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祛瘀消胰方剂.pdf

上传人:00****42 文档编号:8398923 上传时间:2020-06-14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396.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710085507.5

申请日:

20170217

公开号:

CN106943472A

公开日:

20170714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审查中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K36/752,A61P35/00,A61K33/00

主分类号:

A61K36/752,A61P35/00,A61K33/00

申请人: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发明人:

寿柳梅,李伟,陈凯,段卫明,李道明

地址:

310000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邮电路54号

优先权:

CN201710085507A

专利代理机构: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王铭陆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祛瘀消胰方剂。该方剂由下述原料制成:当归、芍药、柴胡、丹参、枳实、生大黄、延胡索、川楝子、厚朴、黄芩、白花蛇舌草、半枝莲、料姜石、大枣。包括下述步骤:步骤1:将上述药材混合,浸泡过夜,加水煮沸,倒出药液,加水煮沸,倒出药液,加水煮沸,倒出药液;步骤2:将3次获得的药液合并,过滤蒸发,浓缩药液;步骤3:冷却醇沉,混匀后密封,冷藏后取出滤液;步骤4:加水,蒸发乙醇,浓缩药液。本发明的祛瘀消胰方剂能够行气活血、软坚散结、解毒抗癌,可用于胰体尾癌的治疗,可诱导胰腺癌细胞发生凋亡,一定程度上抑制胰体尾原位移植瘤的生长,可减轻晚期胰腺癌患者的症状,降低肿瘤指标CA199,提高化疗的有效率。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祛瘀消胰方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成分制备而成:当归10-30g、芍药9-20g、柴胡10-20g、丹参10-30g、枳实6-15g、生大黄6-15g、延胡索6-15g、川楝子10-20g、厚朴6-15g、黄芩6-15g、白花蛇舌草20-40g、半枝莲20-40g、料姜石30-60g、大枣4-8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祛瘀消胰方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成分制备而成:当归10g、芍药9g、柴胡18g、丹参30g、枳实9g、生大黄9g、延胡索9g、川楝子12g、厚朴9g、黄芩9g、白花蛇舌草30g、半枝莲30g、料姜石60g、大枣6枚。 3.权利要求1至2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祛瘀消胰方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上述药材混合,浸泡过夜,加8倍重量的水煮沸30-35min,倒出药液,再加8倍重量的水煮沸20-25min,倒出药液,再加5倍重量的水煮沸20-25min,倒出药液;步骤2:将3次获得的药液合并,经真空抽滤器过滤,置于旋转蒸发仪上,在80℃水浴下浓缩成100-110ml的药液;步骤3:冷却后,用70%乙醇进行醇沉,混匀后密封,置于4℃冰箱内冷藏48h后取出滤液;步骤4:加20ml蒸馏水,置于水浴锅中蒸发乙醇,浓缩成1.4-1.6g/ml的药液。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祛瘀消胰方剂,其特征在于:可将药液制备成口服液、颗粒剂、片剂或胶囊剂。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祛瘀消胰方剂。

背景技术

中医学根据主症,将胰腺癌归属于中医“伏梁”范畴,最早见于华佗《难经•五十六难》,“心之积,名曰伏梁,起脐上,大如臂,上至心下,久不愈,令人病烦心”。胰体尾癌者,以胁背痛为主要表现,症见:胁背疼痛,痛无休止,拒按,胁下痞块,脘腹胀满,饮食减少,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苔薄白,脉弦涩。其病因为偏嗜肥甘厚味,醇酒炙,致热积于内,损伤肝脾,或感受邪毒,毒邪不泄,积结于胰。病久入深,荣卫之行,经络时疏,故不通。气滞日久,无力鼓动血运,气机逆乱,而气滞血瘀,形成积证。从病机上看,本病位居中焦,与肝脾失调相关。肝藏血,主疏泄,体阴用阳,其气机升降不利,津血留滞反化痰瘀,阻滞脉络,不通则痛,故见协背疼痛;痰浊气血互结,久留不去,脾失健运故见脘腹胀满,食少;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弦涩均为肝气郁结,血脉瘀阻之象。证属气滞血瘀型。

随着生物医学的发展,胰腺癌相关的机制研究、治疗策略层出不穷,然从而从预防、诊断、治疗到预后效果均不理想。中药通过其独特的配伍与现在医学相结合,从抑癌、抗血管、改变微环境、提高免疫力等多种途径,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带瘤生存时间。然而现阶段,有很多治疗胰腺癌的中药,但大多数具有治疗效果差、症状缓解率低,生存期短等特点。因此中药抗胰腺癌,挑战与机遇并存。

发明内容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祛瘀消胰方剂,在经过对药物组分的大量筛选、重组、尝试, 又通过大量体外实验和动物实验的研究后,提供一种更为有效的抗胰体尾癌药物,该药行气活血、软坚散结、解毒抗癌,可用于胰体尾癌的治疗。

技术方案:一种祛瘀消胰方剂,由以下成分制备而成:当归10-30g、芍药9-20g、柴胡10-20g、丹参10-30g、枳实6-15g、生大黄6-15g、延胡索6-15g、川楝子10-20g、厚朴6-15g、黄芩6-15g、白花蛇舌草20-40g、半枝莲20-40g、料姜石30-60g、大枣4-8枚。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一种祛瘀消胰方剂,由以下成分制备而成:当归10g、芍药9g、柴胡18g、丹参30g、枳实9g、生大黄9g、延胡索9g、川楝子12g、厚朴9g、黄芩9g、白花蛇舌草30g、半枝莲30g、料姜石60g、大枣6枚。

上述祛瘀消胰方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上述药材混合,浸泡过夜,加8倍重量的水煮沸30-35 min,倒出药液,再加8倍重量的水煮沸20-25 min,倒出药液,再加5倍重量的水煮沸20-25min,倒出药液;

步骤2:将3次获得的药液合并,经真空抽滤器过滤,置于旋转蒸发仪上,在80℃水浴下浓缩成100-110ml的药液;

步骤3:冷却后,用70%乙醇进行醇沉,混匀后密封,置于4℃冰箱内冷藏48 h后取出滤液;

步骤4:加20 ml蒸馏水,置于水浴锅中蒸发乙醇,浓缩成1.4-1.6 g/ml的药液。

一种祛瘀消胰方剂,可制备成口服液、 颗粒剂、片剂或胶囊剂。

根据中医药史料记载,本发明所选用的中药材具有如下药理活性和功能主治:

肝藏血,主疏泄,体阴用阳。体阴是指肝藏阴血,以滋养肝体、涵敛肝阳;用阳是指肝气主升发,以肝阴为物质基础。当归温补肝血,白芍敛肝柔肝,入肝经,配以柴胡疏肝气,具生发之性,为君药。延胡索、川楝子行气止痛,通则不痛,积聚形成必有毒邪蕴结,久而化热,枳实、大黄可活血化淤,软坚散结,丹参凉血活血,共为臣药;黄芩、白花蛇舌草、半枝莲清热燥湿解毒,配以厚朴温中燥湿,寒热并用,中焦湿气可除;佐料姜石、大枣健脾和胃,大枣可助料姜石软坚散结、解毒之功。诸药配伍,起到理气止痛,软坚散结,消瘀抑瘤等功效。

本发明所选用的中药材同时具有现代医学研究机制:

