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噻吩甲酰胺衍生物及其药物用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型噻吩甲酰胺衍生物及其药物用途。 该化合物作为葡萄糖激酶活化 剂具有各种药物用途。
背景技术 葡萄糖激酶 (ATP : D-glucose 6-phosphotransferase, EC2.7.1.1.) 是存在于哺 乳类中的 4 种己糖激酶之一 ( 己糖激酶 IV)。己糖激酶是对葡萄糖代谢的最初阶段进行催 化的酶, 其将葡萄糖转化为葡萄糖 -6- 磷酸。 葡萄糖激酶主要表达于肝脏和胰腺 β 细胞中, 作为葡萄糖代谢的限速酶发挥作用, 在全身的葡萄糖动态平衡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葡 萄 糖 激 酶 对 于 葡 萄 糖 具 有 较 低 的 亲 和 性, 具 有 接 近 生 理 血 糖 值 的 Km 值 (8-15mM)。另外, 葡萄糖激酶不会因生理浓度的葡萄糖 -6- 磷酸而受到抑制。因此, 若正常 血糖值 (5mM) 因饮食而上升至 10 ~ 15mM, 则通过葡萄糖激酶进行的葡萄糖代谢增大。 由此 认为葡萄糖激酶在肝脏和胰腺 β 细胞中作为葡萄糖传感器发挥作用。
通过利用转基因动物进行研究, 确认了动物中的葡萄糖激酶的作用。 据报道, 不表 达葡萄糖激酶的小鼠在生后不久就会因严重的糖尿病而死亡, 另一方面, 过量表达葡萄糖 激酶的小鼠改善了糖耐量。 通过这些研究确认了葡萄糖激酶实际上在全身的葡萄糖动态平 衡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青年发病型的成人发病型糖尿病 (MODY-2) 是因葡萄糖激酶基因的功能丧失的突 变而引起的, 葡萄糖激酶活性的降低导致血糖上升。 此外, 还发现了具有使葡萄糖激酶的活 性上升的突变的血统, 这些血统中, 通过血浆胰岛素水平的上升而表现出空腹时低血糖状 态。
这样, 葡萄糖激酶起到葡萄糖传感器的作用, 对于血糖调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可 以认为, 利用葡萄糖传感器系统进行的血糖控制对于许多 II 型糖尿病患者而言是有用的 治疗。对于活化葡萄糖激酶的物质而言, 期待其通过提高葡萄糖传感器的作用而具有以下 作用 : 在胰腺 β 细胞中促进胰岛素分泌的作用、 在肝细胞中促进糖摄入并抑制糖释放的作 用, 因此认为该物质作为 II 型糖尿病的预防或治疗剂有用。
迄今为止报道了许多具有葡萄糖激酶活化作用的化合物 ( 非专利文献 1)。 作为两 个 5 元芳香族杂环以酰胺键键合而成的化合物, 专利文献 1 报道了具有吡咯环的化合物, 专 利文献 2 报道了具有吲哚环的化合物, 但这些化合物与本申请发明的噻吩甲酰胺衍生物具 有不同的结构。
另一方面, 作为噻吩甲酰胺衍生物, 由 Enamine, Ltd.( 乌克兰 ) 销售了一种 2, 5- 二甲基噻吩 -3- 甲酸噻唑 -2- 基酰胺的试剂, 但并没有关于生物活性等的报告, 而且其结 构与噻吩环上具有吡咯烷环的本申请发明的化合物是不同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 1 : 国际公开 2008/149382 号
专利文献 2 : 国际公开 2004/031179 号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 1 : Expert Opin.Ther.Patents 18, 759-768, 2008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具有葡萄糖激酶活化作用的化合物 ; 以及提供基于葡萄糖 激酶活化作用的预防或治疗剂, 其用于预防或治疗糖尿病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肾 病、 糖尿病神经病变、 缺血性心脏病或者动脉硬化等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
鉴于上述问题, 作为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人认为具有新型基本结构 的化合物是有效的, 并且着眼于新型葡萄糖激酶活化剂的创制反复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 果发现下述通式 (I) 表示的化合物及其盐具有非常优异的葡萄糖激酶活化作用, 进而在溶 解度等作为药品的物性方面也具有优异的性质, 可以形成各种在副作用 ( 对于 hERG、 CYP 的 作用 ) 与药效的背离方面优异的安全且有用的药物, 由此完成了本发明。
即, 根据本发明, 提供下述通式 (I) 表示的化合物或其可药用盐 :
[ 式中, X 指氮原子或 CR6, R6 指氢原子或卤原子 ; R1 指氢原子、 C1-C6 烷基、 C1-C6 2 3 4 5 烷氧基或 C1-C6 烷硫基 ; R 指氢原子或氟原子 ; R 指氢原子或 C1-C6 烷基 ; R 和 R 中的一者 指氢原子或 C1-C6 烷基, 另一者指 C1-C6 亚烷基甲酸、 C1-C6 烷基磺酰基、 C1-C6 烷基羰基或 CONH2。], 本说明书中, 在下文中将这些化合物称为 “本发明化合物” 。以下列举本发明化合 物的各种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为一种化合物, 其中, 所述通式 (I) 中, X 为氮原子、 C-H、 C-F 或 C-C1, R1 为氢原子、 C1-C3 烷基、 C1-C3 烷氧基或 C1-C3 烷硫基。
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为一种化合物, 其中, 所述通式 (I) 中, X 为 C-H、 C-F 或 C-Cl, R1 为氢原子。
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为一种化合物, 其中, 所述通式 (I) 中, X 为氮原子, R1 为 氢原子或 C1-C3 烷基。
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为一种化合物, 其中, 所述通式 (I) 中, R3 为氢原子或 C1-C3 烷基, R4 和 R5 中的一者为氢原子或 C1-C6 烷基, 另一者为 C1-C3 亚烷基甲酸、 C1-C3 烷基磺酰基、 C1-C3 烷基羰基或 CONH2。
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为一种化合物, 其中, 所述通式 (I) 中, R4 和 R5 中的一者 为氢原子或 C1-C6 烷基, 另一者为 C1-C3 亚烷基甲酸或 C1-C3 烷基磺酰基。
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为一种化合物, 其中, 所述通式 (I) 中, X 为 C-F, R1 为氢 原子, R2 为氢原子或氟原子, R3 为氢原子或 C1-C3 烷基, R4 和 R5 中的一者为氢原子或 C1-C6
烷基, 另一者为 C1-C3 亚烷基甲酸。
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为一种化合物, 其中, 所述通式 (I) 中, X 为氮原子或 1 2 3 C-F, R 为氢原子或 C1-C3 烷基, R 为氢原子或氟原子, R 为氢原子或 C1-C3 烷基, R4 和 R5 中的一者为氢原子, 另一者为 C1-C3 烷基磺酰基。
另外, 本发明还提供作为所述通式 (I) 表示的本发明化合物的中间体的、 下述通 式 (II) 表示的化合物、 下述通式 (III) 表示的化合物以及通式 (IV) 表示的化合物。
[ 式中, X 指氮原子或 CR6, R6 指氢原子或卤原子 ; R1 指氢原子、 C1-C6 烷基、 C1-C6 2 烷氧基或 C1-C6 烷硫基 ; R 指氢原子或氟原子。]
[ 式中, R2 指氢原子或氟原子 ; R7 指氢原子或羧基的保护基 ; R8 指氢原子或氨基的 保护基。]
[ 式中, R7 指氢原子或羧基的保护基 ; R9 指溴原子或碘原子。]
此外, 本发明还提供含有所述本发明化合物作为有效成分的药物组合物。 即, 本发 明的药物组合物用于预防或治疗糖尿病。
本发明化合物具有优异的葡萄糖激酶活化作用, 作为糖尿病或糖尿病视网膜病 变、 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神经病变、 缺血性心脏病或者动脉硬化等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的预 防或治疗剂有用。另外, 本发明提供各种在副作用 ( 对于 hERG、 CYP 的作用 ) 与药效的背离 方面优异的安全且有用的药物。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 对本发明化合物进行说明。
上述通式 (I) 表示的本发明化合物中, X 为氮原子或 CR6, R6 为氢原子或卤原子, R1 为氢原子、 C1-C6 烷基、 C1-C6 烷氧基或 C1-C6 烷硫基。其中, X 优选为氮原子、 C-F 或 C-Cl, 1 R 优选为氢原子、 C1-C3 烷基、 C1-C3 烷氧基或 C1-C3 烷硫基。其中, X 为 C-F 或 C-Cl 时, R1 优选为氢原子, X 为氮原子时, R1 优选为氢原子或 C1-C3 烷基。
R2 为氢原子或氟原子。另外, R3 为氢原子或 C1-C6 烷基, 但优选为氢原子或 C1-C3 烷基。
R4 和 R5 中的一者为氢原子或 C1-C6 烷基, 另一者为 C1-C6 亚烷基甲酸、 C1-C6 烷基 4 5 磺酰基、 C1-C6 烷基羰基或 CONH2。其中, 优选 R 和 R 中的一者为氢原子或 C1-C6 烷基, 另 一者为 C1-C3 亚烷基甲酸、 C1-C3 烷基磺酰基、 C1-C3 烷基羰基或 CONH2, 其中, 另一者最适 合为 C1-C3 亚烷基甲酸或 C1-C3 烷基磺酰基。
特别优选的本发明化合物是, 通式 (I) 中, X 为 C-F, R1 为氢原子, R2 为氢原子或氟 原子, R3 为氢原子或 C1-C3 烷基, R4 和 R5 中的一者为氢原子或 C1-C6 烷基, 另一者为 C1-C3 亚烷基甲酸。
另一种特别优选的本发明化合物是, 通式 (I) 中, X 为氮原子或 C-F, R1 为氢原子或 C1-C3 烷基, R2 为氢原子或氟原子, R3 为氢原子或 C1-C3 烷基, R4 和 R5 中的一者为氢原子, 另一者为 C1-C3 烷基磺酰基。
需要说明的是, 本发明化合物中, “卤原子” 指氟原子、 氯原子、 溴原子或碘原子。
“C1-C6 烷基” 指由 1 ~ 6 个碳原子构成的直链或支链状的烷基, 例如, 可以举出 甲基、 乙基、 正丙基、 异丙基、 正丁基、 异丁基、 仲丁基、 叔丁基、 正戊基、 异戊基、 新戊基、 叔戊 基、 正己基、 异己基、 1- 甲基丁基、 2- 甲基丁基、 1, 2- 二甲基丙基等。
“C1-C6 烷氧基” 指 -O-(C1-C6 烷基 ) 基, 例如, 可以举出甲氧基、 乙氧基、 正丙氧 基、 异丙氧基、 正丁氧基、 异丁氧基、 仲丁氧基、 叔丁氧基、 正戊氧基、 异戊氧基、 新戊氧基、 叔 戊氧基、 1- 甲基丁氧基、 2- 甲基丁氧基、 1, 2- 二甲基丙氧基、 正己氧基等。
“C1-C6 烷硫基” 指 -S-(C1-C6 烷基 ) 基。另外, “C1-C6 亚烷基甲酸” 指 -(C1-C6 亚烷基 )-COOH, “C1-C6 亚烷基” 指由 1 ~ 6 个碳原子构成的直链状的亚烷基, 例如, 可以举 出亚甲基、 亚乙基、 正亚丙基、 正亚丁基等。
“C1-C6 烷 基 磺 酰 基” 指 -SO2-(C1-C6 烷 基 ) 基。 另 外, “C1-C6 烷 基 羰 基” 指 -CO-(C1-C6 烷基 ) 基。
接下来, 对作为本发明化合物的中间体的化合物进行说明。
上述通式 (II) 表示的中间体中, X 为氮原子或 CR6, R6 为氢原子或卤原子。R1 为氢 原子、 C1-C6 烷基、 C1-C6 烷氧基或 C1-C6 烷硫基。其中, X 优选为氮原子、 C-F 或 C-Cl, R1 优 选为氢原子、 C1-C3 烷基、 C1-C3 烷氧基或 C1-C3 烷硫基。其中, X 为 C-F 或 C-Cl 时, R1 优 选为氢原子, X 为氮原子时, R1 优选为氢原子或 C1-C3 烷基。R2 为氢原子或氟原子。
进而, 对另一个作为本发明化合物的中间体的化合物进行说明。
上述通式 (II) 表示的中间体中, R2 为氢原子或氟原子, R7 为氢原子或羧基的保护 基, R8 为氢原子或氨基的保护基。
进而, 对另一个作为本发明化合物的中间体的化合物进行说明。
上述通式 (III) 表示的中间体中, R7 为氢原子或羧基的保护基, R9 为溴原子或碘原子。 “羧基的保护基” 指通常在有机合成上作为羧基的保护基已知的基团, 例如, 可以 举出 (1) 甲基、 乙基、 异丙基、 叔丁基之类的直链状或者支链状的碳原子数为 1 ~ 4 的低级 烷基 ; (2)2- 碘乙基、 2, 2, 2- 三氯乙基之类的卤代低级烷基 ; (3) 甲氧基甲基、 乙氧基甲基、 异丁氧基甲基之类的低级烷氧基甲基 ; (4) 丁酰氧基甲基、 新戊酰氧基甲基之类的低级脂 肪族酰氧基甲基 ; (5)1- 甲氧基羰酰氧基乙基、 1- 乙氧基羰酰氧基乙基之类的 1- 低级烷氧 基羰酰氧基乙基 ; (6) 苄基、 对甲氧基苄基、 邻硝基苄基、 对硝基苄基之类的芳烷基 ; (7) 二 苯甲基、 (8) 酞基等。
“氨基的保护基” 指通常在有机合成上作为氨基的保护基已知的基团, 例如, 可以 举出 (1) 甲酰基、 乙酰基、 氯乙酰基、 二氯乙酰基、 丙酰基、 苯基乙酰基、 苯氧基乙酰基、 噻吩 基乙酰基等取代或非取代的低级烷酰基 ; (2) 苄氧基羰基、 叔丁氧基羰基、 对硝基苄氧基羰 基、 9- 芴基甲氧基羰基等取代或非取代的低级烷氧基羰基 ; (3) 甲基、 叔丁基、 2, 2, 2- 三氯 乙基、 三苯甲基、 对甲氧基苄基、 对硝基苄基、 二苯基甲基、 新戊酰氧基甲基等取代低级烷 基; (4) 三甲基甲硅烷基、 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基等取代甲硅烷基、 (5) 亚苄基、 亚水杨基、
对硝基亚苄基、 间氯亚苄基、 3, 5- 二 ( 叔丁基 )-4- 羟基亚苄基、 3, 5- 二 ( 叔丁基 ) 亚苄基 等取代或非取代的亚苄基等。
“可药用盐” 指保持了通式 (I) 表示的化合物的生物学有效性和特性、 且在生物学 或其他方面也没有不利情况的盐。 这样的可药用盐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作为可药用盐, 可以举出无机酸加成盐 ( 例如, 与盐酸、 氢溴酸、 硫酸、 硝酸、 磷酸等形成的盐 )、 有机酸加成 盐 ( 例如, 与甲磺酸、 对甲苯磺酸、 乙酸、 草酸、 柠檬酸、 富马酸、 马来酸、 酒石酸、 琥珀酸、 苹 果酸形成的盐 )、 与氨基酸形成的盐 ( 例如, 与赖氨酸、 精氨酸等形成的盐 )、 碱金属加成盐 ( 例如, 与钠、 钾等形成的盐 )、 碱土金属加成盐 ( 例如, 与钙、 镁等形成的盐 )、 有机胺加成 盐 ( 例如, 与二乙胺、 二乙醇胺、 哌嗪等形成的盐 ) 等。这些加成盐的形成反应可以根据常 规方法进行。
本发明化合物中还包含前药, 该前药指在生物体内的生理条件下通过酶、 胃酸等 所产生的反应而转化成上述通式 (I) 的化合物, 各种前药在本技术领域中是已知的。例如, 作为通式 (I) 表示的化合物具有羧酸基时的前药, 可以举出该羧酸基被酯化或酰胺化的化 合物 ( 例如, 被乙酯化、 羧甲酯化、 新戊酰氧基甲基化或甲基酰胺化的化合物 ) 等。 作为通式 (I) 表示的化合物具有氨基时的前药, 可以举出该氨基被酰基化、 烷基化或磷酸化的化合物 ( 例如, 被二十酰基化、 丙氨酰基化、 戊基氨基羰基化、 四氢呋喃基化、 吡咯烷基甲基化、 乙酰 氧基甲基化或叔丁基化的化合物 ) 等。 另外, 本发明化合物中存在 1 个或 2 个以上不对称碳原子时, 本发明包含基于不 对称碳原子的异构体和它们的任意组合的化合物中的任意一种, 存在几何异构或互变异构 时, 本发明包含这些几何异构体或互变异构体中的任意一种。 此外, 本发明化合物中还包含 与水、 乙醇等作为药品所容许的溶剂形成的溶剂化物。
作为本发明化合物的通式 (I) 表示的化合物可以通过组合以下的反应工序式 I ~ VI 所示的方法、 实施例所记载的方法或者公知的方法来进行制造。
[ 反应工序式 I]
[ 式中, R10 为氨基的保护基, R11 为 C1-C6 烷基磺酰基、 C1-C6 烷基羰基或 CONH2, 其 他符号的含义与上述通式相同。]
[ 工序 I-1]
利用氯化剂 ( 例如, 亚硫酰氯、 草酰氯 ) 使通式 (IIIa) 表示的化合物在适当的溶 剂 ( 例如甲苯、 二氯甲烷等 ) 中形成酰氯后, 在通式 (V) 表示的化合物和适当的溶剂 ( 例如 甲苯、 二氯甲烷、 四氢呋喃、 N, N- 二甲基甲酰胺等 ) 中利用碱 ( 例如, 三乙胺、 N, N- 二乙基 苯胺等 ) 使其反应, 从而得到通式 (VI) 表示的化合物。 反应温度为 -20℃至溶剂的沸点, 反 应时间为 30 分钟至 48 小时。另外, 在适当的溶剂 ( 例如 N, N- 二甲基甲酰胺、 二氯甲烷、 四 氢呋喃等 ) 中, 在添加剂 ( 二异丙基乙胺、 4- 二甲氨基吡啶、 1- 羟基 -1H- 苯并三唑等 ) 的 存在下或非存在下, 利用缩合剂 (1- 乙基 -3-(3- 二甲氨基丙基 ) 碳二亚胺、 二环己基碳二 亚胺等 ) 使通式 (IIIa) 表示的化合物和通式 (V) 表示的化合物反应, 从而也可以得到通式 (VI) 表示的化合物。反应温度为 -20℃至溶剂的沸点, 反应时间为 30 分钟至 48 小时。需 要说明的是, 通式 (V) 表示的化合物可以作为市售品获得, 或者可以使用公知的方法制造。
[ 工序 I-2]
参考 “Protecting Groups in Organic Synthesis, 3rd Edition, Wiley(1999)” 10 中记载的方法, 去除通式 (VI) 表示的化合物的保护基 R , 从而得到通式 (II) 表示的化合 物。
[ 工序 I-3]
