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过敏性鼻炎病中药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医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治疗过敏性鼻炎病中药。
背景技术
过敏性鼻炎病,是一种常见病,其病症表现:主要是阵发性打喷嚏、流清水样鼻涕、鼻塞和鼻痒,以上症状发生2项以上,每天症状可持续或累计1小时以上,重者可伴有眼痒及结膜充血等眼部症状。中医理论认为,其病因多为风寒、疫气之邪侵袭鼻窍和脏腑功能失调所致,治疗应从清热解毒,祛风散寒,通鼻窍入手,对全身脏腑功能进行综合调理,方能标本兼治。目前治疗过敏性鼻炎病的中西药品很多,西医以针剂或口服西药医治,中医则用中成药或汤剂中药治疗。针对上述病症特点,发明人对用中药治疗过敏性鼻炎病,进行了潜心研究总结,优选出一种疗效显著的中药。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中药所用原料药材及重量(单位:克)配比为:牡蛎10-20(15)、枸杞子8-12(10)、桑椹8-12(10)、淫羊藿8-12(10)、白芍8-12(10)、川芎8-12(10)、白芷8-12(10)、乌梅8-12(10)、白蒺藜8-12(10)、蛇床子8-12(10)、荜茇8-12(10)、党参8-12(10)、黄芪8-12(10)、白术8-12(10)、防风8-12(10)、辛荑8-12(10)、蝉蜕2-4(3)、细辛2-4(3)。
本发明组方最佳重量配比为括号内数字。
本发明各味药材的入经、功能、主治如下:牡蛎--入肝、肾经。功能:平肝潜阳,散结软坚,收敛固涩。主治:肝阳头晕,烦燥不安,心悸失眠,耳鸣,遗精,崩漏,瘰疠结核,自汗盗汗。枸杞子--入肝、肾经。功能:滋养肝肾,明目,润肺。主治:肝肾阴虚,头晕目眩,视力减退,遗精消渴,腰膝酸痛。桑椹--入心、肝、肾经。功能:滋阴补血,生津,润肠。主治:眩晕,目暗,耳鸣,失眠,须发早白,津伤口渴或消渴。淫羊藿--入肝、肾经。功能:温肾阳,祛风湿。主治:肾虚阳萎,腰膝无力,风寒湿痹。白芍--入肝、脾经。功能: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主治:月经不调,行经腹痛,崩漏,自汗,盗汗,肝气不和,胁肋脘腹疼痛,四肢拘挛作痛,肝阳上亢,头痛,眩晕等。川芎--入肝、胆、心包经。功能: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主治:月经不调,经闭腹痛,胁肋作痛,肢体麻木,跌打损伤,疮痈肿痛,头痛,风湿痛。白芷—入肺、胃经。功能:散风,燥湿,排脓,止痛。主治:感冒头痛,头胀,鼻流浊涕,带下,痈肿疮毒。乌梅—入肝、脾、肺、大肠经。功能:敛肺涩肠,生津止渴,安蛔。主治:肺虚久咳,久泻,久痢,虚热消渴,呕吐。白蒺藜—入肝经。功能:祛风明目,疏肝解郁。主治:头目眩晕疼痛,肝气郁结,乳闭不通,目赤,多泪,风疹瘙痒。蛇床子--入肾经。功能:益肾阳,散寒祛风,燥湿杀虫。主治:肾虚阳萎,皮肤湿疮,阴痒,带下,湿痹腰痛。荜茇--入胃、大肠经。功能:温中止痛。主治:脘腹寒痛,反胃呕吐,牙痛。党参--入脾、肺经。功能:补中益气,生津养血。主治:脾胃虚弱,中气不足,食少便溏,体倦无力,血虚痿黄,头晕心慌,热病伤津,气短口渴等。黄芪--入脾、肺经。功能:补气升阳,益气固表,托毒生肌,利水退肿。主治:脾肺气虚,中气下陷,食少便溏,气短乏力,久泻脱肛,子宫下垂,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浮肿尿少等。白术--入脾、胃经。功能:健脾益气,化湿利水,止汗,安胎。主治:脾虚泄泻,消化不良,食少倦怠无力,水肿,自汗,胸腹胀满,胎动不安。防风--入肝、脾、膀胱经。