当归、芍药、柴胡:当归多糖为当归的活性成分之一。研究表明,当归多糖有抗肿瘤作用,腹腔注射当归多糖可延长移植瘤小鼠的生存期。此外,当归多糖可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和促进淋巴细胞转化,激活补体系统,然其具体机制尚不清楚。芍药的主要活性成分为苷类化合物,研究显示,芍药总苷通过阻断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抑制状细胞的功能,减轻免疫介导的炎症反应;芍药苷对巨噬细胞功能产生负调控,包括抑制T细胞中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的表达,下调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环氧化酶信号,及脂多糖诱导的TNF-α和NO,以减缓慢性炎症。柴胡皂苷是柴胡的主要生物活性成份;现代医学表明,柴胡皂苷对多种肿瘤均有抑制作用,以消化道肿瘤为著;其可通过干扰肿瘤细胞S期DNA合成及蛋白质代谢、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等多种途径发挥抗肿瘤作用。分子机制主要与下调肿瘤细胞黏附分子,诱导细胞凋亡并下调Bcl-2表达,增加p53和p21/WAFI蛋白的表达,提高Fas及其mFasL、sFasL两个配体表达有关。三者在机制上通过增强免疫力、抑制肿瘤生长等不同方式,协同发挥抗肿瘤作用。

黄芩、白花蛇舌草:黄芩的有效成分主要为黄酮类化合物,其中包括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有报道称,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能抑制人肝癌细胞株生长,具体机制尚不清楚。此外,黄芩对机体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具有多环节的调节作用,可增加巨噬细胞表面受体活性,提高c-fos基因转录,从而使细胞因子生成增加,同时调节淋巴细胞增殖,促进抗体分泌,增强体液免疫。白花蛇舌草可抑制人卵巢癌细胞、肝癌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并可改变突变型p53表达水平;此外,白花蛇舌草可提高荷瘤鼠细胞免疫功能, 同时对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具有增强作用, 其机理可能为白花蛇舌草清除脾脏产生过量的活性氧, 减轻脾细胞内线粒体等细胞器损伤, 并促进脾细胞增殖, 从而提高荷瘤鼠免疫功能。

枳实、生大黄、厚朴:慢性胰腺炎是有多种原因所致的胰腺弥漫性或局限性炎症,被认为是胰腺癌的危险因素,但其机制仍然不明确。在慢性胰腺炎过程中,由于受到损伤因子的刺激,上皮细胞通过NF-κB等转录因子及细胞因子等促进促炎因子的分泌,激活生存和促生长信号通路[15]。枳实、生大黄、厚朴为承气汤主要组成。研究表明,承气汤可通过抑制NF-κB活性,下调TNF-α、IL-1、IL-6、IL-10等炎症因子表达,减轻胰腺炎症反应。

延胡索、半枝莲:延胡索中的元胡多糖能抑制肿瘤生长,此外,延胡索乙素能改变P-gP糖蛋白功能起到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的作用。半枝莲为民间抗癌要药,在临床上可治疗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多种肿瘤。目前已经从半枝莲中分离出一些化合物,主要为生物碱和黄酮类。近来研究表明,半枝莲含药血清可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半枝莲黄酮类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分泌VEGF、NO等促血管生成因子,抑制内皮细胞小管样结构形成。

料姜石、大枣:料姜石始载于《本草纲目》,言其“咸寒,无毒,主热碗豆疮、丁肿等毒”。《中华本草》有记载,将饮用含料姜石井水的人群作为观察组,排除其他因素,发现食管发病率与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现代医学认为此药含有锌、硒、铬、钼、镁、铜、铁、锗、钨、锰、钴等人体必需的多种微量元素,尤其硒是人体必要的一种微量元素,广泛分布于除脂肪组织以外的所有组织中,以硒蛋白形式存在。近年来研究发现,硒与多种疾病的发生相关,具有抗癌、促进人体细胞新陈代谢,核酸合成和抗体形成、抗血栓及衰老等多方面作用。大枣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具有补脾胃、益气血、安心神、调营卫、和药性的作用。大枣中含有大量的cAMP含量,而肿瘤细胞中cAMP含量一般低于正常细胞水平。大枣具有和药性的作用,其与料姜石配伍,和营卫,助脾胃,可提高料姜石的溶解度和生物利用率,从而增强料姜石的抗肿瘤作用。

有益效果:本发明的祛瘀消胰方剂能够行气活血、软坚散结、解毒抗癌,可用于胰体尾癌的治疗,可诱导胰腺癌细胞发生凋亡,一定程度上抑制胰体尾原位移植瘤的生长,可减轻晚期胰腺癌患者的症状,降低肿瘤指标CA199,提高化疗的有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祛瘀消胰方剂对裸鼠胰体尾原位移植瘤生长的影响。**P<0.01,相对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相对于对比例1组有显著性差异。

图2是祛瘀消胰方剂抑制裸鼠胰体尾原位移植瘤中的TAM的浸润。**P<0.01,相对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

图3是祛瘀消胰方剂含药血清抑制胰腺癌细胞生长。**P<0.01,相对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

图4是祛瘀消胰方剂含药血清抑制胰腺癌细胞诱导巨噬细胞向M2型分化。**P<0.01,相对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

图5是祛瘀消胰方剂含药血清对M2型巨噬细胞分泌IL-6、IL-8、TGF-β能力的影响。**P<0.01,相对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临床治疗案例

一种祛瘀消胰方剂,由以下成分制备而成:当归10g、芍药9g、柴胡18g、丹参30g、枳实9g、生大黄9g、延胡索9g、川楝子12g、厚朴9g、黄芩9g、白花蛇舌草30g、半枝莲30g、料姜石60g、大枣6枚。

上述祛瘀消胰方剂的制备方法为:

将上述药材混合,加水2000ml,自动煎药机煎取120ml各两袋,每日早晚各服1袋。

收集老年胰腺腺导管腺癌患者30例,通过细胞病理学确诊,年龄大于60岁,男性18例,女性12例,肿瘤部位:胰体胰尾部,均为晚期无手术指征。首发症状为上腹或腰背部疼痛,脘腹胀满,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苔薄白,脉弦涩,证属气滞血瘀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15例,对照组吉西他滨单药化疗,治疗组吉西他滨联合中药治疗,化疗疗程为4周期,同步口服中药,每2个周期CT评估患者肿瘤大小,CA199,疼痛症状。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37.7%,实验组为45.6%;治疗组CA199下降幅度为35.7%,对照组为2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有效的患者中,治疗组平均疼痛缓解时间为5.1天,对照组为8.3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中药联合化疗可减轻晚期胰腺癌患者的症状,降低肿瘤指标CA199,提高化疗的有效率。

实施例2

一种祛瘀消胰方剂,由以下成分制备而成:当归10g、芍药9g、柴胡18g、丹参30g、枳实9g、生大黄9g、延胡索9g、川楝子12g、厚朴9g、黄芩9g、白花蛇舌草30g、半枝莲30g、料姜石60g、大枣6枚。

上述祛瘀消胰方剂的制备方法为:

步骤1:将上述药材混合,浸泡过夜,加8倍重量的水煮沸30 min,倒出药液,再加8倍重量的水煮沸20 min,倒出药液,再加5倍重量的水煮沸20min,倒出药液;

步骤2:将3次获得的药液合并,经真空抽滤器过滤,置于旋转蒸发仪上,在80℃水浴下浓缩成100ml的药液;

步骤3:冷却后,用70%乙醇进行醇沉,混匀后密封,置于4℃冰箱内冷藏48 h后取出滤液;

步骤4:加20 ml蒸馏水,置于水浴锅中蒸发乙醇,浓缩成1.5 g/ml的药液。

裸鼠胰腺原位移植瘤模型的建立

①将1×107个胰腺癌细胞系PANC-1,重悬于DMEM培养液中,调整体积为100μL,细胞密度为1×107/100μL,再与100μL Matrigel等体积混合,得到细胞悬液,置于冰上备用。

