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装置及外科用处理器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装置及外科用处理器具, 特别是涉及能够输出超声波振动与高频 电流中的至少一者的医疗装置及外科用处理器具。
背景技术 外科用处理器具用于在手术中进行生物体组织的切开、 凝固等处理。在外科用处 理器具中, 根据处理部的形状, 具有夹持处理生物体组织的类型的外科用处理器具 ( 所谓 的剪刀形状型 ) 和接触处理生物体组织的类型的外科用处理器具 ( 例如钩形状或匙形状 型 )。另外, 在外科用处理器具中, 公知有例如能够进行超声波输出的超声波处理器具和能 够进行高频电流输出的高频处理器具。
例如, 在剪刀形状型的超声波处理器具中, 一个构件进行超声波振动, 另一个钳口 构件为了进行夹持而相对于一个构件进行开闭, 在匙形状型的超声波处理器具中, 顶端为 匙形状的一个探头进行超声波振动。 另外, 在剪刀形状型的高频处理器具中, 使用两个构件 进行高频电流的双极输出, 在匙形状型的高频处理器具中, 使用顶端为匙形状的一个探头 与极板, 进行单极输出。
另外, 例如在日本特开 2009-78155 号公报中, 提出了一种在高频处理器具中能够 进行双极输出与单极输出这两者的钳子。
但是, 在手术时, 手术者选择适合于处理的处理器具进行处理。在手术过程中, 也 经常更换适合于处理的处理器具。 该处理器具的更换为例如在腹腔镜下将剪刀形状的超声 波处理器具更换为匙形状的超声波处理器具或者将剪刀形状的高频处理器具更换为匙形 状的高频处理器具。
当手术者左右手分别握持有不同的处理器具时, 处理器具的更换多为手术者向护 士等指示该更换, 将一直使用的处理器具、 例如剪刀形状的超声波处理器具递给护士等, 从 护士等处接过接下来使用的处理器具、 例如匙形状的超声波处理器具。
此时, 护士等将递过来的处理器具从与其对应的控制装置上卸下来, 将手术者接 下来使用的处理器具连接到与其对应的控制装置上, 在设置为能够使用的状态之后, 递给 手术者。
但是, 手术过程中处理器具的更换时间是越短越好, 这是因为减轻对患者的负担。 手术者向护士等发出指示、 将一直使用到此时的处理器具递给护士等、 护士等进行从控制 装置上卸下处理器具等操作、 递给手术者接下来使用的处理器具这种上述一连串作业存在 有既复杂又花费时间这样的问题。
另外, 上述日本特开 2009-78155 号公报所提出的高频处理器具是具有在双极钳 子的两个构件中的一个构件的顶端部设有单极元件的伸长部的构造的钳子。 采用该高频处 理器具, 手术者无需分别预先准备单极处理器具与双极处理器具, 就能够利用一个处理器 具进行单极输出与双极输出的处理。
但是, 该提案的高频处理器具由于在双极钳子的顶端部具有用于能够在两个构件
中的一个构件上伸长单极元件的构造, 因此存在一个构件大型化及复杂化、 并且单极元件 的尺寸及形状受到限制这样的问题。顶端部的大型化、 复杂化以及单极元件的尺寸等的限 制导致手术者感到处理器具的使用方便性变差。另外, 由于顶端部的大型化与单极元件的 尺寸等的限制, 在腹腔镜下, 手术者的视场也可能变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在一个处理器具上能够容易地更换夹持处理生物体组织 的类型的外科用处理器具和接触处理生物体组织的类型的外科用处理器具的医疗装置及 外科用处理器具。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为, 一种医疗装置包括第 1 组件、 第 2 组件、 连接信号输出部以 及控制部, 上述第 1 组件包括 : 把持部 ; 探头, 其与该把持部相连接, 并能够传递超声波振 动与高频电流中的至少一者 ; 以及第 1 处理部, 其设置在上述探头的顶端部, 并用于向生物 体组织传递由上述探头传递的上述超声波振动与高频电流中的至少一者 ; 上述第 2 组件包 括: 第 2 处理部, 其用于在该第 2 处理部与上述第 1 处理部之间夹持生物体组织 ; 可动手柄, 其用于使上述第 2 处理部靠近上述第 1 处理部来夹持上述生物体组织 ; 以及装卸部, 其用于 以能够装卸自如的方式与上述第 1 组件配合 ; 上述连接信号输出部用于输出连接信号, 该 连接信号表示在上述第 2 组件的上述装卸部上连接有上述第 1 组件, 上述控制部用于控制 驱动信号的输出, 该驱动信号用于向上述第 1 组件供给上述超声波振动与高频电流中的至 少一者。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为, 一种外科用处理器具, 包括 : 把持部 ; 探头, 其与该把持 部相连接, 并能够传递超声波振动与高频电流中的至少一者 ; 以及第 1 处理部, 其设置在该 探头的顶端部, 并用于向生物体组织传递由上述探头传递的上述超声波振动与高频电流中 的至少一者 ; 上述外科用处理器具具有能够输出连接信号的连接信号输出部, 该连接信号 表示在安装在上述外科用处理器具上时连接有具有第 2 处理部的组件的情况, 该第 2 处理 部位于与上述探头的顶端部相对的位置。
附图说明
图 1 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手术系统的结构的图。
图 2 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手持件 2 的结构的主视图。
图 3 是表示分离了构成手持件 2 的两个组件、 即第 1 组件 11 与第 2 组件 12 的状 态的图。
图 4 是第 1 组件 11 的剖视图。
图 5 是第 1 组件 11 的把持部 22 的剖视图。
图 6 是沿图 5 的 VI-VI 线的剖面图。
图 7 是沿图 5 的 VII-VII 线的剖面图。
图 8 是沿图 5 的 VIII-VIII 线的剖面图。
图 9 是沿图 5 的 IX-IX 线的剖面图。
图 10 是俯视顶端部为钩形状的探头 21A 时的剖视图。
图 11 是连接器部 23 内的插头 151 的主视图。图 12 是连接器部 3a 内的插座 161 的主视图。
图 13 是用于说明插头 151 与插座 161 的连接的、 沿图 11 与图 12 的 XIII-XIII 线 的剖面图。
图 14 是第 2 组件 12 的剖视图。
图 15 是本实施方式的第 2 组件的变形例的主视图。
图 16 是用于说明在第 1 组件的供可动手柄抵接的位置设有开关时的变形例的图。
图 17 是用于说明开关 36A 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 18 是用于说明开关 36A 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 19 是表示开关 36A 的变形例的剖视图。
图 20 是处理部 21a 及钳口构件 31 沿图 2 的 XX-XX 线的剖面图。
图 21 是用于说明钩形状的探头 21A 的情况下的处理部的结构的图。
图 22 是表示主体装置 3 的结构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 整体结构 )