在适当的溶剂 ( 例如 N, N- 二甲基甲酰胺、 二氯甲烷、 四氢呋喃等 ) 中, 在添加剂 ( 二异丙基乙胺、 4- 二甲氨基吡啶、 1- 羟基 -1H- 苯并三唑等 ) 的存在下或非存在下, 利用 缩合剂 (1- 乙基 -3-(3- 二甲氨基丙基 ) 碳二亚胺、 二环己基碳二亚胺等 ) 使通式 (II) 表 示的化合物和通式 (VII) 表示的化合物反应, 从而得到通式 (Ia) 表示的化合物。反应温度 为 -20℃至溶剂的沸点, 反应时间为 30 分钟至 48 小时。需要说明的是, 通式 (VII) 表示的 化合物可以作为市售品获得, 或者可以使用公知的方法制造。
[ 反应工序式 II]
[ 式中, R12 为 C1-C6 烷基磺酰基或 C1-C6 烷基羰基, 其他符号的含义与上述通式和 上述反应工序式相同。][ 工序 II-1]
在适当的溶剂 ( 例如 N, N- 二甲基甲酰胺、 二氯甲烷、 四氢呋喃等 ) 中, 在添加剂 ( 二异丙基乙胺、 4- 二甲氨基吡啶、 1- 羟基 -1H- 苯并三唑等 ) 的存在下或非存在下, 利用缩 合剂 (1- 乙基 -3-(3- 二甲氨基丙基 ) 碳二亚胺、 二环己基碳二亚胺等 ) 使通式 (II) 表示 的化合物和通式 (VIII) 表示的化合物反应, 从而得到通式 (IX) 表示的化合物。反应温度 为 -20℃至溶剂的沸点, 反应时间为 30 分钟至 48 小时。需要说明的是, 通式 (VIII) 表示的 化合物可以作为市售品获得, 或者可以使用公知的方法制造。
[ 工序 II-2]
参考上述 “Protecting Groups in Organic Synthesis” 中记载的方法, 去除通式 10 (IX) 表示的化合物的保护基 R , 从而得到通式 (X) 表示的化合物。
[ 工序 II-3]
利用碱 ( 例如, 吡啶、 三乙胺、 N, N- 二乙基苯胺等 ) 使通式 (X) 表示的化合物和通 式 (XI) 表示的化合物在适当的溶剂 ( 例如二氯甲烷、 甲苯、 四氢呋喃、 N, N- 二甲基甲酰胺 等 ) 中反应, 从而得到通式 (Ib) 表示的化合物。 反应温度为 -20℃至溶剂的沸点, 反应时间 为 30 分钟至 48 小时。需要说明的是, 通式 (XI) 表示的化合物可以作为市售品获得, 或者 可以使用公知的方法制造。
[ 反应工序式 III][ 式中, R13 为氢原子或 C1-C6 烷基, R14 为羧基的保护基, n 为 1 ~ 6 的整数, 其他 符号的含义与上述通式和上述反应工序式相同。]
[ 工序 III-1]
利用缩合剂 (1- 乙基 -3-(3- 二甲氨基丙基 ) 碳二亚胺、 二环己基碳二亚胺等 ) 使 通式 (II) 表示的化合物和通式 (XII) 表示的化合物在适当的溶剂 ( 例如 N, N- 二甲基甲酰 胺、 二氯甲烷、 四氢呋喃等 ) 中、 在添加剂 ( 二异丙基乙胺、 4- 二甲氨基吡啶、 1- 羟基 -1H- 苯 并三唑等 ) 的存在下或非存在下反应, 从而得到通式 (XIII) 表示的化合物。反应温度 为 -20℃至溶剂的沸点, 反应时间为 30 分钟至 48 小时。需要说明的是, 通式 (XII) 表示的 化合物可以作为市售品获得, 或者可以使用公知的方法制造。
[ 工序 III-2]
参考上述 “Protecting Groups in Organic Synthesis” 中记载的方法, 去除通式 10 (XIII) 表示的化合物的保护基 R , 从而得到通式 (XIV) 表示的化合物。
[ 工序 III-3]
利用碱 ( 三乙胺、 二异丙基乙胺、 吡啶等 ) 使通式 (XIV) 表示的化合物和通式 (XV) 表示的化合物在适当的溶剂 ( 例如 N, N- 二甲基甲酰胺、 二氯甲烷、 四氢呋喃等 ) 中反应, 从 而得到通式 (XVI) 表示的化合物。反应温度为 -20℃至溶剂的沸点, 反应时间为 30 分钟至 48 小时。需要说明的是, 通式 (XV) 表示的化合物可以作为市售品获得, 或者可以使用公知 的方法制造。 [ 工序 III-4]
参考上述 “Protecting Groups in Organic Synthesis” 中记载的方法, 去除通式 14 (XVI) 表示的化合物的保护基 R , 从而得到通式 (Ic) 表示的化合物。
[ 反应工序式 IV]
[ 式中, 所有符号的含义与上述通式和上述反应工序式相同。]
[ 工序 IV-1]
利用碱 ( 三乙胺、 TritonB、 氢氧化钠等 ) 使通式 (XIV) 表示的化合物和通式 (XVII) 表示的化合物在适当的溶剂 ( 例如, 乙醇、 1, 4- 二氧六环、 N, N- 二甲基甲酰胺等 ) 中反应, 从而得到通式 (XVIII) 表示的化合物。反应温度为 -20℃至溶剂的沸点, 反应时间
为 30 分钟至 48 小时。需要说明的是, 通式 (XVII) 表示的化合物可以作为市售品获得, 或 者可以使用公知的方法制造。
[ 工序 IV-2]
参考上述 “Protecting Groups in Organic Synthesis” 中记载的方法, 去除通式 14 (XVIII) 表示的化合物的保护基 R , 从而得到通式 (Id) 表示的化合物。
[ 反应工序式 V]
[ 式中, 所有符号的含义与上述通式和上述反应工序式相同。]
[ 工序 V-1]
利用碱 ( 例如, 三乙胺、 吡啶、 二叔丁基吡啶等 ) 使通式 (II) 表示的化合物和通式 (XIX) 表示的化合物在适当的溶剂 ( 例如甲苯、 二氯甲烷、 四氢呋喃、 N, N- 二甲基甲酰胺等 ) 中反应, 从而得到通式 (XX) 表示的化合物。反应温度为 -20℃至溶剂的沸点, 反应时间为 30 分钟至 48 小时。需要说明的是, 通式 (XIX) 表示的化合物可以作为市售品获得, 或者可 以使用公知的方法制造。
[ 工序 V-2]
利用碱 ( 三乙胺、 二异丙基乙胺、 吡啶等 ) 使通式 (XX) 表示的化合物和通式 (XXI) 表示的化合物在适当的溶剂 ( 例如, N, N- 二甲基甲酰胺、 二氯甲烷、 四氢呋喃等 ) 中反应, 从而得到通式 (XXII) 表示的化合物。 反应温度为 -20℃至溶剂的沸点, 反应时间为 30 分钟 至 48 小时。需要说明的是, 通式 (XXI) 表示的化合物可以作为市售品获得, 或者可以使用 公知的方法制造。
[ 工序 V-3]
参考上述 “Protecting Groups in Organic Synthesis” 中记载的方法, 去除通式 14 (XXII) 表示的化合物的保护基 R , 从而得到通式 (Ie) 表示的化合物。
[ 反应工序式 VI]
[ 式中, 所有符号的含义与上述通式和上述反应工序式相同。]
[ 工序 VI-1]
在适当的溶剂 ( 例如 N, N- 二甲基甲酰胺、 二氯甲烷、 四氢呋喃等 ) 中, 在添加剂 ( 二异丙基乙胺、 4- 二甲氨基吡啶、 1- 羟基 -1H- 苯并三唑等 ) 的存在下或非存在下, 利用缩 合剂 (1- 乙基 -3-(3- 二甲氨基丙基 ) 碳二亚胺、 二环己基碳二亚胺等 ) 使通式 (II) 表示 的化合物和通式 (XXIII) 表示的化合物反应, 从而得到通式 (XVI) 表示的化合物。反应温 度为 -20℃至溶剂的沸点, 反应时间为 30 分钟至 48 小时。需要说明的是, 通式 (XXIII) 表 示的化合物可以使用公知的方法或参考例 66 ~ 81 中记载的方法进行制造。
[ 工序 VI-2]
参考上述 “Protecting Groups in Organic Synthesis” 中记载的方法, 去除通式 14 (XVI) 表示的化合物的保护基 R , 从而得到通式 (Ic) 表示的化合物。
作为上述通式 (I) 表示的本发明化合物的中间体的通式 (III) 和通式 (IV) 表示 的化合物可以组合以下的反应工序式 VII ~ IX 所示的方法、 实施例 1 ~ 9 中记载的方法或 公知的方法进行制造。
[ 反应工序式 VII]
[ 式中, 所有符号的含义与上述通式和上述反应工序式相同。] [ 工序 VII-1]在适当的溶剂 ( 例如, 四氢呋喃、 二乙醚等 ) 中, 在胺试剂 ( 二异丙胺、 六甲基磷酰 三胺、 N, N, N, N- 四甲基乙二胺等 ) 的存在下, 利用碱 ( 正丁基锂等 ) 使通式 (XXIV) 表示的 化合物和卤代甲烷反应, 从而得到通式 (XXV) 表示的化合物。反应温度为 -78℃至室温, 反 应时间为 10 分钟至 24 小时。
[ 工序 VII-2]
参考上述 “Protecting Groups in Organic Synthesis” 中记载的方法, 引入通式 14 (XXV) 表示的化合物的保护基 R , 从而得到通式 (XXVI) 表示的化合物。
[ 工序 VII-3]
利用溴化剂或碘化剂 ( 例如, N- 溴代琥珀酰亚胺、 溴、 N- 碘代琥珀酰亚胺、 碘等 ) 使通式 (XXVI) 表示的化合物在适当的溶剂 (N, N- 二甲基甲酰胺、 二氯甲烷、 二乙醚等 ) 中 反应, 从而得到通式 (IVa) 表示的化合物。反应温度为 -50℃至溶剂的沸点, 反应时间为 10 分钟至 48 小时。
[ 工序 VII-4]
在适当的溶剂 ( 例如, 四氢呋喃、 二乙醚等 ) 中, 在有机锂或有机镁试剂 ( 例如, 异丙基溴化镁、 正丁基锂等 ) 的存在下, 使通式 (IVa) 表示的化合物与通式 (XXVII) 表示 的化合物反应, 从而得到通式 (XXVIII) 表示的化合物。反应温度为 -78℃至溶剂的沸点, 反应时间为 10 分钟至 48 小时。需要说明的是, 通式 (XXVII) 表示的化合物可以参考上述 “Protecting Groups in Organic Synthesis” 中记载的方法通过向市售的 2- 吡咯烷酮中 引入保护基而得到。
[ 工序 VII-5]
利用还原剂 ( 例如, 硼氢化钠等 ) 使通式 (XXVIII) 表示的化合物在适当的溶剂 ( 例如, 甲醇、 乙醇、 四氢呋喃、 二乙醚等 ) 中反应, 从而得到通式 (XXIX) 表示的化合物。反 应温度为 -20℃至溶剂的沸点, 反应时间为 10 分钟至 48 小时。
[ 工序 VII-6]在适当的溶剂 ( 例如, 二氯甲烷、 四氢呋喃等 ) 中, 在碱 ( 例如, 三乙胺、 吡啶等 ) 的存在下, 利用甲磺酰氯使通式 (XXIX) 表示的化合物环化, 从而得到通式 (IIIb) 表示的化 合物。反应温度为 -78℃至溶剂的沸点, 反应时间为 10 分钟至 48 小时。
[ 工序 VII-7]
参考上述 “Protecting Groups in Organic Synthesis” 中记载的方法, 去除通式 14 (IIIb) 表示的化合物的保护基 R , 从而得到通式 (IIIc) 表示的化合物。
[ 反应工序式 VIII]
[ 式中, 所有符号的含义与上述通式和上述反应工序式相同。]
[ 工序 VIII-1]
参考上述 “Protecting Groups in Organic Synthesis” 中记载的方法去除通式 10 (XXVIII) 表示的化合物的保护基 R 后, 在适当的溶剂中 ( 例如, 异丙醇、 乙醇等 ), 在酸 ( 例如, 盐酸等 ) 的存在下, 利用还原剂 ( 例如, 氰基硼氢化钠等 ) 进行反应, 从而得到通式 (IIId) 表示的化合物。反应温度为 -20℃至溶剂的沸点, 反应时间为 10 分钟至 48 小时。
[ 工序 VIII-2]
参考上述 “Protecting Groups in Organic Synthesis” 中记载的方法, 引入通式 10 (IIId) 表示的化合物的保护基 R , 从而得到通式 (IIIb) 表示的化合物。
[ 工序 VIII-3]
参考上述 “Protecting Groups in Organic Synthesis” 中记载的方法, 去除通式 14 (IIIb) 表示的化合物的保护基 R , 从而得到通式 (IIIc) 表示的化合物。
[ 反应工序式 IX]
[ 式中, R15 为羟基的保护基, 其他符号的含义与上述通式和上述反应工序式相同。] [ 工序 IX-1]
在适当的溶剂 ( 例如, 四氢呋喃、 二乙醚等 ) 中, 在有机锂或有机镁试剂 ( 例如, 异 丙基溴化镁、 正丁基锂等 ) 的存在下, 使通式 (IVa) 表示的化合物与通式 (XXX) 表示的化合 物反应, 从而得到通式 (XXXI) 表示的化合物。反应温度为 -78℃至溶剂的沸点, 反应时间 为 10 分钟至 48 小时。需要说明的是, 通式 (XXX) 表示的化合物可以参考上述 “Protecting Groups in Organic Synthesis” 中记载的方法通过向市售的 4- 羟基吡咯烷 -2- 酮中引入 保护基而得到。
[ 工序 IX-2]
利用还原剂 ( 例如, 硼氢化钠等 ) 使通式 (XXXI) 表示的化合物在适当的溶剂 ( 例 如, 甲醇、 乙醇、 四氢呋喃、 二乙醚等 ) 中反应, 从而得到通式 (XXXII) 表示的化合物。反应 温度为 -20℃至溶剂的沸点, 反应时间为 10 分钟至 48 小时。
[ 工序 IX-3]
在适当的溶剂 ( 例如, 二氯甲烷、 四氢呋喃等 ) 中, 在碱 ( 例如, 三乙胺、 吡啶等 ) 的存在下, 利用甲磺酰氯使通式 (XXXII) 表示的化合物环化, 从而得到通式 (XXXIII) 表示 的化合物。反应温度为 -78℃至溶剂的沸点, 反应时间为 10 分钟至 48 小时。
[ 工序 IX-4]
参考上述 “Protecting Groups in Organic Synthesis” 中记载的方法, 去除通式 15 从而得到通式 (XXXIV) 表示的化合物。 (XXXIII) 表示的化合物的保护基 R ,
[ 工序 IX-5]
使通式 (XXXIV) 表示的化合物在适当的溶剂 ( 例如, 二氯甲烷、 四氢呋喃等 ) 中与 氟化试剂 ( 例如, 二甲氨基三氟化硫、 N- 氟 -N’ - 氯甲基三乙二胺双 ( 四氟硼酸盐 ) 等 ) 反 应, 从而得到通式 (IIIe) 表示的化合物。反应温度为 -20℃至溶剂的沸点, 反应时间为 10 分钟至 48 小时。
[ 工序 IX-6]
参考上述 “Protecting Groups in Organic Synthesis” 中记载的方法, 去除通式 14 (IIIe) 表示的化合物的保护基 R , 从而得到通式 (IIIf) 表示的化合物。
除此之外作为用于制造本发明化合物所需要的起始原料、 中间体或试剂中使用的 化合物可以作为市售品获得, 或者也可以参考公知的方法进行制造。
关于本发明化合物和为了制造该化合物而使用的化合物所含有的取代基 ( 例 如, 羟基、 氨基、 羧酸基等 ), 有时在原料或中间体的阶段预先在该取代基上引入适当的保 护基在化合物制造方面有效, 根据需要可以适当选择并使用上述 “Protecting Groups in Organic Synthesis” 中记载的保护基。
为了从反应液中分离、 精制本发明化合物和为了制造该化合物而使用的化合物, 可以利用通常所使用的方法。 例如, 可以利用溶剂提取、 离子交换树脂、 利用硅胶、 氧化铝等 作为载体的柱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 分离、 薄层色谱法、 清除树脂、 重结晶等, 这 些分离、 精制法可以单独或组合进行。分离、 精制可以针对每个反应进行, 也可以在若干反 应结束后实施。
本说明书中的化合物具有不对称碳原子而存在光学异构体时, 这些光学异构体可 以通过外消旋化合物的一般的光学拆分法、 例如以一般的光学活性化合物的非对映体盐的 形式而重结晶的分级结晶化或色谱法等常规方法进行拆分。另外, 还可以通过使用了光学 活性体分离用柱的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 分离来分离各光学异构体。
这样制造的本发明化合物作为葡萄糖激酶活化剂发挥作用, 因而可以用作药物组 合物。该药物组合物作为糖尿病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神经病变、 缺血 性心脏病或动脉硬化等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的预防或治疗剂有用。
作为将本发明化合物用作药物时的给药形态, 可以根据目的选择 “日本药典” 制剂 总则中记载的各种给药形态。 例如, 成型为片剂的形态时, 通常选择该领域中使用的可经口 摄取的成分即可。 例如, 乳糖、 结晶纤维素、 白糖、 磷酸钾等赋形剂符合该成分。 此外, 还可以 根据希望混配粘合剂、 崩解剂、 润滑剂、 抗凝聚剂等通常在制剂领域中常用的各种添加剂。
对在本发明制剂中作为有效成分含有的本发明化合物的量没有特别限定, 可以从 宽范围适当选择。有效成分化合物的给药量根据其用法、 患者的年龄、 性别等其他条件、 疾病的程度而适当决定, 在口服给药的情况下, 本发明化合物可以在每天每 1kg 体重为约 1μg ~ 100mg 的范围、 分 1 ~ 4 次适当给药。但是, 给药量、 次数要根据包括所要治疗的症 状的程度、 所给药的化合物的选择和所选择的给药途径在内的相关状况来决定, 因此所述 给药量范围和次数并不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
以下, 举出实施例、 参考例和药理试验例对本发明的内容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但本 发明的技术范围并不限定于该记载内容。
以下的实施例和参考例中的核磁共振 (1H-NMR) 光谱中, 将四甲基硅烷作为标准 物质, 用 σ 值 (ppm) 记载了化学位移值。裂分图谱中, 单重峰以 “s” 表示, 双重峰以 “d” 表示, 三重峰以 “t” 表示, 四重峰以 “q” 表示, 多重峰以 “m” 表示, 宽峰以 “br” 表示。质谱 分析通过电喷雾电离法 (ESI) 进行。表中, 甲基以 “Me” 表示, 乙基以 “Et” 表示, 异丙基以 “i-Pr” 表示, 正丙基以 “n-Pr” 表示, 异丁基以 “i-Bu” 表示, 叔丁基以 “t-Bu” 表示, 正戊基以 “n-Pen” 表示, 乙烷磺酰基以 “Es” 表示, 甲烷磺酰基以 “Ms” 表示, 乙酰基以 “Ac” 表示, 丙酰基以 “EtCO” 表示。
参考例 1
(S)-4-( 叔丁基二甲基硅烷基氧基 ) 吡咯烷 -2- 酮
将 (S)-4- 羟基吡咯烷 -2- 酮 (101g) 溶解于 N, N- 二甲基甲酰胺 (400mL) 中, 在 0℃加入咪唑 (102g) 和叔丁基二甲基氯硅烷 (158g), 在室温下搅拌 21 小时。 将反应液加入 水中, 对所析出的白色固体进行过滤, 并用水进行清洗, 由此以白色固体的形式得到标题化 合物 (210g)。 1
H-NMR(CDCl 3 ) δ (ppm) : 0.02(6H ,s) , 0.81(9H ,s) , 2.16-2.22(1H ,m) , 2.42-2.50(1H, m), 3.14-3.18(1H, m), 3.49-3.54(1H, m), 4.46-4.52(1H, m), 5.76(1H, br.s).
