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善手机屏幕表面菌群的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改善手机屏幕表面菌群的方法.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710037884.1 (22)申请日 2017.01.18 (71)申请人 南京理工大学 地址 210094 江苏省南京市孝陵卫200号 (72)发明人 李大力 杨成丽 (74)专利代理机构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代理人 刘海霞 (51)Int.Cl. A61L 12/08(2006.01) H04M 1/02(2006.01) H04M 1/21(2006.01) C12N 1/20(2006.01) C12N 1/16(2006.01) C12R 1/07。
2、(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改善手机屏幕表面菌群的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善手机屏幕表面菌群 的方法。 所述方法以益生菌和/或益生元为功能 成分, 所述的功能成分可由一种或多种益生菌混 合组成, 也可以由一种或多种益生元混合组成, 还可以由益生菌和益生元混合组成, 功能成分中 各组分可按任意比例混合, 通过喷洒或涂抹, 使 功能成分散布于手机屏幕表面。 本发明方法能够 直接或间接改变手机屏幕表面菌群的构成, 有效 改善手机屏幕表面微生物生态, 减少手机屏幕表 面致病菌数量, 实现手机屏幕的有效清洁。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 CN 108310441 A。
3、 2018.07.24 CN 108310441 A 1.一种改善手机屏幕表面菌群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将至少一种益生菌和/或益生元喷 洒或涂抹至手机屏幕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善手机屏幕表面菌群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益生菌选 自纳豆芽孢杆菌、 乳酸菌或酵母菌。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改善手机屏幕表面菌群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益生 菌为菌体或芽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善手机屏幕表面菌群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益生元选 自水苏糖、 菊粉、 低聚异麦芽糖、 低聚木糖、 低聚果糖、 低聚半乳糖、 大豆低聚糖或低聚乳果 糖。 权 利 要 求 书 1/1 。
4、页 2 CN 108310441 A 2 一种改善手机屏幕表面菌群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改善手机屏幕表面菌群的方法, 属于微生物生态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手机是日常生活中必备的电子设备, 使用人数众多, 使用频率高, 使用场所各种各 样。 经调查发现, 手机屏幕上细菌量数量和种类各异(Journal of Microbiology&Biology Education, 13, 59-61, 2012)。 手机屏幕是人们使用手机时与人体表面接触最多的地方, 因 此手机屏幕容易成为致病菌的传播途径。 现在的对策是对手机屏幕进行清洁, 主要方式是 采用化学品制成的液晶屏清洁。
5、剂或者直接用酒精进行擦拭(中国专利201510721261.7), 虽 然这样的方法可以短暂的清除手机屏幕上的细菌及污渍, 但是其弊端是效果短暂且可能造 成超级细菌和耐杀菌剂菌, 还可能损坏手机或使手机屏幕上的划痕更加清晰。 0003 在微生物长期进化过程中, 通过自然选择和适应, 不同种类微生物之间处于动态 平衡状态, 形成一个相互制约的生态系统。 在生态学理论的指导下, 可以使用非致病的正常 微生物占据生态位的方法来减少致病微生物的生长, 从而减少人们接触致病微生物的概 率。 现在, 可以增强机体免疫、 抵抗疾病的益生菌为人们所关注, 目前被广泛认可的益生菌 包括地衣芽孢杆菌、 枯草芽孢杆。
6、菌、 纳豆芽孢杆菌、 乳酸菌、 双歧杆菌、 酵母菌等; 益生元是 指选择性的刺激有益菌群生长的食品成分, 主要包括水苏糖、 菊粉、 低聚异麦芽糖、 低聚木 糖、 低聚果糖、 低聚半乳糖、 大豆低聚糖、 低聚乳果糖等。 发明内容 0004 针对现有的手机屏幕清洁技术存在的不足,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改善手机屏幕表面 菌群的方法, 该方法以益生菌和/或益生元为功能成分, 通过将功能成分喷洒或涂抹在手机 屏幕, 直接或间接改变手机屏幕表面菌群的构成, 改善了手机屏幕表面微生物生态, 有效抑 制手机屏幕表面的致病菌数量。 0005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 一种改善手机屏幕表面菌群的方法, 将至少。
7、一种益生菌和/或益生元喷洒或涂抹 至手机屏幕表面。 0007 本发明以益生菌和/或益生元为功能成分, 所述的功能成分可由一种或多种益生 菌混合组成, 也可以由一种或多种益生元混合组成, 还可以由益生菌和益生元混合组成, 功 能成分中各组分可按任意比例混合。 0008 所述的益生菌包含但不限于纳豆芽孢杆菌、 乳酸菌和酵母菌。 0009 所述的益生菌可以是菌体或芽孢。 0010 所述的益生元包含但不限于水苏糖、 菊粉、 低聚异麦芽糖、 低聚木糖、 低聚果糖、 低 聚半乳糖、 大豆低聚糖和低聚乳果糖。 0011 本发明以益生菌和/或益生元为功能成分, 通过喷洒或涂抹, 使功能成分散布于手 机屏幕表面。