图 1 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手术系统的结构的图。作为医疗装置的手术系统 1 包括手持件 2、 作为输出控制装置的主体装置 3、 脚踏开关 4、 以及极板 5。
手持件 2 是能够进行超声波输出与高频电流输出这两者的外科用处理器具。手持 件 2 经由能够装卸的线缆 2a 与主体装置 3 相连接。手持件 2 具有插入部 2b 和手柄部 2c。
作为控制部的主体装置 3 根据设定供给用于超声波输出的驱动信号与用于高频 电流输出的驱动信号中的至少一者。具体而言, 主体装置 3 具有三个输出模式、 即超声波输 出模式、 高频输出模式及超声波与高频的同时输出模式。输出模式利用设置在主体装置 3 上的各种操作按钮 3c 等进行设定。另外, 主体装置 3 内置有用于输出声或音的扬声器 ( 未 图示 )。
主体装置 3 具有多个显示器 3b 和多个各种操作按钮 3c。显示器 3b 用于显示设定 值等, 各种操作按钮 3c 是用于进行各种输出的设定等的按钮。
脚踏开关 4 经由线缆 4a 与主体装置 3 相连接, 若手术者用脚踩踏脚踏开关 4, 则输 出预定的操作信号 F S 并向主体装置 3 进行供给。脚踏开关 4 在超声波输出时为用于打开 或关闭超声波输出的开关, 在高频输出时为用于打开或关闭高频输出的开关。通过操作主 体装置 3 的操作面板的操作按钮来设定超声波振动及高频电流的输出值。
极板 5 经由线缆 5a 与主体装置 3 相连接。极板 5 在双极输出高频电流时为用于 使在被检体中流通的电流返回的回流电极。
手术者能够用一只手握持手持件 2、 用另一只手握持其他处理器具例如在腹腔镜 下进行手术。
( 手持件的结构 )
图 2 和图 3 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手持件 2 的结构的图。图 2 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 手持件 2 的结构的主视图。图 3 是表示分离了构成手持件 2 的两个组件、 即第 1 组件 11 与 第 2 组件 12 的状态的图。如图 3 所示, 手持件 2 通过将第 1 组件 11 安装在第 2 组件 12 上 而构成。如图 3 所示, 第 1 组件 11 是如下一种外科用处理器具 : 其包括能够传递超声波振 动的探头 21、 设置在探头 21 的基端侧的大致圆柱状的把持部 22、 设置在把持部 22 的基端 侧的线缆 2a、 以及设置在线缆 2a 的基端部的连接器部 23。
探头 21 与把持部 22 相连接, 是能够传递超声波振动与高频电流中的至少一者的 导电性的轴构件。探头 21 的顶端部是具有匙形状的处理部 21a。处理部 21a 设在探头 21 的顶端部, 是用于向生物体组织传递由探头传递的超声波振动与高频电流中的至少一者的 部分。绝缘护套 24 以覆盖探头 21 的外周部的方式从把持部 22 的顶端部设置至探头 21 的 顶端部附近。但是, 探头 21 的顶端部从绝缘护套 24 的顶端开口突出。即, 绝缘护套 24 覆 盖探头 21 的除顶端部的处理部 21a 以外的部分。连接器部 23 构成为能够相对于主体装置 3 的连接器部 3a 装卸自如。当连接器部 23 连接在连接器部 3a 上时, 主体装置 3 内的插头 与连接器部 3a 的插座相配合。后面说明插头与插座的结构。
第 1 组件 11 在把持部 22 与绝缘护套 24 之间具有设有多个电触片的台阶部 25。 台阶部 25 由以直径从把持部 22 朝向绝缘护套 24 的顶端去阶梯式缩小的方式形成的多个 圆柱状的台阶部构成。台阶部 25 成为能够与第 2 组件的凹部 41 配合的形状, 以使第 1 组 件 11 能够安装在第 2 组件 12 上。因而, 第 2 组件 12 的凹部 41 在内周部设有多个台阶部, 以便与台阶部 25 配合。即, 凹部 41 构成装卸部, 该装卸部用于将第 1 组件 11 与第 2 组件 12 以能够装卸的方式配合。 另外, 如后述那样, 第 1 组件 11 也是能够独立进行超声波输出、 高频输出及超声波 与高频的同时输出的外科用处理器具、 即手持件。后面说明第 1 组件 11 的更详细的结构。
第 2 组件 12 包括在顶端部设有可动钳口 31 的插入部 2b、 设置在插入部 2b 的基端 侧的操作部主体 32、 以及设置在操作部主体 32 上的手柄部 2c。
插入部 2b 是由外周面被绝缘层覆盖的导电性材料构成的管状构件, 在顶端部具 有被销 2b 1 轴支承并且被支承为能够以该销 2b 1 为中心转动自如的可动钳口 31。 可动钳 口 31 的后端与驱动轴 ( 未图示 ) 相连接。如后述那样, 可动钳口 31 根据手柄部 2c 的操作 借助该驱动轴 ( 未图示 ) 能够沿图 2 及图 3 中的上下方向开闭。
在插入部 2b 的基端侧设有用于使插入部 2b 绕其轴线转动的转动旋钮 33。旋转 旋钮 33 固定在插入部 2b 的基端部的外周上。另一方面, 旋转旋钮 33 没有固定在操作部主 体 32 上, 而是以能够相对于操作部主体 32 旋转的方式与操作部主体 32 相连结。因而, 通 过使旋转旋钮 33 旋转, 能够使旋转旋钮 33 及插入部 2b 相对于操作部主体 32 绕插入部 2b 的长度方向轴线旋转。手术者使转动旋钮 33 绕插入部 2b 的轴线转动, 能够将可动钳口 31 的开闭方向设定为任意方向。
手柄部 2c 包括固定手柄 34 和可动手柄 35。固定手柄 34 与操作部主体 32 形成为 一体, 具有供手术者的除大拇指以外的多个手指搭挂的搭指孔 34a。可动手柄 35 被轴支承 为能够以设置在操作部主体 32 上的销 32a 为中心转动自如。可动手柄 35 具有供手术者的 大拇指搭挂的搭指孔 35a。
在可动手柄 35 的销 32a 附近的位置连接有与可动钳口 31 的后端相连接的驱动轴 ( 未图示 ) 的基端部。第 2 组件 12 构成为若使可动手柄 35 靠近固定手柄 34 则可动钳口 31 闭合。即, 以可动手柄 35 的销 32a 为转动中心的运动转换为以可动钳口 31 的支承销 2b 1 为转动中心的运动。在图 2 中, 用虚线表示可动钳口 31 闭合的状态, 用实线表示可动钳口
31 张开的状态。
即, 可动钳口 31 是用于在其与处理部 21a 之间夹持生物体组织的处理部, 可动手 柄 35 是用于使处理部即可动钳口 31 靠近处理部 21a 来夹持生物体组织的操作部。
另外, 在操作部主体 32 上设有两个开关按钮 36、 37。开关按钮 36 是超声波输出 或高频电流输出的打开及关闭用的开关。开关 37 是用于改变超声波或高频的输出值的开 关。操作部主体 32 的开关按钮 36、 37 的操作信号 HS 经由对应的触片 201b、 117b、 导通构件 188、 信号线 2ab 向主体装置 3 供给。
另外, 开关按钮 36、 37 也可以作为仅进行高频输出的开关发挥作用, 利用脚踏开 关 4 来促使进行超声波输出。
而且, 关于超声波输出或高频电流输出的打开及关闭以及输出值的改变, 不仅可 以利用操作部主体 32 的两个开关来进行, 也可以利用主体装置 3 的各种开关 3c 来进行, 关 于输出模式等的设定, 不仅可以利用主体装置 3 的各种开关 3c 来进行, 也可以利用操作部 主体 32 的两个开关来进行。