ESI/MS(m/z) : 216(M+H)+.
参考例 2
(S)-4-( 叔丁基二甲基硅烷基氧基 )-2- 氧吡咯烷 -1- 甲酸叔丁酯
将 (S)-4-( 叔丁基二甲基硅烷基氧基 ) 吡咯烷 -2- 酮 (210g) 和 4- 二甲氨基吡啶 (5.90g) 溶解于乙腈 (500mL) 中, 在 0℃加入二碳酸二叔丁酯 (234mL), 在室温下搅拌 22 小 时。 向反应液中加入乙酸乙酯, 依次用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 4%柠檬酸水溶液、 1N 氢氧化钠 水溶液清洗, 用无水硫酸钠干燥。 过滤后, 将滤液减压浓缩, 所得到的残渣用己烷进行清洗, 由此以白色固体的形式得到标题化合物 (271g)。 1
H-NMR(CDCl3)δ(ppm) : 0.05(6H, s), 0.81(9H, s), 1.47(9H, s), 2.36-2.42(1H, m), 2.58-2.67(1H, m), 3.56-3.58(1H, m), 3.76-3.81(1H, m), 4.28-4.34(1H, m).
参考例 3
2- 氧吡咯烷 -1- 甲酸叔丁酯
将 2- 吡咯烷酮 (25.0g) 溶解于乙腈 (300mL) 中, 加入二碳酸二叔丁酯 (70.5mL) 和 4- 二甲氨基吡啶 (1.79g), 在室温下搅拌 5 小时。 将反应液减压浓缩, 向所得到的残渣中 加入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 并用乙酸乙酯提取。 将有机相用饱和盐水清洗后, 用无水硫酸钠 干燥。过滤后, 将滤液减压浓缩, 通过硅胶色谱法 ( 乙酸乙酯 ) 将所得到的残渣精制, 由此 以黄色油状物的形式得到标题化合物 (51.7g)。 1
H-NMR(CDCl3)δ(ppm) : 1.53(9H, s), 1.96-2.05(2H, m), 2.51(2H, t, J = 5.5Hz), 3.75(2H, t, J = 7.1Hz).
参考例 4
2- 甲基噻吩 -3- 甲酸
将二异丙胺 (233g) 溶解于四氢呋喃 (2.3L) 中, 在 0℃滴加正丁基锂的己烷溶液 (1.50L) 后, 搅拌 40 分钟。将反应液冷却至 -68 ~ -60℃, 滴加噻吩 -3- 甲酸 (223g) 的四 氢呋喃 (500mL) 溶液, 然后搅拌 1 小时。其后, 加入碘甲烷 (254g) 并升温至室温, 进而搅拌 1 小时。将反应液减压浓缩, 向所得到的残渣中加入 6N 盐酸使 pH = 1 后, 用乙酸乙酯提取。 将有机相用饱和盐水清洗后, 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后, 将滤液减压浓缩, 所得到的残渣 用水 / 乙酸重结晶, 从而得到标题化合物 (209g)。 1
H-NMR(CDCl3)δ(ppm) : 2.78(3H, s), 7.01(1H, d, J = 5.5Hz), 7.45(1H, d, J =5.5Hz). ESI/MS(m/z) : 141(M-H)-.
参考例 5
2- 甲基噻吩 -3- 甲酸甲酯
将 2- 甲 基 噻 吩 -3- 甲 酸 (100g) 溶 解 于 甲 醇 (500mL) 中, 缓慢滴加亚硫酰氯 (200mL) 后, 回流 3 小时。将反应液减压浓缩, 向所得到的残渣中加入水, 用二氯甲烷提取。 将有机相依次用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 饱和盐水清洗后, 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后, 将滤 液减压浓缩, 由此得到标题化合物 (105g)。 1
H-NMR(CDCl3)δ(ppm) : 2.74(3H, s), 3.85(3H, s), 6.98(1H, d, J = 5.1Hz), 7.38(1H, d, J = 5.5Hz).
实施例 1
5- 溴 -2- 甲基噻吩 -3- 甲酸甲酯
将 2- 甲基噻吩 -3- 甲酸甲酯 (156g) 溶解于 N, N- 二甲基甲酰胺 (750mL) 中, 加入 N- 溴代丁二酰亚胺 (178g) 并在室温下搅拌一晚。向反应液中加入水, 用己烷提取。将有机 相依次用硫酸氢钠水溶液、 饱和盐水清洗后, 用无水硫酸钠干燥。 过滤后, 将滤液减压浓缩, 由此得到标题化合物 (226g)。 1
H-NMR(CDCl3)δ(ppm) : 2.67(3H, s), 3.84(3H, s), 7.33(1H, s).
参考例 6
(S)-4- 羟基 -2-(4- 甲氧基羰基 -5- 甲基噻吩 -2- 基 ) 吡咯烷 -1- 甲酸叔丁酯
在 氩 气 气 氛 下, 将 5- 溴 -2- 甲 基 噻 吩 -3- 甲 酸 甲 酯 (227g) 溶 解 于 四 氢 呋 喃 (350mL) 中, 并冷却至 0℃。 在 10℃以下滴加异丙基溴化镁 (1500mL) 后, 在 0℃搅拌 2 小时。 接着, 在 10℃以下滴加 (S)-4-( 叔丁基二甲基硅烷基氧基 )-2- 氧吡咯烷 -1- 甲酸叔丁酯 (276g) 的四氢呋喃 (550mL) 溶液后, 在室温下搅拌 1.5 小时。将反应液冷却至 0℃, 在 10℃ 以下滴加 30%柠檬酸水溶液使 pH = 3 后, 在室温下搅拌 1.5 小时。向反应液中加入乙酸乙 酯, 将有机相依次用 5%碳酸氢钠水溶液、 饱和盐水清洗, 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后, 将滤 液减压浓缩, 由此得到粗产物 (418g)。
在氩气气氛下, 将 (R)-5, 5- 二苯基 -2- 甲基 -3, 4- 丙基 -1, 3, 2- 噁唑硼烷 (49.1g) 溶解于四氢呋喃 (86mL) 中, 在室温下滴加硼 - 二甲基硫醚络合物 (886mL) 后, 搅拌 20 分钟。 其后, 在室温下用 45 分钟滴加上述粗产物 (418g) 的四氢呋喃 (450mL) 溶液后, 搅拌 30 分 钟。将反应液冷却至 0℃, 滴加甲醇 / 饱和盐水后, 加入乙酸乙酯, 将有机相用饱和盐水清 洗, 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后, 将滤液减压浓缩, 使所得到的残渣通过硅胶的短柱 ( 乙酸 乙酯 / 己烷= 1/2), 从而得到粗产物 (337g)。
在氩气气氛下, 将上述粗产物 (302g) 和三乙胺 (265mL) 溶解于二氯甲烷 (800mL) 中, 在 0℃滴加甲磺酰氯 (73.8mL) 的二氯甲烷 (295mL) 溶液后, 搅拌 30 分钟。向反应液中 加入水, 用二氯甲烷提取, 将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 过滤后, 将滤液减压浓缩, 由此得到 粗产物 (304g)。
将上述粗产物 (265g) 溶解于四氢呋喃 (265mL) 中, 在室温下滴加四丁基氟化铵 (565mL) 后, 以该状态搅拌 1.5 小时。将反应液减压浓缩, 用乙酸乙酯提取, 依次用水、 饱和 盐水清洗后, 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后, 将滤液减压浓缩, 通过硅胶柱色谱法 ( 乙酸乙酯
/ 己烷= 1/5-2/1) 对所得到的残渣进行精制, 从而以黄白色固体的形式得到标题化合物 (128g)。 1
H-NMR(CDCl3)δ(ppm) : 1.24-1.45(9H, m), 1.66(1H, t, J = 4.9Hz), 2.18(1H, d, J = 14.3Hz), 2.35-2.51(1H, m), 2.71(3H, s), 3.51(1H, d, J = 11.7Hz), 3.66(1H, t, J= 7.7Hz), 3.83(3H, s), 4.48-4.58(1H, m), 5.09(1H, br.s), 7.16-7.21(1H, m). +
ESI/MS(m/z) : 342(M+H) , 340(M-H) .
实施例 2
(2S, 4R)-4- 氟 -2-(4- 甲氧基羰基 -5- 甲基噻吩 -2- 基 ) 吡咯烷 -1- 甲酸叔丁酯
和实施例 3
(2R, 4R)-4- 氟 -2-(4- 甲氧基羰基 -5- 甲基噻吩 -2- 基 ) 吡咯烷 -1- 甲酸叔丁酯
将 (S)-4- 羟基 -2-(4- 甲氧基羰基 -5- 甲基噻吩 -2- 基 ) 吡咯烷 -1- 甲酸叔丁 酯 (113g) 溶解于二氯甲烷 (1130mL) 中, 冷却至 0℃。在 5℃以下滴加二乙基氨基三氟化硫 (130mL) 后, 在室温下搅拌 8 小时。将反应液冷却至 0℃, 滴加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后, 用二 氯甲烷提取, 用无水硫酸钠干燥。 过滤后, 将滤液减压浓缩, 通过硅胶柱色谱法 ( 乙酸乙酯 / 己烷= 1/20-1/1) 对所得到的残渣进行精制, 由此以黄色固体的形式得到标题化合物 (2S, 4R)(55.5g) 并以黄色固体的形式得到标题化合物 (2R, 4R)(21.5g)。
(2S, 4R) 体的物性数据 1
H-NMR(CDCl3)δ(ppm) : 1.32-1.47(9H, m), 2.05-2.23(1H, m), 2.65-2.75(4H, m), 3.54-3.70(1H, m), 3.82(3H, s), 3.90-4.05(1H, m), 5.05-5.30(3H, m), 7.18(1H, s). +
ESI/MS(m/z) : 344(M+H) , 342(M-H) .
(2R, 4R) 体的物性数据 1
H-NMR(CDCl3)δ(ppm) : 1.45(9H, br.d, J = 42.1Hz), 2.43-2.55(2H, m), 2.67(3H, s), 3.75-3.85(4H, m), 5.12-5.35(2H, m), 7.20(1H, s). +
ESI/MS(m/z) : 344(M+H) , 342(M-H) .
参考例 7
5-(4- 叔丁氧基羰基氨基 -1- 羟基丁基 )-2- 甲基噻吩 -3- 甲酸甲酯
在氩气气氛下, 将 5- 溴 -2- 甲基噻吩 -3- 甲酸甲酯 (2.00g) 溶解于四氢呋喃 (9.47mL) 中, 在 -40℃滴加异丙基溴化镁 (12.9mL) 后, 搅拌 1.5 小时。接着, 在 -40℃滴加 2- 氧吡咯烷 -1- 甲酸叔丁酯 (1.89g) 的四氢呋喃 (11.2mL) 溶液后, 在室温下搅拌 24 小时。 将反应液冷却至 -10℃, 并加入甲醇 (17.2mL) 后, 一点一点地加入硼氢化钠 (486mg), 并搅 拌 15 分钟。向反应液中加入饱和氯化铵水溶液, 用氯仿提取, 并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 后, 将滤液减压浓缩, 通过硅胶色谱法 ( 己烷 / 乙酸乙酯= 1/1) 对所得到的残渣进行精制, 由此以黄色油状物的形式得到标题化合物 (2.13g)。 1
H-NMR(CDCl 3) δ (ppm) : 1.44(9H , s) , 1.51-1.69(4H , m) , 1.79-1.84(1H , m) , 2.70(3H, s), 3.15-3.19(1H, m), 3.83(3H, s), 4.57-4.87(1H, m), 7.26(1H, s).
实施例 4
2-(4- 甲氧基羰基 -5- 甲基噻吩 -2- 基 ) 吡咯烷 -1- 甲酸叔丁酯
将 5-(4- 叔丁氧基羰基氨基 -1- 羟基丁基 )-2- 甲基噻吩 -3- 甲酸甲酯 (2.13g) 溶 解于二氯甲烷 (58mL) 中, 并冷却至 -60℃。滴加三乙胺 (2.58mL)、 甲磺酰氯 (530μL) 后,在 -60℃搅拌 2 小时。向反应液中加入水, 用氯仿提取, 并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后, 将滤 液减压浓缩, 通过硅胶色谱法 ( 己烷 / 乙酸乙酯= 1/0-4/1) 对所得到的残渣进行精制, 由 此以黄色油状物的形式得到标题化合物 (1.52g)。 1
H-NMR(CDCl3)δ(ppm) : 1.36-1.46(9H, m), 1.95-1.99(3H, m), 2.19-2.28(1H, m), 2.67(3H, s), 3.40-3.59(2H, m), 3.82(3H, s), 4.95-5.07(1H, m), 7.12(1H, s). +
ESI/MS(m/z) : 326(M+H) , 324(M-H) .