②采用胰岛素注射器,将50μL细胞悬液注射入裸鼠胰头部胰腺包膜下,即得裸鼠胰头原位移植瘤模型。

验证祛瘀消胰方剂对肿瘤生长的影响

按《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人鼠等效剂量进行剂量换算,按0.14 ml/10 g体重计算用量,进行裸鼠灌胃,每日一次,共干预3周。实验结束处死实验动物,摘取移植瘤,测量肿瘤大小并称重。

如图1所示,实施例2可抑制裸鼠胰体尾原位移植瘤的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肿瘤作用。

验证祛瘀消胰方剂对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浸润的影响

采用免疫组化,检测肿瘤组织标本中CD163(TAM表面标志物)阳性细胞的浸润程度。

如图2所示,祛瘀消胰方剂处理组,肿瘤中浸润的CD163阳性细胞数目显著减少,提示祛瘀消胰方剂可抑制裸鼠胰体尾原位移植瘤中的TAM的浸润。

实施例3

一种祛瘀消胰方剂,由以下成分制备而成:当归30g、芍药20g、柴胡20g、丹参30g、枳实15g、生大黄15g、延胡索15g、川楝子20g、厚朴15g、黄芩15g、白花蛇舌草40g、半枝莲40g、料姜石60g、大枣8枚。

上述祛瘀消胰方剂的制备方法为:

步骤1:将上述药材混合,浸泡过夜,加8倍重量的水煮沸35 min,倒出药液,再加8倍重量的水煮沸25 min,倒出药液,再加5倍重量的水煮沸25min,倒出药液;

步骤2:将3次获得的药液合并,经真空抽滤器过滤,置于旋转蒸发仪上,在80℃水浴下浓缩成100ml的药液;

步骤3:冷却后,用70%乙醇进行醇沉,混匀后密封,置于4℃冰箱内冷藏48 h后取出滤液;

步骤4:加20 ml蒸馏水,置于水浴锅中蒸发乙醇,浓缩成1.5 g/ml的药液。

祛瘀消胰方剂含药血清的制备

①SD大鼠:雄性,体重250g±20g,清洁级。

②按《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人鼠等效剂量进行剂量换算,按0.14 ml/10 g体重计算用量,进行裸鼠灌胃,每日2次,连续3天。第3天上午给药1h后腹主动脉取血。末次给药前12h禁食不禁水。

③所采动脉血室温静置3h后,3500r/min,10min离心,收集血清,将同组血清混合于同一离心管内,56℃水浴锅内水浴30min以灭活,0.2um小滤器过滤。过滤后的血清分装于1.5ml无菌离心管中,1ml/管,封口膜密封后标记保存于-80℃冰箱。

④每只大鼠采血8ml,离心后所得血清为淡黄色澄清透明,分装标记为空白血清和祛瘀消胰方剂含药血清。

MTT法检测祛瘀消胰方剂含药血清对胰腺癌细胞生长的影响

①取对数生长期的胰腺癌细胞PANC-1,调整细胞密度接种96孔板,每孔接种细胞0.5×104个,12小时后加祛瘀消胰方剂含药血清进行处理。

②处理24、48、72、96、120小时后,每孔加入5 mg/ml的MTT 50 µl,37℃孵育4小时。弃尽培养液,每孔加DMSO 800 µl震荡至紫色结晶完全消失。用全自动酶标仪于490 nm波长测定各孔的吸光度(A490)值,并绘制生长曲线。

如图3所示,祛瘀消胰方剂含药血清处理组,细胞生长速度显著低于对照组。

实施例4

一种祛瘀消胰方剂,由以下成分制备而成:当归10g、芍药9g、柴胡18g、丹参30g、枳实9g、生大黄9g、延胡索9g、川楝子12g、厚朴9g、黄芩9g、白花蛇舌草30g、半枝莲30g、料姜石60g、大枣6枚。

上述祛瘀消胰方剂的制备方法为:

步骤1:将上述药材混合,浸泡过夜,加8倍重量的水煮沸30 min,倒出药液,再加8倍重量的水煮沸20 min,倒出药液,再加5倍重量的水煮沸20min,倒出药液;

步骤2:将3次获得的药液合并,经真空抽滤器过滤,置于旋转蒸发仪上,在80℃水浴下浓缩成100ml的药液;

步骤3:冷却后,用70%乙醇进行醇沉,混匀后密封,置于4℃冰箱内冷藏48 h后取出滤液;

步骤4:加20 ml蒸馏水,置于水浴锅中蒸发乙醇,浓缩成1.5 g/ml的药液。

祛瘀消胰方剂含药血清的制备

①SD大鼠:雄性,体重250g±20g,清洁级。

②按《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人鼠等效剂量进行剂量换算,按0.14 ml/10 g体重计算用量,进行裸鼠灌胃,每日2次,连续3天。第3天上午给药1h后腹主动脉取血。末次给药前12h禁食不禁水。

③所采动脉血室温静置3h后,3500r/min,10min离心,收集血清,将同组血清混合于同一离心管内,56℃水浴锅内水浴30min以灭活,0.2um小滤器过滤。过滤后的血清分装于1.5ml无菌离心管中,1ml/管,封口膜密封后标记保存于-80℃冰箱。

④每只大鼠采血6ml,离心后所得血清为淡黄色澄清透明,分装标记为空白血清和祛瘀消胰方剂含药血清。

建立人巨噬细胞、人胰腺癌细胞共培养体系

①人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系U937接种于Transwell共培养系统(Corning公司)上室,并经PMA诱导成M0型巨噬细胞(可进一步分化为M1或M2型巨噬细胞)

②Transwell共培养系统下室接种胰腺癌细胞系PANC-1。

③共培养系统中加入祛瘀消胰方剂含药血清,对照组加入空白血清。共培养14天。期间更换培养液3次。

④实验完毕,消化上室中的巨噬细胞,经多聚甲醛固定1h后,采用CD68(巨噬细胞表面标志)、CD163(M2型巨噬细胞表面标志)、CD206(M2型巨噬细胞表面标志)抗体标记,于流式细胞仪上检测M2型巨噬细胞的比例。

如图4所示,祛瘀消胰方剂含药血清处理组,巨噬细胞中CD163阳性细胞比例显著减少,提示祛瘀消胰方剂可抑制胰腺癌细胞诱导巨噬细胞向M2型分化。

实施例5

一种祛瘀消胰方剂,由以下成分制备而成:当归10g、芍药9g、柴胡10g、丹参10g、枳实6g、生大黄6g、延胡索6g、川楝子10g、厚朴6g、黄芩6g、白花蛇舌草20g、半枝莲20g、料姜石30g、大枣4枚。

上述祛瘀消胰方剂的制备方法为:

步骤1:将上述药材混合,浸泡过夜,加8倍重量的水煮沸30 min,倒出药液,再加8倍重量的水煮沸20 min,倒出药液,再加5倍重量的水煮沸20min,倒出药液;

步骤2:将3次获得的药液合并,经真空抽滤器过滤,置于旋转蒸发仪上,在80℃水浴下浓缩成100ml的药液;

步骤3:冷却后,用70%乙醇进行醇沉,混匀后密封,置于4℃冰箱内冷藏48 h后取出滤液;