在第 2 组件 12 的操作部主体 32 的基端侧形成有作为装卸部的凹部 41, 该凹部 41 用于以能够装卸自如的方式与第 1 组件 11 配合。第 2 组件 12 具有贯穿通道 42, 通过将第 1 组件 11 的探头 21 的顶端从凹部 41 插入而能够使绝缘护套 24 贯穿该贯穿通道 42。凹部 41 以能够与第 1 组件 11 的台阶部 25 配合的方式形成。若以使台阶部 25 与凹部 41 配合 的方式将第 1 组件 11 安装在第 2 组件 12 上, 则第 1 组件 11 与第 2 组件 12 相连结, 第1组 件 11 的探头 21 的顶端部的处理部 21a 从第 2 组件 12 的插入部 2b 突出, 以能够与第 2 组 件的可动钳口 31 进行夹持动作。若第 1 组件 11 与第 2 组件 12 相连结, 则利用探头 21 的 顶端部与可动钳口 31 形成能够进行夹持的处理部, 设置在台阶部 25 上的多个电触片与设 置在凹部 41 上的多个电触片是相互对应的触片彼此相接触而电连接。后面说明电连接。 因此, 手术者在手术过程中将第 2 组件 12 安装在第 1 组件 11 上, 而使用剪刀形状 的手持件 2 进行处理, 之后, 从设置在被检体的体壁上的套管针 (trocar) 中抽出手持件 2。 手术者从第 1 组件 11 上卸下第 2 组件 12, 将第 1 组件 11 插入套管针中, 接着能够使用匙形 状的第 1 组件 11 作为手持件进行处理。另外, 反之, 在使用匙形状的第 1 组件 11 进行处理 之后, 手术者从设置在被检体的体壁上的套管针中抽出第 1 组件 11 并安装第 2 组件 12, 将 安装有第 2 组件 12 的第 1 组件 11 插入套管针中, 接着能够使用剪刀形状的手持件 2 进行 处理。
此时, 如后述那样, 利用来自第 1 组件 11 的连接信号 DS 在主体装置 3 中检测到第 2 组件 12 已安装在第 1 组件 11 上的情况。
因此, 根据该检测结果, 在所连接的处理器具例如被用作剪刀形状的高频处理器 具的情况下, 主体装置 3 进行双极输出, 在所连接的处理器具被用作匙形状的高频处理器 具的情况下, 主体装置 3 进行单极输出。另外, 主体装置 3 根据检测结果在剪刀形状的超声 波处理器具的情况和匙形状的超声波处理器具的情况之间改变输出值。
( 第 1 组件 )
详细说明第 1 组件 11 的结构。
图 4 是第 1 组件 11 的剖视图。图 4 是为了表示探头 21 的顶端部为匙形状的情况 而俯视的剖视图。图 5 是第 1 组件 11 的把持部 22 的剖视图。探头 21 的顶端部的处理部
21a 在图 2 与图 3 中大致笔直, 但是由于图 4 是俯视的剖视图, 因此顶端部在图 4 中弯曲成 匙形状。图 6 至图 9 是把持部 22 的剖面图。图 4 及图 5 是沿图 6 至图 9 的 A-A 线的剖面 图。图 6 是沿图 5 的 VI-VI 线的剖面图。图 7 是沿图 5 的 VII-VII 线的剖面图。图 8 是沿 图 5 的 VIII-VIII 线的剖面图。图 9 是沿图 5 的 IX-IX 线的剖面图。
如上述那样, 第 1 组件 11 也是能够单独作为手持件而使用的外科用处理器具。把 持部 22 内置有超声波振子单元 101。超声波振子单元 101 具有振动块, 该振动块是由多个 形成为环状的压电元件 102 夹着配置在相邻的压电元件之间的圆环状的多个电极 103 而层 叠构成为圆筒状。而且, 在所层叠的多个压电元件 102 与多个电极 103 的中心的贯穿孔内 贯穿有螺栓 104, 相对于变幅杆部 105 拧入螺栓 104, 从而使多个压电元件 102 与多个电极 103 牢固地紧密接合, 而构成了超声波振子单元 101。该超声波振子单元 101 是朗之万型螺 栓紧固超声波振子单元。
超声波振子单元 101 配置在圆筒状的壳体 111 内。多个电极 103 的多个信号线经 由壳体 111 的基端部的连接器 112 与线缆 2a 内的多个信号线 2ab 的一部分相连接。而且, 变幅杆部 105 的顶端侧是探头 21, 从变幅杆部 105 到探头的部分 105a 构成高频输出的作用 线。 如图 5 所示, 在变幅杆部 105 的基端部形成有凸缘部 105a。另外, 在壳体 111 的内 周的预定位置形成有朝内凸缘部 111a。在壳体 111 的顶端部的内周面上形成有内螺纹部 111b。
例如, 在将多个电极 103 的信号线连接到连接器 112 上之后, 从壳体 111 的顶端侧 插入超声波振子单元 101。变幅杆部 105 的凸缘部 105a 与壳体 111 的朝内凸缘部 111a 相 抵接。 在凸缘部 105a 与朝内凸缘部 111a 相抵接的状态下, 利用圆筒状的固定构件 113 将变 幅杆部 105 固定在壳体 111 上。具体而言, 在固定构件 113 的外周部上形成外螺纹部 113a, 通过将该外螺纹部 113a 拧入壳体 111 的内螺纹部 111b 内, 而使固定构件 113 从壳体 111 的 顶端侧推压变幅杆部 105。由此, 在壳体 111 内部固定变幅杆部 105。另外, 在固定构件 113 的基端部与凸缘部 105a 之间设有由橡胶材料构成的密封件 114。而且, 在固定构件 113 的 外周部上设有 O 型环 115。利用密封件 114 与 O 型环 115 防止水、 血液等进入壳体 111 内。
在壳体 111 的顶端侧安装有筒状的盖构件、 即顶端盖 116。 在顶端盖 116 的内周面 上以与变幅杆部 105 紧密接合的方式设有 O 型环 116a。
顶端盖 116 的顶端侧构成台阶部 25, 在该台阶部 25 上设有多个电触片 117。在顶 端盖 116 的外周面的三个台阶部上分别设有三个触片 117a、 117b、 117c, 在内周面上设有一 个触片 117d。具体而言, 在台阶部 25 的外周上, 从顶端盖 116 的顶端侧依次设有连接有用 于检测第 2 组件 12 的连接的信号线的连接检测用触片 117a、 与作用线用的信号线相连接的 作用线用触片 117b 以及与开关信号的公用线用的信号线相连接的公用线用触片 117c。而 且, 在顶端盖 116 的内周面上设有回收线用触片 117d。触片 117d 在顶端盖 116 的内周面的 表面上暴露, 如后述那样, 触片 117d 设置在台阶部 25 的内侧, 以供第 2 组件 12 的导电构件 能够接触。
若触片 117a 与后述的第 2 组件 12 的对应的触片相接触, 则主体装置 3 检测出第 2 组件 12 已安装在第 1 组件 11 上。触片 117a 由两个触片构成, 若与后述的第 2 组件 12 侧 的触片 201a 相接触, 则在两个触片之间形成电导通。主体装置 3 检测出该导通状态。即,
触片 117a 与信号线 2ab 构成能够输出连接信号 DS 的连接信号输出部, 该连接信号 DS 表示 第 2 组件 12 连接在第 1 组件 11 上。根据该连接信号 DS, 主体装置 3 在高频输出的情况下 将高频输出从单极输出改变为双极输出, 在超声波输出的情况下将超声波输出从匙形状时 的超声波输出值改变为剪刀形状时的超声波输出值。
三个触片 117a、 117b、 117c 沿台阶部 25 的外周面形成为圆环状。触片 117d 沿顶 端盖 116 的内周面设为圆环状。
触片 117d 与后述的第 2 组件 12 内的电触片 ( 未图示 ) 相接触。第 2 组件 12 内 的由导电材料构成的管状构件 202( 图 14) 与插入部 2b 的由导电性材料构成的管状构件电 连接。因此, 触片 117d 是与高频输出时的回收线用的信号线相连接的回收线用触片。