实施例 5
2- 甲基 -5- 吡咯烷 -2- 基噻吩 -3- 甲酸甲酯
将 2-(4- 甲氧基羰基 -5- 甲基噻吩 -2- 基 ) 吡咯烷 -1- 甲酸叔丁酯 (132g) 溶解于 甲醇 (500mL) 中, 滴加甲磺酸 (34.4mL) 后, 在室温下搅拌 1 小时, 进而在 50℃搅拌 7 小时。 在减压下浓缩反应液, 向所得到的残渣中加入甲醇 (360mL) 后, 冷却至 0℃。加入 1N 氢氧 化钠水溶液使 pH = 8, 用二氯甲烷提取。将有机相用饱和盐水清洗后, 用无水硫酸钠干燥。 过滤后, 将滤液减压浓缩, 由此以淡红色油状物的形式得到标题化合物 (91.4g)。 1
H-NMR(CDCl 3) δ (ppm) : 1.94-1.74(3H , m) , 2.14-2.18(1H , m) , 2.68(3H , s) , 2.98-3.00(1H, m), 3.10-3.13(1H, m), 3.82(3H, s), 4.30(1H, t, J = 7.0Hz), 7.17(1H, s). +
ESI/MS(m/z) : 226(M+H) .
实施例 6
(-)-2- 甲基 -5- 吡咯烷 -2- 基噻吩 -3- 甲酸甲酯
(-)- 二苯甲酰基 -L- 酒石酸盐
将 (-)- 二 苯 甲 酰 基 -L- 酒 石 酸 (35.3g) 溶 解 于 甲 醇 (1.00L) 中, 加 入 2- 甲 基 -5- 吡咯烷 -2- 基噻吩 -3- 甲酸甲酯 (21.1g) 的甲醇 (400mL) 溶液, 在室温下静置 9 小时。对所析出的结晶进行过滤, 并用甲醇清洗, 由此以白色结晶的形式得到标题化合物 (11.8g)。 1
H-NMR(CDCl 3) δ (ppm) : 1.84-1.99(3H , m) , 2.28-2.21(1H , m) , 2.62(3H , s) , 3.13-3.18(2H, m), 3.77(3H, s), 4.66(1H, t, J = 7.7Hz), 5.68(2H, s), 7.39(1H, d, J = 8.4Hz), 7.50(4H, t, J = 7.7Hz), 7.62-7.64(2H, m), 7.95(4H, t, J = 4.2Hz). +
ESI/MS(m/z) : 226(M+H) .
实施例 7
(-)-2-(4- 羧基 -5- 甲基噻吩 -2- 基 ) 吡咯烷 -1- 甲酸叔丁酯
将 (-)-2- 甲基 -5- 吡咯烷 -2- 基噻吩 -3- 甲酸甲酯 (-)- 二苯甲酰基 -L- 酒石 酸盐 (23.7g) 悬浮于氯仿 (100mL) 中, 加入 1N 氢氧化钠水溶液 (82.0mL), 在室温下搅拌 1 小时。用氯仿提取反应液, 用饱和盐水清洗后, 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将在减压下浓缩得到 的无色油状物 (10.6g) 溶解于二氯甲烷 (90mL) 中, 滴加二碳酸二叔丁酯 (11.2mL)、 三乙胺 (6.80mL) 后, 在室温下搅拌 2 小时。 将反应液减压浓缩, 所得到的淡橙色油状物 (17.2g) 溶 解于甲醇 (100mL) 中, 加入水 (10mL)、 氢氧化锂 1 水合物 (5.10g), 在 50℃搅拌 6 小时。将 反应液冷却至 0℃后, 加入水, 用 1N 盐酸中和, 并对所析出的结晶进行过滤, 由此以白色固 体的形式得到标题化合物 (12.6g)。 1
H-NMR(CDCl3)δ(ppm) : 1.39(9H, br.d, J = 51.6Hz), 1.92-2.02(3H, m), 2.28(1H, br.s), 2.66(3H, s), 3.39-3.52(2H, m), 4.97(1H, br.d, J = 19Hz), 7.12(1H, s).ESI/MS(m/z) : 310(M-H)-.
实施例 8
(2S, 4R)-2-(4- 羧基 -5- 甲基噻吩 -2- 基 )-4- 氟吡咯烷 -1- 甲酸叔丁酯
将 (2S, 4R)-4- 氟 -2-(4- 甲氧基羰基 -5- 甲基噻吩 -2- 基 ) 吡咯烷 -1- 甲酸叔丁 酯 (12.1g) 和氢氧化锂 1 水合物 (4.40g) 溶解于甲醇 (90mL) 与水 (30mL) 的混合溶剂中, 在 50℃搅拌 4 小时。将反应液冷却至 0℃后, 加入水, 用 1N 盐酸使 pH = 6, 并对所析出的结 晶进行过滤。将所过滤的结晶溶解于乙酸乙酯中, 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后, 将滤液减压 浓缩, 由此以白色固体的形式得到标题化合物 (11.2g)。 1
H-NMR(CDCl3)δ(ppm) : 1.34-1.44(9H, m), 1.95-2.05(3H, m), 2.21-2.32(1H, m), 2.66(3H, s), 3.42-3.51(2H, m), 5.05-5.15(1H, m), 7.12(1H, s).
ESI/MS(m/z) : 328(M-H) .
实施例 9
2-(4- 羧基 -5- 甲基噻吩 -2- 基 ) 吡咯烷 -1- 甲酸叔丁酯
将 2-(4- 甲氧基羰基 -5- 甲基噻吩 -2- 基 ) 吡咯烷 -1- 甲酸叔丁酯 (1.52g) 溶解 于甲醇 (14.0mL) 中, 在 0℃加入水 (2.33mL) 和氢氧化锂 1 水合物 (588mg), 在 50℃搅拌 17 小时。 将反应液冷却至 0℃后, 加入水, 并用 1N 盐酸中和, 对所析出的结晶进行过滤, 由此以 白色固体的形式得到标题化合物 (1.26g)。 H-NMR(CDCl3)δ(ppm) : 1.34-1.44(9H, m), 1.95-2.05(3H, m), 2.21-2.32(1H, m), 2.66(3H, s), 3.42-3.51(2H, m), 5.05-5.15(1H, m), 7.12(1H, s).
ESI/MS(m/z) : 310(M-H) .
参考例 8
(-)-2-[4-(5- 氟噻唑 -2- 基氨基甲酰基 )-5- 甲基噻吩 -2- 基 ] 吡咯烷 -1- 甲酸 叔丁酯
将 (-)-2-(4- 羧基 -5- 甲基噻吩 -2- 基 ) 吡咯烷 -1- 甲酸叔丁酯 (1.00g) 溶解于 甲苯 (10mL) 和二氯甲烷 (10mL) 的混合溶剂中, 滴加草酰氯 (2.74mL) 后, 在室温下搅拌 1 小 时。将反应液减压浓缩, 所得到的残渣溶解于甲苯 (10mL) 和二氯甲烷 (10mL) 的混合溶剂 中, 加入 2- 氨基 -5- 氟噻唑盐酸盐 (745mg) 和 N, N- 二乙基苯胺 (1.98mL) 后, 在室温下搅拌 一晚。向反应液中加入水, 用乙酸乙酯提取, 将有机相依次用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 饱和盐 水清洗后, 用无水硫酸钠干燥。 过滤后, 将滤液减压浓缩, 通过硅胶色谱法 ( 己烷 / 乙酸乙酯 = 4/1-2/1) 对所得到的残渣进行精制, 由此以白色粉末的形式得到标题化合物 (1.01g)。 1
H-NMR(CDCl3)δ(ppm) : 1.35-1.46(9H, m), 1.70-1.75(1H, m), 1.88-1.97(2H, m), 2.19-2.45(1H, m), 2.73(3H, s), 3.38-3.55(2H, m), 4.98(1H, br.t, J = 35.3Hz), 6.84(1H, br.d, J = 36.6Hz), 7.05(1H, br.t, J = 15.7Hz), 10.27(1H, br.s). +
ESI/MS(m/z) : 412(M+H) , 410(M-H) .
参考例 9
(-)-2-[4-(5- 氯噻唑 -2- 基氨基甲酰基 )-5- 甲基噻吩 -2- 基 ] 吡咯烷 -1- 甲酸 叔丁酯
代替 2- 氨基 -5- 氟噻唑盐酸盐而使用 2- 氨基 -5- 氯噻唑盐酸盐, 通过与参考例 8 相同的方法进行反应, 由此得到标题化合物。
231CN 102471333 A
1说明书21/60 页H-NMR(CDCl3)δ(ppm) : 1.16-1.54(9H, m), 1.89-2.12(3H, m), 2.23-2.37(1H, m), 2.68(3H, s), 3.39-3.57(2H, m), 5.03(1H, br.s), 7.24(1H, br.s), 7.33(1H, br.s). +
ESI/MS(m/z) : 428(M+H) , 426(M-H) .
参考例 10
(-)-2-[5- 甲 基 -4-([1, 2, 4] 噻 二 唑 -5- 基 氨 基 甲 酰 基 ) 噻 吩 -2- 基 ] 吡 咯 烷 -1- 甲酸叔丁酯
代替 2- 氨基 -5- 氟噻唑盐酸盐而使用 5- 氨基 -1, 2, 4- 噻二唑, 通过与参考例 8 相同的方法进行反应, 由此得到标题化合物。 1
H-NMR(CDCl3)δ(ppm) : 1.32-1.46(9H, m), 1.95-2.01(3H, m), 2.21-2.34(1H, m), 2.78(3H, s), 3.38-3.59(2H, m), 4.95-5.15(1H, m), 7.16-7.20(1H, m), 8.28(1H, s). +
ESI/MS(m/z) : 395(M+H) , 393(M-H) .
参考例 11
(-)-2-[4-(3- 乙基 -[1, 2, 4] 噻二唑 -5- 基氨基甲酰基 )-5- 甲基噻吩 -2- 基 ] 吡 咯烷 -1- 甲酸叔丁酯
代替 2- 氨基 -5- 氟噻唑盐酸盐而使用 5- 氨基 -3- 乙基 -[1, 2, 4]- 噻二唑, 通过 与参考例 8 相同的方法进行反应, 由此得到标题化合物。 +
ESI/MS(m/z) : 423(M+H) , 421(M-H)-.
参考例 12
(2S, 4R)-4- 氟 -2-[4-(5- 氟噻唑 -2- 基氨基甲酰基 )-5- 甲基噻吩 -2- 基 ] 吡咯 烷 -1- 甲酸叔丁酯
将 (2S, 4R)-2-(4- 羧 基 -5- 甲 基 噻 吩 -2- 基 )-4- 氟 吡 咯 烷 -1- 甲 酸 叔 丁 酯 (11.0g) 溶解于甲苯 (180mL) 中, 在 0℃滴加草酰氯 (28.6mL), 在室温下搅拌 2 小时。 将反应 液减压浓缩, 所得到的残渣溶解于甲苯 (150mL) 中, 在 0℃加入 N, N- 二乙基苯胺 (21.3mL)、 2- 氨基 -5- 氟噻唑盐酸盐 (7.75g) 后, 在室温下搅拌 13 小时。向反应液中加入水, 用乙酸 乙酯提取, 将有机相用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清洗后, 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后, 将滤液减 压浓缩, 通过硅胶色谱法 ( 乙酸乙酯 / 己烷= 1/20-1/5) 对所得到的残渣进行精制, 由此以 淡黄白色粉末的形式得到标题化合物 (11.8g)。 1
H-NMR(CDCl3)δ(ppm) : 1.26-1.45(9H, m), 2.04-2.20(1H, m), 2.70-2.75(4H, m), 3.57-3.68(1H, m), 2.73(3H, s), 3.38-3.55(2H, m), 4.00(1H, br.s), 5.15-5.20(1H, m), 6.91(1H, s), 7.10(1H, s), 10.07(1H, br.s). +
ESI/MS(m/z) : 430(M+H) , 428(M-H)-.
参考例 13
(2S, 4R)-4- 氟 -2-[4-(5- 氯噻唑 -2- 基氨基甲酰基 )-5- 甲基噻吩 -2- 基 ] 吡咯 烷 -1- 甲酸叔丁酯
代替 2- 氨基 -5- 氟噻唑盐酸盐而使用 2- 氨基 -5- 氯噻唑, 通过与参考例 12 相同 的方法进行反应, 由此得到标题化合物。 1
H-NMR(CD3OD)δ(ppm) : 1.37-1.46(9H, m), 2.15-2.28(1H, m), 2.68-2.78(4H, m), 3.58-4.24(2H, m), 5.15-5.33(1H, m), 5.68-6.02(1H, m), 7.34-7.37(2H, m). +
ESI/MS(m/z) : 446(M+H) , 444(M-H) .参考例 14
(2S, 4R)-2-[4-(3- 乙 基 -[1, 2, 4] 噻 二 唑 -5- 基 氨 基 甲 酰 基 )-5- 甲 基 噻 吩 -2- 基 )-4- 氟吡咯烷 -1- 甲酸叔丁酯
代替 2- 氨基 -5- 氟噻唑盐酸盐而使用 3- 乙基 -5- 氨基 -[1, 2, 4] 噻二唑, 通过与 参考例 12 相同的方法进行反应, 由此得到标题化合物。
ESI/MS(m/z) : 441(M+H)+, 439(M-H)-.
参考例 15
(2S, 4R)-4- 氟 -2-[5- 甲基 -4-([1, 2, 4] 噻二唑 -5- 基氨基甲酰基 ) 噻吩 -2- 基 ] 吡咯烷 -1- 甲酸叔丁酯
代替 2- 氨基 -5- 氟噻唑盐酸盐而使用 5- 氨基 -[1, 2, 4]- 噻二唑, 通过与参考例 12 相同的方法进行反应, 由此得到标题化合物。 1
HNMR(CDCl 3) δ(ppm) : 1.3-1.5(9H, m) , 2.14(1H , ddt , J = 38 , 3.6, 9.6Hz) , 2.70(1H, m), 2.79(3H, s), 3.63(1H, ddd, J = 38, 8.0, 3.6Hz), 4.00(1H, m), 5.0-5.5(2H, m), 7.25(1H, br.s), 8.31(1H, s), 10.7(1H, br.s).
参考例 16
2-[4-(5- 氟噻唑 -2- 基氨基甲酰基 )-5- 甲基噻吩 -2- 基 ] 吡咯烷 -1- 甲酸叔丁 酯
将 2-(4- 羧基 -5- 甲基噻吩 -2- 基 ) 吡咯烷 -1- 甲酸叔丁酯 (1.56g) 悬浮于甲苯 (16mL) 中, 在 0℃滴加草酰氯 (4.30mL) 后, 在室温下搅拌 1 小时。将反应液减压浓缩, 所得 到的残渣溶解于甲苯 (16mL) 中, 在 0℃加入 2- 氨基 -5- 氟噻唑盐酸盐 (1.16g) 和 N, N- 二 乙基苯胺 (3.20mL) 后, 在室温下搅拌一晚。向反应液中加入水, 用乙酸乙酯提取, 将有机相 依次用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 饱和盐水清洗后, 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后, 将滤液减压浓 缩, 通过硅胶色谱法 ( 己烷 / 乙酸乙酯= 3/2) 对所得到的残渣进行精制, 由此以白色粉末 的形式得到标题化合物 (1.62g)。 1
H-NMR(CDCl3)δ(ppm) : 1.36-1.46(9H, m), 1.91-1.99(3H, m), 2.21-2.28(1H, m), 2.74(3H, s), 3.41-3.56(2H, m), 4.99-5.09(1H, m), 6.98(1H, s), 7.06(1H, br.s). +
ESI/MS(m/z) : 412(M+H) , 410(M-H) .
参考例 17
2-[4-(5- 氯噻唑 -2- 基氨基甲酰基 )-5- 甲基噻吩 -2- 基 ] 吡咯烷 -1- 甲酸叔丁 酯
代替 2- 氨基 -5- 氟噻唑盐酸盐而使用 2- 氨基 -5- 氯噻唑, 通过与参考例 16 相同 的方法进行反应, 由此得到标题化合物。 1
H-NMR(CDCl3)δ(ppm) : 1.24-1.46(9H, m), 1.93-1.97(3H, m), 2.23-2.32(1H, m), 2.74(3H, s), 3.40-3.56(2H, m), 4.95-5.11(1H, m), 6.87-7.12(1H, m), 7.18(1H, br.s), 9.89(1H, br.s).
ESI/MS(m/z) : 428(M+H)+, 426(M-H)-.
参考例 18
2-[5- 甲基 -4-( 噻唑 -2- 基氨基甲酰基 ) 噻吩 -2- 基 ]- 吡咯烷 -1- 甲酸叔丁酯
代替 2- 氨基 -5- 氟噻唑盐酸盐而使用 2- 氨基噻唑, 通过与参考例 16 相同的方法进行反应, 由此得到标题化合物。 1
H-NMR(CDCl3)δ(ppm) : 1.24-1.46(9H, m), 1.93-1.97(3H, m), 2.23-2.32(1H, m), 2.74(3H, s), 3.40-3.56(2H, m), 4.95-5.11(1H, m), 6.87-7.12(1H, m), 7.18(1H, br.s), 9.89(1H, br.s).
ESI/MS(m/z) : 428(M+H)+, 426(M-H)-.
参考例 19
2-[5- 甲基 -4-([1, 2, 4] 噻二唑 -5- 基氨基甲酰基 ) 噻吩 -2- 基 ] 吡咯烷 -1- 甲 酸叔丁酯
代替 2- 氨基 -5- 氟噻唑盐酸盐而使用 5- 氨基 -[1, 2, 4] 噻二唑, 通过与参考例 16 相同的方法进行反应, 由此得到标题化合物。
ESI/MS(m/z) : 395(M+H)+, 393(M-H)-.
参考例 20
2-[4-(3- 乙基 -[1, 2, 4] 噻二唑 -5- 基氨基甲酰基 )-5- 甲基噻吩 -2- 基 ] 吡咯 烷 -1- 甲酸叔丁酯
代替 2- 氨基 -5- 氟噻唑盐酸盐而使用 5- 氨基 -3- 乙基 -[1, 2, 4] 噻二唑, 通过与 参考例 16 相同的方法进行反应, 由此得到标题化合物。
ESI/MS(m/z) : 423(M+H)+, 421(M-H)-.