步骤4:加20 ml蒸馏水,置于水浴锅中蒸发乙醇,浓缩成1.5 g/ml的药液。

祛瘀消胰方剂含药血清的制备

①SD大鼠:雄性,体重250g±20g,清洁级。

②按《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人鼠等效剂量进行剂量换算,按0.14 ml/10 g体重计算用量,进行裸鼠灌胃,每日2次,连续3天。第3天上午给药1h后腹主动脉取血。末次给药前12h禁食不禁水。

③所采动脉血室温静置3h后,3500r/min,10min离心,收集血清,将同组血清混合于同一离心管内,56℃水浴锅内水浴30min以灭活,0.2um小滤器过滤。过滤后的血清分装于1.5ml无菌离心管中,1ml/管,封口膜密封后标记保存于-80℃冰箱。

④每只大鼠采血6ml,离心后所得血清为淡黄色澄清透明,分装标记为空白血清和祛瘀消胰方剂含药血清。

制备M2型巨噬细胞

①人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系U937接种于细胞培养皿中。

②加MCSF诱导成M2型巨噬细胞。

祛瘀消胰方剂含药血清对M2型巨噬细胞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

①M2型巨噬细胞培养液中加入祛瘀消胰方剂含药血清

②ELISA检测培养液中M2型巨噬细胞细胞分泌的促肿瘤细胞因子IL-6、IL-8、TGF-β分泌水平。

本研究证实,祛瘀消胰方剂能够显著抑制M2型巨噬细胞分泌促肿瘤细胞因子IL-6、IL-8、TGF-β。

如图5所示,祛瘀消胰方剂含药血清处理组,M2型巨噬细胞分泌的IL-6、IL-8、TGF-β显著下降。

对比例1

一种祛瘀消胰方剂,由以下成分制备而成:当归10g、芍药9g、柴胡18g、丹参30g、枳实9g、生大黄9g、延胡索9g、川楝子12g、厚朴9g、黄芩9g、白花蛇舌草30g、半枝莲30g。

上述祛瘀消胰方剂的制备方法为:

步骤1:将上述药材混合,浸泡过夜,加8倍重量的水煮沸30 min,倒出药液,再加8倍重量的水煮沸20 min,倒出药液,再加5倍重量的水煮沸20min,倒出药液;

步骤2:将3次获得的药液合并,经真空抽滤器过滤,置于旋转蒸发仪上,在80℃水浴下浓缩成100ml的药液;

步骤3:冷却后,用70%乙醇进行醇沉,混匀后密封,置于4℃冰箱内冷藏48 h后取出滤液;

步骤4:加20 ml蒸馏水,置于水浴锅中蒸发乙醇,浓缩成1.5 g/ml的药液。

裸鼠胰腺原位移植瘤模型的建立

①将1×107个胰腺癌细胞系PANC-1,重悬于DMEM培养液中,调整体积为100μL,细胞密度为1×107/100μL,再与100μL Matrigel等体积混合,得到细胞悬液,至于冰上备用,

②采用胰岛素注射器,将50μL细胞悬液注射入裸鼠胰头部胰腺包膜下,即得裸鼠胰头原位移植瘤模型。

验证祛瘀消胰方剂对肿瘤生长的影响

按《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人鼠等效剂量进行剂量换算,按0.14 ml/10 g体重计算用量,进行裸鼠灌胃,每日一次,共干预3周。实验结束处死实验动物,摘取移植瘤,测量肿瘤大小并称重。

如图1所示,对比例1可抑制裸鼠胰体尾原位移植瘤的生长,但效果较实施例2差,说明祛瘀消胰方剂中加入料姜石和大枣可显著提高方剂的抗肿瘤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

对比例2

一种祛瘀消胰方剂,由以下成分制备而成:料姜石60g、大枣6枚。

上述祛瘀消胰方剂的制备方法为:

步骤1:将上述药材混合,浸泡过夜,加8倍重量的水煮沸30 min,倒出药液,再加8倍重量的水煮沸20 min,倒出药液,再加5倍重量的水煮沸20min,倒出药液;

步骤2:将3次获得的药液合并,经真空抽滤器过滤,置于旋转蒸发仪上,在80℃水浴下浓缩成100ml的药液;

步骤3:冷却后,用70%乙醇进行醇沉,混匀后密封,置于4℃冰箱内冷藏48 h后取出滤液;

步骤4:加20 ml蒸馏水,置于水浴锅中蒸发乙醇,浓缩成1.5 g/ml的药液。

裸鼠胰腺原位移植瘤模型的建立

①将1×107个胰腺癌细胞系PANC-1,重悬于DMEM培养液中,调整体积为100μL,细胞密度为1×107/100μL,再与100μL Matrigel等体积混合,得到细胞悬液,置于冰上备用。

②采用胰岛素注射器,将50μL细胞悬液注射入裸鼠胰头部胰腺包膜下,即得裸鼠胰头原位移植瘤模型。

验证祛瘀消胰方剂对肿瘤生长的影响

按《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人鼠等效剂量进行剂量换算,按0.14 ml/10 g体重计算用量,进行裸鼠灌胃,每日一次,共干预3周。实验结束处死实验动物,摘取移植瘤,测量肿瘤大小并称重。

如图1所示,对比例2对肿瘤生长抑制作用不明显。

一种祛瘀消胰方剂.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一种祛瘀消胰方剂.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一种祛瘀消胰方剂.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祛瘀消胰方剂.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祛瘀消胰方剂.pdf(1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710085507.5 (22)申请日 2017.02.17 (71)申请人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地址 310000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邮电路 54号 (72)发明人 寿柳梅 李伟 陈凯 段卫明 李道明 (74)专利代理机构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 公司 32200 代理人 王铭陆 (51)Int.Cl. A61K 36/752(2006.01) A61P 35/00(2006.01) A61K 33/00(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祛瘀消胰方剂 (。

2、57)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祛瘀消胰方剂。 该方剂由 下述原料制成: 当归、 芍药、 柴胡、 丹参、 枳实、 生 大黄、 延胡索、 川楝子、 厚朴、 黄芩、 白花蛇舌草、 半枝莲、 料姜石、 大枣。 包括下述步骤: 步骤1: 将 上述药材混合, 浸泡过夜, 加水煮沸, 倒出药液, 加水煮沸, 倒出药液, 加水煮沸, 倒出药液; 步骤 2: 将3次获得的药液合并, 过滤蒸发, 浓缩药液; 步骤3: 冷却醇沉, 混匀后密封, 冷藏后取出滤液; 步骤4: 加水, 蒸发乙醇, 浓缩药液。 本发明的祛瘀 消胰方剂能够行气活血、 软坚散结、 解毒抗癌, 可 用于胰体尾癌的治疗, 可诱导胰腺癌细胞发生凋 亡。

3、, 一定程度上抑制胰体尾原位移植瘤的生长, 可减轻晚期胰腺癌患者的症状, 降低肿瘤指标 CA199, 提高化疗的有效率。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8页 附图2页 CN 106943472 A 2017.07.14 CN 106943472 A 1.一种祛瘀消胰方剂, 其特征在于: 由以下成分制备而成: 当归10-30g、 芍药9-20g、 柴 胡10-20g、 丹参10-30g、 枳实6-15g、 生大黄6-15g、 延胡索6-15g、 川楝子10-20g、 厚朴6-15g、 黄芩6-15g、 白花蛇舌草20-40g、 半枝莲20-40g、 料姜石30-60g、 大枣4-8枚。 2.根据权利要求。