各个触片经由导通构件 118 和与该各个导通构件相连接的配线 119, 与线缆 2a 内 的配线 2ab 的对应的配线相连接, 该导通构件 118 穿过由绝缘构件构成的顶端盖 116 内。 穿 过顶端盖 116 内的导通构件 118 通过嵌入成型设置在顶端盖 116 内。
在顶端盖 116 的外周部设有 O 型环 120。安装有顶端盖 116 的壳体 111 设置为贯 穿第 2 壳体 121 内。第 2 壳体 121 是直径从顶端侧朝向基端侧去缩小的筒状构件。O 型环 120 与第 2 壳体 121 的内周面紧密接合, 第 1 壳体 111 与顶端盖 116 配置在第 2 壳体 121 内。
另外, 在第 2 壳体 121 的顶端侧的外周面上形成有外螺纹部 121a。而且, 在第 2 壳 体 121 的基端侧的外周面上也形成有外螺纹部 121b。
第 2 壳体 121 还设置在第 3 壳体 122 内。第 3 壳体 122 也是直径从顶端侧朝向基 端侧去缩小的筒状构件。在第 3 壳体 122 的外周面上形成有用于提高手术者的把持性的多 个凸部 122a。
固定环 123 与端盖 124 以夹住第 3 壳体 122 的方式固定。具体而言, 固定环 123 是由绝缘材料构件构成的筒状构件, 在顶端侧具有朝内凸缘部。在固定环 123 的基端侧的 内周面上形成有内螺纹部 123a。端盖 124 是由绝缘构件构成的筒状的盖构件, 在顶端侧的 外周部具有台阶部。在端盖 124 的顶端侧的内周面上形成有内螺纹部 124a。通过拧紧第 2 壳体 121 的顶端部的外螺纹部 121a 与固定环 123 的内螺纹部 123a, 并且拧紧第 2 壳体 121 的基端部的外螺纹部 121b 与端盖 124 的内螺纹部 124a, 使第 3 壳体 122 被固定环 123 与端 盖 124 以夹住的方式固定。
通过如上那样进行, 超声波振子单元 101 配置在把持部 22 内。
( 发热对策 )
但是, 当第 1 组件 11 处于超声波输出状态时, 超声波振子单元 101 发热。其结果, 通过连续的超声波输出, 在超声波振子单元 101 中产生的热量在把持部 22 的壳体中传递, 而使把持部 22 的外周部的温度升高。在手术过程中, 把持部 22 变热有可能导致手持件 2 的操作性降低。
因此, 在本实施方式的第 1 组件 11 中, 为了防止把持部 22 变热, 在把持部 22 的壳 体之间设有空气层。
如图 8 所示, 在第 1 壳体 111 的外周部上形成有沿壳体 111 的轴向延伸的多个槽 125(125a、 125b、 125c)。一个槽 125a 是用于与第 2 壳体 121 定位的槽, 通过使向第 2 壳体 121 的内周侧突出的部分与槽 125a 相嵌合, 进行第 1 壳体 111 与第 2 壳体 121 之间的适当的定位。四个槽 125b 是用于供顶端盖 116 内的导通构件 118 穿过的槽。四个槽 125c 是用 于在第 1 壳体 111 与第 2 壳体 121 之间形成空气层的槽。
如此, 通过在第 1 壳体 111 与第 2 壳体 121 之间设置空气层, 能够降低壳体之间的 导热, 从而能够抑制把持部 22 在连续的超声波输出下温度上升。
特别是, 如图 4 与图 5 所示, 第 1 组件 11 的把持部 22 使用三个壳体 111、 121、 122 而构成。由于在第 1 壳体 111 与第 2 壳体 121 之间设有如上那样积极地设置的空气层, 因 此能够获得较大的隔热效果。而且, 由于在第 2 壳体 121 与第 3 壳体 122 之间也形成有由 间隙形成的空气层, 因此隔热效果进一步增强。
另外, 在本实施方式中, 使用了三个壳体, 但是也可以使用四个以上的壳体, 而在 相邻的壳体之间积极地设置上述那种空气层。
而且, 由于在把持部 22 的内部的壳体之间 (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第 1 壳体 111 与第 2 壳体 121 之间 ) 设有空气层, 被最外侧的壳体 (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第 3 壳体 122) 覆盖, 因 此在成型制造最外侧的壳体 122 的情况下, 也会产生最外侧的壳体 122 的外形形状的自由 度提高这样的效果。通过提高壳体 122 的外形形状的自由度, 能够形成使把持部 22 的把持 性更优异的形状。 另外, 上述探头 21 如图 4 所示那样为匙形状, 但是也可以为如图 10 所示那样的钩 形状。图 10 是俯视顶端部为钩形状的探头 21A 时的剖视图。探头 21A 的钩部分以能够贯 穿第 2 组件 12 的贯穿通道 42 的方式成为 S 字形状。S 字形状的钩形状部的内侧成为截面 形状具有预定角度的突出部即边缘部。
另外, 第 1 组件 11 及第 2 组件 12 的各个构成部件使用了与高温高压蒸气灭菌即 高压釜处理所对应的材料, 例如超级工程塑料等。但是, 第 1 组件 11 及第 2 组件 12 只要是 一次性类型, 各个构成部件就也可以是普通的树脂材料的部件。
( 连接器部 23 与连接器部 3a 的连接构造 )
接着, 说明第 1 组件 11 的连接器部 23 与主体装置 3 的连接器部 3a 的连接构造。
图 11 是连接器部 23 内的插头 151 的主视图。图 12 是连接器部 3a 内的插座 161 的主视图。图 13 是用于说明插头 151 与插座 161 的连接的、 沿图 11 与图 12 的 XIII-XIII 线的剖面图。
第 1 组件 11 的连接器部 23 具有插头 151。如图 11 与图 13 所示, 插头 151 具有 中心轴线设置在相对于基部 152 的平面正交的方向上的圆筒部 153。而且, 插头 151 具有 从基部 152 突出的两个突出部 154 和突出部 155。第 1 突出部 154 具有驱动信号用的多个 输出端子 154a, 第 2 突出部 155 具有开关信号及连接检测信号用的多个端子 155a。多个端 子 154a、 155a 的每一个与线缆 2a 内的信号线 2ab 中对应的信号线相连接。第 1 突出部 154 及第 2 突出部 155 形成在圆筒部 153 的内侧。另外, 在圆筒部 153 的周围形成有多个爪部 153a, 该多个爪部 153a 分别与设置在连接器部 3a 的预定部分的配合部 163a( 图 12) 相配 合。
连接器部 3a 具有插座 161。如图 12 与图 13 所示, 插座 161 具有中心轴线设置在 相对于基部 162 的平面正交的方向上的圆筒部 163。而且, 插座 161 具有从基部 162 突出的 突出部 164。突出部 164 具有两个凹部 165、 166。两个凹部 165、 166 从突出部 164 的顶端 侧朝向基部 162 形成。突出部 164 形成在圆筒部 163 的内侧。在圆筒部 163 的内周部上形
成有与多个爪部 153a 相配合的多个配合部 163a。
凹部 165 在其内周面上具有驱动信号用的多个输出端子 165a, 凹部 166 在其内周 面上具有开关信号及连接检测信号用的多个端子 166a。 各个端子 165a、 166a 借助对应的信 号线与主体装置 3 的对应的电路相连接。