参考例 21
2-[5- 甲基 -4-[3- 甲硫基 -[1, 2, 4] 噻二唑 -5- 基氨基甲酰基 ] 噻吩 -2- 基 ] 吡 咯烷 -1- 甲酸叔丁酯
代替 2- 氨基 -5- 氟噻唑盐酸盐而使用 5- 氨基 -3- 甲硫基 -[1, 2, 4] 噻二唑, 通过 与参考例 16 相同的方法进行反应, 由此得到标题化合物。 +
ESI/MS(m/z) : 441(M+H) , 439(M-H)-.
参考例 22
2-[4-[3- 甲氧基 -[1, 2, 4] 噻二唑 -5- 基氨基甲酰基 ]-5- 甲基噻吩 -2- 基 ] 吡咯 烷 -1- 甲酸叔丁酯
代替 2- 氨基 -5- 氟噻唑盐酸盐而使用 5- 氨基 -3- 甲氧基 -[1, 2, 4] 噻二唑, 通过 与参考例 16 相同的方法进行反应, 由此得到标题化合物。 +
ESI/MS(m/z) : 425(M+H) , 423(M-H)-.
参考例 23
(-)-2- 甲基 -5- 吡咯烷 -2- 基噻吩 -3- 甲酸 (5- 氟噻唑 -2- 基 ) 酰胺
将 (-)-2-[4-(5- 氟噻唑 -2- 基氨基甲酰基 )-5- 甲基噻吩 -2- 基 ] 吡咯烷 -1- 甲 酸叔丁酯 (970mg) 溶解于二氯甲烷 (10mL) 中, 加入三氟乙酸 (2.72mL), 在室温下搅拌 2 小 时。将反应液减压浓缩, 向所得到的残渣中加入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 用二氯甲烷提取。将 有机相用饱和盐水清洗后, 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后, 将滤液减压浓缩, 由此以白色粉末 的形式得到标题化合物 (578mg)。 1
H-NMR(CDCl 3) δ (ppm) : 1.70-1.98(3H , m) , 2.14-2.22(1H , m) , 2.73(3H , s) , 2.99-3.05(1H, m), 3.11-3.15(1H, m), 4.34(1H, t, J = 7.1Hz), 6.80(1H, d, J = 2.6Hz), 7.08(1H, s).ESI/MS(m/z) : 312(M+H)+, 310(M-H)-.
参考参考例 23 的方法, 根据下述反应式合成化合物。 将所合成的化合物列于表 1, 将数据列于表 2。
[ 表 1]参考例 参考例 24 参考例 25 参考例 26 参考例 27 参考例 28 参考例 29 参考例 30 参考例 31 参考例 32 参考例 33 参考例 34 参考例 35 参考例 36 起始原料 参考例 9 参考例 10 参考例 11 参考例 12 参考例 13 参考例 14 参考例 16 参考例 17 参考例 18 参考例 19 参考例 20 参考例 21 参考例 22 X C-Cl N N C-F C-Cl N C-F C-Cl C-H N N N N R1 H H Et H H Et H H H H Et SMe OMe R2 H H H F F F H H H H H H H
[ 表 2]参考例 37
5-[(2S, 4R)-4- 氟吡咯烷 -2- 基 ]-2- 甲基噻吩 -3- 甲酸 [1, 2, 4] 噻唑 -5- 基酰胺
代替 (-)-2-[4-(5- 氟噻唑 -2- 基氨基甲酰基 )-5- 甲基噻吩 -2- 基 ] 吡咯烷 -1- 甲 酸叔丁酯而使用 (2S, 4R)-4- 氟 -2-[5- 甲基 -4-([1, 2, 4] 噻二唑 -5- 基氨基甲酰基 )- 噻 吩 -2- 基 ]- 吡咯烷 -1- 甲酸叔丁酯, 通过与参考例 23 相同的方法进行反应, 由此得到标题 化合物。
ESI/MS(m/z) : 313(M+H)+, 311(M-H)-.
参考例 38
乙基氨基乙酸苄酯盐酸盐
将 叔 丁 氧 基 羰 基 乙 基 氨 基 乙 酸 (152g) 溶 解 于 丙 酮 (750mL) 中, 加入碳酸钾 (156g)、 苄基氯 (94.7mL)、 碘化钠 (124g), 在 60℃搅拌 4.5 小时。 将反应液用乙酸乙酯稀释 后, 过滤不溶物, 并减压浓缩。将所得到的残渣用乙酸乙酯稀释, 用饱和盐水清洗 2 次。将 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 并减压浓缩。将所得到的残渣 (234g) 溶解于 4N 盐酸 / 乙酸乙 酯溶液 (1.2L) 中后, 在室温下搅拌 1.5 小时。向反应液中加入二乙醚, 对所析出的固体进 行过滤后, 用二乙醚清洗, 得到标题化合物 (157g)。 1
H-NMR(CDCl3)δ(ppm) : 1.45-1.49(3H, m), 3.18(2H, br.s), 3.86(2H, br.s), 5.21(2H, s), 7.32-7.36(5H, m), 9.92(2H, br.s).
参考例 39
(S)-2- 氨基丁酸苄酯
将 (S)-2- 叔丁氧基羰基氨基丁酸 (2.0g) 溶解于 N, N- 二甲基甲酰胺 (20mL) 中, 加入碳酸钾 (2.72g), 并滴加苄基溴 (1.29mL)。 在室温下搅拌 5 小时后, 用乙酸乙酯、 饱和碳 酸氢钠水溶液提取反应液, 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进行减压浓缩, 通过硅胶色谱法 ( 己 烷 / 乙酸乙酯= 4/1) 对所得到的残渣进行精制, 得到 (S)-2- 叔丁氧基羰基氨基丁酸苄酯 (2.80g)。向所得到的 (S)-2- 叔丁氧基羰基氨基丁酸苄酯 (1.0g) 中加入 4N 盐酸 / 乙酸乙 酯溶液 (5.1mL), 在室温下搅拌 3 小时。进行减压浓缩, 用 1N 氢氧化钠水溶液使其为碱性, 用二乙醚提取后, 将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 进行减压浓缩, 以无色油的形式得到标题化 合物 (637mg)。 1
H-NMR(CDCl3)δ(ppm) : 0.94(3H, t, J = 7.6Hz), 1.56(2H, br.s), 1.59-1.69(1H, m), 1.73-1.84(1H, m), 3.45(1H, t, J = 6.4Hz), 5.16(2H, s), 7.31-7.39(5H, m). +
ESI/MS(m/z) : 194(M+H) .
参考例 40
(R)-2- 氨基丁酸苄酯
代替 (S)-2- 叔丁氧基羰基氨基丁酸而使用 (R)-2- 叔丁氧基羰基氨基丁酸, 通过 与参考例 39 相同的方法进行反应, 由此得到标题化合物。 1
H-NMR(CDCl3)δ(ppm) : 0.94(3H, t, J = 7.6Hz), 1.56(2H, br.s), 1.59-1.69(1H, m), 1.73-1.84(1H, m), 3.45(1H, t, J = 6.4Hz), 5.16(2H, s), 7.31-7.39(5H, m). +
ESI/MS(m/z) : 194(M+H) .
参考例 41
(R)-2- 氨基丙酸苄酯
代替 (S)-2- 叔丁氧基羰基氨基丁酸而使用 (R)-2- 叔丁氧基羰基氨基丙酸, 通过 与参考例 39 相同的方法进行反应, 由此得到标题化合物。 1
H-NMR(CDCl3)δ(ppm) : 1.44(3H, d, J = 7.0Hz), 4.10-4.21(1H, m), 5.25(2H, s), 7.32-7.49(5H, m), 8.55(1H, br.s).
参考例 42
(S)-2- 乙基氨基丁酸苄酯
将 (S)-2- 氨基丁酸苄酯 (520mg)、 乙醛 (166μL) 溶解于甲醇 (5mL) 中, 加入氰基 硼氢化钠 (169mg), 在室温下搅拌 2 小时。 加入 1N 氢氧化钠水溶液并用二乙醚提取, 将有机 层用无水硫酸氢钠干燥。进行减压浓缩, 通过 NH- 硅胶色谱法 ( 己烷 / 乙酸乙酯= 2/1) 对所得到的残渣进行精制, 以无色油的形式得到标题化合物 (200mg)。 1
H-NMR(CDCl3)δ(ppm) : 0.90(3H, t, J = 7.6Hz), 1.08(3H, t, J = 6.8Hz), 1.46(1H, br.s), 1.64-1.72(2H, m), 2.47-2.55(1H, m), 2.59-2.67(1H, m), 3.25(1H, t, J = 6.4Hz), 5.17(2H, s), 7.30-7.39(5H, m).
ESI/MS(m/z) : 222(M+H)+.
参考例 43
(R)-2- 乙基氨基丁酸苄酯
代替 (S)-2- 氨基丁酸苄酯而使用 (R)-2- 氨基丁酸苄酯, 通过与参考例 41 相同的 方法进行反应, 由此得到标题化合物。 1
H-NMR(CDCl3)δ(ppm) : 0.90(3H, t, J = 7.6Hz), 1.08(3H, t, J = 7.2Hz), 1.64-1.72(2H, m), 2.47-2.55(1H, m), 2.59-2.67(1H, m), 3.25(1H, t, J = 6.4Hz), 5.17(2H, s), 7.31-7.39(5H, m).
ESI/MS(m/z) : 222(M+H)+.
参考例 44
(S)-2- 乙基氨基丙酸苄酯盐酸盐
将 (S)-2- 氨基丙酸苄酯盐酸盐 (1.00g) 溶解于原甲酸三甲酯 (20.0mL) 中, 加入 N, N- 二异丙基乙胺 (798μL) 并在室温下搅拌 5 分钟。其后加入乙醛 (2.64mL), 在室温下 搅拌 5 分钟。其后, 在冰冷条件下冷却并加入硼氢化钠 (704mg), 在室温下搅拌 1 小时。向 反应液中加入水后, 用二氯甲烷提取, 将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并减压浓缩。 在冰冷条件 下向所得到的残渣中加入 4N 盐酸 / 乙酸乙酯溶液并减压浓缩后, 向残渣中加入二乙醚并使 其固化。过滤析出物并用二乙醚清洗后, 在减压下进行干燥, 得到标题化合物 (1.04g)。 1
H-NMR(CDCl3)δ(ppm) : 1.22(3H, t, J = 7.0Hz), 1.48(3H, d, J = 7.0Hz), 2.88-3.09(2H, br.s), 4.18-4.29(1H, m), 5.28(2H, s), 7.36-7.51(5H, m), 9.09-9.23(1H, br.s), 9.33-9.49(1H, br.s).
参考例 45
(R)-2- 乙基氨基丙酸苄酯盐酸盐
代替 (S)-2- 氨基丙酸苄酯盐酸盐而使用 (R)-2- 氨基丙酸苄酯盐酸盐, 通过与参 考例 44 相同的方法进行反应, 由此得到标题化合物。 1
H-NMR(CDCl3)δ(ppm) : 1.22(3H, t, J = 7.1Hz), 1.48(3H, d, J = 7.3Hz), 2.89-3.08(2H, m), 4.18-4.29(1H, m), 5.28(2H, s), 7.34-7.49(5H, m), 9.02-9.40(2H, m).
参考例 46
(S)-2- 乙基氨基戊酸苄酯盐酸盐
向 (S)-2- 氨基戊酸苄酯盐酸盐 (1.12g) 中加入甲醇 (22mL)。在冰冷条件下冷却 并加入乙醛 (906μL), 在该温度下搅拌 30 分钟。在冰冷条件下加入硼氢化钠 (245mg), 并 以该温度搅拌 45 分钟。向反应液中加入水后, 用氯仿提取。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并减 压浓缩。 在冰冷条件下向所得到的残渣中加入 4N 盐酸 / 乙酸乙酯溶液 (60mL), 以该温度搅 拌 1 小时。减压浓缩后, 向残渣中加入二乙醚并使其固化。过滤析出物, 用二乙醚清洗后, 在减压下干燥, 得到标题化合物 (1.33g)。 1
H-NMR(CDCl3)δ(ppm) : 0.90(3H, t, J = 7.3Hz), 1.25-1.55(2H, m), 1.47(3H,t, J = 7.2Hz), 2.05-2.25(2H, m), 3.04(2H, br.d), 3.80(1H, br.s), 5.20-5.35(2H, m), 7.3-7.45(5H, m).
参考例 47
(R)-2- 乙基氨基戊酸苄酯盐酸盐
代替 (S)-2- 氨基戊酸苄酯盐酸盐而使用 (R)-2- 氨基戊酸苄酯盐酸盐, 通过与参 考例 46 相同的方法进行反应, 由此得到标题化合物。 1
H-NMR(CDCl3)δ(ppm) : 0.90(3H, t, J = 7.3Hz), 1.25-1.55(2H, m), 1.47(3H, t, J = 7.2Hz), 2.05-2.25(2H, m), 3.04(2H, br.d), 3.80(1H, br.s), 5.20-5.35(2H, m), 7.3-7.45(5H, m).
参考例 48
(S)-2- 乙基氨基 -3- 甲基丁酸苄酯盐酸盐
将 (S)-2- 氨基 -3- 甲基丁酸苄酯盐酸盐 (1.00g) 和二异丙基乙胺 (715μL) 溶解 于甲醇 (30mL) 中并进行冰冷。向其中加入乙醛 (2.3mL), 在冰冷条件下搅拌 15 分钟后, 加 入硼氢化钠 (620mg), 以该状态搅拌 1 小时。向反应液中加入水并用二乙醚提取, 将有机层 用水、 饱和盐水清洗后, 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进行减压浓缩, 将所得到的残渣溶解于乙酸乙 酯 (10mL) 中, 加入 4N 盐酸 / 乙酸乙酯溶液再次进行减压浓缩。将所得到的固体悬浮于二 乙醚中, 并对其进行过滤, 在减压下干燥, 以白色粉末的形式得到标题化合物 (1.01g)。 1
H-NMR(DMSO-d6)δ(ppm) : 0.89(3H, d, J = 7.3Hz), 1.01(3H, d, J = 7.0Hz), 1.23(3H, t, J = 7.0Hz), 2.32-2.40(1H, m), 2.98(2H, br.s), 4.04(1H, br.s), 5.25(1H, d, J = 12.1Hz), 5.32(1H, d, J = 12.1Hz), 7.35-7.46(5H, m), 9.10(1H, br.s), 9.37(1H, br.s). +
ESI/MS(m/z) : 236(M+H) ( 自由体 ).
参考例 49
(R)-2- 乙基氨基 -3- 甲基丁酸苄酯盐酸盐
代替 (S)-2- 氨基 -3- 甲基丁酸苄酯盐酸盐而使用 (R)-2- 氨基 -3- 甲基丁酸苄酯 盐酸盐, 通过与参考例 47 相同的方法进行反应, 由此得到标题化合物。 1
H-NMR(DMSO-dw6)δ(ppm) : 0.89(3H, d, J = 7.0Hz), 1.01(3H, d, J = 7.0Hz), 1.23(3H, t, J = 7.3Hz), 2.34-2.40(1H, m), 2.97(2H, br.s), 4.03(1H, br.s), 5.24(1H, d, J = 12.1Hz), 5.32(1H, d, J = 12.1Hz), 7.36-7.45(5H, m), 9.12(1H, br.s), 9.47(1H, br.s). +
ESI/MS(m/z) : 236(M+H) ( 自由体 ).
参考例 50
(S)-2-(2- 叔丁氧基羰基乙基氨基 ) 丙酸苄酯
将 (S)-2- 氨基丙酸苄酯盐酸盐 (1.00g) 溶解于四氢呋喃 (20mL) 中, 加入碳酸钾 (3.2g) 并搅拌 1 小时。过滤反应液并减压浓缩后, 加入丙烯酸叔丁酯 (20mL) 并在 60℃搅 拌 62 小时。在减压下浓缩反应液, 通过硅胶色谱法 ( 己烷 / 乙酸乙酯= 1/1) 对所得到的 残渣进行精制, 以无色油的形式状物质得到标题化合物 (832mg)。 1
H-NMR(CDCl3)δ(ppm) : 1.31(3H, d, J = 7.0Hz), 1.32-1.51(9H, m), 2.40(2H, t, J = 6.6Hz), 2.68-2.75(1H, m), 2.82-2.91(1H, m), 3.36-3.44(1H, m), 5.17(2H, d, J= 2.2Hz), 7.28-7.41(5H, m).
ESI/MS(m/z) : 308(M+H)+.参考例 51
(R)-2-(2- 叔丁氧基羰基乙基氨基 ) 丙酸苄酯
代替 (S)-2- 氨基丙酸苄酯盐酸盐而使用 (R)-2- 氨基丙酸苄酯盐酸盐, 通过与参 考例 50 相同的方法进行反应, 由此得到标题化合物。 1
H-NMR(CDCl3)δ(ppm) : 1.31(3H, d, J = 7.0Hz), 1.32-1.50(9H, m), 2.40(2H, t, J = 6.8Hz), 2.66-2.75(1H, m), 2.80-2.90(1H, m), 3.35-3.42(1H, m), 5.17(2H, d, J= 2.2Hz), 7.28-7.41(5H, m).
ESI/MS(m/z) : 308(M+H)+.
