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处理沾染病毒的实验用具的消毒装置及其使用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用于处理沾染病毒的实验用具的消毒装置及其使用方法.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810181186.3 (22)申请日 2018.03.06 (71)申请人 王意 地址 100871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京大 学王克桢楼202室 (72)发明人 王意 杨玉洁 (74)专利代理机构 泰州地益专利事务所 32108 代理人 谭建成 (51)Int.Cl. A61L 2/18(2006.01) A61L 101/06(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用于处理沾染病毒的实验用具的消毒 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处理沾染病毒的实。
2、 验用具的消毒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包括消毒装置 主体、 上盖以及下盖, 所述消毒装置主体为顶端 设置有一大开口的瓶体结构, 所述消毒装置主体 的侧面底端水平设置有一向外延展的外伸部且 在外伸部的端部设置有一小开口, 所述上盖以及 下盖分别螺纹旋接于大开口和小开口上, 消毒装 置主体的内部设置有一内接于其内壁的隔盘, 所 述隔盘上设置有若干筛孔, 本发明用于对一次性 实验用具进行消毒, 并能够对实验用具与消毒液 进行很好的分离。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2页 CN 108096610 A 2018.06.01 CN 108096610 A 1.一种用于处理沾染病毒的实验用具的消毒装置, 。
3、其特征在于: 包括消毒装置主体 (1)、 上盖(2)以及下盖(3), 所述消毒装置主体(1)为顶端设置有一大开口(11)的瓶体结构, 所述消毒装置主体(1)的侧面底端水平设置有一向外延展的外伸部(12)且在外伸部(12)的 端部设置有一小开口(13), 所述上盖(2)以及下盖(3)分别螺纹旋接于大开口(11)和小开口 (13)上, 消毒装置主体(1)的内部设置有一内接于其内壁的隔盘(4), 所述隔盘(4)上设置有 若干筛孔(4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处理沾染病毒的实验用具的消毒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消毒装置主体(1)采用高分子聚丙乙烯所制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
4、用于处理沾染病毒的实验用具的消毒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筛孔(41)直径不大于3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处理沾染病毒的实验用具的消毒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盘(4)位于外伸部(12)的上侧且其距大开口(11)瓶颈处的距离不低于130mm。 5.一种如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处理沾染病毒的实验用具的消毒装置 的使用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如下使用步骤: 1)步骤1: 螺纹旋接下盖(3), 同时打开上盖(2), 将沾染病毒的实验用具从大开口(11) 处投入至消毒装置主体(1)内; 2)步骤2: 向消毒装置主体(1)内加入消毒液至液面到达消毒装置主体(1)瓶颈处, 所。
5、述 消毒液为84消毒液或浓度为0.51的次氯酸钠溶液; 3)步骤3: 螺纹旋紧上盖(2), 将整个消毒装置主体(1)上下倒置, 并上下轻轻晃动消毒 装置主体(1), 使得实验用具内部空气完全排尽, 然后室温静置12小时; 4)步骤4: 打开下盖(3), 将消毒装置主体(1)内的消毒液排入废弃液回收桶; 5)步骤5: 打开上盖(2), 将实验用具倒入固体回收桶。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8096610 A 2 一种用于处理沾染病毒的实验用具的消毒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疗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处理沾染病毒的实验用具的消 毒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6、。 背景技术 0002 实验室操作病毒实验的一次性用具包括移液器吸头(规格为10 L、 100 L、 200 L、 300 L、 1mL); 离心管(规格为0.2mL、 0.5mL、 1mL、 1.5mL、 2mL、 7mL、 15mL、 50mL)。 在实验完毕 后, 为了避免对人、 动物和环境构成危害, 我们要将实验用具浸泡于消毒液中充足的时长。 待病毒被杀灭后, 我们将废弃的消毒液和一次实验性用具分开处理。 安全处理回收消毒废 液, 回收聚丙烯的一次实验性用具。 国内外, 尚没有方便的装置可以实现全部的操作步骤。 发明内容 0003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4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
