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千张纸消炎镇痛茶及其生产方法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茶叶代替品及其生产方法,特别是为一种千张纸消炎镇痛茶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炎症,就是平时人们所说的“发炎”,是机体对于刺激的一种防御反应,表现为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炎症,可以是感染引起的感染性炎症,也可以不是由于感染引起的非感染性炎症。通常情况下,炎症是有益的,是人体的自动的防御反应,但是有的时候,炎症也是有害的,例如对人体自身组织的攻击、发生在透明组织的炎症等等。
在炎症过程中,一方面损伤因子直接或间接造成组织和细胞的破坏,另一方面通过炎症充血和渗出反应,以稀释、杀伤和包围损伤因子。同时通过实质和间质细胞的再生使受损的组织得以修复和愈合。因此可以说炎症是损伤和抗损伤的统一过程。
局部表现:以体表炎症时最为显著,常表现为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其机理是:
1.红:是由于炎症病灶内充血所致,炎症初期由于动脉性充血,局部氧合血红蛋白增多,故呈鲜红色。随着炎症的发展,血流缓慢、淤血和停滞,局部组织含还原血红蛋白增多,故呈暗红色。
2.肿:主要是由于渗出物,特别是炎性水肿所致。慢性炎症时,组织和细胞的增生也可引起局部肿胀。
3.热:热是由于动脉性充血及代谢增强所致,白细胞产生的白细胞介素Ⅰ(IL-1)、肿瘤坏死因子(TNF)及前列腺素E(PGE)等均可引起发热。
4.痛:引起炎症局部疼痛的因素与多种因素有关。局部炎症病灶内钾离子、氢离子的积聚,尤其是炎症介质诸如前列腺素、5-羟色胺、缓激肽等的刺激是引起疼痛的主要原因。炎症病灶内渗出物造成组织肿胀,张力增高,压迫神经末梢可引起疼痛,故疏松组织发炎时疼痛相对较轻,而牙髓和骨膜的炎症往往引起剧痛;此外,发炎的器官肿大,使富含感觉神经末梢的被膜张力增加,神经末梢受牵拉而引起疼痛。
5.功能障碍:如炎症灶内实质细胞变性、坏死、代谢功能异常,炎性渗出物造成的机械性阻塞、压迫等,都可能引起发炎器官的功能障碍。疼痛也可影响肢体的活动功能。
目前市场上消炎止痛的药物有很多,但是大多数药物中含有毒素,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因此市场上急需一种纯天然、无毒副作用的千张纸消炎镇痛茶及其生产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千张纸消炎镇痛茶及其生产方法。
所述的一种千张纸消炎镇痛茶是按下列重量份范围配比的原料制成的:千张纸20~35份、山奈5~15份、荸荠5~15份、木香5~15份、叶底珠5~15份、板栗壳5~15份、路路通5~15份、白茅花5~15份、白背叶5~15份、汉桃叶5~15份、小红参5~15份。
本发明的一种千张纸消炎镇痛茶,其生产方法的主要工艺流程为:
a、按照配方备料,将千张纸、山奈、荸荠、木香、叶底珠、板栗壳、路路通、白茅花、白背叶、汉桃叶、小红参等原料分别用流水反复冲洗干净;
b、将洗净的原料置于烘干机内,温度控制在85~95℃,时间为30~45分钟,通过高温与紫外照射的方法对原料进行烘干灭菌;
c、对于烘干后的各种原料,按照千张纸20~35份、山奈5~15份、荸荠5~15份、木香5~15份、叶底珠5~15份、板栗壳5~15份、路路通5~15份、白茅花5~15份、白背叶5~15份、汉桃叶5~15份、小红参5~15份的配比,选取所需烘干后各种原料;
d、将选取的烘干后的原料磨碎过30目备用,将磨碎后的各种原料混合在一起放入炒锅中,在60~85℃下混炒5~15分钟;
e、将混炒后的原料用水浸泡90~120分钟,再加水,将药锅放在火上用武火迅速煮沸,改文火维持35~55分钟,提取第一次过滤液,二煎加水用文火再煎30分钟,提取第二次过滤液,三煎加水先用文火维持20分钟,改用中火煎10分钟,提取第三次过滤液;
f、将第一次过滤液、第二次过滤液、第三次过滤液混合在一起,再将混合后的过滤液放入真空浓缩罐进行浓缩,浓缩至密度为1.20~1.35左右,采用喷雾干燥的方法对浓缩液进行干燥,获得混合粉末;
g、将混合粉末装袋,每袋15g,然后采用辐射消毒,制得成品,得到一种千张纸消炎镇痛茶。
作为优选的,制备本发明各种原料的最佳配比为:千张纸22份、山奈8份、荸荠、木香8份、叶底珠8份、板栗壳6份、路路通6份、白茅花6份、白背叶6份、汉桃叶6份、小红参6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一种千张纸消炎镇痛茶,配伍简单合理,使用方便,各年龄段人群均可放心饮用。