4、1所述的一种祛瘀消胰方剂, 其特征在于: 由以下成分制备而成: 当归 10g、 芍药9g、 柴胡18g、 丹参30g、 枳实9g、 生大黄9g、 延胡索9g、 川楝子12g、 厚朴9g、 黄芩9g、 白花蛇舌草30g、 半枝莲30g、 料姜石60g、 大枣6枚。 3.权利要求1至2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祛瘀消胰方剂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 步骤: 步骤1: 将上述药材混合, 浸泡过夜, 加8倍重量的水煮沸30-35 min, 倒出药液, 再加8倍 重量的水煮沸20-25 min, 倒出药液, 再加5倍重量的水煮沸20-25min, 倒出药液; 步骤2: 将3次获得的药液合并, 经真空抽滤。

5、器过滤, 置于旋转蒸发仪上, 在80水浴下 浓缩成100-110ml的药液; 步骤3: 冷却后, 用70%乙醇进行醇沉, 混匀后密封, 置于4冰箱内冷藏48 h后取出滤 液; 步骤4: 加20 ml蒸馏水, 置于水浴锅中蒸发乙醇, 浓缩成1.4-1.6 g/ml的药液。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祛瘀消胰方剂, 其特征在于: 可将药液制备成口服液、 颗粒剂、 片剂或胶囊剂。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6943472 A 2 一种祛瘀消胰方剂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中医药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祛瘀消胰方剂。 背景技术 0002 中医学根据主症, 将胰腺癌归属于中。

6、医 “伏梁” 范畴, 最早见于华佗 难经五十六 难 ,“心之积, 名曰伏梁, 起脐上, 大如臂, 上至心下, 久不愈, 令人病烦心” 。 胰体尾癌者, 以 胁背痛为主要表现, 症见: 胁背疼痛, 痛无休止, 拒按, 胁下痞块, 脘腹胀满, 饮食减少, 舌质 紫暗或有瘀斑, 苔薄白, 脉弦涩。 其病因为偏嗜肥甘厚味, 醇酒炙, 致热积于内, 损伤肝脾, 或 感受邪毒, 毒邪不泄, 积结于胰。 病久入深, 荣卫之行, 经络时疏, 故不通。 气滞日久, 无力鼓 动血运, 气机逆乱, 而气滞血瘀, 形成积证。 从病机上看, 本病位居中焦, 与肝脾失调相关。 肝 藏血, 主疏泄, 体阴用阳, 其气机升降。

7、不利, 津血留滞反化痰瘀, 阻滞脉络, 不通则痛, 故见协 背疼痛; 痰浊气血互结, 久留不去, 脾失健运故见脘腹胀满, 食少; 舌质紫暗或有瘀斑, 脉弦 涩均为肝气郁结, 血脉瘀阻之象。 证属气滞血瘀型。 0003 随着生物医学的发展, 胰腺癌相关的机制研究、 治疗策略层出不穷, 然从而从预 防、 诊断、 治疗到预后效果均不理想。 中药通过其独特的配伍与现在医学相结合, 从抑癌、 抗 血管、 改变微环境、 提高免疫力等多种途径,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延长带瘤生存时间。 然而现 阶段, 有很多治疗胰腺癌的中药, 但大多数具有治疗效果差、 症状缓解率低, 生存期短等特 点。 因此中药抗胰腺癌, 。

8、挑战与机遇并存。 0004 发明内容 0005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祛瘀消胰方剂, 在经过对药物组分 的大量筛选、 重组、 尝试, 又通过大量体外实验和动物实验的研究后, 提供一种更为有效的 抗胰体尾癌药物, 该药行气活血、 软坚散结、 解毒抗癌, 可用于胰体尾癌的治疗。 0006 技术方案: 一种祛瘀消胰方剂, 由以下成分制备而成: 当归10-30g、 芍药9-20g、 柴 胡10-20g、 丹参10-30g、 枳实6-15g、 生大黄6-15g、 延胡索6-15g、 川楝子10-20g、 厚朴6-15g、 黄芩6-15g、 白花蛇舌草20-40g、 半枝莲20-40g。

9、、 料姜石30-60g、 大枣4-8枚。 0007 进一步优选的, 所述的一种祛瘀消胰方剂, 由以下成分制备而成: 当归10g、 芍药 9g、 柴胡18g、 丹参30g、 枳实9g、 生大黄9g、 延胡索9g、 川楝子12g、 厚朴9g、 黄芩9g、 白花蛇舌 草30g、 半枝莲30g、 料姜石60g、 大枣6枚。 0008 上述祛瘀消胰方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 将上述药材混合, 浸泡过夜, 加8倍重量的水煮沸30-35 min, 倒出药液, 再加8倍 重量的水煮沸20-25 min, 倒出药液, 再加5倍重量的水煮沸20-25min, 倒出药液; 步骤2: 将3次获得的药液合并。

10、, 经真空抽滤器过滤, 置于旋转蒸发仪上, 在80水浴下 浓缩成100-110ml的药液; 步骤3: 冷却后, 用70%乙醇进行醇沉, 混匀后密封, 置于4冰箱内冷藏48 h后取出滤 说 明 书 1/8 页 3 CN 106943472 A 3 液; 步骤4: 加20 ml蒸馏水, 置于水浴锅中蒸发乙醇, 浓缩成1.4-1.6 g/ml的药液。 0009 一种祛瘀消胰方剂, 可制备成口服液、 颗粒剂、 片剂或胶囊剂。 0010 根据中医药史料记载, 本发明所选用的中药材具有如下药理活性和功能主治: 肝藏血, 主疏泄, 体阴用阳。 体阴是指肝藏阴血, 以滋养肝体、 涵敛肝阳; 用阳是指肝气 主升。

11、发, 以肝阴为物质基础。 当归温补肝血, 白芍敛肝柔肝, 入肝经, 配以柴胡疏肝气, 具生 发之性, 为君药。 延胡索、 川楝子行气止痛, 通则不痛, 积聚形成必有毒邪蕴结, 久而化热, 枳 实、 大黄可活血化淤, 软坚散结, 丹参凉血活血, 共为臣药; 黄芩、 白花蛇舌草、 半枝莲清热燥 湿解毒, 配以厚朴温中燥湿, 寒热并用, 中焦湿气可除; 佐料姜石、 大枣健脾和胃, 大枣可助 料姜石软坚散结、 解毒之功。 诸药配伍, 起到理气止痛, 软坚散结, 消瘀抑瘤等功效。 0011 本发明所选用的中药材同时具有现代医学研究机制: 当归、 芍药、 柴胡: 当归多糖为当归的活性成分之一。 研究表明,。

12、 当归多糖有抗肿瘤作 用, 腹腔注射当归多糖可延长移植瘤小鼠的生存期。 此外, 当归多糖可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 功能和促进淋巴细胞转化, 激活补体系统, 然其具体机制尚不清楚。 芍药的主要活性成分为 苷类化合物, 研究显示, 芍药总苷通过阻断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 抑制状细胞的功能, 减轻 免疫介导的炎症反应; 芍药苷对巨噬细胞功能产生负调控, 包括抑制T细胞中巨噬细胞移动 抑制因子的表达, 下调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环氧化酶信号, 及脂 多糖诱导的TNF- 和NO, 以减缓慢性炎症。 柴胡皂苷是柴胡的主要生物活性成份; 现代医学 表明, 柴胡皂苷对多种肿瘤均有抑制作用, 。