7、, 现提出一种用于处理沾染病毒的实验用具的消毒装置及 其使用方法, 用于对一次性实验用具进行消毒, 并能够对实验用具与消毒液进行很好的分 离。 0005 (二)技术方案 0006 本发明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处理沾染病毒的实验用具 的消毒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包括消毒装置主体、 上盖以及下盖, 所述消毒装置主体为顶端设 置有一大开口的瓶体结构, 所述消毒装置主体的侧面底端水平设置有一向外延展的外伸部 且在外伸部的端部设置有一小开口, 所述上盖以及下盖分别螺纹旋接于大开口和小开口 上, 消毒装置主体的内部设置有一内接于其内壁的隔盘, 所述隔盘上设置有若干筛孔。 0007 进一。
8、步的, 所述消毒装置主体采用高分子聚丙乙烯所制而成。 0008 进一步的, 所述筛孔直径不大于3mm, 可以阻止10 L吸头通过。 0009 进一步的, 所述隔盘位于外伸部的上侧且其距大开口瓶颈处的距离不低于130mm。 0010 一种用于处理沾染病毒的实验用具的消毒装置的使用方法, 包括如下使用步骤: 0011 1)步骤1: 螺纹旋接下盖, 同时打开上盖, 将沾染病毒的实验用具从大开口处投入 至消毒装置主体内; 0012 2)步骤2: 向消毒装置主体内加入消毒液至液面到达消毒装置主体瓶颈处, 0013 所述消毒液为84消毒液或浓度为0.51的次氯酸钠溶液; 0014 3)步骤3: 螺纹旋紧上。
9、盖, 将整个消毒装置主体上下倒置, 并上下轻轻晃动消毒装 置主体, 使得实验用具内部空气完全排尽, 然后室温静置12小时; 0015 4)步骤4: 打开下盖, 将消毒装置主体内的消毒液排入废弃液回收桶; 0016 5)步骤5: 打开上盖, 将实验用具倒入固体回收桶。 0017 (三)有益效果 0018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 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说 明 书 1/2 页 3 CN 108096610 A 3 0019 本发明提到的一种用于处理沾染病毒的实验用具的消毒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其使 用方便, 可以对沾染有病毒的实验用具进行消毒, 同时能够将消毒液与实验用于进行很好 的分离以及分别处理, 。
10、提高一次性实验用具使用后处理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20 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0021 图2是消毒装置主体俯视图。 0022 1-消毒装置主体; 2-上盖; 3-下盖; 4-隔盘; 11-大开口; 12-外伸部; 13-小开口; 41- 筛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 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 对 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应当理解, 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 并 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024 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用于处理沾染病毒的实验用具的消毒装置, 包括消毒装置 主体1、 上盖2以及下盖3, 所述消毒装置主体1为。
11、顶端设置有一大开口11的瓶体结构, 所述消 毒装置主体1的侧面底端水平设置有一向外延展的外伸部12且在外伸部12的端部设置有一 小开口13, 所述上盖2以及下盖3分别螺纹旋接于大开口11和小开口13上, 消毒装置主体1的 内部设置有一内接于其内壁的隔盘4, 所述隔盘4上设置有若干筛孔41。 0025 其中, 所述消毒装置主体1采用高分子聚丙乙烯所制而成; 所述筛孔41直径为3mm; 所述隔盘4位于外伸部12的上侧且其距大开口11瓶颈处的距离为130mm, 为保证15mL离心管 能够完全放入至消毒装置主体1内且不影响上盖2关闭。 0026 值得一提的, 上盖2以及下盖3内部均设置有密封胶圈, 可。
12、以使得上盖2以及下盖3 在旋紧固定的时候能够达到密封的效果。 0027 作为一种实施例, 本消毒装置在具体使用时包括如下使用步骤: 0028 a)步骤1: 螺纹旋接下盖3, 同时打开上盖2, 将沾染有纤病毒的实验用具(1mL吸头、 0.5mL离心管和15mL离心管)从大开口11处投入至消毒装置主体1内, 其中15mL离心管需要 将管身与管盖分开装入; 0029 b)步骤2: 向消毒装置主体1内加入消毒液至液面到达消毒装置主体1瓶颈处, 所述 消毒液为浓度为0.6的次氯酸钠溶液; 0030 c)步骤3: 螺纹旋紧上盖2, 将整个消毒装置主体1上下倒置, 并上下轻轻晃动消毒 装置主体1, 使得实验。
13、用具内部空气完全排尽, 然后室温静置1小时; 0031 d)步骤4: 打开下盖3, 将消毒装置主体1内的消毒液排入废弃液回收桶; 0032 e)步骤5: 打开上盖2, 将实验用具倒入固体回收桶。 0033 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 并非对本发明的构 思和范围进行限定。 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构思的前提下, 本领域普通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 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 均应落入到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 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 说 明 书 2/2 页 4 CN 108096610 A 4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2 页 5 CN 108096610 A 5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2/2 页 6 CN 108096610 A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