8、, 直接或间接改变手机屏幕表面菌群的构成, 有效改善了手机屏幕表面微生物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108310441 A 3 生态, 减少了手机屏幕表面致病菌数量, 实现了手机屏幕的有效清洁。 附图说明 0012 图1为正常使用的手机屏幕表面(a)和实施例1中涂抹纳豆芽孢杆菌液后再正常使 用4小时后的手机屏幕表面微生物培养结果图(b)。 0013 图2为正常使用的手机屏幕表面(a)和实施例2中涂抹纳豆芽孢杆菌和菊粉混合液 后再正常使用4小时后的手机屏幕表面微生物培养结果图(b)。 具体实施方式 0014 本发明中益生菌包括但不限于地衣芽孢杆菌、 枯草芽孢杆菌、 纳豆芽孢杆菌、 乳酸 。
9、菌、 双歧杆菌、 酵母菌等; 益生元是指选择性的刺激有益菌群生长的食品成分, 包括但也不 限于水苏糖、 菊粉、 低聚异麦芽糖、 低聚木糖、 低聚果糖、 低聚半乳糖、 大豆低聚糖、 低聚乳果 糖等。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但实施例并不限制本发明的保 护范围。 0015 实施例1 0016 称取0.05克纳豆芽孢杆菌, 加入200毫升无菌水中, 摇匀后, 使用无菌棉球蘸取, 涂 抹于手机屏幕表面。 0017 将正常使用的手机(iPhone 6plus)屏幕表面与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表面接 触10秒钟, 然后移去手机, 使手机屏幕表面与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表面脱离接触,。
10、 将该 培养基置于30摄氏度培养48小时后, 用相机拍照, 图1(a)为正常使用的手机屏幕表面微生 物培养结果, 可看出菌群复杂。 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的成分为胰蛋白胨10克/升、 牛肉 膏0.3克/升、 氯化钠0.5克/升、 琼脂粉1.5克/升, pH值为7.2。 0018 将涂抹纳豆芽孢杆菌液后再正常使用4小时后的手机屏幕表面与牛肉膏蛋白胨琼 脂培养基表面接触10秒钟, 然后移去手机, 使手机屏幕表面与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表 面脱离接触, 将该培养基置于30摄氏度培养48小时后, 用相机拍照, 图1(b)为涂抹纳豆芽孢 杆菌液后再正常使用4小时后的手机屏幕表面微生物培养结果, 可看出菌。
11、群单一。 0019 实施例2 0020 称取0.05克纳豆芽孢杆菌、 0.05克菊粉, 混合后加入200毫升无菌水中, 摇匀后, 摇 匀后对手机屏幕表面喷雾。 0021 将正常使用的手机(华为PLK-AL10)屏幕表面与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表面接 触10秒钟, 然后移去手机, 使手机屏幕表面与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表面脱离接触, 将该 培养基置于30摄氏度培养48小时后, 用相机拍照, 图2(a)为正常使用的手机屏幕表面微生 物培养结果, 可看出菌群复杂。 0022 将涂抹纳豆芽孢杆菌和菊粉混合液, 再正常使用4小时后的手机(华为PLK-AL10) 屏幕表面与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表面接触1。
12、0秒钟, 然后移去手机, 使手机屏幕表面与 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表面脱离接触, 将该培养基置于30摄氏度培养48小时后, 用相机 拍照, 图2(b)为涂抹纳豆芽孢杆菌和菊粉混合液后再正常使用4小时后的手机屏幕表面微 生物培养结果, 可看出菌群单一。 0023 实施例3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108310441 A 4 0024 称取0.05克乳酸菌, 加入200毫升无菌水中, 摇匀后, 使用无菌棉球蘸取, 涂抹于手 机屏幕表面。 0025 实施例4 0026 称取0.05克酵母菌, 加入200毫升无菌水中, 摇匀后, 使用无菌棉球蘸取, 涂抹于手 机屏幕表面。 0027 实施例5。
13、 0028 称取0.05克纳豆芽孢杆菌和0.05克酵母菌, 加入200毫升无菌水中, 摇匀后, 使用 无菌棉球蘸取, 涂抹于手机屏幕表面。 0029 实施例6 0030 称取0.05克乳酸菌和0.05克低聚异麦芽糖, 加入200毫升无菌水中, 摇匀后, 使用 无菌棉球蘸取, 涂抹于手机屏幕表面。 0031 实施例7 0032 称取0.05克菊粉和0.05克低聚异麦芽糖, 加入200毫升无菌水中, 摇匀后, 使用无 菌棉球蘸取, 涂抹于手机屏幕表面。 0033 实施例8 0034 称取0.05克菊粉和0.05克低聚果糖, 加入200毫升无菌水中, 摇匀后, 使用无菌棉 球蘸取, 涂抹于手机屏幕表面。 0035 实施例38中经益生菌和/或益生元涂抹手机屏幕表面后, 微生物培养结果均显 示菌群单一。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108310441 A 5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1 页 6 CN 108310441 A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