参考例 52
(3- 苄氧基羰基甲基乙基氨基 ) 丙酸叔丁酯
将丙烯酸叔丁酯 (1.46mL) 溶解于四氢呋喃 (10mL) 中, 在室温下加入 2N 乙胺 / 四 氢呋喃溶液 (25mL) 后, 在回流下搅拌一晚。将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后, 进行减压浓缩, 将残渣 (346.5mg)、 三乙胺 (557μL) 溶解于四氢呋喃 (2mL) 中, 在室温下加入溴乙酸苄酯 (377μL) 后, 搅拌 12 小时。用水稀释后, 用二乙醚进行提取。用饱和氯化铵水溶液清洗 3 次后, 用无 水硫酸钠干燥。在减压下浓缩, 通过薄层硅胶色谱法 ( 乙酸乙酯 / 己烷= 1/5) 对残渣进行 精制, 以无色油的形式得到标题化合物 (559mg)。 1
H-NMR(CDCl 3) δ (ppm) : 1.03(3H , q, J = 7.8Hz) , 1.43(9H , s) , 2.38(2H , t, J = 7.3Hz), 2.65-2.73(2H, m), 2.92(2H, t, J = 7.3Hz), 3.41(2H, s), 5.14(2H, s), 7.32-7.37(5H, m).
参考例 53
(3- 苄氧基羰基 - 异丙基氨基 ) 丙酸叔丁酯
代替 2N 乙胺 / 四氢呋喃溶液而使用异丙胺, 通过与参考例 52 相同的方法进行反 应, 由此得到标题化合物。 1
H-NMR(CDCl 3) δ (ppm) : 0.98-1.02(6H , m) , 1.43(9H , s) , 2.37-2.41(2H , m) , 2.87(2H, t, J = 7.3Hz), 2.99-3.03(1H, m), 3.35(2H, s), 5.14(2H, s), 7.30-7.38(5H, m).
参考例 54
( 叔丁氧基羰基甲基乙基氨基 ) 乙酸苄酯
将乙基氨基乙酸苄酯盐酸盐 (157g) 悬浮于四氢呋喃 (1.0L) 中, 在室温下加入三 乙胺 (286mL) 并搅拌 5 分钟。加入溴乙酸叔丁酯 (120mL), 在室温下搅拌 22 小时。追加溴 乙酸叔丁酯 (18.4mL), 在室温下搅拌 42 小时。 用乙酸乙酯稀释反应液, 过滤不溶物, 并进行 减压浓缩。用乙酸乙酯对所得到的残渣进行稀释, 并用饱和盐水进行清洗。将有机层用无 水硫酸钠干燥, 并进行减压浓缩。通过硅胶柱色谱法 ( 己烷 / 乙酸乙酯= 6/1-5/1) 对所得 到的残渣进行精制, 得到标题化合物 (180g)。 1
H-NMR(CDCl 3) δ (ppm) : 1.05-1.11(3H , m) , 1.45(9H , s) , 2.74-2.81(2H , m) , 3.45(2H, s), 3.61(2H, s), 5.15(2H, s), 7.33-7.36(5H, m).
参考例 55
(S)-2-( 叔丁氧基羰基甲基乙基氨基 ) 丁酸苄酯
将 (S)-2- 乙基氨基丁酸苄酯 (200mg)、 溴乙酸叔丁酯 (352mg)、 碳酸钾 (250mg)、 碘化钠 (136mg) 溶解于 N, N- 二甲基甲酰胺 (4mL) 中。在室温下搅拌 15 小时后, 用水、 二乙醚提取, 将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进行减压浓缩, 通过硅胶色谱法 ( 己烷 / 乙酸乙酯= 5/1) 对所得到的残渣进行精制, 以无色油的形式得到标题化合物 (250mg)。 1
H-NMR(CDCl3)δ(ppm) : 0.95(3H, t, J = 7.6Hz), 1.04(3H, t, J = 7.2Hz), 1.44(9H, s), 1.61-1.82(2H, m), 2.61-2.79(2H, m), 3.22(1H, d, J = 17.6Hz), 3.40(1H, t, J = 7.2Hz), 3.45(1H, d, J = 17.6Hz), 5.13(2H, s), 7.30-7.40(5H, m). +
ESI/MS(m/z) : 336(M+H) .
参考例 56
(R)-2-( 叔丁氧基羰基甲基乙基氨基 ) 丁酸苄酯
代替 (S)-2- 乙基氨基丁酸苄酯而使用 (R)-2- 乙基氨基丁酸苄酯, 通过与参考例 55 相同的方法进行反应, 由此得到标题化合物。 1
H-NMR(CDCl3)δ(ppm) : 0.95(3H, t, J = 7.6Hz), 1.04(3H, t, J = 7.2Hz), 1.44(9H, s), 1.61-1.82(2H, m), 2.61-2.79(2H, m), 3.22(2H, d, J = 17.2Hz), 3.39(1H, t, J = 7.6Hz), 3.45(1H, d, J = 17.2Hz), 5.13(2H, s), 7.30-7.39(5H, m). +
ESI/MS(m/z) : 336(M+H) .
参考例 57 (S)-2-( 叔丁氧基羰基甲基乙基氨基 )-3- 甲基丁酸苄酯
代替 (S)-2- 乙基氨基丁酸苄酯而使用 (S)-2- 乙基氨基 -3- 甲基丁酸苄酯盐酸 盐, 通过与参考例 55 相同的方法进行反应, 由此得到标题化合物。 1
H-NMR(CDCl3)δ(ppm) : 0.84(3H, d, J = 6.6Hz), 1.01(3H, d, J = 6.6Hz), 1.03(3H, t, J = 7.3Hz), 1.43(9H, s), 1.98(1H, dq, J = 10.6, 6.6Hz), 2.59(1H, dt, J = 12.8, 7.0Hz), 2.75(1H, dt, J = 12.8, 7.3Hz), 2.96(1H, d, J = 10.6Hz), 3.12(1H, d, J = 17.2Hz), 3.46(1H, d, J = 17.2Hz), 5.13(2H, s), 7.32-7.37(5H, m). +
ESI/MS(m/z) : 350(M+H) .
参考例 58
(R)-2-( 叔丁氧基羰基甲基乙基氨基 )-3- 甲基丁酸苄酯
代替 (S)-2- 乙基氨基丁酸苄酯而使用 (R)-2- 乙基氨基 -3- 甲基丁酸苄酯盐酸 盐, 通过与参考例 55 相同的方法进行反应, 由此得到标题化合物。 1
H-NMR(CDCl3)δ(ppm) : 0.84(3H, d, J = 6.2Hz), 1.01(3H, d, J = 7.0Hz), 1.03(3H, t, J = 7.3Hz), 1.43(9H, s), 1.99(1H, dq, J = 10.6, 6.6Hz), 2.60(1H, dt, J = 13.2, 7.0Hz), 2.75(1H, dt, J = 13.2, 7.3Hz), 2.96(1H, d, J = 10.6Hz), 3.12(1H, d, J = 17.2Hz), 3.46(1H, d, J = 17.2Hz), 5.13(2H, s), 7.31-7.37(5H, m). +
ESI/MS(m/z) : 350(M+H) .
参考例 59
(S)-2-( 叔丁氧基羰基甲基乙基氨基 ) 丙酸苄酯
向 (S)-2- 乙基氨基丙酸苄酯盐酸盐 (400mg) 中加入 N, N- 二甲基甲酰胺 (4mL)、 溴乙酸叔丁酯 (481μL)、 三乙胺 (571μL), 在室温下搅拌 22 小时。向反应液中加入水, 并 用乙酸乙酯提取, 将有机层用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清洗后, 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并进行减压 浓缩。通过硅胶色谱法 ( 己烷 / 乙酸乙酯= 7/1) 对所得到的残渣进行精制, 得到标题化合 物 (169g)。
33CN 102471333 A
1说明书31/60 页H-NMR(CDCl3)δ(ppm) : 1.06(3H, t, J = 7.1Hz), 1.33(3H, d, J = 7.3Hz), 1.44(9H, s), 2.6-2.8(2H, m), 3.28-3.48(2H, m), 3.69-3.74(1H, m), 5.13(2H, s), 7.25-7.4(5H, m).
参考例 60
(R)-2-( 叔丁氧基羰基甲基乙基氨基 ) 丙酸苄酯
代替 (S)-2- 乙基氨基丙酸苄酯盐酸盐而使用 (R)-2- 乙基氨基丙酸苄酯盐酸盐, 通过与参考例 59 相同的方法进行反应, 由此得到标题化合物。 1
H-NMR(CDCl3)δ(ppm) : 1.06(3H, t, J = 7.3Hz), 1.33(3H, d, J = 7.3Hz), 1.44(9H, s), 2.6-2.8(2H, m), 3.27-3.48(2H, m), 3.69-3.74(1H, m), 5.13(2H, s), 7.25-7.4(5H, m).
参考例 61
(S)-2-( 叔丁氧基羰基甲基乙基氨基 ) 戊酸苄酯
代替 (S)-2- 乙基氨基丙酸苄酯盐酸盐而使用 (S)-2- 乙基氨基戊酸苄酯盐酸盐, 通过与参考例 59 相同的方法进行反应, 由此得到标题化合物。 1
H-NMR(CDCl3)δ(ppm) : 0.90(3H, t, J = 7.5Hz), 1.04(3H, t, J = 7.1Hz), 1.25-1.55(2H, m), 1.44(9H, s), 1.55-1.75(2H, m), 2.6-2.8(2H, m), 3.20-3.48(2H, m), 3.48(1H, t, J = 7.3Hz), 5.13(2H, s), 7.3-7.4(5H, m). 参考例 62
(R)-2-( 叔丁氧基羰基甲基乙基氨基 ) 戊酸苄酯
代替 (S)-2- 乙基氨基丙酸苄酯盐酸盐而使用 (R)-2- 乙基氨基戊酸苄酯盐酸盐, 通过与参考例 59 相同的方法进行反应, 由此得到标题化合物。 1
H-NMR(CDCl3)δ(ppm) : 0.90(3H, t, J = 7.3Hz), 1.04(3H, t, J = 7.1Hz), 1.25-1.5(2H, m), 1.44(9H, s), 1.55-1.75(2H, m), 2.6-2.8(2H, m), 3.20-3.48(2H, m), 3.48(1H, t, J = 7.5Hz), 5.13(2H, s), 7.25-7.4(5H, m).
参考例 63
(S)-2-( 叔丁氧基羰基乙基乙基氨基 ) 丙酸苄酯
将 (S)-2-(2- 叔丁氧基羰基乙基氨基 ) 丙酸苄酯 (782mg) 溶解于原甲酸三甲酯 (15.6mL) 中, 加入乙醛 (1.43mL)、 三乙酰氧基硼氢化钠 (2.67g) 并在室温下搅拌 20 小时。 向反应液中加入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并用二氯甲烷提取, 将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进 行减压浓缩, 通过薄层硅胶色谱法 ( 己烷 / 乙酸乙酯= 4/1) 对所得到的残渣进行精制, 以 无色油的形式状物质得到标题化合物 (284mg)。 1
H-NMR(CDCl3)δ(ppm) : 1.02(3H, t, J = 7.1Hz), 1.30(3H, d, J = 7.3Hz), 1.44(9H, s), 2.34(2H, t, J = 7.1Hz), 2.49-2.58(1H, m), 2.62-2.73(1H, m), 2.76-2.85(1H, m), 2.92-3.02(1H, m), 3.58(1H, q, J = 7.2Hz), 5.14(2H, s), 7.27-7.41(5H, m). +
ESI/MS(m/z) : 336(M+H) .
参考例 64
(R)-2-( 叔丁氧基羰基乙基乙基氨基 ) 丙酸苄酯
代替 (S)-2-(2- 叔丁氧基羰基乙基氨基 ) 丙酸苄酯而使用 (R)-2-(2- 叔丁氧基羰 基乙基氨基 ) 丙酸苄酯, 通过与参考例 63 相同的方法进行反应, 由此得到标题化合物。
H-NMR(CDCl3)δ(ppm) : 1.01(3H, t, J = 7.1Hz), 1.29(3H, d, J = 7.0Hz), 1.43(9H, s), 2.33(2H, t, J = 7.1Hz), 2.47-2.58(1H, m), 2.61-2.72(1H, m), 2.75-2.85(1H, m),
342.90-3.02(1H, m), 3.57(1H, q, J = 7.0Hz), 5.12(2H, s), 7.21-7.39(5H, m). +
ESI/MS(m/z) : 336(M+H) .
参考例 65
( 苄氧基羰基甲基氨基 ) 乙酸叔丁酯
将氨基乙酸叔丁酯 (1.26g)、 三乙胺 (2.09mL) 溶解于乙腈 (10mL) 中并搅拌 5 分 钟, 在室温下加入溴乙酸苄酯 (784μL) 后, 搅拌 17 小时。用饱和氯化铵水溶液稀释后, 用 乙酸乙酯进行提取。用饱和氯化铵水溶液清洗 3 次后, 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在减压下浓缩, 通过硅胶色谱法 ( 乙酸乙酯 / 己烷= 1/3) 对残渣进行精制, 以无色油的形式得到标题化合 物 (984mg)。 1
H-NMR(CDCl 3) δ (ppm) : 0.87-0.89(6H , m) , 1.45(9H , s) , 1.64-1.75(1H , m) , 2.47(2H, d, J = 7.3Hz), 3.42(2H, s), 3.58(2H, s), 5.14(2H, s), 7.30-7.36(5H, m).
参考例 66
( 叔丁氧基羰基甲基乙基氨基 ) 乙酸
将 ( 叔丁氧基羰基甲基乙基氨基 ) 乙酸苄酯 (167g) 溶解于乙醇 (500mL) 中后, 在 氩气气氛下于室温加入 10% -Pd/C(16.7g), 对反应容器进行氢置换, 并在室温下搅拌 24 小 时。利用硅藻土填料过滤催化剂, 并用乙醇进行清洗。将滤液减压浓缩, 以白色固体的形式 得到标题化合物 (116g)。 1
H-NMR(CDCl 3) δ (ppm) : 1.09-1.14(3H , m) , 1.47(9H , s) , 2.79-2.84(2H , m) , 3.36(2H, s), 3.41(2H, s), 9.35(1H, br.s).
参考参考例 66 的方法, 根据下述反应式合成化合物。 将所合成的化合物列于表 3, 将数据列于表 4。
[ 表 3]参考例 参考例 67 参考例 68 参考例 69 参考例 70 参考例 71 参考例 72 起始原料 参考例 52 参考例 53 参考例 55 参考例 56 参考例 57 参考例 58 R3 H H Et Et i-Pr i-Pr R13 Et i-Pr Et Et Et Et n 2 2 1 1 1 135CN 102471333 A 参考例 73 参考例 74 参考例 75 参考例 76 参考例 77 参考例 78
说明书Me Me n-Pr n-Pr Me Me Et Et Et Et Et Et 1 1 1 1 2 233/60 页参考例 59 参考例 60 参考例 61 参考例 62 参考例 63 参考例 64[ 表 4]
参考例 79
( 叔丁氧基羰基甲基异丁基氨基 ) 乙酸
将 ( 苄氧基羰基甲基氨基 ) 乙酸叔丁酯 (140mg)、 异丁醛 (137μL) 溶解于乙醇 (2mL) 中, 加入 10% -Pd/C(14mg), 在氢气气氛下、 于 50℃搅拌 4 小时。利用硅藻土填料过 滤催化剂并用乙醇进行清洗。 将滤液减压浓缩, 以白色固体的形式得到标题化合物 (89mg)。 1
H-NMR(CDCl 3) δ (ppm) : 0.91-0.96(6H , m) , 1.48(9H , s) , 1.67-1.79(1H , m) , 2.47(2H, d, J = 7.3Hz), 3.35(4H, s).
参考例 80
( 叔丁氧基羰基丙基氨基 ) 乙酸
在氩气气氛下, 将氢化钠 (365mg) 悬浮于四氢呋喃 (5mL) 中并进行冰冷。向其中 滴加叔丁氧基羰基氨基乙酸 (400mg)、 1- 碘丙烷 (892μL) 的四氢呋喃 (3mL) 溶液。使反 应液恢复室温, 搅拌 96 小时。向反应液中再加入氢化钠 (91.2mg)、 1- 碘丙烷 (223μL), 在 40℃搅拌 67 小时。向反应液中加入水、 乙酸乙酯进行提取, 用 10%柠檬酸水溶液使水层为 pH = 2-3。用乙酸乙酯提取, 将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进行减压浓缩, 以油状物质的形 式得到标题化合物 (210mg)。 1
H-NMR(CDCl 3) δ (ppm) : 0.89(3H , br.t , J = 7.3Hz) , 1.44-1.57(11H , m) , 3.21-3.28(2H, m), 3.95(2H, d, J = 21.6Hz).
ESI/MS(m/z) : 216(M-H)-.
参考例 81
( 叔丁氧基羰基戊基氨基 ) 乙酸
代替 1- 碘丙烷而使用 1- 碘戊烷, 通过与参考例 81 相同的方法进行反应, 由此得 到标题化合物。 1
H-NMR(CDCl 3) δ (ppm) : 0.90(3H , br.t , J = 6.0Hz) , 1.22-1.53(15H , m) , 3.22-3.27(2H, m), 3.94(2H, d, J = 32.6Hz), 9.89(1H, br.s).
ESI/MS(m/z) : 244(M-H) .