功能:祛风除湿,解表,止痛,解痉。主治:外感风寒,头痛身痛,风寒湿痹,关节疼痛等。辛荑--入肺、胃经。功能:祛风散寒,通鼻窍。主治:感冒头痛,鼻塞,流浓浊涕,齿痛。蝉蜕—入肺、肝经。功能:散风热,透疹,明目,镇痉。主治:感冒发热,咳嗽音哑,咽喉肿痛,风疹麻疹,目赤,目翳,惊风抽搐,破伤风。细辛—入肺、肾经。功能:祛风,散寒止痛,温肺化饮,宣通鼻窍。主治:头痛,牙痛,痹通,鼻塞多涕,痰饮咳喘,鼻渊。从上述各味药材的入经、功能、主治可以看出,这些药材对治疗过敏性鼻炎病针对性很强。纵观整体组方按君、臣、佐、使相配伍,使各种药材可以发挥最大效率,用药取叠加方式,可增强药物的疗效。
本发明中药的制备方法:
按组方及重量选取原料药材,用砂锅煎,加适量水,煎一遍复一遍,煎成口服药液500毫升,为1剂。(注:牡蛎先入锅煎10分钟,然后加入其他药材)。
本发明中药的服法用量及禁忌:
每日1剂,早、晚饭后各服1/2。7天1疗程。忌:生冷、辛辣、油腻食物。
本发明中药,组方合理,制备简单,服用方便,经多年临床应用验证,疗效显著,药性平合,无毒副作用,有效率100%,治愈率84%。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1、一种治疗过敏性鼻炎病中药,其特征在于其所用原料药材及重量(单位:克-下同)配比为:牡蛎10、枸杞子8、桑椹8、淫羊藿8、白芍8、川芎8、白芷8、乌梅8、白蒺藜8、蛇床子8、荜茇8、党参8、黄芪8、白术8、防风8、辛荑8、蝉蜕2、细辛2。
2、本发明中药的制备方法:
按上述组方及重量选取原料药材,用砂锅煎,加适量水,煎一遍复一遍,煎成口服药液500毫升,为1剂。(注:牡蛎先入锅煎10分钟,然后加入其他药材)。
3、本发明中药的服法用量及禁忌:
每日1剂,早、晚饭后各服1/2。7天1疗程。忌:生冷、辛辣、油腻食物。
实施例2
1、一种治疗过敏性鼻炎病中药,其特征在于其所用原料药材及重量配比为:牡蛎15、枸杞子10、桑椹10、淫羊藿10、白芍10、川芎10、白芷10、乌梅10、白蒺藜10、蛇床子10、荜茇10、党参10、黄芪10、白术10、防风10、辛荑10、蝉蜕3、细辛3。
2、本发明的制备服法用量及禁忌,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1、一种治疗过敏性鼻炎病中药,其特征在于其所用原料药材及重量配比为:牡蛎20、枸杞子12、桑椹12、淫羊藿12、白芍12、川芎12、白芷12、乌梅12、白蒺藜12、蛇床子12、荜茇12、党参12、黄芪12、白术12、防风12、辛荑12、蝉蜕4、细辛4。
2、本发明的制备服法用量及禁忌,同实施例1。
过敏性鼻炎病的诊断、治疗标准和本发明中药临床疗效总结。
1、诊断标准:阵发性打喷嚏、流清水样鼻涕、鼻塞和鼻痒,以上症状发生2项以上,每天症状可持续或累计1小时以上,重者可伴有眼痒及结膜充血等眼部症状。
2、治疗标准:有效--病症减轻。治愈--病症消失。
3、2012年至2014年,有19名患者服用本发明中药,治愈16人,病症减轻者3人。
4、本发明中药,组方合理,制备简单,服用方便,经多年临床应用验证,疗效显著,药性平合,无毒副作用,有效率100%,治愈率84%。
病例介绍:
1、李XX,男,44岁,2012年3月就诊。患者近来经常阵发性打喷嚏,流清水样鼻涕,伴有间歇性鼻塞,症状日渐加重,经检查诊断为过敏性鼻炎。服用本发明中药3剂,流清鼻涕减轻,服用1疗程,病症消失,随访,未复发。
2、孙XX,女,63岁,2013年12月就诊。患者有过敏性鼻炎病史,近日因病情加重,流清鼻涕,遇冷或闻到异味打喷嚏较重,服西药未治好。服用本发明中药2疗程,病症消失,随访,未复发。
3、姜XX,男,47岁,2014年1月就诊。患者因感冒引发过敏性鼻炎,因未及时治疗,近来病情日渐加重。服本发明中药2疗程,病症消失,随访,未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