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有嘧菌酯和氟酰胺的杀菌组合物及其用途 ( 一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杀菌组合物及用途, 尤其涉及一种含有嘧菌酯和氟酰胺的杀菌组 合物及其用途。 ( 二 ) 背景技术
近年来, 由于单一用药及不科学用药, 已经导致许多种作物病害对当前使用的农 药产生了抗性, 如白粉病、 稻瘟病、 灰霉病、 炭疽病等, 现已成为化学防治的难题之一。同时 用药次数及用量的增加不仅加工了农民负担, 又给粮食及环境安全造成了影响。
嘧菌酯 (Azoxystrobin) 是第一个商品化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 杀菌谱广, 杀菌活性高, 具有保护、 铲除、 内吸活性。嘧菌酯的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细胞色素 b 和 c1 之间的电子传递而阻止细胞的 ATP 合成, 从而抑制线粒体呼吸。对几乎所有的真菌界 ( 子 囊菌亚门、 担子菌亚门、 鞭毛菌亚门和半知菌亚门 ) 病害如白粉病、 锈病、 颖枯病、 网斑病、 霜霉病、 稻瘟病等均有良好的活性。它对 14- 脱甲氧基化酶抑制剂、 苯甲酰胺类、 二羧酰胺 类和苯并咪唑类无交叉抗性。嘧菌酯可用于茎叶喷雾、 种子处理, 也可进行土壤处理, 主要 用于谷物、 水稻、 花生、 葡萄、 马铃薯、 果树、 蔬菜、 咖啡、 草坪等, 可有效防治白粉病、 锈病、 颖 枯病、 网斑病、 霜霉病、 稻瘟病、 炭疽病、 纹枯病、 苹果斑点落叶病、 梨黑星病等等多种作物病 害。
但是该产品单剂使用成本太高, 尚未普大面积及推广使用。
氟酰胺 (Flutolanil) 属酰苯胺类杀菌剂, 作用机制是在呼吸作用的电子传递链 中作为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 抑制天门冬氨酸盐和谷氨酸盐的合成。氟酰胺具有保护和治 疔活性, 可用于水稻、 谷类、 马铃薯、 甜菜、 蔬菜、 花生、 水果、 观赏作物等病害的防治, 推荐剂 量下对谷类、 水稻、 蔬莱和水果安全。 氟酰胺对水稻纹枯病有特效, 药效持效期长, 对水稻安 全, 可以使水稻提高结实率。
氟酰胺主要用于防治担子菌类病原菌的作物病害, 杀菌谱相对较窄, 虽然产品价 格较低, 并具有较好的内吸和治疗效果, 但单剂的应用不多, 市场化不太理想。 ( 三 )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克服上述不足, 提供一种适用范围广、 效果好、 成本低、 残 留低的含有嘧菌酯和氟酰胺的杀菌组合物。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含有嘧菌酯和氟酰胺的杀菌组合物的用途。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
一种含有嘧菌酯和氟酰胺的杀菌组合物, 所述组合物含有嘧菌酯和氟酰胺, 所述 嘧菌酯和氟酰胺的重量比为 2 ~ 40 ∶ 3 ~ 60。
所述嘧菌酯和氟酰胺的优化重量比为 5 ~ 30 ∶ 8 ~ 40。
所述嘧菌酯和氟酰胺的重量比为 1 ∶ 1、 1 ∶ 3、 1 ∶ 6、 1 ∶ 9、 1 ∶ 12、 6 ∶ 1、 9∶1 或 15 ∶ 1。所述组合物剂型为农药上允许的任意一种剂型。
所述组合物剂型为可湿性粉剂、 水分散粒剂、 悬浮剂、 水乳剂或乳油。
所述嘧菌酯和氟酰胺在组合物中的质量百分比为 5 ~ 90%。
一种含有嘧菌酯和氟酰胺的杀菌组合物的用途, 用于作为禾谷类作物、 瓜果或蔬 菜作物病害的药物。
用于作为水稻纹枯病的药物。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
(1) 本发明组合物在一定配比范围内表现很好的增效作用, 组合物的杀菌效果比 单剂有了显著提高, 同时降低了农药使用剂量及成本, 减少了残留, 也减轻了对环境的不良 影响 ;
(2) 本发明中两种活性成分的作用机制不同, 组合物的应用可以延缓或克服病原 菌的抗性, 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 ;
(3) 本发明组合物扩大了杀菌谱, 适用于防治禾谷类作物、 各种瓜果、 蔬菜等作物 的病害, 特别是水稻、 小麦、 番茄、 香蕉、 苹果、 梨等作物病害, 如水稻稻瘟病、 小麦白粉病、 番 茄早疫病、 苹果斑点落叶病、 梨树黑星病等。 ( 四 )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是本发明的目的、 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 本发明用以下具体实例进 行说明, 但本发明不局限于这些例子。