参考例 82
(-)-(2-[(2S, 4R)-4- 氟 -2-[4-(5- 氟 噻 唑 -2- 基 氨 基 甲 酰 基 )-5- 甲 基 噻 吩 -2- 基 ] 吡咯烷 -1- 基 ]-2- 氧乙基 ) 氨基甲酸叔丁酯
将 5-((2S, 4R)-4- 氟吡咯烷 -2- 基 )-2- 甲基噻吩 -3- 甲酸 (5- 氟噻唑 -2- 基 ) 酰胺 (35.0mg)、 盐酸 1- 乙基 -3-(3- 二甲氨基丙基 ) 碳二亚胺 (24.0mg)、 1- 羟基 -1H- 苯并 三唑 1 水合物 (20.0mg) 和 N-t-BOC- 甘氨酸 (23.0mg) 溶解于 N, N- 二甲基甲酰胺 (0.50ml) 中, 加入二异丙基乙胺 (13.0μL), 在室温下搅拌一晚。向反应液中加入饱和碳酸氢钠水溶 液, 用氯仿提取, 将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 过滤后, 将滤液减压浓缩, 由此以白色粉末的 形式得到标题化合物 (54.0mg)。
ESI/MS(m/z) : 487(M+H)+, 485(M-H)-.
参考参考例 82 的方法, 根据下述反应式合成化合物。将所合成的化合物和数据列 于表 5、 表 6。
[ 表 5]
[ 表 6]参考参考例 82 的方法, 根据下述反应式合成化合物。 将所合成的化合物列于表 7, 将数据列于表 8、 表 9。
[ 表 7]
[ 表 8]
[ 表 9]
参考例 133 5-[1-(2- 氯乙酰基 ) 吡咯烷 -2- 基 ]-2- 甲基噻吩 -3- 甲酸 (5- 氟噻唑 -2- 基 )酰胺 将 2- 甲基 -5- 吡咯烷 -2- 基噻吩 -3- 甲酸 (5- 氟噻唑 -2- 基 ) 酰胺 (467mg) 溶 解于二氯甲烷 (5.0mL) 中, 在 0℃加入二叔丁基吡啶 (663μL) 和氯乙酰氯 (239μL), 在室 温下搅拌 4 小时。向反应液中加入水, 用氯仿提取, 将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后, 将滤液减压浓缩, 通过硅胶色谱法 ( 己烷 / 乙酸乙酯= 1/2) 对所得到的残渣进行精制, 由 此以白色粉末的形式得到标题化合物 (536mg)。 1
H-NMR(CDCl 3) δ (ppm) : 1.97-2.32(4H , m) , 2.71(3H , s) , 3.60-3.70(1H , m) , 3.75-3.78(1H, m), 3.83-4.00(1H, m), 4.8(2H, s), 5.39(1H, d, J = 5.5Hz), 6.95(1H, s), 7.15(1H, s).
ESI/MS(m/z) : 388(M+H)+, 386(M-H)-. 参考例 134 5-[1-(2- 氯乙酰基 ) 吡咯烷 -2- 基 ]-2- 甲基噻吩 -3- 甲酸 (5- 氯噻唑 -2- 基 )酰胺 代替 2- 甲基 -5- 吡咯烷 -2- 基噻吩 -3- 甲酸 (5- 氟噻唑 -2- 基 ) 酰胺而使用 2- 甲 基 -5- 吡咯烷 -2- 基噻吩 -3- 甲酸 (5- 氯噻唑 -2- 基 ) 酰胺, 通过与参考例 57 相同的方法 进行反应, 得到标题化合物。 1
H-NMR(CDCl 3) δ (ppm) : 1.97-2.42(4H , m) , 2.71(3H , s) , 3.60-3.68(1H , m) , 3.75-3.83(1H, m), 3.88-4.05(1H, m), 4.12-4.19(2H, m), 5.37-5.41(1H, m), 7.20(1H, s), 7.32(1H, s).
ESI/MS(m/z) : 404(M+H)+, 402(M-H)-.
参考例 135
(-)-5-[(2S, 4R)-1-(2- 氨基乙酰基 )-4- 氟吡咯烷 -2- 基 ]-2- 甲基噻吩 -3- 甲酸 (5- 氟噻唑 -2- 基 ) 酰胺
将 (-)-(2-[(2S, 4R)-4- 氟 -2-[4-(5- 氟 噻 唑 -2- 基 氨 基 甲 酰 基 )-5- 甲 基 噻 吩 -2- 基 ] 吡咯烷 -1- 基 ]-2- 氧乙基 ) 氨基甲酸叔丁酯 (54.0mg) 溶解于二氯甲烷 (0.50mL) 中, 加入三氟乙酸 (0.500mL), 在室温下搅拌 15 小时。将反应液减压浓缩, 向所得到的残渣 中加入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 用氯仿提取, 将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后, 在减压下 浓缩滤液, 通过薄层硅胶色谱法 ( 二氯甲烷 / 甲醇= 15/1-5/1) 对所得到的残渣进行精制, 由此以白色粉末的形式得到标题化合物 (31.0mg)。
ESI/MS(m/z) : 387(M+H)+, 385(M-H)-.
参考参考例 135 的方法, 根据下述反应式合成化合物。将所合成的化合物和数据 列于表 10、 表 11。
[ 表 10]
[ 表 11]参考例 162
(-)-(2-[(2S, 4R)-4- 氟 -2-[4-(5- 氟 噻 唑 -2- 基 氨 基 甲 酰 基 )-5- 甲 基 噻 吩 -2- 基 ] 吡咯烷 -1- 基 ]-2- 氧乙基氨基 ) 乙酸叔丁酯
将 (-)-5-[(2S, 4R)-1-(2- 氨基乙酰基 )-4- 氟吡咯烷 -2- 基 ]-2- 甲基噻吩 -3- 甲 酸 (5- 氟噻唑 -2- 基 ) 酰胺 (31.0mg) 溶解于四氢呋喃 (1.0mL) 中, 加入溴乙酸叔丁酯 (16.0mg) 和三乙胺 (8.10mg) 后, 在室温下搅拌一晚。 向反应液中加入水, 用乙酸乙酯提取, 将有机层用饱和盐水清洗后, 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后, 将滤液减压浓缩, 通过硅胶色谱 法 ( 二氯甲烷 / 甲醇= 30/1) 对所得到的残渣进行精制, 以白色粉末的形式得到标题化合 物 (19.0mg)。
ESI/MS(m/z) : 501(M+H)+, 499(M-H)-.
参考参考例 162 的方法, 根据下述反应式合成化合物。将所合成的化合物列于表 12, 将数据列于表 13。
[ 表 12]参考例 163 164 165 166 167 起始原料 参考例 137 参考例 138 参考例 139 参考例 140 参考例 141 R1 H H H H H R2 F F F F F 45 R3 i-Pr H H H H R13 H Me Et n-Pr n-Pen X C-F C-F C-F C-F C-FCN 102471333 A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参考例 142 参考例 146 参考例 147 参考例 148 参考例 149 参考例 152 参考例 157 参考例 158 H Et H H H H H H说明F F H H H H H H书Me H Me Et i-Pr H H H Me Et H H H Et n-Pr n-Pen C-F N C-F C-F C-F C-F C-F C-F43/60 页[ 表 13]
参考例 176
(-)-3-[(2-[2-[4-(5- 氟 噻 唑 -2- 基 氨 基 甲 酰 基 )-5- 甲 基 噻 吩 -2- 基 ] 吡 咯 烷 -1- 基 ]-2- 氧乙基 ) 甲基氨基 ] 丙酸叔丁酯
将 (-)-2- 甲基 -5-[1-(2- 甲基氨基乙酰基 ) 吡咯烷 -2- 基 ] 噻吩 -3- 甲酸 (5- 氟
噻唑 -2- 基 ) 酰胺 (425mg) 溶解于 1, 4- 二氧六环 (10mL) 中, 在室温下加入丙烯酸丁酯 (486μL) 和 TritonB(19.0μL) 后, 在 60℃搅拌一晚。将反应液减压浓缩, 通过硅胶色谱法 ( 二氯甲烷 / 甲醇= 20/1) 对所得到的残渣进行精制, 由此以白色粉末的形式得到标题化合 物 (238mg)。 1
H-NMR(CDCl 3 ) δ (ppm) : 1.43(9H ,d ,J = 8.1Hz) , 1.96-2.01(2H ,m) , 2.09-2.38(4H , m) , 2.45(2H , t, J = 7.0Hz) , 2.65-2.87(2H , m) , 3.11-3.29(2H , m) , 3.46(3H, d, J = 7.3Hz), 3.53-3.60(1H, m), 3.71-3.88(1H, m), 5.47(1H, d, J = 7.3Hz), 6.83-6.91(1H, m), 7.23-7.28(1H, m), 11.23(1H, br.s). +
ESI/MS(m/z) : 511(M+H) , 509(M-H) .
参考参考例 176 的方法, 根据下述反应式合成化合物。将所合成的化合物列于表 14, 将数据列于表 15。
[ 表 14]参考例 177 178 179 起始原料 参考例 156 参考例 159 参考例 160 R1 H H Et X C-F C-Cl N
[ 表 15]
参考例 180
(2-[2-[4-(5- 氯 噻 唑 -2- 基 氨 基 甲 酰 基 )-5- 甲 基 噻 吩 -2- 基 ] 吡 咯 烷 -1- 基 ]-2- 氧乙基氨基 ) 乙酸叔丁酯
将甘氨酸叔丁酯盐酸盐 (210mg) 和二异丙基乙胺 (257μL) 溶解于 N, N- 二甲基 甲酰胺 (2mL) 中, 在室温下搅拌 5 分钟。在 50 ℃缓慢地加入 5-[1-(2- 氯乙酰基 ) 吡咯 烷 -2- 基 ]-2- 甲基噻吩 -3- 甲酸 (5- 氯噻唑 -2- 基 ) 酰胺 (101mg), 并在 50℃搅拌 4 小时。 向反应液中加入水, 用乙酸乙酯提取, 将有机层用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清洗后, 用无水硫酸 钠干燥。过滤后, 将滤液减压浓缩, 通过薄层硅胶色谱法 ( 氯仿 / 甲醇= 10/1) 对所得到的 残渣进行精制, 由此以白色粉末的形式得到标题化合物 (106mg)。
ESI/MS(m/z) : 499(M+H)+, 497(M-H)-.
参考参考例 180 的方法, 根据下述反应式合成化合物。将所合成的化合物列于表 16, 将数据列于表 17。
[ 表 16]参考例 181 182 起始原料 参考例 133 参考例 134 R6 F Cl n 3 2
[ 表 17]
参考例 183
5-[(2-[2-[4-(5- 氟 噻 唑 -2- 基 氨 基 甲 酰 基 )-5- 甲 基 噻 吩 -2- 基 ] 吡 咯 烷 -1- 基 ]-2- 氧乙基 ) 甲基氨基 ] 戊酸甲酯
将 2- 甲基 -5-[1-(2- 甲基氨基乙酰基 ) 吡咯烷 -2- 基 ] 噻吩 -3- 甲酸 (5- 氟噻 唑 -2- 基 ) 酰胺 (60.6mg) 溶解于 N, N- 二甲基甲酰胺 (1.0mL) 中, 在室温下加入二异丙基乙 胺 (81.5μL) 和 5- 溴戊酸甲酯 (27.0μL) 后, 在 60℃搅拌一晚。将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后, 加入水, 并用乙酸乙酯提取, 将有机层用饱和盐水清洗后, 用无水硫酸钠干燥。 过滤后, 将滤 液减压浓缩, 通过薄层硅胶色谱法 ( 乙酸乙酯 / 甲醇= 9/1) 对所得到的残渣进行精制, 由 此以白色粉末的形式得到标题化合物 (63.0mg)。 1
H-NMR(CDCl3)δ(ppm) : 1.28-1.62(6H, m), 2.01-2.49(9H, m), 2.67-2.71(3H, m), 2.76-2.99(1H, m), 3.56-3.85(5H, m), 4.25-4.57(1H, m), 5.38(1H, d, J = 6.9Hz), 7.12(1H,
t, J = 2.3Hz), 7.26-7.35(1H, m).
ESI/MS(m/z) : 497(M+H)+, 495(M-H)-.
参考参考例 183 的方法, 根据下述反应式合成化合物。将所合成的化合物和数据 列于表 18。
[ 表 18]
实施例 10
(-)-2- 甲 基 -5-[1-(2- 脲 基 乙 酰 基 ) 吡 咯 烷 -2- 基 ] 噻 吩 -3- 甲 酸 (5- 氟 噻 唑 -2- 基 ) 酰胺
将 (-)-2- 甲基 -5- 吡咯烷 -2- 基噻吩 -3- 甲酸 (5- 氟噻唑 -2- 基 ) 酰胺 (270mg)、 盐酸 1- 乙基 -3-(3- 二甲氨基丙基 ) 碳二亚胺 (334mg)、 1- 羟基 -1H- 苯并三唑 1 水合物 (264mg) 和脲基乙酸 (206mg) 溶解于四氢呋喃 (5.40mL) 中, 加入二异丙基乙胺 (360μL), 在室温下搅拌 3 小时。向反应液中加入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 并用氯仿提取, 将有机层用无 水硫酸钠干燥。过滤后, 将滤液减压浓缩, 通过薄层硅胶色谱法 ( 氯仿 / 甲醇= 9/1) 对所 得到的残渣进行精制, 由此以白色粉末的形式得到标题化合物 (287mg)。 1
H-NMR(CD3OD)δ(ppm) : 1.94-2.48(4H, m), 2.68-2.70(3H, m), 3.55-3.84(2H, m), 3.89-4.07(2H, m), 5.29-5.37(1H, m), 7.11-7.12(1H, m), 7.32-7.36(1H, m). +
ESI/MS(m/z) : 412(M+H) , 410(M-H) .
实施例 11
(-)-2- 甲 基 -5-[1-(2- 脲 基 乙 酰 基 ) 吡 咯 烷 -2- 基 ] 噻 吩 -3- 甲 酸 (5- 氯 噻 唑 -2- 基 ) 酰胺
代替 (-)-2- 甲基 -5- 吡咯烷 -2- 基噻吩 -3- 甲酸 (5- 氟噻唑 -2- 基 ) 酰胺而使 用 (-)-2- 甲基 -5- 吡咯烷 -2- 基噻吩 -3- 甲酸 (5- 氯噻唑 -2- 基 ) 酰胺, 通过与实施例 10 相同的方法进行反应, 得到标题化合物。 1
H-NMR(CD3OD)δ(ppm) : 1.94-2.46(4H, m), 2.70-2.72(3H, m), 3.54-3.84(2H, m), 3.84-4.06(2H, m), 5.27-5.37(1H, m), 7.34-7.35(1H, m), 7.39(1H, s). +
ESI/MS(m/z) : 428(M+H) , 426(M-H) .
实施例 12
(-)-5-[(2S, 4R)-4- 氟 -1-(2- 甲烷磺酰基氨基乙酰基 ) 吡咯烷 -2- 基 ]-2- 甲基 噻吩 -3- 甲酸 (5- 氟噻唑 -2- 基 ) 酰胺
将 5-((2S, 4R)-4- 氟吡咯烷 -2- 基 )-2- 甲基噻吩 -3- 甲酸 (5- 氟噻唑 -2- 基 ) 酰胺 (297mg)、 盐酸 1- 乙基 -3-(3- 二甲氨基丙基 ) 碳二亚胺 (345mg)、 1- 羟基 -1H- 苯并三 唑 1 水合物 (276mg) 和 N- 甲烷磺酰基甘氨酸 (276mg) 溶解于 N, N- 二甲基甲酰胺 (3.0mL) 中, 加入二异丙基乙胺 (308μL), 在室温下搅拌 5.5 小时。向反应液中加入水, 用乙酸乙酯 提取, 将有机层用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清洗后, 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后, 将滤液减压浓 缩, 并利用乙酸乙酯进行重结晶, 由此以白色粉末的形式得到标题化合物 (291mg)。 1
H-NMR(CDCl 3 ) δ (ppm) : 2.10-2.18(1H ,m) , 2.59(3H ,s) , 3.00(3H ,s) , 3.80-4.02(4H, m), 5.26-5.47(2H, m), 7.04-7.07(1H, m), 7.56(1H, s), 9.70(1H, br.s). +
ESI/MS(m/z) : 465(M+H) , 463(M-H) .
参考实施例 12 的方法, 根据下述反应式合成化合物。将所合成的化合物列于表 19, 将数据列于表 20。
[ 表 19]实施例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起始原料 参考例 27 参考例 28 参考例 28 参考例 30 参考例 31 参考例 31 参考例 33 参考例 35 参考例 36 51 R1 H H H H H H H SMe OMe R2 F F F H H H H H H R12 Es Ms Ac Ms Ms Ac Es Es Es X C-F C-Cl C-Cl C-F C-Cl C-Cl N N NCN 102471333 A
说明书49/60 页[ 表 20]实施例 22
(-)-2- 甲基 -5-[1-((S)-2- 脲基丙酰基 ) 吡咯烷 -2- 基 ] 噻吩 -3- 甲酸 (5- 氟噻 唑 -2- 基 ) 酰胺
将 (-)-5-[1-((S)-2- 氨基丙酰基 ) 吡咯烷 -2- 基 ]-2- 甲基噻吩 -3- 甲酸 (5- 氟噻 唑 -2- 基 ) 酰胺 (60.0mg) 溶解于水 (1.8mL) 中, 加入氰酸钾 (62.3mg) 和乙酸 (79.9μL), 在 室温下搅拌 3 小时。向反应液中加入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 并用氯仿提取, 将有机相用无水 硫酸钠干燥。过滤后, 将滤液减压浓缩, 由此以白色粉末的形式得到标题化合物 (63.5mg)。 1
H-NMR(CD 3OD) δ : 1.24-1.40(3H , m) , 1.85-2.46(4H , m) , 2.61-2.74(3H , m) , 3.64-3.92(2H, m), 4.45-4.60(1H, m), 5.24-5.41(1H, m), 7.11-7.12(1H, m), 7.24-7.27(1H, s).