另外, 在插头 151 的突出部 154 上形成有截面为半圆形状的槽部 154b, 使得插头 151 以正确的朝向插入插座 161。槽部 154b 形成为平行于与基部 152 的平面正交的方向。
另一方面, 在插座 161 的凹部 165 的内周部上形成有与槽部 154b 配合的半圆柱形 状的凸部 165b。因而, 仅在半圆柱形状的凸部 165b 位于能够与插头 151 的槽部 154b 嵌合 那样的位置的情况下, 插头 151 以正确的朝向插入插座 161, 从而能够将连接器部 23 安装在 连接器部 3a 上。
在第 1 组件 11 内、 例如在插头 151 内, 虽未图示, 但是设有用于识别第 1 组件 11 的种类的识别用元件例如电阻器。未图示的电阻器与连接检测用的两个端子 155a 相连接。 若将插头 151 安装在插座 161 上, 则两个端子 155a 与插座 161 侧所对应的两个端子 166a 电连接, 在主体装置 3 中, 能够检测出第 1 组件 11 的连接和所连接的第 1 组件 11 的种类。 而且, 也可以取代电阻器而设有使连接检测用的两个端子 155a 之间连接的配线。在该情况 下, 主体装置 3 能够检测出组件的连接或非连接。 但是, 在将第 1 组件 11 连接在装置主体 3 上时, 有时存在插头 151 未适当地与插 座 161 相配合的情况。例如在插头 151 处于从插座 161 脱离的状态的情况下, 可能存在有 在驱动信号的输出端子之间形成间隙的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 例如, 若手术者打开高频输出的开关, 则在插头 151 与插座 161 内 的高频电流用的端子之间的间隙可能产生电火花。这种电火花的产生会引起插头 151 和插 座 161 的损坏或故障。
因此, 在本实施方式中, 对插头 151 内的端子和插座 161 内的端子的配置进行了研 究。
如图 13 所示, 当连接器部 23 安装在连接器部 3a 上时, 插头 151 相对于插座 161 沿 箭头 AA 所示的安装方向移动。插头 151 内的驱动信号用的多个输出端子 154a 与插座 161 的驱动信号用的多个输出端子 165a 最先接触的位置 S1、 以及插头 151 内的开关信号及连接 检测信号用的多个端子 155a 与插座 161 内的开关信号及连接检测信号用的多个端子 166a 最先接触的位置 S2 在安装方向 AA 上错开, 即驱动信号用的多个输出端子 154a 与开关信号 及连接检测信号用的多个端子 165a 以存在错位的方式配置在突出部 154、 155 的外周部上。
在图 13 中, 多个输出端子 154a 与多个输出端子 164a 最先接触的位置 S1 比多个端 子 155a 与多个端子 165a 最先接触的位置 S2 从基部 152 离开距离 d。距离 d 例如为 0.8mm。
由此, 当连接器部 23 安装在连接器部 3a 上时, 在驱动信号用的多个输出端子 154a 与多个输出端子 165a 相接触之后, 开关信号及连接检测信号用的多个端子 155a 与多个端 子 166a 相接触。
如上述那样, 第 1 组件 11 具有作为用于与主体装置 3 相连接的连接器部的插头 151, 主体装置 3 具有作为供插头 151 连接的连接器的插座 161。 而且, 用于供给驱动信号的 触片配置在沿连接方向相对于用于传递指示信号的触片错开的位置, 以使得在沿预定的连 接方向连接插头 151 与插座 161 的情况下, 在用于向插头 151 供给驱动信号的触片彼此相
接触之后, 用于传递指示信号的触片彼此相接触, 该指示信号用于指示驱动信号的输出。
因此, 例如即使在插头 151 处于从插座 161 脱离的状态的情况下, 当在装置主体 3 中检测出开关信号时, 高频电流的输出端子之间也一定会相连接。 其结果, 在手术者打开高 频输出的开关时, 能够防止在插头 151 与插座 161 内的驱动信号用的输出端子之间的间隙 中产生电火花。
( 第 2 组件 )
详细说明第 2 组件 11 的结构。
图 14 是第 2 组件 12 的剖视图。 三个电触片 201a、 201b、 201c 设置在操作部主体 32 的凹部 41 的内周面上。三个触片 201a、 201b、 201c 是分别与第 1 组件 11 的三个触片 117a、 117b、 117c 相对应的触片。当第 1 组件 11 安装在第 2 组件 12 上时, 三个触片 201a、 201b、 201c 以分别与第 1 组件 11 的三个触片 117a、 117b、 117c 相接触的方式设置在凹部 41 的内 周面上。
中心轴线与插入部 2b 的轴线同轴的管状构件 202 设置在操作部主体 23 内。管状 构件 202 由导电材料形成。在管状构件 202 的基端侧形成有未图示的缺口部, 第 2 组件 12 构成为, 若第 1 组件 11 从管状构件 202 的基端侧贯穿, 则台阶部 25 与凹部 41 相配合。管 状构件 202 的内侧及插入部 2b 的内侧形成贯穿通道 42。 在管状构件 202 的外周部上隔着管状构件 204 设有弹簧构件 203。 具体而言, 管状 构件 202 贯穿由绝缘材料构成的管状构件 204, 该管状构件 204 贯穿于弹簧构件 203 的内 侧。在管状构件 204 的外周部上形成有凸缘部 204a。弹簧构件 203 的顶端侧隔着弹簧承受 构件 203a 与凸缘部 204a 相抵接。弹簧构件 203 的基端侧与可动手柄 35 的销 32a 附近部 分相抵接, 弹簧构件 203 以推压可动手柄 35 的方式设置在操作部主体 32 内。其结果, 弹簧 构件 203 是以恒定的力向使可动手柄 35 从固定手柄 34 离开的方向、 换言之在图 14 中以销 32a 为中心逆时针旋转的方向偏置手柄 35 的恒力弹簧。即, 弹簧构件 203 构成如下的偏置 构件 : 其用于偏置可动手柄 35, 使得可动手柄 35 以销 32a 为转动中心向手柄部 2c 张开的 方向转动。
另外, 管状构件 202 的顶端部与插入部 2b 电连接。管状构件 202 形成为当第 1 组 件 11 与第 2 组件 12 相结合了时与在第 1 组件 11 的台阶部 25 的表面上暴露的触片 117d 电 连接。由此, 在高频输出的双极输出时, 可动钳口 31、 插入部 2b、 管状构件 202、 触片 117d、 导通构件 118 及线缆 2a 构成回收线。
开关 36、 37 经由操作部主体 32 的电路基板 211 及信号线 212 与作用线用触片 201b、 公用线用触片 201c 相连接。因此, 例如在高频输出时, 手术者只要用大拇指按压开关 36, 则用于促使从探头 21 输出高频输出的开关信号经由触片 201b、 117b、 导通构件 118 及线 缆 2a 向主体装置 3 传递。因此, 只要按压开关 36, 探头 21 就会进行高频输出。另外, 只要 按压开关 37, 探头 21 就会改变高频输出的输出值。
( 第 2 组件的变形例 )
图 15 是本实施方式的第 2 组件的变形例的主视图。上述手持件 2 用于所谓的腹 腔镜下, 但是图 15 所示的第 2 组件 12A 是用于构成剖腹手术时用的手持件的组件。该变形 例的第 2 组件 12A 包括在顶端侧具有锥部的圆筒部 251、 设置在圆筒部 251 的顶端部的管状 部 252、 以及轴支承在设置于管状部 252 的外周部的销 253 上的可动构件 254。
