲基6氟2吲哚酸6FMIA。0123实施例3氟代诺斯菌素的发酵、检测、分离纯化及活性测定0124在本实施例中,将氟取代的色氨酸5氟色氨酸或6氟色氨酸喂养诺斯菌素NOSIHEPTIDE产生菌STREPTOMYCESACTUOSUS,获得了对应的氟取代诺斯菌素5氟诺斯菌素或6氟诺斯菌素。方法如下0125将诺斯菌素产生菌SACTUOSUS。

36、单菌落接种于3ML常规的TSB培养基中,培养3648小时,将菌液接种于50MLTSB培养基至对数生长期。此时将34ML菌液接种于50ML预发酵培养基葡萄糖5G,玉米浆15ML,蛋白胨5G,酵母提取物1G,麦芽提取物1G,七水硫酸镁02G,硫酸铵15G,碳酸钙25G,PH68,30培养2836小时至菌体长浓。将10ML预发酵菌液接种于100ML发酵培养基中谷氨酸05G,精氨酸01G,天冬氨酸01G,七水磷酸氢二钾005G,七水硫酸镁01G,硫酸钠02G,七水硫酸锌0001G,七水硫酸亚铁0002G,碳酸钙03G,葡萄糖4G,PH725,30,250RPM培养,分别于30,48小时加入氟代色氨酸5。

37、氟色氨酸或6氟色氨酸至终浓度为02MM。培养96小时离心收菌。0126离心后上清弃去,菌体20100ML培养液用500ML丙酮浸泡过夜,过滤除去不溶物,滤液经HPLC分析结果如图5所示。0127此外,滤液经减压蒸馏抽干得深褐色膏状物。膏状物第一步先进行粗分,用100200目粗硅胶拌样膏状物,油泵抽干,上300400目硅胶预装的正相柱,梯度洗脱条件为012801290130氟代诺斯菌素出现在95二氯甲烷/5甲醇的洗脱部分中,把上述洗脱液减压抽干溶于3ML四氢呋喃,上C18材料的高压反相柱,洗脱顺序为说明书CN102453077A1110/12页120131水甲醇配比95/590/1085/158。

38、0/2060/4050/5040/601000132目标化合物出现在60水/40甲醇,50水/50甲醇这两部分,收集该段流出液,减压抽干,溶于3ML四氢呋喃,然后HPLC半制备。0133HPLC半制备条件0134仪器AGILENT1100HPLC系统0135柱子AGILENTZORBAXSBC18柱94X250MM,产品批号8809752020136检测波长UV330NM0137流动相条件V22ML/MIN;AH2O1TFA;BCH3CN1TFA0138MINA/B055A/45B2085A/15B0139按上述的HPLC的洗脱条件,收集氟代诺斯菌素的流出液,最终得到目标产物,结果如图613所。

39、示,测量数据如下01405氟诺斯菌素01411HNMR600MHZ,D8THF1076BR,1H,1019S,BR,1H,981S,1H,876S,1H,863S,BR,1H,832S,1H,813S,1H,793S,1H,779M,1H,777S,1H,770S,1H,743D,J950,2H,709M,689BR,652S,633Q,J700,586M,569T,J1050,545ZS,542M,432M,389T,J120,209S,167D,J600,075D,J650;014213CNMR150MHZ,D8THF1779,1739,1717,1714,1707,1682,1678,1。

40、664,1659,1618,1607,1604,1590,1581,1566,1559,1529,1529,1520,1517,1515,1498,1455,1356,1355,1354,1329,1319,1305,1290,1281,说明书CN102453077A1211/12页131272,1269,1268,1257,1251,1215,1200,1172,1156,680,646,584,583,509,468,353,299,232,215,147;014319FNMR376MHZ,D6DMSO1265;0144UV/VISMAX222NM和357NM;0145HRESIMSM/Z。

41、MHC51H41FN13O12计算值123813114;测量值123812959;0146串联质谱TANDERMESIMS阳离子扫描12399,12200,11960,11494,11160,10351,9567,904701476氟诺斯菌素的测量结果与5氟诺斯菌素类似。0148实施例40149通过中间体制备氟代诺斯菌素0150重复实施例3,不同点在于,在发酵培养过程时不加入氟代色氨酸,而改为加入实施例2中制备的氟取代的3甲基2吲哚酸,即3甲基5氟2吲哚酸5FMIA或3甲基6氟2吲哚酸6FMIA。0151结果,在添加3甲基5氟2吲哚酸5FMIA的情况下,获得了5氟诺斯菌素。在添加3甲基6氟2吲。

42、哚酸6FMIA的情况下,获得了6氟诺斯菌素。0152这表明,氟取代3甲基2吲哚酸是合成氟代诺斯菌素的中间体。0153实施例50154氟代诺斯菌素的抗菌活性0155对5氟诺斯菌素和诺斯菌素进行抗菌活性的测定,方法如下在96孔板中,将溶于四氢呋喃的5氟诺斯菌素加入培养基至0256UG/ML并逐级稀释至000025UG/ML。将测试菌加入培养基至107108CFU/ML根据05MCFARLAND标准并培养过夜。测试菌不能生长所对应的最小浓度为MIC。0156最小抑菌浓度MIC测试结果显示,5氟诺斯菌素的MIC值为0004UG/ML,而诺斯菌素的MIC值为0008UG/ML,这表明,5氟诺斯菌素具有更。

43、高的抗菌活性,其抗革兰氏阳性菌BACILLUSSUBTILIS的活性比诺斯菌素的活性提高1倍图14和表1。0157表15氟诺斯菌素与诺斯菌素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01580159注枯草芽孢杆菌购自上海医学工业研究院。0160同样地,6氟诺斯菌素对抗革兰氏阳性菌BACILLUSSUBTILIS的活性也明显高于诺斯菌素提高至少约1倍。0161实施例60162药物组合物01635氟诺斯菌素20G说明书CN102453077A1312/12页140164淀粉140G0165微晶纤维素70G0166按常规方法,将上述物质混合均匀后,装入普通明胶胶囊,得到1000颗胶囊。0167按类似方法,制。

44、得含6氟诺斯菌素的胶囊。0168在本发明提及的所有文献都在本申请中引用作为参考,就如同每一篇文献被单独引用作为参考那样。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的上述讲授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说明书CN102453077A141/10页15图1图2图3说明书附图CN102453077A152/10页16图4图5说明书附图CN102453077A163/10页17图6说明书附图CN102453077A174/10页18图7说明书附图CN102453077A185/10页19图8说明书附图CN102453077A196/10页20图9说明书附图CN102453077A207/10页21图10说明书附图CN102453077A218/10页22图11说明书附图CN102453077A229/10页23图12说明书附图CN102453077A2310/10页24图13图14说明书附图CN102453077A2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有机化学〔2〕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