ESI/MS(m/z) : 426(M+H)+, 424(M-H)-.
实施例 23
(-)-5-[(2S, 4R)-1-((S)-2- 乙酰基氨基丙酰基 )-4- 氟吡咯烷 -2- 基 ]-2- 甲基噻 吩 -3- 甲酸 (5- 氟噻唑 -2- 基 ) 酰胺
将 (-)-5-[(2S, 4R)-1-((S)-2- 氨 基 丙 酰 基 )-4- 氟 吡 咯 烷 -2- 基 ]-2- 甲 基 噻
吩 -3- 甲酸 (5- 氟噻唑 -2- 基 ) 酰胺 (31.8mg) 溶解于二氯甲烷 (1.0mL) 中, 加入乙酰氯 (11.3μL) 和吡啶 (19.3μL) 后, 在室温下搅拌 45 分钟。向反应液中加入饱和碳酸氢钠水 溶液, 并用乙酸乙酯提取, 将有机层用饱和盐水清洗后, 用无水硫酸钠干燥。 过滤后, 将滤液 减压浓缩, 通过薄层硅胶色谱法 ( 乙酸乙酯 ) 对所得到的残渣进行精制, 以白色粉末的形式 得到标题化合物 (27.8mg)。 1
H-NMR(CDCl 3 ) δ (ppm) : 1.29-1.33(3H ,m) , 2.67(3H ,d ,J = 6.2Hz) , 2.74-2.79(1H, m), 3.85-3.98(1H, m), 4.27-4.35(1H, m), 4.58-4.66(2H, m), 5.31-5.49(2H, m), 7.13(1H, d, J = 2.5Hz), 7.32(1H, s). +
ESI/MS(m/z) : 443(M+H) , 441(M-H)-.
参考实施例 23 的方法, 根据下述反应式合成化合物。将所合成的化合物列于表 21, 将数据列于表 22。
[ 表 21]实施例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起始原料 参考例 136 参考例 143 参考例 144 参考例 145 参考例 150 参考例 153 参考例 154 参考例 154 参考例 155 R1 H Et Et Et H H Et Et H R2 F F F F H H H H H R3 Me Me Et i-Pr n-Pr Me Me Me H R12 Ms Ms Es Ms Ms Ms Es Ac EtCO X C-F N N N C-F N N N C-F
[ 表 22]实施例 33
(-)-(2-{(2S, 4R)-4- 氟 -2-[4-(5- 氟 噻 唑 -2- 基 氨 基 甲 酰 基 )-5- 甲 基 噻 吩 -2- 基 ] 吡咯烷 -1- 基 }-2- 氧乙基氨基 ) 乙酸三氟乙酸盐
将 (-)-(2-{(2S, 4R)-4- 氟 -2-[4-(5- 氟 噻 唑 -2- 基 氨 基 甲 酰 基 )-5- 甲 基 噻 吩 -2- 基 ] 吡咯烷 -1- 基 }-2- 氧乙基氨基 ) 乙酸叔丁酯 (19.0mg) 溶解于二氯甲烷 (0.25mL) 中, 加入三氟乙酸 (0.25mL), 在室温下搅拌一晚。将反应液减压浓缩, 将所得到的残渣溶解 于水 (1.0mL) 中后, 进行冷冻干燥, 由此以白色粉末的形式得到标题化合物 (13.0mg)。
H-NMR(DMSO-d6)δ(ppm) : 2.18-2.42(2H, m), 2.64-2.83(4H, m), 3.75-3.97(4H, m), 4.13-4.23(1H, m), 5.30-5.61(2H, m), 7.34-7.39(1H, m), 7.63(1H, s), 9.25(1H, br.s), 12.21(1H, br.s).
ESI/MS(m/z) : 445(M+H)+, 443(M-H)-.
参考实施例 33 的方法, 根据下述反应式合成化合物。将所合成的化合物列于表 23, 将数据列于表 24。
54
[ 表 23]实施例 34 35 36 37 起始原料 参考例 163 参考例 170 参考例 171 参考例 172 R2 F H H H R3 i-Pr Me Et i-Pr
[ 表 24]实施例 38
[(2-{(2S, 4R)-4- 氟 -2-[4-(5- 氟噻唑 -2- 基氨基甲酰基 )-5- 甲基噻吩 -2- 基 ] 吡咯烷 -1- 基 }-2- 氧乙基 ) 甲基氨基 ] 乙酸盐酸盐
将 [(2-{(2S, 4R)-4- 氟 -2-[4-(5- 氟 噻 唑 -2- 基 氨 基 甲 酰 基 )-5- 甲 基 噻 吩 -2- 基 ] 吡咯烷 -1- 基 }-2- 氧乙基 ) 甲基氨基 ] 乙酸叔丁酯 (59.0mg) 溶解于二氯甲烷 (3.0mL) 中, 加入 4N- 盐酸 /1, 4- 二氧六环溶液 (3.42mL), 在室温下搅拌 18 小时。向反应 液中加入二乙醚, 对所析出的结晶进行过滤, 并用二乙醚进行清洗, 由此以白色粉末的形式 得到标题化合物 (52.0mg)。 1
H-NMR(CD 3OD) δ (ppm) : 2.27-2.43(1H , m) , 2.68(3H , s) , 2.75-2.84(1H , m) , 2.87-3.12(4H, m), 3.43-3.52(1H, m), 3.73-3.94(2H, m), 4.06-4.21(2H, m), 5.28-5.51(2H, m), 7.16(1H, s), 7.39(1H, s).
ESI/MS(m/z) : 459(M+H)+, 457(M-H)-.
参考实施例 38 的方法, 根据下述反应式合成化合物。将所合成的化合物列于表 25, 将数据列于表 26 ~表 28。
[ 表 25]实施例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起始原料 参考例 109 参考例 110 参考例 111 参考例 112 参考例 113 参考例 114 参考例 115 参考例 116 参考例 117 参考例 118 参考例 119 参考例 120 参考例 121 参考例 122 参考例 123 R1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R2 F H H F H F H H H H H H H H F R3 H H H H H H H H H Et Et i-Pr i-Pr Me Me R13 Et Et Et Et Et Et Et i-Pr Et Et Et Et Et Et Et X C-Cl C-Cl C-H N C-F C C-Cl C-F N C-F C-F C-F C-F C-F C-F n 1 1 1 1 2 2 2 2 1 1 1 1 1 1 156CN 102471333 A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参考例 124 参考例 125 参考例 126 参考例 127 参考例 128 参考例 129 参考例 130 参考例 131 参考例 132 参考例 165 参考例 166 参考例 168 参考例 169 参考例 173 参考例 174 参考例 176 参考例 177 参考例 178 参考例 179 参考例 180 参考例 181 参考例 182 参考例 184 参考例 186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Et H H H H H Et H H H H SMe说H F H F H F H H H F F F F H H H H H H H H H H H明书Me Me n-Pr n-Pr n-Pr n-Pr Me Me H H H Me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Et Et Et Et Et Et Et Et i-Bu Et n-Pr Me Et Et n-Pr Me Me Me Me H H H Me Me C-F C-F C-F C-F C-F C-F C-F C-F C-F C-F C-F C-F N C-F C-F C-F C-F C-Cl N C-Cl C-F C-Cl C-Cl N54/60 页 1 1 1 1 1 1 2 2 1 1 1 1 1 1 1 2 2 2 2 1 3 2 3 1[ 表 26]
[ 表 27]
[ 表 28]实施例 78
5-[(2-{2-[4-(5- 氟 噻 唑 -2- 基 氨 基 甲 酰 基 )-5- 甲 基 噻 吩 -2- 基 ] 吡 咯 烷 -1- 基 }-2- 氧乙基 ) 甲基氨基 ] 戊酸盐酸盐
将 5-[(2-{2-[4-(5- 氟 噻 唑 -2- 基 氨 基 甲 酰 基 )-5- 甲 基 噻 吩 -2- 基 ] 吡 咯 烷 -1- 基 }-2- 氧乙基 ) 甲基氨基 ] 戊酸甲酯 (63.0mg) 溶解于甲醇 (1.0mL) 中, 加入 1N 氢氧 化钠水溶液 (500μL), 在室温下搅拌 5 小时。向反应液中加入 4N 盐酸 /1, 4- 二氧六环溶液 (500μL), 在室温下搅拌 1 小时。将反应液减压浓缩后, 向所得到的残渣中加入二氯甲烷, 滤除不溶物, 并将滤液减压浓缩, 由此以淡黄白色粉末的形式得到标题化合物 (57.6mg)。 1
H-NMR(DMSO-d6)δ : 1.20-1.22(2H, m), 1.49-1.69(4H, m), 1.91-2.36(6H, m), 2.63-2.83(6H, m), 3.02-3.18(1H, m), 3.56-3.70(1H, m), 4.17-4.36(2H, m), 5.28(1H, d, J = 6.6Hz), 7.37(1H, br.s), 7.54(1H, br.s), 9.62(1H, br.s), 12.21(1H, br.s).
ESI/MS(m/z) : 483(M+H)+, 481(M-H)-.
实施例 79
5-[(2-{2-[4-(5- 氯 噻 唑 -2- 基 氨 基 甲 酰 基 )-5- 甲 基 噻 吩 -2- 基 ] 吡 咯 烷 -1- 基 }-2- 氧乙基 ) 甲基氨基 ] 戊酸盐酸盐
代替 5-[(2-{2-[4-(5- 氟噻唑 -2- 基氨基甲酰基 )-5- 甲基噻吩 -2- 基 ] 吡咯 烷 -1- 基 }-2- 氧乙基 ) 甲基氨基 ] 戊酸甲酯而使用 5-[(2-{2-[4-(5- 氯噻唑 -2- 基氨基 甲酰基 )-5- 甲基噻吩 -2- 基 ] 吡咯烷 -1- 基 }-2- 氧乙基 ) 甲基氨基 ] 戊酸甲酯, 通过与 实施例 52 相同的方法进行反应, 得到标题化合物。 1
H-NMR(CD3OD)δ(ppm) : 1.60-1.81(4H, m), 2.02-2.45(6H, m), 2.70(3H, d, J = 2.9Hz), 2.78(3H, d, J = 2.9Hz), 3.11-3.25(1H, m), 3.58-3.82(2H, m), 4.20-4.35(1H, m), 5.39(1H, d, J = 7.0Hz), 7.40-7.48(2H, m). +
ESI/MS(m/z) : 499(M+H) , 497(M-H)-.
实施例 80
[(2-[(2S, 4R)-4- 氟 -2-[4-(5- 氟噻唑 -2- 基氨基甲酰基 )-5- 甲基噻吩 -2- 基 ] 吡咯烷 -1- 基 ]-2- 氧乙基 ) 戊基氨基 ] 乙酸
在 冰 冷 条 件 下 搅 拌 (2-[(2S, 4R)-4- 氟 -2-[4-(5- 氟 噻 唑 -2- 基 氨 基 甲 酰 基 )-5- 甲基噻吩 -2- 基 ] 吡咯烷 -1- 基 ]-2- 氧乙基 ) 戊基氨基 ] 乙酸叔丁酯 (44.6mg), 加入 4N 盐酸 / 乙酸乙酯溶液 (391μL), 在室温下搅拌一晚。此外, 加入 4N 盐酸 / 乙酸乙酯 溶液 (391μL), 在室温下搅拌 27 小时。向反应液中加入二乙醚 (10mL) 并搅拌 30 分钟, 对 所析出的结晶进行过滤, 并用二乙醚清洗后, 在减压下进行干燥。向固体中加入水、 1N 氢氧 化钠水溶液而使 pH = 10, 用乙酸乙酯进行提取。向水层中加入 1N 盐酸而使 pH = 5, 在减 压下进行浓缩。 向残渣中加入氯仿, 用无水硫酸钠干燥, 以白色粉末的形式得到标题化合物 (9.2mg)。 1
H-NMR(CD3OD)δ(ppm) : 0.85-0.89(3H, m), 1.22-1.30(5H, m), 1.49-1.62(2H, m), 2.28-2.38(1H, m), 2.66-2.79(4H, m), 2.97-3.12(2H, m), 3.48-3.66(2H, m), 3.82-4.27(3H, m), 5.26-5.52(2H, m), 7.12(1H, br.s), 7.41(1H, d, J = 16.8Hz). +
ESI/MS(m/z) : 515(M+H) , 513(M-H)-.
实施例 81
[(2-[2-[4-(5- 氟 噻 唑 -2- 基 氨 基 甲 酰 基 )-5- 甲 基 噻 吩 -2- 基 ] 吡 咯 烷 -1- 基 ]-2- 氧乙基 ) 戊基氨基 ] 乙酸
代 替 (2-[(2S, 4R)-4- 氟 -2-[4-(5- 氟 噻 唑 -2- 基 氨 基 甲 酰 基 )-5- 甲 基 噻 吩 -2- 基 ] 吡咯烷 -1- 基 ]-2- 氧乙基 ) 戊基氨基 ] 乙酸叔丁酯而使用 [(2-[2-[4-(5- 氟 噻唑 -2- 基氨基甲酰基 )-5- 甲基噻吩 -2- 基 ] 吡咯烷 -1- 基 ]-2- 氧乙基 ) 戊基氨基 ] 乙 酸叔丁酯, 通过与实施例 80 相同的方法进行反应, 得到标题化合物。 1
H-NMR(CD3OD)δ(ppm) : 0.86-0.90(3H, m), 1.29-1.33(4H, m), 1.52-1.70(2H, m), 2.02-2.44(4H, m), 2.69(3H, br.d, J = 16.8Hz), 3.04-3.18(2H, m), 3.57-3.78(4H, m), 4.15-4.21(2H, m), 5.37(1H, d, J = 7.7Hz), 7.12(1H, br.s), 7.31(1H, br.d, J = 7.3Hz). +
ESI/MS(m/z) : 497(M+H) , 495(M-H) .
药理试验例 1(1) 人葡萄糖激酶的表达和精制
向 pQE-80 表达载体的 EcoRI、 HindIII 位点导入在人 GK 的 N 末断缺损 (1-15 氨基 酸缺损 ) 编码区域附加了同样内切酶位点的 DNA 片段。使用该质粒对大肠杆菌进行转化, 使人葡萄糖激酶表达, 并如下进行精制。
由 200ml 的 大 肠 杆 菌 培 养 液 回 收 菌 体, 将 其 悬 浮 于 20ml 的 提 取 缓 冲 液 A(20mMHEPES、 pH8.0、 1mM MgCl2、 150mM NaCl、 2mM 巯基乙醇、 0.25mg/ml 溶菌酶、 50mg/ml 叠 氮化钠 ) 中, 在室温下静置 5 分钟。加入 20ml 的提取缓冲液 B(1.5M NaCl、 100mM CaCl2、 100mM MgCl2、 0.02mg/ml DNA 分解酶 1、 蛋白酶抑制剂片剂 (Complete( 注册商标 )1697498) : 每 20ml 缓冲液一片 ), 在室温下静置 5 分钟。 然后, 将提取液以 15000g、 4℃离心 30 分钟, 将 上清作为大肠杆菌提取液。利用 0.45μm 过滤器过滤大肠杆菌提取液, 加入到用含有 20mM 咪唑的缓冲液 (20mM HEPES pH8.0、 0.5M NaCl) 进行了平衡化的 Ni-NTA 琼脂糖 2mL 柱床 中。利用约 10ml 的清洗缓冲液进行清洗, 用含有 40 ~ 500mM 咪唑的缓冲液 (20mM HEPES pH8.0、 0.5M NaCl) 阶段性地洗脱。 利用 SDS 凝胶电泳分析各柱级分, 将含有 hGK(MW : 52KDa) 的级分浓缩。接着, 使浓缩样品通过 Sephacryl S-200HR(11/60) 凝胶过滤柱, 用缓冲液 B(20mMHEPES、 pH8.0、 1mM MgCl2、 150mM NaCl、 1mM DTT) 洗脱。通过 SDS 凝胶电泳分析洗脱 级分, 将含有 hGK 的级分浓缩。最终添加 50%甘油, 在 -20℃进行保存。
(2) 葡萄糖激酶活化的测定
向 UV 透 过 性 的 96 孔 微 板 中 添 加 178μl GK assay mix(25mM Hepes 缓 冲 液 (pH7.1)、 25mM KCl、 2mM MgCl2、 1mM NADP、 1mM 二硫苏糖醇、 2 单位 /mL G6PDH、 5mM D- 葡萄 糖、 GK 适量 )。添加 2μl 溶解于 DMSO 中的试验化合物后, 在室温下静置 10 分钟, 其后添加 20μl 的 20mM ATP 使反应开始。利用 Spectra Max Plus 以 5 分钟、 30 秒间隔、 室温的条件 测定 340nm 的吸光度, 以最初的 3 分钟的反应进行化合物评价。将试验化合物的最终浓度 为 10μM 时的活性与不含试验化合物的孔进行比较并计算, 列于表 29。 结果可知, 本次进行 了试验的本发明化合物与不含试验化合物的孔相比, 在 10μM 时具有 600%以上的人 GK 活 化作用。
[ 表 29]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化合物由于具有葡萄糖激酶活化作用, 因此作为糖尿病或糖尿病视网膜病 变、 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神经病变、 缺血性心脏病或者动脉硬化等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的预 防或治疗剂有用。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