在圆筒部 251 的外周部上设有固定手柄 251b, 该固定手柄 251b 具有供手术者的手 指搭挂的搭指孔 251a。圆筒部 251 的基端部的开口部 41A 是用于从探头 21 起插入第 1 组 件 11 的开口。在图 15 中, 如虚线所示, 从圆筒部 251 插入的第 1 组件 11 的探头 21 的处理 部 21a 从圆筒部 251 的顶端部突出。
在可动构件 254 的基端侧设有可动手柄 254b, 该可动手柄 254b 具有供手术者的大 拇指搭挂的搭指孔 254a。在可动构件 254 的顶端侧设有可动钳口 31A。
与上述第 2 组件 12 一样, 第 2 组件 12A 的圆筒部 251 的开口部 41A 的内周面第 2 组件具有与台阶部 25 对应的形状和多个电触片。通过从开口部 41A 插入第 1 组件 11 的探 头 21, 能够将第 1 组件 11 安装在第 2 组件 12A 上。通过将第 1 组件 11 安装在第 2 组件 12A 上, 而构成剖腹手术时用的剪刀形状的手持件 2A。
在第 1 组件 11 安装在第 2 组件 12A 上的状态下, 手术者通过操作可动手柄 254b 能够进行由可动钳口 31A 与探头 21 的顶端部的处理部 21a 构成的处理部的开闭。
另外, 在图 2 及图 14 所示的第 2 组件 12 中, 在操作部主体 32 上设有开关 36、 37。 在图 15 的第 2 组件 12A 的情况下, 也可以在第 1 组件 11 的把持部 22 的外周部上设置与开 关 36、 37 对应的两个开关 ( 未图示 )。
另外, 考虑到操作性, 如图 16 所示, 也可以第 1 组件第 2 组件将与用于高频输出的 开关 36 所对应的开关设置在第 1 组件 11 的操作部的、 在第 1 组件安装在第 2 组件上的状 态下供可动手柄 254b 抵接的位置。即, 也可以在把持部 22 上设置用于发出输出超声波振 动与高频电流中的至少一者的指示的开关, 该开关配置在当安装有第 2 组件 12B 时、 在把持 部即操作部主体上能够被构成第 2 组件 12 的手柄部的可动手柄按压的位置。
图 16 是用于说明在第 1 组件的供可动手柄抵接的位置设有开关时的变形例的图。 第 1 组件 11A 在把持部 22 的侧面、 同时也是在安装于第 2 组件 12B 的状态下可动手柄 254b 第 2 组件闭合时所抵接的位置设有开关 36A。因此, 如图 16 所示, 在圆筒部 251A 的基端部, 以暴露开关 36A 的方式在局部形成有缺口部 251Aa。
因此, 在剖腹手术时用的手持件中, 由于手术者仅进行闭合可动手柄 254b 的操作 就能够进行高频输出的输出指示, 因此操作性较好。 特别是, 由于仅用一只手进行闭合可动 手柄 254b 的操作即可, 因此不需要用空闲的手指进行像打开用于高频输出的开关那样的 操作, 因此手持件的顶端的处理部不会摇晃。
在该情况下, 开关 36A 优选为两级开关。图 17 至图 19 是用于说明设置在第 1 组 件上的两级开关的开关 36A 的结构的图。
图 17 和图 18 是用于说明开关 36A 的结构的剖视图。开关 36A 设置为在把持部 22 的壳体 122 的表面上突出有大致圆锥形状的按压构件 261, 该按压构件 261 由橡胶构件等构 成, 且在顶端具有平坦的平坦部 261a。 在按压构件 261 的内侧即平坦部 261a 的背侧形成有 突出部 261b。在突出部 261b 的顶端部设有导电性的金属构件 261c。金属构件 261c 与未 图示的配线相连接。
在壳体 122 的内侧配置有基板 262。在基板 262 上的与突出部 261b 相对的位置设 有由导电性金属材料构成的圆板构件 263。圆板构件 263 不是平坦的构件, 而是具有沿球 体的表面弯曲且中央部向突出部 261b 的方向突出的形状。圆板构件 263 与基板 262 上的 配线 262a 相连接, 在圆板构件 263 的下方的基板 263 上设有与未图示的配线相连接的触点262b。 按压构件 261 由于由橡胶构件等构成, 因此若被从上方按压则会发生变形。如图 17 的虚线所示, 若按压构件 261 变形, 则突出部 261b 的顶端的金属构件 261c 与圆板构件 263 相接触。通过该接触, 连接于金属构件 261c 的配线与圆板构件 263 的配线 262a 电导 通, 因此主体装置 3 能够检测出该导通。若主体装置 3 检测出该金属构件 261a 与圆板构件 263 的接触, 则借助扬声器输出用于利用声音通知手术者该接触的声音 ( 以下, 称作第 1 声 音 )。
若进一步按压按压构件 261, 则突出部 261b 进一步按压圆板构件 263, 圆板构件 263 变形。如图 18 所示, 圆板构件 263 变形, 圆板构件 263 的中央部与基板上的触点 262b 相接触。由于触点 262b 与未图示的配线相连接, 因此通过该接触, 连接于触点 262b 的配线 与圆板构件 263 的配线 262a 电导通。因此, 主体装置 3 检测出该导通, 以与第 1 声音不同 的第 2 声音借助扬声器输出用于通知手术者该接触的声音, 并且开始输出高频电流。在圆 板构件 263 的中央部与基板上的触点 262b 相接触的期间输出第 2 声音。
另外, 若按压构件 261 未被按压, 则弹性构件即按压构件 261 恢复如图 17 的实线 所示那样的原来的形状, 圆板构件 263 也恢复如图 17 的实线所示那样的原来的形状。如上 述那样, 开关 36A 是以第 1 级与第 2 级输出电开关信号的两级开关。
如此, 通过使用两级开关作为开关 36A, 手术者能够通过第 1 声音识别出以闭合手 柄部的方式握持的情况, 而且能够通过第 2 声音识别出高频输出开始的情况。换言之, 主体 装置 3 利用第 1 声音通知并识别握持手柄部的情况, 之后能够进行高频输出, 因此手术者能 够可靠地进行高频输出的操作。
图 19 是表示开关 36A 的变形例的剖视图。图 19 所示的开关也是两级开关, 但是 第 1 级是产生机械声音的开关。另外, 对于与图 17 和图 18 相同的构成要素, 标注相同的附 图标记并省略说明。如图 19 所示, 开关 36Aa 设置为在把持部 22 的壳体 122 的表面上突出 设置有大致圆锥形状的按压构件 271, 该按压构件 271 由较薄的金属等构成, 且在顶端具有 平坦的平坦部 271a。在按压构件 271 的内侧即平坦部 271a 的背侧形成有突出部 271b。按 压构件 271 的侧面部 271c 形成为当按压构件 271 未被按压时如图 19 的实线所示那样向外 侧稍微鼓起的形状。
但是, 侧面部 271c 具有如下形状 : 随着按压构件 271 被从上方逐渐按压而被施加 变形应力, 如图 19 中的虚线所示那样在某一时刻以骤然向内侧凹陷的方式变形。在侧面部 271c 瞬间变形时产生机械声音。
而且, 若进一步按压按压构件 271, 则突出部 271b 按压圆板构件 263, 圆板构件 263 变形, 如在图 19 中用虚线所示那样, 圆板构件 263 变形, 圆板构件 263 的中央部与基板上的 触点 262b 相接触。通过该接触, 连接于触点 262b 的配线和圆板构件 263 的配线 262a 电导 通, 主体装置 3 检测出该导通。主体装置 3 借助扬声器输出用于通知手术者该接触的声音, 并且开始输出高频电流。在圆板构件 263 的中央部与基板上的触点 262b 相接触的期间输 出该声音。