13、以消化道肿瘤为著; 其可通过干扰肿瘤细胞S期 DNA合成及蛋白质代谢、 抑制细胞增殖、 诱导细胞凋亡等多种途径发挥抗肿瘤作用。 分子机 制主要与下调肿瘤细胞黏附分子, 诱导细胞凋亡并下调Bcl-2表达, 增加p53和p21/WAFI蛋 白的表达, 提高Fas及其mFasL、 sFasL两个配体表达有关。 三者在机制上通过增强免疫力、 抑 制肿瘤生长等不同方式, 协同发挥抗肿瘤作用。 0012 黄芩、 白花蛇舌草: 黄芩的有效成分主要为黄酮类化合物, 其中包括黄芩苷、 黄芩 素、 汉黄芩。 有报道称, 黄芩苷、 黄芩素、 汉黄芩能抑制人肝癌细胞株生长, 具体机制尚不清 楚。 此外, 黄芩对机体特。

14、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具有多环节的调节作用, 可增加巨噬细胞 表面受体活性, 提高c-fos基因转录, 从而使细胞因子生成增加, 同时调节淋巴细胞增殖, 促 进抗体分泌, 增强体液免疫。 白花蛇舌草可抑制人卵巢癌细胞、 肝癌细胞增殖, 促进其凋亡, 并可改变突变型p53表达水平; 此外, 白花蛇舌草可提高荷瘤鼠细胞免疫功能, 同时对B细 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具有增强作用, 其机理可能为白花蛇舌草清除脾脏产生过量的活性氧, 减轻脾细胞内线粒体等细胞器损伤, 并促进脾细胞增殖, 从而提高荷瘤鼠免疫功能。 0013 枳实、 生大黄、 厚朴: 慢性胰腺炎是有多种原因所致的胰腺弥漫性或局限性炎症, 被认为是。

15、胰腺癌的危险因素, 但其机制仍然不明确。 在慢性胰腺炎过程中, 由于受到损伤因 子的刺激, 上皮细胞通过NF- B等转录因子及细胞因子等促进促炎因子的分泌, 激活生存和 促生长信号通路15。 枳实、 生大黄、 厚朴为承气汤主要组成。 研究表明, 承气汤可通过抑制 NF- B活性, 下调TNF- 、 IL-1、 IL-6、 IL-10等炎症因子表达, 减轻胰腺炎症反应。 0014 延胡索、 半枝莲: 延胡索中的元胡多糖能抑制肿瘤生长, 此外, 延胡索乙素能改变 P-gP糖蛋白功能起到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的作用。 半枝莲为民间抗癌要药, 在临床上可治疗 消化系统、 呼吸系统等多种肿瘤。 目前已经从半枝。

16、莲中分离出一些化合物, 主要为生物碱和 说 明 书 2/8 页 4 CN 106943472 A 4 黄酮类。 近来研究表明, 半枝莲含药血清可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 半枝莲黄酮 类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分泌VEGF、 NO等促血管生成因子, 抑制内皮细胞小管样结构形成。 0015 料姜石、 大枣: 料姜石始载于 本草纲目 , 言其 “咸寒, 无毒, 主热碗豆疮、 丁肿等 毒” 。中华本草 有记载, 将饮用含料姜石井水的人群作为观察组, 排除其他因素, 发现食管 发病率与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 现代医学认为此药含有锌、 硒、 铬、 钼、 镁、 铜、 铁、 锗、 钨、 锰、 钴等人体必需的多种。

17、微量元素, 尤其硒是人体必要的一种微量元素, 广泛分布于除脂肪组 织以外的所有组织中, 以硒蛋白形式存在。 近年来研究发现, 硒与多种疾病的发生相关, 具 有抗癌、 促进人体细胞新陈代谢, 核酸合成和抗体形成、 抗血栓及衰老等多方面作用。 大枣 始载于 神农本草经 , 具有补脾胃、 益气血、 安心神、 调营卫、 和药性的作用。 大枣中含有大 量的cAMP含量, 而肿瘤细胞中cAMP含量一般低于正常细胞水平。 大枣具有和药性的作用, 其 与料姜石配伍, 和营卫, 助脾胃, 可提高料姜石的溶解度和生物利用率, 从而增强料姜石的 抗肿瘤作用。 0016 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祛瘀消胰方剂能够行气活血、。

18、 软坚散结、 解毒抗癌, 可用于胰 体尾癌的治疗, 可诱导胰腺癌细胞发生凋亡, 一定程度上抑制胰体尾原位移植瘤的生长, 可 减轻晚期胰腺癌患者的症状, 降低肿瘤指标CA199, 提高化疗的有效率。 0017 附图说明 0018 图1是祛瘀消胰方剂对裸鼠胰体尾原位移植瘤生长的影响。 *P0.01, 相对于对照 组有显著性差异。 #P0.01, 相对于对比例1组有显著性差异。 0019 图2是祛瘀消胰方剂抑制裸鼠胰体尾原位移植瘤中的TAM的浸润。 *P0.01, 相对 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 0020 图3是祛瘀消胰方剂含药血清抑制胰腺癌细胞生长。 *P0.01, 相对于对照组有显 著性差异。 0。

19、021 图4是祛瘀消胰方剂含药血清抑制胰腺癌细胞诱导巨噬细胞向M2型分化。 *P 0.01, 相对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 0022 图5是祛瘀消胰方剂含药血清对M2型巨噬细胞分泌IL-6、 IL-8、 TGF- 能力的影 响。 *P0.01, 相对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 0023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实施例1 临床治疗案例 一种祛瘀消胰方剂, 由以下成分制备而成: 当归10g、 芍药9g、 柴胡18g、 丹参30g、 枳实 9g、 生大黄9g、 延胡索9g、 川楝子12g、 厚朴9g、 黄芩9g、 白花蛇舌草30g、 半枝莲30g、 料姜石 60g、 大枣6枚。 0025 上述祛瘀消胰方剂。

20、的制备方法为: 将上述药材混合, 加水2000ml, 自动煎药机煎取120ml各两袋, 每日早晚各服1袋。 0026 收集老年胰腺腺导管腺癌患者30例, 通过细胞病理学确诊, 年龄大于60岁, 男性18 说 明 书 3/8 页 5 CN 106943472 A 5 例, 女性12例, 肿瘤部位: 胰体胰尾部, 均为晚期无手术指征。 首发症状为上腹或腰背部疼 痛, 脘腹胀满, 舌质紫暗或有瘀斑, 苔薄白, 脉弦涩, 证属气滞血瘀型。 随机分为2组, 每组各 15例, 对照组吉西他滨单药化疗, 治疗组吉西他滨联合中药治疗, 化疗疗程为4周期, 同步口 服中药, 每2个周期CT评估患者肿瘤大小, C。

21、A199, 疼痛症状。 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37.7%, 实 验组为45.6%; 治疗组CA199下降幅度为35.7%, 对照组为29.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在治疗 有效的患者中, 治疗组平均疼痛缓解时间为5.1天, 对照组为8.3天,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综 上所述, 中药联合化疗可减轻晚期胰腺癌患者的症状, 降低肿瘤指标CA199, 提高化疗的有 效率。 0027 实施例2 一种祛瘀消胰方剂, 由以下成分制备而成: 当归10g、 芍药9g、 柴胡18g、 丹参30g、 枳实 9g、 生大黄9g、 延胡索9g、 川楝子12g、 厚朴9g、 黄芩9g、 白花蛇舌草30g、 半枝莲30g、 。