本发明的药物以祖传秘方为基础,精选紫苏叶、水飞蓟、薜荔、挂金灯、苏合香、金花茶、苦杏仁、爬山虎、槟榔花、珍珠母、海藻等原料进行组合,使得各种药物的药效产生协同作用,从而能够达到效果,长期使用具有消炎止痛、养心安神、增强体质的功效。
在药物中:千张纸,种子、树皮入药,可消炎镇痛,治心气痛,肝气痛,支气管炎及胃、十二指肠溃疡,山奈,以根茎入药,温中化湿,行气止痛,主治急性胃肠炎,消化不良,胃寒疼痛,牙痛,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荸荠,清热解毒、凉血生津、利尿通便、化湿祛痰、消食除胀的功效,木香,行气止痛,调中导滞,主胞胁胀满足,脘腹胀痛,嗳吐泄泻,痢疾后重,叶底珠,祛风活血,益肾强筋,主风湿腰痛,四肢麻木,阳痿,小儿疳积,面神经麻痹,小儿麻痹症后遗症,板栗壳,甘、涩,平,止咳,化痰,消炎,用于慢性支气管炎,咳嗽痰多,百日咳,淋巴结炎,腮腺炎,路路通,祛风活络,利水通经,用于关节痹痛,麻木拘挛,水肿胀满,乳少经闭,白茅花,止血,定痛,主吐血,衄血,刀伤,白背叶,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祛湿止血,用于痈疖疮疡,鹅口疮,皮肤湿痒,跌打损伤,外伤出血,汉桃叶,微苦,温,有祛风止痛、舒筋活络功能,用于三叉神经痛、神经性头痛、坐骨神经痛、风湿关节痛及胃、肠、胆道疼痛等症,小红参,补血活血,祛风除湿,治头晕,失眠,肺结核、吐血,风湿,跌打损伤,月经不调。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举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并通过临床应用来进一步简述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实施例1
所述的一种千张纸消炎镇痛茶是按下列重量份范围配比的原料制成的:千张纸15~25份、山奈5~10份、荸荠5~10份、木香5~10份、叶底珠5~10份、板栗壳5~10份、路路通5~10份、白茅花5~10份、白背叶5~10份、汉桃叶5~10份、小红参5~10份。
实施例2
所述的一种千张纸消炎镇痛茶是按下列重量份范围配比的原料制成的:千张纸20~35份、山奈5~15份、荸荠5~15份、木香5~15份、叶底珠5~15份、板栗壳5~15份、路路通5~15份、白茅花5~15份、白背叶5~15份、汉桃叶5~15份、小红参5~15份。
实施例3
本发明的一种千张纸消炎镇痛茶,其生产方法的主要工艺流程为:
a、按照配方备料,将千张纸、山奈、荸荠、木香、叶底珠、板栗壳、路路通、白茅花、白背叶、汉桃叶、小红参等原料分别用流水反复冲洗干净;
b、将洗净的原料置于烘干机内,温度控制在85~95℃,时间为30~45分钟,通过高温与紫外照射的方法对原料进行烘干灭菌;
c、对于烘干后的各种原料,按照千张纸20~35份、山奈5~15份、荸荠5~15份、木香5~15份、叶底珠5~15份、板栗壳5~15份、路路通5~15份、白茅花5~15份、白背叶5~15份、汉桃叶5~15份、小红参5~15份的配比,选取所需烘干后各种原料;
d、将选取的烘干后的原料磨碎过30目备用,将磨碎后的各种原料混合在一起放入炒锅中,在60~85℃下混炒5~15分钟;
e、将混炒后的原料用水浸泡90~120分钟,再加水,将药锅放在火上用武火迅速煮沸,改文火维持35~55分钟,提取第一次过滤液,二煎加水用文火再煎30分钟,提取第二次过滤液,三煎加水先用文火维持20分钟,改用中火煎10分钟,提取第三次过滤液;
f、将第一次过滤液、第二次过滤液、第三次过滤液混合在一起,再将混合后的过滤液放入真空浓缩罐进行浓缩,浓缩至密度为1.20~1.35左右,采用喷雾干燥的方法对浓缩液进行干燥,获得混合粉末;
g、将混合粉末装袋,每袋15g,然后采用辐射消毒,制得成品,得到一种千张纸消炎镇痛茶。
实施例4
所述的一种千张纸消炎镇痛茶,其最佳重量份范围配比是:千张纸22份、山奈8份、荸荠、木香8份、叶底珠8份、板栗壳6份、路路通6份、白茅花6份、白背叶6份、汉桃叶6份、小红参6份。
临床应用
本发明经两组临床验证,其中一组为治疗组食用本发明,每天食用本发明一次,7天为一个疗程,另一组对照组服用消炎止痛片,每组选择门诊病人100例,其中男30例,女70例,最大年龄75岁,最小年龄35岁,每天使用一次,7天为一个疗程,临床表现为心气痛、肝气痛、支气管炎、十二指肠溃疡、急性扁桃体炎、神经痛、风湿痛,表一为服用一个疗程后的对照数据:
表1服用前后两组疗程比较(单位:人)
![]()
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显著差异,从而可以看出本发明在临床上的应用有显著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