另外, 若按压构件 261 不被按压, 则弹性构件即按压构件 271 恢复如图 19 的实线 所示那样的原来的形状, 圆板构件 263 也恢复原来的形状。如上所述, 开关 36Aa 是利用第 1 级产生机械声音、 利用第 2 级输出电开关信号的两级开关。
如上述那样, 通过使用上述那种两级开关, 手术者能够可靠地进行高频输出的操作。 ( 处理部 )
接着, 说明处理部的结构。
本实施方式的手持件 2 也能够同时输出超声波输出与高频输出。 匙形状的探头 21 的处理部 21a 具有用作超声波输出的情况、 用作高频输出的情况以及用作同时输出超声波 与高频的情况。而且, 探头 21 也具有与可动钳口 31 通过协作来构成剪刀形状的处理部的 情况。该情况也具有可动钳口 31 与探头 21 的处理部 21a 用作超声波输出的情况、 用作高 频输出的情况以及用作同时输出超声波与高频的情况。因此, 处理部 21a 及钳口构件 31 具 有与这种使用方式对应的适当的形状。
图 20 是处理部 21a 及钳口构件 31 沿图 2 的 XX-XX 线的剖面图。钳口构件 31 沿 轴向具有与插入部探头 21 的一部分配合的槽 311。该槽 311 在与钳口构件 31 的轴线正交 的截面上具有开口较宽的通道形状。钳口构件 31 虽然是导电材料, 但是绝缘构件 312 在通 道形状的底面部 313 上沿轴向设置在供处理部 21a 接触的范围内。
处理部 21a 在与轴向正交的截面上具有局部被切取的菱形形状。如图 20 所示, 处 理部 21a 的截面形状是沿相对于菱形的较长的对角线正交的方向切取而成的形状。而且, 在截面形状中, 菱形的局部被切取的处理部 21a 具有与钳口构件 31 的槽 311 相配合的梯形 形状部 321。另外, 在截面形状中, 菱形的未被切取局部的部分是处理部 21a 的大致等腰三 角形的等腰三角形部 322。
在闭合了手柄部 2c 时, 处理部 21a 与钳口构件 31 相嵌合。在嵌合时, 通道形状的 槽 311 的底面部 313 与处理部 21a 的梯形形状部 321 的上表面部 323 相抵接, 通道形状的 槽 311 的两个内壁部 314 与梯形形状部 321 的斜面部 324 相抵接。
另外, 处理部 21a 的等腰三角形部 322 的顶角部 325 形成为带有圆角, 但是顶角部 325 具有稍微锐利的角度。
当第 1 组件 11 被用作匙形状的超声波处理器具时, 处理部 21a 整体作为超声波振 动处理部发挥作用, 特别是顶角部 325 及其周边部 ( 用虚线表示 ) 对于处理对象的组织像 手术刀那样发挥作用。
另外, 当第 1 组件 11 被用作匙形状的高频处理器具时, 顶角部 325 及其周边部 ( 用 虚线表示 ) 针对于处理对象的组织作为电手术刀发挥作用。
当手持件 2 被用作剪刀形状的超声波处理器具时, 底面部 313 和内壁部 314、 以及 上表面部 323 和斜面部 324 作为超声波振动的作用面发挥作用。
另外, 当手持件 2 被用作剪刀形状的高频处理器具时, 内壁部 314 和斜面部 324 作 为双极的高频电流的作用面发挥作用。
当第 1 组件 11 被用作匙形状的、 同时输出超声波与高频的处理器具时, 处理部 21a 整体作为超声波振动处理部发挥作用, 特别是顶角部 325 及其周边部 ( 用虚线表示 ) 对于 处理对象的组织像电手术刀那样发挥作用。
另外, 当手持件 2 被用作剪刀形状的、 同时输出超声波与高频的处理器具时, 底面 部 313 和上表面部 323 作为超声波振动的作用面发挥作用, 内壁部 314 和斜面部 324 作为 双极的高频电流的作用面发挥作用。
因而, 采用图 20 所示的处理部的结构, 不仅在将第 1 组件 11 用作超声波处理器具 或高频处理器具的情况下操作性较好, 而且在连结第 1 组件 11 与第 2 组件 12 而用作剪刀 形状的超声波处理器具或高频处理器具的情况下、 以及连结第 1 组件 11 与第 2 组件 12 而 用作剪刀形状的、 同时输出超声波与高频时的处理器具的情况下操作性也较好。
另外, 也可以设为, 第 1 组件与第 2 组件结合而成的剪刀形状的外科用处理器具在 进行高频输出时或者进行高频与超声波的同时输出时能够进行单极输出而非双极输出来 作为高频输出。
图 21 是用于说明钩形状的探头 21A 的情况下的处理部的结构的图。具体而言, 图 21 是处理部 21Aa 及钳口构件 31A 沿图 10 中的 XXI-XXI 线的剖面图。图 10 仅示出了处理 部 21Aa, 但是在图 21 中, 示出了剪刀形状的处理器具的情况下的处理部 21Aa 与钳口构件 31A 的剖面。钳口构件 31A 沿轴向具有与处理部 21Aa 的一部分配合的槽 311A。该槽 311A 在与钳口构件 31A 的轴线正交的截面上具有开口较宽的通道形状。钳口构件 31A 是导电材 料, 但是绝缘构件 312A 沿轴向设置在通道形状的底面部 313A 上。
处理部 21Aa 在与轴向正交的截面上具有局部被切取的菱形形状。 如图 21 所示, 处 理部 21Aa 的截面形状是沿与菱形的一条对角线正交的方向切取了菱形的一部分而成的形 状。而且, 在截面形状中, 菱形的局部被切取的处理部 21Aa 具有与钳口构件 31A 的槽 311A 相配合的梯形形状部 321A。在截面形状中, 菱形的未被切取局部的部分是探头 21A 的等腰 三角形部 322A。 在闭合了手柄部 2c 时, 处理部 21Aa 与钳口构件 31A 相嵌合。在嵌合了时, 通道形 状的槽 311A 的底面部 313A 与处理部 21Aa 的梯形形状部 321A 的上表面部 323A 相抵接, 通 道形状的槽 311A 的两个内壁部 314A 与梯形形状部 321A 的斜面部 324A 相抵接。
另外, 处理部 21Aa 的等腰三角形部 322A 的顶角部 325A 形成为带有圆角, 但是钩 形状的内侧的顶角部 326 具有稍微锐利的角度。顶角部 326 的角度 θ 优选为 45 度至 100 度。45 度是探头 21A 的强度界限。如上述那样, 处理部 21Aa 的顶角部 326 构成在钩形状部 的内侧具有预定角度的突出部即边缘部。
钩形状的处理部多用于进行切开。 探头 21A 的顶角部 326 成为切开时的作用部分。 由于顶角部 326 具有稍微锐利的角度 θ, 因此在切开处理中是有效的。
图 21 所示的处理部 21Aa 和钳口构件 31A 除了上述切开时的作用以外分别在超声 波输出时、 高频输出时以及超声波与高频的同时输出时发挥与图 20 所示的处理部 21a 和钳 口构件 31 相同的作用。
( 装置主体的结构 )
接着, 说明用于控制上述手持件 2 的输出的控制部即主体装置 3 的结构。图 22 是 表示主体装置 3 的结构的框图。主体装置 3 是用于控制驱动信号的输出的控制部, 该驱动 信号用于向第 1 组件 11 供给超声波振动与高频电流中的至少一者。
如图 22 所示, 主体装置 3 包括超声波输出控制部 51、 高频输出控制部 61、 以及切 换控制部 71。 超声波输出控制部 51 包括控制电路 52 和输出用于超声波振动的驱动信号的 输出电路 53。 高频输出控制部 61 包括控制电路 62 和输出用于高频电流输出的驱动信号的 输出电路 63。控制电路 52 和控制电路 62 由 CPU、 存储器等各种电路构成。