22、料姜石 60g、 大枣6枚。 0028 上述祛瘀消胰方剂的制备方法为: 步骤1: 将上述药材混合, 浸泡过夜, 加8倍重量的水煮沸30 min, 倒出药液, 再加8倍重 量的水煮沸20 min, 倒出药液, 再加5倍重量的水煮沸20min, 倒出药液; 步骤2: 将3次获得的药液合并, 经真空抽滤器过滤, 置于旋转蒸发仪上, 在80水浴下 浓缩成100ml的药液; 步骤3: 冷却后, 用70%乙醇进行醇沉, 混匀后密封, 置于4冰箱内冷藏48 h后取出滤 液; 步骤4: 加20 ml蒸馏水, 置于水浴锅中蒸发乙醇, 浓缩成1.5 g/ml的药液。 0029 裸鼠胰腺原位移植瘤模型的建立 将11。

23、07个胰腺癌细胞系PANC-1, 重悬于DMEM培养液中, 调整体积为100 L, 细胞密 度为1107/100 L, 再与100 L Matrigel等体积混合, 得到细胞悬液, 置于冰上备用。 0030 采用胰岛素注射器, 将50 L细胞悬液注射入裸鼠胰头部胰腺包膜下, 即得裸鼠 胰头原位移植瘤模型。 0031 验证祛瘀消胰方剂对肿瘤生长的影响 按 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 人鼠等效剂量进行剂量换算, 按0.14 ml/10 g体重计算用 量, 进行裸鼠灌胃, 每日一次, 共干预3周。 实验结束处死实验动物, 摘取移植瘤, 测量肿瘤大 小并称重。 0032 如图1所示, 实施例2可抑制裸鼠胰体尾。

24、原位移植瘤的生长, 具有显著的抑制肿瘤 作用。 0033 验证祛瘀消胰方剂对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TAM) 浸润的影响 采用免疫组化, 检测肿瘤组织标本中CD163 (TAM表面标志物) 阳性细胞的浸润程度。 0034 如图2所示, 祛瘀消胰方剂处理组, 肿瘤中浸润的CD163阳性细胞数目显著减少, 提 示祛瘀消胰方剂可抑制裸鼠胰体尾原位移植瘤中的TAM的浸润。 0035 实施例3 一种祛瘀消胰方剂, 由以下成分制备而成: 当归30g、 芍药20g、 柴胡20g、 丹参30g、 枳实 说 明 书 4/8 页 6 CN 106943472 A 6 15g、 生大黄15g、 延胡索15g、 川楝子2。

25、0g、 厚朴15g、 黄芩15g、 白花蛇舌草40g、 半枝莲40g、 料 姜石60g、 大枣8枚。 0036 上述祛瘀消胰方剂的制备方法为: 步骤1: 将上述药材混合, 浸泡过夜, 加8倍重量的水煮沸35 min, 倒出药液, 再加8倍重 量的水煮沸25 min, 倒出药液, 再加5倍重量的水煮沸25min, 倒出药液; 步骤2: 将3次获得的药液合并, 经真空抽滤器过滤, 置于旋转蒸发仪上, 在80水浴下 浓缩成100ml的药液; 步骤3: 冷却后, 用70%乙醇进行醇沉, 混匀后密封, 置于4冰箱内冷藏48 h后取出滤 液; 步骤4: 加20 ml蒸馏水, 置于水浴锅中蒸发乙醇, 浓缩成。

26、1.5 g/ml的药液。 0037 祛瘀消胰方剂含药血清的制备 SD大鼠: 雄性, 体重250g20g, 清洁级。 0038 按 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 人鼠等效剂量进行剂量换算, 按0.14 ml/10 g体重计 算用量, 进行裸鼠灌胃, 每日2次, 连续3天。 第3天上午给药1h后腹主动脉取血。 末次给药前 12h禁食不禁水。 0039 所采动脉血室温静置3h后, 3500r/min, 10min离心, 收集血清, 将同组血清混合 于同一离心管内, 56水浴锅内水浴30min以灭活, 0.2um小滤器过滤。 过滤后的血清分装于 1.5ml无菌离心管中, 1ml/管, 封口膜密封后标记保存于-8。

27、0冰箱。 0040 每只大鼠采血8ml, 离心后所得血清为淡黄色澄清透明, 分装标记为空白血清和 祛瘀消胰方剂含药血清。 0041 MTT法检测祛瘀消胰方剂含药血清对胰腺癌细胞生长的影响 取对数生长期的胰腺癌细胞PANC-1, 调整细胞密度接种96孔板, 每孔接种细胞0.5 104个, 12小时后加祛瘀消胰方剂含药血清进行处理。 0042 处理24、 48、 72、 96、 120小时后, 每孔加入5 mg/ml的MTT 50 l, 37孵育4小时。 弃尽培养液, 每孔加DMSO 800 l震荡至紫色结晶完全消失。 用全自动酶标仪于490 nm波长 测定各孔的吸光度(A490)值, 并绘制生长。

28、曲线。 0043 如图3所示, 祛瘀消胰方剂含药血清处理组, 细胞生长速度显著低于对照组。 0044 实施例4 一种祛瘀消胰方剂, 由以下成分制备而成: 当归10g、 芍药9g、 柴胡18g、 丹参30g、 枳实 9g、 生大黄9g、 延胡索9g、 川楝子12g、 厚朴9g、 黄芩9g、 白花蛇舌草30g、 半枝莲30g、 料姜石 60g、 大枣6枚。 0045 上述祛瘀消胰方剂的制备方法为: 步骤1: 将上述药材混合, 浸泡过夜, 加8倍重量的水煮沸30 min, 倒出药液, 再加8倍重 量的水煮沸20 min, 倒出药液, 再加5倍重量的水煮沸20min, 倒出药液; 步骤2: 将3次获得。

29、的药液合并, 经真空抽滤器过滤, 置于旋转蒸发仪上, 在80水浴下 浓缩成100ml的药液; 步骤3: 冷却后, 用70%乙醇进行醇沉, 混匀后密封, 置于4冰箱内冷藏48 h后取出滤 液; 说 明 书 5/8 页 7 CN 106943472 A 7 步骤4: 加20 ml蒸馏水, 置于水浴锅中蒸发乙醇, 浓缩成1.5 g/ml的药液。 0046 祛瘀消胰方剂含药血清的制备 SD大鼠: 雄性, 体重250g20g, 清洁级。 0047 按 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 人鼠等效剂量进行剂量换算, 按0.14 ml/10 g体重计 算用量, 进行裸鼠灌胃, 每日2次, 连续3天。 第3天上午给药1h后腹。

30、主动脉取血。 末次给药前 12h禁食不禁水。 0048 所采动脉血室温静置3h后, 3500r/min, 10min离心, 收集血清, 将同组血清混合 于同一离心管内, 56水浴锅内水浴30min以灭活, 0.2um小滤器过滤。 过滤后的血清分装于 1.5ml无菌离心管中, 1ml/管, 封口膜密封后标记保存于-80冰箱。 0049 每只大鼠采血6ml, 离心后所得血清为淡黄色澄清透明, 分装标记为空白血清和 祛瘀消胰方剂含药血清。 0050 建立人巨噬细胞、 人胰腺癌细胞共培养体系 人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系U937接种于Transwell共培养系统 (Corning公司) 上室, 并 经PMA。

31、诱导成M0型巨噬细胞 (可进一步分化为M1或M2型巨噬细胞) Transwell共培养系统下室接种胰腺癌细胞系PANC-1。 0051 共培养系统中加入祛瘀消胰方剂含药血清, 对照组加入空白血清。 共培养14天。 期间更换培养液3次。 0052 实验完毕, 消化上室中的巨噬细胞, 经多聚甲醛固定1h后, 采用CD68 (巨噬细胞 表面标志) 、 CD163 (M2型巨噬细胞表面标志) 、 CD206 (M2型巨噬细胞表面标志) 抗体标记, 于 流式细胞仪上检测M2型巨噬细胞的比例。 0053 如图4所示, 祛瘀消胰方剂含药血清处理组, 巨噬细胞中CD163阳性细胞比例显著 减少, 提示祛瘀消胰。