本发明组合物以嘧菌酯和氟酰胺为有效成分, 经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发现, 两者复 配之后对抗药性病害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 具体用以下生物测定实例加以说明。
实物测定实例 : 嘧菌酯和氟酰胺复配对水稻纹枯病的毒力测定
1、 试验对象 : 水稻纹枯病
2、 试验方法 : 参照 《农药生物测定试验准则 NY/T1156.2-2006》 , 采用含药培养基 法。
3、 数据统计分析 : 用 SAS6.12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根据试验数据计算菌丝生长抑 制率 (% ), 求出毒力回归方程式、 相关系数 (r)、 EC50 和共毒系数。
4、评 价 方 法 : 参照 《农 药 生 物 测 定 试 验 准 则 NY/T1156.2-2006》 ,根 据 Sun&Johnson(1960) 的共毒系数法 (CTC) 来评价药剂混用的增效作用, 即 CTC ≤ 80 为拮抗 作用, 80 < CTC < 120 为相加作用, CTC ≥ 120 为增效作用。
5、 结果与分析
嘧菌酯、 氟酰胺及其二者不同比例的混配组合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毒力测定结果见 表 1, 表1中 “嘧∶氟” 为 “嘧菌酯∶氟酰胺” 的简写。
表 1 嘧菌酯与氟酰胺混配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毒力测定结果
室内生测结果表明 : 嘧菌酯与氟酰胺以 1 ∶ 1、 1 ∶ 3、 1 ∶ 6、 1 ∶ 9、 1 ∶ 12、 1 ∶ 15、 3 ∶ 1、 6 ∶ 1、 9 ∶ 1 和 15 ∶ 1 比例进行混配, 其对水稻纹枯病菌表现出相加或增效作用, 其 中以 1 ∶ 1、 1 ∶ 6、 1 ∶ 9 和 9 ∶ 1 的比例混配增效作用最明显。如果仅从增效毒力比较, 可以视 1 ∶ 1、 1 ∶ 6、 1 ∶ 9 和 9 ∶ 1 的混配比例为嘧菌酯与氟酰胺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最佳 配比。至于生产实际中以何种比例进行混配, 尚需结合增效毒力、 经济成本、 加工工艺及毒 性等进行综合考虑决定。
本发明组合物可以用已知的方法制备称适合农业上使用的任意一种剂型, 其中比 较好的剂型有乳油、 水分散粒剂、 水乳剂、 悬浮剂及可湿性粉剂, 以下用具体实例进行说明。
实施例 1 :
将嘧菌酯 3g、 氟酰胺 18g、 十二烷基磺酸钠 5g、 壬基酚聚氧乙烯醚 3g、 扩散剂 NNO( 亚甲基双萘磺酸钠 )3g、 黄原胶 0.2g 丙二醇 5g、 适量水, 混合经湿法研磨, 均化, 制得本 发明组合物 21%悬浮剂。
实施例 2 :
将嘧菌酯 20g、 氟酰胺 20g、 扩散剂 NNO 5g、 木质素磺酸钠 3g、 硫酸铵 5.Og、 黄原胶 0.5g、 有机硅酮 0.2g、 高岭土加至 100g, 经气流粉碎、 挤压造粒, 制得本发明组合物 40%水 分散粒剂。
实施例 3 :
将嘧菌酯 15g、 氟酰胺 25g、 十二烷基磺酸钠 5g、 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 3g、 扩散剂 NNO 2g、 黄原胶 0.2g 丙二醇 5g、 适量水, 混合经湿法研磨, 均化, 制得本发明组合物 40%悬 浮剂。
实施例 4 :
将嘧菌酯 5g、 氟酰胺 45g、 扩散剂 NNO 4.5g、 木质素磺酸钠 3g、 白炭黑 5g、 高岭土加 至 100g, 混合经气流粉碎制得本发明组合物 50%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 5 :
将嘧菌酯 18g、 氟酰胺 2g、 二甲苯 7g、 烷基芳基甲醛树脂聚氧乙烯醚 10g、 烷基酚聚 氧乙烯醚磷酸酯 1g、 乙二醇 4g、 黄原胶 0.1g、 有机硅酮 0.1g、 适量水, 配制油相, 配制水相, 在高剪切下, 将油相均匀水相中或者将水相加入油相中, 剪切制得本发明组合物 20%水乳 剂。
应用实施例 :
利用上述实施例制得的制剂防治水稻纹枯病试验。
1、 试验处理 : 本试验药剂用量根据各个成分的不同分别设三个处理浓度, 对照药 剂分别是市售农药 25%嘧菌酯悬浮剂、 20%氟酰胺可湿性粉剂及清水空白对照。 2、 试验方式 : 试验选择在历年水稻纹枯病比较严重的水稻田进行, 试验每个小区 为 30m , 重复 4 次。调查方法及药效评价按 GB/T 17980.20-2000 进行。
3、 试验结果如下表 :
2
注: a 表示在 α = 0.05 水平上显著, b 表示在 α = 0.05 水平上有差异, c 表示在 α = 0.05 水平上有不显著。
田间药效试验表明, 嘧菌酯与氟酰胺杀菌组合物对水稻纹枯病具有良好的防效, 防治效果优于单剂品种。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