控制电路 52 和控制电路 62 与主体装置 3 的显示器 3b 和操作按钮 3c 相连接。来
自脚踏开关 4 的操作信号 FS 和手持件 2 的开关 36、 37 的操作信号 HS 输入到控制电路 52 和控制电路 62 中。向切换控制部 71 输入连接信号 DS。切换控制部 71 根据连接信号 DS 向 控制电路 52 和控制电路 62 供给输出控制信号。如上述那样, 在第 2 组件 12 连接在第 1 组 件 11 上时, 触片 117a 与触片 201a 相连接。通过该接触, 主体装置 3 能够借助信号线 2ab 检测出连接信号 DS 即第 2 组件 12 已连接在第 1 组件 11 上的情况。因此, 触片 117a 和信 号线 2ab 构成能够输出连接信号 DS 的连接信号输出部, 该连接信号 DS 表示第 2 组件 12 已 连接在第 1 组件 11 上的情况。
输出电路 53 向第 1 组件 1 供给用于超声波振动的驱动信号 DR1。输出电路 63 向 第 1 组件 1 供给用于高频电流输出的驱动信号 DR2。控制电路 52 和控制电路 62 分别根据 操作按钮 3c 中的设定、 以及来自脚踏开关 4 及开关 36、 37 的操作信号, 对输出电路 53 和输 出电路 63 供给输出控制信号 CS1、 CS2, 输出电路 53 和输出电路 63 分别根据该输出控制信 号 CS1 和输出控制信号 CS2 输出驱动信号 DR1、 DR2。
主体装置 3 根据上述设定和操作信号对手持件 2 或第 1 组件 11 输出用于进行超 声波输出、 高频输出或者超声波与高频的同时输出的驱动信号。
如上所述, 在仅连接有第 1 组件 11 的情况下, 主体装置 3 具有超声波输出模式、 高 频输出模式、 以及超声波与高频的同时输出模式这三个模式。另外, 在将第 1 组件 11 安装 在第 2 组件 12 上而成的手持件 2 的情况下, 主体装置 3 具有超声波输出模式、 双极输出的 高频输出模式以及超声波与双极输出 ( 或者也可以是单极输出 ) 的高频的同时输出模式这 三个模式。
而且, 主体装置 3 根据连接信号 DS 控制驱动信号的输出, 该驱动信号用于向第 1 组件 11 供给超声波振动与高频电流中的至少一者。
即, 例如在手术过程中, 若主体装置 3 根据连接信号 DS 检测出第 1 组件 11 连接在 第 2 组件的装卸部即凹部 41 上的情况, 则在输出高频电流时, 控制驱动信号 DR2 的输出, 以 切换为双极输出 ( 或者单极输出 ), 且在输出超声波振动时, 控制驱动信号 DR1 的输出, 以切 换为适合于剪刀形状处理部下的处理的超声波驱动输出。
而且, 若主体装置 3 根据连接信号 DS 检测出第 1 组件 11 从第 2 组件的凹部 41 上 卸下的情况, 则在输出高频电流时, 控制驱动信号 DR2 的输出, 以切换为单极输出, 且在输 出超声波振动时, 控制驱动信号 DR1 的输出, 以切换为适合于匙形状处理部下的处理的超 声波驱动输出。
另外, 同样地, 若主体装置 3 根据连接信号 DS 检测出第 1 组件 11 连接在第 2 组件 的凹部 41 上的情况, 则在同时输出超声波振动与高频电流时, 控制驱动信号 DR1、 DR2 的输 出, 以切换为适合于剪刀形状处理部下的处理的、 超声波振动和双极输出 ( 或者单极输出 ) 的高频电流的同时输出。
而且, 若主体装置 3 根据连接信号 DS 检测出第 1 组件 11 从第 2 组件的凹部 41 上 卸下的情况, 则控制驱动信号 DR1、 DR2 的输出, 以切换为适合于匙形状处理部下的处理的 超声波驱动输出的上述超声波振动输出、 单极输出的上述高频电流输出、 或者适合于匙形 状处理部下的处理的超声波振动与单极输出的高频电流的同时输出。
如上述那样, 主体装置 3 根据连接信号 DS 能够自动地控制驱动信号的输出, 该驱 动信号用于向第 1 组件 11 供给超声波振动与高频电流中的至少一者。另外,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 根据连接信号 DS, 主体装置 3 自动地进行输出的改变例 如双极与单极的改变、 或者超声波输出的输出值的改变等, 但是也可以设为根据连接信号 DS 使预定的灯点亮等, 通知手术者该第 1 组件 11 与第 2 组件 12 的连接状况, 手术者利用主 体装置 3 的操作按钮等进行输出的切换。
而且, 上述实施方式的手持件 2 能够分别或者同时输出高频输出与超声波输出这 两者, 但是本实施方式的输出切换控制也能够应用于仅能够进行高频输出的手持件或者仅 能够进行超声波输出的手持件。 例如, 在仅能够进行高频输出的手持件的情况下, 主体装置 3 根据连接信号 DS 切换输出, 使得在仅为第 1 组件的情况下将高频输出设为单极输出, 若 第 1 组件连结在第 2 组件上则将高频输出设为双极输出。另外, 在仅能够进行超声波输出 的手持件的情况下, 主体装置 3 根据连接信号 DS 切换输出, 使得在仅为第 1 组件的情况下 以适合于匙形状的处理部的第 1 设定值进行超声波输出, 若第 1 组件连结在第 2 组件上则 以适合于剪刀形状的处理部的第 2 设定值进行超声波输出。
如上述那样, 采用上述实施方式, 能够实现如下医疗装置及外科用处理器具 : 在一 个处理器具中能够容易地更换夹持处理生物体组织的类型的外科用处理器具、 以及接触处 理生物体组织的类型的外科用处理器具。
手术过程中处理器具的更换时间是越短越好, 这是因为减轻对患者的负担。 以往, 手术者向护士等发出指示、 将一直使用到此时的处理器具递给护士等、 护士等进行从控制 装置上卸下处理器具等操作、 递给手术者接下来使用的处理器具这种上述一连串作业存在 有既复杂又花费时间这样的问题。
另外, 上述日本特开 2009-78155 号公报所提出的高频处理器具具是具有在双极 钳子的两个构件中的一个构件的顶端部设有单极元件的伸长部的构造的钳子。 采用该高频 处理器具, 手术者无需分别预先准备单极处理器具与双极处理器具, 就能够利用一个处理 器具进行单极输出与双极输出的处理。
但是, 该提案的高频处理器具由于在双极钳子的顶端部具有用于能够在两个构件 中的一个构件上伸长单极元件的构造, 因此存在一个构件大型化及复杂化、 并且单极元件 的尺寸及形状受到限制这样的问题。顶端部的大型化、 复杂化以及单极元件的尺寸等的限 制导致手术者感到处理器具的使用方便性变差, 另外, 由于顶端部的大型化与单极元件的 尺寸等的限制, 在腹腔镜下, 手术者的视场也可能变差。
对此, 采用上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能够实现如下医疗装置及外科用处理器具 : 在 一个处理器具中能够容易地更换夹持处理生物体组织的类型的外科用处理器具、 以及接触 处理生物体组织的类型的外科用处理器具。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 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 变更、 改变等。
本申请是以 2010 年 3 月 31 日在美国提出的临时专利申请 61/319386 号要求优先 权的基础而提出的申请, 上述公开内容引用于本申请的说明书、 权利要求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