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单兵救援铲.pdf

上传人:r5 文档编号:844037 上传时间:2018-03-15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26.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524466.6

申请日:

2015.08.20

公开号:

CN105364786A

公开日:

2016.03.02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25F 1/00申请日:20150820|||公开

IPC分类号:

B25F1/00; A01B1/02; A62B99/00(2009.01)I

主分类号:

B25F1/00

申请人:

郭开今

发明人:

郭文瀚; 孙玛骥; 张星晨

地址:

221009江苏省徐州市淮海西路99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多功能单兵救援铲,在多功能单兵救援铲的最前端为锥尖形的铲头,铲头一侧边为齿状,另一侧边带有钩状结构;在铲头尾部两侧,通过铰接座连接着能够折叠的铲梁;同时,在铲头尾部通过连接轴销连接着螺杆;螺杆通过右铰链块连接着半圆柱形的右上支架与右下支架;螺杆通过左铰链块螺旋连接着半圆柱形的左上支架与左下支架;右上支架与左上支架通过顶座铰连接在一起;左下支架、与右下支架通过底座铰连接在一起;当四个支架合拢时,则贴合为圆柱形;通过转动铲梁带动连接轴中螺杆的转动,能够撑开四个支架;该多功能单兵救援铲结构紧凑简单,功能多样,且体积小,重量轻,方便携带,此外还能够作为千斤顶使用,增加了外出救援作业的效果保障。

权利要求书

1.多功能单兵救援铲,包括铲头(1),铲梁(2),铰接座(2-1),连接轴
(3),右铰链块(4),右上支架(5),背带(6),顶座(7),左上支架(8),左
铰链块(9),左下支架(10),底座(11),右下支架(12),螺杆(13);其特征
是:在多功能单兵救援铲的最前端安装有方形带锥尖的铲头(1),铲头(1)表面带
有弧度的凹陷,该凹陷能增加铲头(1)入土的强度,有利于挖掘;铲头(1)一侧边
为齿状,方便切割硬物,利于硬地质路面的挖掘;铲头(1)另一侧边带有钩状结
构,能够钩起挖掘物;在铲头(1)尾部两侧,通过铰接座(2-1)连接着能够折叠贴
近铲头(1)的铲梁(2),方便携带;铲梁(2)能够水平展开,作为脚踏杆使用,方
便铲入时脚部的用力;同时,在铲头(1)尾部通过连接轴(3)销连接着带有螺纹的
螺杆(13);螺杆(13)通过右铰链块(4)固定连接着半圆柱形的右上支架(5)与右下
支架(12);螺杆(13)通过左铰链块(9)螺旋连接着半圆柱形的左上支架(8)与左下
支架(10);右上支架(5)与左上支架(8)通过顶座(7)铰连接在一起;左下支架
(10)、与右下支架(12)通过底座(11)铰连接在一起;当右上支架(5)、左上支架
(8)、左下支架(10)、右下支架(12)合拢时,右上支架(5)、左上支架(8)、左下
支架(10)、右下支架(12)则贴合为圆柱形,方便握持使用;此外,通过转动铲梁
(2)带动连接轴(3)中螺杆(13)的转动,撑开右上支架(5)、左上支架(8)、左下支
架(10)、右下支架(12)、顶座(7)和底座(11),该多功能救援铲即能够起到千斤
顶的作用;上支架上安装有背带(6),方便人们外出救援携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单兵救援铲,其特征是:螺杆(13)的左端
连接的左铰链块(9)是螺旋连接;通过螺杆(13)的转动,左铰链块(9)即能够向中
间靠拢或是分离,这样就达到右上支架(5)、左上支架(8)、左下支架(10)、右下
支架(12)、顶座(7)、底座(11)上下分开或是双双合拢目的,即能够起到千斤顶
的作用。

说明书

多功能单兵救援铲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外出挖掘、切割的救援铲,尤其是一种多功能单兵救援铲。