32、方剂可抑制胰腺癌细胞诱导巨噬细胞向M2型分化。 0054 实施例5 一种祛瘀消胰方剂, 由以下成分制备而成: 当归10g、 芍药9g、 柴胡10g、 丹参10g、 枳实 6g、 生大黄6g、 延胡索6g、 川楝子10g、 厚朴6g、 黄芩6g、 白花蛇舌草20g、 半枝莲20g、 料姜石 30g、 大枣4枚。 0055 上述祛瘀消胰方剂的制备方法为: 步骤1: 将上述药材混合, 浸泡过夜, 加8倍重量的水煮沸30 min, 倒出药液, 再加8倍重 量的水煮沸20 min, 倒出药液, 再加5倍重量的水煮沸20min, 倒出药液; 步骤2: 将3次获得的药液合并, 经真空抽滤器过滤, 置于旋转蒸。

33、发仪上, 在80水浴下 浓缩成100ml的药液; 步骤3: 冷却后, 用70%乙醇进行醇沉, 混匀后密封, 置于4冰箱内冷藏48 h后取出滤 液; 步骤4: 加20 ml蒸馏水, 置于水浴锅中蒸发乙醇, 浓缩成1.5 g/ml的药液。 0056 祛瘀消胰方剂含药血清的制备 SD大鼠: 雄性, 体重250g20g, 清洁级。 0057 按 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 人鼠等效剂量进行剂量换算, 按0.14 ml/10 g体重计 算用量, 进行裸鼠灌胃, 每日2次, 连续3天。 第3天上午给药1h后腹主动脉取血。 末次给药前 说 明 书 6/8 页 8 CN 106943472 A 8 12h禁食不禁水。。

34、 0058 所采动脉血室温静置3h后, 3500r/min, 10min离心, 收集血清, 将同组血清混合 于同一离心管内, 56水浴锅内水浴30min以灭活, 0.2um小滤器过滤。 过滤后的血清分装于 1.5ml无菌离心管中, 1ml/管, 封口膜密封后标记保存于-80冰箱。 0059 每只大鼠采血6ml, 离心后所得血清为淡黄色澄清透明, 分装标记为空白血清和 祛瘀消胰方剂含药血清。 0060 制备M2型巨噬细胞 人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系U937接种于细胞培养皿中。 0061 加MCSF诱导成M2型巨噬细胞。 0062 祛瘀消胰方剂含药血清对M2型巨噬细胞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 M2型巨噬细胞。

35、培养液中加入祛瘀消胰方剂含药血清 ELISA检测培养液中M2型巨噬细胞细胞分泌的促肿瘤细胞因子IL-6、 IL-8、 TGF- 分 泌水平。 0063 本研究证实, 祛瘀消胰方剂能够显著抑制M2型巨噬细胞分泌促肿瘤细胞因子IL- 6、 IL-8、 TGF- 。 0064 如图5所示, 祛瘀消胰方剂含药血清处理组, M2型巨噬细胞分泌的IL-6、 IL-8、 TGF- 显著下降。 0065 对比例1 一种祛瘀消胰方剂, 由以下成分制备而成: 当归10g、 芍药9g、 柴胡18g、 丹参30g、 枳实 9g、 生大黄9g、 延胡索9g、 川楝子12g、 厚朴9g、 黄芩9g、 白花蛇舌草30g、 。

36、半枝莲30g。 0066 上述祛瘀消胰方剂的制备方法为: 步骤1: 将上述药材混合, 浸泡过夜, 加8倍重量的水煮沸30 min, 倒出药液, 再加8倍重 量的水煮沸20 min, 倒出药液, 再加5倍重量的水煮沸20min, 倒出药液; 步骤2: 将3次获得的药液合并, 经真空抽滤器过滤, 置于旋转蒸发仪上, 在80水浴下 浓缩成100ml的药液; 步骤3: 冷却后, 用70%乙醇进行醇沉, 混匀后密封, 置于4冰箱内冷藏48 h后取出滤 液; 步骤4: 加20 ml蒸馏水, 置于水浴锅中蒸发乙醇, 浓缩成1.5 g/ml的药液。 0067 裸鼠胰腺原位移植瘤模型的建立 将1107个胰腺癌细。

37、胞系PANC-1, 重悬于DMEM培养液中, 调整体积为100 L, 细胞密 度为1107/100 L, 再与100 L Matrigel等体积混合, 得到细胞悬液, 至于冰上备用, 采用胰岛素注射器, 将50 L细胞悬液注射入裸鼠胰头部胰腺包膜下, 即得裸鼠胰头 原位移植瘤模型。 0068 验证祛瘀消胰方剂对肿瘤生长的影响 按 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 人鼠等效剂量进行剂量换算, 按0.14 ml/10 g体重计算用 量, 进行裸鼠灌胃, 每日一次, 共干预3周。 实验结束处死实验动物, 摘取移植瘤, 测量肿瘤大 小并称重。 0069 如图1所示, 对比例1可抑制裸鼠胰体尾原位移植瘤的生长, 但效。

38、果较实施例2差, 说 明 书 7/8 页 9 CN 106943472 A 9 说明祛瘀消胰方剂中加入料姜石和大枣可显著提高方剂的抗肿瘤作用。 可在一定程度上抑 制, 对比例2 一种祛瘀消胰方剂, 由以下成分制备而成: 料姜石60g、 大枣6枚。 0070 上述祛瘀消胰方剂的制备方法为: 步骤1: 将上述药材混合, 浸泡过夜, 加8倍重量的水煮沸30 min, 倒出药液, 再加8倍重 量的水煮沸20 min, 倒出药液, 再加5倍重量的水煮沸20min, 倒出药液; 步骤2: 将3次获得的药液合并, 经真空抽滤器过滤, 置于旋转蒸发仪上, 在80水浴下 浓缩成100ml的药液; 步骤3: 冷却。

39、后, 用70%乙醇进行醇沉, 混匀后密封, 置于4冰箱内冷藏48 h后取出滤 液; 步骤4: 加20 ml蒸馏水, 置于水浴锅中蒸发乙醇, 浓缩成1.5 g/ml的药液。 0071 裸鼠胰腺原位移植瘤模型的建立 将1107个胰腺癌细胞系PANC-1, 重悬于DMEM培养液中, 调整体积为100 L, 细胞密 度为1107/100 L, 再与100 L Matrigel等体积混合, 得到细胞悬液, 置于冰上备用。 0072 采用胰岛素注射器, 将50 L细胞悬液注射入裸鼠胰头部胰腺包膜下, 即得裸鼠 胰头原位移植瘤模型。 0073 验证祛瘀消胰方剂对肿瘤生长的影响 按 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 人鼠等效剂量进行剂量换算, 按0.14 ml/10 g体重计算用 量, 进行裸鼠灌胃, 每日一次, 共干预3周。 实验结束处死实验动物, 摘取移植瘤, 测量肿瘤大 小并称重。 0074 如图1所示, 对比例2对肿瘤生长抑制作用不明显。 说 明 书 8/8 页 10 CN 106943472 A 10 图1 图2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1/2 页 11 CN 106943472 A 11 图4 图5 说 明 书 附 图 2/2 页 12 CN 106943472 A 12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