背景技术

传统的救援铲体积和重量较大,携带不方便,结构单一,使用时功能太少且只能用于挖
掘地质较软的路面,在遇到地质较硬的复杂路面或道路时往往无法入土挖掘作业,因此给外
出救援作业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不仅会耽误宝贵的救援时间,并且还难以达到救援的效果。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的救援铲携带不便,结构单一,功能太少,无法挖掘地质较硬较复杂路面
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功能单兵救援铲,该多功能单兵救援铲结构紧凑简单,功能多样,
不仅适应在地质较硬的复杂路面挖掘作业,并且体积小,重量轻,方便携带,此外还能够作
为千斤顶使用,增加了外出救援作业的效果保障。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多功能单兵救援铲包括铲头,铲梁,铰
接座,连接轴,右铰链块,右上支架,背带,顶座,左上支架,左铰链块,左下支架,底座,
右下支架,螺杆;在多功能单兵救援铲的最前端安装有方形带有锥尖的铲头,铲头表面带有
弧度的凹陷,该凹陷能增加铲头入土的强度,有利于挖掘;铲头一侧边为齿状,方便切割硬
物,利于硬地质路面的挖掘;铲头另一侧边带有钩状结构,能够钩起挖掘物;在铲头尾部两
侧,通过铰接座连接着能够折叠贴近铲头的铲梁,方便携带;铲梁能够水平展开,作为脚踏
杆使用,方便铲入时脚部的用力;同时,在铲头尾部通过连接轴销连接着带有螺纹的螺杆;
螺杆通过右铰链块固定连接着半圆柱形的右上支架与右下支架;螺杆通过左铰链块螺旋连接
着半圆柱形的左上支架与左下支架;右上支架与左上支架通过顶座铰连接在一起;左下支架
与右下支架通过底座铰连接在一起;当右上支架、左上支架、左下支架、右下支架合拢时,
右上支架、左上支架、左下支架、右下支架则贴合为圆柱形,方便握持使用;此外,通过转
动铲梁带动连接轴中螺杆的转动,撑开右上支架、左上支架、左下支架、右下支架、顶座和
底座,该多功能救援铲即能够起到千斤顶的作用;上支架上安装有背带,方便人们外出救援
携带。

所述的螺杆的右端连接的右铰接块为固定的一端;螺杆的左端连接的左铰链块是螺
旋连接;通过螺杆的转动,左铰链块即能够向中间靠拢或是分离,这样就达到右上支架、左
上支架、左下支架、右下支架、顶座、底座上下分开或是双双合拢目的,即能够起到千斤顶
的作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该多功能单兵救援铲结构紧凑简单,功能多样,不仅适应在地质较
硬的复杂路面挖掘作业,并且体积小,重量轻,方便携带,此外还能够作为千斤顶使用,增
加了外出救援作业的效果保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多功能单兵救援铲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中1.铲头,2.铲梁,2-1.铰接座,3.连接轴,4.右铰链块,5.右上支架,6.背带,7.
顶座,8.左上支架,9.左铰链块,10.左下支架,11.底座,12.右下支架,13.螺杆

具体实施方案

在图1中,该多功能单兵救援铲包括铲头1,铲梁2,铰接座2-1,连接轴3,右铰链块
4,右上支架5,背带6,顶座7,左上支架8,左铰链块,9,左下支架10,底座11,右下支
架12,螺杆13;在多功能单兵救援铲的最前端安装有方形带锥尖的铲头1,铲头1表面带有
弧度的凹陷,该凹陷能增加铲头1入土的强度,有利于挖掘;铲头1一侧边为齿状,方便切
割硬物,利于硬地质路面的挖掘;铲头1另一侧边带有钩状结构,能够钩起挖掘物;在铲头
1尾部两侧,通过铰接座2-1连接着能够折叠贴近铲头1的铲梁2,方便携带;铲梁2能够水
平展开,作为脚踏杆使用,方便铲入时脚部的用力;同时,在铲头1尾部通过连接轴3销连
接着带有螺纹的螺杆13;螺杆13通过右铰链块4固定连接着半圆柱形的右上支架5与右下
支架12;螺杆13通过左铰链块9螺旋连接着半圆柱形的左上支架8与左下支架10;右上支
架5与左上支架8通过顶座7铰连接在一起;左下支架10、与右下支架12通过底座11铰连
接在一起;当右上支架5、左上支架8、左下支架10、右下支架12合拢时,右上支架5、左
上支架8、左下支架10、右下支架12则贴合为圆柱形,方便握持使用;此外,通过转动铲梁
2带动连接轴3中螺杆13的转动,撑开右上支架5、左上支架8、左下支架10、右下支架12、
顶座7和底座11,该多功能救援铲即能够起到千斤顶的作用;上支架上安装有背带6,方便
人们外出救援携带。

综上所述的螺杆13的右端连接的右铰接块4为固定的一端;螺杆13的左端连接的
左铰链块9是螺旋连接;通过螺杆13的转动,左铰链块9即能够向中间靠拢或是分离,这样
就达到右上支架5、左上支架8、左下支架10、右下支架12、顶座7、底座11上下分开或是
双双合拢目的,即能够起到千斤顶的作用。

多功能单兵救援铲.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多功能单兵救援铲.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多功能单兵救援铲.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多功能单兵救援铲.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功能单兵救援铲.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多功能单兵救援铲,在多功能单兵救援铲的最前端为锥尖形的铲头,铲头一侧边为齿状,另一侧边带有钩状结构;在铲头尾部两侧,通过铰接座连接着能够折叠的铲梁;同时,在铲头尾部通过连接轴销连接着螺杆;螺杆通过右铰链块连接着半圆柱形的右上支架与右下支架;螺杆通过左铰链块螺旋连接着半圆柱形的左上支架与左下支架;右上支架与左上支架通过顶座铰连接在一起;左下支架、与右下支架通过底座铰连接在一起;当四个支架合拢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手动工具;轻便机动工具;手动器械的手柄;车间设备;机械手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